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成像在中轴型脊柱关节炎骶髂关节结构性病变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杨荟禾 俞顺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2-208,共7页
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ial spondyloarthritis,axSpA)具有患病率高、病程长、致残率高的特点,容易累及骶髂关节(sacroiliac joints,SIJ),表现为SIJ活动性和结构性病变。2019年国际脊柱关节炎评估协会(Assessment of Spondylo Arthritis In... 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ial spondyloarthritis,axSpA)具有患病率高、病程长、致残率高的特点,容易累及骶髂关节(sacroiliac joints,SIJ),表现为SIJ活动性和结构性病变。2019年国际脊柱关节炎评估协会(Assessment of Spondylo Arthritis International Society,ASAS)更新了axSpA患者在SIJ上特异性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强调了活动性病变与结构性病变并重的原则。依据ASAS MRI分类标准,本文综述近年研究中检测、评估axSpA结构性病变MRI征象的方法,为临床axSpA患者的SIJ结构性病变尽早诊断提供新的检测和评估思路,有助于提高该疾病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轴型脊柱关节炎 骶髂关节 磁共振成像 结构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顾性心电编辑在心律不齐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沈衍富 殷磊 +6 位作者 郑小梅 马明平 吴晓兰 苏家威 郑天辉 林列兴 杜瑞宾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71-676,共6页
目的探讨回顾性心电编辑技术在心律不齐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3例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过程中出现心律不齐的患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重建图像,需要心电编辑的使用插入、忽略、删除、R波偏移4种方法对其进行心... 目的探讨回顾性心电编辑技术在心律不齐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3例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过程中出现心律不齐的患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重建图像,需要心电编辑的使用插入、忽略、删除、R波偏移4种方法对其进行心电编辑。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的冠状动脉分段原则,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分别对无需编辑组、需要编辑组中的心电编辑前后冠状动脉各段成像质量进行评分(1~4分)。结果无需心电编辑组的图像质量总评分为3.42±0.20。需要心电编辑组编辑前的图像质量评分为2.39±0.37,编辑后为3.22±0.24;编辑前后的图像质量评分及各个节段心电编辑前后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电编辑可明显减少甚至消除心律不齐导致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伪影,改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冠状动脉成像 心律失常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心电扫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外浆细胞瘤的CT与MRI表现 被引量:18
3
作者 童永秀 张玮 +2 位作者 杜瑞宾 马明平 包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70-57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髓外浆细胞瘤(EMP)的CT、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资料与方法收集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EMP患者6例,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6例患者肿瘤分别位于上颌窦、面颊部、双侧扁桃体、肩胛肌、肾脏...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髓外浆细胞瘤(EMP)的CT、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资料与方法收集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EMP患者6例,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6例患者肿瘤分别位于上颌窦、面颊部、双侧扁桃体、肩胛肌、肾脏和睾丸。各部位病灶具有以下特点:①孤立的软组织肿块,边界较清楚。② CT/MRI表现:CT示肿瘤内部密度均匀,呈中等密度;MRI示病灶信号均匀,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DWI表现为扩散受限;增强扫描呈中度-明显强化,强化较均匀。③可伴有病变邻近部位骨质破坏和病变区周围淋巴结肿大。结论 CT、MRI检查在EMP诊断、治疗及随访等方面可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鉴别不同腮腺疾病及诊断腮腺腺淋巴瘤的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俞顺 石清磊 +3 位作者 苏家威 包强 库雷志 郑雪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23-528,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鉴别不同类型腮腺疾病及诊断腮腺腺淋巴瘤(PAL)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腮腺疾病患者的DKI及DWI资料,分为感染性病变组(n=10)、混合瘤组(n=19)、PAL组(n=14)、其他良性肿瘤组(n=4)、恶性肿瘤组(n=10...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峰度成像(DKI)鉴别不同类型腮腺疾病及诊断腮腺腺淋巴瘤(PAL)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腮腺疾病患者的DKI及DWI资料,分为感染性病变组(n=10)、混合瘤组(n=19)、PAL组(n=14)、其他良性肿瘤组(n=4)、恶性肿瘤组(n=10)。并将其中19例单侧腮腺病变患者的对侧正常腮腺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病灶DKI扩散峰度系数(K_(mean)、K_(rad)、K_(ax))、扩散系数(D_(mean)、D_(rad)、D_(ax))、FA值及传统ADC值的差异。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筛选在PAL的诊断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绘制ROC曲线对筛选后的指标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的诊断效能进行分析。结果各组间K_(mean)、K_(rad)、K_(ax)、D_(mean)、D_(rad)、D_(ax)、FA及ADC值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FA联合K_(ax)值诊断PLA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0.06(0.79~0.94),高于单纯K_(ax)[0.80±0.07(0.70~0.88)]和FA的AUC[0.63±0.10(0.52~0.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1.43%、95.78%、91.77%、76.92%、94.44%。结论 DKI可用于鉴别不同类型腮腺疾病,联合应用FA及K_(ax)值有利于提高对PAL的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疾病 腺淋巴瘤 诊断 鉴别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晕征在不同肺部疾病中的特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童永秀 张彩霞 +2 位作者 张玮 张惠娟 杜瑞宾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53-356,共4页
目的探讨反晕征(RHS)在不同肺部疾病中的特征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以提高鉴别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收集肺部CT图像中可见RHS病灶的28例患者,分析其影像学和临床资料。结果①诊断:28例患者中,肺结核12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9例,真菌感染4... 目的探讨反晕征(RHS)在不同肺部疾病中的特征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以提高鉴别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收集肺部CT图像中可见RHS病灶的28例患者,分析其影像学和临床资料。结果①诊断:28例患者中,肺结核12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9例,真菌感染4例,肺腺癌2例,肺栓塞1例。②征象:12例肺结核RHS内可见结节,16例RHS病灶内未见结节。9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病灶具有反复、游走性的特点。1例肺腺癌RHS见于放射治疗后。③病灶数量:单发RHS病灶7例,多发RHS病灶21例。④伴发征象:除RHS外,其他影像表现包括树芽征12例、微结节影15例、磨玻璃影10例、纤维条索影7例、实变影15例、小叶间隔增厚9例、空洞征1例、胸膜改变22例、胸腔积液4例等。结论RHS可见于多种疾病,但在不同肺部疾病中具有各自的特点,结合其他肺部CT征象及相关临床资料,可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结核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肺疾病 真菌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MRI特征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12
6
作者 俞顺 方主亭 +2 位作者 包强 苏家威 杜瑞宾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41-643,共3页
目的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的MRI平扫和动态增强特征及病理表现,以提高对SNN的诊断。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SNN患者的MRI征象,对病灶数目、形状、大小、部位、边界,以及MRI平扫和增强后信号、强化方式进行评价,并... 目的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的MRI平扫和动态增强特征及病理表现,以提高对SNN的诊断。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SNN患者的MRI征象,对病灶数目、形状、大小、部位、边界,以及MRI平扫和增强后信号、强化方式进行评价,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共发现10个病灶,平扫T1WI示7个病灶呈稍低信号,3个呈等信号;T2WI示2个病灶呈稍高信号,8个呈等信号,其中2个等信号及1个稍高信号病灶内见点状或小斑片状高信号;DWI示5个呈病灶呈等信号,5个呈稍高信号。10个病灶增强扫描后内部均未见强化,在门静脉及延迟期呈明显低信号,边界及形态显示清楚,边缘强化。病理表现:肝脏SNN中央为凝固性坏死物质,外周的薄层纤维包膜中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细胞及少数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节周围的肝细胞基本正常。结论 MRI平扫和动态增强能较好地反映SNN的影像学特点,有助于SNN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孤立性坏死结节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病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 Dixon技术定量分析胰腺脂肪沉积及其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俞顺 吕洁勤 +1 位作者 马明平 苏家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91-1895,共5页
目的应用MR Dixon技术定量胰腺脂肪沉积,观察胰腺脂肪含量对2型糖尿病(T2DM)的影响。方法对118例T2DM患者(T2DM组)及39名健康志愿者(NC组)采集腹部MR Dixon序列图像,获得胰头、胰颈、胰体、胰尾脂肪分数、胰腺平均脂肪分数、腹壁皮下脂... 目的应用MR Dixon技术定量胰腺脂肪沉积,观察胰腺脂肪含量对2型糖尿病(T2DM)的影响。方法对118例T2DM患者(T2DM组)及39名健康志愿者(NC组)采集腹部MR Dixon序列图像,获得胰头、胰颈、胰体、胰尾脂肪分数、胰腺平均脂肪分数、腹壁皮下脂肪面积(SA)及腹腔内脏脂肪面积(VA),计算腹部总脂肪面积(TA)。以体质量指数(BMI)≥25 kg/m^2为肥胖标准,根据是否肥胖将2组细分为NT2DM亚组、OT2DM亚组和NNC亚组、ONC亚组,比较各参数差异。结果 NT2DM亚组64例,OT2DM亚组54例;NNC亚组28名,ONC亚组11名。NT2DM亚组胰腺平均脂肪分数、胰体脂肪分数、胰尾脂肪分数、VA均高于NNC亚组(P均<0.05)。OT2DM亚组胰腺平均脂肪分数、胰头脂肪分数、VA均高于ONC亚组(P均<0.05)。OT2DM亚组胰腺平均脂肪分数、胰体脂肪分数、胰尾脂肪分数、SA、VA及TA均高于NT2DM亚组(P均<0.05)。对非肥胖者,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胰体脂肪分数、胰尾脂肪分数、胰腺平均脂肪分数及VA均为T2DM的危险因素(P均<0.05);而对于肥胖者,FBG、VA为T2DM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MR Dixon技术可用于无创测量胰腺脂肪含量;无论是否肥胖,胰腺脂肪沉积均为发生T2DM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胰腺 脂肪组织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术前定量分析肺动脉闭锁患者固有肺动脉及体肺侧支 被引量:12
8
作者 殷磊 吕滨 +7 位作者 韩磊 白桦 金敬琳 徐仲英 张戈军 杜瑞宾 蒋世良 戴汝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84-1087,共4页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术前定量评估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闭锁患者肺动脉及体肺侧支发育的价值。方法 20例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PA-VSD)患者同期接受DSCT、心血管造影(CA)和超声心动图检查(ECHO),以临床诊断为标准,对照分析3种检查对各...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术前定量评估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闭锁患者肺动脉及体肺侧支发育的价值。方法 20例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PA-VSD)患者同期接受DSCT、心血管造影(CA)和超声心动图检查(ECHO),以临床诊断为标准,对照分析3种检查对各种心脏畸形的检出率;着重对照同一患者肺动脉和体肺侧支相同位置的DSCT和CA测量值,并分别计算相应McGoon比值、肺动脉指数(PAI)和总体新生肺动脉指数(TNPAI)比值,对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本组患者各种心脏畸形共55处,其中DSCT检出52处(94.55%),ECHO检出43处(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体肺侧支DSCT检出14例(共37支),CA检出13例(32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0)。肺动脉融合部DSCT检出16例,CA检出10例(P=0.047);DSCT和CA测量肺动脉、体肺侧支及膈水平胸主动脉直径的定量比较具有高度相关性(r=0.95~0.98,P<0.01);相应McGoon比值(DSCT:1.18±0.60;CA:1.23±0.64)、PAI[DSCT:(130.96±99.38)mm2/m2;CA:(140.91±107.87)mm2/m2]和TNPAI[DSCT:(160.31±125.62)mm2/m2;CA:(169.14±122.81)mm2/m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无需获取压力等血流动力学资料的情况下,DSCT结合多普勒超声能够初步取代CA,成为肺动脉闭锁患者术前常规检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闭锁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能量CT成像在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1
9
作者 何慕真 马明平 +1 位作者 林阳 曹代荣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97-504,共8页
背景与目的:术前影像学检查指导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手术方式选择。该研究探讨双能量CT成像在术前诊断PTC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8月—2017年5月55例临床可疑甲状腺癌拟手... 背景与目的:术前影像学检查指导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手术方式选择。该研究探讨双能量CT成像在术前诊断PTC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8月—2017年5月55例临床可疑甲状腺癌拟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颈部双能量增强CT扫描及定量分析,并与常规CT征象对比。测量及计算短径≥5 mm的淋巴结感兴趣区动脉期、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ormalized iodine concentration,NIC)及能谱曲线斜率(λ_(HU))。对比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转移组及未转移组淋巴结的常规CT表现和双能量CT中动脉期、静脉期NIC及λ_(HU)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NIC及λ_(HU)的最佳诊断阈值,评价诊断效能。结果: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与术前CT准确配对淋巴结212枚,包括转移淋巴结124枚(58.5%)和未转移淋巴结88枚(41.5%)。通过常规CT形态学征象包括淋巴结短径(>10 mm)、明显强化、不均匀强化、淋巴结坏死(囊变)、淋巴结内钙化及侵犯周围组织等对PTC转移淋巴结进行诊断的灵敏度为4.0%~79.0%,特异度为63.6%~100.0%。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组和未转移组的动脉期NIC、静脉期NIC、动脉期λ_(HU)及静脉期λ_(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动脉期NIC对PTC颈部转移淋巴结诊断效能最高,以25.8%为最佳诊断阈值,其灵敏度为90.3%,特异度为96.6%,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86。动脉期NIC及λ_(HU)的诊断效能均高于静脉期(P<0.001)。结论:双能量CT成像的定量参数NIC及λ_(HU)较常规CT形态学征象在诊断PTC颈部淋巴结转移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窦阻塞综合征6例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6
10
作者 俞顺 方主亭 +2 位作者 包强 苏家威 杜瑞宾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61-863,共3页
肝窦阻塞综合征(SOS)是由于肝窦内皮细胞损害导致肝窦流出道阻塞所引起的肝内窦性门静脉高压征,中央静脉等肝内小静脉内皮细胞也可同时受累。SOS较少见,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易误诊、误治。
关键词 肝窦阻塞综合征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术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TI检测正常人皮质脊髓束发育规律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玮 余庆华 +4 位作者 林圣美 吴少杰 杜瑞宾 包强 邹松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28-1631,共4页
目的采用DTI检测正常人皮质脊髓束(CST)在大脑脚、内囊后肢及半卵圆中心发育的规律。方法采集120名头部MRI无异常的门诊患者及健康志愿者颅脑DTI数据,按年龄分为10组,每组12名(男、女各6名),测量大脑脚、内囊后肢及半卵圆中心CST的FA值... 目的采用DTI检测正常人皮质脊髓束(CST)在大脑脚、内囊后肢及半卵圆中心发育的规律。方法采集120名头部MRI无异常的门诊患者及健康志愿者颅脑DTI数据,按年龄分为10组,每组12名(男、女各6名),测量大脑脚、内囊后肢及半卵圆中心CST的FA值及ADC值,比较不同年龄组间FA值及ADC值差异,分析FA值和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不同年龄组间大脑脚、内囊后肢、半卵圆中心CST的FA和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A值随年龄增长先升高后降低,ADC值先降低后升高。≤18岁受检者FA值与年龄呈正相关,ADC值与年龄呈负相关,>18岁受检者FA值与年龄呈负相关,ADC值与年龄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DTI可反映CST微结构变化,未成年阶段随年龄增长FA值升高、ADC值下降,成年阶段随年龄增长FA值下降、ADC值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皮质脊髓束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及MRI表现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双玉 包强 +1 位作者 孙维路 杜瑞宾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52-754,共3页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PNETs)是一种少见的神经嵴起源的恶性小圆细胞肿瘤,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起源于外周神经系统者称为外周性原始外胚层肿瘤(pPNETs)。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学表现多样,缺乏特...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s,PNETs)是一种少见的神经嵴起源的恶性小圆细胞肿瘤,分为中枢性和外周性,起源于外周神经系统者称为外周性原始外胚层肿瘤(pPNETs)。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学表现多样,缺乏特征性改变,文献报道多为个案或小样本分析。本研究回顾性分析14例pPNET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胚瘤 原始 外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扩散系数在非小细胞肺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郑雪萍 马明平 +1 位作者 黄劲柏 俞顺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64-269,共6页
目的研究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中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5月-2015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19例拟接受TKI的晚期NSCLC患者,于靶向治疗前、治疗... 目的研究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中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5月-2015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19例拟接受TKI的晚期NSCLC患者,于靶向治疗前、治疗1周后以及治疗4周后进行3次CT及MRI扫描,比较不同时间点肿瘤长径、平均ADC值的变化;分析不同时间点肿瘤平均ADC值与肿瘤最大径及最大径变化率的相关性;比较有效组及无效组各个时间点ADC值组内及组间差异。用Bland-Altman分析法分析操作的可重复性。结果治疗1周后ADC值较治疗前显著增加(t=-6.329,P<0.05),而治疗1周后肿瘤最大径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4周后ADC值明显升高(t=-4.878,P<0.05),肿瘤最大径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54,P<0.05)。靶向治疗前肿瘤ADC值与治疗4周后的最大径变化率呈负相关(r^2=-0.474,P<0.05)。有效组内靶向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有效组与无效组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land-Altman分析显示操作者间可重复性好。结论靶向治疗1周后的ADC值能较肿瘤最大径更敏感地反映肿瘤治疗后的改变,并且治疗前的ADC值在预测靶向治疗4周后的最大径变化趋势方面有一定的价值,具有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蛋白激酶抑制剂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栓塞在脊柱肿瘤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吴少杰 唐仪 +3 位作者 杨厚林 陈良生 方主亭 张玮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93-996,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选择性介入栓塞在减少脊柱肿瘤外科手术中出血的效果和提高手术疗效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脊柱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6例患者外科手术前对肿瘤血管选择性介入栓塞(栓塞组),57例患者术前未行介入栓塞(对照组),比较两... 目的探讨术前选择性介入栓塞在减少脊柱肿瘤外科手术中出血的效果和提高手术疗效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脊柱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6例患者外科手术前对肿瘤血管选择性介入栓塞(栓塞组),57例患者术前未行介入栓塞(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创伤、术后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创伤、术后恢复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组术后出血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和5.8%,P<0.05)。结论对于脊柱肿瘤特别是富血供肿瘤术前选择性栓塞肿瘤血管能有效减少外科手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出血,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恢复,是一项有临床实用价值的微创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栓塞 手术 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的纹理分析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突变 被引量:7
15
作者 童永秀 陈永钦 +2 位作者 陈晓芳 张玮 张惠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76-78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CT的纹理分析是否能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突变情况。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并有BRAF^(V600E)突变结果的甲状腺乳头状癌52例。运用MaZda软件对患者的术前CT增强扫描静脉期图像进行纹理分析,用费希尔参数... 目的探讨基于CT的纹理分析是否能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V600E)突变情况。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并有BRAF^(V600E)突变结果的甲状腺乳头状癌52例。运用MaZda软件对患者的术前CT增强扫描静脉期图像进行纹理分析,用费希尔参数法(Fisher)、最小分类误差与最小平均相关系数法(POE+ACC)和互信息测度法(MI)3种特征选择算法进行最佳参数筛选,再使用软件内B11程序中的主要成分分析(PCA)、线性判别分析(LDA)和非线性判别分析(NDA)方法对最佳参数进行降维、分类,得到BRAF^(V600E)的误判率R。采用ROC曲线进一步分析不同纹理分析方法对BRAF^(V600E)突变的预测性能。结果BRAF^(V600E)阳性32例,阴性20例。3种特征选择算法中,NDA误判率均最低,均在10%以下,具有很高的诊断性能;其次为LDA,多种组合误判率<20%,诊断性能较好;PCA的误判率最高,均>30%,诊断性能较低。但是3种特征选择算法未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或劣势。误判率最低的组合为POE+ACC+NDA,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9;误判率最高的组合为Fisher+PCA,AUC为0.413。结论基于术前CT纹理分析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BRAF^(V600E)突变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纹理分析 影像组学 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长径≤3cm)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8
16
作者 罗敏 蔡文超 +1 位作者 张玮 包强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95-1301,共7页
目的:探讨长径≤3cm的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早期EAML的影像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共27个病灶)肾脏EAML(长径≤3cm)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病理资料,其中1例合并结节性硬化。术前2... 目的:探讨长径≤3cm的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早期EAML的影像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共27个病灶)肾脏EAML(长径≤3cm)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病理资料,其中1例合并结节性硬化。术前23例均行超声及CT检查,6例行MRI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结果:(1)部位:27个病灶中,位于肾皮质近包膜下19个(其中16个病灶的主体位于肾轮廓外),肾实质邻近包膜及肾窦4个,位于肾髓质2个,肾窦旁2个。(2)大小及形态:长径<1.0cm的病灶2个(A组),1.0~2.0cm的15个(B组),2.0~3.0cm的10个(C组);4个病灶形态不规则,23个呈类圆形或类椭圆形。(3)超声表现:18个病灶呈高低混杂回声,超声造影均呈流出型强化。(4)CT表现:平扫显示20个病灶呈稍高密度,6个病灶内含有脂肪密度呈等低混杂密度,1个病灶呈等密度;增强后24个病灶呈流出型、1个呈平台型、2个呈流入型强化;可见皮质掀起征16个,黑星征9个,条索征19个;(5)MRI表现:3个病灶的边缘部分在反相位图像上的信号较同相位减低;5个病灶在T2WI上呈等低信号、增强扫描呈流出型强化,1个病灶在T2WI上呈等高信号、增强后呈平台型强化;(6)诊断符合率:B超、CT及MRI在A组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0%(0/2)、50%(1/2)及0%(0/1);B组分别为40%(6/15)、73.33%(11/15)及100%(3/3);C组分别为60%(6/10)、80%(8/10)及100%(2/2)。结论:肾EAML(长径≤3cm)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多种影像检查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及颈部淋巴瘤的影像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殷磊 杜瑞宾 李恒国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90-1092,共3页
目的:探讨咽和颈部淋巴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搜集20例经穿刺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咽和颈部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CT和(或)MRI资料,详细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本文20例中9例表现为腭扁桃体肿大伴颈部淋巴结肿大;4例表现... 目的:探讨咽和颈部淋巴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搜集20例经穿刺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咽和颈部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CT和(或)MRI资料,详细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本文20例中9例表现为腭扁桃体肿大伴颈部淋巴结肿大;4例表现为咽旁间隙肿块并向四周铸型生长;5例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其中4例向下一直延伸至上纵隔内;2例表现为颈部单发肿块。18例肿块密度、信号均匀,无明显坏死,轻度强化;2例可见少许坏死囊变,密度不均匀。结论:咽和颈部淋巴瘤CT和MR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当出现咽淋巴环肿块、咽旁间隙内铸型生长的肿块及伴有身体其它部位(如纵隔)的淋巴结肿大,对淋巴瘤的诊断有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肿瘤 头颈部肿瘤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神经上皮囊肿的CT、MRI及DWI诊断 被引量:5
18
作者 范帆 包强 +1 位作者 鱼博浪 王尔祯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01-503,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47例颅内神经上皮囊肿CT、MRI和DWI表现,探讨神经上皮囊肿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47例颅内神经上皮囊肿的CT、MRI及DW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1例,女26例。行CT平扫8例,其中6例加MR检查。行MR检查45例,16例加行... 目的:通过分析47例颅内神经上皮囊肿CT、MRI和DWI表现,探讨神经上皮囊肿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47例颅内神经上皮囊肿的CT、MRI及DW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1例,女26例。行CT平扫8例,其中6例加MR检查。行MR检查45例,16例加行DWI。结果:神经上皮囊肿位于侧脑室内17例,脉络膜裂内24例,脑实质内6例。外形规则的囊肿占93.6%;侧脑室内囊肿均可见患侧脑室内脉络膜丛移位,其中64.7%可见线样囊壁影。CT平扫囊肿均呈脑脊液样密度,MRI平扫95.6%囊肿呈脑脊液样信号,增强后85.7%不强化。DWI上87.5%囊肿呈低信号,ADC值高于脑实质。结论:形态规则、类似脑脊液信号、DWI呈低信号、不强化是神经上皮囊肿的影像学表现特点,不典型的神经上皮囊肿可通过DWI及增强扫描与颅内其他类似病变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定量参数在不同病理类型腮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俞顺 石清磊 +3 位作者 苏家威 包强 库雷志 郑雪萍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7年第9期654-661,共8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定量参数鉴别腮腺不同病理类型肿瘤的价值,以期为腮腺肿瘤术前精准诊断提供有用的定量指标。材料与方法 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患者均行DCE-MRI检查,分析肿瘤时间...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定量参数鉴别腮腺不同病理类型肿瘤的价值,以期为腮腺肿瘤术前精准诊断提供有用的定量指标。材料与方法 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患者均行DCE-MRI检查,分析肿瘤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 intensity curve,TIC)类型并计算K^(trans)、V_e、K_(ep)值,探讨K^(trans)、V_e、K_(ep)值在腮腺不同病理类型肿瘤中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1)47例患者中良性肿瘤37例,恶性肿瘤10例。37例腮腺良性肿瘤中TIC曲线表现为A型有11例,B型有9例,C型有17例;10例恶性肿瘤中TIC曲线表现为B型有2例,C型有8例;腮腺良恶性肿瘤TIC曲线类型的组间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2)腮腺良性肿瘤(不包括腺淋巴瘤)的K^(trans)、K_(ep)值低于恶性肿瘤,V_e值高于恶性肿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瘤的K^(trans)、K_(ep)值低于恶性肿瘤及腺淋巴瘤,而V_e值高于恶性肿瘤及腺淋巴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淋巴瘤的K^(trans)、K_(ep)值均高于恶性肿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K_(ep)、V_e值在混合瘤与恶性肿瘤、腺淋巴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很好的诊断效能。结论 DCE-MRI定量参数能较准确、无创地诊断不同病理类型腮腺肿瘤,尤其为缺乏形态学特征的腮腺肿瘤鉴别诊断提供有用的定量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腮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肢软组织平滑肌肉瘤的磁共振诊断 被引量:6
20
作者 范帆 包强 +3 位作者 王尔祯 陈德周 严刚 林孟光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6-549,共4页
目的:探讨四肢软组织平滑肌肉瘤的MRI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肢软组织平滑肌肉瘤的MRI表现。10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肿瘤位于浅筋膜深部8例,其中位于大腿4例,小腿3例,上臂1例;浅部病灶2... 目的:探讨四肢软组织平滑肌肉瘤的MRI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四肢软组织平滑肌肉瘤的MRI表现。10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肿瘤位于浅筋膜深部8例,其中位于大腿4例,小腿3例,上臂1例;浅部病灶2例,其中位于肘关节周皮下1例,髂部皮下脂肪中1例。T1WI均以等信号为主,7例信号不均匀;T2WI以斑片状略高信号为主,9例信号不均匀。8例病灶内有坏死囊变区。5例病灶的少部分边缘可见假包膜。2例病灶内合并出血。2例瘤周有轻度水肿。增强后9例肿瘤实质呈中度不均匀斑片状强化,1例明显强化。结论:四肢平滑肌肉瘤的MRI表现缺乏特异性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其恶性特点,对术前定性诊断及手术方案的制订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滑肌肉瘤 四肢 软组织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