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21和CCL19修饰可提高NKP30 CAR-T细胞对肺癌的杀伤效率并促进其肿瘤浸润
1
作者 周智锋 柳硕岩 +7 位作者 李洁羽 陈明秋 林辉 陈宇杰 陈伟杰 林军鹏 周航 郑庆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26-1936,共11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21和趋化因子CCL19修饰的NKP30 CAR-T细胞是否增强对肺癌的杀伤和浸润作用。方法在NKP30 CAR基础上融合基因IL-21和CCL19构建IL-21-CCL19 NKP30 CAR;CAR-T细胞的培养使用CD3CD28单抗及细胞因子IL-2刺激;流式细胞术...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21和趋化因子CCL19修饰的NKP30 CAR-T细胞是否增强对肺癌的杀伤和浸润作用。方法在NKP30 CAR基础上融合基因IL-21和CCL19构建IL-21-CCL19 NKP30 CAR;CAR-T细胞的培养使用CD3CD28单抗及细胞因子IL-2刺激;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细胞表型;迁移实验检测IL-21对免疫细胞的迁移作用;乳酸脱氢酶(LDH)及成球实验检测CAR-T细胞的杀伤及浸润能力;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检测IFN-γ的分泌数量;ELISA检测IL-21及CCL19的分泌情况;体内实验中,将肿瘤细胞显微注射到斑马鱼卵黄囊,构建斑马鱼移植瘤模型,24 h后将免疫细胞注射至同样部位,体式荧光显微镜拍摄荧光。结果NKP30配体(B7H6)在正常组织及血液细胞不表达,在肺癌细胞上高表达(90%以上)。IL-21-CCL19 NKP30 CAR-T细胞与NKP30 CAR-T细胞和常规T细胞相比,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及中心记忆T细胞的形成(P<0.001),免疫抑制分子CTLA4与PD1显著降低(P<0.005),对肺癌细胞具有更强的杀伤能力(P<0.001),伴随IFN-γ数量明显增加(P<0.001)。IL-21-CCL19 CAR-T细胞杀伤肺癌细胞中产生大量细胞因子IL‑21(3152.33±526.74 pg/mL)和趋化因子CCL19(1853±211.95 pg/mL)。体内实验中,CAR-T细胞和普通T细胞比较,具有较强的杀伤能力和增殖能力,但2种CAR-T细胞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IL-21-CCL19 NKP30 CAR-T细胞更容易浸润到肿瘤内部,有效杀伤肿瘤细胞,同时产生更多的记忆T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NKP30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 IL-21 CCL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休克肿瘤细胞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对结肠癌小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刘胜 应敏刚 +3 位作者 龚福生 郑秋红 谢云青 陈蓉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5-38,共4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通过树突状细胞诱导机体抗肿瘤免疫已经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一种重要途径,热休克处理肿瘤细胞可提高肿瘤细胞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增强其体内抗肿瘤作用。本实验研究热休克肿瘤细胞抗原负载的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 背景与目的:目前通过树突状细胞诱导机体抗肿瘤免疫已经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一种重要途径,热休克处理肿瘤细胞可提高肿瘤细胞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增强其体内抗肿瘤作用。本实验研究热休克肿瘤细胞抗原负载的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对结肠癌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20只小鼠随分为4组,将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热休克处理后超声破膜,以其细胞裂解液负载BALB/c小鼠骨髓来源的DC,观察DC诱导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CTL)杀伤活性;并将DC接种于荷瘤小鼠皮下,观察其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对荷瘤小鼠生存期的影响。结果:与冻融抗原-DC组、DC组、PBS组相比,热休克抗原-DC诱导的CTL对CT26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相同效靶比(P=0.00)下其肿瘤特异性细胞毒活性强于前者{(0.99±0.19)g vs.[(1.27±0.28)g、(2.19±0.35)g、(2.14±0.27)g],P均=0.00};用其进行免疫后对小鼠肿瘤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28±18)mm3vs.(313±52)mm3,P=0.04],并能显著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时间{(57±7)d vs.[(40±3)d、(25±3)d、(24±3)d],P均=0.00}。结论:热休克肿瘤细胞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对结肠癌小鼠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热休克 结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术后医院感染者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陈丽妹 陈燕 +1 位作者 郑庆丰 辛娜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调查食管癌术后医院感染患者临床分离菌的耐药性,为食管癌术后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肿瘤医院2007—2011年292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食管癌分期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并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按照201... 目的调查食管癌术后医院感染患者临床分离菌的耐药性,为食管癌术后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肿瘤医院2007—2011年292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食管癌分期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并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按照2011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标准判读结果,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结果食管癌术后医院感染率为17.2%,其中Ⅳ期食管癌术后感染率最高,为29.0%,Ⅰ期术后感染率最低,为7.2%。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其次为吻合口瘘、切口、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铜绿假单胞菌与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不超过10%,但有逐渐增高趋势。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耐药率高于30%,未发现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肠杆菌科细菌。金葡菌中MRSA的检出率为33.3%;粪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率为43.8%,未发现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的革兰阳性球菌。结论应及时掌握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监测结果,为食管癌患者术后感染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术后感染 抗生素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食管炎误诊为食管、贲门肿瘤(附10例报告)
4
作者 张熙曾 白人华 +1 位作者 李晓鸥 应敏刚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2-15,共4页
1963年5月~1984年6月我院收治10例慢性食管炎误诊为食管及胃贲门肿瘤,均行手术治疗。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5~67岁,中位年龄49.5岁。临床症状:吞咽困难9例,消化道溃疡症状2例,呕吐及食管异物感2例。上消化道X线检查发现:食管管腔狭窄9例... 1963年5月~1984年6月我院收治10例慢性食管炎误诊为食管及胃贲门肿瘤,均行手术治疗。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5~67岁,中位年龄49.5岁。临床症状:吞咽困难9例,消化道溃疡症状2例,呕吐及食管异物感2例。上消化道X线检查发现:食管管腔狭窄9例,硫酸钡分流象2例,食管壁充盈缺损6例,食管管壁僵硬4例,食管软组织阴影2例。放射诊断为食管癌8例,食管平滑肌瘤1例及怀疑贲门癌1例。8例行内窥镜检查,其表现为病变周围粘膜充血者8例,肿瘤结节7例,食管平滑肌瘤征1例,镜检活检均为慢性炎症。术前诊断均为食管与贲门肿瘤。9例行病变切除及1例未能切除而行捷径术。手术标本病理诊断定为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炎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淋巴细胞银染核仁形成区的观察
5
作者 沐旭升 刘松筠 周宏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50-353,共4页
本实验采用银染法.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良性肿瘤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银染核仁形成区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恶性肿瘤组患者淋巴细胞Ag-NOR、Ag-AAC和Ag-AA频率均高于良性肿瘤组和对照组(P<0.005)。良性肿瘤组与对照... 本实验采用银染法.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良性肿瘤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银染核仁形成区变化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恶性肿瘤组患者淋巴细胞Ag-NOR、Ag-AAC和Ag-AA频率均高于良性肿瘤组和对照组(P<0.005)。良性肿瘤组与对照组间以及早、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之间Ag-NOR、Ag-AAC和Ag-AA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提示口腔领面部恶性肿瘤的发生,与患者染色体上rRNA基因数量增加及rRNA基因活性提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仁形成区 口腔颌面部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突触核蛋白通过调控自噬对结肠癌细胞起保护作用
6
作者 叶青 陈金湖 +4 位作者 刘声源 李阳明 黄丽洁 许扬梅 黄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12-1621,共10页
目的:研究γ-突触核蛋白(γ-synuclein)对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结肠癌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及其细胞保护作用。方法:针对稳定表达γ-synuclein siRNA的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和空载体HCT116细胞,通过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γ-synuclein下游差异基... 目的:研究γ-突触核蛋白(γ-synuclein)对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结肠癌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及其细胞保护作用。方法:针对稳定表达γ-synuclein siRNA的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和空载体HCT116细胞,通过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γ-synuclein下游差异基因,找到可能的自噬及凋亡相关分子。用毒胡萝卜素(thapsigargin,TG)模拟内质网应激,采用Western blot检测γ-synuclein蛋白、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beclin-1、自噬相关蛋白5(autophagy-related protein 5,ATG5)和ATG7]及凋亡相关蛋白{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pro-caspase-3和pro-caspase-9}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荧光显微镜观察吖啶橙染色的酸性囊泡细胞器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LC3,检测人结肠癌HCT116和SW480细胞自噬、凋亡及活力的变化。分别采用γ-synuclein siRNA、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抑制剂PD98059、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抑制剂SP600125和JNK激活剂anisomycin预处理,Western blot检测γ-synuclein及ERK和JN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检测伴随的HCT116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变化,研究γ-synuclein通过调控相关信号通路对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细胞保护作用。结果:TG模拟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结肠癌细胞自噬主要发生在早期(0~24 h),细胞凋亡主要发生在晚期(36~48 h)。内质网应激上调γ-synuclein的表达,并伴有自噬的增强。γ-synuclein早期(0~24 h)通过激活ERK和JNK通路促进自噬,晚期(36~48 h)通过抑制JNK通路抑制凋亡,从而起到保护细胞的作用。γ-synuclein可能在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细胞自噬和凋亡之间的过渡发挥一定的作用。结论:在内质网应激环境下,γ-synuclein通过调控ERK和JNK信号通路来促进自噬、抑制凋亡,发挥针对结肠癌细胞的保护作用,这为抗肿瘤治疗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突触核蛋白 结肠癌 内质网应激 自噬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分子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郑雄伟 林贤东 +4 位作者 陈刚 陆丽莉 翁秀琴 应敏刚 叶韵彬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6-268,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定位和SLN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6例乳腺癌患者行术前Y探测仪SLN定位,用RTPCR法检测SLN中CK19mRNA的表达。同时与常规病检法比较其检测敏感性。并比较转移组、微转移组、无转移组患者的临床病理...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定位和SLN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6例乳腺癌患者行术前Y探测仪SLN定位,用RTPCR法检测SLN中CK19mRNA的表达。同时与常规病检法比较其检测敏感性。并比较转移组、微转移组、无转移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SLN定位成功率为97%,RTPCR法与常规病检法转移的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病检阴性的38例淋巴结中,RTPCR法检出8例有微转移。同时乳腺癌转移组与微转移组患者在肿物大小与淋巴管浸润上有相似性,而同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CR法较常规病理检查更为敏感,通过SLN定位和RTPCR的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乳腺癌SLN微转移的检出率。同时也证明RTPCR法是可靠的,SLN微转移有可能作为肿瘤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哨淋巴结微转移 临床意义 分子检测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PCR法检测 临床病理资料 常规病理检查 SLN 转移组 微转移检测 乳腺癌患者 淋巴管浸润 CK19 mRNA 肿物大小 联合使用 高乳腺癌 肿瘤预后 统计学 检出率 RT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比较 被引量:18
8
作者 周东 刘胜 +3 位作者 应敏刚 黄峰 吴贤毅 黄志坚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0-51,共2页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切除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我国大多数肝癌病人继发于肝硬化,肝功能较差,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手术创伤对病人造成明显的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全身性影响,对机体的代谢和内环境影...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切除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我国大多数肝癌病人继发于肝硬化,肝功能较差,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手术创伤对病人造成明显的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等全身性影响,对机体的代谢和内环境影响较为严重。因此,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十分必要。根据营养液给予的方式不同,营养支持分为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切除术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基于智谋理论的分阶段心理教育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吴美华 刘雅清 +7 位作者 柯熹 邓燕萍 林朝春 何晓华 林梅榕 林佳 林云月 杨华清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4期89-92,共4页
目的评价基于智谋理论的分阶段心理教育课程对乳腺癌患者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324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各1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心理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智谋理论的分阶段心理教育课程及个体化心理干预... 目的评价基于智谋理论的分阶段心理教育课程对乳腺癌患者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将324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各1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心理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智谋理论的分阶段心理教育课程及个体化心理干预措施,使用智谋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价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乳腺癌患者出院时及疗程结束后两个阶段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均分及症状自评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个人智谋、社会智谋及智谋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基于智谋理论的分阶段心理教育课程可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智谋状况,减少患者心理行为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智谋理论 分阶段 心理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引导下瘤内注射无水酒精治疗肝癌 被引量:7
10
作者 任永富 吴幼波 +3 位作者 尚志红 唐丽娜 季惠生 许仲聪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328-329,共2页
本文报道采用酒精瘤内注射治疗经病理证实的14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经随访3~15个月,其中1例肝内病灶明显缩小(由12×12cm~2.1×2.0cm),随访超过15个月仍健在。2例治疗中瘤体缩小一半,但1个月后又增大。4例治疗后,AFP下降一半。... 本文报道采用酒精瘤内注射治疗经病理证实的14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经随访3~15个月,其中1例肝内病灶明显缩小(由12×12cm~2.1×2.0cm),随访超过15个月仍健在。2例治疗中瘤体缩小一半,但1个月后又增大。4例治疗后,AFP下降一半。其余7例无效。瘤内注射,尽管是一姑息性疗法,但在B超引导下既能显示瘤体与相邻组织的关系,又能看到进针的运动过程,针尖位置及酒精在瘤内弥散呈现强光团的动态情景。它与肝动脉的各种栓塞疗法相比,作者认为本方法简便、安全、准确及并发症少,是值得推广的新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无水酒精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行胃癌D2根治术的对照研究及中期随访报告 被引量:18
11
作者 叶再生 应敏刚 +4 位作者 陈路川 黄峰 魏晟宏 臧卫东 杨春康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1期977-981,共5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2月~ 2010年9月行腹腔镜胃癌D2根治手术160例,同期开腹胃癌D2根治术(相同分期)180例的病例资料,比较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恢复、并发症、病死率及生存...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癌D2根治术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2月~ 2010年9月行腹腔镜胃癌D2根治手术160例,同期开腹胃癌D2根治术(相同分期)180例的病例资料,比较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恢复、并发症、病死率及生存率等.结果 (1)腹腔镜组清扫淋巴结(26.3±12.9)枚,与开腹组(26.8±11.2)枚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393,P=0.694).(2)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少[(239.1±132.1)ml vs.(296.9±135.6) ml,t=-3.971,P=0.000],术后肛门排气早[(3.6±1.0)d vs.(4.3±0.8)d,t=-7.161,P=0.000],但手术时间长[全胃(215.0±22.6) min vs.(199.3±15.8)min,t=6.155,P=0.000;远端胃(180.0±21.1)min vs.(156.8±9.9)min,t=6.931,P=0.000],早期并发症发生率高[18.8% (30/160) vs.9.4%(17/180),Х^2=6.157,P=0.013].(3)腹腔镜组与开腹组3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48.1% vs.54.9%,log-rank Х^2=1.531,P=0.216).结论 腹腔镜胃癌D2根治淋巴结清扫是可行的,清扫淋巴结数目和开腹手术类似,能够符合肿瘤根治原则.与开腹相比,腹腔镜组具有安全、术后恢复快等微创优点.2组3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中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D2淋巴结清扫 胃癌 胃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癌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8
12
作者 佘志廉 朱坤寿 +1 位作者 柳硕岩 张乐道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570-572,共3页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食管癌(Eca)的手术治疗方式和效果。方法:对1987年~1996年间手术治疗815例Eca中41例胃切除后Eca的手术治疗进行分析。1例胸下段Eca行切除并残胃食管弓下吻合术,40例右胸入路行右... 目的:探讨胃切除术后食管癌(Eca)的手术治疗方式和效果。方法:对1987年~1996年间手术治疗815例Eca中41例胃切除后Eca的手术治疗进行分析。1例胸下段Eca行切除并残胃食管弓下吻合术,40例右胸入路行右半结肠代食管术合并颈、胸、腹淋巴结清除术。结果:41例胃切除术后Eca颈、上纵隔、中下纵隔和腹部淋巴转移率分别为34.1%、21.9%和19.6%。并发症发生率48.7%。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34.1%,无手术死亡。全组3、5年生存率41.6%和15.4%。根治性手术3、5年生存率46.6%和22.2%。姑息手术无1例生存超过5年。3年生存率14.3%。结论:对胃切除术后Eca颈、上纵隔和腹部淋巴结清扫很重要。结肠代食管术为安全有效办法。右半结肠经胸骨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胃切除术后 外科手术 手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乳腺癌患者智谋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13
作者 刘雅清 邓燕萍 +2 位作者 柯熹 吴美华 林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调查中老年乳腺癌患者智谋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福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乳腺外科的273例中老年乳腺癌患者。以智谋量表对其智谋水平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中老年乳腺癌... 目的调查中老年乳腺癌患者智谋水平,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福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乳腺外科的273例中老年乳腺癌患者。以智谋量表对其智谋水平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中老年乳腺癌患者智谋总分为(75.31±16.69)分,其中个人智谋得分(42.93±12.85)分,显著高于社会智谋得分(32.98±10.87)分(P<0.01),其影响因素有文化程度和年龄(均P<0.01)。结论中老年乳腺癌患者智谋处于中等水平,医务人员应对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的乳腺癌患者采取个性化的心理行为干预,以促进中老年乳腺癌患者的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 乳腺癌 智谋水平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hB4及其配体EphrinB2在食管鳞癌中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6
14
作者 郑庆丰 柳硕岩 +10 位作者 王海燕 王枫 王镇 陈啸风 王健键 应敏刚 郑雄伟 林贤东 周智锋 龚福生 谢云青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79-582,共4页
目的:探讨EphB4受体及其配体EphrinB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 plus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和10例癌旁组织中EphB4受体及其配体EphrinB2的表达和VEGF的表达,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 目的:探讨EphB4受体及其配体EphrinB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 plus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和10例癌旁组织中EphB4受体及其配体EphrinB2的表达和VEGF的表达,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和10例癌旁食管组织中EphB4、EphrinB2和VEGF mRNA的相对含量,并分析EphB4、EphrinB2和VEGF的表达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EphB4、EphrinB2、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高于癌旁正常食管黏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hB4 mRNA和EphrinB2 mRNA表达正相关(r=0.541,P<0.05),EphB4 mRNA、EphrinB2 mRNA均和VEGF mRNA表达正相关(r=0.642,r=0.582;P均<0.05)。结论:EphB4和EphrinB2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HB4 EPHRINB2 食管 鳞状细胞癌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黄峰 应敏刚 +1 位作者 杨春康 叶青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8期692-694,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根治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2年10月行腹腔镜(65例)和传统开腹(52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的术中指标、术...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根治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2年10月行腹腔镜(65例)和传统开腹(52例)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的术中指标、术后恢复和淋巴结清扫数目。结果2组手术均获成功。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195.7±30.4)rainVS.(186.5±29.1)min,t=1.673,P=0.095]。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少[(162.1±28.1)mlVS.(256.9±48.6)ml,t=一13.215,P:0.000],术后排气早[(3.1±1.0)dvs.(4.3±0.8)d,t=-7.018,P=0.000],自主排尿早[(7.2±0.9)dVS.(8.6±1.1)d,t=-7.568,P=0.000],切口感染发生率低[0(0/65)vs.9.6%(5/52),P:0.016]。2组清扫淋巴结数目[(15.6±4.1)枚VS.(14.3±3.5)枚,t=1.817,P=0.075]和肺部感染发生率[3.1%(2/65)VS.7.7%(4/52),∥=0.494,P:0.482)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安全可靠,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等明显的微创优势,根治效果满意,近期疗效优于开腹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开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患者的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 被引量:8
16
作者 黄峰 应敏刚 +2 位作者 周东 杨春康 臧卫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1期990-992,995,共4页
目的探讨肥胖因素对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3月~2011年10月412例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其中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 94例(肥胖组),BMI<25 318例(非肥胖组),比较2组患... 目的探讨肥胖因素对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近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3月~2011年10月412例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其中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 94例(肥胖组),BMI<25 318例(非肥胖组),比较2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手术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肥胖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非肥胖组[(220.7±40.4)min vs.(185.5±29.1)min,t=9.365,P=0.000],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非肥胖组[(132.1±34.1)ml vs.(106.2±18.6)ml,t=9.572,P=0.000],2组肛门排气时间虽有统计学差异,但无实际临床意义[(3.6±1.0)d vs.(3.4±0.8)d,t=2.005,P=0.046]。肥胖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0.8±7.5)枚,明显少于非肥胖组(27.1±8.7)枚(t=-6.356,P=0.000)。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1%(18/94)和13.2%(42/318),无统计学差异(χ2=2.058,P=0.151)。2组围手术期死亡率分别为2.1%(2/94)和0.3%(1/318),无统计学差异(P=0.132)。结论肥胖会延长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的手术时间,影响淋巴结清扫,但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开展初期应选择BMI<25的非肥胖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腔镜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切除在cNo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价值 被引量:8
17
作者 欧阳雯 陆伟 郑雄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77-578,共2页
目的 :探讨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除在临床无可触及转移淋巴结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意义 ,以及在选择术式中的价值。方法 :复习 186例cNo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资料 ,分析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186例cN... 目的 :探讨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除在临床无可触及转移淋巴结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的意义 ,以及在选择术式中的价值。方法 :复习 186例cNo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资料 ,分析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同侧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186例cNo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阳性者占 4 2 .5 % (79/ 186 )。在有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 ,6 3.2 %同期或术后发生侧颈部淋巴结或远处转移 ,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阴性病例中仅 8例发生转移。结论 :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阳性的cNo甲状腺乳头状癌 ,其颈部其他区域发生转移的机会明显增加。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除及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可作为cNo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时是否施行选择性颈廓清术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淋巴转移 颈廓清术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胃癌患者脉管癌栓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益 魏晟宏 +6 位作者 叶再生 林振孟 曾奕 陈书 林志涛 陈小玲 陈路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1266-1271,共6页
目的:探讨残胃癌患者脉管癌栓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至2020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和姑息性手术)的208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肿瘤是否有脉管癌栓,分为脉管癌... 目的:探讨残胃癌患者脉管癌栓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至2020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和姑息性手术)的208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肿瘤是否有脉管癌栓,分为脉管癌栓组(118例)及无脉管癌栓组(9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手术及淋巴结清扫情况及生存预后的差异。结果:两组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组织分型、神经浸润及Borrmann分型的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神经浸润、脉管癌栓、肿瘤大小、TNM分期、联合脏器切除是影响残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及淋巴结转移数目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术后5年生存率为45.6%,其中脉管癌栓组与无脉管癌栓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28.8%和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小≥5 cm、TNMⅡ期和TNMⅢ期的脉管癌栓组和无脉管癌栓组残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20.2%vs.59.6%、44.1%vs.82.2%和19.9%vs.4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管癌栓是判断残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有脉管癌栓的残胃癌术后患者,尤其是肿瘤大小≥5 cm、TNMⅡ期或TNMⅢ期的更需要积极的辅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胃癌 脉管癌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在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9
作者 方卫民 阮伟忠 朱坤寿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28-532,共5页
背景与目的: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以及并发症少的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普外科、妇产科和泌尿科疾病。本文旨在比较腹腔镜辅助改良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与传统的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 背景与目的: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以及并发症少的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普外科、妇产科和泌尿科疾病。本文旨在比较腹腔镜辅助改良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与传统的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与应用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12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行腹腔镜辅助改良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改良Ivor-Lewis术,64例),对照组行传统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传统Ivor-Lewis术,6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及远期疗效等临床疗效。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食管切除长度、淋巴结清除个数、术后1年复发率和围手术期死亡率等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疼痛程度、肺部感染以及吻合口瘘等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改良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是彻底且安全可靠的微创术式,能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腹腔镜 Ivor—Lewis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32例报告 被引量:9
20
作者 黄峰 应敏刚 周东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10期929-930,共2页
目的总结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的手术要点。方法2005年9月~2007年9月,应用腹腔镜行胃间质瘤切除术32例。19例肿瘤位于胃体、胃底部前壁,术中胃镜定位,线形切割吻合器(Endo-GIA)在距肿瘤边缘2~3cm处将肿瘤从胃壁完整切除;8例肿瘤位于... 目的总结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的手术要点。方法2005年9月~2007年9月,应用腹腔镜行胃间质瘤切除术32例。19例肿瘤位于胃体、胃底部前壁,术中胃镜定位,线形切割吻合器(Endo-GIA)在距肿瘤边缘2~3cm处将肿瘤从胃壁完整切除;8例肿瘤位于胃体或胃底后壁,术中胃镜定位,在肿瘤对应的前壁打开胃腔,与胃镜配合找到肿瘤后,将后壁肿瘤从胃前壁切口提出,用Endo-GIA在距肿瘤2~3cm处切除;2例肿瘤位于胃前壁,距贲门口<2cm,直径分别约3.0cm、2.5cm,术中胃镜定位,打开对应的胃前壁浆膜,将肿瘤切除;1例肿瘤位于胃窦部前壁,直径约5.0cm,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次全切除术;2例肿瘤位于胃体上段小弯侧,距贲门口<2cm,直径分别约6.0cm、4.0cm,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结果32例均手术成功,平均手术时间82min(52~185min),平均出血量60ml(30~210ml),无中转开腹。手术标本病理切缘均为阴性,其中5例肿瘤最大直径>5cm,术后病理报告为胃恶性间质瘤,余27例病理均为胃间质瘤、低度恶性倾向。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8~25个月),X线、B超及CT检查均无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术前行胃镜、超声胃镜和CT等检查,以确定肿瘤来源、大小、部位。术中用胃镜、腹腔镜联合定位,根据肿瘤部位及大小不同,采用不同术式,以取得最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腹腔镜 胃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