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西北烟草普通花叶病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7
1
作者 郑美秀 《福建农业科技》 2006年第2期64-66,共3页
分析了气象条件对闽西北烟草TMV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湿度、降水及日照等气象因子对TMV发生发展均有明显的影响作用,但影响程度和关键时段不相同,影响最大的是湿度和降水,温度次之,日照最小;TMV始发时温度起主要影响,其中最... 分析了气象条件对闽西北烟草TMV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湿度、降水及日照等气象因子对TMV发生发展均有明显的影响作用,但影响程度和关键时段不相同,影响最大的是湿度和降水,温度次之,日照最小;TMV始发时温度起主要影响,其中最低气温起最主要的作用,流行时起主要作用为湿度和降水,日照起明显的负效应。建立了闽西北地区烟草TMV发生程度的中期预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普通花叶病 气象条件 影响 预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保险气象服务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凤珠 姜建萍 罗凤兰 《农业与技术》 2015年第2期192-192,共1页
农业气象保险服务要切合实际,依靠科学,与时俱进,尽快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本文对农业保险气象服务探讨。
关键词 农业 气象 保险 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质量的因素及对策
3
作者 李镔 官雨洁 黄澍寒 《河北农机》 2021年第20期124-125,共2页
新型自动气象站近年来在我国各地气象站得到广泛应用,如何保证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质量开始受到业界广泛关注,相关研究因此大量涌现。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影响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质量的因素,并深入探讨保证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质量... 新型自动气象站近年来在我国各地气象站得到广泛应用,如何保证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质量开始受到业界广泛关注,相关研究因此大量涌现。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影响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质量的因素,并深入探讨保证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质量的对策,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气象观测 数据文件 文件信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环境下气象设备的维修难点与应对措施研究
4
作者 谢应龙 赖杰 《农业灾害研究》 2025年第6期299-301,共3页
气象设备在复杂环境下易出现传感器失效、供电系统故障、通信模块损坏、机械结构受损等问题,导致故障诊断,使维修作业面临诸多困难。分析复杂环境对气象设备维修的影响,总结气象设备在恶劣条件下的常见故障类型,剖析维修过程中面临的维... 气象设备在复杂环境下易出现传感器失效、供电系统故障、通信模块损坏、机械结构受损等问题,导致故障诊断,使维修作业面临诸多困难。分析复杂环境对气象设备维修的影响,总结气象设备在恶劣条件下的常见故障类型,剖析维修过程中面临的维修难点,提出一系列创新性的应对措施。这些措施涵盖了新型传感器和供电系统的研发、设备结构优化、专业维修团队建设、远程监控和智能诊断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为提升复杂环境下气象设备的维修水平和保障气象监测数据的连续可靠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设备 复杂环境 故障诊断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市颗粒物输送路径和源区季节特征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蒋永成 蒋宗孝 +7 位作者 童怀忠 陈德花 李璇 李镔 邓发荣 张磊 赵丽娟 赵天良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4-191,共8页
该研究基于聚类后向轨迹分析法和潜在源贡献因子法,针对2015-2016年厦门地区季轨迹聚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春季、秋季和冬季以偏北和局地路径占比最高,夏季为偏南和局地路径占比高。当颗粒物污染等级达到良或以上时,偏西和局地路径的PM2.... 该研究基于聚类后向轨迹分析法和潜在源贡献因子法,针对2015-2016年厦门地区季轨迹聚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春季、秋季和冬季以偏北和局地路径占比最高,夏季为偏南和局地路径占比高。当颗粒物污染等级达到良或以上时,偏西和局地路径的PM2.5浓度较高;除局地累积外,冬季表现出明显的由北向南的跨区域输送特征,春季受来自长三角以及湖南、江西、福建西南等地区的污染气团影响明显;细颗粒物污染主要出现在局地输送和偏北路径下,粗颗粒污染则是在西北长距离路径下出现。潜在源区分析结果表明,本地排放、长三角、华北一带是冬春季污染输送的主要源地,珠三角至闽南沿海一带是厦门地区秋季的主要源区。空气相对清洁的厦门地区颗粒物来源存在明显季节差异,受多来源多尺度颗粒物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污染 区域传输 潜在源贡献因子法(PSCF) 聚类后向轨迹 海峡西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年3月19日—20日凌晨闽北闽东强对流过程分析
6
作者 姜建萍 吴凤珠 刘丽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6年第3期19-21,25,共4页
利用加密地面观测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分析场资料和雷达回波资料分析,对3月19日—20日凌晨的一次闽北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上空急流强度大且滞留时间长,并伴有高空辐散(200 hpa急流轴右侧,高层辐散区内)时为强对流天... 利用加密地面观测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分析场资料和雷达回波资料分析,对3月19日—20日凌晨的一次闽北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上空急流强度大且滞留时间长,并伴有高空辐散(200 hpa急流轴右侧,高层辐散区内)时为强对流天气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抽气作用和通风作用;由于许多倾斜对流过程的高层辐散不一定处在强对流区的上空,但只要形成垂直环流也同样有利于强对流过程发生;雷达回波对监测强对流天气发生的种类、落区、强度具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北 强对流 过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