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强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业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7
1
作者 韩伟中 陈新 《农技服务》 2016年第13期105-105,40,共2页
如何科学高效地对气象装备进行管理已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根据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以及目前国内外的发展趋势,结合我省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以及业务保障工作实际,就我省的气象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建设性的思路。
关键词 气象 信息化 装备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中北部一次暴雨成因分析
2
作者 张美花 鲍思钻 曹茜 《农技服务》 2015年第5期126-127,共2页
利用常规天气图、区域自动站资料、物理量场和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对2014年6月18-19日发生在福建中北部的大暴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大环流形势偏弱情况下,只要高低层各种物理量配置有利,仍可能发生较大范围的暴雨、大暴雨天气;当7... 利用常规天气图、区域自动站资料、物理量场和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对2014年6月18-19日发生在福建中北部的大暴雨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大环流形势偏弱情况下,只要高低层各种物理量配置有利,仍可能发生较大范围的暴雨、大暴雨天气;当700hpa以下各层处在没有槽或急流的弱环流,而500hpa以上有槽底扫过和强辐散时,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和高低层物理量配置综合分析,可以提高这种类型的暴雨或暴雨落区预报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弱环流形势 成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基与星载激光雷达技术的武夷山山谷风环流研究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任雍 张雪芬 +2 位作者 吴松华 吴雪菲 任斯敏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03-1214,共12页
山谷风是一种热力驱动产生的局地环流,武夷山市三面环山,中部为丘陵地带,使得该地常年盛行山谷风。基于地面气象观测站、边界层测风激光雷达及激光雷达卫星Aeolus数据研究了武夷山山谷风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夏季出现山谷风日天数最多,... 山谷风是一种热力驱动产生的局地环流,武夷山市三面环山,中部为丘陵地带,使得该地常年盛行山谷风。基于地面气象观测站、边界层测风激光雷达及激光雷达卫星Aeolus数据研究了武夷山山谷风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夏季出现山谷风日天数最多,山谷风日出现时大气日变化特征显著,表现为山风出现的时间段,以偏北风为主,风速较小,低空激光雷达回波信号较强,气流运动以下沉为主,垂直方向上形成环流圈;谷风阶段,以偏南风为主,较山风阶段风速有所增强,低空激光雷达回波信号减弱,以上升气流为主;激光雷达数据融合的风廓线可见,武夷山非山谷风日常出现在对流层中低层盛行偏南风的天气形势下,偏南风将水汽输送至当地,使得当地低空被较厚云层覆盖或出现降水过程,从而削弱了山地与谷地的热力差异,局地环流被打破,山谷风环流无法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 Aeolus卫星 山谷风 资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强台风“莫兰蒂”(1614)边界层结构的风廓线雷达观测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汪学渊 汪澜 +1 位作者 郑陈婷 郭建平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2-361,共10页
利用翔安风廓线雷达和厦门探空雷达资料,对2016年超强台风“莫兰蒂”外雨带(距离台风中心120~220 km)和外围晴空(距离台风中心400~630 km)边界层结构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在超强台风“莫兰蒂”外雨带,风廓线雷达反演的最大切向风速高... 利用翔安风廓线雷达和厦门探空雷达资料,对2016年超强台风“莫兰蒂”外雨带(距离台风中心120~220 km)和外围晴空(距离台风中心400~630 km)边界层结构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在超强台风“莫兰蒂”外雨带,风廓线雷达反演的最大切向风速高度分布在入流层下方0.5~1.0 km处,并且随着台风中心的靠近,最大切向风速和入流层高度都有降低的趋势,受降雨粒子的影响,风廓线雷达只能定性反映台风外雨带最大切向风速高度和入流层高度分布特征。在超强台风“莫兰蒂”外围晴空天气下,最大切向风速高度与入流层高度具有一致性,其边界层高度变化比较平稳,高度分布在1.2~1.6 km之间,能够定量反映台风外围晴空边界层高度分布;相对于传统热力驱动的湍流,台风系统边界层湍流主要由风切变驱动,台风外围湍流活动的增强主要发生在最大切向风速高度附近,除了风切变还有其他比较重要的驱动源,表明在台风边界层顶部附近有更加复杂的湍流活动,需要更加精细的湍流通量试验确定其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最大切向风速高度 入流层高度 边界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线偏振全数字相控阵天气雷达设计与试验
5
作者 刘新安 曾正茂 +4 位作者 陈玉宝 张深寿 刘光普 佟翔宇 孙正齐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75,共11页
基于极端灾害性天气对高时空分辨率的探测需求,提出了一种采用平板阵列天线和全数字收发组件,并具有双线偏振功能的S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系统的实现方法,并对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基于脉内频相扫多波束的扫描策略设计,以... 基于极端灾害性天气对高时空分辨率的探测需求,提出了一种采用平板阵列天线和全数字收发组件,并具有双线偏振功能的S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系统的实现方法,并对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基于脉内频相扫多波束的扫描策略设计,以及基于机内标定系统的在线标定设计思路。最后采用研制的工程样机开展了强对流天气观测试验,并与CINRAD/SAD雷达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设计的工程样机对强对流天气的观测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极化 全数字相控阵 平板阵列天线 扫描策略 系统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气象观测设备维修测试平台设计
6
作者 曾昊川 陈清华 于悦洋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8期113-115,共3页
随着气象观测设备自动化的成熟与普及,观测设备得到及时、正确的维修检测和保障成为当前的主要工作之一。地面气象观测设备维修测试平台的开发,实现了对主要地面气象观测设备的故障诊断、维修保障和性能测试,包括自动气象站、自动土壤... 随着气象观测设备自动化的成熟与普及,观测设备得到及时、正确的维修检测和保障成为当前的主要工作之一。地面气象观测设备维修测试平台的开发,实现了对主要地面气象观测设备的故障诊断、维修保障和性能测试,包括自动气象站、自动土壤水分站等。结合万用表等通用设备对被测采集器接口板及主板的元件级关键点进行测试,完成电路板具体故障的查找,从而分析采集器、传感器等存在的故障。介绍了地面气象观测设备的组成,分析了地面气象观测设备维修测试平台结构,探讨了平台硬件设计和平台软件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气象站 传感器 维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廓线雷达资料在台风苏拉登陆过程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28
7
作者 汪学渊 李栋 +2 位作者 任雍 陈孝腔 朱会芸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31-1436,共6页
为了研究风廓线雷达在台风天气过程预报中的作用,对2012年8月2—4日在福建秦屿镇登陆的台风苏拉天气过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风廓线雷达在台风苏拉登陆期间4 km以上高空有效数据获取率明显提高,确定风廓线雷达的有效探测高度为4.8 km;通... 为了研究风廓线雷达在台风天气过程预报中的作用,对2012年8月2—4日在福建秦屿镇登陆的台风苏拉天气过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风廓线雷达在台风苏拉登陆期间4 km以上高空有效数据获取率明显提高,确定风廓线雷达的有效探测高度为4.8 km;通过信噪比和垂直速度数据统计分析出台风登陆前后带来间歇性的降雨,而台风眼登陆主要表现为无降水天气,仅有少量的降雨,这一结论进一步在小时降雨量统计中得到验证;通过水平风速数据统计分析出台风登陆前后在有效探测高度内水平风速在25 m·s^(-1)左右,而台风眼登陆水平风速在0~3 m·s^(-1);统计结果与台风登陆物理过程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苏拉台风 信噪比 垂直速度 水平风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DIS数据的台湾海峡SST区域遥感监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春桂 任雍 +2 位作者 蔡义勇 曾银东 张星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3-81,共9页
采用SeaDAS模型开展基于MODIS数据的台湾海峡海洋表面温度SST遥感监测时,发现SeaDAS模型在台湾海峡中部SST的监测精度能够满足要求,但在台湾海峡近岸SST的监测误差明显偏大。为此根据2003—2006年台湾海峡近岸观测站点和台湾海峡中部浮... 采用SeaDAS模型开展基于MODIS数据的台湾海峡海洋表面温度SST遥感监测时,发现SeaDAS模型在台湾海峡中部SST的监测精度能够满足要求,但在台湾海峡近岸SST的监测误差明显偏大。为此根据2003—2006年台湾海峡近岸观测站点和台湾海峡中部浮标的实测SST数据,采用线性多通道算法建立台湾海峡SST区域遥感监测统计模型,并选择2007年30个SST数据样本对区域统计模型的监测效果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在台湾海峡海域采用SeaDAS模型监测SST绝对误差的平均值是1.2℃,标准差是0.69℃,而采用区域统计模型监测SST绝对误差的平均值下降到0.89℃,标准差下降到0.52℃,区域统计模型优于SeaDAS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遥感 SST 线性多通道算法 MODIS 台湾海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滴谱仪与风廓线雷达反射率对比试验 被引量:12
9
作者 汪学渊 阮征 +2 位作者 李效东 黄丽芬 韩伟中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7-114,共8页
针对风廓线雷达估算的反射率数据需要进行验证。开展雨滴谱仪与风廓线雷达反射率对比试验,通过两种不同探测设备观测数据的对比,以验证风廓线反射率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结果表明:确定了以风廓线低模360~1440 m采样体积内的反射率与3... 针对风廓线雷达估算的反射率数据需要进行验证。开展雨滴谱仪与风廓线雷达反射率对比试验,通过两种不同探测设备观测数据的对比,以验证风廓线反射率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结果表明:确定了以风廓线低模360~1440 m采样体积内的反射率与3 min雨滴谱反射率数据对比方法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时空差异;在雨滴谱仪反射率小于40 dBz时,对应的风廓线雷达反射率数据是可靠和可用的;同时由于风廓线雷达有限的动态范围造成反射率低估的现象,使得风廓线雷达反射率在大气垂直结构以及微物理特性等方面应用受到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廓线雷达 雨滴谱仪 反射率 对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雷达联合微波辐射计的水凝物识别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金虎 谢槟泽 +4 位作者 刘光普 陈后财 吕星超 蔡嘉晗 梁艺潇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24-934,共11页
为降低飞机飞行时的积冰风险,利用模糊逻辑算法和神经网络算法对云雷达联合微波辐射计探测数据进行水凝物分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算法均能有效地完成水凝物分类:模糊逻辑算法对退极化比极为敏感;神经网络算法可以区分水凝物是否存... 为降低飞机飞行时的积冰风险,利用模糊逻辑算法和神经网络算法对云雷达联合微波辐射计探测数据进行水凝物分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算法均能有效地完成水凝物分类:模糊逻辑算法对退极化比极为敏感;神经网络算法可以区分水凝物是否存在和进行小粒径粒子分类,但对大粒径非球形粒子不敏感.本研究可从水凝物类型的角度对飞机积冰提供预警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雷达 微波辐射计 水凝物分类 模糊逻辑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bVIEW的天气预报系统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光普 李效东 +1 位作者 梁莺 任雍 《电子测量技术》 2014年第7期88-92,共5页
介绍了LabVIEW在天气预报系统中的应用,该系统利用虚拟仪器技术,以美国国家仪器的LabVIEW为开发平台,通过调用API接口对网页中的气象数据提取和分析,实现了全国主要城市以及对各城市辖区的精细化天气预报功能。该系统不仅涵盖了温度、... 介绍了LabVIEW在天气预报系统中的应用,该系统利用虚拟仪器技术,以美国国家仪器的LabVIEW为开发平台,通过调用API接口对网页中的气象数据提取和分析,实现了全国主要城市以及对各城市辖区的精细化天气预报功能。该系统不仅涵盖了温度、风、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而且在各气象要素的基础上发布与天气相关的生活指数,同时实现对指定城市一周天气趋势的预报。通过LabVIEW与数据库的交互实现对数据的存储以及对历史数据的调用分析,为天气预报的研究提供了更多更有效的数据。借助LabVIEW图形化的设计方式,使系统具有界面友好、扩展方便、内容丰富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VIEW 天气预报系统 数据提取 数据库 气象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小割集法在极限改善因子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光普 梁莺 +2 位作者 任雍 吴昌叨 韩伟中 《电子测量技术》 2017年第12期262-265,共4页
新一代天气雷达极限改善因子是否达标直接影响雷达回波信号的谱估计和滤波能力,为了更好地解决极限改善因子中不同频率的毛刺干扰问题,介绍了极限改善因子参数的测试原理,详细阐述了最小割集法的原理,并结合信号的功率、脉冲包络参数指... 新一代天气雷达极限改善因子是否达标直接影响雷达回波信号的谱估计和滤波能力,为了更好地解决极限改善因子中不同频率的毛刺干扰问题,介绍了极限改善因子参数的测试原理,详细阐述了最小割集法的原理,并结合信号的功率、脉冲包络参数指标,对影响极限改善因子的发射和接收链路逐一进行分析,并以相关故障诊断实例说明最小割集法的实现过程。通过分析极限改善因子异常的原因,不仅可以为雷达技术人员更好的完成雷达现场测试和维修维护提供指导和帮助,而且能够提高测试效率,保障雷达正常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割集法 雷达极限改善因子 毛刺干扰 维修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角编码单元在CINRAD/SA雷达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任雍 杨苏勤 +1 位作者 汪学渊 刘光普 《电子测量技术》 2016年第3期85-90,共6页
介绍了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天线伺服系统轴角编码单元的主要功能以及逻辑电路结构,分析了旋变激磁信号发生器、旋转变压器、RDC模数变换模块、PLD可编程逻辑器等关键部件的具体功能。进一步深入剖析了轴角编码单元如何利用粗、... 介绍了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天线伺服系统轴角编码单元的主要功能以及逻辑电路结构,分析了旋变激磁信号发生器、旋转变压器、RDC模数变换模块、PLD可编程逻辑器等关键部件的具体功能。进一步深入剖析了轴角编码单元如何利用粗、精码合成与纠错程序控制策略实现雷达天线的高精度控制。最后,总结分析了其在新一代天气雷达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证明轴角编码单元的工作性能充分达到了预期的技术指标。旨在为各级气象雷达技术保障人员提供CINRAD/SA雷达伺服系统维护和研究方面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新一代天气雷达 轴角编码单元 可编程逻辑器件 粗精码的合成与纠错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站与人工站观测降水量的差异对比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曹春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1220-11221,共2页
利用2008~2009年福州自动站与人工站平行观测期间的降水量资料,对年、月、日降水量差值百分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动站与人工站降水观测差值较小,其准确度能够满足日常业务使用。观测时间的差异、观测数据采集方式的不同和人为... 利用2008~2009年福州自动站与人工站平行观测期间的降水量资料,对年、月、日降水量差值百分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动站与人工站降水观测差值较小,其准确度能够满足日常业务使用。观测时间的差异、观测数据采集方式的不同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是造成降水量对比观测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站 人工站 降水量 差异原因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管理和遮阴下水稻株高及成熟期高光谱估算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睿 宗晨 +3 位作者 娄运生 张震 马莉 李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2-90,共9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管理和遮阴处理对水稻株高、成熟期及冠层高光谱特征的影响,通过相关性分析、线性与非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构建水稻株高和成熟期高光谱估算模型。水分管理设2个水平,节水灌溉(W,无水层)与常规灌溉(F,水深5cm)...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水分管理和遮阴处理对水稻株高、成熟期及冠层高光谱特征的影响,通过相关性分析、线性与非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构建水稻株高和成熟期高光谱估算模型。水分管理设2个水平,节水灌溉(W,无水层)与常规灌溉(F,水深5cm);遮阴处理设3个水平,对照(CK,无遮光)、轻度遮阴(S1,单层遮光)和重度遮阴(S2,双层遮光)。结果表明,遮阴处理下,节水灌溉对水稻株高有抑制作用。水稻株高与冠层光谱反射率在近红外波段最为敏感,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在可见光波段达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8种植被指数与水稻不同生育期株高均达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在拔节期至成熟期统一估算株高模型中,估算水稻株高效果较好的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准确率为71.6%;在拔节期和抽穗期分段估算水稻株高模型中基于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模拟效果较好,成熟期基于重归一化植被指数(RDVI)模拟效果较好,准确率分别为72.9%、77.7%、73.6%,表明分生育期估算株高模型模拟准确率较统一估算株高模型有所提高。在使用单变量和多变量模拟水稻成熟期模型中,三变量非线性回归模型模拟准确率最高,其中EVI、NDWI和LAI三变量建模的模拟准确率为74.2%。以上结果为水稻株高及成熟期高光谱估算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管理 遮阴 株高 成熟期 高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东山区冬季气候资源分析
16
作者 曹春荣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10年第7期28-30,68,共4页
利用1961—2008年的基本气象资料,对闽东山区稻田冬闲期(10月—次年4月)的光、温、水及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进行分析,以农业气象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利用山区冬季气候资源优势,针对性地提出山区冬季农业开发的多种高效种植模式,提高... 利用1961—2008年的基本气象资料,对闽东山区稻田冬闲期(10月—次年4月)的光、温、水及主要农业气象灾害进行分析,以农业气象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利用山区冬季气候资源优势,针对性地提出山区冬季农业开发的多种高效种植模式,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 气候资源 开发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波段天气雷达同频干扰实验与数据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光普 李栋 +2 位作者 余安安 陈璐艳 吴鹏飞 《电子测量技术》 2020年第13期19-24,共6页
借助福建省厦门市两部S波段天气雷达,使用频点和信号类型不同的干扰源开展同频干扰实验,分析连续波信号、脉冲同频同步和脉冲同频异步等3种类型干扰信号的差异;根据干扰源发射端增加窄带滤波器前后信号频谱宽度的变化,分析滤波器对干扰... 借助福建省厦门市两部S波段天气雷达,使用频点和信号类型不同的干扰源开展同频干扰实验,分析连续波信号、脉冲同频同步和脉冲同频异步等3种类型干扰信号的差异;根据干扰源发射端增加窄带滤波器前后信号频谱宽度的变化,分析滤波器对干扰信号的抑制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雷达对3种干扰源的同频干扰抑制能力均超过50 dB,窄带滤波器能够明显减小干扰源的频谱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波段天气雷达 干扰源 同频干扰 窄带滤波器 频谱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翻斗雨量传感器中汇集漏斗数学模型推导
18
作者 汪波 周惠珊 林钒 《农业与技术》 2014年第9期188-188,共1页
双翻斗雨量传感器自2006年应用于福建省气象部门,如今已实现全面推广,成为主体的测雨仪器。为了更加科学地研究该种仪器工作过程,本文通过对双翻斗雨量传感器中汇集漏斗工作过程的数学模型推导,加深对双翻斗雨量传感器的了解。
关键词 汇集漏斗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毫米波雷达海雾观测数据中的舰船杂波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任雍 吴雪菲 +2 位作者 陶法 陈斌源 冯凯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1-169,共9页
海雾探测雷达由于架设高度低、观测仰角低,会受到众多来源的杂波干扰,这些杂波的分析是改善海雾探测效果的基础。本文针对毫米波海雾探测雷达数据中的舰船杂波,统计了舰船所造成杂波的时域及频域特性,提出了舰船杂波提取算法,实现了舰... 海雾探测雷达由于架设高度低、观测仰角低,会受到众多来源的杂波干扰,这些杂波的分析是改善海雾探测效果的基础。本文针对毫米波海雾探测雷达数据中的舰船杂波,统计了舰船所造成杂波的时域及频域特性,提出了舰船杂波提取算法,实现了舰船信号和气象回波的分离。在此基础上,通过剔除舰船信号后的功率谱二次识别,实现了海雾观测数据中舰船信息的抑制,提升了毫米波雷达测雾数据的质量。更进一步,通过挖掘杂波中蕴含的信息,成功提取出舰船的长度、航速、航向等多重信息。初步探究了气象雷达在舰船监测方面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识别 毫米波雷达 海雾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辐射计两点定标误差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任雍 于永杰 +1 位作者 余安安 黄传禄 《电子测量技术》 2020年第24期48-51,共4页
为了提升地基微波辐射计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定标及观测精度,对地基微波辐射计两点定标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不同观测路径的测量方程,分析了定标及观测过程中的误差,并利用TK001型微波辐射计进行了工程应用试验和观测验证。分析发现... 为了提升地基微波辐射计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定标及观测精度,对地基微波辐射计两点定标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不同观测路径的测量方程,分析了定标及观测过程中的误差,并利用TK001型微波辐射计进行了工程应用试验和观测验证。分析发现,采用当前两点定标方式时,存在多种误差,尤其是高温源与低温源观测路径的不同影响了定标后的设备观测精度。观测亮温值离两定标源愈远,则观测误差愈大。在理论及试验基础上,初步提出了误差修正方法。本文的研究对微波辐射计的定标和观测误差的分析和修正,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计 两点定标 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