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髓外浆细胞瘤的CT与MRI表现 被引量:18
1
作者 童永秀 张玮 +2 位作者 杜瑞宾 马明平 包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70-57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髓外浆细胞瘤(EMP)的CT、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资料与方法收集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EMP患者6例,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6例患者肿瘤分别位于上颌窦、面颊部、双侧扁桃体、肩胛肌、肾脏...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髓外浆细胞瘤(EMP)的CT、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资料与方法收集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EMP患者6例,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6例患者肿瘤分别位于上颌窦、面颊部、双侧扁桃体、肩胛肌、肾脏和睾丸。各部位病灶具有以下特点:①孤立的软组织肿块,边界较清楚。② CT/MRI表现:CT示肿瘤内部密度均匀,呈中等密度;MRI示病灶信号均匀,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DWI表现为扩散受限;增强扫描呈中度-明显强化,强化较均匀。③可伴有病变邻近部位骨质破坏和病变区周围淋巴结肿大。结论 CT、MRI检查在EMP诊断、治疗及随访等方面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鉴别不同腮腺疾病及诊断腮腺腺淋巴瘤的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俞顺 石清磊 +3 位作者 苏家威 包强 库雷志 郑雪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23-528,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鉴别不同类型腮腺疾病及诊断腮腺腺淋巴瘤(PAL)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腮腺疾病患者的DKI及DWI资料,分为感染性病变组(n=10)、混合瘤组(n=19)、PAL组(n=14)、其他良性肿瘤组(n=4)、恶性肿瘤组(n=10...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鉴别不同类型腮腺疾病及诊断腮腺腺淋巴瘤(PAL)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腮腺疾病患者的DKI及DWI资料,分为感染性病变组(n=10)、混合瘤组(n=19)、PAL组(n=14)、其他良性肿瘤组(n=4)、恶性肿瘤组(n=10)。并将其中19例单侧腮腺病变患者的对侧正常腮腺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病灶DKI扩散峰度系数(K_(mean)、K_(rad)、K_(ax))、扩散系数(D_(mean)、D_(rad)、D_(ax))、FA值及传统ADC值的差异。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筛选在PAL的诊断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绘制ROC曲线对筛选后的指标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的诊断效能进行分析。结果各组间K_(mean)、K_(rad)、K_(ax)、D_(mean)、D_(rad)、D_(ax)、FA及ADC值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FA联合K_(ax)值诊断PLA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0.06(0.79~0.94),高于单纯K_(ax)[0.80±0.07(0.70~0.88)]和FA的AUC[0.63±0.10(0.52~0.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43%、95.78%、91.77%、76.92%、94.44%。结论 DKI可用于鉴别不同类型腮腺疾病,联合应用FA及K_(ax)值有利于提高对PAL的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疾病 腺淋巴瘤 诊断 鉴别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MRI特征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12
3
作者 俞顺 方主亭 +2 位作者 包强 苏家威 杜瑞宾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41-643,共3页
目的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的MRI平扫和动态增强特征及病理表现,以提高对SNN的诊断。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SNN患者的MRI征象,对病灶数目、形状、大小、部位、边界,以及MRI平扫和增强后信号、强化方式进行评价,并... 目的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的MRI平扫和动态增强特征及病理表现,以提高对SNN的诊断。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SNN患者的MRI征象,对病灶数目、形状、大小、部位、边界,以及MRI平扫和增强后信号、强化方式进行评价,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共发现10个病灶,平扫T1WI示7个病灶呈稍低信号,3个呈等信号;T2WI示2个病灶呈稍高信号,8个呈等信号,其中2个等信号及1个稍高信号病灶内见点状或小斑片状高信号;DWI示5个呈病灶呈等信号,5个呈稍高信号。10个病灶增强扫描后内部均未见强化,在门静脉及延迟期呈明显低信号,边界及形态显示清楚,边缘强化。病理表现:肝脏SNN中央为凝固性坏死物质,外周的薄层纤维包膜中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细胞及少数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节周围的肝细胞基本正常。结论 MRI平扫和动态增强能较好地反映SNN的影像学特点,有助于SNN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孤立性坏死结节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晕征在不同肺部疾病中的特征 被引量:11
4
作者 童永秀 张彩霞 +2 位作者 张玮 张惠娟 杜瑞宾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53-356,共4页
目的探讨反晕征(RHS)在不同肺部疾病中的特征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以提高鉴别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收集肺部CT图像中可见RHS病灶的28例患者,分析其影像学和临床资料。结果①诊断:28例患者中,肺结核12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9例,真菌感染4... 目的探讨反晕征(RHS)在不同肺部疾病中的特征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以提高鉴别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收集肺部CT图像中可见RHS病灶的28例患者,分析其影像学和临床资料。结果①诊断:28例患者中,肺结核12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9例,真菌感染4例,肺腺癌2例,肺栓塞1例。②征象:12例肺结核RHS内可见结节,16例RHS病灶内未见结节。9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病灶具有反复、游走性的特点。1例肺腺癌RHS见于放射治疗后。③病灶数量:单发RHS病灶7例,多发RHS病灶21例。④伴发征象:除RHS外,其他影像表现包括树芽征12例、微结节影15例、磨玻璃影10例、纤维条索影7例、实变影15例、小叶间隔增厚9例、空洞征1例、胸膜改变22例、胸腔积液4例等。结论RHS可见于多种疾病,但在不同肺部疾病中具有各自的特点,结合其他肺部CT征象及相关临床资料,可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结核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肺疾病 真菌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 Dixon技术定量分析胰腺脂肪沉积及其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俞顺 吕洁勤 +1 位作者 马明平 苏家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91-1895,共5页
目的应用MR Dixon技术定量胰腺脂肪沉积,观察胰腺脂肪含量对2型糖尿病(T2DM)的影响。方法对118例T2DM患者(T2DM组)及39名健康志愿者(NC组)采集腹部MR Dixon序列图像,获得胰头、胰颈、胰体、胰尾脂肪分数、胰腺平均脂肪分数、腹壁皮下脂... 目的应用MR Dixon技术定量胰腺脂肪沉积,观察胰腺脂肪含量对2型糖尿病(T2DM)的影响。方法对118例T2DM患者(T2DM组)及39名健康志愿者(NC组)采集腹部MR Dixon序列图像,获得胰头、胰颈、胰体、胰尾脂肪分数、胰腺平均脂肪分数、腹壁皮下脂肪面积(SA)及腹腔内脏脂肪面积(VA),计算腹部总脂肪面积(TA)。以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为肥胖标准,根据是否肥胖将2组细分为NT2DM亚组、OT2DM亚组和NNC亚组、ONC亚组,比较各参数差异。结果 NT2DM亚组64例,OT2DM亚组54例;NNC亚组28名,ONC亚组11名。NT2DM亚组胰腺平均脂肪分数、胰体脂肪分数、胰尾脂肪分数、VA均高于NNC亚组(P均<0.05)。OT2DM亚组胰腺平均脂肪分数、胰头脂肪分数、VA均高于ONC亚组(P均<0.05)。OT2DM亚组胰腺平均脂肪分数、胰体脂肪分数、胰尾脂肪分数、SA、VA及TA均高于NT2DM亚组(P均<0.05)。对非肥胖者,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胰体脂肪分数、胰尾脂肪分数、胰腺平均脂肪分数及VA均为T2DM的危险因素(P均<0.05);而对于肥胖者,FBG、VA为T2DM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MR Dixon技术可用于无创测量胰腺脂肪含量;无论是否肥胖,胰腺脂肪沉积均为发生T2DM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胰腺 脂肪组织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术前定量分析肺动脉闭锁患者固有肺动脉及体肺侧支 被引量:12
6
作者 殷磊 吕滨 +7 位作者 韩磊 白桦 金敬琳 徐仲英 张戈军 杜瑞宾 蒋世良 戴汝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84-1087,共4页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术前定量评估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闭锁患者肺动脉及体肺侧支发育的价值。方法 20例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PA-VSD)患者同期接受DSCT、心血管造影(CA)和超声心动图检查(ECHO),以临床诊断为标准,对照分析3种检查对各...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术前定量评估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闭锁患者肺动脉及体肺侧支发育的价值。方法 20例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PA-VSD)患者同期接受DSCT、心血管造影(CA)和超声心动图检查(ECHO),以临床诊断为标准,对照分析3种检查对各种心脏畸形的检出率;着重对照同一患者肺动脉和体肺侧支相同位置的DSCT和CA测量值,并分别计算相应McGoon比值、肺动脉指数(PAI)和总体新生肺动脉指数(TNPAI)比值,对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本组患者各种心脏畸形共55处,其中DSCT检出52处(94.55%),ECHO检出43处(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体肺侧支DSCT检出14例(共37支),CA检出13例(32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0)。肺动脉融合部DSCT检出16例,CA检出10例(P=0.047);DSCT和CA测量肺动脉、体肺侧支及膈水平胸主动脉直径的定量比较具有高度相关性(r=0.95~0.98,P<0.01);相应McGoon比值(DSCT:1.18±0.60;CA:1.23±0.64)、PAI[DSCT:(130.96±99.38)mm2/m2;CA:(140.91±107.87)mm2/m2]和TNPAI[DSCT:(160.31±125.62)mm2/m2;CA:(169.14±122.81)mm2/m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无需获取压力等血流动力学资料的情况下,DSCT结合多普勒超声能够初步取代CA,成为肺动脉闭锁患者术前常规检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闭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及MRI表现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双玉 包强 +1 位作者 孙维路 杜瑞宾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52-754,共3页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PNETs)是一种少见的神经嵴起源的恶性小圆细胞肿瘤,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起源于外周神经系统者称为外周性原始外胚层肿瘤(pPNETs)。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学表现多样,缺乏特...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PNETs)是一种少见的神经嵴起源的恶性小圆细胞肿瘤,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起源于外周神经系统者称为外周性原始外胚层肿瘤(pPNETs)。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学表现多样,缺乏特征性改变,文献报道多为个案或小样本分析。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4例pPNET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胚瘤 原始 外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TI检测正常人皮质脊髓束发育规律 被引量:6
8
作者 张玮 余庆华 +4 位作者 林圣美 吴少杰 杜瑞宾 包强 邹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28-1631,共4页
目的采用DTI检测正常人皮质脊髓束(CST)在大脑脚、内囊后肢及半卵圆中心发育的规律。方法采集120名头部MRI无异常的门诊患者及健康志愿者颅脑DTI数据,按年龄分为10组,每组12名(男、女各6名),测量大脑脚、内囊后肢及半卵圆中心CST的FA值... 目的采用DTI检测正常人皮质脊髓束(CST)在大脑脚、内囊后肢及半卵圆中心发育的规律。方法采集120名头部MRI无异常的门诊患者及健康志愿者颅脑DTI数据,按年龄分为10组,每组12名(男、女各6名),测量大脑脚、内囊后肢及半卵圆中心CST的FA值及ADC值,比较不同年龄组间FA值及ADC值差异,分析FA值和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年龄组间大脑脚、内囊后肢、半卵圆中心CST的FA和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A值随年龄增长先升高后降低,ADC值先降低后升高。≤18岁受检者FA值与年龄呈正相关,ADC值与年龄呈负相关,>18岁受检者FA值与年龄呈负相关,ADC值与年龄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DTI可反映CST微结构变化,未成年阶段随年龄增长FA值升高、ADC值下降,成年阶段随年龄增长FA值下降、ADC值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皮质脊髓束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量CT成像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1
9
作者 何慕真 马明平 +1 位作者 林阳 曹代荣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97-504,共8页
背景与目的:术前影像学检查指导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手术方式选择。该研究探讨双能量CT成像在术前诊断PTC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8月—2017年5月55例临床可疑甲状腺癌拟手... 背景与目的:术前影像学检查指导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手术方式选择。该研究探讨双能量CT成像在术前诊断PTC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8月—2017年5月55例临床可疑甲状腺癌拟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颈部双能量增强CT扫描及定量分析,并与常规CT征象对比。测量及计算短径≥5 mm的淋巴结感兴趣区动脉期、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NIC)及能谱曲线斜率(λ_(HU))。对比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转移组及未转移组淋巴结的常规CT表现和双能量CT中动脉期、静脉期NIC及λ_(HU)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NIC及λ_(HU)的最佳诊断阈值,评价诊断效能。结果: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与术前CT准确配对淋巴结212枚,包括转移淋巴结124枚(58.5%)和未转移淋巴结88枚(41.5%)。通过常规CT形态学征象包括淋巴结短径(>10 mm)、明显强化、不均匀强化、淋巴结坏死(囊变)、淋巴结内钙化及侵犯周围组织等对PTC转移淋巴结进行诊断的灵敏度为4.0%~79.0%,特异度为63.6%~100.0%。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组和未转移组的动脉期NIC、静脉期NIC、动脉期λ_(HU)及静脉期λ_(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动脉期NIC对PTC颈部转移淋巴结诊断效能最高,以25.8%为最佳诊断阈值,其灵敏度为90.3%,特异度为96.6%,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86。动脉期NIC及λ_(HU)的诊断效能均高于静脉期(P<0.001)。结论:双能量CT成像的定量参数NIC及λ_(HU)较常规CT形态学征象在诊断PTC颈部淋巴结转移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扩散系数在非小细胞肺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郑雪萍 马明平 +1 位作者 黄劲柏 俞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4-269,共6页
目的研究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中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5月-2015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19例拟接受TKI的晚期NSCLC患者,于靶向治疗前、治疗... 目的研究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中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5月-2015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19例拟接受TKI的晚期NSCLC患者,于靶向治疗前、治疗1周后以及治疗4周后进行3次CT及MRI扫描,比较不同时间点肿瘤长径、平均ADC值的变化;分析不同时间点肿瘤平均ADC值与肿瘤最大径及最大径变化率的相关性;比较有效组及无效组各个时间点ADC值组内及组间差异。用Bland-Altman分析法分析操作的可重复性。结果治疗1周后ADC值较治疗前显著增加(t=-6.329,P<0.05),而治疗1周后肿瘤最大径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后ADC值明显升高(t=-4.878,P<0.05),肿瘤最大径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54,P<0.05)。靶向治疗前肿瘤ADC值与治疗4周后的最大径变化率呈负相关(r^2=-0.474,P<0.05)。有效组内靶向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有效组与无效组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land-Altman分析显示操作者间可重复性好。结论靶向治疗1周后的ADC值能较肿瘤最大径更敏感地反映肿瘤治疗后的改变,并且治疗前的ADC值在预测靶向治疗4周后的最大径变化趋势方面有一定的价值,具有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蛋白激酶抑制剂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的纹理分析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突变 被引量:7
11
作者 童永秀 陈永钦 +2 位作者 陈晓芳 张玮 张惠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76-78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CT的纹理分析是否能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突变情况。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并有BRAF^(V600E)突变结果的甲状腺乳头状癌52例。运用MaZda软件对患者的术前CT增强扫描静脉期图像进行纹理分析,用费希尔参数... 目的探讨基于CT的纹理分析是否能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突变情况。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并有BRAF^(V600E)突变结果的甲状腺乳头状癌52例。运用MaZda软件对患者的术前CT增强扫描静脉期图像进行纹理分析,用费希尔参数法(Fisher)、最小分类误差与最小平均相关系数法(POE+ACC)和互信息测度法(MI)3种特征选择算法进行最佳参数筛选,再使用软件内B11程序中的主要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和非线性判别分析(NDA)方法对最佳参数进行降维、分类,得到BRAF^(V600E)的误判率R。采用ROC曲线进一步分析不同纹理分析方法对BRAF^(V600E)突变的预测性能。结果BRAF^(V600E)阳性32例,阴性20例。3种特征选择算法中,NDA误判率均最低,均在10%以下,具有很高的诊断性能;其次为LDA,多种组合误判率<20%,诊断性能较好;PCA的误判率最高,均>30%,诊断性能较低。但是3种特征选择算法未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或劣势。误判率最低的组合为POE+ACC+NDA,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9;误判率最高的组合为Fisher+PCA,AUC为0.413。结论基于术前CT纹理分析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BRAF^(V600E)突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纹理分析 影像组学 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窦阻塞综合征6例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6
12
作者 俞顺 方主亭 +2 位作者 包强 苏家威 杜瑞宾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61-863,共3页
肝窦阻塞综合征(SOS)是由于肝窦内皮细胞损害导致肝窦流出道阻塞所引起的肝内窦性门静脉高压征,中央静脉等肝内小静脉内皮细胞也可同时受累。SOS较少见,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易误诊、误治。
关键词 肝窦阻塞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术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神经上皮囊肿的CT、MRI及DWI诊断 被引量:5
13
作者 范帆 包强 +1 位作者 鱼博浪 王尔祯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01-503,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47例颅内神经上皮囊肿CT、MRI和DWI表现,探讨神经上皮囊肿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47例颅内神经上皮囊肿的CT、MRI及DW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1例,女26例。行CT平扫8例,其中6例加MR检查。行MR检查45例,16例加行... 目的:通过分析47例颅内神经上皮囊肿CT、MRI和DWI表现,探讨神经上皮囊肿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47例颅内神经上皮囊肿的CT、MRI及DW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1例,女26例。行CT平扫8例,其中6例加MR检查。行MR检查45例,16例加行DWI。结果:神经上皮囊肿位于侧脑室内17例,脉络膜裂内24例,脑实质内6例。外形规则的囊肿占93.6%;侧脑室内囊肿均可见患侧脑室内脉络膜丛移位,其中64.7%可见线样囊壁影。CT平扫囊肿均呈脑脊液样密度,MRI平扫95.6%囊肿呈脑脊液样信号,增强后85.7%不强化。DWI上87.5%囊肿呈低信号,ADC值高于脑实质。结论:形态规则、类似脑脊液信号、DWI呈低信号、不强化是神经上皮囊肿的影像学表现特点,不典型的神经上皮囊肿可通过DWI及增强扫描与颅内其他类似病变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阈值法测量乳突气房体积与面神经管垂直段位置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国来 包强 +2 位作者 陈光辉 郑永豫 周艺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CT阈值法软件测量乳突气房体积的可行性,分析乳突气化程度与面神经管垂直段(VFN)位置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行64层螺旋CT颞骨平扫的患者(共59侧),运用CT值阈值法软件测量乳突气房体积,根据乳突气房气化程度将患者... 目的探讨CT阈值法软件测量乳突气房体积的可行性,分析乳突气化程度与面神经管垂直段(VFN)位置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行64层螺旋CT颞骨平扫的患者(共59侧),运用CT值阈值法软件测量乳突气房体积,根据乳突气房气化程度将患者分为气化良好组、气化不良组及无气化组,比较男性与女性、左侧与右侧的乳突气房体积,测量并比较3组VFN至外耳道骨性后壁的距离(d1)、圆窗龛的距离(d2)及乳突外侧缘骨质的距离(d3)。结果气化良好组23侧,气化不良组20侧,无气化组16侧。男性与女性乳突气房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与右侧突气房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化良好组d1、d2小于气化不良组(P<0.05),d3大于气化不良组(P>0.05);气化不良组d1、d3与无气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化良好组d1、d2、d3与无气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阈值法可准确地测量乳突气房的体积,可作为判断乳突气房气化程度的新方法。乳突气房气化程度越好,VFN位置越靠近圆窗龛及外耳道骨性后壁,临床上依据乳突气房气化程度可评估VFN位置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乳突面神经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MRI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何慕真 张盛箭 +1 位作者 马明平 黄海建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35-939,共5页
背景与目的:腮腺基底细胞腺瘤(basal cell adenoma,BCA)发病率相对较低,临床误诊率高,目前为止,对该病的MRI表现报道较少。该研究结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 背景与目的:腮腺基底细胞腺瘤(basal cell adenoma,BCA)发病率相对较低,临床误诊率高,目前为止,对该病的MRI表现报道较少。该研究结合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ed imaging,DWI)探讨BCA的MRI特征及其与病理学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腮腺BCA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改变及MRI影像学特征。分析患者临床表现、病灶数目、部位、大小、形态、信号与强化特征及其病理学表现。结果:26例患者中,女性18例;中位年龄51(32~72)岁;共27枚病灶(25例单发,1例双侧各1枚)。病灶平均大小22 mm(11~36 mm)。13枚病灶位于浅叶,5枚位于深叶,9枚同时累及深、浅叶;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均未见分叶,边界清楚,其中25枚病灶T2WI见周缘低信号环;对照颈部肌肉,病灶实性部分T1WI呈等或略高信号,T2WI呈高或略高信号,其中21枚病灶内见大小不一囊变区。增强后21枚病灶实性部分呈均匀强化,6枚呈不均匀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显示21枚病灶(77.8%)呈平台型,6枚(22.2%)呈流出型。9例患者(10枚病灶)行DWI检查,表观弥散系数图(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均值为(1.22±0.20)×10-3 mm2/s。镜下显示:肿瘤由单一基底细胞构成,并有明显的基底细胞层及基底膜样结构,缺乏黏液软骨样成分。结论:腮腺BCA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分析其MRI特征与其病理相关性,对于肿瘤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 基底细胞腺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外伤性儿童急诊颅脑CT检查结果阳性的临床预测因子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建满 黄宏彪 +3 位作者 何慕真 范秋玲 林列兴 马明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30-433,438,共5页
目的寻找非颅脑外伤儿童的急诊颅脑 CT 结果阳性的临床预测因子。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急诊颅脑 CT 检查的 374 例非颅脑外伤急诊儿童(≤14 岁)的资料,以年龄、性别、抽搐、头痛、头晕/眩晕/行走不稳、晕厥、呕吐、发热、易发因素、... 目的寻找非颅脑外伤儿童的急诊颅脑 CT 结果阳性的临床预测因子。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急诊颅脑 CT 检查的 374 例非颅脑外伤急诊儿童(≤14 岁)的资料,以年龄、性别、抽搐、头痛、头晕/眩晕/行走不稳、晕厥、呕吐、发热、易发因素、体格检查异常、意识障碍作为临床因子;通过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寻找非颅脑外伤儿童的急诊颅脑 CT 结果阳性的独立临床预测因子。结果颅脑 CT 结果阳性 29 例,阳性率为 7.8%;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易发因素(OR=12.109,95%CI 1.96~74.80)、体格检查异常(OR=3.704,95% CI 1.17~11.72)、意识障碍(OR=9.593,95% CI 2.80~32.83)是颅脑 CT 检查结果阳性的临床预测因子。结论易发因素、体格检查异常、意识障碍是非颅脑外伤儿童急诊颅脑 CT 检查结果阳性的独立临床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体格检查 意识障碍 预测 急诊处理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CT观察正常人后鼓索神经小管及其毗邻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玮 马明平 +5 位作者 王一红 王晓燕 童永秀 罗敏 曹稳福 郑礼禄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CT(HRCT)观察各年龄段健康人后鼓索神经小管(PCCT)及其毗邻关系。方法对108名健康人采集颞骨HRCT,按年龄间隔10岁分为6组,每组18名,记录PCCT起始位置,测量其与面神经管乳突段(MSFC)及第二膝、外耳道后壁、圆窗下缘、砧...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CT(HRCT)观察各年龄段健康人后鼓索神经小管(PCCT)及其毗邻关系。方法对108名健康人采集颞骨HRCT,按年龄间隔10岁分为6组,每组18名,记录PCCT起始位置,测量其与面神经管乳突段(MSFC)及第二膝、外耳道后壁、圆窗下缘、砧骨短突最后缘的距离及角度,比较不同性别、侧别、不同年龄组间各参数差异。结果101名PCCT均起自MSFC,7名起始于茎乳孔外;105名PCCT为单干线型,3名双侧均为单干双支型;不同性别间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侧与右侧PCCT起始点与面神经管第二膝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P=0.02);不同年龄组双侧PCCT与MSFC连线中点至圆窗下缘距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0、3.35,P均<0.05)。结论HRCT可用于术前充分评估PCCT起始位置、走行及毗邻关系,有助于避免或降低耳蜗植入术及后鼓室成形术中神经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索神经 面神经 解剖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失肺综合征的影像表现
18
作者 童永秀 张玮 +2 位作者 余庆华 杜瑞宾 马明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56-757,共2页
消失肺综合征(vanishing lung syndrome,VLS)又称为特发性肺大疱综合征、巨疱性肺气肿,是一种少见的肺部疾病,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1-2])。为提高对VLS的认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0例患者,探讨本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为临床诊断和治... 消失肺综合征(vanishing lung syndrome,VLS)又称为特发性肺大疱综合征、巨疱性肺气肿,是一种少见的肺部疾病,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1-2])。为提高对VLS的认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0例患者,探讨本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收集2007年1月—2015年7月福建省立医院经病理证实的VLS 10例,均符合Roberts放射学诊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综合征 肺气肿 放射摄影术 胸部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在肺癌不同病理类型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2
19
作者 库雷志 马明平 +2 位作者 俞顺 郑雪萍 马小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0-105,共6页
目的研究肺癌动态对比增强MRI特点,初步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及半定量时间一信号强度(TIC)曲线鉴别肺癌不同病理类型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癌的33例患者,均行常规MRI T1WI、T2WI平扫及DCE-... 目的研究肺癌动态对比增强MRI特点,初步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及半定量时间一信号强度(TIC)曲线鉴别肺癌不同病理类型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癌的33例患者,均行常规MRI T1WI、T2WI平扫及DCE-MRI检查,计算K^(trans),V_e、K_(ep)值,分析DCE-MRI TIC曲线类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不同定量参数对肺小细胞癌与非小细胞癌的诊断效能,确定最佳诊断阈值。结果①33例患者中,腺癌18例,鳞癌8例,小细胞癌7例;中央型12例,周围型21例;肿瘤大小为1.3~6.6 cm,平均(3.6±1.3)cm;病灶呈不规则形、分叶状或斑片状12例,结节状6例,肿块型15例;边界不清26例,边界相对较清7例。②腺癌14例TIC曲线呈流出型,平台型3例,流入型1例;8例鳞癌TIC曲线均呈流出型;小细胞癌5例TIC曲线呈流出型,2例呈平台型。③不同病理类型肺癌K^(trans),K_(ep),V_e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K^(trans),K_(ep)、V_e值均高于鳞癌与小细胞癌(P<0.05);非小细胞癌K^(trans)、K_(ep)、V_e值均高于小细胞癌(P<0.05、P<0.01)。④K^(trans)、K_(ep)、V_e值对诊断小细胞与非小细胞肺癌具有中等诊断效能,其AUC分别为0.821、0.772、0.830,当K^(trans)、K_(ep)、V_e值分别设为0.082/min、0.388/min、0.253时,其诊断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3.1%、69.2%、69.2%和85.7%、84.3%、100.0%。结论DCE-MRI定量参数能较准确、无创地诊断不同病理类型肺癌,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值在不同类型肺癌鉴别中的价值 被引量:15
20
作者 库雷志 马明平 +2 位作者 俞顺 郑雪萍 马小静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59-463,共5页
目的分析肺癌MRI图像特点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不同类型肺癌鉴别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癌的33例患者,均行常规MRI平扫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b值取50、500、1000 s/mm^2。分析病灶部位、数目及形态、平... 目的分析肺癌MRI图像特点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不同类型肺癌鉴别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癌的33例患者,均行常规MRI平扫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b值取50、500、1000 s/mm^2。分析病灶部位、数目及形态、平扫T1WI、T2WI及DWI、ADC图信号特点,比较不同类型肺癌的ADC值。结果 33例患者中,腺癌18例,鳞癌8例,小细胞肺癌7例,非小细胞肺癌26例;中央型肺癌12例,周围型肺癌21例。肿瘤大小为1.3~6.6 cm;病灶不规则形、分叶状或斑片状12例,结节状6例,肿块状15例;边界不清26例,边界相对较清7例。肺癌实性成分在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在T2WI上呈等或稍高信号;腺癌在DWI图呈等或高信号,ADC图呈不均匀稍低信号;鳞癌与小细胞癌在DWI图呈高信号,ADC图呈明显低信号;若肿瘤伴有坏死、囊变时,坏死区在DWI图上为稍低或低信号,在ADC图上呈高信。b值取1000 s/mm^2时,腺癌、鳞癌、小细胞肺癌平均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平均ADC值高于鳞癌和小细胞肺癌(P<0.05),鳞癌平均ADC值低于小细胞癌(P<0.05)。中央型与周围型肺癌、小细胞和非小细胞肺癌平均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b=1000 s/mm^2时,DWI成像在肺腺癌、鳞癌及小细胞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弥散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