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顺昌县苦竹资源的开发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黄金通 《世界竹藤通讯》 2005年第1期40-42,共3页
顺昌县是重点林业县和竹林基地县。林业用地16.2万hm2,有林地面积15.2万hm2,其 中竹林4万hm2。竹业是顺昌县支柱产业。对本县具有乡土特色的苦竹开发与利用提出了: 人工栽培与半野生状态下的苦竹林培育方法和苦竹资源开发的6项具体措施。
关键词 福建 顺昌县 苦竹资源 培育方法 实用价值 栽培技术 产业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顺昌县药用两栖动物资源及其保护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顺才 黄金通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0-411,共2页
报道了顺昌县10种药用两栖动物种类及其药用价值,并就该县药用两栖动物资源保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药用 两柄类 顺昌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昌县药用爬行动物资源 被引量:2
3
作者 黄金通 李顺才 《中国林副特产》 2005年第3期66-67,共2页
关键词 爬行动物资源 顺昌县 药用 《本草纲目》 组成部分 资源种类 医药学 动物药 李时珍 石龙子 入药 蛇蜕 蕲蛇 人为 濒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昌县细叶乌头雷竹引种栽培初报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冬生 周兴 +1 位作者 胡顺荣 郑秀霞 《四川林业科技》 2011年第3期118-120,共3页
细叶乌头雷竹具有出笋早、笋期长、产量高、笋质优、效益好、见效快、收益长等特点。引种栽培试验表明,顺昌县气候与立地条件能满足细叶乌头雷竹生长要求,为细叶乌头雷竹适宜引种区。通过科学栽培,可达到1 a栽植、2 a出笋、3 a满园、4 ... 细叶乌头雷竹具有出笋早、笋期长、产量高、笋质优、效益好、见效快、收益长等特点。引种栽培试验表明,顺昌县气候与立地条件能满足细叶乌头雷竹生长要求,为细叶乌头雷竹适宜引种区。通过科学栽培,可达到1 a栽植、2 a出笋、3 a满园、4 a收益、5 a丰产的效果,在本地区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丰产性,应大力推广引种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叶乌头雷竹 引种 栽培 顺昌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昌县风水林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蔡晓芝 《国土绿化》 2007年第10期55-56,共2页
风水林主要有村落风水林、坟园风水林、寺院风水林等类型,体现了古代人注重林木景观、推崇绿化环境、倡导植树造林、禁止毁林的思想。研究保护建设风水林对于推动全民义务植树、增强全民绿化观念、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等... 风水林主要有村落风水林、坟园风水林、寺院风水林等类型,体现了古代人注重林木景观、推崇绿化环境、倡导植树造林、禁止毁林的思想。研究保护建设风水林对于推动全民义务植树、增强全民绿化观念、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水 顺昌县 全民义务植树 绿化环境 植树造林 保护建设 全民绿化 人居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昌县森林火灾保险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冬生 张宝贵 《森林防火》 2009年第2期24-27,共4页
本文阐述了福建省顺昌县森林火灾保险试点开展情况,总结了顺昌县森林火灾保险模式及做法,分析了森林火灾保险试点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完善政策性森林保险的一些对策思考。
关键词 森林火灾 保险机制 探讨 顺昌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警徽闪耀在林海竹乡——顺昌县公安局森林分局警务室建设工作记实
7
作者 林方 《福建林业》 2011年第3期43-44,共2页
地处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南麓,闽江上游富屯溪、金溪汇合处的顺昌县,是中国南方的重点林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生态立县”发展战略,致力于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和科学利用。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2.8%,绿化程度95.1%,处于... 地处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南麓,闽江上游富屯溪、金溪汇合处的顺昌县,是中国南方的重点林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生态立县”发展战略,致力于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和科学利用。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2.8%,绿化程度95.1%,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顺昌县 公安局 记实 分局 森林覆盖率 闽江上游 中国南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昌县富金湖岸线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探讨
8
作者 孙香玲 《防护林科技》 2012年第5期105-107,共3页
以河流岸线景观设计的原则为指导,在对研究对象——顺昌县富金湖进行系统的考察并就其现状及基本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该岸线景观绿化系统规划设计的理念及总体思路,并对此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 富金湖岸线 景观设计 生态绿化 探讨 顺昌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竹材纤维形态变异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林金国 林应钦 +1 位作者 赖根明 董建文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6-58,共3页
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年龄、不同胸径、竹秆不同部位方竹材纤维形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年龄和竹秆部位(包括垂直部位和水平部位)是影响方竹材纤维形态的主要因素,胸径对方竹材除壁厚外其它纤维形态指标影响不显著,各... 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年龄、不同胸径、竹秆不同部位方竹材纤维形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年龄和竹秆部位(包括垂直部位和水平部位)是影响方竹材纤维形态的主要因素,胸径对方竹材除壁厚外其它纤维形态指标影响不显著,各因素对各纤维形态指标影响重要程度的顺序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竹材 纤维形态 变异规律 年龄 竹秆部位 方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竹材基本密度和干缩性变异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林金国 赖根明 +1 位作者 郑国丰 董建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2-115,共4页
对不同年龄、不同胸径、竹竿不同部位方竹材基本密度和干缩性的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对方竹材基本密度和干缩性影响均极显著,竹竿部位对方竹材基本密度和除高向干缩系数以外的干缩性指标影响极显著,胸径对方竹材基本密度影响... 对不同年龄、不同胸径、竹竿不同部位方竹材基本密度和干缩性的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对方竹材基本密度和干缩性影响均极显著,竹竿部位对方竹材基本密度和除高向干缩系数以外的干缩性指标影响极显著,胸径对方竹材基本密度影响极显著,对方竹材体积干缩系数影响显著,对方竹材弦向干缩系数、径向干缩系数、高向干缩系数影响不显著;年龄影响的重要程度大于胸径和竹竿部位;方竹材基本密度和干缩性表现为:上部>中部>下部,随胸径增大而减小,基本密度随年龄增大而增大,而干缩性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小,而且基本密度和干缩性稳定期在3~4a,方竹作为用材的最适宜采伐龄为3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竹材 基本密度 干缩性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纯林和混交林中南酸枣木材解剖特性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林金国 陈慈禄 林秀芳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4期46-52,共7页
对林龄为25a的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Roxb.) Burttet Hill〕纯林、南酸枣-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混交林和南酸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 Hook.〕混交林中南酸枣木材的解剖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测... 对林龄为25a的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Roxb.) Burttet Hill〕纯林、南酸枣-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混交林和南酸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 Hook.〕混交林中南酸枣木材的解剖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在25a的树龄内,南酸枣-马尾松混交林、南酸枣-杉木混交林和南酸枣纯林中南酸枣木材纤维的长度分别为0.843~1.401、0.858~1.489和0.873~1.347mm,宽度分别为19.28~23.58、19.34~22.34和19.76~25.26μm,长宽比分别为39.70~62.04、39.20~63.96和40.60~59.34;随树龄的增加,纯林和混交林中南酸枣木材纤维的长度、宽度及长宽比均逐渐增加,且不同林分间的差异逐渐达到显著水平,并以南酸枣-杉木混交林中南酸枣木材纤维的长度和长宽比最大、宽度最小。3种林分中南酸枣木材的导管组织比量、纤维组织比量和木射线组织比量分别为16.1%~16.7%、64.7%~65.2%和12.9%~13.4%,以南酸枣-杉木混交林中南酸枣木材导管组织比量和纤维组织比量最大,但差异均不显著;仅纯林的木材轴向薄壁组织比量(5.8%)显著高于混交林(5.1%和5.2%)。随树龄的增加,3种林分中南酸枣木材微纤丝角均逐渐减小,南酸枣-马尾松混交林、南酸枣-杉木混交林和南酸枣纯林中南酸枣木材微纤丝角分别为23.33°~16.82°、23.20°~16.36°和23.34°~17.41°,且仅在树龄16~25a阶段,混交林中的南酸枣木材微纤丝角显著小于纯林,其中又以南酸枣-杉木混交林中的南酸枣木材微纤丝角最小。研究结果显示,南酸枣-杉木混交林中南酸枣木材的解剖特性总体上最优,在南酸枣木材品质定向培育过程中宜选择杉木作为伴生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酸枣 杉木 人工纯林 混交林 木材解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雕鸮与黄腿渔鸮羽毛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侯森林 费宜玲 +2 位作者 刘大伟 廖谢茗 盛元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9-165,共7页
选取雕鸮与黄腿渔鸮的面盘羽、体羽、飞羽、尾羽4类羽毛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测量记录羽毛的腹齿数、羽小钩数、纤毛数,绒羽节直径、节间距等数据,并利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为鉴别鸟种提供重要依据,对于案件定性、侦破、辨别至关重要。... 选取雕鸮与黄腿渔鸮的面盘羽、体羽、飞羽、尾羽4类羽毛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测量记录羽毛的腹齿数、羽小钩数、纤毛数,绒羽节直径、节间距等数据,并利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为鉴别鸟种提供重要依据,对于案件定性、侦破、辨别至关重要。结果表明:雕鸮与黄腿渔鸮飞羽和尾羽除羽小钩数外其他测量性状,以及体羽所有测量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体羽基部绒羽结构的基节长度和绒羽节直径存在极显著差异。因此,利用面盘羽、体羽、飞羽和尾羽的微观结构差异可以区分雕鸮与黄腿渔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鸮 黄腿渔鸮 羽毛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麂5个部位被毛形态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侯森林 费宜玲 +2 位作者 刘大伟 廖谢茗 华嘉懿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6-180,共5页
利用扫描电镜和偏振光显微镜对黑麂头部、颈部、背部、腹部和臀部5个部位被毛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选用髓质指数、各类型鳞片长度占比、最粗处鳞片长度、最粗处宽度以及长宽比、最粗处鳞片数量6个形态学指标研究黑麂毛的显微结构特征。... 利用扫描电镜和偏振光显微镜对黑麂头部、颈部、背部、腹部和臀部5个部位被毛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选用髓质指数、各类型鳞片长度占比、最粗处鳞片长度、最粗处宽度以及长宽比、最粗处鳞片数量6个形态学指标研究黑麂毛的显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5个部位的髓质花纹相似,髓质指数为69.1%~93.8%,除腹部和臀部外,其余部位间差异均显著;各部位被毛鳞片花纹的主要类型为杂波型和扁平型,其中头部的杂波形鳞片占比86.7%,其余几个部位的占比均在30%以下;鳞片长度为31.33~56.52μm、宽度为7.56~12.91μm、长宽比为0.14~0.28、鳞片数量为6.10~9.72,除颈部和背部的鳞片宽度、头部和腹部的鳞片长宽比、腹部和臀部的鳞片数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指标在任2个部位间均存在差异。因此,利用黑麂毛发进行物种识别鉴定时,要确定样品的来源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麂 鳞片形态 髓质 微观结构 物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格局对松褐天牛种群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叶晨 郭雅洁 +5 位作者 翁小倩 林先云 池金良 陈红英 吴松青 张飞萍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0-88,共9页
【目的】明确景观格局与松褐天牛种群密度及成虫发生期的关系,为制定利用景观格局调控松褐天牛种群的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应用诱捕法对福建省顺昌县4个乡镇马尾松林的松褐天牛种群数量进行监测,将... 【目的】明确景观格局与松褐天牛种群密度及成虫发生期的关系,为制定利用景观格局调控松褐天牛种群的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应用诱捕法对福建省顺昌县4个乡镇马尾松林的松褐天牛种群数量进行监测,将其发生期划分为3个时期并构建时间动态模型,利用ARCGIS、ENVI、FRAGSTATS软件对景观信息进行提取划分和景观指数计算,分析斑块类型与景观2个水平上的景观指数同松褐天牛种群密度及成虫发生期的相关性。【结果】共捕获松褐天牛139321头;埔上镇始盛期(T)结束的时间最早,双溪街道始盛期结束时间最晚,高峰期(P)与盛末期(L)结束时间最早,而大干镇在这2个时期上结束最晚;斑块类型水平上,松褐天牛种群密度与林地斑块面积及道路斑块数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2、0.959,与农田斑块面积呈显著负相关(R=-0.963),与道路斑块分离度也呈显著负相关(R=-0.968);景观水平上,景观总面积与松褐天牛种群密度具有显著正相关(R=0.970),松褐天牛种群密度随景观丰富度的升高而降低,相关系数为-0.958;林地斑块的密度和聚合度对成虫发生的不同时期有重要影响,成虫发生的高峰期与道路斑块的密度和面积有较强的正相关,城市、农田、水域3种斑块的密度与面积均与松褐天牛成虫的发生期呈负相关,而景观总面积与成虫的不同发生期呈正相关。【结论】林地斑块面积、道路斑块数量与松褐天牛种群密度呈显著正相关,而道路斑块的分离度、农田斑块面积与松褐天牛种群密度呈负相关。林地与道路斑块的密度与松褐天牛的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的结束时间长短呈正相关,而城市、农田、水域3种斑块类型的密度及面积则呈负相关。景观格局不仅能够影响松褐天牛的种群密度,还能够影响其种群发生的时间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褐天牛 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种群密度 成虫发生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林和混交林中拟赤杨材性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秀芳 林金国 +1 位作者 王水英 陈慈禄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8-42,共5页
对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i Makino)纯林、拟赤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混交林和拟赤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混交林中拟赤杨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组分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混... 对拟赤杨(Alniphyllum fortunei Makino)纯林、拟赤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混交林和拟赤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混交林中拟赤杨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组分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中拟赤杨的木材密度、干缩系数和力学强度均大于纯林,且拟赤杨-马尾松混交林中拟赤杨木材的各指标值均最高。拟赤杨-杉木混交林中拟赤杨木材的热水抽出物、1%NaOH抽出物、苯醇抽出物、硝酸-乙醇纤维素和Klason木素含量分别为2.31%、18.63%、2.52%、45.74%和21.59%,均高于纯林;拟赤杨-马尾松混交林中拟赤杨木材的戊聚糖含量(22.98%)高于纯林。说明拟赤杨-马尾松混交林中拟赤杨木材的材性总体上最优,在拟赤杨木材品质培育过程中宜选择马尾松作为伴生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赤杨 纯林 混交林 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地区2014—2018年野生动物资源非法利用状况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侯森林 费宜玲 +2 位作者 刘大伟 杨希晨 廖谢茗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219-1230,共12页
野生动物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自然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不法分子为一己私利大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从中国裁判文书网获取2014—2018年广东地区非法利用野生动物刑事案件,对案件的数量、涉案物... 野生动物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自然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不法分子为一己私利大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从中国裁判文书网获取2014—2018年广东地区非法利用野生动物刑事案件,对案件的数量、涉案物种类别、被告个人信息情况等进行统计。5年内共统计到判决案件445起;涉案野生动物224种,其中两栖类(Amphibia)5种、爬行类(Reptilia)60种、哺乳类(Mammalia)36种、鸟类(Aves)119种、其他类群4种,象牙和穿山甲鳞片是主要的贸易对象,见于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案和走私珍贵动物、珍贵动物制品案中,分别占2类案件总数的15.0%和12.6%。被告人以男性偏多、年龄多集中在30—50岁、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广东野生动物非法贸易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的建议,以期为广东的野生动物保护事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资源 非法利用 刑事案件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桐毛竹混交林混交效果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陈慈禄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31-33,共3页
对泡桐毛竹的混交试验表明 :新造毛竹林同时套种泡桐 ,可以实现成功混交 ,而现有稳定毛竹林下套种泡桐 ,则混交套种不成功 .混交林中 ,泡桐和毛竹根系分布层次有一定差异 ,对林地土壤中养分的空间利用也有不同 ,其地下空间具有较好的丰... 对泡桐毛竹的混交试验表明 :新造毛竹林同时套种泡桐 ,可以实现成功混交 ,而现有稳定毛竹林下套种泡桐 ,则混交套种不成功 .混交林中 ,泡桐和毛竹根系分布层次有一定差异 ,对林地土壤中养分的空间利用也有不同 ,其地下空间具有较好的丰产基础 .混交林对泡桐生长影响较小 ,但对毛竹新竹的影响很大 ,可促进毛竹胸径和竹高的生长 ,加速竹鞭扩展 ,加速毛竹及早郁闭 .通过混交可使空间利用多元化 ,养分利用和归还多样化 ,丰富混交林中生物多样性 ,因而混交林具有较强的生态效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桐 毛竹 混交林 混交效果 生长 生物多样性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炼山造林技术及应用效果 被引量:14
18
作者 吴冬生 《江苏林业科技》 2010年第5期33-36,共4页
不炼山造林具有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林区生态环境、减少CO2及烟尘大量排放、预防和减少森林火灾发生等优点,其生态和社会效益均明显高于炼山造林,利大于弊。为了进一步推广应用不炼山造林技术,从科学采伐... 不炼山造林具有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林区生态环境、减少CO2及烟尘大量排放、预防和减少森林火灾发生等优点,其生态和社会效益均明显高于炼山造林,利大于弊。为了进一步推广应用不炼山造林技术,从科学采伐、林地清理、整地挖穴、树种选择、良种壮苗、混交造林、控草抚育等技术环节总结了应用此项技术的实践经验,并对其推广应用的成效进行了初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炼山造林 炼山造林 应用效果 顺昌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竹林喷滴灌溉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冬生 《经济林研究》 2010年第1期107-109,共3页
喷滴灌技术具有节本增效、生态环保、当年投资当年见效且长期收益的特点,并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为了进一步推广应用毛竹林喷滴灌溉新技术,从水源选择、建蓄水池、管道选用、管网布设、灌溉方式、灌溉时间及水用量的确定等... 喷滴灌技术具有节本增效、生态环保、当年投资当年见效且长期收益的特点,并具有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为了进一步推广应用毛竹林喷滴灌溉新技术,从水源选择、建蓄水池、管道选用、管网布设、灌溉方式、灌溉时间及水用量的确定等技术环节总结了应用此项技术的实践经验,并对其推广应用的成效进行了初步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喷滴灌溉 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层的19a生半天然杉阔混交林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志明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3-127,134,共6页
19a生半天然杉阔混交林乔木层层次结构分化明显,应用最大受光面法可将乔木层明显划分为2个亚层,第Ⅰ亚层树高≥13.0 m。林分平均胸径13.7 cm,平均树高14.6 m,株数密度2867株/hm^2,单位面积蓄积量309.7 m^3/hm^2。第Ⅰ亚层和第Ⅱ亚层的... 19a生半天然杉阔混交林乔木层层次结构分化明显,应用最大受光面法可将乔木层明显划分为2个亚层,第Ⅰ亚层树高≥13.0 m。林分平均胸径13.7 cm,平均树高14.6 m,株数密度2867株/hm^2,单位面积蓄积量309.7 m^3/hm^2。第Ⅰ亚层和第Ⅱ亚层的平均胸径分别为17.1 cm和10.3 cm,平均树高分别为16.4 m和10.6 m;第Ⅰ亚层和第Ⅱ亚层的株数分别占全林的43.60%和56.40%,单位面积蓄积量分别占全林的74.98%和25.02%。乔木层共有17种树种,杉木占绝对优势,重要值为61.88%;第Ⅰ亚层有8种树种,第Ⅱ亚层有17种树种,杉木在第Ⅰ亚层和第Ⅱ亚层均占绝对优势,重要值分别为76.20%和58.31%。乔木层物种丰富度S、多样性指数SW、均匀度E和生态优势度ED分别为17,1.46,0.36和0.62,其中第Ⅰ亚层分别为8,0.83,0.28和0.78;第Ⅱ亚层分别为17,1.80,0.44和0.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天然林 杉木 阔叶树 天然更新 树种组成 多样性 最大受光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