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农膜转光材料合成与性质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彦昌 王甲辰 +2 位作者 庄卫东 黄小卫 张世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98-201,共4页
采用乙醇 水溶液析出法合成了 1 1种以稀土三价铕离子为中心离子 ,以 β二酮 (α 噻吩甲酰三氟丙酮、二苯甲酰甲烷、苯甲酰丙酮 )和芳香羧酸 (肉桂酸、烟酸 )为主配体 ,有机胺类 (邻菲咯啉、三辛胺、三乙胺 )为协同配体的二元及三元配合... 采用乙醇 水溶液析出法合成了 1 1种以稀土三价铕离子为中心离子 ,以 β二酮 (α 噻吩甲酰三氟丙酮、二苯甲酰甲烷、苯甲酰丙酮 )和芳香羧酸 (肉桂酸、烟酸 )为主配体 ,有机胺类 (邻菲咯啉、三辛胺、三乙胺 )为协同配体的二元及三元配合物 ,通过荧光光谱和TG DTA谱线分析配合物荧光性能及热力学稳定性结果表明 ,所合成的配合物中仅三 (α 噻吩甲酰三氟丙酮根 ) (邻菲咯啉 )·合铕 (Ⅲ )和三 (二苯甲酰甲烷根 ) (邻菲咯啉 )·合铕 (Ⅲ )荧光强度高于对照 ,且依次为三 (α 噻吩甲酰三氟丙酮根 ) (邻菲咯啉 )·合铕 (Ⅲ ) >三 (二苯甲酰甲烷根 ) (邻菲咯啉 )·合铕 (Ⅲ ) >对照。三 (α 噻吩甲酰三氟丙酮根 ) (邻菲咯啉 )·合铕 (Ⅲ )和三 (二苯甲酰甲烷根 ) (邻菲咯啉 )·合铕 (Ⅲ )起始分解温度分别为 2 2 0℃和 2 5 0℃ ,高于膜的加工温度 ,可满足生产需要。而三 (二苯甲酰甲烷根 ) (邻菲咯啉 )·合铕 (Ⅲ )生产成本低于对照和三 (α 噻吩甲酰三氟丙酮根 ) (邻菲咯啉 )·合铕 (Ⅲ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农膜转光材料 合成性质 荧光光谱 差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熔盐电解用干式防渗料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德宏 李宗安 +3 位作者 王志强 王育民 张志琦 吴道高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3-46,共4页
将铝电解干式防渗料用于稀土熔盐电解试验,该干式防渗料能阻止电解质中LiF的渗透但不能阻挡LaF3的渗透。以铝电解用干式防渗料为基体,通过添加CaO、MgO、La2O3、Fe2O3和SiC等成分进行改性,研究改性后的防渗料的防渗效果。结果表明,添加... 将铝电解干式防渗料用于稀土熔盐电解试验,该干式防渗料能阻止电解质中LiF的渗透但不能阻挡LaF3的渗透。以铝电解用干式防渗料为基体,通过添加CaO、MgO、La2O3、Fe2O3和SiC等成分进行改性,研究改性后的防渗料的防渗效果。结果表明,添加CaO、La2O3或MgO,会加快稀土熔盐对防渗料的腐蚀破坏,但添加Fe2O3或SiC的防渗料有较好的防渗性能,而同时添加Fe2O3和SiC的干式防渗料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防渗料 渗透 铝电解 熔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中电沉积稀土金属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3
作者 苗睿瑛 张小伟 +3 位作者 李雅翀 朱琼 杨宏博 杨秉政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9-44,75,共7页
稀土金属传统制备方法为金属热还原和高温熔盐电解。由于离子液体的出现及迅猛发展,稀土金属的低温电沉积成为可能。回顾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在离子液体中电沉积稀土金属用于乏燃料处理、废旧稀土产品中有价金属回收以及功能材料研发三... 稀土金属传统制备方法为金属热还原和高温熔盐电解。由于离子液体的出现及迅猛发展,稀土金属的低温电沉积成为可能。回顾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在离子液体中电沉积稀土金属用于乏燃料处理、废旧稀土产品中有价金属回收以及功能材料研发三大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关进展,并指出了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电沉积 稀土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_2Fe_(17)N_x型稀土永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盛强 李红卫 +2 位作者 于敦波 杨红川 罗阳 《有色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2-15,共4页
研究SmFeN稀土永磁材料球磨法制备过程和材料性能。Sm-Fe母合金合适的Sm补偿量为20%,氮化前最佳的球磨时间为为1.5h,合金氮化后为各向同性的粗磁粉,经过进一步球磨细化后,可以得到各向异性的性能高的磁粉。
关键词 金属材料 Sm2Fe17 球磨 氮化 各向异性 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稀土材料与绿色制备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44
5
作者 王春梅 刘玉柱 +3 位作者 赵龙胜 赵娜 冯宗玉 黄小卫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41-847,879,共8页
稀土是制备高新材料的关键基础材料,被誉为"21世纪的战略元素"。稀土材料往往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特征,因而用途广泛,以稀土磁性、储氢、发光、催化等为代表的稀土功能材料被列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9种关键材料之一,战略地位... 稀土是制备高新材料的关键基础材料,被誉为"21世纪的战略元素"。稀土材料往往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特征,因而用途广泛,以稀土磁性、储氢、发光、催化等为代表的稀土功能材料被列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9种关键材料之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我国稀土基础原材料产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5%以上,稀土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等功能材料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左右,是名副其实的稀土第一生产大国和应用大国,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主要介绍了我国稀土材料制备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包括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储氢材料及高纯稀土材料。同时,针对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简要介绍了我国稀土绿色制备与清洁生产技术发展现状、取得的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并针对我国稀土领域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挑战,提出了有利于我国稀土工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材料 绿色制备 现状与发展趋势 问题与挑战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发光材料亟需技术和应用双驱协同创新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荣辉 刘元红 陈观通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02-506,共5页
稀土发光材料是照明、显示和信息探测器件的核心组成部分。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稀土发光材料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本文重点介绍了稀土发光材料发展现状,指出了其在超高色域显示、全光谱健康照明和荧光转换型近红外光源等领域的发展趋势... 稀土发光材料是照明、显示和信息探测器件的核心组成部分。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稀土发光材料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本文重点介绍了稀土发光材料发展现状,指出了其在超高色域显示、全光谱健康照明和荧光转换型近红外光源等领域的发展趋势,并针对目前我国稀土发光材料领域存在的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目标导向性差、产学研协同创新乏力等核心问题,提出通过集聚优势力量搭建协同创新技术平台,以技术创新和终端应用需求为双驱动力,实现从“跟并跑”到“领跑”的跨越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发光材料 核心专利 应用 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光LED荧光粉研究及应用新进展 被引量:25
7
作者 刘荣辉 何华强 +3 位作者 黄小卫 胡运生 刘元红 庄卫东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1-227,共7页
基于白光发光二极管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荧光粉对白光LED器件的发光效率、显色性和使用寿命等性能的决定性影响,系统阐述了蓝光LED芯片激发用铝酸盐、硅酸盐、氮化物和氮氧化物系列黄色、红色和绿色荧光粉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探讨了... 基于白光发光二极管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荧光粉对白光LED器件的发光效率、显色性和使用寿命等性能的决定性影响,系统阐述了蓝光LED芯片激发用铝酸盐、硅酸盐、氮化物和氮氧化物系列黄色、红色和绿色荧光粉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探讨了上述荧光粉的研究重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指出需要进一步提高铝酸盐黄粉的发光效率,开发新型高光效氮化物和氮氧化物红粉和绿粉及其低成本制备技术,以满足高光效、高显色、低光衰型白光LED器件制作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LED 荧光粉 铝酸盐 硅酸盐 氮化物和氮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电解槽流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钊 李宗安 +3 位作者 张小伟 庞思明 陈德宏 王志强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209-3215,共7页
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对上插式阴极结构稀土熔盐电解槽内部流场进行模拟研究,得到电解槽内部含气率和流场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电解产生的气体主要集中在阳极内表面附近,且在电解槽上端靠近阳极处,含气率达到最大值;阳极内表面附近... 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对上插式阴极结构稀土熔盐电解槽内部流场进行模拟研究,得到电解槽内部含气率和流场分布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电解产生的气体主要集中在阳极内表面附近,且在电解槽上端靠近阳极处,含气率达到最大值;阳极内表面附近的最大上升流速为0.9 m/s;电解槽底部大部分区域电解质的流动速度均小于0.01 m/s,基本上属于流动死区;在底吹气体搅拌模型下,电解槽底部出现逆时针涡流,该区域电解质的流动速度较未通气体时的相比增加10倍以上,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电解槽底部的流动性,减轻底部"结瘤"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电解槽 雷诺应力模型 流场 气体搅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熔盐(Na_2CO_3+S+NaCl)协助焙烧制备三基色红粉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黄燕 叶红齐 +1 位作者 庄卫东 胡运生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56-1059,共4页
用均相沉淀法制备得到草酸钇铕前驱体,在前驱体的焙烧中用熔盐Na2CO3、S、NaCl或它们的组合辅助其于1000~1300℃下焙烧2h制备Y2O3∶Eu3+红色荧光粉。实验结果分析发现复合熔盐有利于Y2O3∶Eu3+发光强度的提高,在1300℃焙烧时其主峰强度... 用均相沉淀法制备得到草酸钇铕前驱体,在前驱体的焙烧中用熔盐Na2CO3、S、NaCl或它们的组合辅助其于1000~1300℃下焙烧2h制备Y2O3∶Eu3+红色荧光粉。实验结果分析发现复合熔盐有利于Y2O3∶Eu3+发光强度的提高,在1300℃焙烧时其主峰强度比不加熔盐量时的高36%,且高出商用Y2O3∶Eu3+红粉的11%。熔盐配比的调节还可有效调控了Y2O3∶Eu3+粉体的颗粒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熔盐 Y2O3∶Eu^3+ 荧光粉 粒度 发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铈锆复合氧化物的研究、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6
10
作者 龙志奇 崔梅生 +2 位作者 朱兆武 彭新林 黄小卫 《稀有金属快报》 CSCD 2007年第1期40-44,共5页
铈锆复合氧化物因具有独特的储放氧特性,在汽车尾气催化净化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世界汽车领域铈锆产品需求量约6000t,国内需求量不足1000t,预测未来10年国内需求可突破3000t。文章论述了铈锆复合氧化物的合成方法,指出共沉淀... 铈锆复合氧化物因具有独特的储放氧特性,在汽车尾气催化净化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世界汽车领域铈锆产品需求量约6000t,国内需求量不足1000t,预测未来10年国内需求可突破3000t。文章论述了铈锆复合氧化物的合成方法,指出共沉淀法及其改进方法最具成本优势。介绍了后处理方法和产品组分发展状况及国内铈锆生产厂家的生产技术现状及与国外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铈锆复合氧化物 应用 制备工艺 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闪烁晶体用高纯无水稀土卤化物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金秋 彭鹏 +2 位作者 刁成鹏 吴浩 何华强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2-327,共6页
LaBr3:Ce、LuI3:Ce、SrI2:Eu等新型卤化物闪烁晶体因其高光输出、高能量分辨率等优异的闪烁特性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高纯无水稀土卤化物是生长上述闪烁晶体所必需的原料,但其制备困难和高昂成本,严重制约了这些晶体的发展和应用。本... LaBr3:Ce、LuI3:Ce、SrI2:Eu等新型卤化物闪烁晶体因其高光输出、高能量分辨率等优异的闪烁特性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高纯无水稀土卤化物是生长上述闪烁晶体所必需的原料,但其制备困难和高昂成本,严重制约了这些晶体的发展和应用。本文报道了无水LaBr3、CeBr3、LaCl3、CeCl3、LuI3、GdI3、YI3、CeI3、EuI2等常用稀土卤化物的制备方法,并对其有效表征手段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烁晶体 稀土卤化物 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铁性BaTiO_3/La_(2/3)Sr_(1/3)MnO_3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强磁电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廷先 张铭 +3 位作者 胡州 李扩社 于敦波 严辉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1-295,共5页
使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在(001)取向的LaAlO3(LAO)单晶基片上外延生长了BaTiO3/La2/3Sr1/3MnO3(BTO/LSMO)双层复合薄膜.电学和磁学性能的研究显示复合薄膜具有较低的相对介电常数(εr=263),优良的铁电和铁磁性能以及高于室温的铁磁居里温... 使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在(001)取向的LaAlO3(LAO)单晶基片上外延生长了BaTiO3/La2/3Sr1/3MnO3(BTO/LSMO)双层复合薄膜.电学和磁学性能的研究显示复合薄膜具有较低的相对介电常数(εr=263),优良的铁电和铁磁性能以及高于室温的铁磁居里温度(Tc=317 K).复合薄膜的磁电电压系数(αE)为176 mV/A,高于同类结构磁电系统一个数量级,相应的界面耦合系数k值为0.68,表明铁磁层和铁电层界面之间存在较大程度的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电效应 铁电/铁磁复合薄膜 脉冲激光沉积 界面耦合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铝粉体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蒋周青 刘玉柱 +3 位作者 薛丽青 刘荣辉 刘元红 李楠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577-582,589,共7页
氮化铝(AlN)因具备优良的理化性能,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及半导体器件的基板和封装领域中,同时在功率器件、深紫外LED及半导体衬底方面也具有广阔发展前景。AlN粉体作为AlN产品的主要原料是决定其性能的关键因素。在对AlN的结构与... 氮化铝(AlN)因具备优良的理化性能,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及半导体器件的基板和封装领域中,同时在功率器件、深紫外LED及半导体衬底方面也具有广阔发展前景。AlN粉体作为AlN产品的主要原料是决定其性能的关键因素。在对AlN的结构与性能综合分析基础上,系统介绍了当前AlN粉体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同时对各制备工艺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指出在微米AlN粉体制备方面,碳热还原法和直接氮化法仍具有明显优势,而化学气相沉积法和等离子体法则在纳米AlN粉体制备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获得更高纯度、粒度可控、形貌均匀分散的粉体是AlN制备技术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N粉体 制备工艺 纳米粉体 基板材料 碳热还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3+,Eu2+共掺Ba3Si6O12N2荧光粉发光特性及能量传递研究(英文)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云鹏 李永杰 +1 位作者 陈观通 陈晓春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97-1002,共6页
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Ce^3+/Eu^2+共掺杂的Ba3Si6O12N2,利用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其晶体结构。研究表明,Ba3Si6O12N2∶Ce^3+,Eu^2+荧光粉在338nm光激发下可以发射525nm的绿光,且具有较大的半峰宽。研究还发现,单掺Ce^3+的发射光... 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Ce^3+/Eu^2+共掺杂的Ba3Si6O12N2,利用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其晶体结构。研究表明,Ba3Si6O12N2∶Ce^3+,Eu^2+荧光粉在338nm光激发下可以发射525nm的绿光,且具有较大的半峰宽。研究还发现,单掺Ce^3+的发射光谱和单掺Eu^2+的发射光谱存在交叠,同时Ce^3+的5d1最低能级能量低于Eu^2+的4f65d1最低能级,这二者共同证实了可能存在Ce^3+到Eu^2+的能量转移现象。同时还研究了Ce^3+浓度对Ba(2.7-y)Si6O12N2∶0.3Eu^2+,yCe^3+(0≤y≤0.1)系列荧光粉发光强度和波长的影响。热猝灭性能研究表明,Ce^3+引入可显著影响体系的热猝灭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3Si6O12N2∶Ce^3+ Eu^2+荧光粉 固相反应 能量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04-P507在酸性硫酸盐溶液中对Nd^3+和Sm^3+的协同萃取 被引量:26
15
作者 黄小卫 李建宁 +3 位作者 张永奇 龙志奇 王春梅 薛向欣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66-371,共6页
采用恒摩尔法、斜率法以及饱和容量法研究从硫酸介质中用P204(D2EHPA,用(HA)2表示)与P507(HEHEHP,用(HL)2表示)协同萃取Nd3+或Sm3+的性能与机理,并测定协萃反应的热力学平衡常数Ks.e,求得反应的焓变和熵变。结果表明,萃取反应呈现正协... 采用恒摩尔法、斜率法以及饱和容量法研究从硫酸介质中用P204(D2EHPA,用(HA)2表示)与P507(HEHEHP,用(HL)2表示)协同萃取Nd3+或Sm3+的性能与机理,并测定协萃反应的热力学平衡常数Ks.e,求得反应的焓变和熵变。结果表明,萃取反应呈现正协同效应,且协萃过程为放热反应,协萃配合物组成分别为Nd.(HA2)2.HL2和Sm.(HA2)2.HL2。因此,P204与P507混合使用可以改善硫酸介质下稀土的萃取分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04 P507 硫酸介质 协同萃取 SM^3+ N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钇粒度控制与测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顺利 黄小卫 +1 位作者 崔大立 罗永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7-59,共3页
用氨水或碳酸氢铵与氯化钇溶液反应生成沉淀 ,煅烧沉淀制备了 D50 为 0 .45μm和 2~ 1 0μm的各种粒径的氧化钇粉末。分别采用 Coulter Multisizer 和90 Plus粒度仪测定微米和亚微米级氧化钇粉体粒度。研究了分散剂、待测样品量。
关键词 氧化钇 粒度控制 测定 制备 粒度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u^(2+)浓度对Sr_2Si_5N_8∶Eu^(2+)红粉热猝灭机制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磊 刘荣辉 +3 位作者 庄卫东 刘元红 胡运生 杜甫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1-376,共6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不同Eu2+浓度掺杂的Sr2Si5N8红色荧光粉,并对其晶体结构、形貌、发光和热猝灭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XRD和SEM测试表明,所合成的样品为纯相Sr2Si5N8结构,具有较高的结晶度。PL光谱数据表明,Eu2+替代Sr2+格位形成两...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不同Eu2+浓度掺杂的Sr2Si5N8红色荧光粉,并对其晶体结构、形貌、发光和热猝灭性能进行了详细的研究。XRD和SEM测试表明,所合成的样品为纯相Sr2Si5N8结构,具有较高的结晶度。PL光谱数据表明,Eu2+替代Sr2+格位形成两种不同的发光中心。温度特性测试发现,样品的热猝灭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Eu2+浓度。随着Eu2+浓度的增加,样品的热猝灭性能先增强后降低。不同发光中心的荧光强度比和荧光寿命测试结果表明:在较低Eu2+掺杂条件下,Eu2+浓度引起热猝灭性能改变的机制主要归因于Eu2+占据不同Sr2+格位的几率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2Si5N8 荧光粉 热猝灭 荧光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8Mg(SiO4)4Cl2:Eu^2+,Mn^2+绿色荧光粉的光谱性质 被引量:7
18
作者 方英 叶信宇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3-276,共4页
在还原气氛下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白光LED用绿色荧光粉Ca8Mg(SiO4)4Cl2:Eu2+,Mn2+.在荧光粉的制备过程中,加入过量的CaCl2有利于提高荧光粉的发射强度.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Ca8Mg(SiO4)4Cl2基质中Eu2+-Mn2+间存在着能量传递,Mn2+... 在还原气氛下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白光LED用绿色荧光粉Ca8Mg(SiO4)4Cl2:Eu2+,Mn2+.在荧光粉的制备过程中,加入过量的CaCl2有利于提高荧光粉的发射强度.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在Ca8Mg(SiO4)4Cl2基质中Eu2+-Mn2+间存在着能量传递,Mn2+的发射是来源于Eu2+的能量传递,能量传递的方式可能是共振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硅酸镁钙 荧光粉 发射光谱 能量传递 稀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取代Sr对Sr3Al0.6Si0.4O4.4F0.6∶Ce3+荧光粉的发光性能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小乐 庄卫东 +4 位作者 郭汉杰 刘荣辉 何华强 刘元红 胡运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9-525,共7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Ca取代Sr3Al0.6Si0.4O4.4F0.6∶Ce3+中Sr的Sr3-x Ca x Al0.6Si0.4O4.4F0.6∶Ce3+荧光粉。由于Sr3Al0.6Si0.4O4.4F0.6∶Ce3+中Sr具有十配位Sr(1)和八配位Sr(2),所以激活剂离子Ce3+也具有两个不同的占位。结合Ce3+的光...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Ca取代Sr3Al0.6Si0.4O4.4F0.6∶Ce3+中Sr的Sr3-x Ca x Al0.6Si0.4O4.4F0.6∶Ce3+荧光粉。由于Sr3Al0.6Si0.4O4.4F0.6∶Ce3+中Sr具有十配位Sr(1)和八配位Sr(2),所以激活剂离子Ce3+也具有两个不同的占位。结合Ce3+的光谱结果和Van Uitert经验公式,分别研究了十配位Ce(1)3+和八配位Ce(2)3+的猝灭浓度和荧光寿命,指出是由于Ca的掺入减小了Ce(1)3+发光中心,增加了Ce(2)3+发光中心,从而出现随着Ca/Sr比增加,样品在400 nm激发下发光强度减小,而在460 nm激发下发光强度增大的现象。同时,Ca的掺入增强了粉体发光的热稳定性。调节Ca含量可以使粉体实现从绿黄色到黄色的发光,表明Sr3-x Ca x Al0.6Si0.4-O4.4F0.6∶Ce3+荧光粉是一款潜在的适合近紫外和蓝光激发的白光LED用荧光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粉 Sr3-xCaxAl0.6Si0.4O4.4F0.6∶Ce3+ 猝灭浓度 荧光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合金化制备高性能NdFe_(10.5)Mo_(1.5)N_x永磁粉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深根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68-470,475,共4页
采用氢 -氩等离子体电弧制备近球形或近正六边形纳米Nd、Fe、Mo粉末。以纳米Nd、Fe、Mo粉末为原料在高纯Ar保护下进行机械合金化形成非晶和纳米晶α -Fe ,然后在70 0~ 80 0℃晶化 2h通过固态相变得到ThMn12 型结构的Nd(Fe ,Mo) 12 ,最... 采用氢 -氩等离子体电弧制备近球形或近正六边形纳米Nd、Fe、Mo粉末。以纳米Nd、Fe、Mo粉末为原料在高纯Ar保护下进行机械合金化形成非晶和纳米晶α -Fe ,然后在70 0~ 80 0℃晶化 2h通过固态相变得到ThMn12 型结构的Nd(Fe ,Mo) 12 ,最后经 45 0℃氮化 2h得到优异永磁性能的Nd(Fe ,Mo) 12 Nx 粉末 ,Br 达 0 .85~ 0 .98T( 8.5~ 9.8kGs) ,iHc 达 5 5 7.2~72 4.4kA/m( 7.0~ 9.1kOe) ,(BH) max达 113 .8~ 166.4kJ/m3 ( 14 .3~ 2 0 .9MGOe)。机械合金化非晶形成机制为纳米粒子局部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Fe Mo)12Nx 机械合金化 永磁性能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