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稳定性[牙合]板联合正畸正颌治疗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伴髁突吸收患者的软硬组织及髁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叶青 李利彤 +1 位作者 李伟绪 曹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84-1290,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颌面部软硬组织和髁突变化情况以评估使用稳定性[牙合]板结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疗效。方法以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回顾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骨性Ⅱ类错[牙合]... 目的通过研究颌面部软硬组织和髁突变化情况以评估使用稳定性[牙合]板结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疗效。方法以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回顾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骨性Ⅱ类错[牙合]伴髁突吸收患者13例,男性3名,女性10名;年龄18~27(21.769±3.032)岁,所有患者接受稳定性[牙合]板联合正畸正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头影测量参数,评价患者面型改善情况;同时比较治疗前后患者髁突高度和骨密度变化,评估患者骨质改建的影响。结果完成治疗后6个月,患者的各项硬、软组织参数较治疗前1个月趋于正常,除ANS-Me/N-Me和Pg-Pg′外,其余如SNA、SNB、ANB角等各项治疗前后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1个月相比,所有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髁突高度无显著变化,髁突最前点、顶点和最后点的骨密度均普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骨性Ⅱ类错[牙合]伴髁突吸收患者采用稳定性[牙合]板联合正畸正颌治疗,疗效显著且稳定,可以有效缓解关节症状并满足患者对面部美观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 髁突 稳定性[牙合]板 正畸 正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托槽隐形矫治患者与固定矫治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变化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骆厚卓 方世殊 +2 位作者 刘倩 党薇 王艳丽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3-296,共4页
目的对比无托槽隐形矫治患者与固定矫治患者治疗后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IL10、IL-16和IL-18的表达水平差异。方法选取接受无托槽隐形矫治的6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固定矫治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患者接受... 目的对比无托槽隐形矫治患者与固定矫治患者治疗后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IL10、IL-16和IL-18的表达水平差异。方法选取接受无托槽隐形矫治的6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固定矫治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患者接受矫治前与接受矫治后24 h、12个月龈沟液中IL-1β、IL-6、IL-8、IL-10、IL-16和IL-18的表达水平。结果接受正畸治疗前2组龈沟液中各IL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畸治疗24 h后2组龈沟液中的IL-1β、IL-6、IL-8、IL-10和IL-18表达水平均升高,但2组间所有IL因子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畸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龈沟液中的IL-1β、IL-6、IL-8、IL-10和IL-18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L-16表达水平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固定矫治相比,无托槽隐形矫治患者的口腔炎症反应较弱,更有利于口腔微环境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固定矫治 白细胞介素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面部生长发育与早期生长改良 被引量:12
3
作者 金作林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期7-11,共5页
颅面部生长发育与错畸形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联。深入理解颅面部各部分结构的生长、发育的生理机制,对正畸治疗过程中进行早期生长改良十分重要。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应对包括骨骼、牙齿、肌肉等方面给予足够的关注,这些都是正畸医生在... 颅面部生长发育与错畸形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联。深入理解颅面部各部分结构的生长、发育的生理机制,对正畸治疗过程中进行早期生长改良十分重要。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应对包括骨骼、牙齿、肌肉等方面给予足够的关注,这些都是正畸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必须关注的基本元素。本文从颅面部各结构的生长发育特点出发,并结合生长改良的特点,对早期矫治相关知识进行阐述,以期为正畸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发育 生长改良 早期矫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形矫治器辅助颊侧微种植钉整体压低下颌前牙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4
作者 高昕 曹元 +4 位作者 王智伟 刘露 雷啸 齐奇婧一 金钫 《医用生物力学》 2025年第4期821-827,共7页
目的探讨隐形矫治器联合颊侧微种植钉支抗压低下颌前牙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治疗深覆合及其他需要压低下颌前牙的情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构建包含下颌牙列、牙周膜、牙槽骨的下颌复合体、种植钉和隐形矫治器的有限元模型,隐形矫治器工... 目的探讨隐形矫治器联合颊侧微种植钉支抗压低下颌前牙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治疗深覆合及其他需要压低下颌前牙的情况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构建包含下颌牙列、牙周膜、牙槽骨的下颌复合体、种植钉和隐形矫治器的有限元模型,隐形矫治器工况为下颌前牙区3-3整体压低0.2 mm,分别设置无种植钉牵引组及种植钉牵引力为30、50、100、150、200、250 g力组。分析加载工况后各组牙齿的应力及位移差异,牙周膜、矫治器的相关应力分布。结果在无牵引及不同牵引力下,下颌前牙均表现为倾斜压低移动趋势。随着牵引力的增大,下颌前牙的垂直位移与唇向位移均呈递增趋势,当牵引力达到200 g时,垂直向位移出现明显增长,随后增幅趋于平缓。下颌前牙唇向位移与压低位移的比值随牵引力增加呈递减趋势,在合理牵引力范围内,牵引力越大,越接近前牙整体压低。牵引力不足150 g时,下颌后牙表现为伸长的位移趋势,施加150 g力以上则表现为压低的位移趋势。牙周膜应力集中于下颌前牙唇侧牙颈部区域。结论隐形矫治器联合颊侧微种植钉压低下颌前牙可有效提高下颌前牙的压低效率,并且种植钉的牵引力对下颌前牙的移动具有显著影响。综合分析下颌牙列的牙齿移动趋势及牙周膜应力等因素,微种植钉颊侧牵引压低下前牙最优力值可选择150~200 g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矫治器 微种植钉 下颌前牙 压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