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时空网络的电动汽车充电桩电能表误差估计方法研究
1
作者 戴煊丁 何雨辰 +4 位作者 钱丽娟 张煌辉 邵海明 刘国强 林强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2,共7页
智能电表的性能通常会随时间下降,现场检定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速卷积神经网络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相结合的误差估计方法。首先,针对智能电表采集到的充电设施的数据特性进行预处理,其次基于加入高速网络的卷积模块... 智能电表的性能通常会随时间下降,现场检定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速卷积神经网络和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相结合的误差估计方法。首先,针对智能电表采集到的充电设施的数据特性进行预处理,其次基于加入高速网络的卷积模块提取变量间的空间特征,保留一部分原始信息,再将提取的特征输入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中捕捉时序特征,得到更精确的相对误差。最后在某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的数据集中进行验证,对比现有的先进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所提方法在充电桩电能表相对误差估计方面有更高的准确性,设计的三种性能评价指标至少有13.68%以上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学计量 智能电表 高速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业数字化技术应用研究进展与展望
2
作者 魏沙沙 林小妍 +2 位作者 李淑娟 兰华清 骆新峥 《中国茶叶》 2025年第8期10-17,共8页
以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正深度融入茶产业链,从种植管理、生产加工到产品溯源、智能管理等环节,全面推动茶产业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转型升级,为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和发展路径。文章系统总结... 以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正深度融入茶产业链,从种植管理、生产加工到产品溯源、智能管理等环节,全面推动茶产业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转型升级,为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和发展路径。文章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数字化技术在茶产业中的研究进展,梳理出当前茶产业领域数字化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茶产业数字化技术应用和研究的方向与建议,以期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技术 茶产业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如何提高福建省计量院客户服务的水平
3
作者 陈晴 《福建农机》 2015年第3期49-51,共3页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计量机构在不断壮大自身的过程中,客户服务的质量也需要同步跟进。文章针对福建省计量院在客户服务工作中存在的客服人员素质素养、服务环境、交流方式等问题进行分析,给出了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的建议。
关键词 计量 客服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垃圾焚烧锅炉二次风喷入角度优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为晶 孙加康 +2 位作者 郑闽锋 龚凌诸 唐方舟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5-463,共9页
为研究二次风喷入角度对焚烧锅炉炉膛内温度、烟气速度、烟气停留时间、排烟热损失的影响以及二次风喷入角度与焚烧炉出口处NO_(x)浓度的关联性,采用UDF编译边界条件和Fluent耦合的方法,针对某600 t/d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锅炉的前后墙二次... 为研究二次风喷入角度对焚烧锅炉炉膛内温度、烟气速度、烟气停留时间、排烟热损失的影响以及二次风喷入角度与焚烧炉出口处NO_(x)浓度的关联性,采用UDF编译边界条件和Fluent耦合的方法,针对某600 t/d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锅炉的前后墙二次风喷入角度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的前墙二次风喷入角度变化为68°~80°,后墙二次风喷入角度变化为61°~73°,二次风风速为42 m/s,二次风温度为301.15 K。结果表明:后墙二次风喷入角度不变时,随着前墙二次风喷入角度增加,NO_(x)浓度先升高后下降(最低为142.23 mg/m^(3),且焚烧炉排烟热损失降低(最小为7.12%);前墙二次风喷入角度不变时,随着后墙二次风喷入角度增加,NO_(x)浓度也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最低为149.15 mg/m^(3),且焚烧炉排烟热损失先升高后降低(最小为7.46%);前后墙二次风喷入角度分别为80°和67°时,SNCR两层喷枪之间的平均温度为1229.59 K,停留时间为1.63 s,与其他工况相比更加接近SNCR脱硝的最佳反应温度和停留时间,第一烟道出口处的平均温度为1211.36 K且停留时间大于2 s,有助于抑制二噁英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焚烧锅炉 数值模拟 二次风喷入角度 NO_(x)浓度 排烟热损失 SNCR脱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储能和新能源的城市轨道交通能源路由器拓扑设计与控制策略研究
5
作者 范鸿炜 张煌辉 +1 位作者 崔宪阳 金涛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1,共11页
为了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的启停过程和分布式能源进入轨道交通能源路由器导致直流母线功率波动严重的问题,需要在不同端口之间进行能量路由,涉及多种运行模式,而无缝切换是一个重大挑战。该文基于分层控制策略提出一种适用于城市轨道... 为了解决城市轨道交通列车的启停过程和分布式能源进入轨道交通能源路由器导致直流母线功率波动严重的问题,需要在不同端口之间进行能量路由,涉及多种运行模式,而无缝切换是一个重大挑战。该文基于分层控制策略提出一种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六端口能源路由器拓扑结构以及分层协调控制策略,使多端口能源路由器能够在列车停车、加速、恒功率驱动和减速等工况下协调运行,并在各种工况下无缝切换。能源中央调度层通过采样各端口的状态信息发送工况指令,微电网控制层采用集中控制,接收上层工况指令,向各局部控制层发送驱动信号,接收微电网控制层的驱动信号。局部各端口控制器控制各变流器电路的开关动作,并将变流器的工作状态上传至微电网控制层,以准确传输所需的列车负载功率,保持直流母线电压的稳定。最后,采用Matlab/Simulink仿真和实验验证了适用于轨道交通的六端口能源路由器拓扑设计及分层协调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路由器 城市轨道交通 拓扑设计 分层协调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撞击器内颗粒沉积粒径影响的研究
6
作者 彭慧 池辉 +3 位作者 徐聪 尹招琴 包福兵 凃程旭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93,共15页
微颗粒的性质几乎与颗粒的粒径紧密相关,为研究气溶胶粒子特性,需获取颗粒粒径分布信息.惯性撞击器是一种基于惯性原理实现大气中不同粒径颗粒沉积分离的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历复杂多变的环境.文章利用拉格朗日多相(LMP)模型对撞... 微颗粒的性质几乎与颗粒的粒径紧密相关,为研究气溶胶粒子特性,需获取颗粒粒径分布信息.惯性撞击器是一种基于惯性原理实现大气中不同粒径颗粒沉积分离的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历复杂多变的环境.文章利用拉格朗日多相(LMP)模型对撞击器内的气-固两相流动进行数值模拟,使用有限体积方法(FVM)研究了在绝热和换热两种情况下,气溶胶温度变化(-40℃~60℃)对颗粒沉积率的作用,并分析其对颗粒粒径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壁面绝热情况下,随着气溶胶温度的升高,颗粒沉积位置由冲击板中心向边缘发散,颗粒收集效率逐渐降低,颗粒收集数量减少;在气溶胶和壁面换热情况下,随着气溶胶温度的升高,大颗粒沉积位置由冲击板中心向边缘发散,颗粒收集效率降低,小颗粒正好相反.此外,不同气溶胶温度下的颗粒收集效率曲线存在一个交点,交点两侧大小颗粒的收集效率随温度的变化情况相反.通过研究温度对撞击器颗粒收集的影响,可以对颗粒分径结果进行修正,获得更精确的粒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撞击器 气溶胶温度 颗粒沉积 颗粒收集效率 拉格朗日多相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高压电阻分压器泄漏电流测量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煌辉 林飞鹏 +1 位作者 邵海明 张钟华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3-88,共6页
介绍了一种测量直流高压电阻分压器泄漏电流的装置。该装置采用Zig Bee无线通信技术,通过独立电源供电的方式,避免了因高压电场导致测量仪器损坏的风险,解决了分压器在高电压工作状态下难以测量泄漏电流的问题。通过采用同步采样的方法... 介绍了一种测量直流高压电阻分压器泄漏电流的装置。该装置采用Zig Bee无线通信技术,通过独立电源供电的方式,避免了因高压电场导致测量仪器损坏的风险,解决了分压器在高电压工作状态下难以测量泄漏电流的问题。通过采用同步采样的方法,有效克服了高压电源纹波和漂移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泄漏电流测量不确定度优于9.8×10^(-6)V,k=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高压分压器 泄漏电流 电压变差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反射光谱用于光动力治疗中鲜红斑痣皮肤氧含量监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颖 廖小华 +2 位作者 顾瑛 陈荣 曾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363-3366,共4页
尝试利用漫反射光谱检测鲜红斑痣皮肤的氧含量,并用于监测光动力治疗中鲜红斑痣皮肤氧含量的变化。采用Ocean Optics公司生产的USB2000微型光纤光谱仪采集PWS皮肤的漫反射光谱,根据氧合血红蛋白与还原血红蛋白(皮肤中两种主要的吸光基团... 尝试利用漫反射光谱检测鲜红斑痣皮肤的氧含量,并用于监测光动力治疗中鲜红斑痣皮肤氧含量的变化。采用Ocean Optics公司生产的USB2000微型光纤光谱仪采集PWS皮肤的漫反射光谱,根据氧合血红蛋白与还原血红蛋白(皮肤中两种主要的吸光基团)吸收光谱的差异,分析病变皮肤氧含量及治疗中氧含量的变化趋势。对14例PWS患者进行治疗中皮肤漫反射光谱的监测。结果显示,治疗前不同类型PWS皮肤氧含量不同,光动力治疗中大部分P4、P5型PWS皮肤氧含量没有显著降低,P6型PWS皮肤氧含量降低明显。表明现有的漫反射光谱法可定性监测PWS皮肤氧含量的变化趋势。通过进一步提高仪器的灵敏度并建立相应的光谱分析方法,有望更准确地测量PWS皮肤中的氧含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反射光谱 氧含量 光动力疗法 鲜红斑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加式力标准装置系统误差修正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梁伟 杨晓翔 +1 位作者 姚进辉 许航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473-2481,共9页
超大力值叠加式力标准装置是力值计量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消除系统误差对提高叠加式力标准装置的准确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叠加式力标准装置系统误差修正的方法与流程,并对本方法中系统误差的外推提出了4种不同的外推方法。... 超大力值叠加式力标准装置是力值计量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消除系统误差对提高叠加式力标准装置的准确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一种叠加式力标准装置系统误差修正的方法与流程,并对本方法中系统误差的外推提出了4种不同的外推方法。通过对3台不同结构的300 k N和一台20 MN叠加式力标准装置的实验对比研究,确定最优误差外推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一台60 MN叠加式力标准装置进行力值修正,该装置修正后与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30 MN叠加式力标准机的力值比对相对偏差不超过±0.06%,E_n值小于1。研究结果表明:在叠加式力标准装置修正前示值误差方程的外推中,宜采用1次或2次多项式方程进行外推,避免因方程次数较高,导致外推结果发散;在叠加式力标准装置结构设计时,应尽量优化其线性度,减小外推误差,提高示值误差外推的准确性;本方法能有效减小叠加式力标准装置的系统误差,提高装置的力值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力值 叠加式 力标准装置 系统误差 误差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颤器分析仪校准装置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煌辉 邵海明 +3 位作者 赵伟 王家福 潘金秋 赵叶铭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0-144,共5页
除颤器作为一种心脏急救设备,临床应用事关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保证除颤器各项参数的准确可靠,必须通过检测仪器对其进行定期检测。为确保电除颤脉冲能量的可溯源性和可靠性,文中介绍了一种用于校准除颤器分析仪的集成“源”“表”装置的... 除颤器作为一种心脏急救设备,临床应用事关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保证除颤器各项参数的准确可靠,必须通过检测仪器对其进行定期检测。为确保电除颤脉冲能量的可溯源性和可靠性,文中介绍了一种用于校准除颤器分析仪的集成“源”“表”装置的研制,该装置的设计是为了产生和测量典型的单相和双相除颤脉冲波形。通过同步采样脉冲电压和电流并积分计算能量,实现了从0.1J到360J的脉冲能量测量,测量误差优于±(0.2%E+0.5)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颤器分析仪 除颤脉冲能量 能量测试 计量溯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量程力传递系统不确定度评定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梁伟 韦铁平 +1 位作者 杨晓翔 姚进辉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42,共8页
近年来,随着超大力值计量的发展,超大量程力传递系统成为力值计量领域研究的热点。提出了一个考虑叠加结构影响的超大量程叠加系统不确定度计算模型,并对一台60 MN叠加系统进行了校准和不确定度评定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叠加结构变形会... 近年来,随着超大力值计量的发展,超大量程力传递系统成为力值计量领域研究的热点。提出了一个考虑叠加结构影响的超大量程叠加系统不确定度计算模型,并对一台60 MN叠加系统进行了校准和不确定度评定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叠加结构变形会使叠加系统产生示值误差,而由此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明显大于由力传感器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该分量是超大量程叠加系统合成不确定度的重要组成,在评定时,应该充分考虑该分量的影响;叠加系统示值误差及其不确定度外推到满量程时,宜采用幂函数进行曲线拟合并外推,以保证外推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量程 力传递系统 叠加系统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PSO-GRNN模型的螺栓松紧状态预测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梁伟 陈志雄 +4 位作者 欧阳忠杰 龚晟炜 钟建华 钟舜聪 廖华忠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14-1822,共9页
在轴重式动态汽车衡的服役状态下,由于受到重型货车频繁的加卸载循环冲击,会导致其内部螺栓发生松弛脱落,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莱维飞行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的广义回归神经网络(LPSO-GRNN)的轴重式动态汽车衡螺栓松紧状态预测模型... 在轴重式动态汽车衡的服役状态下,由于受到重型货车频繁的加卸载循环冲击,会导致其内部螺栓发生松弛脱落,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莱维飞行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的广义回归神经网络(LPSO-GRNN)的轴重式动态汽车衡螺栓松紧状态预测模型,并结合振动信号特征提取,将该模型应用于汽车衡螺栓松紧状态的预测。首先,研究并提取了螺栓不同松紧状态下输出振动信号的波形指标、峰值指标、脉冲指标、峭度指标等信号特征,并将其作为模型的共同输入特征向量;然后,采用莱维飞行提高了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寻优能力,通过产生随机步长,提高了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值;利用改进的算法对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的光滑因子进行了优化,得到了全局最优的光滑因子;最后,通过设计实验,分别使用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粒子群算法优化广义回归神经网络(PSO-GRNN)和LPSO-GRNN,以此来对螺栓松紧状态进行了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LPSO-GRNN建立的螺栓松紧状态预测模型,其预测准确率可达到95%。研究结果表明:该螺栓松紧状态预测模型可以有效提高汽车衡螺栓松紧预测的准确率,同时有效解决粒子群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收敛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重式动态汽车衡 LPSO-GRNN预测模型 螺栓紧固 振动信号特征提取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 粒子群算法优化 莱维飞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电平逆变器固定开关频率的模型预测开关序列控制
13
作者 朱敏龙 张煌辉 +1 位作者 张杰梁 金涛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5,共9页
为解决传统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存在开关频率不固定的缺点,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离散虚拟电压矢量的最优开关序列模型预测控制策略。所提策略采用开关序列的方式来固定开关频率,利用离散空间矢量的原理预定义虚拟电压矢量,引入一个查找... 为解决传统有限控制集模型预测控制存在开关频率不固定的缺点,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离散虚拟电压矢量的最优开关序列模型预测控制策略。所提策略采用开关序列的方式来固定开关频率,利用离散空间矢量的原理预定义虚拟电压矢量,引入一个查找表来描述虚拟电压矢量的开关序列占空比,并通过一种有效的寻优算法来减少控制策略的计算负担。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在固定逆变器开关频率的同时,避免繁琐的权重系数整定过程,直流侧电容电压偏移控制在3%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三电平逆变器 模型预测控制 开关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谐波环境下微电网电能计量改进与误差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乔文俞 吕丹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1期183-187,共5页
随着用电人群的逐渐增加,大量强谐波被注入微电网中。采用传统电能计量方法未对强谐波环境下电能进行计算,导致电能计量结果不可靠,准确性差。提出一种新的强谐波环境下微电网电能计量改进与误差分析方法,依据离散采样结果,通过傅里叶... 随着用电人群的逐渐增加,大量强谐波被注入微电网中。采用传统电能计量方法未对强谐波环境下电能进行计算,导致电能计量结果不可靠,准确性差。提出一种新的强谐波环境下微电网电能计量改进与误差分析方法,依据离散采样结果,通过傅里叶转换求出各次强谐波电能,在此基础上获取微电网总电压(或电流)的有效值,对三相三线制和三相四线制方式整条线路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进行计算,将其和基波周期相乘,获取该周期下的有功电量和无功电量;将每次求出的电量值和历史累计电量值相加,获取累计电量值,通过Hanning窗函数加窗和插值修正算法对其进行改进。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计量精度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谐波环境下 微电网 电能计量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式负荷传感器旋转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韦铁平 杨晓翔 +1 位作者 姚进辉 许航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2014年第1期67-72,共6页
针对寄生分量会引起非完全轴对称结构的负荷传感器发生旋转效应,采用有限元模拟和试验分析,研究了有、无均力结构的组合式负荷传感器在不同寄生分量下力传感器所受附加侧向力的变化规律与旋转效应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均力结构能使组合... 针对寄生分量会引起非完全轴对称结构的负荷传感器发生旋转效应,采用有限元模拟和试验分析,研究了有、无均力结构的组合式负荷传感器在不同寄生分量下力传感器所受附加侧向力的变化规律与旋转效应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均力结构能使组合式负荷传感器的力传感器所受附加侧向力明显下降并趋于平均,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旋转效应;力传感器所受附加侧向力的波动量可用于预测同一试验力级下组合式负荷传感器旋转效应的大小,为提高测量准确度提供评定依据;试验数据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负荷传感器 旋转效应 均力结构 有限元法 附加侧向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预应力处理法汽车衡秤体刚度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韦铁平 杨晓翔 +1 位作者 许艺青 姚进辉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85-1489,共5页
汽车衡秤体挠度过大是引起其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将钢结构预应力处理法运用于秤台与U型梁的焊接工艺过程,建立秤体挠度和应力随着预加载荷变化的数学模型,基于有限元法实现秤体预应力处理过程。结果表明:秤体挠度的模拟结果与数学模型... 汽车衡秤体挠度过大是引起其测量误差的主要原因。将钢结构预应力处理法运用于秤台与U型梁的焊接工艺过程,建立秤体挠度和应力随着预加载荷变化的数学模型,基于有限元法实现秤体预应力处理过程。结果表明:秤体挠度的模拟结果与数学模型的变化规律一致。因此,钢结构预应力处理法的应用能有效提高秤体刚度,进而提高汽车衡的测量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衡 刚度 预应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示扫描量热仪的炉体均温性研究
17
作者 李丽萍 曾颖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3-156,共4页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作为研究油脂成分及物化性质与热流、能量关系的分析仪器,被广泛用于油脂加工业以及对油脂产品的深入研究过程中。DSC中炉体的均温性直接影响其对油脂温度的控制精度,若样品不能被精确地控制在规定的温度范围,且均...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作为研究油脂成分及物化性质与热流、能量关系的分析仪器,被广泛用于油脂加工业以及对油脂产品的深入研究过程中。DSC中炉体的均温性直接影响其对油脂温度的控制精度,若样品不能被精确地控制在规定的温度范围,且均匀受热,将会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针对DSC的炉体均温性问题,着重研究了样品端与参比端的间距对炉体均温性的影响。仿真及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样品端与参比端的间距越小,炉体均温性越好;考虑到样品端与参比端之间因距离太近而产生的热干扰,样品端与参比端的最佳间距为12.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分析 DSC 炉体 均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组织拉曼光谱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许智宏 黄伟 +5 位作者 林多 戈小松 林学亮 冯尚源 李永增 陈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518-2521,共4页
鼻咽癌是东南亚地区及中国南方地区高发的恶性肿瘤,具有独特的地理、种族分布特点,并且存在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早期诊断困难等问题。拉曼光谱技术是基于非弹性光散射基本原理的一种快速且无损的检测方法,能够在分子振动水平上提供生... 鼻咽癌是东南亚地区及中国南方地区高发的恶性肿瘤,具有独特的地理、种族分布特点,并且存在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早期诊断困难等问题。拉曼光谱技术是基于非弹性光散射基本原理的一种快速且无损的检测方法,能够在分子振动水平上提供生化成分等信息。综述基于拉曼光谱技术的鼻咽癌组织研究最新进展。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小组采用拉曼光谱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进行鼻咽癌组织检测研究的概况,其中重点介绍该研究小组近期在鼻咽癌组织的高波数拉曼光谱、鼻咽癌组织涂片的拉曼光谱,以及研发的人活体鼻咽癌组织内镜检测装置及其临床实验情况。最后,对鼻咽癌组织拉曼光谱研究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组织 拉曼光谱 高波数 咽拭 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管线类仪器线缆计米功能校准装置的研制
19
作者 黄琳瑾 戴双建 刘震 《农业装备与智能技术》 2025年第2期20-25,共6页
针对目前地下管线类仪器线缆计米功能无法高效精确校准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激光多普勒测长技术的线缆计米功能通用校准装置,包含激光多普勒测速测长仪、控制运动辅助装置及软件系统。通过电机驱动和合理设计优化运动控制辅助装置实现... 针对目前地下管线类仪器线缆计米功能无法高效精确校准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基于激光多普勒测长技术的线缆计米功能通用校准装置,包含激光多普勒测速测长仪、控制运动辅助装置及软件系统。通过电机驱动和合理设计优化运动控制辅助装置实现线缆自动平稳运行,结合软件系统实现线缆长度的自动测量,从而达到校准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满足100m及以上长线缆自动准确测量,测量装置可溯源,测量效率显著提高,为解决地下管线类仪器线缆计米功能校准难题提供了有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管线类仪器 激光多普勒 线缆计米 自动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头接触副对柱式负荷传感器方位误差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俊翔 梁伟 +1 位作者 杨晓翔 姚进辉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1-346,共6页
针对柱式负荷传感器方位误差的控制问题,对球头接触副球面尺寸变化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力学理论公式推导,得出了附加弯矩是传感器方位误差产生的重要原因,并得到了球头接触副球面尺寸变化对传感器所受附加弯矩及方位误差的影响规... 针对柱式负荷传感器方位误差的控制问题,对球头接触副球面尺寸变化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力学理论公式推导,得出了附加弯矩是传感器方位误差产生的重要原因,并得到了球头接触副球面尺寸变化对传感器所受附加弯矩及方位误差的影响规律;选取典型的球面-平面接触类型,并在球头接触副常用的球面尺寸范围内确定了研究尺寸,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了传感器受压仿真,并通过传感器负荷特性实验对所得规律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球面-平面球头接触副能有效减小柱式负荷传感器所受附加弯矩,从而抑制传感器方位误差的产生;随着球头球径R1的减小,传感器所受附加弯矩随之减小,球头接触副对传感器方位误差的改善效果愈发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式负荷传感器 方位误差 球头接触副 附加弯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