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季节和工艺的八仙红茶品质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周炎花 杨双旭 +1 位作者 蔡烈伟 吴士彬 《热带农业科学》 2017年第11期83-88,103,共7页
采用不同加工工艺,将不同季节的八仙茶品种鲜叶制成红茶,对其进行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分析,比较不同季节和工艺加工的八仙红茶品质差异。结果表明,新工艺的条索紧结度和完整性更好,香气花果香浓郁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新工艺有效的解决香... 采用不同加工工艺,将不同季节的八仙茶品种鲜叶制成红茶,对其进行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分析,比较不同季节和工艺加工的八仙红茶品质差异。结果表明,新工艺的条索紧结度和完整性更好,香气花果香浓郁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新工艺有效的解决香味显青涩味的问题,综合感官审评得分:秋季(91.98分)>春季(89.23分)>冬季(88.08分)>夏季(87.18),感官审评得分较传统工艺提高了2~5分,表明新工艺提高了八仙红茶的品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仙红茶 季节 工艺 品质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境下茶树内生真菌多样性分析及其对PDA培养基pH值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晓霞 杨路成 +2 位作者 钟亮 邵增琅 岳鹏翔 《饮料工业》 2015年第5期14-19,共6页
本文以茶树无性系品种龙井茶叶为材料,结合对真菌ITS区段的分子鉴定,首次对茶树内生真菌在不同生境、不同季节的种类与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对茶树内生真菌的泌酸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林下茶园相对于非林下茶园有着更好的物种... 本文以茶树无性系品种龙井茶叶为材料,结合对真菌ITS区段的分子鉴定,首次对茶树内生真菌在不同生境、不同季节的种类与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并对茶树内生真菌的泌酸性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林下茶园相对于非林下茶园有着更好的物种多样性和更加良好的物种丰富度,但两者的均匀度指数相近,两者的种群也处于极高相似度水平。不同的内生真菌对PDA液态培养基的p H值有不同的影响。大多数真菌在培养的过程中会加重培养基的酸化,但胶孢炭疽菌的菌株JF04、Phomopsis sp2.的菌株EF3和EF6、尖孢镰刀菌的菌株JZ02、球毛壳菌的菌株EF9、串珠状赤霉的菌株ZH01以及围小从壳菌的菌株EF5能较大提高p H值,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真菌 茶树 多样性 生境 泌酸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红茶汤中香气成分芳樟醇、香叶醇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沈春松 姚射月 +3 位作者 胡银凤 朱宏斌 王晓霞 岳鹏翔 《饮料工业》 2015年第2期20-22,共3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红茶汤中香气成份芳樟醇、香叶醇含量的检测方法。通过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直接测定红茶汤中香气成份芳樟醇、香叶醇的含量。结果表明,芳樟醇、香叶醇1~50ug/m 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其标... 建立了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红茶汤中香气成份芳樟醇、香叶醇含量的检测方法。通过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直接测定红茶汤中香气成份芳樟醇、香叶醇的含量。结果表明,芳樟醇、香叶醇1~50ug/m 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其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8和0.9996,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最低检出量均为1mg。本方操作简便、测定快速、结果准确可靠、灵敏度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樟醇 香叶醇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圆盘型陶瓷膜过滤绿茶浸提液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裴少芬 王晓霞 +3 位作者 钟亮 邵增琅 吴小婷 岳鹏翔 《中国茶叶加工》 2015年第4期46-49,共4页
以绿茶提取液为研究对象,采用旋转圆盘型陶瓷膜和和静态管式陶瓷膜过滤,通过观察膜通量、出液固含物产量和单位产量电耗,对比两种陶瓷膜过滤方式的过滤特性。结果表明:较静态管式陶瓷膜相比,旋转陶瓷膜过滤膜通量衰减缓慢且受料液浓度... 以绿茶提取液为研究对象,采用旋转圆盘型陶瓷膜和和静态管式陶瓷膜过滤,通过观察膜通量、出液固含物产量和单位产量电耗,对比两种陶瓷膜过滤方式的过滤特性。结果表明:较静态管式陶瓷膜相比,旋转陶瓷膜过滤膜通量衰减缓慢且受料液浓度影响较小,连续、稳定过滤时间长,单位产量电耗仅是管式陶瓷膜的1/3。旋转陶瓷膜过滤时在膜表面产生高剪切率,过滤有其独特的优势,在饮料过滤、污水处理、油水分离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未来陶瓷膜过滤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圆盘型陶瓷膜 静态管式陶瓷膜 过滤 绿茶浸提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