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贝类养殖技术之一 皱纹盘鲍南北接力养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钧 林祥志 +2 位作者 谢双如 林金忠 刘黎婴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6-47,共2页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在分类学上归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原始腹足目、鲍科、鲍属,产于我国的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沿海,属北方冷水性品种,在自然海区栖息于潮流畅通、海藻繁盛、透明度大、盐度高的岩礁海域...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在分类学上归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原始腹足目、鲍科、鲍属,产于我国的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沿海,属北方冷水性品种,在自然海区栖息于潮流畅通、海藻繁盛、透明度大、盐度高的岩礁海域,是我国目前鲍类中个体较大的品种之一。鲍肉肥美、营养丰富,干品蛋白质含量达40.0%,并含有维生素及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本项目主要利用南北方的地理气候资源条件,5月中旬把在福建省莆田海区培育的鲍鱼幼体移到山东荣成海区度夏;到10月底再把鲍鱼运回莆田海区越冬的养殖方式,同时可以利用本地区当季的新鲜饵料,达到提高成活率和缩短养殖周期,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皱纹盘鲍 养殖技术 贝类 接力 软体动物门 蛋白质含量 前鳃亚纲 山东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浒苔暴发海水池塘的微生物生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春忠 孙富林 +3 位作者 侯代云 肖懿哲 林国荣 严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7-116,共10页
为研究浒苔对海水养殖环境微生物生态的影响,采用Illumi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冬季垦区进水区、浒苔暴发的池塘和排水区水体以及底泥中菌群结构,分析进水区、池塘养殖区和排水区的环境微生物结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γ-变形细菌、α-... 为研究浒苔对海水养殖环境微生物生态的影响,采用Illumi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冬季垦区进水区、浒苔暴发的池塘和排水区水体以及底泥中菌群结构,分析进水区、池塘养殖区和排水区的环境微生物结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γ-变形细菌、α-变形细菌、放线菌、拟杆菌和δ-变形细菌为海水养殖区的优势细菌门类;(2)进水区水体和底泥微生物种类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浒苔池塘和排水区;浒苔暴发的池塘和排水区微生物群落结构较为相似;(3)浒苔池塘的水体微生物以异养细菌为主,底泥以脱硫杆菌等厌氧细菌为主,增加了底泥潜在产生硫化氢的危害;(4)进水区水体含有丰度较高的弧菌和鱼立克次氏体等条件致病性病原菌,而浒苔池塘中含量较低,说明浒苔对弧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浒苔暴发的池塘和排水区中另一种潜在致病菌黄杆菌类的丰度较高,养殖品种务必防患此类病菌感染疾病的发生。本文从微生态学角度全面揭示浒苔对近岸海区、海水池塘和排水区微生态演变过程的影响,发现了浒苔具有抑制和增加不同致病菌的双重作用,这对水产养殖有一定指导,也为浒苔发生原因、预报、预防等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浒苔 高通量测序 细菌群落 弧菌 鱼立克次氏体 黄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放海区水下悬浮延绳式PVC管养鲍新技术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春忠 严涛 +3 位作者 张建明 谢恩义 胡煜峰 曹文浩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64-70,共7页
为拓展养殖空间,发展开放海区鲍养殖产业,在福建兴化湾新开发海区进行了抗风浪养鲍新技术的研究,对开放海区与传统遮蔽养殖海区、延绳式PVC管养技术与传统筏架式筐养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经19个月的养殖,开放海区PVC管养组鲍... 为拓展养殖空间,发展开放海区鲍养殖产业,在福建兴化湾新开发海区进行了抗风浪养鲍新技术的研究,对开放海区与传统遮蔽养殖海区、延绳式PVC管养技术与传统筏架式筐养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经19个月的养殖,开放海区PVC管养组鲍的日均增质量以及成活率分别为(106.41±5.33)mg/d和82.75%,显著大于处在开放海区和遮蔽海区的2个筐养组(P<0.05)。冬春季为鲍的最佳生长时期,其日均增长表现为PVC管养组大于筐养组(P<0.05);开放海区大于传统遮蔽养殖海区(P<0.05)。养殖器具的污损生物附着量则表现为所有筐养组均显著大于PVC管养组(P<0.05)。夏秋季采用水下延绳式PVC管养模式还能有效地避免高温、污损生物和台风的侵袭与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海区 养殖 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离子对中国花鲈幼鱼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朱友芳 洪万树 林金忠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331-336,共6页
为给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养殖提供污染生物学的理论数据,研究了中国花鲈幼鱼的铜离子中毒症状和半致死浓度(LC50);检测了幼鱼肝脏的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丙转氨酶(GPT... 为给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养殖提供污染生物学的理论数据,研究了中国花鲈幼鱼的铜离子中毒症状和半致死浓度(LC50);检测了幼鱼肝脏的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力;分析了铜离子胁迫对幼鱼的红细胞总核异率和微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铜离子对幼鱼24、48、72和96h的LC50分别为1.85、1.66、1.48和0.86mg·L-1。濒死的幼鱼肝脏组织溶解性坏死,鳃部组织出现大量的血窦,幼鱼肝脏的GSH和MDA含量及SOD、GPT和GOT活力对铜离子胁迫反应敏感,而CAT活力则反应不敏感。在铜离子浓度为0.42mg·L-1的浓度组中暴露96h,幼鱼的总核异率和微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说明铜离子胁迫损害了中国花鲈幼鱼肝脏的抗氧化系统、肝脏组织和鳃部组织,并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花鲈 铜离子 半致死浓度 肝脏组织 酶活力 微核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异性鸡蛋抗体防治中华鳖红脖子病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林星 黄怀英 周建武 《水产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56-60,共5页
选用引起中华鳖红脖子病的嗜水气单胞菌菌株,以灭活菌株作为抗原,对母鸡进行免疫,从鸡蛋中得到抗该病原的特异性鸡蛋抗体,适用浸泡及口服免疫法,并将该特异性鸡蛋抗体应用于中华鳖红脖子病的免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特异性鸡蛋抗体对中... 选用引起中华鳖红脖子病的嗜水气单胞菌菌株,以灭活菌株作为抗原,对母鸡进行免疫,从鸡蛋中得到抗该病原的特异性鸡蛋抗体,适用浸泡及口服免疫法,并将该特异性鸡蛋抗体应用于中华鳖红脖子病的免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特异性鸡蛋抗体对中华鳖红脖子病有较强的免疫保护率,浸泡浓度大于0. 6ppm时,免疫保护率可达64. 3% ;口服免疫法每千克饲料必须添加0 . 2克鸡蛋抗体时,才具有较好的免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红脖子病 嗜水气单胞菌 菌株 口服免疫法 特异性鸡蛋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胆石斑鱼养殖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春忠 林金忠 +4 位作者 肖懿哲 黄宗强 刘文淡 翁国雄 宋国华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27-29,共3页
引进3~5cm龙胆石斑鱼鱼苗820尾,在室内水泥池进行养殖试验,冬天加热保温至约19℃,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防治鱼病,经过1年的饲养,成活率56%,平均体重483g 尾。
关键词 龙胆石斑鱼 精养 生态习性 饵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史氏鲟苗种生长速度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朱新 傅美兰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3-44,共2页
对培育了 2 0d的史氏鲟幼鱼分养 ,根据其生长速度分成三种不同规格 ,按照全过程仅投喂活饵料水蚯蚓和活饵料结合人工配合饵料驯化二种培育方式 ,分设 5个试验池 试验 5 0d ,对其生长、僵苗和总成活率等方面进行统计比较 ,发现及时分养... 对培育了 2 0d的史氏鲟幼鱼分养 ,根据其生长速度分成三种不同规格 ,按照全过程仅投喂活饵料水蚯蚓和活饵料结合人工配合饵料驯化二种培育方式 ,分设 5个试验池 试验 5 0d ,对其生长、僵苗和总成活率等方面进行统计比较 ,发现及时分养、适时驯化饵料是控制僵苗和提高生长速度比较有效的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氏鲟 苗种 生长速度 驯化 饵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兴化湾溶解无机氮、溶解无机磷时空变化及营养状态评价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春忠 陈晓 郑建峰 《生态科学》 CSCD 2011年第6期581-585,共5页
根据2007年3月至12月福建省兴化湾海域的水质监测结果,重点分析了该海域溶解无机氮(DIN)、溶解无机磷(DIP)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采用有机污染指数和富营养化指数对兴化湾海域的富营化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兴化湾海域富营养化... 根据2007年3月至12月福建省兴化湾海域的水质监测结果,重点分析了该海域溶解无机氮(DIN)、溶解无机磷(DIP)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采用有机污染指数和富营养化指数对兴化湾海域的富营化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兴化湾海域富营养化主要污染物是DIN、DIP,其含量主要受径流排放和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等因素的影响。春夏季节浮游植物生长繁殖旺盛,但雨水增多,最终导致了DIP、DIN含量的升高。秋季水温下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逐渐减弱,DIP、DIN的含量也逐渐升高。兴化湾富营养化水平加重,2007年的富营养化指数是2000年的5.7倍,主要体现在DIN、DIP等指标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化湾 富营养化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氏鲟饲料脂肪的最适量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肖懿哲 林金忠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5,共2页
配制等氮 (蛋白质含量 41% )和等能量的 (11 2MJ/kg饲料 )的半精制史氏鲟饲料 ,以等量混合的海水鱼油、豆油作为添加的脂肪源 ,设 0、2 %、4%、6 %、8%和 10 %共 6种添加浓度。试验周期为 2 5d。结果显示 :增重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 配制等氮 (蛋白质含量 41% )和等能量的 (11 2MJ/kg饲料 )的半精制史氏鲟饲料 ,以等量混合的海水鱼油、豆油作为添加的脂肪源 ,设 0、2 %、4%、6 %、8%和 10 %共 6种添加浓度。试验周期为 2 5d。结果显示 :增重率、饲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以脂肪含量 7 6 %~ 9 6 %的饲料为最佳 ,考虑到饲料成本 ,建议把史氏鲟饲料脂肪的最适量设定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氏鲟 饲料 脂肪 最适量 鲟鱼 养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沿海地区史氏鲟全人工亲鱼培育技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炫锋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8,共2页
我们自1988年开展史氏鲟养殖试验以来,通过对养殖史氏鲟生长发育的跟踪观测,发现史氏鲟在我国南方地区不仅生长较快,而且性腺发育良好,能培育成性腺成熟的亲鱼,可以为实现全人工繁育苗种和生产鱼子酱提供亲鱼来源。
关键词 亲鱼来源 史氏鲟 福建沿海地区 培育技术 全人工 养殖试验 生长发育 跟踪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鲟苗种培育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懿哲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16-18,共3页
关键词 中华鲟 苗种 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坛紫菜优质纯系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双如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0-60,63,共2页
坛紫菜在自然分类系统中属于红藻门、原红藻纲、红毛菜目、红毛菜科、紫菜属,在其生活史中具有2个明显的发育阶段,即叶状体阶段和丝状体阶段。叶状体是由丝状体放散出来的壳孢子萌发形成的,即日常食用的紫菜,丝状体是由叶状体放散... 坛紫菜在自然分类系统中属于红藻门、原红藻纲、红毛菜目、红毛菜科、紫菜属,在其生活史中具有2个明显的发育阶段,即叶状体阶段和丝状体阶段。叶状体是由丝状体放散出来的壳孢子萌发形成的,即日常食用的紫菜,丝状体是由叶状体放散出来的果孢子萌发形成的,多数在贝壳中生长。坛紫菜的育苗就是指叶状体成熟后形成的果孢子,通过采果孢子培育贝壳丝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坛紫菜 纯系 叶状体 苗种培育技术 优质 红毛菜 丝状体 红藻门 孢子 自然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鳖池中种植水葫芦和搭养鲢鱼对改善水质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傅美兰 《福建水产》 2011年第1期13-16,共4页
使用2口面积2000m2的池塘养鳖,在池塘中种植水葫芦并搭养鲢鱼,以期净化、改善养殖水质。使用2口面积相同的池塘作为对照。对比养殖试验进行了4个月,期间每隔10d测定COD、NH3-N、NO2-N、DO、悬浮物(SS)等水质指标,并观察鳖的摄食和疾病... 使用2口面积2000m2的池塘养鳖,在池塘中种植水葫芦并搭养鲢鱼,以期净化、改善养殖水质。使用2口面积相同的池塘作为对照。对比养殖试验进行了4个月,期间每隔10d测定COD、NH3-N、NO2-N、DO、悬浮物(SS)等水质指标,并观察鳖的摄食和疾病情况。结果表明,在养鳖池中种植水葫芦和搭养少量鲢鱼,有利于改善水质减少鳖病的发生,降低渔药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水葫芦 鲢鱼 种植 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心麒麟菜越冬保种技术研究
14
作者 李钧 谢双如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7-48,共2页
长心麒麟菜(Eucheuma alvarezii Doty)属红藻门、真红藻纲、杉藻目红翎菜科、麒麟菜属。是经济价值较高的一种大型海藻。在我国养殖麒麟菜主要有三个品种:长心麒麟菜、琼枝麒麟菜、珍珠麒麟菜。目前莆田地区引进的品种是长心麒麟菜,... 长心麒麟菜(Eucheuma alvarezii Doty)属红藻门、真红藻纲、杉藻目红翎菜科、麒麟菜属。是经济价值较高的一种大型海藻。在我国养殖麒麟菜主要有三个品种:长心麒麟菜、琼枝麒麟菜、珍珠麒麟菜。目前莆田地区引进的品种是长心麒麟菜,它原产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具有生长快、产量高、含胶量高等特点。然而长心麒麟菜在福建的养殖还有一个重要的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麒麟菜 越冬保种技术 印度尼西亚 大型海藻 经济价值 红藻门 杉藻目 菲律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鲟饲料脂肪的最适研究
15
作者 肖懿哲 《内陆水产》 2005年第4期22-23,共2页
配制等氮(蛋白质含量41%)和等能量的(11.2 MJ/kg饲料)的半精制中华鲟饲料,以等量混合的海水鱼油、豆油作为添加的脂肪源,设0、2%、4%、6%、8%和10%共6种添加浓度.试验周期为25 d.结果显示:增重率、饲料系数和蛋白效率以及以脂肪含量7.6%... 配制等氮(蛋白质含量41%)和等能量的(11.2 MJ/kg饲料)的半精制中华鲟饲料,以等量混合的海水鱼油、豆油作为添加的脂肪源,设0、2%、4%、6%、8%和10%共6种添加浓度.试验周期为25 d.结果显示:增重率、饲料系数和蛋白效率以及以脂肪含量7.6%~9.6%的饲料为最佳,考虑到饲料成本,建议把中华鲟饲料脂肪的最适量设定在8%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脂肪 中华鲟 蛋白质含量 添加浓度 试验周期 脂肪含量 蛋白效率 饲料成本 脂肪源 增重率 系数和 最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鲟鱼地下水集约化饲养技术研究
16
作者 刘朱新 《水产科技情报》 2003年第2期94-96,共3页
在8口3.9 m×4.0 m×0.6 m的水泥培育池中,对购进的7739尾西伯利亚鲟、50000尾俄罗斯鲟和70000尾史氏鲟的仔鱼分别进行50~60 d的集约化培育,培育结果,鱼种的体长达8 cm以上,且能够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饵料,三种鱼苗的培育成活率... 在8口3.9 m×4.0 m×0.6 m的水泥培育池中,对购进的7739尾西伯利亚鲟、50000尾俄罗斯鲟和70000尾史氏鲟的仔鱼分别进行50~60 d的集约化培育,培育结果,鱼种的体长达8 cm以上,且能够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饵料,三种鱼苗的培育成活率分别为74.82%、87.86%和66.92%。利用闲置的1200 m2养鳗池进行西伯利亚鲟、俄罗斯鲟和史氏鲟的商品鱼饲养,10个月后其商品率均超过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鲟鱼 地下水 集约化饲养 苗种培育 商品鱼饲养 南移驯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鲟苗种南移培育技术的初步研究
17
作者 肖懿哲 《内陆水产》 1999年第7期26-27,共2页
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Gray)是一种大型的洄游性名贵珍稀鱼类,国家一类水生保护动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学术价值。当前,中华鲟人工蓄养、催产、授精和孵化等技术已趋成熟,但在仔、幼鲟培育技术上由于... 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Gray)是一种大型的洄游性名贵珍稀鱼类,国家一类水生保护动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学术价值。当前,中华鲟人工蓄养、催产、授精和孵化等技术已趋成熟,但在仔、幼鲟培育技术上由于其种的特异性,深秋繁殖,冬季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苗种培育 鱼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参南方池塘吊养技术研究
18
作者 王春忠 《河北渔业》 2006年第8期12-14,共3页
利用7万只2~3cm的刺参在福建省莆田市开展了池塘吊养试验。经150d培养,成活率达92%,平均体长为12.0cm(108g/只),最大个体达15.6cm。总结出一套池塘吊养、冬季南方越冬的刺参养殖技术,为南方冬季海水增添新的养殖品种。
关键词 刺参 南方池塘 吊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饵料对网纹藤壶幼虫发育和附着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曹文浩 王春忠 +2 位作者 胡煜峰 张慧 严涛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50,共4页
研究了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小球藻Chlorella sp.对网纹藤壶Balanus reticulatus幼虫发育和附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幼虫存活率以及金星幼虫和Ⅵ期无节幼虫所占比例方面,旺盛期亚心形扁藻对网纹藤壶幼虫的投喂效果均... 研究了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小球藻Chlorella sp.对网纹藤壶Balanus reticulatus幼虫发育和附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幼虫存活率以及金星幼虫和Ⅵ期无节幼虫所占比例方面,旺盛期亚心形扁藻对网纹藤壶幼虫的投喂效果均明显优于小球藻;旺盛期亚心形扁藻培养的金星幼虫附着率明显高于老化扁藻(p<0.01)。因此,以旺盛期亚心形扁藻作为幼虫培养饵料应更有利于藤壶幼体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壶 无节幼虫 金星幼虫 亚心形扁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胭脂鱼鱼种的摄食节律和日摄食率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宽意 王春忠 +2 位作者 刘正文 朱松泉 胡文英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0-293,共4页
用肠饱满指数法测定了池养大口胭脂鱼Ictiobus cyprinellus鱼种的摄食节律与日摄食率。结果表明:大口胭脂鱼鱼种有明显的摄食节律,10:00—18:00为摄食高峰期,22:00摄食活动基本停止,6:00摄食强度明显回升,每天约有6h的停食时... 用肠饱满指数法测定了池养大口胭脂鱼Ictiobus cyprinellus鱼种的摄食节律与日摄食率。结果表明:大口胭脂鱼鱼种有明显的摄食节律,10:00—18:00为摄食高峰期,22:00摄食活动基本停止,6:00摄食强度明显回升,每天约有6h的停食时间。主要养殖季节6、7、8月,该鱼种的日摄食率(单位鱼体重每日的摄食量)分别为34.9、121.5、74.1g/(kg·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胭脂鱼鱼种 摄食节律 日摄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