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失眠相关脑神经及血管改变的功能性磁共振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思宁 毕佳俊 +4 位作者 于瀛 代盼 曹馨予 崔燕燕 颜林枫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1-254,共4页
失眠是重要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长期失眠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炎症引起中枢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是失眠导致认知损伤的病理学基础,睡眠-觉醒周期紊乱可能通过神经血管偶联机制触发炎症级联反应和微环境变化,导... 失眠是重要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长期失眠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炎症引起中枢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是失眠导致认知损伤的病理学基础,睡眠-觉醒周期紊乱可能通过神经血管偶联机制触发炎症级联反应和微环境变化,导致Aβ清除障碍。因此,尽早发现失眠相关脑血管及神经活动的特异性改变,对早期干预、延缓失眠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进展至关重要。近年来,磁共振成像(MRI)在大脑血管异常和神经活动的监测及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文重点综述失眠相关脑血管和神经活动改变的MRI研究现状,为阐明失眠患者大脑神经和血管改变间的偶联关系提供线索,同时为揭示失眠相关认知损伤的神经机制研究提供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神经活动 脑血管 神经血管偶联 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神经功能监测在躯体症状障碍病人临床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时小晗 杜思敬 +7 位作者 杨波 吕琳 徐金 王庆 徐亚楠 祁婧 吕岩 顾楠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249,共7页
躯体症状障碍(somaticsymptomdisorders,SSD)与慢性疼痛的症状高度重叠,疼痛是SSD病人最常见的躯体症状之一,疼痛科医师在SSD的高效评估和准确诊断上面临着重大挑战。常用量表评估难以充分解释和处理这些问题,临床需要客观、可靠的方法... 躯体症状障碍(somaticsymptomdisorders,SSD)与慢性疼痛的症状高度重叠,疼痛是SSD病人最常见的躯体症状之一,疼痛科医师在SSD的高效评估和准确诊断上面临着重大挑战。常用量表评估难以充分解释和处理这些问题,临床需要客观、可靠的方法来改善以疼痛为表现的SSD病人的评估。新近研究提示自主神经功能改变在SSD发生与维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心率变异性、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及红外热成像皮温检测等自主神经功能监测指标,为SSD的临床评估带来了新方向。本文旨在系统综述主流自主神经功能监测技术在SSD评估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点、局限性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体症状障碍 自主神经功能监测 心率变异性 红外热成像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合成酶调控线粒体功能影响PDLSCs成骨分化的机制研究
3
作者 张玖久 张宁 +2 位作者 焦晨 贺小涛 李璇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1-467,共7页
目的:探索内源性褪黑素合成的关键酶芳烷基胺N-乙酰转移酶(AANAT)和乙酰羟色胺O-甲基转移酶(ASMT)对牙周膜干细胞(PDLSCs)成骨分化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新鲜拔除的健康牙用于培养PDLSCs,PDLSCs分别转染si-AANAT和si-ASMT或阴... 目的:探索内源性褪黑素合成的关键酶芳烷基胺N-乙酰转移酶(AANAT)和乙酰羟色胺O-甲基转移酶(ASMT)对牙周膜干细胞(PDLSCs)成骨分化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新鲜拔除的健康牙用于培养PDLSCs,PDLSCs分别转染si-AANAT和si-ASMT或阴性对照小干扰RNA(si-NC)。RT-q PCR检测AANAT和ASMT基因的沉默效率以及PDLSCs的成骨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检测AANAT和ASMT干扰后对PDLSCs的线粒体功能的影响,使用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探针MitoSOX检测细胞线粒体活性氧(mtROS)产量;RT-qPCR检测线粒体DNA(mtDNA)的相对含量;ATP试剂盒检测各组的PDLSCs内ATP的含量;利用线粒体膜电位试剂盒(JC-1)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和定量分析各组的PDLSCs的线粒体膜电位MMP水平变化。结果:si-AANAT和si-ASMT转染PDLSCs后,PDLSCs中AANAT和ASMT基因被有效沉默。干扰AANAT和ASMT的表达后,PDLSCs的成骨分化相关基因OCN、RUNX2和COL-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DLSCs的mtROS产量增加,而mtDNA、细胞内ATP含量以及线粒体膜电位MMP水平显著降低。结论:AANAT和ASMT可能通过调控PDLSCs的线粒体功能,进而影响PDLSCs的成骨分化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NAT ASMT 牙周膜干细胞 线粒体功能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定带参与帕金森病调控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俊 田甜 +5 位作者 彭霏 纪英博 刘博语 李文柯 韩欣妍 林家骥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2-518,共7页
未定带(ZI)是位于丘脑底区后部内的一个叶状核团,与经典基底运动环路的调控联系紧密,在帕金森病(PD)等运动障碍性疾病的干预调控中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围绕ZI参与PD干预调控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ZI和PD经典环路之间存在多种投射联... 未定带(ZI)是位于丘脑底区后部内的一个叶状核团,与经典基底运动环路的调控联系紧密,在帕金森病(PD)等运动障碍性疾病的干预调控中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围绕ZI参与PD干预调控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ZI和PD经典环路之间存在多种投射联系、ZI在PD病程发展中的变化特点,调控和损毁ZI改善PD运动症状的现状,利用ZI治疗改善PD非运动症状(睡眠觉醒、精神情感)的潜在应用价值,为进一步研究神经系统疾病中基于ZI的干预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定带 帕金森病 神经调控 功能外科 聚焦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引发癫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海妮 李宇轩 +2 位作者 温晓敏 席烨 武胜昔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7-121,共5页
缺血性卒中后癫痫(PISE)是一种常见并发症,常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同时增加残疾和死亡的风险。虽然已有多项研究试图关注PISE的治疗,但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癫痫发作的风险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卒中的严重程度、损伤的具体... 缺血性卒中后癫痫(PISE)是一种常见并发症,常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同时增加残疾和死亡的风险。虽然已有多项研究试图关注PISE的治疗,但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癫痫发作的风险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卒中的严重程度、损伤的具体位置和范围、患者的年龄以及之前的药物使用史等。然而,这些因素与癫痫之间的确切关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以确认。本综述旨在系统地回顾PISE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机制、诊断方法和现有治疗策略,并探讨当前研究的限制与针对PISE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后癫痫 卒中后癫痫评分系统 缺血 缺氧 神经炎症 抗癫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防治肿瘤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林艺婷 韩晴 +1 位作者 郭小博 张红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6-191,共6页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肿瘤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cancer therapy-related cardiac dysfunction,CTRCD)的疗效。方法:汇总分析自建库至2023年3月发表于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五大数据库的沙库...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肿瘤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cancer therapy-related cardiac dysfunction,CTRCD)的疗效。方法:汇总分析自建库至2023年3月发表于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五大数据库的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CTRCD的所有文献,归纳总结用药时机、剂量、药物疗效等;梳理总结其预防CTRCD的临床研究。结果: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CTRCD 3~12个月后,肿瘤患者NYHA心功能从Ⅱ~Ⅳ级改善为Ⅰ~Ⅱ级,LVEF上升幅度为3.0%~37.0%,NTproBNP下降幅度为280.0~65498.0 pg/mL。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CTRCD有效,在改善患者LVEF、GLS等指标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使肿瘤患者抗肿瘤治疗得以继续、生存期得以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 肿瘤治疗相关心功能不全 心力衰竭 肿瘤心脏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高弋婷 卜欣阳 +2 位作者 杜曼昕 刘家云 张翔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44-1049,共6页
外泌体是一种可以被多种细胞分泌,在血液、尿液等体液标本中广泛存在的囊泡。在呼吸系统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上皮和免疫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以分泌RNA、蛋白质等物质破坏呼吸系统防御体系,诱导或加重疾病。循环外泌体和肺脏组织来源外泌体... 外泌体是一种可以被多种细胞分泌,在血液、尿液等体液标本中广泛存在的囊泡。在呼吸系统疾病的发展过程中,上皮和免疫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可以分泌RNA、蛋白质等物质破坏呼吸系统防御体系,诱导或加重疾病。循环外泌体和肺脏组织来源外泌体可以作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潜在诊断标志物,大大提高了对肿瘤、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也与外泌体密切相关。外泌体的低免疫源性、高相容性使其成为递送分子、药物进行治疗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呼吸道疾病 诊断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膜蛋白Ttyh1在神经发育及肿瘤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梁雅楠 曹永策 +3 位作者 曹秀丽 凌茂桓 王建斌 郑敏化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6,共6页
跨膜蛋白Ttyh1是Tweety家族蛋白成员,在从低等生物到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等生物中高度保守,且在胚胎发育及成体中具有较为特异的中枢神经系统表达模式。近年来的研究揭示了人类TTYH1蛋白的生物学结构以二聚体膜蛋白的形式存在,包含5个跨膜... 跨膜蛋白Ttyh1是Tweety家族蛋白成员,在从低等生物到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等生物中高度保守,且在胚胎发育及成体中具有较为特异的中枢神经系统表达模式。近年来的研究揭示了人类TTYH1蛋白的生物学结构以二聚体膜蛋白的形式存在,包含5个跨膜结构域。体外及体内研究证实了Ttyh1在胚胎期神经干细胞及成体神经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维持神经干细胞特性,调控其静息激活转换。与疾病相关的研究表明,Ttyh1调控胶质瘤细胞的定植和转移,参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与预后。上述研究揭示出Ttyh1蛋白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重要功能,并提示这一分子在激活干细胞潜能和抑制胶质瘤发生发展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亟待下一步的深入研究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tyh1基因 tweety基因家族 神经系统发育 肿瘤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毛司懿 方政 +2 位作者 徐艺铭 杨琨 杨舒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29-1034,共6页
宫颈癌(CC)因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一直是妇科癌症领域里的热点。作为主要组成成分之一,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在肿瘤微环境(TME)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TAM可经过不同的细胞因子介导分化为M1型以及M2型,而通常所说的TAM大多属于M2型。... 宫颈癌(CC)因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一直是妇科癌症领域里的热点。作为主要组成成分之一,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在肿瘤微环境(TME)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TAM可经过不同的细胞因子介导分化为M1型以及M2型,而通常所说的TAM大多属于M2型。值得注意的是,两者的作用效果几乎相反,M1型巨噬细胞通常促进炎症反应且抑制肿瘤发生发展,而M2型巨噬细胞更倾向于抑制免疫反应和促进肿瘤进展。同时,TAM可通过与体内多种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相互作用从而影响肿瘤的侵袭转移和免疫调节。多项研究证明TAM可作为CC的预后指标,在临床上TAM也可以作为CC的治疗靶点。综合多方面的研究数据与结论,更全面的认识TAM与CC的相互作用,有利于发现研究新方向,提出临床治疗新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 宫颈癌 肿瘤微环境 巨噬细胞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蓝斑内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向丘脑室旁核投射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蓬鑫 朱慧 +5 位作者 彭霏 吕培源 冯慧洁 薛美琪 薛懿珈 董玉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05-412,共8页
目的:观察蓝斑(LC)内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向丘脑室旁核(PVT)内速激肽-1(TAC1)阳性神经元的投射,并从形态学上观察该通路是否参与伤害性信息的传递或调控。方法:利用TAC1-ires-Cre与Rosa26:CAG-LSL-tdTomato(Ai9)小鼠杂交,繁育TAC... 目的:观察蓝斑(LC)内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元向丘脑室旁核(PVT)内速激肽-1(TAC1)阳性神经元的投射,并从形态学上观察该通路是否参与伤害性信息的传递或调控。方法:利用TAC1-ires-Cre与Rosa26:CAG-LSL-tdTomato(Ai9)小鼠杂交,繁育TAC1-ires-Cre::Ai9小鼠,并制备坐骨神经分支损伤(SNI)模型,观察PVT内TAC1阳性神经元与FOS免疫阳性产物的共存情况,以及TAC1/FOS双标神经元与TH阳性轴突终末之间的密切接触。其次在C57BL/6小鼠PVT内注入荧光金(FG),在显微镜下观察LC内TH阳性神经元与FG逆标神经元的共标情况。最后在TAC1-ires-Cre小鼠的PVT注射RV逆行跨单突触三联病毒,观察LC内TH阳性神经元与RV逆标神经元之间的共存情况。结果:在TAC1-ires-Cre::Ai9小鼠脑内,TAC1阳性神经元为红色荧光所标记。SNI模型下PVT内可观察到部分TAC1阳性神经元同时表达FOS蛋白,且与TH阳性轴突终末之间形成密切接触。将FG注射入小鼠PVT后,在LC内可观察到大量的FG逆标神经元,且部分FG标记神经元同时表达TH阳性。利用RV逆行跨单突触示踪病毒,也可在LC内观察到PVT内TAC1阳性神经元的突触前神经元,且大部分突触前神经元为TH阳性。结论:LC内TH阳性神经元可向PVT内TAC1阳性神经元发出投射,形成LC^(TH+)-PVT^(TAC1+)神经通路,该通路可以被伤害性信息激活,提示其可能在痛觉信息的传递或调控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斑 丘脑室旁核 酪氨酸羟化酶 速激肽-1 伤害性信息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周期相关肿瘤高表达蛋白(CREPT)在前列腺癌高表达并促进前列腺癌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洪涛 卜欣阳 +4 位作者 李维妙 卢通 杨安钢 秦卫军 郑国旭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85-590,共6页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相关肿瘤高表达蛋白(CREPT)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和对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数据库2(GEPIA2)和癌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22Rv1前列腺癌细胞转染CREPT小干扰片段下调...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相关肿瘤高表达蛋白(CREPT)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和对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数据库2(GEPIA2)和癌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22Rv1前列腺癌细胞转染CREPT小干扰片段下调CREPT表达,采用CCK-8法、Transwell^(TM)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体内裸鼠荷瘤实验检测CREPT对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CREPT在前列腺癌中异常高表达,并与无进展生存期、肿瘤T分期、N分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和Gleason评分相关。CREPT能够促进前列腺癌22Rv1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体内裸鼠荷瘤实验表明CREPT能够促进前列腺癌的进展。免疫浸润分析结果表明CREPT高表达与CD8+T细胞的浸润呈负相关。结论CREPT是潜在前列腺癌预后标志物,有望成为前列腺癌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细胞周期相关肿瘤高表达蛋白(CREPT) 22Rv1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相关疼痛机制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李海涛 张茹 +3 位作者 李迎春 丁慧 褚文广 罗层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792,共5页
慢性疼痛是帕金森病(PD)除典型的运动症状外最常见的并发病症,其发生机制复杂。近些年,新的研究集中在PD慢性疼痛共病发生伴随着免疫系统激活和神经炎症,PD肌强直性疼痛与患者线粒体功能障碍相互关联,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能通路对PD... 慢性疼痛是帕金森病(PD)除典型的运动症状外最常见的并发病症,其发生机制复杂。近些年,新的研究集中在PD慢性疼痛共病发生伴随着免疫系统激活和神经炎症,PD肌强直性疼痛与患者线粒体功能障碍相互关联,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能通路对PD慢性疼痛的影响等机制的探索,但具体机制仍不清晰。由于PD慢性疼痛共病情况复杂多样,目前临床分类、评估以及治疗仍不完善,本文就PD相关疼痛共病的以上问题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望更多的研究关注PD慢性疼痛共病,使更多的患者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疼痛 发生机制 评估方法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二甲双胍中空介孔硅纳米颗粒复合PLGA静电纺丝膜的制备、表征及体外生物学性能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靳瑞 王嘉 +3 位作者 孙易初 李文硕 陈发明 安莹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0-186,共7页
目的:制备载二甲双胍(Met)中空介孔硅纳米颗粒(HMSN)复合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静电纺丝膜并研究其生物学性能。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LGA(对照组)和PLGA/HMSN/Met电纺膜(实验组)。SEM观察两组电纺膜的微观形貌,同时检测亲... 目的:制备载二甲双胍(Met)中空介孔硅纳米颗粒(HMSN)复合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静电纺丝膜并研究其生物学性能。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LGA(对照组)和PLGA/HMSN/Met电纺膜(实验组)。SEM观察两组电纺膜的微观形貌,同时检测亲疏水性、元素组成和体外药物释放。SEM、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牙周膜干细胞(PDLSCs)在两组电纺膜上的生长情况,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SEM结果显示两组电纺膜均具有类细胞外基质(ECM)纤维骨架结构,PLGA/HMSN/Met电纺膜缓释二甲双胍可达35 d,而且随着HMSN-Met的掺入,PLGA膜疏水性得到改善。SEM、活死细胞染色和细胞骨架染色结果表明复合电纺膜具有良好的体外生物相容性,CCK-8结果表明复合电纺膜可促进细胞增殖。结论:利用HMSN-Met对PLGA进行改性处理,可改善PLGA电纺膜疏水性、持续缓释二甲双胍,同时具有良好的细胞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xTg-AD转基因小鼠抑郁模型的建立及认知相关病理改变与比较
14
作者 唐静荣 余小雨 +4 位作者 郭权宪 魏亚诺 田家欣 武胜昔 项捷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170,共9页
目的:为分析抑郁状态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病理变化的影响,对3xTg-AD小鼠进行慢性社交挫败应激(CSDS)与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CUMS)刺激,建立早期AD诱发抑郁小鼠模型,并检测小鼠认知行为改变、海马区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神经元的丢... 目的:为分析抑郁状态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病理变化的影响,对3xTg-AD小鼠进行慢性社交挫败应激(CSDS)与慢性温和不可预知性应激(CUMS)刺激,建立早期AD诱发抑郁小鼠模型,并检测小鼠认知行为改变、海马区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及神经元的丢失情况。方法:3xTg-AD小鼠3月龄时交替进行为期8 d的应激刺激,通过行为学评估小鼠抑郁状态并制订评价标准,进行认知行为的检测及分析,取海马部位脑组织切片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和微管相关蛋白(tau)的聚集情况、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神经元的丢失情况。结果:抑郁相关行为学结果提示CSDS+CUMS组小鼠出现抑郁相关表型。认知行为检测发现CSDS+CUMS组小鼠的新物体识别指数明显降低(P<0.05),Morris水迷宫显示CSDS+CUMS组的空间记忆能力显著降低(P<0.05),但条件恐惧实验中CSDS+CUMS组小鼠无明显恐惧记忆丧失。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CSDS+CUMS组小鼠海马区4月龄出现Aβ沉积,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增加(P<0.001),并出现一定程度的神经元丢失(P<0.001);8月龄时CSDS+CUMS组小鼠提早出现tau蛋白聚集。结论:我们建立了一种AD诱发抑郁小鼠模型,3xTg-AD小鼠抑郁后提早出现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海马区神经元AD相关病理沉积增多,并伴随小胶质细胞活化及神经元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慢性社交挫败应激 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 Β-淀粉样蛋白 TAU蛋白 海马区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阿尔兹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徐艺铭 李秋萍 +2 位作者 毛司懿 杨琨 杨舒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5-1120,共6页
阿尔兹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的进行性减退。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是一种对单核细胞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可调节单核细胞的迁移和浸润,参与疾病进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CP-1在AD的病... 阿尔兹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的进行性减退。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是一种对单核细胞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可调节单核细胞的迁移和浸润,参与疾病进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CP-1在AD的病程中起关键作用,并且具有作为早期诊断标志物和干预靶点的潜能。论文总结了MCP-1在神经炎症、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和Tau病理等过程中的调节作用,探讨MCP-1作为AD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和干预靶点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 阿尔兹海默病(AD) β淀粉样蛋白(Aβ) 神经炎症 TAU磷酸化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神经调控及与情绪关联性的机制
16
作者 周文倩 江文瑞 +2 位作者 刘玉杰 张明明 窦小亮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68-772,共5页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由于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临床治疗上尚未取得显著的突破。目前已知OAB常伴随情绪障碍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深入探讨OAB... 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由于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临床治疗上尚未取得显著的突破。目前已知OAB常伴随情绪障碍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深入探讨OAB的神经系统调控机制及其与情绪之间的关联性,对于揭示其发病机理、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OAB的神经系统调控机制及其与情绪关联性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过度活动症 情绪 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骆驼刺提取物对干热环境大鼠生存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翔 魏鸿雁 +4 位作者 雷哲 许琴 宋来阳 王红伟 刘江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4-78,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骆驼刺提取物预处理对干热环境下大鼠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NC组)、溶剂组(SC组)、骆驼刺低剂量组(AL组)、骆驼刺中剂量组(AM组)、骆驼刺高剂量组(AH组),每组10只。SC组用0.5%的羧甲... 目的初步探讨骆驼刺提取物预处理对干热环境下大鼠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NC组)、溶剂组(SC组)、骆驼刺低剂量组(AL组)、骆驼刺中剂量组(AM组)、骆驼刺高剂量组(AH组),每组10只。SC组用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高、中、低剂量组骆驼刺提取物的灌胃剂量分别为1 g/kg、0.33 g/kg、0.10 g/kg。各组大鼠每天灌胃1次,连续7 d后置于干热环境的实验舱中,温度:(41±0.5)℃,相对湿度:(10±1)%。分别于0、50、100、150 min记录大鼠核心体温、体重及死亡时间。结果连续给药期间各组大鼠每日体重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 0.05)。干热暴露50、100、150 min,AM、AH组核心体温较NC、SC组显著降低(P <0.05),各组间体重减少率无显著性差异(P> 0.05)。干热环境下大鼠生存时间AM组[(242.15±12.72) min]、AH组[(244.90±12.68) min]均较NC组[(225.90±10.32) min]、SC组[(228.22±7.59) min]、AL组[(227.90±12.25) min]显著延长(P <0.05),生存率经Log Rank检验AM、AH组较NC、SC、AL组显著升高(P <0.05)。结论研究首次发现,骆驼刺提取物预处理可能通过延迟核心体温的上升来提高干热环境大鼠的耐热性,从而提高沙漠干热环境大鼠的生存率,其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刺提取物 生存率 干热环境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酸诱导BRL-3A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崔敏萱 沈歆 +4 位作者 盖守昌 井娟 王力彬 张生勇 刘雪英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75-581,共7页
目的建立BRL-3A细胞系胰岛素抵抗模型,筛选棕榈酸诱导的最佳条件,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确定棕榈酸对BRL-3A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葡萄糖检测试剂盒检测葡萄糖含量,确定不同浓度的棕榈酸对BRL-3A细胞摄取葡萄糖的影响;采用免... 目的建立BRL-3A细胞系胰岛素抵抗模型,筛选棕榈酸诱导的最佳条件,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确定棕榈酸对BRL-3A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葡萄糖检测试剂盒检测葡萄糖含量,确定不同浓度的棕榈酸对BRL-3A细胞摄取葡萄糖的影响;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磷脂酰肌醇-3'-羟基激酶(PI3K)、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AKT)、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蛋白表达。结果0.2 mmol·L^(-1)棕榈酸作用36 h对BRL-3A细胞增殖无影响;0.4 mmol·L^(-1)棕榈酸诱导6 h、0.25和0.2 mmol·L^(-1)棕榈酸诱导12 h,BRL-3A细胞开始出现明显胰岛素抵抗,移除刺激后48 h内仍然能够抑制胰岛素刺激状态下的糖消耗;在蛋白水平,棕榈酸降低了IRS-1、PI3K、p-AKT、GLUT4在BRL-3A细胞内的表达。结论高浓度棕榈酸能够通过抑制IRS-1等靶蛋白表达诱导BRL-3A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酸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受体底物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中缝背核至丘脑室旁核参与伤害性信息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冯慧洁 薛美琪 +5 位作者 朱慧 张蓬鑫 彭霏 吕培源 阮彩莲 董玉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501-508,共8页
目的:观察中缝背核(DR)内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向丘脑室旁核(PVT)内速激肽-1(TAC1)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投射,并观察该通路在伤害性刺激下的激活情况。方法:将逆行示踪剂荧光金(FG)注入小鼠PVT,观察FG逆标神经元在DR内的分布,同时利用免... 目的:观察中缝背核(DR)内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向丘脑室旁核(PVT)内速激肽-1(TAC1)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投射,并观察该通路在伤害性刺激下的激活情况。方法:将逆行示踪剂荧光金(FG)注入小鼠PVT,观察FG逆标神经元在DR内的分布,同时利用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技术观察DR内5-HT能神经元与FG逆标神经元之间的共存情况;继而选用TAC1-ires-Cre小鼠结合RV逆标病毒,在DR观察向PVT内TAC1阳性神经元发出投射的突触前神经元的分布;最后利用TAC1-ires-Cre与Rosa26:CAG-LSL-tdTomato(Ai9)杂交小鼠制备坐骨神经分支损伤(SNI)模型,观察PVT内被激活的TAC1阳性神经元与5-HT能神经终末之间的关系。结果:(1)将FG注入PVT后,在DR的吻、中、尾段均可见FG逆标神经元,其分布以中段为主,吻、尾段数量相对较少,并且在DR内观察到5-HT和FG的双标神经元。(2)向TAC1-ires-Cre小鼠的PVT内注射RV逆行跨突触三联病毒后,在DR内也可见RV标记的突触前神经元,主要分布于DR中段。(3)SNI模型下TAC1-Cre::Ai9杂交小鼠PVT内部分TAC1神经元被激活,且同时与5-HT能神经终末形成密切接触。结论:DR内5-HT能神经元向PVT内TAC1阳性神经元发出投射,形成DR 5-HT+-PVT TAC1+神经通路,该通路可以被伤害性信息激活,提示其可能在伤害性信息传递/调控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缝背核 丘脑室旁核 5-羟色胺 速激肽-1 伤害性信息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高效价冷凝集素和不规则抗体对输血相容性检测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28
20
作者 李丹 曲浩魁 +4 位作者 杨世明 崔效玮 崔颖 穆士杰 安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2-265,共4页
目的探讨高效价冷凝集素及伴同种不规则抗体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对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的影响和处理方法。方法采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吸收放散试验及2-巯基乙醇处理患者血标本,用消除冷凝集素以后的患者红细胞及血清进行AB... 目的探讨高效价冷凝集素及伴同种不规则抗体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对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的影响和处理方法。方法采用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吸收放散试验及2-巯基乙醇处理患者血标本,用消除冷凝集素以后的患者红细胞及血清进行ABO正反定型、 RhD定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结果 19例患者血标本处理前在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中均发生3+~4+凝集,经鉴定由高效价冷凝集素引起16例,由冷凝集素伴同种不规则抗体引起3例。处理后的患者血标本反定型、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均得到正确结果。患者输注交叉配血相合的供血者血液后无不良反应,血红蛋白上升值达到预期要求。结论采用洗涤、吸收放散试验及2-Me处理患者血标本后,再进行ABO、 RhD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可消除冷凝集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凝集素 自身抗体 血型鉴定 抗体筛选 不规则抗体检测 交叉配血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