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MRI影像组学列线图术前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7
- 1
-
-
作者
方如旗
翁淑萍
陈霞平
刘凯丽
杨敏芳
郑贤应
-
机构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影像科
福建省妇产医院影像科
-
出处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72-1177,共6页
-
基金
福建省卫生健康科研人才培养项目(2019-ZQN-26)
福建省科技创新联合资金项目(2020Y9146)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23J011215)。
-
文摘
目的构建并验证MRI影像组学列线图术前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22年5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19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利用MaZda软件获取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得分,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淋巴结转移预测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并在测试集中进行验证。结果训练集134例,其中淋巴结转移43例;验证集61例,其中淋巴结转移28例,术前MRI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32.4%(23/71),特异度为96.0%(119/1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像组学得分、MRI提示宫颈间质浸润、Ki-67、MRI提示淋巴结转移为独立危险因素,依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在训练组及验证组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7、0.840,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模型在训练组、验证组拟合优度良好(P=0.689、0.167)。结论MRI影像组学列线图提高了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有助于临床制订个体化治疗策略。
-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淋巴结转移
影像组学
列线图
-
Keywords
Endometrial neoplasm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Lymphatic metastasis
Radiomics
Nomogram
-
分类号
R445.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737.33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后肾腺瘤的CT和MRI表现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刘凯丽
罗超然
陈倩
肖慧
-
机构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影像科
福建省妇产医院影像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放射诊断科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总教学医院(第九〇〇医院)
-
出处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85-1289,1295,共6页
-
文摘
目的 探讨后肾腺瘤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7年6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住院治疗的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后肾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CT/MRI及病理资料,记录病灶的部位、大小、密度(信号)、强化方式及程度等,结合近期相关国内外研究,总结其影像学特征与病理的相关性。结果 6例患者中,男2例,女4例。6例病灶均为单肾单发,边界清,其中5例为实性肿块,CT平扫呈等及稍高密度,均未见钙化,增强扫描呈渐进性轻中度强化;1例为囊实性病灶合并囊壁点状钙化,实性部分呈稍高密度;增强扫描呈持续性中度强化。2例T1WI均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1例呈低信号,另1例呈混杂稍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2例信号均增高。免疫组化:6例WT-1、CD57均呈阳性,Ki-67均低表达(1%~10%),1例细胞角蛋白7呈局灶阳性。结论 后肾腺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为单肾单发的实性肿块,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扩散加权成像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但其最终确诊需要依靠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
-
关键词
后肾腺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外科
免疫组化
-
Keywords
Metanephric adenoma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omography,X-ray computed
Pathology,surgical
Immunohistochemistry
-
分类号
R692
[医药卫生—泌尿科学]
R445.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445.3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