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降雨频率曲线拟合优化研究
1
作者 郑君亮 刘隽 +2 位作者 邹燕 冯真祯 官晓东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53,39,共5页
不同重现期降雨量的准确计算可以为暴雨公式计算、暴雨防灾减灾、城市排水管网设计等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其计算方法是通过拟合降雨频率曲线后推求不同重现期降雨。为了更好地获得不同重现期降雨,对福建省降雨频率曲线拟合开展研究。首... 不同重现期降雨量的准确计算可以为暴雨公式计算、暴雨防灾减灾、城市排水管网设计等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其计算方法是通过拟合降雨频率曲线后推求不同重现期降雨。为了更好地获得不同重现期降雨,对福建省降雨频率曲线拟合开展研究。首先,采用两种目标函数对降雨频率曲线进行拟合,发现以误差平方和为目标函数的结果倾向于靠近极端值,以相对误差平方和为目标函数的结果对总体的拟合效果更好,且后者对重现期2~20年区间的精度检验结果更优;然后,选取5种常用的分布函数对福建省66个气象站的降雨频率曲线进行拟合,发现以广义极值分布为最优分布的站点占比最大,皮尔逊Ⅲ型分布次之;最后,为了解决不同历时曲线相交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约束条件的拟合方法,采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在约束条件下对多历时降雨频率曲线进行拟合,提高拟合的合理性,从而得到更准确的不同重现期降雨值,以更好地为相关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雨 重现期 频率曲线 序列二次规划算法 多历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多维度气象干旱特征时空分布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杨歆雨 张容焱 +3 位作者 潘航 高诗妍 于晨 鲍瑞娟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565-1576,共12页
21世纪以来,福建省出现多次严重或较严重的干旱事件,尤其近年来干旱呈现多发频发态势,干旱灾害仍然是福建防灾减灾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福建省66个国家气象站1961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逐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参照本地算法及《区域性... 21世纪以来,福建省出现多次严重或较严重的干旱事件,尤其近年来干旱呈现多发频发态势,干旱灾害仍然是福建防灾减灾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福建省66个国家气象站1961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逐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参照本地算法及《区域性干旱过程监测评估方法》,识别全省区域及66个气象站的干旱过程,并通过Copula函数,揭示福建干旱过程变化规律和重现期特征。结果表明:福建干旱历时和强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干旱过程多为单季干旱和两季连旱,两季连旱主要为夏秋旱和秋冬旱,三季连旱仅出现过夏秋冬连旱;大部分干旱过程存在1~3 a的重现周期,严重干旱过程较少;超50年一遇的干旱过程是1967年和2003年的夏秋冬三季连旱;重现期较短的干旱,中南部沿海一带干旱历时长、强度强,由此往北逐渐缩短和减弱;重现期长的干旱,中南部沿海一带仍然是干旱历时长、强度强区域,但北部内陆山区同时出现了干旱历时较长、强度较强的区域;60年来,除9年无旱,18年局部区域干旱重现期达100年以上外,其余33年干旱重现期均未超过5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过程 MCI指数 重现期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年极端降水风险概率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歆雨 张容焱 +1 位作者 徐翃 吴迪茜 《应用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4,共12页
根据1961—2022年福建66个国家气象站逐日降水量,选取日降水量大于50 mm的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构建年极端降水指数,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利用极端降水指数二维联合超越概率和EOF方法,分析灾害的风险概率。结果表明:福建极端降水呈东北—... 根据1961—2022年福建66个国家气象站逐日降水量,选取日降水量大于50 mm的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构建年极端降水指数,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利用极端降水指数二维联合超越概率和EOF方法,分析灾害的风险概率。结果表明:福建极端降水呈东北—西南向带状分布,东部沿海和西北内陆极端降水多,中部内陆较少,前汛期极端降水主要出现在西北内陆山区,台风季极端降水高值区集中在东部沿海区域;东南部沿海和西北部山区的极端降水量和极端降水日数均较高,东北部沿海极端降水量大,但极端降水日数较少;武夷山主脉、鹫峰山脉东侧、闽江流域、九龙江下游、汀江流域和漳州发生罕见极端降水的频次较高;20世纪90年代后高风险极端降水显著增多,2005年极端降水风险最高,2016年次之。多年灾情损失与极端降水风险等级对应关系较好,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反映福建年降水异常以及极端降水因子组合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风险概率评估 COPULA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茶叶生产气象要素分析及气象保障服务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于晨 《福建茶叶》 2021年第4期21-22,共2页
为了提升福建省茶叶生产的水平,本文主要对福建省茶叶生产气象要素及气象保障服务进行研究。文中以福建省宁德市为例,分析了茶叶生产要素,并提出了气象保障服务措施,如,细化茶叶气象服务、加强防御灾害的能力、完善茶叶生产栽培技术,希... 为了提升福建省茶叶生产的水平,本文主要对福建省茶叶生产气象要素及气象保障服务进行研究。文中以福建省宁德市为例,分析了茶叶生产要素,并提出了气象保障服务措施,如,细化茶叶气象服务、加强防御灾害的能力、完善茶叶生产栽培技术,希望可以给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茶叶生产 气象要素 气象保障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2次强雷暴天气的环境参数成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庞波 阴蜀城 +1 位作者 朱彪 许军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8期175-177,共3页
针对福建省2022年7月22日和25日2次雷暴天气过程发展与成因,采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为0.25°×0.25°)和对应研究时段的福建省16个闪电定位仪监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层次(500、700、850 hPa)的高... 针对福建省2022年7月22日和25日2次雷暴天气过程发展与成因,采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为0.25°×0.25°)和对应研究时段的福建省16个闪电定位仪监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层次(500、700、850 hPa)的高空环境背景场和动力热力场等。结果表明:2次雷暴天气均以动力抬升雷暴和热力抬升雷暴2种情形为主导;7月25日福建省北部地区强对流主要受热力因素影响,南风携带南海水汽在中部受东风气流影响辐合与垂直直上的暖湿气流在福建省中南部引发对流运动,其次中部地区处于明显切变线中,热力与动力结构相结合,加强了对流发展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 闪电活动 环流背景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候统计分析法的福建省主汛期降水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政秋 庞波 +1 位作者 徐翃 陈钰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8期172-174,共3页
选取福建省1990—2020年共30年主汛期(4—9月)逐小时站点降水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九点平滑法、非参数统计检验法、M-K检验、小波分析法等气候统计方法,对福建省主汛期降水气候时空演变及其周期变化特征展开研究。应用气候统... 选取福建省1990—2020年共30年主汛期(4—9月)逐小时站点降水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九点平滑法、非参数统计检验法、M-K检验、小波分析法等气候统计方法,对福建省主汛期降水气候时空演变及其周期变化特征展开研究。应用气候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福建省近30年主汛期降水气候的时空演变和周期性,反映出明显的气候不均匀性和周期性,可为气象业务部门降水预报预测提供有力依据,实现预报在前、决策在前、防范在前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汛期降水 时空演变 EOF分析法 M-K检验法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顺昌县早稻暴雨洪涝灾害的风险区划 被引量:1
7
作者 程斌 武智君 +2 位作者 蔡河章 应达 李萍 《农技服务》 2020年第10期104-108,共5页
为预防和减轻顺昌县及气候特征相似地区因暴雨洪涝灾害对早稻造成的经济损失,基于顺昌县历年气象、地理信息和社会经济数据,根据早稻生长周期的气候特征计算分析了孕灾环境敏感性等4个灾害风险因子,并借助GIS技术对顺昌县早稻暴雨洪涝... 为预防和减轻顺昌县及气候特征相似地区因暴雨洪涝灾害对早稻造成的经济损失,基于顺昌县历年气象、地理信息和社会经济数据,根据早稻生长周期的气候特征计算分析了孕灾环境敏感性等4个灾害风险因子,并借助GIS技术对顺昌县早稻暴雨洪涝风险等级进行了评估和风险等级区划。结果表明:顺昌早稻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分为高、中和低风险区,低风险区主要分布于元坑镇、大干镇、洋墩乡、仁寿镇的部分区域;中等风险区主要分布于大干镇、双溪街道、埔上镇、郑坊镇、洋口镇、建西镇、岚下乡、大历镇、高阳乡、洋墩乡的部分区域;高风险区主要分布于双溪街道、埔上镇、洋口镇的部分区域。顺昌县早稻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等级分布基本与暴雨洪涝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的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因子等指标呈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暴雨洪涝灾害 风险区划 顺昌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雷击环境影响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探讨
8
作者 于晨 杨歆雨 《农业灾害研究》 2021年第7期95-96,98,共3页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是极具发展前景的气象服务技术。在分析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研究大气雷电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利用闪电定位数据的数理分析为项目防雷装置设计提供更为精准的参数,提高防雷装置设计资源利用率。
关键词 雷电灾害 环境影响 风险评估 技术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市单次暴雨洪涝灾害灾情区域预测
9
作者 杨林峰 毕瑞君 +1 位作者 刘隽 陈惠玲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7期226-228,共3页
利用福州市近30年国家气象观测站观测数据、福州市高程数据和水系数据。针对福州市单次暴雨洪涝灾害的灾情区域进行了预测分析,建立了洪涝灾害预测模型。模型综合考虑了气象因子、地形湿度和水系密度等因素,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研究结... 利用福州市近30年国家气象观测站观测数据、福州市高程数据和水系数据。针对福州市单次暴雨洪涝灾害的灾情区域进行了预测分析,建立了洪涝灾害预测模型。模型综合考虑了气象因子、地形湿度和水系密度等因素,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高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沿海及南部地区,而内陆地区风险较低。模型在2021年“卢碧”台风事件中得到验证,显示出良好的预测效果。提出了加强重点区域的防灾减灾措施,以减少洪涝灾害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洪涝 灾害区域 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与路径的次季节预报方法及其性能评估
10
作者 卢莹 赵海坤 《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0-333,共14页
基于世界气象组织次季节至季节尺度预测计划数据集中11个动力模式回算预报试验中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资料,对西北太平洋海域使用正则逻辑回归方程构建了TC生成与路径的统计预报模型,并评估了模型在次季节尺度上TC生成和路... 基于世界气象组织次季节至季节尺度预测计划数据集中11个动力模式回算预报试验中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资料,对西北太平洋海域使用正则逻辑回归方程构建了TC生成与路径的统计预报模型,并评估了模型在次季节尺度上TC生成和路径的预报技巧,分析了动力模式在气候、年际和次季节尺度上对TC活动的预报能力及其对预报技巧的影响。结果表明:(1)西北太平洋 TC 活动本身的气候态预报能力对动力模式预报技巧具有关键影响,若动力模式能很好地再现气候和年际 尺度上的 TC 活动、提高大气季节内振荡对 TC 活动调控作用的预报能力,可较好地改进 TC 生成和路径的次季节预报技巧。 (2)在次季节尺度上,动力模式 TC 路径预报技巧普遍高于 TC 生成,较低的 TC 生成预报技巧反映了动力模式对 TC 强度预报能 力的不足,制约了 TC 路径预报技巧的改进。提高动力模式在气候和年际尺度上对 TC 生成的预报能力有助于路径预报技巧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次季节预报 动力模式 逻辑回归 统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南地区一次夜间O_(3)污染过程特征及垂直传输影响
11
作者 严韬 孟德友 +5 位作者 林伟家 洪瑾 葛非凡 姚瑶 程思 王宏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4-921,共8页
2024年5月14-18日福建省连续5 d出现区域性O_(3)污染过程,闽南地区代表城市泉州在14-16日维持3 d O_(3)污染,历史出现概率0.64%。14-15日在晴热天气与偏北气流控制下,本地生成和区域输送是导致O_(3)污染的主要原因,但15日夜间-16日凌晨... 2024年5月14-18日福建省连续5 d出现区域性O_(3)污染过程,闽南地区代表城市泉州在14-16日维持3 d O_(3)污染,历史出现概率0.64%。14-15日在晴热天气与偏北气流控制下,本地生成和区域输送是导致O_(3)污染的主要原因,但15日夜间-16日凌晨泉州近地面O_(3)浓度异常升高导致16日08:00即出现O_(3)-MDA8超二级标准限值。利用环境国控点污染物监测、气象地面观测、风廓线雷达探测等多源地基遥感数据及ERA-5再分析资料,采用统计分析、天气学诊断等方法,探究该过程泉州近地面受垂直传输影响出现O_(3)污染的天气学成因。结果表明,此次O_(3)夜间污染主要分为两个影响阶段:第一阶段15日22:00-16日03:00,风矢量垂直廓线显示近地面风速陡升至18.3m·s^(-1),风切变使垂直方向产生湍流,大气残留层的高浓度污染气团随冷空气大风侵入地面,导致地面O_(3)迅速升高,各评价点的O_(3)浓度峰值为193-202μg·m^(-3)且PM_(2.5)、PM_(10)、CO、SO_(2)等其他污染物浓度也均有上升;第二阶段16日03:00-05:00,边界层高度稳定维持在1.2 km以上,混合层升高导致自由对流层中高浓度O_(3)气团垂直下沉向地面扩散,该气团较老气团更加干冷且富含O_(3),但其他污染物浓度则较低,入侵影响地面后气温(t)、相对湿度(RH)、CO、PM_(2.5)、PM_(10)、SO_(2)等要素同步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_(3)夜间污染 垂直传输 风廓线雷达 边界层湍流 闽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明市酸雨风险评估分析与预测研究
12
作者 吴迪茜 黄文超 杨歆雨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5期254-256,共3页
酸雨不仅会破坏生态环境,还会影响人类健康。基于信息扩散理论采用插值法和季节性自回归积分移动平均模型(SARIMA)对三明市酸雨的风险值进行估计并预测月均pH值。结果表明:三明市酸雨风险值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年降水pH值的风险估... 酸雨不仅会破坏生态环境,还会影响人类健康。基于信息扩散理论采用插值法和季节性自回归积分移动平均模型(SARIMA)对三明市酸雨的风险值进行估计并预测月均pH值。结果表明:三明市酸雨风险值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年降水pH值的风险估计值分布呈由西南向东北递减趋势;年发生频率风险估计值则呈现西南和东北两端高、中间低的分布态势。在SARIMA模型的拟合与诊断中,SARIMA模型对酸雨数据的拟合效果良好,预测的未来36个月的月均酸雨pH值在5.0~6.0波动,属较弱酸雨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扩散理论 SARIMA模型 三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灾害时空特征分析与评估模型构建 被引量:11
13
作者 汪路 卢莹 赵海坤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7-194,共8页
基于1993—2016年中国热带气旋灾情资料分析台风灾害及其损失(死亡人数、受淹农田面积、直接经济损失)的时空特征,并构建定性和定量模型评估台风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结果表明:①1993—2016年间三类灾害损失呈下降趋势,且局地受灾程度... 基于1993—2016年中国热带气旋灾情资料分析台风灾害及其损失(死亡人数、受淹农田面积、直接经济损失)的时空特征,并构建定性和定量模型评估台风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结果表明:①1993—2016年间三类灾害损失呈下降趋势,且局地受灾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和台风登陆频次密切相关;②沿海地区的登陆台风以中等强度为主,且目前的防台减灾政策有一定成效;③通过构建组合分类模型和BP神经网络回归模型可以更好地评估直接经济损失,且两个模型的最终预测精度均达到了较高水平(86.08%和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直接经济损失 灾害评估 组合预测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浦城县早稻暴雨洪涝灾害的风险评估 被引量:3
14
作者 应达 蔡河章 +3 位作者 郑君亮 唐刚 刘隽 李丹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期116-120,F0002,共6页
为浦城县及类似地区早稻暴雨洪涝灾害天气的预警监测和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提供参考,根据早稻的生长特性,选择浦城县1986-2015年气象、地理信息和社会经济数据,提取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灾害风... 为浦城县及类似地区早稻暴雨洪涝灾害天气的预警监测和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提供参考,根据早稻的生长特性,选择浦城县1986-2015年气象、地理信息和社会经济数据,提取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灾害风险因子,采用GIS技术及统计学方法,评估浦城县早稻暴雨洪涝风险等级,并对其风险等级进行区划。结果表明:浦城早稻暴雨洪涝灾害风险的等级分为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和高风险区,其中,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枫溪乡和河滨街道全区域,濠村乡、古楼乡、忠信镇、山下乡、永兴镇、水北街镇和九牧镇的部分区域,官路乡、盘亭乡、仙阳镇、管厝乡和富岭镇的少部分区域;中等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官路乡、盘亭乡、九牧镇、忠信镇、仙阳镇、管厝乡、富岭镇、万安乡、水北街镇、莲塘镇、临江镇、石陂镇、永兴镇和南浦街道的部分区域,古楼乡、山下乡和濠村乡的少部分区域;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南浦街道的中部区域,万安乡的西部区域,临江镇的中部区域和富岭镇的少部分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稻 暴雨 洪涝 气象灾害 风险区划 防御措施 浦城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气象服务对设施蔬菜种植的价值探索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丹 于晨 《广东蚕业》 2021年第5期27-28,共2页
设施蔬菜种植已经成为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但这种蔬菜种植方式对气候的要求极为严格,因此,加强农业气象服务至关重要。文章在探索农业气象服务对设施蔬菜种植的价值基础上,分析农业气象服务平台的设计方法,希望为相关行业... 设施蔬菜种植已经成为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但这种蔬菜种植方式对气候的要求极为严格,因此,加强农业气象服务至关重要。文章在探索农业气象服务对设施蔬菜种植的价值基础上,分析农业气象服务平台的设计方法,希望为相关行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服务 设施蔬菜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中智能网格预报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于晨 陈丹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第6期143-144,共2页
我国的气象系统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已逐渐完善,无缝隙全覆盖智能网格预报成为我国气象局现代天气业务的重要业务体系和支撑。在我国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中,对智能网格预报的应用要求比较高。技术创新和优化设计可实现智能网格预报分析系统... 我国的气象系统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已逐渐完善,无缝隙全覆盖智能网格预报成为我国气象局现代天气业务的重要业务体系和支撑。在我国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中,对智能网格预报的应用要求比较高。技术创新和优化设计可实现智能网格预报分析系统的合理化应用。其中,MOAP平台系统在中央气象台的业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能为预报服务人员提供高效的业务指导。文章重点介绍了智能网格预报的平台以及其在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中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网格预报 重大活动 气象服务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明市康养气候资源研究及评估
17
作者 吴迪茜 杨歆雨 鄢凤玉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9期104-106,110,共4页
气候因素是影响人体舒适度的主要因子,关系到户外体验的质量和旅游业的发展。基于三明市2015—2022年区域气象观测站逐日观测资料、逐月空气质量指数(AQI)和逐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构建康养气候指数,对三明市康养气候资源进行综合分... 气候因素是影响人体舒适度的主要因子,关系到户外体验的质量和旅游业的发展。基于三明市2015—2022年区域气象观测站逐日观测资料、逐月空气质量指数(AQI)和逐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构建康养气候指数,对三明市康养气候资源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在春末夏初、夏末秋初季节交替时期,全域处于气候舒适区;(2)三明市生态和空气环境质量好,空气质量变化呈“U”型,月均NDVI呈秋冬下降、春夏上升的变化特点;(3)全域气候康养资源常年属适宜等级,5月和9月康养气候资源最优;(4)尤溪北部是三明市康养气候资源最好的区域,建宁和宁化西北部是康养气候资源较差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明市 康养 气候康养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闪电监测数据的台站雷暴日统计检验及其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庞波 朱彪 +2 位作者 赖辉煌 林彬彬 刘冰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04-1614,共11页
为研究雷电资料延续性及其气候演变特征,建立了基于闪电监测资料的台站雷电日计算模型。分别选取时段为1982-2013年的人工观测雷暴日和2011-2021年的闪电定位仪监测雷电日资料,结合T检验和F检验结果判断出与人工观测最优匹配的闪电定位... 为研究雷电资料延续性及其气候演变特征,建立了基于闪电监测资料的台站雷电日计算模型。分别选取时段为1982-2013年的人工观测雷暴日和2011-2021年的闪电定位仪监测雷电日资料,结合T检验和F检验结果判断出与人工观测最优匹配的闪电定位仪监测半径范围,在此基础上,采用惩罚最大F检验(PMFT)法对福建省66个台站雷暴日资料做连续性检验且对比不同监测半径下PMFT检验值的通过率和观测与监测的均方差进而得到闪电定位仪的最优匹配监测半径。以最优匹配监测半径为基准采用EOF经验正交函数法(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和9点平滑系数分析福建省1982-2021年近40年雷电日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雷暴活动因素。结果表明:(1)基于闪电监测资料的台站雷电日与人工观测雷暴日相匹配监测半径范围为12~20 km内,全省66个台站雷电日连续性检验通过率(未通过率)为80.30%(19.70%);(2)福建省近40年雷电日空间分布不均匀,呈现西南部雷暴活动强而东部沿海岸雷暴活动弱特征,EOF前三个模态的空间型分别为“全省反相位”、“东北-西南地区反相位”、“内陆沿海地区反相位”,其中第一模态的方差贡献率为55%,作为EOF分解的主要模态对应时间系数的9点平滑曲线反映出福建省中西部和南部在1998年前和2016年之后雷电活动频繁,在此时段期间雷电活动较少;(3)ENSO对福建省雷暴活动规律有一定的影响,其中ENSO、厄尔尼诺、拉尼娜和福建省连续性雷电日的超前滞后相关系数分别是43.80%、55.22%、14.21%。综上所述,通过检验分析得到半径12 km可作为福建省人工观测雷暴日资料与闪电定位监测资料衔接的台站参考半径,解决福建省闪电资料延续性的问题。研究雷电活动规律对于提升雷电灾害防御能力有重要意义。对比研究几类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对福建省雷暴活动规律影响较大,将其考虑作为影响福建省雷电活动规律重要因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日 最优匹配半径 T检验 F检验 PMFT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雷电临近预警模型 被引量:13
19
作者 张烨方 冯真祯 刘冰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73-380,共8页
从研究人工智能雷电临近预警模型的目的出发,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结合多个时间序列的雷达产品(组合反射率、液态水含量、回波顶高)与闪电数据,对雷电临近预报方法进行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结构的应用,以福建省2017—2018年雷达、闪电... 从研究人工智能雷电临近预警模型的目的出发,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结合多个时间序列的雷达产品(组合反射率、液态水含量、回波顶高)与闪电数据,对雷电临近预报方法进行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结构的应用,以福建省2017—2018年雷达、闪电数据为样本完成了模型的训练与预测研究。训练结果显示,15~30 min模型训练样本测试集准确率为0.7985;选取福建省2019年20个雷电过程验证分析表明,15~30 min模型对动力抬升型雷电过程预警TS评分为0.716,夏季局地热雷暴预警TS评分为0.694,与常规采用雷达、闪电阈值控制的雷电预警算法相比,准确率有一定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雷电临近预警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泉州市2017-2021年大气污染特征及新冠疫情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孟德友 蔡河章 王宏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6-76,共11页
该文基于2017-2021年泉州市6项主要污染物(PM_(10)、PM_(2.5)、NO_(2)、SO_(2)、CO和O_(3))监测数据及空气质量指数(AQI)数据,分析讨论了泉州大气污染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以及常态化新冠疫情管控对泉州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以期为泉州... 该文基于2017-2021年泉州市6项主要污染物(PM_(10)、PM_(2.5)、NO_(2)、SO_(2)、CO和O_(3))监测数据及空气质量指数(AQI)数据,分析讨论了泉州大气污染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以及常态化新冠疫情管控对泉州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以期为泉州大气污染的进一步治理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泉州2017-2021年PM_(10)、PM_(2.5)、NO_(2)、SO_(2)和CO的年均浓度整体上均呈现下降趋势,年均下降率最大的是SO_(2)(15.8%),其次是NO_(2)和CO(9.3%和8.1%),O_(3)污染相对突出但浓度变化范围显著减小,泉州的整体大气污染波动趋于平稳。泉州的PM_(10)、NO_(2)、SO_(2)、CO和O_(3)污染浓度最高的季节均为春季,春季为泉州的主要污染季节。新冠疫情管控期间,停工导致的“净环境效益”使得泉州疫情管控期相较管控前PM_(10)、PM_(2.5)、NO_(2)、SO_(2)和CO浓度分别下降了38.5%、36.2%、58.2%、9.2%和27.7%,各污染物浓度均处于5年间的最低水平。但O_(3)浓度不降反升,NO_(x)和VOCs的不成比例减排、NO_(x)对O_(3)的滴定作用减小和不利的气象条件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泉州的污染减排工作及新冠疫情的发生使得PM_(10)、PM_(2.5)、SO_(2)、NO_(2)和CO均有大幅减排,但AQI却没有较大改变且对新冠疫情无显著响应,相对突出的O_(3)污染及气态污染物转化的二次污染物可能是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疫情前后泉州多种污染物及AQI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泉州大气环境受二次污染物及其前体物影响显著,加强对泉州二次污染物前体物及其生成机理的研究可以推动泉州空气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新冠疫情 特征分析 相关性分析 泉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