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加工与手工制茶对茶叶品质影响的对比分析
1
作者 付晓 《福建茶叶》 2025年第8期22-24,共3页
茶叶品质的形成与制茶工艺息息相关,手工制茶与机械加工作为两种主要的制茶方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各具特点。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手工制茶与机械加工在杀青、揉捻、干燥等环节的差异,以及在品质稳定性、产量成本、人文情怀等方面的优劣,探... 茶叶品质的形成与制茶工艺息息相关,手工制茶与机械加工作为两种主要的制茶方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各具特点。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手工制茶与机械加工在杀青、揉捻、干燥等环节的差异,以及在品质稳定性、产量成本、人文情怀等方面的优劣,探讨两种制茶工艺的适用场景,为制茶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工制茶 机械加工 茶叶品质 制茶工艺 适用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琛 《南方农机》 2024年第22期168-170,共3页
探索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领域的应用,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文章分析了农机装备面临的挑战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总结了电子信息技术在农机设计制造、作业过程、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等环节的应用实践,提出了加强农机电子信息化的... 探索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领域的应用,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文章分析了农机装备面临的挑战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总结了电子信息技术在农机设计制造、作业过程、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等环节的应用实践,提出了加强农机电子信息化的发展策略。研究表明,电子信息技术与农机的深度融合可提升农机智能化水平,推动农事操作精准化、农机管理信息化,是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发展的关键抓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信息技术 农业机械 精准农业 智能农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固定阵列太阳能自动跟踪控制器设计
3
作者 郑晓斌 王麟珠 林恒青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59-163,共5页
为保证不同天气条件下的船舶固定阵列偏离程度最小,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设计了船舶固定阵列太阳能自动跟踪控制器。依据船舶固定阵列太阳能发电系统结构,分析固定光伏阵列的运行特性,以MCU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二自由度跟踪器,嵌入补偿式... 为保证不同天气条件下的船舶固定阵列偏离程度最小,提高太阳能利用效率,设计了船舶固定阵列太阳能自动跟踪控制器。依据船舶固定阵列太阳能发电系统结构,分析固定光伏阵列的运行特性,以MCU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二自由度跟踪器,嵌入补偿式跟踪控制方法,通过太阳视位置补偿,控制偏离程度,保证船舶固定阵列的自动跟踪效果。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满足不同光照条件的跟踪控制需求,确保光伏阵列在各种环境下都能保持最佳工作状态;跟踪控制性能均在0.95以上,最大输出功率点为607.3 W,并且输出功率的震荡程度均低于1.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固定阵列 太阳能 自动跟踪 二自由度跟踪器 补偿跟踪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Fe_(60)Nb_(15)Ti_(15)Ta_(10)非晶合金涂层的组织及性能研究
4
作者 唐翠勇 谢文彬 +2 位作者 邹泽昌 刘娟 陈学永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4-77,83,共5页
采用激光熔覆工艺在45钢基材表面对Fe_(60)Nb_(15)Ti_(15)Ta_(10)非晶合金粉末进行不同激光功率的熔覆试验。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维氏硬度计、电化学工作站对涂层的物相组成、微观组织形貌、显微硬度和耐腐蚀性能进... 采用激光熔覆工艺在45钢基材表面对Fe_(60)Nb_(15)Ti_(15)Ta_(10)非晶合金粉末进行不同激光功率的熔覆试验。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维氏硬度计、电化学工作站对涂层的物相组成、微观组织形貌、显微硬度和耐腐蚀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涂层与基材呈良好的冶金结合,无明显的裂纹和孔洞等缺陷。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涂层的稀释率增加,涂层的显微组织由非晶+等轴晶转变为非晶+网状晶和颗粒状晶,直至完全胞状晶。当激光功率为1000 W时,涂层具有最高的显微硬度为873 HV,约为基体材料的3.8倍,涂层耐腐蚀性能也明显优于基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非晶合金 涂层 显微硬度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谐波齿轮传动的柔性双连杆机械臂定位 被引量:2
5
作者 庄志忠 褚伯贵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58-262,267,共6页
针对低刚度机构和连杆之间的耦合转矩引起的机械振动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谐波齿轮传动柔性双连杆机械臂的解耦定位控制方法。首先,构建了双连杆三惯量机械臂的物理模型。然后,对传统2自由度(2-DOF)控制框架中的性能恶化问题进行了分... 针对低刚度机构和连杆之间的耦合转矩引起的机械振动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谐波齿轮传动柔性双连杆机械臂的解耦定位控制方法。首先,构建了双连杆三惯量机械臂的物理模型。然后,对传统2自由度(2-DOF)控制框架中的性能恶化问题进行了分析。其次,将机械臂近似为线性双连杆双惯性系统并引入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解耦器来实现解耦,并构造了基于半闭环结构的2-DOF串联控制系统,以便补偿传动系统中的角传动误差。以两个典型多连杆运动为例,对所提解耦定位控制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准全闭环控制和带角传动误差补偿的半闭环控制,所提解耦控制方法在位置和扭矩波形上均表现出了更好的振动抑制效果,获得了±0.1 mm的精度和0.1 s的稳定时间,有助于构建柔性双连杆机械臂的高性能定位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作机器人 柔性机械臂 谐波齿轮 解耦控制 振动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电力电子变压器漏感自动校正方法
6
作者 戴立庆 李烈熊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68-172,共5页
船舶运行环境复杂多变引起电磁耦合频率大幅提升,随之带来的集肤与邻近效应,使得漏感计算无法反映真实谐振回路中电流的变化情况,导致漏感校正效果不佳。因此,提出船舶电力电子变压器漏感自动校正方法。通过在船舶电力电子变压器电路中... 船舶运行环境复杂多变引起电磁耦合频率大幅提升,随之带来的集肤与邻近效应,使得漏感计算无法反映真实谐振回路中电流的变化情况,导致漏感校正效果不佳。因此,提出船舶电力电子变压器漏感自动校正方法。通过在船舶电力电子变压器电路中设置感应装定磁场耦合系统,检测初级线圈谐振回路中电流的变化情况,以此确定是否产生漏感。在产生漏感时,以微型逆变器控制模块为基础,基于单边校正网络设计双边校正网络。通过双边校正网络调整初级侧和次级侧的校正电容值,实现船舶电力电子变压器漏感自动校正。实验结果显示所提方法应用后的输出电流在30 s内达到稳定状态,电压幅值成功回升到2 V左右的正常水平,有助于确保船舶电力电子变压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电力 变压器漏感 自动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对Fe_(55)Nb_(15)Ti_(15)Ta_(15)合金非晶形成能力、微观组织及热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唐翠勇 谢文彬 +2 位作者 邹泽昌 孙珍军 陈学永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4-90,共7页
铁基非晶合金存在非晶形成能力低、室温塑性差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基于“近混合焓+有效原子尺寸差”非晶合金成分设计理念设计了Fe_(55)Nb_(15)Ti_(15)Ta_(15)全金属组元粉末,采用机械合金化球磨工艺成功制备出非晶... 铁基非晶合金存在非晶形成能力低、室温塑性差等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基于“近混合焓+有效原子尺寸差”非晶合金成分设计理念设计了Fe_(55)Nb_(15)Ti_(15)Ta_(15)全金属组元粉末,采用机械合金化球磨工艺成功制备出非晶态合金粉末,并研究了TiC陶瓷粉末的加入对Fe_(55)Nb_(15)Ti_(15)Ta_(15)合金粉末非晶形成能力、微观形貌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e_(55)Nb_(15)Ti_(15)Ta_(15)合金粉末具有较好的非晶形成能力和热稳定性,TiC陶瓷粉末均匀稳定的分布于Fe_(55)Nb_(15)Ti_(15)Ta_(15)非晶合金粉末中。添加质量分数15%TiC陶瓷粉末延缓了球磨过程中Fe_(55)Nb_(15)Ti_(15)Ta_(15)合金粉末的合金化和非晶化进程,降低了热稳定性,使得球磨后粉末粒度变小,分布范围变宽。该项工艺可制备出具有较大室温塑性的大块铁基非晶合金原始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合金 机械合金化 形成能力 微观组织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向载荷对Ti_(40)Zr_(10)Cu_(38)Pd_(12)块体非晶合金微米划痕和纳米压痕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开怀 叶惠娟 花能斌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5,21,共8页
采用微米划痕仪和纳米压痕仪研究了法向载荷对Ti_(40)Zr_(10)Cu_(38)Pd_(12)块体非晶合金微米划痕行为和纳米压痕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法向载荷从2 N提高到10 N,非晶合金划痕处的塑性变形由均匀逐渐变得局域化,引发多重剪切带的萌... 采用微米划痕仪和纳米压痕仪研究了法向载荷对Ti_(40)Zr_(10)Cu_(38)Pd_(12)块体非晶合金微米划痕行为和纳米压痕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法向载荷从2 N提高到10 N,非晶合金划痕处的塑性变形由均匀逐渐变得局域化,引发多重剪切带的萌生和扩展,划痕宽度显著增大,并在划痕尾端形成磨屑堆积;随着法向载荷由1 mN提高到7 mN,非晶合金压痕处的塑性变形量逐渐累积,弹性模量和硬度下降,表现出应变软化现象,这与变形过程中剪切带自由体积增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体非晶合金 微米划痕 纳米压痕 剪切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