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方丘陵山区农业生产转型碳排放影响效应——以福建省为例
1
作者 罗莎莎 赖庆标 +2 位作者 冯琰玮 王修成 许标文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181-6193,共13页
农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双碳”目标下探究农业生产转型的碳排放影响效应有利于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低碳转型协调发展。选择南方丘陵山区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省为研究对象,以县域为研究尺度,从“要素-结构-功能”... 农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双碳”目标下探究农业生产转型的碳排放影响效应有利于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低碳转型协调发展。选择南方丘陵山区的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省为研究对象,以县域为研究尺度,从“要素-结构-功能”三个维度构建农业生产转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碳排放系数法、综合分析法、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分析2006—2021年福建省农业碳排放时空格局,诊断农业生产转型类型,探究农业生产转型的碳排放差异及其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福建省农业碳排放变化率整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农业碳排放强度稳步下降,平均降幅达63.9%。(2)福建省农业生产转型结果划分为四类,不同农业生产转型特征各异,引发了差异化碳排放变化趋势。(3)基准回归结果显示,劳均耕地面积增长是农业碳排放强度增加的重要因素,乡村非农就业率提高带来的绿色低碳技术推广是农业碳排放强度降低的主要动力。(4)异质性结果表明,技术进步、适度规模经营、构建特色现代农业体系是区域农业实现碳减排的有效途径。研究有助于为南方丘陵山区不同农业生产转型区域实现差异化农业低碳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农业生产转型 影响效应 异质性分析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土壤三普样点布设与校核典型经验
2
作者 林伟伟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5年第3期11-14,共4页
福建省在土壤三普样点布设与校核工作中,针对“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复杂地形特点,创新构建了“内业校核为主+外业校核为辅”的校核方案,形成具有丘陵山地特色的技术体系。通过整合多源数据资源,首创“空天地”协同作业模式,运用高清卫星... 福建省在土壤三普样点布设与校核工作中,针对“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复杂地形特点,创新构建了“内业校核为主+外业校核为辅”的校核方案,形成具有丘陵山地特色的技术体系。通过整合多源数据资源,首创“空天地”协同作业模式,运用高清卫星影像、无人机外业举证及移动终端辅助技术,实现对42000个样点的精准校核,外业确认效率提升3倍。建立“省级—国家—片区”三级联动质控闭环,开发专用校核APP和FME批量处理工具,形成“五步校核法”等标准化流程。项目克服山区样点分布碎片化难题,30天内完成全省校核任务,校核成果通过国家核查。实践培育出跨领域技术团队,提出的动态更新机制和多部门数据共享建议为后续土壤监测奠定基础,其“技术驱动+机制创新”经验已在全国丘陵省份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三普 样点布设 校核方法 “空天地”协同作业 质量管控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小田并大田”实施路径
3
作者 林文玉 林吉程 +1 位作者 俞彪 姜玉英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5年第6期22-24,共3页
福建山多田少,耕地资源紧张,在尊重农民意愿下,福建省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小田并大田”来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通过开展“五化”农田省级示范片建设,探索“小田并大田”实施土地平整的路径,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小田并大田”工作... 福建山多田少,耕地资源紧张,在尊重农民意愿下,福建省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小田并大田”来解决土地“细碎化”问题,通过开展“五化”农田省级示范片建设,探索“小田并大田”实施土地平整的路径,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小田并大田”工作中提供了宝贵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 “小田并大田” “五化”农田 实施路径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南方丘陵山区耕地地块精准提取方法——以福建省浦城县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吴瑞姣 陈光剑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0,共6页
鉴于南方丘陵山区耕地地块具有多样的尺寸和种植结构,传统语义分割方法存在精度低、边界吻合度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顾及地块边界和形状特征多任务学习和注意力机制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提取方法。该方法构建了多任务神经网络模型FPEM-Net... 鉴于南方丘陵山区耕地地块具有多样的尺寸和种植结构,传统语义分割方法存在精度低、边界吻合度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顾及地块边界和形状特征多任务学习和注意力机制的高分辨率遥感图像提取方法。该方法构建了多任务神经网络模型FPEM-Net,主要包括耕地分割主任务以及与地块提取密切相关的轮廓检测和距离估计两个辅助任务。引入了CBAM注意力模块以增强特征的表达能力并减少冗余特征,并通过共同优化多任务损失函数训练模型。该方法成功应用于福建省浦城县,实验结果显示在测试集上表现出色,Hausdorff距离最小,像素准确率和交并比分别达到93.12%和93.55%。与Psi-Net相比,像素准确率提升了1.42%,交并比提升了3.4%;相较于UNet,像素准确率提升了14.11%,交并比提升了15.34%。该方法在规则和不规则耕地地块以及复杂种植结构的边界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泛化能力,与实际耕地地块分布格局更加吻合,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地块 高分辨率图像 深度学习 多任务学习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西北丘陵地区耕地质量监测应用研究——以福建省光泽县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苏梅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期165-168,共4页
在野外调查及专家论证基础上,通过对驱动因素以及潜在的发展趋势分析,监测福建省光泽县耕地质量。结果表明,光泽县耕地主要存在肥力衰退、肥力提升及逐步渍涝型等渐变趋势。按照监测区划定原则,确定光泽县11个渐变监测区,面积977.18 hm... 在野外调查及专家论证基础上,通过对驱动因素以及潜在的发展趋势分析,监测福建省光泽县耕地质量。结果表明,光泽县耕地主要存在肥力衰退、肥力提升及逐步渍涝型等渐变趋势。按照监测区划定原则,确定光泽县11个渐变监测区,面积977.18 hm2。根据驱动因子和监测指标的典型及差异性分析,确定固定监测单元75个,布设样点79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地区 耕地质量 监测 渐变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龙岩 凝心聚力实施新时代“五大战役” 高质量激活高标准农田建设新质生产力 被引量:1
6
作者 黄荣 熊立 张梓永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5年第1期18-22,共5页
近年来,福建省龙岩市认真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扛牢扛稳粮食安全战略的重大政治责任和民生重担,因地制宜实施灌溉与排水工程、渠系建筑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等农田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 近年来,福建省龙岩市认真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扛牢扛稳粮食安全战略的重大政治责任和民生重担,因地制宜实施灌溉与排水工程、渠系建筑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等农田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工程,新改扩建灌排沟渠2 989公里、田间路1 886公里、护岸139公里,创建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区域推进等30个“五化”示范项目。增发国债第一批项目资金4.8956亿元用于202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20.36万亩。通过推行“158”乡村建设工作机制,实施“久久为功战、品质攻坚战、联动协同战、提质增效战、数字信息战”新时代“五大战役”,助力夯实巩固灌排化、机械化、生态化、田园化、数字化的高标准农田“耕”基,激活蕴藏在广阔田野中的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 “五大战役” 经验做法 福建省龙岩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耕地建设管理现状与提升路径思考
7
作者 余明珠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4年第7期10-13,共4页
福建是典型东南丘陵山区,耕地资源少,地块细碎分散,平均坡度高,建设成本较高,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难度较大。笔者通过走访调查、查阅资料、数据分析等方式,较为全面调查福建省耕地现状,分析影响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保护的制约因素,并提... 福建是典型东南丘陵山区,耕地资源少,地块细碎分散,平均坡度高,建设成本较高,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难度较大。笔者通过走访调查、查阅资料、数据分析等方式,较为全面调查福建省耕地现状,分析影响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保护的制约因素,并提出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与产能的路径对策,以期为高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 耕地质量 永久基本农田 粮食安全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生态型土地整治与实践案例剖析
8
作者 曾杰 《福建热作科技》 2024年第4期34-37,41,共5页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生态型土地整治作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福建省土地整治工程规划设计实践为基础,结合国内外土地整治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研究,探讨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关...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生态型土地整治作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福建省土地整治工程规划设计实践为基础,结合国内外土地整治生态工程规划设计研究,探讨生态型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的理论基础、关键技术及其在福建省的应用实践。通过分析土地整治的生态效益,总结福建省在生态型土地整治方面的经验,并提出存在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型土地整治 规划设计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金矿床成矿时代特点 被引量:20
9
作者 岳来群 黄春鹏 张克尧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7-21,共5页
福建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重要金矿产区之一 ,既是古特提斯成矿域东缘的组成部分 ,又受中国东部中生代环太平洋成矿带成矿作用的强烈叠加 ,且与基底变质岩 (前寒武系 )关系密切。福建金矿床总体具有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基底变质岩、后期岩... 福建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重要金矿产区之一 ,既是古特提斯成矿域东缘的组成部分 ,又受中国东部中生代环太平洋成矿带成矿作用的强烈叠加 ,且与基底变质岩 (前寒武系 )关系密切。福建金矿床总体具有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基底变质岩、后期岩浆热液改造富集、与不同层次的剪切带有关、受区域构造控制等特点。其成矿时代特征则具有“一老一新两期 (元古宙和中生代且以中生代为主 )成矿”和“成矿物质来源老、矿床定位时代新”等特点 ,金矿床成矿时代普遍为中生代或与中生代岩浆活动关系密切。此外 ,福建与华南地区的金矿床在地质特征上具有比较多的一致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成矿时代 构造演化 中国 福建 成矿作用 剪切带 岩浆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InSAR的福建寿宁地区地表形变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敏 郑哲 陈哲锋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7-122,共6页
福建寿宁地区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影响该地区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本文应用永久散射体差分干涉测量技术(PS-InSAR)对覆盖研究区2018年1月—2020年5月的100景升轨Sentinel影像进行数据处理,获取研究区形变信息和形变速率剖面曲线,标定识别... 福建寿宁地区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影响该地区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本文应用永久散射体差分干涉测量技术(PS-InSAR)对覆盖研究区2018年1月—2020年5月的100景升轨Sentinel影像进行数据处理,获取研究区形变信息和形变速率剖面曲线,标定识别出形变异常区,再结合野外调查确定6处形变靶区。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形变速率为[-16,10]mm/a、累计形变量为[-54,34]mm、剖面平均形变速率在[-10,5]mm/a,整体上研究区地表相对稳定,少部分区域可能存在形变;标定的6处靶区主要形变特征为滑坡、不稳定斜坡、崩塌,周边形变曲线趋势均保持一致,总体远离视线方向下沉,降水是影响形变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福建寿宁地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寿宁 PS-INSAR 形变信息 剖面曲线 形变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村域尺度的乡村发展类型及对策研究——以福建省浦城县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罗莎莎 曾玉荣 +1 位作者 赖庆标 甄江红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1-10,共10页
解决农村发展问题一直是我国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不同类型农村具有不同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社会运行方式,需要在划分乡村发展类型的前提下,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因此,以福建省浦城县286个村庄为例,通过优先判定类别、评价指标... 解决农村发展问题一直是我国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不同类型农村具有不同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社会运行方式,需要在划分乡村发展类型的前提下,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因此,以福建省浦城县286个村庄为例,通过优先判定类别、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测定乡村发展水平的分析方法对这些村庄进行分类。分类形式为“产业构型+村庄建设类型”,其中产业构型分为农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旅游业主导型和综合产业主导型;村庄建设类型分为集聚提升中心型、转型融合城郊型、保护开发特色型和搬迁撤并衰退型。从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等方面探讨不同类型乡村的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域 乡村发展类型 对策 浦城县 评价指标 划分标准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土地整治增减挂钩的探讨
12
作者 许自昌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5年第2期27-29,共3页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情况进行探讨,对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具体问题,结合福建省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福建省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具体对策,希望对福建省的城乡建设...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情况进行探讨,对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具体问题,结合福建省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福建省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具体对策,希望对福建省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政策和措施的提出提供现实依据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增减挂钩 福建省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功能评价与权衡-协同关系的福建省耕地区划管控 被引量:11
13
作者 罗莎莎 赖庆标 +2 位作者 王旭东 王永萍 赵一夫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71-280,F0003,共11页
为促进耕地功能协调发展,实现耕地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该研究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体系,以县域为评价单元,运用综合分析法和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法,评价2005—2020年福建省耕地多功能水平,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和各维度功能间权衡-协同关... 为促进耕地功能协调发展,实现耕地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该研究构建耕地多功能评价体系,以县域为评价单元,运用综合分析法和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法,评价2005—2020年福建省耕地多功能水平,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和各维度功能间权衡-协同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多功能水平在福建大部分地区微幅下降,高值区集聚于耕地生产条件和生态条件优越,且对农民生活和就业保障能力较高的闽东和闽西地区。其中,生产功能呈现上升趋势;生态功能略微下降;社会功能与景观功能均有所提高,前者空间变化由山区向沿海地区减弱,后者相反。2)各维度功能间多以权衡关系为主,仅生产-生态功能和生产-景观功能呈现协同关系的区域占50%以上。呈现权衡关系的栅格数量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生态-社会功能、生产-社会功能、社会-景观功能与生态-景观功能,且各对功能组合的权衡-协同关系存在空间异质性。3)根据耕地现状条件,结合各地区农业生产特点,通过叠加耕地单项功能组合与不同功能间权衡-协同关系,将耕地功能区划分为4类区域,包括优势保护区(38.52%)、严格管控区(36.71%)、整治修复区(6.98%)和转型退出区(17.79%),并提出分区方案及差异化管控建议。其中,优势保护区主要分布在闽东和闽西地区,严格管控区主要分布在闽北和闽南沿海地区,整治修复区主要分布在闽南的漳州地区,转型退出区零散分布在各地市。该研究成果可为科学保护和利用耕地资源,促进耕地多功能协调发展和提高耕地利用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生态 土地利用 时空格局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端的信息化测绘网络教学平台设计与开发
14
作者 张敏 郑哲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5-159,189,共6页
针对测绘学科存在的实践教学条件难以突破、教学组织管理不完善等问题,探讨了“互联网+测绘”的教育改革思路,设计并开发基于云端的信息化测绘网络教学平台。平台按照5层架构进行整体框架设计,应用了数据环境建构、虚拟化实验项目设计... 针对测绘学科存在的实践教学条件难以突破、教学组织管理不完善等问题,探讨了“互联网+测绘”的教育改革思路,设计并开发基于云端的信息化测绘网络教学平台。平台按照5层架构进行整体框架设计,应用了数据环境建构、虚拟化实验项目设计、自主性底层框架结构设计、分布式虚拟现实等关键技术,整合了教学资源管理、线上虚拟仿真实验、线下移动式实验平台、数据智能评分、教务综合管理等功能需求,建设形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空间。平台有效突破了时空限制,改善了测绘学科实践教学条件,优化了实践教学组织与管理,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教学应用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绘信息化 网络教学平台 虚拟仿真 移动式实验 分布式虚拟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RS的福建省2022年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沈锦君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2年第3期35-38,共4页
文章阐述了新一轮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的背景、对象任务、指标体系、流程和数据处理。以福建省为例,对其限制性指标进行分析,并提出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使用的建议。
关键词 耕地后备资源 调查评价 指标体系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森林资源保护利用的优化布局——以福建省永春县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吕红梅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2年第1期23-26,共4页
本文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政策、自然资源各专项规划成果等相关资料和数据,通过梳理永春县自然资源现状特点,统筹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要求,在满足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等三条控制线的基础... 本文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相关政策、自然资源各专项规划成果等相关资料和数据,通过梳理永春县自然资源现状特点,统筹森林资源的保护利用,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要求,在满足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等三条控制线的基础上,划分森林资源重点保护区和重点开发利用区,明确保护要求和开发利用方向,提出保护利用的具体措施与规划实施的相关建议,从而为后期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及实施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森林资源 重点保护区 重点开发利用区 优化布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耕地进出平衡实施路径及对策 被引量:4
17
作者 苏梅琳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18期212-216,共5页
耕地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事关国家战略安全。2009—2020年福建省耕地面积减少了39.75万hm^(2),耕地非粮化趋势严重。为了落实国家耕地用途管制要求,本文从组织分工、规划引导、工作实施、管理监查和制度保障5个方面探讨了... 耕地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事关国家战略安全。2009—2020年福建省耕地面积减少了39.75万hm^(2),耕地非粮化趋势严重。为了落实国家耕地用途管制要求,本文从组织分工、规划引导、工作实施、管理监查和制度保障5个方面探讨了福建省耕地进出平衡实施路径,并根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福建省耕地进出平衡工作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非粮化 进出平衡 实施路径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标准农田新增耕地实现路径研究—以福建省5县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余明珠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2年第11期25-29,共5页
本文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短缺以及新增耕地资源匮乏的问题,以福建省5个地市的5个县为研究区,采取数据分析法以及面对面访谈法,制定出耕地周边新增耕地潜力调查评价技术路线并进行分析。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耕地周边零星的新增耕地图斑... 本文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短缺以及新增耕地资源匮乏的问题,以福建省5个地市的5个县为研究区,采取数据分析法以及面对面访谈法,制定出耕地周边新增耕地潜力调查评价技术路线并进行分析。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耕地周边零星的新增耕地图斑资源丰富,符合建设条件的新增耕地图斑占耕地面积的3%以上;通过访谈,各方均表示将耕地周边零星的新增耕地图斑纳入高标准农田共同建设切实可行。文章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和研究成果,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工作建议,供大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 新增耕地 耕地指标 实现路径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经权中数据缺省的技术弥补与缓解机制研究——以福建省厦门市某区为例
19
作者 柴旭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1期66-70,共5页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中存在数据缺省问题,为提高项目效率与社会效益需通过技术弥补与社会性缓解手段加以支持。应用遗失数据重构的软测量方法,基于决策树的不完全决策表的数据补充,以及一种身份证信息验证与补遗算法对不同...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中存在数据缺省问题,为提高项目效率与社会效益需通过技术弥补与社会性缓解手段加以支持。应用遗失数据重构的软测量方法,基于决策树的不完全决策表的数据补充,以及一种身份证信息验证与补遗算法对不同数据缺省问题进行弥补。研究表明,数据缺省能够通过技术手段加以弥补。与此同时,确权数据经过技术性补遗之后必须进行公示及公示后的再次补充调查,应使农户积极参与,共同完成数据弥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确权颁证 数据缺省 技术性弥补 社会性缓解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东山岛灾害生态风险的时空演化 被引量:15
20
作者 巫丽芸 何东进 +3 位作者 游巍斌 邓西鹏 谭勇 纪志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5027-5037,共11页
将福建省东山岛作为灾害的承灾系统,以1994年、2003年及2011年3期遥感影像为基础,选择暴雨和大风作为东山岛主要灾害,从承灾系统脆弱性、承灾系统应灾力、承灾系统恢复力3个方面选择指标构建东山岛灾害生态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分别获得东... 将福建省东山岛作为灾害的承灾系统,以1994年、2003年及2011年3期遥感影像为基础,选择暴雨和大风作为东山岛主要灾害,从承灾系统脆弱性、承灾系统应灾力、承灾系统恢复力3个方面选择指标构建东山岛灾害生态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分别获得东山岛1994年、2003年和2011年3期暴雨和大风灾害生态风险图,结果表明:东山岛1994、2003、2011年暴雨和大风灾害生态风险格局均随时间出现明显变化;总体来看,东山岛西北部主要低山森林地带风险值较低,整体生态环境和抗灾能力较好,东北部城镇集中区和沿海地带风险值较高,生态环境质量和抗灾能力较低;东山岛17a来的人为干扰存在正负效应,长期生态建设使得东山岛西北部主要低山森林地带风险值下降,但大规模的城镇建设,旅游、养殖、房地产等对沿海地带的干扰,造成东北部城镇集中区及东部沿海地带风险值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 生态风险 景观结构 时空动态 东山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