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疏水光热转换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付涛 上官华榕 方庆源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9-253,共5页
光热转换材料可以将可再生的太阳能高效转换为热能,并在海水淡化、废水净化等领域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受限于材料本身的性质缺陷,难以大规模应用。最近的研究表明,超疏水特性可防止污染物附着在材料表面的光热位点,研究者通过超疏水改性,... 光热转换材料可以将可再生的太阳能高效转换为热能,并在海水淡化、废水净化等领域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受限于材料本身的性质缺陷,难以大规模应用。最近的研究表明,超疏水特性可防止污染物附着在材料表面的光热位点,研究者通过超疏水改性,赋予了光热转换材料以优异的自清洁性能。该创新策略极大地提高了光热转换材料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为光热转换材料的实际推广应用提供了可能性。详细介绍了超疏水改性的方法、过程和机理,并重点综述了超疏水光热转换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案例。最后,辩证分析了超疏水光热转换材料面临的挑战以及优化策略,进一步展望了超疏水光热转换材料的发展趋势和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光热转换材料 超疏水改性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患子协同改性硅藻土与不同材料配施钝化铅镉污染土壤 被引量:1
2
作者 何苏祺 罗兰花 +1 位作者 朱禹臻 李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8期37-42,共6页
为研究无患子皂液改性及组配钝化剂对镉铅污染土壤修复效果,以福建某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改性硅藻土与不同材料对土壤有效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患子皂液与硫酸亚铁协同改性后的硅藻土钝化效果优于单一硅藻土。3种复配钝化剂中,... 为研究无患子皂液改性及组配钝化剂对镉铅污染土壤修复效果,以福建某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改性硅藻土与不同材料对土壤有效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患子皂液与硫酸亚铁协同改性后的硅藻土钝化效果优于单一硅藻土。3种复配钝化剂中,LSYT-G+氧化钙在配比为7∶3时对污染土壤中有效态Pb、Cd的整体钝化效果更优,其有效态Pb、Cd分别下降45.86%、58.86%;pH较对照提升了2.68,表现出了较好的修复效果。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模拟发现,LSYT-G+氧化钙对Pb^(2+)、Cd^(2+)的吸附过程主要为单分子层吸附;LSYT-G+活性炭、LSYT-G+磷矿渣复合材料对Pb^(2+)、Cd^(2+)吸附主要为在非均相表面的多层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修复 钝化剂 无患子 改性硅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患子联合EDTA-2Na协同洗脱高细粒土壤中Pb和Cd
3
作者 何苏祺 李正 陈建学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4-1150,共7页
利用振荡淋洗试验探讨不同浓度的无患子(WHZ)和EDTA-2Na用量对重金属Pb、Cd的去除效果,并选择合适的淋洗方式,探究其最佳淋洗参数,分析淋洗前后重金属形态变化。结果表明,“WHZ+EDTA-2Na”淋洗参数中固液比为1∶3,优选的用量为EDTA-2Na... 利用振荡淋洗试验探讨不同浓度的无患子(WHZ)和EDTA-2Na用量对重金属Pb、Cd的去除效果,并选择合适的淋洗方式,探究其最佳淋洗参数,分析淋洗前后重金属形态变化。结果表明,“WHZ+EDTA-2Na”淋洗参数中固液比为1∶3,优选的用量为EDTA-2Na为1 g,无患子粗提液浓度为5 g/L,淋洗2 h对Pb和C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6.50%和73.40%。无患子粗提液联合低浓度EDTA-2Na复合淋洗效果均优于单独淋洗,其中两者混合淋洗组合效果最好。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复配淋洗剂对土壤中重金属Cd的可交换态和Pb的铁锰氧化物态有较好的洗脱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患子粗提液 EDTA-2Na Pb、Cd污染土壤 复配淋洗 重金属形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场、流场耦合作用下脱除细颗粒物的实验和数值模拟 被引量:27
4
作者 周栋梁 李水清 +2 位作者 靳星 熊桂龙 黄炜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53-458,共6页
细颗粒物在电、流场耦合作用下的捕获不但是电厂尾部除尘系统的核心问题,也是空间环境内灰尘限制动力或光学元件性能的关键。以电除尘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细颗粒物在电、流场耦合作用下的迁移、捕获机理。实验结果表... 细颗粒物在电、流场耦合作用下的捕获不但是电厂尾部除尘系统的核心问题,也是空间环境内灰尘限制动力或光学元件性能的关键。以电除尘器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细颗粒物在电、流场耦合作用下的迁移、捕获机理。实验结果表明0.1~1μm的颗粒存在穿透窗口;在电除尘器内粉尘浓度随停留时间的变化并不成比例,而是在停留时间为1.5~2 s左右存在一个较为明显的高效脱除区域,继续增加停留时间对于0.1~3μm颗粒的脱除效率的影响并不明显。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电除尘器内的电势与电场强度分布及其脱除效率,模拟结果表明在计算1μm以下颗粒脱除效率的过程中,对曳力考虑Cunningham滑移修正后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较为一致,Cunningham滑移修正对于模拟计算亚微米颗粒脱除效率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电除尘器 颗粒脱除 电流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电颗粒流动过程中电荷损失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涂功铭 宋蔷 +1 位作者 陈奎续 姚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4369-4375,4521,共7页
静电增强过滤是电袋复合除尘技术的重要优势之一,其作用强弱与颗粒的带电量有关,自静电除尘区逃逸的带电颗粒在流动过程中存在电荷损失。文中建立了颗粒荷电、流动与采样测试实验系统,在空气相对湿度21%~73%的条件下,利用静电低压撞击... 静电增强过滤是电袋复合除尘技术的重要优势之一,其作用强弱与颗粒的带电量有关,自静电除尘区逃逸的带电颗粒在流动过程中存在电荷损失。文中建立了颗粒荷电、流动与采样测试实验系统,在空气相对湿度21%~73%的条件下,利用静电低压撞击器对不同流动时间的带电二氧化硅和飞灰颗粒带电量分布进行了在线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带电颗粒在流动过程中存在电荷损失,带电量衰减速度基本不受颗粒成分、粒径和空气的相对湿度的影响。分析认为造成颗粒电荷损失的主要机制是空气中离子对颗粒的中和作用。基于库伦定律与离子迁移-扩散方程,推导了颗粒带电量在自然流动过程中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理论分析表明颗粒带电量随时间推移呈现指数衰减,衰减速度随空气离子的迁移率Z和平衡离子浓度n的增加而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电荷损失 中和 离子 荷电 静电低压撞击器 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C谐振变换器的电路特性分析 被引量:26
6
作者 张治国 谢运祥 袁兆梅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57,共8页
为了研究具有电容型滤波器LCC串并联谐振变换器的电路特性,对其进行了建模与分析。首先,建立了两种工作模式下LCC谐振变换器的时域数学模型;然后,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LCC谐振变换器的电路特性,推导了谐振槽元件参数的计算表达式,... 为了研究具有电容型滤波器LCC串并联谐振变换器的电路特性,对其进行了建模与分析。首先,建立了两种工作模式下LCC谐振变换器的时域数学模型;然后,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LCC谐振变换器的电路特性,推导了谐振槽元件参数的计算表达式,讨论了谐振槽元件参数选择与电路特性之间的关联,指出并联电容与串联电容的比值是决定电路性能的一个重要因数;最后,根据设计要求提供了LCC谐振变换器电路的设计方法,介绍了设计过程,给出了仿真和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并联谐振 工作模式 电流连续 数学建模 电路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LCC谐振变换器的分析与轨迹控制 被引量:19
7
作者 张治国 谢运祥 袁兆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52-58,共7页
LCC串并联谐振变换器兼有串联和并联谐振变换器各自的优点,但由于LCC谐振电路有3个谐振元件,变换器在工作中会出现出多谐振的过程,使其分析与控制繁琐。为研究电流连续模式下LCC串并联谐振变换器特性,阐述变换器的工作原理,绘出其状态... LCC串并联谐振变换器兼有串联和并联谐振变换器各自的优点,但由于LCC谐振电路有3个谐振元件,变换器在工作中会出现出多谐振的过程,使其分析与控制繁琐。为研究电流连续模式下LCC串并联谐振变换器特性,阐述变换器的工作原理,绘出其状态轨迹图,推导轨迹方程,并提出一种简单、有效的轨迹控制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状态轨迹的分析与设计方法是有效的,而且轨迹控制能使系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稳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并联谐振 电流连续 状态平面分析法 轨迹方程 轨迹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0MW级机组电袋复合除尘特性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孙超凡 彭泽宏 +3 位作者 郑华昌 陈奎续 楼波 龙新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5258-5264,共7页
利用计算流体软件Fluent 6.3,基于标准的κ-ε双方程湍流模型对国内某电厂一台1 000 MW机组的电袋复合除尘器进行三维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的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吻合较好,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有效性。主要研究了烟气量、压降以及粉尘比电... 利用计算流体软件Fluent 6.3,基于标准的κ-ε双方程湍流模型对国内某电厂一台1 000 MW机组的电袋复合除尘器进行三维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的结果与现场实际情况吻合较好,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有效性。主要研究了烟气量、压降以及粉尘比电阻3个因素对电袋复合除尘器的除尘效率的影响作用。主要结论有:除尘效率随着烟气量的增加而降低。为了保证较高的除尘效率与滤袋的使用寿命,单台电袋复合除尘器合适的烟气处理量不应超过2 300 km3/h。除尘效率随着压降的增加而升高。1 100 Pa左右是合适的压降范围。除尘效率随着粉尘比电阻增大而降低。对于高比电阻的粉尘收集,应使比电阻越低越好,亦即应使温度尽可能降低些,126℃左右为合适的温度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袋复合除尘(EFIP) 除尘效率 比电阻 数值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缺陷对除尘器壳体立柱轴压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登峰 贾文文 +1 位作者 王元清 戴海金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810-2819,共10页
为考虑除尘装备壳体加劲钢板墙板-H型钢立柱结构体系中初始缺陷的影响,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研究初始几何缺陷和焊接缺陷对立柱承受轴向压力时失稳模态和稳定承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较为不利的初始几何缺陷形态是立柱截面的初始... 为考虑除尘装备壳体加劲钢板墙板-H型钢立柱结构体系中初始缺陷的影响,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研究初始几何缺陷和焊接缺陷对立柱承受轴向压力时失稳模态和稳定承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较为不利的初始几何缺陷形态是立柱截面的初始弯扭变形,较为不利的发生最大初始几何变形的位置在靠近柱顶的高轴力区。焊接残余变形对壳体立柱轴压稳定性影响很小,焊接残余应力对壳体立柱稳定性有微小的有利影响。构建壳体立柱轴压稳定性数值计算模型时,可以引入施加定向干扰的完善结构极值点模态缺陷,以充分考虑初始几何缺陷影响;无需考虑焊接残余应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工程 除尘器壳体 墙板-立柱结构体系 稳定性 非线性有限元 初始几何缺陷 焊接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频LCC谐振变换器的近似分析方法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治国 谢运祥 +1 位作者 袁兆梅 桂存宾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4-49,共6页
为了研究具有电容型滤波器的LCC串并联谐振变换器的电路特性,在变换器工作原理分析的基础上,用一种近似分析方法对电路进行了数学分析,推导了该变换器的等效电路,并在等效电路的基础上讨论了该变换器的电路特性。研究负载电容的取值对... 为了研究具有电容型滤波器的LCC串并联谐振变换器的电路特性,在变换器工作原理分析的基础上,用一种近似分析方法对电路进行了数学分析,推导了该变换器的等效电路,并在等效电路的基础上讨论了该变换器的电路特性。研究负载电容的取值对变换器输出电压纹波的影响,并介绍LCC谐振变换器等效电路元件参数的计算表达式。仿真和实验提供的数据验证表明:这种近似分析方法是在谐振电流为正弦波的基础上推导的,能精确地反映LCC谐振变换器的非线性特征,该方法简单、直观,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并联谐振 近似分析方法 等效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谐振变换器的电路特性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治国 谢运祥 袁兆梅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38,共6页
为全面揭示具有电容型滤波器的并联谐振变换器的电路特性,首先,对并联谐振变换器的两种工作模式进行了原理分析,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然后,讨论了两种工作模式下并联谐振变换器的电路特性,指出在电路等效输出电压小于输入电压时,输入... 为全面揭示具有电容型滤波器的并联谐振变换器的电路特性,首先,对并联谐振变换器的两种工作模式进行了原理分析,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然后,讨论了两种工作模式下并联谐振变换器的电路特性,指出在电路等效输出电压小于输入电压时,输入电流线性变化.最后,推导了可用于电路元件参数设计的表达式,提出了满足设计需求的并联谐振变换器谐振元件参数的设计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文中分析与设计方法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谐振 电路特性 工作模式 电容型输出滤波器 数学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C谐振变换器工作模式的分析与判别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治国 谢运祥 袁兆梅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55,共6页
为了分析和判别LCC串并联谐振变换器的工作模式,首先给出了图论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应用该图论法获取了LCC谐振变换器的所有工作路径;然后根据LCC谐振变换器的电路拓扑特点和工作规律,得到有效通路,并根据有效通路得到2种有实用价... 为了分析和判别LCC串并联谐振变换器的工作模式,首先给出了图论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应用该图论法获取了LCC谐振变换器的所有工作路径;然后根据LCC谐振变换器的电路拓扑特点和工作规律,得到有效通路,并根据有效通路得到2种有实用价值的工作模式;最后在此基础上推导了这2种工作模式的发生条件,给出了判别依据。研究过程表明,图论分析法简单易行,是一种可用于多谐振模态下的谐振变换器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换器 谐振 工作模式 图论 连接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因数LCC谐振电路的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治国 谢运祥 袁兆梅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4-100,共7页
为了优化具电容型滤波器的LCC串并联谐振变换器的输入/输出性能,首先,基于傅里叶级数的动态相量法建立了LCC谐振电路的稳态数学模型,得到了等价电路.然后,在等价电路的基础上得到了反映变换器输入/输出性能的数学表达式.最后,提出一种基... 为了优化具电容型滤波器的LCC串并联谐振变换器的输入/输出性能,首先,基于傅里叶级数的动态相量法建立了LCC谐振电路的稳态数学模型,得到了等价电路.然后,在等价电路的基础上得到了反映变换器输入/输出性能的数学表达式.最后,提出一种基于Pareto的多目标遗传算法来对变换器的输入/输出性能进行优化.该算法采用包含密度信息的细粒度赋值策略,通过最小化目标函数获得了一组均匀分布的最优解集,可用于指导电路设计.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优化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并联谐振变换器 动态相量模型 等价电路 遗传算法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除尘器壳体的整体承载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登峰 王元清 +1 位作者 戴海金 曹平周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46-651,共6页
研究电除尘器壳体结构的空间整体承载性能。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壳体结构的特征值屈曲分析。根据壳体的施工和使用过程,考虑加载路径的影响,分三步施加荷载,进行完善壳体的承载能力非线性分析。将特征值屈曲模态和完善壳体结构的非线性极... 研究电除尘器壳体结构的空间整体承载性能。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壳体结构的特征值屈曲分析。根据壳体的施工和使用过程,考虑加载路径的影响,分三步施加荷载,进行完善壳体的承载能力非线性分析。将特征值屈曲模态和完善壳体结构的非线性极值点变形模态作为初始缺陷模态,进行带缺陷壳体的承载力非线性分析。特征值屈曲分析表明,结构的前60阶屈曲模态均为发生在立柱连接腹板、墙板和顶板的局部屈曲。完善壳体的非线性分析表明,结构的破坏主要由隔宽柱的弹塑性局部屈曲引起。带缺陷壳体的非线性分析表明,壳体对中间隔宽柱连接腹板上多处局部初始几何缺陷最为敏感,可使其承载力严重降低。电除尘器壳体的空间整体刚度较大,不会出现整体失稳破坏。壳体的失效是源于单个构件的破坏。单个构件失效后,壳体内不会发生内力重分布。工程中现行的平面分析设计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除尘器壳体 整体承载性能 特征值屈曲分析 非线性分析 几何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电厂镁法脱除烟气中SO_2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
15
作者 马双忱 别璇 +2 位作者 孙尧 陈奎续 朱召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609-3617,共9页
目前,火力发电是许多国家主要的发电方式,控制SO_2排放是治理烟气中污染物的重要工作。本文介绍了目前电厂有应用业绩的几种镁法脱硫技术,并指出现有镁法脱硫方法的弊端,继而提出未来镁法脱硫的发展方向,即基于氧化镁脱硫剂的干法以及... 目前,火力发电是许多国家主要的发电方式,控制SO_2排放是治理烟气中污染物的重要工作。本文介绍了目前电厂有应用业绩的几种镁法脱硫技术,并指出现有镁法脱硫方法的弊端,继而提出未来镁法脱硫的发展方向,即基于氧化镁脱硫剂的干法以及半干法脱硫可能会在未来电厂脱硫中得到较大规模的应用。文章指出脱硫效率低是阻碍干法发展的一大问题,而对脱硫剂改性则是提高干法脱硫效率的根本办法之一,将副产品资源化是降低脱硫成本,弥补吸附剂改性费用的有效方法。针对目前日趋严峻的环保要求,现有电厂污染物治理方法针对性过强,未来,实现多烟气一体化脱除是烟气污染物治理的发展方向,干法脱硫可以为多污染物一体化脱除打下基础。本文旨在为推动氧化镁法脱硫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镁法脱硫 干式镁法脱硫 MgO循环再生 SO2资源化 吸附剂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温烟气多污染物控制的烟气脱硫实验 被引量:5
16
作者 马双忱 别璇 +3 位作者 黄星 孙尧 陈奎续 朱召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205-212,共8页
中温(200~400℃)烟气多污染物一体化脱除方法能够实现烟尘、NO_x、SO_2一体化脱除,在当前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背景下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氢氧化钙作为该方法的一种潜力脱硫剂,在中温条件下进行烟气中SO_2脱除的实验研究较少,针对该情况... 中温(200~400℃)烟气多污染物一体化脱除方法能够实现烟尘、NO_x、SO_2一体化脱除,在当前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背景下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氢氧化钙作为该方法的一种潜力脱硫剂,在中温条件下进行烟气中SO_2脱除的实验研究较少,针对该情况,在自制实验系统上探究了不同因素对SO_2脱除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实验室自制的固定床实验系统下,烟气成分中水蒸气、CO_2、NO_x、O_2等的存在会对脱硫产生抑制,升高温度对SO_2脱除有一定促进作用。对吸附产物进行了XRD、SEM等表征,验证了化学吸附机理,氢氧化钙在该温度区间会逐渐分解形成氧化钙,促进SO_2的吸附与内扩散,使得脱硫效果提高。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提高脱硫效果,提高氢氧化钙活性,并为下一步实现中温下烟气多污染物一体化脱除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硫 中温条件 氢氧化钙吸附 实验研究 污染物一体化脱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肢组合截面轴心受压柱柔性支撑系统
17
作者 王登峰 王元清 +2 位作者 石永久 戴海金 廖增安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7-702,共6页
为了研究由撑杆和连杆组成的柔性支撑系统,提出了简化的支撑系统设计方法,并给出了连杆设计流程图.考虑轴心受压柱和撑杆初始几何缺陷的影响,用解析法推导了支撑力和支撑刚度的计算方法.由于支撑作用在两肢立柱间连杆,引起支撑刚度减小... 为了研究由撑杆和连杆组成的柔性支撑系统,提出了简化的支撑系统设计方法,并给出了连杆设计流程图.考虑轴心受压柱和撑杆初始几何缺陷的影响,用解析法推导了支撑力和支撑刚度的计算方法.由于支撑作用在两肢立柱间连杆,引起支撑刚度减小,使得需要的支撑力增大.立柱抵抗失稳刚度增大或者撑杆长细比增大时,支撑作用于连杆时所需支撑力比直接作用于立柱时的增幅增大.结合实际工程,利用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法得到的柔性支撑系统设计方案比原工程设计方案更为经济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工程 轴心受压柱 双肢组合截面 柔性支撑系统 初始几何缺陷 支撑力 支撑刚度 简化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保温箱作用的电除尘器壳体顶梁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18
作者 王登峰 王元清 +1 位作者 方滨 贾文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65-271,共7页
对电除尘器壳体顶梁结构提出了一种优化设计思路:即将保温层与原壳体箱形截面顶梁组合成一个桁架梁系,增加了梁系的整体截面高度,使桁架梁系的抗弯承载能力比原壳体顶梁大幅提高,从而可以减小原箱形截面顶梁的壁厚,以节省钢材。为了研... 对电除尘器壳体顶梁结构提出了一种优化设计思路:即将保温层与原壳体箱形截面顶梁组合成一个桁架梁系,增加了梁系的整体截面高度,使桁架梁系的抗弯承载能力比原壳体顶梁大幅提高,从而可以减小原箱形截面顶梁的壁厚,以节省钢材。为了研究桁架梁系的设计方法,结合一实际工程,首先,分别采用基于平截面假定的平面梁杆结构体系计算方法和壳单元空间有限元方法对桁架梁系进行内力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平面梁杆结构体系计算方法得到的内力结果是基本准确的。其次,分析外界、保温箱与壳体之间气压差分布以及温差对桁架梁系的荷载作用,得到了最不利的气压差和温差荷载工况。第三,优选桁架梁系构形,在下弦构件集中力作用点处设置竖腹杆,且区格分布较为均匀的构形是较为经济合理的。考虑保温箱的承载作用,将原壳体顶梁优化改造为桁架梁系后,既能保证其承载安全可靠,又能明显节省钢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除尘器壳体顶梁 优化设计 桁架梁系 内力计算 荷载作用 合理构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烟气治理不同阶段SO_(3)检测方法的对比研究
19
作者 梁玉兰 周川 +1 位作者 郑芳 陈志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27-230,共4页
从控制冷凝法-实验室分析中的不同检测方法作为切入点,分析不同SO3测试方法的检出限和测定下限,结合烟气治理工艺,从而选择适用于烟气不同治理阶段的SO_(3)检测方法,并将测试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测试。结果表明,控制冷凝法-钍试剂滴定法S... 从控制冷凝法-实验室分析中的不同检测方法作为切入点,分析不同SO3测试方法的检出限和测定下限,结合烟气治理工艺,从而选择适用于烟气不同治理阶段的SO_(3)检测方法,并将测试方法应用于实际工程测试。结果表明,控制冷凝法-钍试剂滴定法SO_(3)检出限为0.100 mg/m^(3),控制冷凝法-离子色谱法检出限为0.004 mg/m^(3);前者便于即时分析,适用于烟气治理工艺中高浓度断面的测试,后者适用于除尘器出口、烟囱等低浓度断面的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冷凝法 钍试剂滴定法 离子色谱法 检出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CeO_(2)/13X催化降解甲苯 被引量:8
20
作者 叶凯 刘香华 +5 位作者 姜月 于颖 赵亚飞 庄烨 郑进保 陈秉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706-3715,共10页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剂技术(NTP-CAT)由于操作方便、能耗低等特点,特别适合用于工业非连续或连续消除低浓度VOCs过程。本研究发现NTP-CAT体系中CeO_(2)基催化剂更适合负载于13X载体以降解甲苯,并进一步考察CeO_(2)负载量对VOCs消除效...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剂技术(NTP-CAT)由于操作方便、能耗低等特点,特别适合用于工业非连续或连续消除低浓度VOCs过程。本研究发现NTP-CAT体系中CeO_(2)基催化剂更适合负载于13X载体以降解甲苯,并进一步考察CeO_(2)负载量对VOCs消除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NTP-CAT体系中30%CeO_(2)/13X表现出最优性能,其可降解约85%的甲苯,CO2产物选择性可达55%。表征结果也表明,Ce组分在30%CeO_(2)/13X表面仍可较好分散,而且表面的Ce^(3+)物种含量最高。O_(2)-TPD实验结果证实表面Ce^(3+)物种来源于Ce^(4+)物种的等离子体处理。而且,表面Ce^(3+)含量越高,有利于产生更多的氧物种,随后将与其周边13X吸附活化的甲苯反应。因此,甲苯降解在NTP-CAT体系中应存在分工协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甲苯 CeO_(2)/13X 催化氧化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