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交稻甬优9号在泉州市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江桥玲 张加春 《园艺与种苗》 CAS 2011年第5期16-18,共3页
甬优9号是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和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育成的籼粳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丰产稳产性好、抗逆性较强、增产潜力大、米质较优等特点,适宜作中稻和双季晚稻栽培。介绍了甬优9号在泉州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甬优9号 种植表现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泉州市盛夏避暑旅游气候资源及区划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杨舒琳 林中鹏 韩赓 《农业灾害研究》 2015年第12期27-29,56,共4页
采用2013年7—9月泉州境内21个自动气象站以及1981—2010年7—9月崇武、晋江、南安、安溪、永春、德化6个国家气象站的资料,对上述地区盛夏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和≥35℃的高温日数进行对比分析,再通过计算人体综合... 采用2013年7—9月泉州境内21个自动气象站以及1981—2010年7—9月崇武、晋江、南安、安溪、永春、德化6个国家气象站的资料,对上述地区盛夏的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和≥35℃的高温日数进行对比分析,再通过计算人体综合舒适度指数、高温炎热指数,对泉州市盛夏避暑旅游气候资源及适宜避暑区进行研究。分析表明,泉州市盛夏避暑旅游气候资源丰富,不同地域存在显著差异,内陆较高海拔山区由于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下降形成山地气候,盛夏无酷暑;沿海地区的气温受到海洋调节形成海陆风,凉爽海风吹向陆地,高温难以形成。极适宜避暑区包含了绝大部分海岛、滨海站和高海拔山地站,适宜避暑区落区位于沿海地区和个别高海拔山地,均非常适合盛夏避暑旅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盛夏避暑旅游 舒适度 气候资源 适宜避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2次强雷暴天气的环境参数成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庞波 阴蜀城 +1 位作者 朱彪 许军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8期175-177,共3页
针对福建省2022年7月22日和25日2次雷暴天气过程发展与成因,采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为0.25°×0.25°)和对应研究时段的福建省16个闪电定位仪监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层次(500、700、850 hPa)的高... 针对福建省2022年7月22日和25日2次雷暴天气过程发展与成因,采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为0.25°×0.25°)和对应研究时段的福建省16个闪电定位仪监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层次(500、700、850 hPa)的高空环境背景场和动力热力场等。结果表明:2次雷暴天气均以动力抬升雷暴和热力抬升雷暴2种情形为主导;7月25日福建省北部地区强对流主要受热力因素影响,南风携带南海水汽在中部受东风气流影响辐合与垂直直上的暖湿气流在福建省中南部引发对流运动,其次中部地区处于明显切变线中,热力与动力结构相结合,加强了对流发展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 闪电活动 环流背景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沿海平原和山地地区的雨滴谱差异研究
4
作者 李锦梁 郑佳锋 +4 位作者 薛力夫 曾正茂 裴昌春 陈杨瑞雪 杨舒琳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4-708,共15页
为研究福建沿海平原和山地两个地区降水的微物理特征和差异,利用2018—2022年福建泉州晋江站(平原站)和九仙山站(山地站)的雨滴谱资料,从整体统计、不同降水强度和不同降水类型等角度研究了雨滴谱特征和差异,并对两个地区的雷达观测量... 为研究福建沿海平原和山地两个地区降水的微物理特征和差异,利用2018—2022年福建泉州晋江站(平原站)和九仙山站(山地站)的雨滴谱资料,从整体统计、不同降水强度和不同降水类型等角度研究了雨滴谱特征和差异,并对两个地区的雷达观测量与雨强的经验关系进行了研究和初步检验。结果表明:福建沿海山地站的小雨滴(直径(D)<1 mm)和大雨滴(D≥3 mm)数浓度明显高于平原站,但平原站的中雨滴(1 mm≤D<3 mm)数浓度则略高于山地站。两个站的小雨滴数浓度随着雨强增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而中、大雨滴的数浓度则随雨强的增大也持续升高。山地站降水整体具有更小的质量加权平均直径(D_(m))和更大的广义截断参数(lgN_(w))。因更高浓度中、大雨滴的贡献,平原站的雨滴谱在相同形状参数(μ)下,斜率参数(Λ)较山地站小,即雨滴数浓度随直径增大而下降的速率更慢。对两个站雨滴谱拟合得到的雷达定量降水估测公式进行初步检验,结果表明,实测雨滴谱拟合的反射率因子与降水强度(Z-R)关系和差分传播相移率与降水强度(K_(DP)-R)关系效果均好于现阶段业务常用的Z-R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滴谱 山地和平原 经验关系 雷达定量降水估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泉州市气象要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与服务对策
5
作者 朱艺 黄小倩 +1 位作者 邱骄胤 王华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6期181-183,共3页
选用1991—2024年泉州市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要素观测数据,运用数理分析法,对泉州市近30年的气象要素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析泉州市气象要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有效的气象服务措施。
关键词 气象要素 农业生产 泉州市 气象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地区一次夜间O_(3)污染过程特征及垂直传输影响
6
作者 严韬 孟德友 +5 位作者 林伟家 洪瑾 葛非凡 姚瑶 程思 王宏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4-921,共8页
2024年5月14-18日福建省连续5 d出现区域性O_(3)污染过程,闽南地区代表城市泉州在14-16日维持3 d O_(3)污染,历史出现概率0.64%。14-15日在晴热天气与偏北气流控制下,本地生成和区域输送是导致O_(3)污染的主要原因,但15日夜间-16日凌晨... 2024年5月14-18日福建省连续5 d出现区域性O_(3)污染过程,闽南地区代表城市泉州在14-16日维持3 d O_(3)污染,历史出现概率0.64%。14-15日在晴热天气与偏北气流控制下,本地生成和区域输送是导致O_(3)污染的主要原因,但15日夜间-16日凌晨泉州近地面O_(3)浓度异常升高导致16日08:00即出现O_(3)-MDA8超二级标准限值。利用环境国控点污染物监测、气象地面观测、风廓线雷达探测等多源地基遥感数据及ERA-5再分析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天气学诊断等方法,探究该过程泉州近地面受垂直传输影响出现O_(3)污染的天气学成因。结果表明,此次O_(3)夜间污染主要分为两个影响阶段:第一阶段15日22:00-16日03:00,风矢量垂直廓线显示近地面风速陡升至18.3m·s^(-1),风切变使垂直方向产生湍流,大气残留层的高浓度污染气团随冷空气大风侵入地面,导致地面O_(3)迅速升高,各评价点的O_(3)浓度峰值为193-202μg·m^(-3)且PM_(2.5)、PM_(10)、CO、SO_(2)等其他污染物浓度也均有上升;第二阶段16日03:00-05:00,边界层高度稳定维持在1.2 km以上,混合层升高导致自由对流层中高浓度O_(3)气团垂直下沉向地面扩散,该气团较老气团更加干冷且富含O_(3),但其他污染物浓度则较低,入侵影响地面后气温(t)、相对湿度(RH)、CO、PM_(2.5)、PM_(10)、SO_(2)等要素同步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_(3)夜间污染 垂直传输 风廓线雷达 边界层湍流 闽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萝卜种植气象条件适应性及气象灾害分析——以晋江市沿海2003~2010年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陈雅莲 蓝秋萍 +1 位作者 张金超 杨苏勤 《农业与技术》 2012年第9期159-160,共2页
本文通过晋江胡萝卜种植大户对胡萝卜生长的试验、观察结果结合晋江市2003~2010年引种期间的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析,与历年气候条件相比较,分析近年胡萝卜生长期气象环境条件的变化,建议农户适时种植,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对8年间的... 本文通过晋江胡萝卜种植大户对胡萝卜生长的试验、观察结果结合晋江市2003~2010年引种期间的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析,与历年气候条件相比较,分析近年胡萝卜生长期气象环境条件的变化,建议农户适时种植,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对8年间的主要气象灾害进行分析,引导种植户趋利避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 胡萝卜 种植 气象灾害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气象科技信息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陈琳 《种子科技》 2017年第11期5-6,共2页
随着气象技术的不断完善,其应用领域也在进一步扩大。而在农业生产领域中,气象信息服务为其防灾减灾等问题提供了较好的保障。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探讨其气象信息建设的现状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对于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准确度不高... 随着气象技术的不断完善,其应用领域也在进一步扩大。而在农业生产领域中,气象信息服务为其防灾减灾等问题提供了较好的保障。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探讨其气象信息建设的现状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对于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准确度不高等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期望能够为农业生产领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科技服务 农业生产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沿海最大风速与极大风速线性回归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林中鹏 林辉阳 谢启杰 《农业灾害研究》 2015年第11期51-52,共2页
对福建沿海11个气象台站2005—2011年逐日风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和拟合检验,结果表明,福建沿海最大风速与极大风速间存在较好的近似线性相关,且两者在风向上存在着较好的一致性;从单站资料、多站资料和区域平均风速作回归分析,得到的回归... 对福建沿海11个气象台站2005—2011年逐日风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和拟合检验,结果表明,福建沿海最大风速与极大风速间存在较好的近似线性相关,且两者在风向上存在着较好的一致性;从单站资料、多站资料和区域平均风速作回归分析,得到的回归方程统计数据和评估方程试报检验结果都表现较好,拟合水平较高,通过显著性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 min平均最大风速 极大风速 回归分析 评估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泉州崇武沿海农村半世纪风变化特征分析
10
作者 黄光明 林中鹏 +2 位作者 张长安 陈晞 吕仁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657-4659,共3页
通过统计具有代表泉州沿海农村气候特征的崇武国家气候基准站1956~2008年的风资料,结果表明,泉州沿海农村全年及春季、冬季主风向为NE,次风向为NNE。秋季方向略有变化,主方向为NNE,次方向为NE。夏季主方向为WSW和SSW,两者频率相差无几... 通过统计具有代表泉州沿海农村气候特征的崇武国家气候基准站1956~2008年的风资料,结果表明,泉州沿海农村全年及春季、冬季主风向为NE,次风向为NNE。秋季方向略有变化,主方向为NNE,次方向为NE。夏季主方向为WSW和SSW,两者频率相差无几。全年中,NNE的平均风速最大,达7.89m/s,其次为NE,与NNE仅相差0.11m/s。历年年、季平均风速均呈缓慢减小趋势,年大风日数也呈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 沿海 泉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惠安气象因子对海盐产量的影响分析及服务研究
11
作者 苏礼贤 舒毅 +2 位作者 林建煌 侯喜良 裴昌春 《当代农机》 2021年第11期38-39,共2页
介绍了山腰盐场,利用1991年—2020年崇武国家基准气候站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影响海盐产量的年度、月份及强度的分布情况。通过逐步回归方程得出蒸发预报公式,说明日平均气温、日平均风速、日照时数与日蒸发总量呈现正相关。
关键词 气象因子 海盐产量 影响 专业气象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IS遥感数据在我国台湾海峡海雾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0
12
作者 张春桂 蔡义勇 张加春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6,共9页
海雾是一种常见的灾害性天气现象。以我国台湾海峡为示范研究区,利用新一代卫星传感器MODIS的可见光和红外探测通道数据,在分析海洋、中高云、低云和海雾等不同下垫面的MODIS光谱辐射特征基础上,选择对海雾具有敏感反应的探测通道,通过... 海雾是一种常见的灾害性天气现象。以我国台湾海峡为示范研究区,利用新一代卫星传感器MODIS的可见光和红外探测通道数据,在分析海洋、中高云、低云和海雾等不同下垫面的MODIS光谱辐射特征基础上,选择对海雾具有敏感反应的探测通道,通过综合判识建立台湾海峡海雾遥感监测模型。利用该模型对2004—2007年我国台湾海峡海雾事件进行监测,并用福建沿海5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能见度数据对监测结果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MODIS数据的海雾遥感监测模型能够较准确地对台湾海峡海雾分布和发展过程进行监测,从地面观测数据与卫星监测结果对比验证来看,海雾监测的准确率可达80%以上,具有较高的业务化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海雾 台湾海峡 MOD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陆闽南地区台风活动规律的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许金镜 洪金木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93-298,共6页
本文以 1949~ 1998年福建台风资料为素材 ,分析了登陆闽南地区台风的活动规律及其若干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登陆闽南地区台风个数常年为 1.3 5个 ,7月下旬至 9月中旬为主要活动时段 ;在台风活动过程中 ,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准 2~ 3a和准 ... 本文以 1949~ 1998年福建台风资料为素材 ,分析了登陆闽南地区台风的活动规律及其若干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登陆闽南地区台风个数常年为 1.3 5个 ,7月下旬至 9月中旬为主要活动时段 ;在台风活动过程中 ,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准 2~ 3a和准 19a活动周期 ,并具有间隔 11a的反相关趋势 ;50 0hPa东亚环流与登陆闽南地区台风关系在高、中、低纬度上呈“ -、+、-”的相关关系 ;黑潮与西风飘流区海温场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活动规律 福建地区 年际变化 环流 海温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动态箱法测定农田NH_3挥发初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童华君 郑循华 +6 位作者 王睿 周再兴 岳进 刘春岩 李明 梁旺国 董海波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3-382,共10页
提出了能够原位测定农田土壤-植物体系NH3排放的准动态箱法,并开展了一系列实验对其进行评估。该方法的回收率为89.0%±4.9%,与风洞法一致;对农田裸地施肥后的NH3挥发测定结果与有限流通密闭室法具有显著一致性(r<0.05);休闲裸地... 提出了能够原位测定农田土壤-植物体系NH3排放的准动态箱法,并开展了一系列实验对其进行评估。该方法的回收率为89.0%±4.9%,与风洞法一致;对农田裸地施肥后的NH3挥发测定结果与有限流通密闭室法具有显著一致性(r<0.05);休闲裸地1日内的NH3挥发与气温呈显著指数相关(r<0.05)。根据NH3挥发的日变化和逐日动态规律,准动态箱法测定农田日NH3挥发的最佳时间为9时(北京时间,下同)左右或16时左右,对单次施肥引起的NH3挥发最佳观测周期为施肥后1~2星期。且实验表明,山西冬小麦拔节期追施(撒施)尿素后,采用准动态箱法测定的NH3挥发N损失率为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3挥发 准动态箱法 农田 尿素 土壤-植物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oah-MP模式的影响青藏高原冻融过程参数化方案评估 被引量:17
15
作者 刘火霖 胡泽勇 +1 位作者 韩赓 裴昌春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4,共14页
针对陆面模式冻融过程模拟偏差较大问题,基于Noah-MP模式对冻融参数化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并利用观测资料对模拟试验结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Noah-MP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青藏高原冻融过程特征;冻融过程模拟对冻融参数化方案相当敏感,冻... 针对陆面模式冻融过程模拟偏差较大问题,基于Noah-MP模式对冻融参数化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并利用观测资料对模拟试验结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Noah-MP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青藏高原冻融过程特征;冻融过程模拟对冻融参数化方案相当敏感,冻结阶段到融化阶段期间,4组试验模拟值差异显著,融化阶段之后到冻结阶段之前,4组试验模拟值相当一致;相对于过冷水参数化方案,冻土渗透率参数化方案对冻融过程期间土壤温度的模拟更为敏感,过冷水参数化方案不同会导致冻融过程期间土壤液态水含量模拟值差异显著。地表能量通量模拟对冻融参数化方案相当敏感,4组试验地表能量通量模拟值在冻结阶段、冻结稳定阶段、融化阶段均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Noah-MP 冻融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G分输站雷电风险评估 被引量:7
16
作者 孙蔡亮 宋木泉 康国山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3-86,共4页
在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大力推进天然气产业发展的今天,雷电灾害已成为石油化工行业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之一,而我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相对国外则开展较晚,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石油化工行业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为此,利用IEC6230... 在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大力推进天然气产业发展的今天,雷电灾害已成为石油化工行业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之一,而我国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相对国外则开展较晚,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石油化工行业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为此,利用IEC62305《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中的评估方法,对福建LNG输气干线工程——莆田LNG分输站实地情况进行了勘查与防雷检测,据此对评估模型进行了简化,有效地选定了所有评估参数,经计算得出了雷电风险评估结论:LNG分输站雷电风险主要来自建(构)筑物防直击雷设施及工艺区内各管道、设备接地的施工质量问题,以及引入服务设施的雷电电磁脉冲问题。由此提出了相应的防雷整改措施——控制防雷施工质量,并采取屏蔽服务设施线路、合理布线、等电位联结以及在防雷分区交界处安装参数适配的浪涌保护器等。这样做可将LNG分输站雷电风险值控制在可承受风险值以下,将人身伤亡的风险值降低到规范要求可承受风险值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分输站 雷电 风险评估 评估模型 评估参数 风险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圣帕的空心现象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长安 郑秀专 潘娅婷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52,I0001,共6页
详细分析"圣帕"的空心现象,发现登陆时"圣帕"的气压仍然较低,理论上仍然可以达到台风强度,但由于台风眼结构被破坏,近中心风力并不大。"圣帕"临近登陆时,雷达回波图上气旋中心的空白并不是台风眼,没有对... 详细分析"圣帕"的空心现象,发现登陆时"圣帕"的气压仍然较低,理论上仍然可以达到台风强度,但由于台风眼结构被破坏,近中心风力并不大。"圣帕"临近登陆时,雷达回波图上气旋中心的空白并不是台风眼,没有对流发展旺盛的眼壁回波存在,圣帕的台风结构上已经不完整。台湾山脉对穿越的热带气旋造成低层结构性破坏影响巨大,同时也导致干舌的出现。"圣帕"产生空心现象主要是受到台湾中央山脉的影响及干舌的卷入、海温较低的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 台风眼 干舌 山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不同深度湖泊无冰期湖气温差及湖表辐射与能量平衡特征模拟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杜娟 文莉娟 苏东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81-1194,共14页
湖气温差是影响无冰期湖泊和大气界面热量交换的重要因素,但由于青藏高原野外观测试验开展不易,目前青藏高原湖泊湖气温差特征的研究仍然存在不足,同时对青藏高原湖泊湖表辐射和能量收支的研究也较少。本文利用中国区域高时空地面气象... 湖气温差是影响无冰期湖泊和大气界面热量交换的重要因素,但由于青藏高原野外观测试验开展不易,目前青藏高原湖泊湖气温差特征的研究仍然存在不足,同时对青藏高原湖泊湖表辐射和能量收支的研究也较少。本文利用中国区域高时空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简称ITPCAS)驱动公用陆面模式中的湖模块(简称CLM-Lake),对由浅至深的鄂陵湖、班公错、纳木错三个较大、较深青藏高原湖泊无冰期湖气温差及湖表辐射能量平衡特征进行了研究。MODIS湖表温度数据、气象站观测数据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表明,CLM-Lake能较好地模拟出高原湖泊湖表温度的年内变化。由于高原地区高海拔导致的低气温和强太阳辐射影响,深度分别为23 m和95 m的鄂陵湖和纳木错湖在无冰期湖气温差始终为正,且从春末夏初至秋末冬初持续增大;现有观测资料和模拟结果表明,深度为37 m的班公错在6-7月出现了负的湖气温差,这可能是因为班公错湖区在6-7月更暖更干,加强了湖泊的蒸发,使湖泊吸收的净辐射更多转化为潜热释放,造成湖表面增温减弱且慢于气温,出现负湖气温差。这一现象与高原其他湖泊在无冰期湖气温差一般为正的情况有所不同,但由于所用班公错观测资料为5 m深处的湖水温度和距离湖畔10 km的陆面气温,因此还需要更为准确的观测进一步验证。模拟的三个湖泊感热通量变化趋势与湖泊湖气温差变化趋势相似,模拟的潜热通量全年均为正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湖泊 湖气温差 CLM-Lake 湖泊深度 辐射与能量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便携式天气雷达数字中频测试系统 被引量:3
19
作者 舒毅 梁钊扬 +2 位作者 杨苏勤 杜言霞 谢启杰 《电子测量技术》 2017年第5期109-113,119,共6页
雷达数字中频系统是雷达接收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雷达系统的工作效率。介绍了一种可行的便携式数字中频测试系统的硬件测试平台和软件控制程序,通过对天气雷达数字中频的A/D信号数据采集测试和I/Q数据测试,分别实现了... 雷达数字中频系统是雷达接收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雷达系统的工作效率。介绍了一种可行的便携式数字中频测试系统的硬件测试平台和软件控制程序,通过对天气雷达数字中频的A/D信号数据采集测试和I/Q数据测试,分别实现了分析数字中频A/D信号和I/Q数据的FFT频域分析界面和Time Data时域分析界面的图形,能够快速地分析、处理和显示,可以准确、高效的完成对天气雷达数字中频的测试和维护;解决了雷达台站无法配置频谱仪等昂贵设备的条件限制,缩短了技术支援的时间和实效性,可提高对天气雷达的业务保障时效,为天气雷达的现场测试保障体系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雷达 数字中频系统 A/D信号测试、I/Q数据测试 便携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防雷减灾,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被引量:3
20
作者 季芬琴 陈益梅 +1 位作者 魏伟锐 陈州川 《农学学报》 2014年第4期95-98,共4页
为了减轻基础设施陈旧落后的新农村雷电灾害事故,解决广大农村雷电灾害事故易发的问题,新农村雷电防御工作也要相应逐步跟进提高,如何组织开展农村雷电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工作,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综合协调,相关部分各负其责联动的农村应... 为了减轻基础设施陈旧落后的新农村雷电灾害事故,解决广大农村雷电灾害事故易发的问题,新农村雷电防御工作也要相应逐步跟进提高,如何组织开展农村雷电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工作,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综合协调,相关部分各负其责联动的农村应急减灾体系,加强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安全管理和科普宣传,发展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全面提高农村雷电灾害防御体系,落实各项雷电防御措施,有效地减轻雷电带来的危害,已经摆在各级政府和防雷主管部门的面前。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农村防雷工作的重要性,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和农民满意度为出发点,以提高农村雷电灾害防御基础能力为核心,使新农村建设的成果真正的惠及于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雷电灾害 雷电防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