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营造高效益抗火针阔混交林探讨
1
作者 李振问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97-98,共2页
阐述了营造抗火针阔混交林在降低林分燃烧性、提高林分生长量以及培肥土壤、提高林分水源涵养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提出营造抗火针阔混交林的关键技术措施,为发展抗火针阔混交林寻求有效途径。
关键词 林分燃烧性 林分生长 生态效益 福建 营造 高效益抗火针阔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沙县森工企业面临问题及对策
2
作者 陈长雄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5-57,共3页
从沙县森工企业生产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出发,提出森工企业解决问题、走出困境的5点技术对策。
关键词 森工企业 资源 营销 对策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林区林道等级确定方法的初步研究
3
作者 陈长雄 《森林工程》 1999年第5期52-54,共3页
通过分析林道等级与林道工程造价、木材运输成本和社会效益等之间关系。指出确定林道等级时,应在满足木材生产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力求综合费用最低,并给出具体确定方法。
关键词 林道等级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荷人工林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 被引量:37
4
作者 王秀花 马丽珍 +2 位作者 马雪红 陈柳英 周志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8-144,共7页
在福建省建瓯市选取1968—1997年间营造的多片木荷纯林和荷杉混交林,系统研究坡位、坡向等生境条件及与杉木混交对木荷人工林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向和坡位对木荷生长和干形影响显著,但对木材基本密度影响较小。相对... 在福建省建瓯市选取1968—1997年间营造的多片木荷纯林和荷杉混交林,系统研究坡位、坡向等生境条件及与杉木混交对木荷人工林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向和坡位对木荷生长和干形影响显著,但对木材基本密度影响较小。相对于阴坡和中坡,阳坡和下坡的木荷其树冠浓密、树高和冠幅生长量较大,干形略有改善,而阴坡因土壤水湿条件较好有利于木荷胸径的生长。与杉木按适当比例(如荷杉比为1∶3)进行混交,可明显促进木荷胸径、树高和冠幅的生长,并改善了干形。通过比较表明:木荷人工林分叉干发生的几率变化在22.50%~35.75%之间,且以0.5m以下的1叉干为主;对于地处阳坡和下坡的纯林及1∶3荷杉混交林,木荷分叉干发生几率相对较小;相对于坡向,坡位对分叉干形成的影响较大。研究发现:木荷人工林木材基本密度由髓心向树皮呈逐渐下降的趋势,15~20年生时开始明显减小,35~40年间达到最小值。木材基本密度从髓心向树皮下降的速度还随径生长量的增加而加快;年轮宽度呈先变宽后变窄的趋势,5~15年为木荷人工林径生长的速生期。据此应选择土壤水肥、光照条件较好的阳坡和下坡林地营造木荷人工林,同时提倡以适当比例混交经营,加强幼林的抹芽除萌及中龄林的间伐抚育来促进木荷人工林的生长,抑制分叉干的形成,提高中后期的径生长及径向均一性,以实现木荷工艺用材林速生优质的培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荷 人工林 立地条件 混交经营 生长 木材基本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年生木荷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地理遗传变异及种源选择 被引量:38
5
作者 王秀花 陈柳英 +3 位作者 马丽珍 范辉华 叶穗文 周志春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7-313,共7页
针对福建建瓯的7年生33个产地的木荷种源试验林,研究揭示其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差异及地理变异模式,并依据聚类分析结果进行速生优质种源选择。结果表明,木荷胸径、树高、枝下高、材积指数和木材基本密度等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种源... 针对福建建瓯的7年生33个产地的木荷种源试验林,研究揭示其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差异及地理变异模式,并依据聚类分析结果进行速生优质种源选择。结果表明,木荷胸径、树高、枝下高、材积指数和木材基本密度等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种源变异,其中以材积指数的种源变异最大。木荷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的种源变异主要受产地温度影响,呈典型的纬向变异模式,来自纬度较低、温度较高产地的木荷种源,其树高、胸径和材积指数等生长量较大,木材基本密度较小。木荷各性状间也存在相关性,其木材基本密度与生长性状呈显著负相关。除存在显著的种源效应外,不同重复间的微立地效应也非常显著,在较差立地条件下,木荷种源的生长量较小,但木材基本密度呈现增大趋势。基于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进行种源聚类,可大致将木荷划分为中心种源区、中部种源区和北部种源区3个种源区。同时,以高于材积指数和木材基本密度种源总体均值为选择标准,分别初选出17个速生型和11个速生优质型木荷优良种源,其中多数优良种源来源于南岭山脉—武夷山脉的中心种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荷 生长 木材基本密度 种源变异 种源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荷苗木性状的种源变异和地理模式 被引量:48
6
作者 张萍 金国庆 +2 位作者 周志春 余琳 范辉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2-198,共7页
利用来自7省区36个木荷种源在浙江淳安和福建建瓯两试验点的苗期测定材料,研究其苗木生长、根系特征和叶片形态等12个性状的种源差异及其地理变异模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主根长、侧根长和叶片颜色在种源间无显著差异外,其它性状的种... 利用来自7省区36个木荷种源在浙江淳安和福建建瓯两试验点的苗期测定材料,研究其苗木生长、根系特征和叶片形态等12个性状的种源差异及其地理变异模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除主根长、侧根长和叶片颜色在种源间无显著差异外,其它性状的种源效应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种源苗木性状与产地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发现,苗高、叶片特征(叶片数、叶片宽、叶片厚)及秋末嫩叶颜色等呈典型的纬向变异模式,产地温度则是造成这种纬向变异模式的主要环境作用因子。与北部种源比较,南部种源生长快,叶片数量多,但叶片较薄较窄,其秋末嫩叶颜色变化对寒冷信号反应敏感。影响木荷种子性状表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产地的年降水量。以苗高为标准,分别在两地点初选出优良种源10个,它们多来自25°N左右的木荷自然分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荷 苗木性状 种源变异 地理变异 种源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荷种源遗传多样性和种源区初步划分 被引量:36
7
作者 张萍 周志春 +2 位作者 金国庆 范辉华 胡红宝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8-42,共5页
利用RAPD分子标记研究我国高效生物防火和优良用材树种木荷主要分布区15个地理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木荷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木荷种内平均基因多样度为0.3636。研究发现木荷种源Shannon表型多样性与产地纬度呈显著... 利用RAPD分子标记研究我国高效生物防火和优良用材树种木荷主要分布区15个地理种源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木荷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木荷种内平均基因多样度为0.3636。研究发现木荷种源Shannon表型多样性与产地纬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南部种源的遗传多样性显著高于北部种源,从而推测25°N左右的自然分布区可能是木荷的分布中心。木荷有27.14%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源间,而72.86%的遗传变异来自于地理种源内。基于分子水平上的种源聚类,可将木荷分布区划分为3个种源区:北缘种源区(安徽南部和浙江北部)、中部种源区(南岭以北、浙江南部以南)和南部种源区(南岭以南),而南部种源区和中部种源区又都可再分为东部和西部2个种源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荷 RAPD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种源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荷优树子代苗期生长遗传和变异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林磊 周志春 +4 位作者 范辉华 金国庆 冯建国 陈柳英 王月生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5-160,共6页
利用设置在福建建瓯、浙江龙泉和淳安3个试验点的96~141个木荷优树自由授粉家系苗期测定材料,以研究和揭示其苗木生长和叶片形态性状的家系遗传变异规律。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木荷苗高、地径、叶片数、叶片长和叶片宽等在家系间的遗传... 利用设置在福建建瓯、浙江龙泉和淳安3个试验点的96~141个木荷优树自由授粉家系苗期测定材料,以研究和揭示其苗木生长和叶片形态性状的家系遗传变异规律。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木荷苗高、地径、叶片数、叶片长和叶片宽等在家系间的遗传差异皆达到极显著水平。性状遗传力估算值显示,苗高和叶片长分别受中等和较强的家系与加性遗传控制,而地径、叶片数和叶片宽等则受弱度至中等的家系和加性遗传控制。试验观测到,与来自较北部和较高海拔地区的家系比较,来自较南部和低海拔地区的家系在各区试点的苗木生长量大、叶片宽大、叶片数多,说明木荷苗木生长和叶片形态的家系效应中还存在明显的产地效应。木荷苗高和地径等不仅立地效应显著,而且存在显著的家系与立地互作效应。基于家系苗期测定结果,以苗高为标准,分别为水热条件较好的中心产区(福建建瓯)、一般产区(浙江龙泉)和水热资源较差的北缘区(浙江淳安)初选出20个速生的优良家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荷 家系 苗木性状 遗传变异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荷天然林分个体类型及材性性状变异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秀花 马雪红 +2 位作者 金国庆 陈柳英 周志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3-139,共7页
在浙、闽2省选取成一定纬度和海拔梯度的6个木荷天然林分,开展树干形质、树皮形态、木材纹理扭曲度、木材颜色和基本密度等个体类型表型变异及产地纬度和海拔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木荷天然林分个体树皮厚度、颜色、形状及木材颜色等类型... 在浙、闽2省选取成一定纬度和海拔梯度的6个木荷天然林分,开展树干形质、树皮形态、木材纹理扭曲度、木材颜色和基本密度等个体类型表型变异及产地纬度和海拔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木荷天然林分个体树皮厚度、颜色、形状及木材颜色等类型多样,除木材纹理扭曲度外,树干形质、树皮形态和木材基本密度等在林分间存在显著表型差异,但在林分内个体间变异以木材纹理扭曲度最大,树干圆满度、通直度和木材基本密度最小。木材性状的径向变异研究发现:木材基本密度由髓心向树皮方向逐渐下降,而年轮则先变宽后变窄,15~25年轮为平稳生长期。较高纬度的天然林分其树干相对通直圆满、树皮较薄、木材颜色较浅,而其他性状则未呈现明显的规律性;随海拔升高,木荷天然林分具有树干圆满、树皮薄而光滑,但树干通直度低、年轮窄、木材基本密度小的变化趋势。基于中心产区2个不同海拔天然林分个体性状相关分析表明,性状相关因林分所处海拔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在高海拔林分中,树皮性状是材性和径生长较好的指示指标,树干圆满的个体树皮光滑且颜色较浅、木材基本密度较小,而树干越通直的个体,树皮颜色越深,径生长也越快;在低海拔林分中,树皮厚度对树皮的其他性状和木材密度也有较好的指示作用,树干通直、树皮颜色浅、径生长量大的个体其木材纹理扭曲度较小、木材基本密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荷 天然林 个体类型 木材性状 表型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源木莲苗生长和形态的地理种源分化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因刚 周志春 +2 位作者 金国庆 范辉华 王月生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39,共5页
利用来自乳源木莲主要分布区的12个种源在福建建瓯和浙江淳安两个试验点开展苗期遗传测定,系统研究苗木生长、苗高生长参数、叶片形态、根系特征和干物质积累等性状的种源遗传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乳源木莲苗的生长、叶片形态、干物质积... 利用来自乳源木莲主要分布区的12个种源在福建建瓯和浙江淳安两个试验点开展苗期遗传测定,系统研究苗木生长、苗高生长参数、叶片形态、根系特征和干物质积累等性状的种源遗传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乳源木莲苗的生长、叶片形态、干物质积累量、主根长和根幅等性状存在显著的种源效应。由于乳源木莲侧根相对不发达,一级侧根数和最长侧根长的种源差异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但其绝对值间却相差2.8倍。乳源木莲苗生长和形态等主要性状的种源变异受产地经度和纬度的双重控制,与北部和东部种源相比,来自于南部和内陆的种源其苗高径生长量和苗高生长参数较大,分枝数较多,叶片数多且较宽长。根据苗期种源测定结果,初选出江西全南、龙南和福建连城、沙县、将乐等优良种源,其苗高生长量比对照增加了8.99%-56.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源木莲 种源 苗木 生长 形态 地理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源木莲种源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因刚 周志春 +2 位作者 范辉华 洪长胜 金国庆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82-586,共5页
Genetic diversity and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of 11 Manglietia yuyuanensis provenances from main distribution area were analyzed using ISSR molecular markers.A total of 108 amplified loci were detected by 9 primers,of... Genetic diversity and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of 11 Manglietia yuyuanensis provenances from main distribution area were analyzed using ISSR molecular markers.A total of 108 amplified loci were detected by 9 primers,of which the proportion of polymorphic loci was 86.11%.A high degree of genetic diversity in M.yuyuanensis was detected,and the genetic diversity index in species level was 0.282 7,which was markedly higher than that of M.decidua and M.patungensis,the rare and endangered species belonging to the same genus with M.yuyuanensis.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enetic diversity among provenances.Provenances from north and north-west Fujian province and the nearby area,including Shaxian,Jian’ou,Wuyishan of Fujian and Longquan of Zhejiang,had higher genetic diversity,which were the dominant regions to be protected and utilized. Small population effect brought by habitat fragmentation and distance isolation effect resulted in high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among provenances,which contributed to 25.89% of total genetic variation,and the differentiation within provenances contributed to 74.11% of total genetic variation.Results also showed that the genetic distance amog provenances was not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geographical distance amog provenances.Based on the Nei’s unbiased genetic distance,11 provenances might be obviously divided into 3 clusters.Shaxian and Jian’ou of Fujian with high genetic diversity and large nature population was clustered into one group.The genetic distance among Huangshan of Anhui,Longquan and Kaihua of Zhejiang,Wuyishan,Shaowu and Liancheng of Fujian,and Lichuan and Longnan of Jiangxi was small,then the above provenances were clustered.Quannan of Jiangxi,located at the south of distribution area,was an individual provenance.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its wider leaves,it was conferred that Quannan provenance was mistaken for M.fordiana Oliv.in the course of seed coll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源木莲 种源 遗传多样性 遗传分化 I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荷种源鲜叶抑燃和助燃性化学组分的差异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萍 周志春 +2 位作者 金国庆 吴云生 范辉华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0-83,共4页
选择木荷15个代表性种源,以研究火险期鲜叶主要抑燃性和助燃性化学组分的种源差异及地理变异模式。结果表明,木荷叶片含水量、灰分、木质素、粗脂肪和苯 乙醇抽出物5个化学组分在种源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其最高和最低种源测定值分别相差5%... 选择木荷15个代表性种源,以研究火险期鲜叶主要抑燃性和助燃性化学组分的种源差异及地理变异模式。结果表明,木荷叶片含水量、灰分、木质素、粗脂肪和苯 乙醇抽出物5个化学组分在种源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其最高和最低种源测定值分别相差5%、31%、80%、66%和33%,尤以灰分和粗脂肪两组分的种源差异最大。木荷种源鲜叶的上述5个化学组分都呈现随纬度变化的地理模式,木质素和粗脂肪质量分数还与产地经度有关。较之于分布区北部的种源,木荷南部种源鲜叶的含水量、灰分等抑燃性组分质量分数高,粗脂肪、苯醇抽出物等助燃性组分质量分数低。木质素作为一种不易燃烧但燃烧时能释放大量热量的组分,呈与产地纬度显著正相关的关系,有异于含水量和灰分两个抑燃性组分的地理变异模式。结合苗期种源试验结果,可以初步判定分布区南部的种源生长快,根系发达、叶片数量多,鲜叶抑燃性组分质量分数高,助燃性组分质量分数低,因此防火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荷 种源 抗火性能 化学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红豆树人工林生长和心材特性的差异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蕊 王秀花 +2 位作者 陈柳英 冯建国 周志春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12-419,共8页
选用浙闽23~38年生的8块红豆树Ormosia hosiei人工片林,以研究立地条件、林分密度和林龄等对红豆树人工林生长和材质材性的影响,同时探讨这些因子对红豆树心材生长特性的作用。结果表明:人工栽植的红豆树分叉干率较高(59.1%)、树干... 选用浙闽23~38年生的8块红豆树Ormosia hosiei人工片林,以研究立地条件、林分密度和林龄等对红豆树人工林生长和材质材性的影响,同时探讨这些因子对红豆树心材生长特性的作用。结果表明:人工栽植的红豆树分叉干率较高(59.1%)、树干通直度较低,需加强修枝和抹芽等促使其优质干材的形成和生长。好的立地条件和适宜的林分密度有利于促进红豆树径向生长和木材积累量。红豆树人工林木材基本密度中等,为0.50~0.59 g.m-3,平均为0.543 2 g.m-3,较少受立地和林龄的影响。木材基本密度从髓心向外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第35轮后趋于平缓或下降,其径向均匀性相对较高。红豆树心材半径和心材面积分别与胸径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R2=0.749,F1,315=17.91,P=0.005)和幂函数正相关(R2=0.7719,F1,315=20.3,P=0.004)关系,可通过延长培育周期和提高径生长量等来培养大径阶、高心材率的红豆树优质干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培育学 红豆树 人工林 生长 木材基本密度 心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荷生长与形质地理变异和木制工艺材种源选择 被引量:7
14
作者 林磊 周志春 +3 位作者 范辉华 金国庆 陈柳英 王月生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5-632,共8页
利用设置在福建建瓯和浙江淳安的5年生木荷Schima superba种源试验林,系统研究生长和形质性状种源差异、地理变异模式和性状遗传相关,并利用选择指数开展木制工艺材优良种源选择。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木荷树高、胸径、树干通直度及一级侧... 利用设置在福建建瓯和浙江淳安的5年生木荷Schima superba种源试验林,系统研究生长和形质性状种源差异、地理变异模式和性状遗传相关,并利用选择指数开展木制工艺材优良种源选择。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木荷树高、胸径、树干通直度及一级侧枝总数、最大侧枝长和最大侧枝粗存在显著的种源效应,受到中等以上强度遗传控制,种源广义遗传力达0.34~0.61,而树干分叉干数和分枝角的种源效应较小。木荷生长和形质性状的地理变异模式因区试点不同而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木荷中心产区的福建建瓯点,主要生长和形质性状与产地纬度呈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达-0.313~-0.534,与产地经度相关性较小,呈典型的纬向变异模式,南部种源生长较快,树干通直,但分枝多而粗;在北缘区的浙江淳安点,除种源一级侧枝总数与产地纬度呈显著负相关外,其他生长和形质性状与产地纬度的负相关性较小。性状相关分析发现,木荷种源主要的形质与生长性状呈显著的正遗传相关,遗传相关系数达0.320~1.164,而树干通直度则与最大侧枝长互为独立。选用2个理想的等经济权重和以生长改良为主的选择指数分别为福建建瓯和浙江淳安点选出了10个生长和形质兼优的优良种源,前者多为南部种源,而后者多为中部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育种学 木荷 种源 生长 形质 地理遗传变异 选择指数 木制工艺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阔轮栽模式土壤腐殖质及肥力特性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爱玲 陈光水 +1 位作者 谢锦升 李振问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0-33,共4页
通过对杉阔轮栽模式及对照的杉木萌芽林土壤腐殖质及肥力的研究。得出结果:26年生杉阔轮栽模式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增加.土壤生化活性加强.土壤速效养分供应量增强;土壤腐殖质、 H_(A)(胡敏酸)/F_(A)(富里酸)比值、E_... 通过对杉阔轮栽模式及对照的杉木萌芽林土壤腐殖质及肥力的研究。得出结果:26年生杉阔轮栽模式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增加.土壤生化活性加强.土壤速效养分供应量增强;土壤腐殖质、 H_(A)(胡敏酸)/F_(A)(富里酸)比值、E_(4)(胡敏酸光密度值)上升.E_(4)/E_(6)(胡敏酸吸收光谱曲线的斜率)变小;土壤松结合态和紧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及其比值增加.土壤腐殖质活化度增强.土壤肥力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阔轮栽模式 杉木萌芽林 细柄阿丁枫 土壤腐殖质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杉栽阔模式林分土壤腐殖质及肥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邱仁辉 杨玉盛 +2 位作者 俞新妥 李振问 阮传成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32-36,共5页
通过对留杉栽阔模式林分、对照的杉木萌芽林土壤腐殖质及肥力的研究结果表明:33年生留杉栽阔模式林分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增加,土壤生化活性加强,土壤速效性养分供应量增强;土壤腐殖质中HA/FA值、E4值上升,E4/E6值... 通过对留杉栽阔模式林分、对照的杉木萌芽林土壤腐殖质及肥力的研究结果表明:33年生留杉栽阔模式林分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增加,土壤生化活性加强,土壤速效性养分供应量增强;土壤腐殖质中HA/FA值、E4值上升,E4/E6值变小;土壤松结合态和紧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及其比值增加,土壤腐殖质活化度增强,土壤肥力得到明显改善,从而促进了模式林分中杉木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萌芽林 土壤腐殖质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生阔叶林改建为食用菌原料林后的群落恢复和林分生长 被引量:8
17
作者 范辉华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6,共7页
选择12年生林相较好的天然次生阔叶林,通过择伐更新和皆伐人促更新2种经营方式定向培育食用菌原料林。研究发现,择伐经营的经济效益较高,且有利于群落的快速恢复,经过7a的封育,林分蓄积量已达到择伐前的水平。皆伐人促更新获得的食用菌... 选择12年生林相较好的天然次生阔叶林,通过择伐更新和皆伐人促更新2种经营方式定向培育食用菌原料林。研究发现,择伐经营的经济效益较高,且有利于群落的快速恢复,经过7a的封育,林分蓄积量已达到择伐前的水平。皆伐人促更新获得的食用菌材虽较择伐利用高出40%左右,但因经营强度过大,保留的幼树受损严重而不利于伐后林木的生长与恢复,封育期内蓄积增长量分别为择伐更新和对照未经营区的64 7%和73 41%。动态监测结果显示,采用择伐和皆伐人促更新措施后群落恢复较快。疏伐后因透光度的急剧增加,阳性和中性树种大量侵入,地面芽植物和1年生植物的比例增高。到第7a时,高位芽植物的比例已接近未经营区的状态,乔、灌、草各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未经营的天然阔叶林,物种均匀度则与其相近。研究还发现,2种更新经营方式对土壤养分的损失较小,经过7a的恢复,林地土壤肥力已基本达到原有天然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伐 皆伐 原料林 食用菌 阔叶林 林分生长 经营区 经营方式 增长量 增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荷苗期生长性状的地理种源变异 被引量:11
18
作者 范辉华 陈柳英 +2 位作者 吴兴德 周志春 张萍 《福建林业科技》 2003年第3期11-14,共4页
利用来自安徽、浙江等6个省34个木荷种源种子在福建建瓯开展苗期测定试验,研究其种子性状和苗木生长的种源差异及其地理变异模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种源效应都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过种源苗木生长与产地地理气候因子的... 利用来自安徽、浙江等6个省34个木荷种源种子在福建建瓯开展苗期测定试验,研究其种子性状和苗木生长的种源差异及其地理变异模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种源效应都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过种源苗木生长与产地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发现,苗高呈典型的纬向变异模式,产地温度则是造成这种纬向变异模式的主要环境作用因子。与北部种源比较,南部种源生长快。以苗高为标准,初选出苗期表现好的优良种源10个,这些初选种源多来自木荷自然分布的中心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荷 苗期 种子性状 生长性状 地理模式 种源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杉等种子活力射线测定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擢溪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3期246-251,共6页
本文应用射线衬比造影法对柳杉等4个树种种子进行活力测定,研究出衬比造影的配套技术.根据衬比剂的渗透量.渗透部位,胚与胚乳的成像特征与玻板定位发芽对照,制定出各树种的X光片判读等级:杉木8级、马尾松6级、建柏和柳杉为7... 本文应用射线衬比造影法对柳杉等4个树种种子进行活力测定,研究出衬比造影的配套技术.根据衬比剂的渗透量.渗透部位,胚与胚乳的成像特征与玻板定位发芽对照,制定出各树种的X光片判读等级:杉木8级、马尾松6级、建柏和柳杉为7级,采用生物统计方法判定活力等级,结果表明各树种种子活力指数用Ⅰ、Ⅱ级累加,并用回归模型来计算种子活力指数,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 衬比造影 测定 活力 柳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天然果蔬保鲜涂料在锥栗保鲜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勇来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9-51,共3页
采用不同浓度的全天然果蔬保鲜涂料在常温和低温条件下进行锥栗果的保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采用20%的全天然果蔬保鲜涂料保鲜锥栗的效果最好,100d的保存率达91.97%,失水率为4.20%。而且保鲜后锥栗... 采用不同浓度的全天然果蔬保鲜涂料在常温和低温条件下进行锥栗果的保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温条件下,采用20%的全天然果蔬保鲜涂料保鲜锥栗的效果最好,100d的保存率达91.97%,失水率为4.20%。而且保鲜后锥栗果的可溶性糖、淀粉、粗脂肪及多种氨基酸含量基本不变,且经济效益显著,值得在闽北林区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栗 全天然果蔬保鲜涂料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