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通量测序分析甲状腺癌基因变异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的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1
作者 陈灵锋 林洁 +1 位作者 俞训彬 吴义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0,共7页
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患者基因变异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结合高通量测序检测甲状腺肿瘤基因变异的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38例甲状腺癌中93.7%存在Ⅰ类或Ⅱ类变异。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相比,本中心队列甲状... 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患者基因变异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结合高通量测序检测甲状腺肿瘤基因变异的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38例甲状腺癌中93.7%存在Ⅰ类或Ⅱ类变异。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相比,本中心队列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 PTC)患者的平均年龄较小(44.4±12.4岁vs 46.8±15.5岁,P=0.043),淋巴结转移率较高(57.5%vs 49.2%;P=0.046),BRAF突变的发生率较高(82.4%vs 59.7%,P<0.001),而RAS突变(2.3%vs 12.9%,P<0.001)和TERT启动子突变(1.8%vs 9.4%,P<0.001)的发生率较低,RET融合(5.4%vs 6.8%,P=0.484)和NTRK融合(4.1%vs 2.1%,P=0.127)则无差别。在221例PTC队列中95.0%患者存在基因变异,分别为BRAF(182/221,82.4%)、RET融合(12/221,5.4%)、NTRK融合(9/221,4.1%)、FGFR扩增(6/221,2.7%)、CCND1扩增(6/221,2.7%)、FGF19扩增(6/221,2.7%)、RAS(5/221,2.3%)、PIK3CA(5/221,2.3%)和TERT启动子(4/221,1.8%)等。NTRK融合与年龄较小(P=0.049)和T分期更高(P=0.005)相关,而TERT启动子突变与年龄较大(P=0.003)和T分期更高(P=0.001)相关。8.6%(19/221)的PTC患者具有至少2个驱动基因变异,且倾向于发生在年龄较大(P=0.001)和T分期更高(P=0.001)的患者中,更容易出现淋巴结转移。BRAF较高的突变丰度与T分期(P<0.001)和N分期(P=0.017)相关。结论 中国PTC患者具有独特的基因变异特征;NTRK融合、TERT启动子突变、多个驱动基因变异或BRAF较高的突变丰度患者表现出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乳头状癌 基因变异 高通量测序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子宫肝样腺癌2例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2
作者 罗丹 黄海建 +1 位作者 陈新 陈小岩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6-1131,共6页
肝样腺癌(hepatoid adenocarcinoma,HAC)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发生于肝外的特殊类型腺癌,因其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与肝细胞癌相似而得名。发生于子宫的HAC极为少见,检索国内外文献,目前原发于宫颈的HAC仅见2例报道^([1-2]),原发于子宫内膜... 肝样腺癌(hepatoid adenocarcinoma,HAC)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发生于肝外的特殊类型腺癌,因其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与肝细胞癌相似而得名。发生于子宫的HAC极为少见,检索国内外文献,目前原发于宫颈的HAC仅见2例报道^([1-2]),原发于子宫内膜的HAC共16例报道^([3-17])。本文收集2例原发性子宫HAC病例,并对以往文献进行了复习,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以期提高对子宫HAC的认识,为该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样腺癌 子宫 子宫颈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C重排肉瘤4例临床病理及分子病理分析
3
作者 汤晨晨 黄海建 +2 位作者 李柏成 李峰 陈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6-868,872,共4页
目的 探讨CIC重排肉瘤(CIC-rearranged sarcoma, CRS)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4例CRS,行HE、免疫组化染色及分子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CRS中,男性2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20~76岁(平均43.25岁)。肿瘤部位分别为左大腿、左颈部、... 目的 探讨CIC重排肉瘤(CIC-rearranged sarcoma, CRS)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4例CRS,行HE、免疫组化染色及分子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CRS中,男性2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20~76岁(平均43.25岁)。肿瘤部位分别为左大腿、左颈部、右胸壁和右颅顶,肿瘤最大径3.5~8.8 cm(平均5.83 cm)。病理学表现为小圆细胞肿瘤,细胞丰富,排列密集,部分细胞质透明,其中2例细胞呈横纹肌样特征;可见血管外皮瘤样结构。免疫表型:WT-1(4/4)、DUX4(3/4)、CD99(3/4)、CD31(1/3)、FLI-1(2/2)、vimentin(2/2)阳性;INI-1、SMARCA4、H3K27Me3均无缺失表达,其余抗体均阴性。分子检测:3例FISH检测到CIC基因分离,4例均未检测到EWSR1基因分离。3例行手术切除,例1术后辅助化疗,例2术后行放、化疗和免疫治疗,1例失访。3例获得随访(16~21个月),1例无瘤生存,另2例局部复发。结论 CRS属于较少见的小圆细胞未分化肉瘤,诊断需要结合临床、影像、病理,并加做必要的免疫组化及CIC基因检测后确诊,该肿瘤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辅助化疗、放疗,多数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圆细胞肿瘤 肉瘤 CIC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透明细胞肉瘤样肿瘤/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2例临床病理学特征
4
作者 李解珍 黄海建 +4 位作者 曾强 刘霖 陈灵锋 吴义娟 陈小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215,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透明细胞肉瘤样肿瘤/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clear cell sarcoma-like tumor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CCSLTGT/malignant gastrointestinal neuroectodermal tumor,MGNE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HTH]方法收集2例CC... 目的探讨胃肠道透明细胞肉瘤样肿瘤/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clear cell sarcoma-like tumor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CCSLTGT/malignant gastrointestinal neuroectodermal tumor,MGNE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HTH]方法收集2例CCSLTGT/MGNET的临床资料,采用HE、免疫组化、FISH及二代测序法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HTH]结果临床表现为腹痛(2/2)、腹部肿块(2/2)、血便(2/2),发热(1/2),肿瘤细胞呈实性、片状排列,部分区域呈菊形团样结构,细胞卵圆形、短梭形或上皮样,胞质嗜酸性或透明样,核分裂象8~10个/10 HPF,可见散在分布的破骨样多核巨细胞,未见肿瘤性坏死。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SOX10(2/2)、S-100(2/2)、Syn(1/2)、CD56(2/2)和CD99(1/2),Ki67增殖指数为30%~70%。FISH检测均显示EWSR1基因重排(2/2)。1例二代测序检测到EWSR1-CREB1基因融合和FANCL基因Exon10-11缺失突变。[HTH]结论CCSLTGT/MGNET属于非常罕见的恶性间叶源性肿瘤,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需与其他胃肠道恶性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透明细胞肉瘤样肿瘤/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 EWSR1基因 二代测序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30
5
作者 眭玉霞 邓晓宇 +6 位作者 伍铮 林雅婷 张润民 郝昌鹏 陈灵锋 王丽萍 晋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23-1028,共6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驱动基因突变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病理资料完整的550例原发性NSCLC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蝎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corpion ARMS)荧光定量PCR法对184例NSCL...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驱动基因突变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病理资料完整的550例原发性NSCLC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蝎形探针扩增阻滞突变系统(scorpion ARMS)荧光定量PCR法对184例NSCLC进行9种驱动基因检测,对另外366例NSCLC患者采用Illumina测序法进行10种驱动基因检测,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550例NSCLC中有405例检测到基因突变(73.6%),分别为EGFR(57.3%)、KRAS(5.8%)、PIK3CA(2.2%)、ALK(3.8%)、RET(2.0%)、ROS1(1.1%)、NRAS(0.2%)、BRAF(1.5%)、HER-2(2.0%)和MET(0.3%),检出驱动基因联合突变12例(2.2%),EGFR双位点突变8例(1.5%)。在NSCLC中,腺癌、女性、无吸烟史、周围型和以腺泡型为主的腺癌患者更易发生驱动基因突变(P<0.05)。EGFR基因突变人群特征为女性、无吸烟史、腺癌、周围型,多发于以腺泡型为主型的腺癌中,少见于以实体型和黏液型的腺癌患者中(P<0.05)。KRAS基因突变率在男性、有吸烟史和以浸润性黏液型为主的腺癌中更高,不易发生在贴壁型腺癌中(P<0.05)。PIK3CA基因突变在男性中发病率较高(P<0.05)。ALK基因突变率在以实体型为主的腺癌和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更高且不易发生在贴壁型腺癌中(P<0.05)。RET基因在以实体型为主的腺癌中突变率较高(P<0.05)。EGFR双位点突变多发于有淋巴结转移和以乳头型为主的肺腺癌中(P<0.05)。结论NSCLC中EGFR、KRAS、ALK基因存在较高的突变率,其他驱动基因改变以及联合突变的突变率虽低,但意义重大不容忽视,其中EGFR合并PIK3CA突变提示患者有较高的临床分期。多基因联合检测在临床上对加快筛选有效治疗目标人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驱动基因 临床病理 组织学亚型 联合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节细胞神经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何毅辉 黄海建 +2 位作者 陈志忠 江淑萍 陈小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2-546,共5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其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胃肠道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43~72岁,平均55岁。肿瘤均位于结直肠,其中... 目的探讨胃肠道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其的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胃肠道节细胞神经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43~72岁,平均55岁。肿瘤均位于结直肠,其中息肉样节细胞神经瘤4例,伴PTEN错构瘤综合征(PTEN hamartoma tumor syndrome,PHTS)的节细胞神经瘤性息肉病1例,伴神经纤维瘤病1型、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T)和多发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弥漫性节细胞神经瘤病1例。镜下见肿瘤由增生的Schwann细胞和散布其中的簇状、巢状排列的神经节细胞构成。Schwann细胞表达CD56、SOX-10、S-100蛋白,部分表达NSE、Syn、GFAP、NF,神经节细胞表达NSE、CD56、Syn、Calretinin、NeuN、S-100蛋白。结论节细胞神经瘤是胃肠道罕见的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包含3个亚型:息肉样节细胞神经瘤、节细胞神经瘤性息肉病和弥漫性节细胞神经瘤病。各亚型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治疗应根据临床分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患者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节细胞神经瘤 临床病理学特征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4例早期胃癌术后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清水 高世源 +5 位作者 谢家钱 林孟波 林镇和 林云海 陈天水 郑松龄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38-340,共3页
本文报告手术治疗早期胃癌54例,Ⅰ型5例;Ⅱ、Ⅲ各6例,Ⅱ19例、Ⅲ1例、Ⅱ+Ⅲ1例、Ⅱ+Ⅱ4例;Ⅲ型12例。54例均作R_2术式,7例有淋巴结转移,第1站转移率为12.96%,第站转移率为3.7%.随访率100%。5年生存率为94.5%,其中粘摸内癌5年生存率... 本文报告手术治疗早期胃癌54例,Ⅰ型5例;Ⅱ、Ⅲ各6例,Ⅱ19例、Ⅲ1例、Ⅱ+Ⅲ1例、Ⅱ+Ⅱ4例;Ⅲ型12例。54例均作R_2术式,7例有淋巴结转移,第1站转移率为12.96%,第站转移率为3.7%.随访率100%。5年生存率为94.5%,其中粘摸内癌5年生存率100%.粘膜下癌为87.5%。本文着重讨论早期胃癌诊断应重视癌前病变的纤维胃镜随访观察。对早癌的手术治疗.术前如能确定为粘膜内癌.可行R1术式。否则以R2术式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膜内癌 癌前病变 胃肿瘤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TF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晋龙 吴义娟 +3 位作者 眭玉霞 陈志忠 游立圣 王丽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95-1099,共5页
目的探讨小眼畸形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分子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7例MiTF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对肿瘤标本进行常规病... 目的探讨小眼畸形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分子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分析7例MiTF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对肿瘤标本进行常规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和FISH检查,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肿瘤中女性4例,男性3例。患者年龄27~65岁,平均31. 3岁。肿瘤细胞呈腺泡状、巢状、乳头状结构排列,胞质较丰富,胞质呈完全透明状至丰富嗜酸性染色。肿瘤内时常可见色素及沙砾体。2例TFEB易位性肾细胞癌显示特征性的双相型组织学形态,特征性小细胞成簇聚集在腺泡中央围绕粉染的透明基质呈"玫瑰花环"样排列。5例TFE3易位性肾细胞癌和2例TFEB易位性肾细胞癌均分别呈细胞核弥漫强表达TFE3和TFEB。荧光原位杂交检测5例TFE3易位性肾细胞癌和2例TFEB易位性肾细胞癌均存在异常分离信号。结论 MiTF家族易位性肾细胞癌是一种少见肿瘤,TFEB易位性肾细胞癌临床更为罕见,其预后比TFE3易位性肾细胞癌较好,需结合患者年龄、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及分子特征进行诊断。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基因易位是诊断该肿瘤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易位 遗传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抗酸染色阳性对照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陈昕 王晨 +2 位作者 陈琦 胡辛兰 陈小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7-118,共2页
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传染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常规病理确诊结核病,除了观察其特征性肉芽肿性病理改变外,还需找到结核分枝杆菌。病理科常规开展齐-尼抗酸染色寻找病原菌,由于其... 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传染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常规病理确诊结核病,除了观察其特征性肉芽肿性病理改变外,还需找到结核分枝杆菌。病理科常规开展齐-尼抗酸染色寻找病原菌,由于其染色阳性率低,为确保质量控制,必须建立阳性对照,以确保染色结果的可靠性,然而高质量的阳性对照组织不易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分枝杆菌 抗酸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Ewings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佳菁 黄海建 +1 位作者 林慧 邱建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03-805,共3页
目的探讨肾尤因肉瘤(Ewing sarcoma,EWS)/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PNE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分子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分析6例肾EWS/pPNET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 目的探讨肾尤因肉瘤(Ewing sarcoma,EWS)/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PNET)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分子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分析6例肾EWS/pPNET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EWS/pPNET男、女性各3例,年龄3个月~41岁(中位年龄23岁)。肿块最大径4~15 cm(平均9 cm)。低倍镜下肿瘤细胞呈索状或弥漫分布,细胞大小较一致,呈圆形或卵圆形,核膜清晰,染色质细腻,可见小核仁,胞质少,界不清,可见Homer-Wright菊形团,核分裂象可见,有坏死。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99阳性,NSE、Syn、CgA、CD56不同程度阳性,部分细胞vimentin、S-100均呈阳性,而CK、WT-1、CD45、desmin和MyoD1均呈阴性,Ki-67增殖指数40%~60%。6例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例术后给予化疗;随访3~66个月,2例分别在术后3个月和4个月死亡,2例无复发,2例失访。结论肾脏pPNET临床十分罕见,确诊主要依赖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病理学检测,组织学特征需与发生于肾脏的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等鉴别。EWS/pPNET以手术完整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并结合术后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肿瘤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诊断 鉴别诊断 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浆黏液性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晨 陈小岩 +1 位作者 陈新 郑建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53-1257,共5页
目的 探讨卵巢浆黏液性癌(ovarian seromucinous carcinomas,OSMC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预后特点,以及与卵巢胃肠型黏液性癌(ovarian gastrointestinal mucinous carcinomas,OGIMCs)的差异。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 目的 探讨卵巢浆黏液性癌(ovarian seromucinous carcinomas,OSMC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预后特点,以及与卵巢胃肠型黏液性癌(ovarian gastrointestinal mucinous carcinomas,OGIMCs)的差异。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所有癌组织中CK7、CK20、CDX2、WT1、p53、ER、PR、和ARID1A的表达,分析比较15例OSMCs和33例OGIMCs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结果 OSMCs组平均年龄与OGIMCs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按FIGO分期,OSMCs中Ⅱ~Ⅳ期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OGIMCs组(P〈0.05);OSMCs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低于OGIMCs组(P〈0.05);两组间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MCs组中子宫内膜异位症比例高于OGIMCs组(P〈0.05);OSMCs比OGIMCs更多见双侧卵巢累犯(P〈0.05);OSMCs平均肿瘤直径小于OGIMCs组(P〈0.05)。OSMCs组织学形态和细胞学形态复杂多样,但均可见典型的子宫颈管型黏液上皮癌和低级别浆液性癌区域;以乳头状结构为主,还可见腺样、微小腺样分化,实性生长;部分病例见子宫内膜样癌分化。OSMCs比OGIMCs更多见破坏性浸润。OSMCs均表达CK7,不表达CDX2,ER(80.0%)和PR(66.7%)阳性率均高于OGIMCs组(P〈0.05),而ARID1A阳性率(40.0%)低于OGIMCs组(P〈0.05)。结论 OSMCs比OGIMCs组织细胞学形态更复杂多样,以浸润性破坏为主,OSMCs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密切相关。OSMCs与OGIMCs的组织细胞起源可能不同。OSMCs中ARID1A失活可能与ER和PR表达上调有关。OSMCs是一种比OGIMCs恶性程度更高、预后更差的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浆黏液性癌 病理学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纤维性错构瘤1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晋龙 眭玉霞 +2 位作者 陈志忠 李艳辉 陈小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09-811,共3页
目的探讨婴儿纤维性错构瘤(fibrous hamartoma of infancy,FHI)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FHI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FHI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5天~3岁,平均1.11岁。肿瘤大小1 cm×0.5 cm... 目的探讨婴儿纤维性错构瘤(fibrous hamartoma of infancy,FHI)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FHI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FHI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5天~3岁,平均1.11岁。肿瘤大小1 cm×0.5 cm×0.2 cm^11 cm×4 cm×4 cm不等,发生于上臂4例,背部3例,会阴2例,骶尾部、大腿、腋下、臀部、胸壁、小趾和足外侧各1例。肿瘤具有特征性的器官样结构,由富含胶原的纤维组织、原始间叶细胞岛及成熟的脂肪组织构成。免疫表型:纤维组织和原始间叶细胞vimentin均呈阳性,脂肪细胞S-100均呈阳性;10例纤维组织SMA呈阳性,8例间叶细胞CD34呈阳性,其中6例CD99呈阳性,Ki-67增殖指数均<2%。结论 FHI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婴儿的皮下良性软组织肿瘤,具有特征性病理表现,结合发生部位、影像学资料、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免疫表型可作出准确诊断。治疗以局部手术完整切除为主,对于肿物较大及多结节病例,建议扩大手术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婴儿纤维性错构瘤 免疫组织化学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黏液性平滑肌肉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黄海建 陈小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4-518,共5页
目的 探讨子宫黏液性平滑肌肉瘤(uterine myxoid leiomyosarcoma,UM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方法 对6例UML进行HE、免疫组化EnVision法及特殊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及随访。结果 6例患者年龄36~57岁(平均47.33岁),肿块直径... 目的 探讨子宫黏液性平滑肌肉瘤(uterine myxoid leiomyosarcoma,UM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方法 对6例UML进行HE、免疫组化EnVision法及特殊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及随访。结果 6例患者年龄36~57岁(平均47.33岁),肿块直径4.5~14cm(平均9.25cm)。低倍镜下肿瘤细胞排列呈片状、束状、簇状或星网状,间质见大量黏液样基质;瘤细胞呈梭形、短梭形、卵圆形。胞质少至中等,胞质嗜酸性,部分肿瘤细胞可见胞质内空泡。核分裂象多少不等(2~20个/10HPF),可见坏死(3/6)。瘤细胞浸润子宫肌壁平滑肌组织,侵犯脉管,并可见脉管内瘤栓,其中1例细胞具有上皮样特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α-SMA、desmin、h-caldesmon、ER、PR均阳性,CD10、S-100、CD34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10%~40%。结论UML属于罕见恶性间叶源性肿瘤,确诊主要依靠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标记。临床及病理均需与黏液性平滑肌瘤、黏液性子宫内膜间质肿瘤及黏液性纤维肉瘤等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并辅以化疗,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平滑肌肉瘤 黏液性平滑肌肉瘤 诊断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MRI表现及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慕真 张盛箭 +2 位作者 马明平 吴晓兰 黄海建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43-746,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MRI表现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MRI及病理学特征。结果:18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1岁。临床触及肿块18例,6例在短...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MRI表现及其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MRI及病理学特征。结果:18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1岁。临床触及肿块18例,6例在短期内迅速增大。MRI检查共发现病灶25处,其中单发病灶13例,单侧多发病灶2例,双侧多发病灶3例。病灶在T1WI上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增强后呈肿块样强化19处(76.0%),其中形态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16处(84.2%),内部均匀强化14处(73.7%);非肿块样强化6处,其中内部不均匀强化3处(50.0%);10处病灶内可见"血管造影征"。伴有皮肤增厚7例,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10例。病理学镜下表现为肿瘤性淋巴样细胞较大或中等大小,弥漫性分布,部分呈单行索条状排列。结论:原发性乳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学基础决定了其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瘤 原发性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MRI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何慕真 张盛箭 +1 位作者 马明平 黄海建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35-939,共5页
背景与目的:腮腺基底细胞腺瘤(basal cell adenoma,BCA)发病率相对较低,临床误诊率高,目前为止,对该病的MRI表现报道较少。该研究结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 背景与目的:腮腺基底细胞腺瘤(basal cell adenoma,BCA)发病率相对较低,临床误诊率高,目前为止,对该病的MRI表现报道较少。该研究结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ed imaging,DWI)探讨BCA的MRI特征及其与病理学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腮腺BCA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改变及MRI影像学特征。分析患者临床表现、病灶数目、部位、大小、形态、信号与强化特征及其病理学表现。结果:26例患者中,女性18例;中位年龄51(32~72)岁;共27枚病灶(25例单发,1例双侧各1枚)。病灶平均大小22 mm(11~36 mm)。13枚病灶位于浅叶,5枚位于深叶,9枚同时累及深、浅叶;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均未见分叶,边界清楚,其中25枚病灶T2WI见周缘低信号环;对照颈部肌肉,病灶实性部分T1WI呈等或略高信号,T2WI呈高或略高信号,其中21枚病灶内见大小不一囊变区。增强后21枚病灶实性部分呈均匀强化,6枚呈不均匀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显示21枚病灶(77.8%)呈平台型,6枚(22.2%)呈流出型。9例患者(10枚病灶)行DWI检查,表观弥散系数图(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均值为(1.22±0.20)×10-3 mm2/s。镜下显示:肿瘤由单一基底细胞构成,并有明显的基底细胞层及基底膜样结构,缺乏黏液软骨样成分。结论:腮腺BCA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分析其MRI特征与其病理相关性,对于肿瘤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基底细胞腺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髓样癌81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徐丽艳 黄海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20-721,724,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 MT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81例MTC行免疫组化、BRAF V600E基因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女性45例,男性36例,年龄... 目的探讨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 MT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对81例MTC行免疫组化、BRAF V600E基因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女性45例,男性36例,年龄20~77岁,平均42.5岁。临床表现:颈部肿物、无明显症状或体检发现。肿块直径0.3~15 cm,平均6.5 cm。镜检:瘤细胞呈圆形、多角形或梭形,大小较一致,核圆形或椭圆形,核仁不明显,未见核分裂象。瘤细胞呈器官样、片状、巢状、梁状排列,8例瘤细胞围绕血管和纤维形成乳头状结构。间质见多少不等的淀粉样物质沉积(67/81)。免疫表型:瘤细胞Calcitonin(81/81)、Syn(80/81)、CgA(63/81)、CEA(25/38)和TTF-1(81/81)均阳性,刚果红染色阳性(67/81)。Ki-67增殖指数3%~30%。BRAF V600E基因检测1例(1/36)阳性。结论 MTC确诊主要依赖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MTC预后较好,易复发和转移,手术完整切除后,应注意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髓样癌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神经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何毅辉 黄海建 +2 位作者 陈志忠 江淑萍 陈小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5-107,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gangliocytic paraganglioma,GP)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十二指肠G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内镜下均表现为十二指... 目的探讨神经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gangliocytic paraganglioma,GP)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十二指肠G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内镜下均表现为十二指肠黏膜下病变,隆起于肠腔;组织学上肿瘤由3种不同类型的细胞混合组成:梭形的施万细胞、上皮样神经内分泌细胞和神经节样细胞。免疫表型:梭形细胞表达SOX-10、NF、NSE、CD56、Syn、S-100蛋白,上皮样细胞表达CKpan、CAM5.2、NSE、CD56、Syn、CgA、PR,神经节样细胞表达NSE、CD56、Syn、CgA、Calretinin、PR、NF。结论GP属于罕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多发于十二指肠,内镜提示十二指肠黏膜下病变时应考虑该病可能,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治疗以内镜下切除和外科手术切除为主,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肿瘤 神经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 诊断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21例临床病理及分子学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海建 谢飞来 +2 位作者 李柏成 郑松龄 陈小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88-792,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 of the breast,DFSP-B)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DFSP-B的临床病理学、免疫表型及分子学特征,行HE、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1... 目的探讨乳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 of the breast,DFSP-B)的临床病理学及分子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DFSP-B的临床病理学、免疫表型及分子学特征,行HE、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1例DFSP-B患者男性6例,女性15例,年龄22~75岁(平均39.76岁,中位年龄36岁)。肿瘤最大径1~15 cm(平均4.7 cm,中位3 cm)。镜下瘤细胞呈席纹状、漩涡状及束状排列,核分裂象2~15个/10 HPF,侵犯脂肪及乳腺组织,符合DFSP-B;其中经典型DFSP-B 15例,经典型伴巨细胞纤维母细胞瘤(giant cell fibroblastoma,GCF)1例,黏液型2例,纤维肉瘤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fibrosarcomatous-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s,FS-DFSP)2例,FS-DFSP伴黏液型1例。免疫表型:CD34(21/21)、H3K27Me3(21/21)、β-catenin(21/21,胞膜)和WT-1(4/8,胞质)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5%~50%。FISH检测DFSP-B中PDGFB基因分离阳性(7/8);3例FS-DFSP中PDGFB基因分离阳性(1/1),COL1A1-PDGFB融合阳性(1/1)。2例行NGS检测,其中1例FS-DFSP检测到CDKN2A基因(p.L16fs)突变及MSH6基因(p.F1088fs)突变;1例经典型伴GCF型检测到MLH1基因(p.R487)突变及TP53基因p.R273H体系突变。结论DFSP-B诊断需结合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PDGFB基因检测,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必要时可行放疗及靶向治疗,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PDGFB基因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唾液腺分泌性癌9例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海建 陈小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22-1426,共5页
目的探讨类似唾液腺分泌性癌(salivary secretory carcinoma,SS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9例SSC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并FISH法行ETV6和NTRK3基因检测。结果9例SSC中6例男性,3例女性;年龄26~70岁... 目的探讨类似唾液腺分泌性癌(salivary secretory carcinoma,SS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9例SSC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并FISH法行ETV6和NTRK3基因检测。结果9例SSC中6例男性,3例女性;年龄26~70岁,平均36岁。镜下肿瘤呈结节状、分叶状,瘤细胞排列成腺管、囊状、乳头状、实性。微囊性和腺管内有淡染分泌物,核圆形、椭圆形,染色质细腻,可见中位小核仁。免疫表型:瘤细胞S-100、Mammaglobin、CK18、CK7、MUC4均阳性。9例均检测到ETV6和NTRK3基因分离信号。结论SSC属于罕见低度恶性涎腺肿瘤,确诊依靠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标记,ETV6和NTRK3基因检测可辅助诊断,治疗以手术切除、化疗为主,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唾液腺分泌性癌 免疫组织化学 ETV6 NTRK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先天性血管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毅辉 黄海建 +2 位作者 陈志忠 江淑萍 陈小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24-226,共3页
目的探讨肝先天性血管瘤(hepatic congenital hemangioma, HC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3例婴儿HCH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CD31、CD34、FⅧRAg、Fli-1、ERG、GLUT1、D2-40、Ki-67、CKpan的表... 目的探讨肝先天性血管瘤(hepatic congenital hemangioma, HC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3例婴儿HCH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CD31、CD34、FⅧRAg、Fli-1、ERG、GLUT1、D2-40、Ki-67、CKpan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婴儿HCH临床均表现为腹部包块,肿瘤最大径分别为4.2、5.4和13.1 cm。镜下见数量众多的肿瘤性小血管,血管内皮肥胖,无非典型性,胆管散在分布于肿瘤性血管之间,并可见髓外造血。免疫表型:瘤细胞CD31、CD34、FⅧRAg、Fli-1、ERG均呈阳性,GLUT1、D2-40均呈阴性,Ki-67增殖指数1%~5%。胆管上皮CKpan呈阳性。结论 HCH是一种罕见的肝良性血管源性肿瘤,明确诊断需结合临床病史、影像学、组织病理学和免疫表型,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先天性血管瘤 临床病理特征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