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PCA-RF组合模型的福建省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预测研究
1
作者 彭继达 张春桂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1期17-24,共8页
空气负氧离子(NOI)浓度是评价空气新鲜和清洁程度的重要指标。为了提高NOI浓度的监测能力,综合考虑气象要素和遥感因子,分析NOI浓度的关键影响因子,利用皮尔逊相关分析、PCA分析和随机森林机器学习方法(RF)构建了福建区域NOI浓度的PCA-R... 空气负氧离子(NOI)浓度是评价空气新鲜和清洁程度的重要指标。为了提高NOI浓度的监测能力,综合考虑气象要素和遥感因子,分析NOI浓度的关键影响因子,利用皮尔逊相关分析、PCA分析和随机森林机器学习方法(RF)构建了福建区域NOI浓度的PCA-RF预测模型。研究发现,(1)NOI浓度分布与风速(W_(air))、空气温度(T_(air))、大气压强(P_(air))、能见度(I_(VIS))、气溶胶光学厚度(h_(AOD))、植被指数(I_(NDVI))、湿度指数1(I_(NDMI1))、植被供水指数(I_(VSWI))和亮度指数(I_(NDSI))呈显著相关(均通过0.01显著性检验),其中W_(air)、I_(VIS)、I_(NDVI)和I_(VSWI)与NOI浓度呈正相关,T_(air)、P_(air)、h_(AOD)、I_(NDMI1)和I_(NDSI)与NOI浓度呈负相关。(2)主成分数量为7时,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93.36%,能够代表所有因子的大部分信息。(3)PCA-RF模型最佳的ntree和mtry分别为400和7。对福建区域NOI浓度影响较大的前3个因子依次为P_(air)、I_(VIS)和I_(VSWI)。(4)PCA-RF模型在验证集上的RMSE为803.73 ions/cm^(3),R^(2)为0.44,MAE为548.79 ions/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负氧离子 气象因子 遥感因子 PCA-RF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危险性评估的福建省茶叶寒冻害保险费率厘定 被引量:10
2
作者 陶红超 陈家金 +3 位作者 陈志彪 黄川容 孙朝锋 吴立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78-1788,共11页
为了提高福建省复杂地形下不同风险区的茶叶寒冻害保险费率设计的合理性,首先利用福建省历年气象数据、茶叶产量和灾情资料,计算茶叶不同寒冻害等级的减产率和出现概率,以此确定不同县域的茶叶寒冻害保险纯费率及基准费率,再结合寒冻害... 为了提高福建省复杂地形下不同风险区的茶叶寒冻害保险费率设计的合理性,首先利用福建省历年气象数据、茶叶产量和灾情资料,计算茶叶不同寒冻害等级的减产率和出现概率,以此确定不同县域的茶叶寒冻害保险纯费率及基准费率,再结合寒冻害危险性区划,确定不同风险区域不同触发条件下的区域保险费率。结果表明:福建省茶叶在极端低温4℃以下的保险触发条件下,西北部区域海拔200 m以下、200~600 m、600~900 m和900 m以上地域保险费率分别为1.4%、4.5%、7.2%和10.2%;东北部区域海拔200 m以下、200~600 m、600~900 m和900 m以上的地域保险费率分别为0.9%、2.6%、4.8%和6.4%;西南部区域海拔300 m以下、300~700 m、700~1100 m和1100 m以上的地域保险费率分别为0.5%、2.3%、4.0%和5.5%;东南部区域海拔300 m以下、300~700 m、700~1100 m和1100 m以上的地域保险费率分别为0.5%、1.9%、3.9%和5.4%。总体上看,区域保险费率随着地理位置北移和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研究成果可为福建省茶叶寒冻害指数保险产品的设计提供费率精算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保险 寒冻害 危险性区划 差异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福建省台湾青枣种植潜力预测及适宜性区划 被引量:1
3
作者 万璐 吴作航 +2 位作者 翁升恒 杨凯 施宗强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2-87,共6页
为了明确台湾青枣在福建省的种植分布潜力及其适宜性区划,为台湾青枣引扩种合理布局提供参考,基于MaxEnt模型,采用存在概率分析台湾青枣种植分布气象指标与不同适宜性区域。结果表明,影响台湾青枣分布的关键气象因子为最冷季平均最低气... 为了明确台湾青枣在福建省的种植分布潜力及其适宜性区划,为台湾青枣引扩种合理布局提供参考,基于MaxEnt模型,采用存在概率分析台湾青枣种植分布气象指标与不同适宜性区域。结果表明,影响台湾青枣分布的关键气象因子为最冷季平均最低气温、≥10℃年活动积温、年日照时数和4月平均最低气温。适宜种植区域气象条件为最冷季平均最低气温高于9.3℃,≥10℃年活动积温高于7173℃,年日照时数1720 h以上,4月平均最低气温高于15.1℃。适宜及以上区域主要分布在漳州市各区(县)、龙岩市东部南部、三明市东部、泉州大部、厦门市、莆田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青枣 福建省 MaxEnt模型 种植 区划 适宜性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线偏振全数字相控阵天气雷达设计与试验
4
作者 刘新安 曾正茂 +4 位作者 陈玉宝 张深寿 刘光普 佟翔宇 孙正齐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5,共11页
基于极端灾害性天气对高时空分辨率的探测需求,提出了一种采用平板阵列天线和全数字收发组件,并具有双线偏振功能的S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系统的实现方法,并对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基于脉内频相扫多波束的扫描策略设计,以... 基于极端灾害性天气对高时空分辨率的探测需求,提出了一种采用平板阵列天线和全数字收发组件,并具有双线偏振功能的S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系统的实现方法,并对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基于脉内频相扫多波束的扫描策略设计,以及基于机内标定系统的在线标定设计思路。最后采用研制的工程样机开展了强对流天气观测试验,并与CINRAD/SAD雷达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设计的工程样机对强对流天气的观测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化 全数字相控阵 平板阵列天线 扫描策略 系统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流域复合极端气候事件的识别与时空格局特征
5
作者 孙雪 涂玉凤 +5 位作者 孙劭 周翔 姜立智 郝晓博 江彩英 高路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共14页
【目的】随着全球变暖,复合极端气候事件对人类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比单一极端气候事件更显著。【方法】基于闽江流域29个气象站点1980—2021年日平均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百分位法(第90和10个百分位)识别复合极端气候事件... 【目的】随着全球变暖,复合极端气候事件对人类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比单一极端气候事件更显著。【方法】基于闽江流域29个气象站点1980—2021年日平均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百分位法(第90和10个百分位)识别复合极端气候事件,探讨闽江流域四类复合极端气候事件(暖干、暖湿、冷干和冷湿)的频数、趋势和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结果表明:(1)闽江流域的复合极端事件以暖干为主,年均频次最高,达到76.15 d;冷干事件次之,年均频次为53.32 d。季节尺度上,暖干事件频次最高,均超过15 d;冷干事件在秋季和冬季最高,均超过15 d。暖湿和冷湿事件频次较低。(2)从空间上看,暖湿事件和暖干事件的频发区均位于建溪流域南部、富屯溪和沙溪流域东部,以及闽江中下游流域东部和北部;冷湿事件和冷干事件主要发生于建溪流域北部、富屯溪和沙溪流域西部,以及闽江中下游流域西南部。(3)暖干事件呈显著上升趋势,冷干事件呈显著下降趋势。就子流域而言,沙溪流域的暖干事件增强趋势最大,达到13.58 d/10 a;富屯溪流域的冷干事件减小趋势最显著(-7.49 d/10 a)。(4)从强度上看,暖湿事件虽然频次较低,但强度较强,以强等级和中等级为主,且中等级的天数多于强等级。暖干事件以强等级和中等级为主,且强等级的天数多于中等级。【结论】总体上看,闽江流域的复合极端事件以暖干为主,强度大且呈增多趋势。冷干事件主要发生在秋冬两季,趋势逐步减小。极端降水影响下,暖湿事件的强度较强,但频次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 复合事件 频率 趋势 强度 闽江流域 气候变化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然灾害系统理论的2020年鄱阳湖流域1号洪水灾害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连悦辰 高路 +2 位作者 马苗苗 汪澜 林晖 《人民珠江》 2022年第1期19-27,共9页
中国是世界上受洪涝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涝灾害在中国自然灾害中发生频次最高、范围最广、灾损最大。从灾害系统角度,解析洪灾发生时各系统要素的表现特征,对进一步认识洪涝的成灾过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系统收集了鄱阳湖流域... 中国是世界上受洪涝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洪涝灾害在中国自然灾害中发生频次最高、范围最广、灾损最大。从灾害系统角度,解析洪灾发生时各系统要素的表现特征,对进一步认识洪涝的成灾过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系统收集了鄱阳湖流域核心区的孕灾环境(地形、河网)、承灾体(社会经济)、致灾因子(日降雨量)以及灾情等信息,系统分析了2020年鄱阳湖流域1号洪涝灾害的致灾机理与成灾过程,并探讨了鄱阳湖流域的洪灾防治措施。结果表明:6月以来高强度的降水是2020年鄱阳湖1号洪水爆发的前期基础,土壤湿度较高,趋近饱和;7月1—8日短时间内异常强降水(致灾因子强)和鄱阳湖流域核心区高程低(孕灾环境敏感性高)的共同作用下,洪水漫延快,短时内淹没了湖区的社会经济系统(承灾体),形成洪涝灾害。从灾害系统角度对典型洪涝灾害进行案例分析,有助于提高区域洪涝灾害的风险识别与防灾减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 灾害系统 孕灾环境 致灾因子 承灾体 脆弱性 鄱阳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EI热环境评价指数的天气雷达发射机系统优化研究
7
作者 龚成龙 郑凯端 任雍 《电子设计工程》 2023年第13期74-78,共5页
基于雷达机房现有热环境与制冷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弊端,通过发射机热平衡公式和CTEI指数得出:增加两台针对发射机进风通道的空调,降低了热平衡公式Tin的数值;更换更大功率的低噪声轴流式风机SFG3.5-2型,将风机排风风速hc提升了三倍;缩... 基于雷达机房现有热环境与制冷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弊端,通过发射机热平衡公式和CTEI指数得出:增加两台针对发射机进风通道的空调,降低了热平衡公式Tin的数值;更换更大功率的低噪声轴流式风机SFG3.5-2型,将风机排风风速hc提升了三倍;缩短排风管长度以提高热量排出雷达机房的效率;增加排风管面积,增大热平衡公式中的参数A0。在满足机房理想环境温度标准的同时,达到了节省雷达机房的电力消耗、降低PUE值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雷达 雷达故障 热设计 雷达发射机 风冷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大凌河流域气温和降水降尺度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倩 高路 +2 位作者 马苗苗 汪澜 林晖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31,共16页
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气候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极端气候背景下小流域尺度的未来气候变化更值得关注。结合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及CMIP6模式,采用QM、DT、LOCI、Delta四种方法对模式历史数据降尺度,综合RMSE、NSE、R 2三... 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气候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极端气候背景下小流域尺度的未来气候变化更值得关注。结合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及CMIP6模式,采用QM、DT、LOCI、Delta四种方法对模式历史数据降尺度,综合RMSE、NSE、R 2三个指标选取最佳降尺度方法,对大凌河流域未来气温、降水情景进行预估。结果表明,未来流域年平均温、最高温、最低温均呈增温趋势,但不同情景增温速率不同,由大到小依次是SSP585(平均温、最高温和最低温依次为0.65℃/10 a、0.54℃/10 a、0.59℃/10 a)>SSP370(0.46℃/10 a、0.43℃/10 a、0.48℃/10 a)>SSP245(0.27℃/10 a、0.27℃/10 a、0.29℃/10 a)>SSP126(0.07℃/10 a、0.13℃/10 a、0.12℃/10 a)。未来流域气温大致由南向北降低,年平均温、最高温距平范围分别为0~2.2℃和0.2~2.4℃,且气温距平西部高于东部;最低温距平范围为-1.0~1.2℃,其中SSP126和SSP245情景距平为负,流域内呈现出降温趋势。未来流域年降水量波动剧烈,除SSP126情景年降水增长速率为负外,其他情景年降水均呈缓慢增长的趋势;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降水距平百分率向西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 统计降尺度 CMIP6模式 气温 降水 未来气候变化 干旱 极端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RF参数化方案与初始场对闽江流域 暴雨模拟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林思诺 张茵驰 +3 位作者 孙劭 官晓军 江彩英 高路 《人民珠江》 2023年第10期35-46,61,共13页
数值模式作为目前最主要的天气预报手段之一,已经广泛应用于极端降雨等强天气过程的预警和预测。在实际预报业务中,数值模式受初始场、边界条件、参数化方案等影响,难以进行长时间精准预报。基于新一代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WRF(The We... 数值模式作为目前最主要的天气预报手段之一,已经广泛应用于极端降雨等强天气过程的预警和预测。在实际预报业务中,数值模式受初始场、边界条件、参数化方案等影响,难以进行长时间精准预报。基于新一代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WRF(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交叉组合16套微物理过程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闽江流域2021年5月17—24日的一场连续性暴雨过程进行敏感性对比模拟。结果表明,WRF模式基本可以再现本次降雨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但明显高估了暴雨中心的强度和范围,EXP9(Lin-NT组合)整体表现较优。对于初始场质量敏感性试验,基于最优参数化方案组合的模拟结果表明,ERA5(The Fifth-generation Atmospheric Reanalysis of the 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对各个量级降雨模拟效果均相对较好,与观测数据的时空特征最吻合,其次为GDAS/FNL(Globa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Final Operational Global Analysis),而CFS(Climate Forecast System Operational Analysis)表现最差。可为提高极端降雨模拟和预报精度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RF模式 暴雨 参数化方案 初始场 闽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路径与环境场最优赋权的致灾相似台风检索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颖 金茹 +2 位作者 许娈 林青 姜瑜君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26,共13页
【目的】通过检索相似台风来获取历史灾情是灾害综合研判和损失评估中的重要手段,而台风致灾不仅与路径有关,亦与致灾强度、持续时间等环境场决定的要素密切相关。为了发展一套面向灾害应对的致灾相似台风解决方案,【方法】首先,以6—1... 【目的】通过检索相似台风来获取历史灾情是灾害综合研判和损失评估中的重要手段,而台风致灾不仅与路径有关,亦与致灾强度、持续时间等环境场决定的要素密切相关。为了发展一套面向灾害应对的致灾相似台风解决方案,【方法】首先,以6—11月为台风季节、以2014—2015年、1981—2015年台风为目标和历史样本、以500 hPa高度场为环境场指标,选取相似离度表征路径相似度、最优相似系数表征环境场相似度并将两者进行标准化及加权设计,建立了一套致灾相似台风检索模型;其次,基于上述模型,通过赋权试验,考察了台风海陆位置差异、强度差异对环境场权重赋值的影响;最后,基于1949—2021年数据,选取典型案例蔷琵(1525)、桑美(0608)、利奇马(1909)进行方法释用。【结果】结果显示:(1)对西北太平洋台风而言,当环境场权重区间在[0.3,0.8]时距离偏差相对较小,权重区间在[0.2,0.7]时方向偏差相对较小,两者的最优权重均在0.5前后取得;(2)对影响我国的台风而言,当环境场赋值区间在[0.5,0.9]时,距离偏差和方向偏差相对较小,最优权重赋值在0.6前后;(3)对影响我国的不同强度台风而言,当环境场取最优权重时,台风、强台风改善敏感度最高。【结论】结果表明:引入环境场对判定致灾相似台风有重要作用,环境场最优权重的选取与台风所处位置、台风强度有关;引入环境场的致灾相似台风检索模型对转折路径有一定的预判作用,对台风灾情的分布、量级等预判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似台风 环境场 最优权重 致灾危险性 灾害评估 降水 影响因素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点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自动配准方法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继达 马治国 张春桂 《现代电子技术》 2022年第18期102-106,共5页
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配准中,由于数据量的迅猛增长以及分辨率的提升,使配准精度逐渐下降,配置工作越堆越多。为此,文中设计一种基于特征点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自动配准方法。对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实施云层二值化、灰度拉伸... 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配准中,由于数据量的迅猛增长以及分辨率的提升,使配准精度逐渐下降,配置工作越堆越多。为此,文中设计一种基于特征点的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自动配准方法。对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实施云层二值化、灰度拉伸这两种预处理。云层二值化的处理主要通过OSTU算法实现,灰度拉伸处理使用的方法是直方图均衡。基于影像特征点,通过SURF算法实施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的特征点提取。通过提取的特征点在遥感影像上构建多个小面元区域,利用小面元微分纠正的方式对2幅影像实施精确配准。为实验配置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使用2种影像数据测试设计方法的配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方法对于白天非雪天拍摄的图像与白天雪天拍摄的图像的配准精度都很高,二者差异较小;对于相同场景、不同传感器拍摄的影像以及不同场景、同一传感器拍摄的影像,设计方法的配准精度均较高。说明设计方法能够克服不同因素的影响,实现较为精准的自动配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点 高分辨率 云层二值化处理 直方图均衡 卫星遥感影像 SURF算法 黑森矩阵 自动配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初始场下金沙江下游“6·28”暴雨的云微物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宁 师义成 +2 位作者 王成鑫 李颖 林青 《科技通报》 2023年第9期15-23,118,共10页
本文分别采用ERA和FNL(final operational global analysis)不同初始场驱动中尺度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较好再现了2012年金沙江下游一次极端暴雨过程,重点探讨了Morrison方案在不同初始条件下的云微物理特征差异... 本文分别采用ERA和FNL(final operational global analysis)不同初始场驱动中尺度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较好再现了2012年金沙江下游一次极端暴雨过程,重点探讨了Morrison方案在不同初始条件下的云微物理特征差异及可能原因。结果表明:ERA方案暴雨模拟效果显著好于FNL方案。ERA方案中的冰晶、雪、霰和雨水粒子含量都高于FNL方案,ERA方案有更强的冷云过程,FNL方案则以暖云过程为主。两方案云微物理转化项基本一致,差异主要为ERA方案有更强的冰晶、雪和霰相关转化项。机制分析表明:不同初始场的动热力条件差异,可以造成云微物理过程的显著差异。ERA方案初始场有更强的对流层中层辐合、水汽输送、垂直速度和风速,导致其有更旺盛的对流云系发展,因而冰相过程更多,降水率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暴雨 云微物理特征 不同初始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