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甘蔗(糖业)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1
作者 戴艺民 卢川北 《福建农业科技》 1995年第S1期63-64,共2页
食糖是人们获取热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食品工业、医药等两千多个商品的原料.福建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发展甘蔗生产,福建历来是全国的甘蔗主产区之一,甘蔗单产名列全国部矛.1949~1990年,我省制糖工业累计生产食糖775.9万吨,实现工业总... 食糖是人们获取热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食品工业、医药等两千多个商品的原料.福建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发展甘蔗生产,福建历来是全国的甘蔗主产区之一,甘蔗单产名列全国部矛.1949~1990年,我省制糖工业累计生产食糖775.9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68.7亿元,税利28.2亿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发展战略 甘蔗生产 福建省农科院 1949~1990年 存在问题 经营机制 甜味剂 承包责任制 战略目标 蔗糖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甘蔗病害的发生及主要病害的防治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庭俊 《亚热带农业研究》 1999年第4期18-22,共5页
根据对福建蔗区已发现甘蔗病害种类、分布和危害的调查及研究结果,提出5 种主要病害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甘蔗 病害 种类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福建省甘蔗业的思路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玉水 《中国糖料》 2010年第1期76-79,共4页
分别对福建省糖蔗、果蔗、牧草蔗、能源蔗以及菜蔗等提出了进一步研究开发的设想,以便根据福建省各地生活需求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把甘蔗业扶持壮大,更好地为福建省多行业经济建设做贡献。
关键词 甘蔗业 糖蔗 果蔗 牧草蔗 能源蔗 菜蔗 经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甘蔗新品种区试(2005)长泰蔗区试验总结
4
作者 潘世明 吴水金 +3 位作者 李瑞美 李海明 林一心 张树河 《广西蔗糖》 2006年第2期12-14,共3页
在2005年长泰蔗区进行的福建省甘蔗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参试的5个甘蔗品种在农艺性状方面表现为出苗率高,分蘖力、植株高度一般,中茎。对蔗茎产量和蔗糖分进行综合分析,表现最好的甘蔗品种是闽糖96-1409、闽糖93-730,这二个品种蔗茎产量... 在2005年长泰蔗区进行的福建省甘蔗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参试的5个甘蔗品种在农艺性状方面表现为出苗率高,分蘖力、植株高度一般,中茎。对蔗茎产量和蔗糖分进行综合分析,表现最好的甘蔗品种是闽糖96-1409、闽糖93-730,这二个品种蔗茎产量高、蔗糖分好;福农98-1103蔗茎产量高,但蔗糖分较低,LCP85-384和CP88-1762蔗茎产量较低,但蔗糖分比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品种 区域试验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割手密的搜集、研究和利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潘世明 郭陈福 +2 位作者 王子琳 王水琦 曾东火 《甘蔗(福建)》 1998年第2期6-9,共4页
在福建省境内搜集了78份割手密无性系,并进行性状观察和同工酶、染色体分析。结果表明福建割手密在性状上可分为闽东南、闽西北、闽北3种类型;酯酶同工酶共呈现8条酶带,19个酶谱类型;染色体数目有2n=72,80,84,8... 在福建省境内搜集了78份割手密无性系,并进行性状观察和同工酶、染色体分析。结果表明福建割手密在性状上可分为闽东南、闽西北、闽北3种类型;酯酶同工酶共呈现8条酶带,19个酶谱类型;染色体数目有2n=72,80,84,88,92,96,102等7种类型。从同工酶的分析来看,福建割手密可能是由低海拔向高海拔扩展的。综合评价10个优良的无性系进行创新利用,选出闽蔗92/117的高产饲料蔗及一些中间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割手密 同功酶 染色体 开发利用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割手密与竹蔗的酯酶同工酶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子琳 王水琦 +2 位作者 郭陈福 潘世明 曾东火 《甘蔗(福建)》 1997年第1期9-13,共5页
分析了49份福建割手密和2份竹蔗样品,结果表明福建割手密的变异类型丰富,共呈现8条的酯酶同工酶带,它们组成19个酶谱类型。6A是它们的共同酶带,4A,10A为基本酶带。具有(4,6,10)A组成的酶谱是其基本类型。认为福建割手密有相似... 分析了49份福建割手密和2份竹蔗样品,结果表明福建割手密的变异类型丰富,共呈现8条的酯酶同工酶带,它们组成19个酶谱类型。6A是它们的共同酶带,4A,10A为基本酶带。具有(4,6,10)A组成的酶谱是其基本类型。认为福建割手密有相似的起源或进化过程,并具有类型的多样性。酶谱的出现与其地域分布及海拔位置有关。福建竹蔗均呈现3条酶带并组成(2,4,6)A酶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割手密 竹蔗 同功酶 甘蔗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果蔗生产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7
7
作者 潘世明 汤浩 +1 位作者 李海明 曾东火 《甘蔗(福建)》 2002年第3期44-46,共3页
对福建省果蔗生产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作了简要概述 ,并指出解决这些问题的
关键词 福建 果蔗 生产 现状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年来甘蔗开花诱导和有性杂交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潘世明 王子琳 +1 位作者 王水琦 曾东火 《甘蔗(福建)》 2000年第2期12-15,共4页
经过 8年的不断研究探索 ,掌握了在亚热带地区甘蔗杂交亲本栽培管理技术和光周期诱导技术 ,甘蔗开花诱导率逐年提高 ,一些难开花亲本也开了花 ,实现甘蔗有性杂交 ,获得一些有价值的品系和中间材料 ,并开展了远缘杂交工作。最后 。
关键词 甘蔗 杂交亲本 开花诱导 远缘杂交 有性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2003-2004年红麻新品种(系)区试试验总结 被引量:7
9
作者 陈双龙 吴建梅 +2 位作者 洪建基 陈桂煌 陶爱芬 《中国麻业》 2005年第4期165-169,共5页
2003-2004年福建省红麻新品种联合区试试验,由福建农林大学和福建省农科院提供的参试红麻新品种8个,以粤743和红引135为对照,在福建省5县市设点鉴定,对参试各品种的原麻产量进行方差和差异显著性分析,采用Finlay的品种稳定性分析方法对... 2003-2004年福建省红麻新品种联合区试试验,由福建农林大学和福建省农科院提供的参试红麻新品种8个,以粤743和红引135为对照,在福建省5县市设点鉴定,对参试各品种的原麻产量进行方差和差异显著性分析,采用Finlay的品种稳定性分析方法对各参试品种进行丰产稳产性估算,结果表明供试中福红992产量居区试首位,平均每公顷原麻产量达7778kg,比对照粤743增产25.7%;其次为福红15号、福红14号、福红11号、福红13号平均每公顷原麻产量分别为7295kg、7283kg、7241kg和7189kg,分别比对照粤743增产17.9%、17.7%、17.0%、和16.2%,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而金光2号和闽红964也比对照粤743增产9.6%和8.3%,也达极显著水平。各参试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品种稳定性、抗病性和品质也优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麻 新品种 区试 丰产性 稳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技术鉴定甘蔗远缘杂交后代研究初报 被引量:7
10
作者 洪月云 卢川北 戴艺民 《甘蔗(福建)》 1994年第4期12-14,共3页
用聚丙烯酸胺垂直平板电泳法,以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技术鉴定甘蔗闽糖81/335×福建斑节第72Ⅱ的远缘杂交后代。供试材料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正极向电泳结果共出现20条酶带,按迁移率分布特点分为A、B、C、D、E等5... 用聚丙烯酸胺垂直平板电泳法,以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技术鉴定甘蔗闽糖81/335×福建斑节第72Ⅱ的远缘杂交后代。供试材料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正极向电泳结果共出现20条酶带,按迁移率分布特点分为A、B、C、D、E等5个大区。在随机抽取的子代中,编号为4、6、8、11、18、22单系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特征与亲本有明显的差异,属杂交种,其余均表现同母本一致,为自交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过氧化物酶 远缘杂交 同功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西番莲茎基腐病及其防治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郑加协 黄盈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CAS 1997年第1期40-43,共4页
西番莲茎基腐病是西番莲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研究结果表明,该病由尖镰孢内的一个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Schl.f.sp.passiflorae)为害所致。该病在福建3~12月份均可发生,发病与品种、树龄、土壤pH值和搭架形式等有关。防治试验... 西番莲茎基腐病是西番莲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研究结果表明,该病由尖镰孢内的一个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Schl.f.sp.passiflorae)为害所致。该病在福建3~12月份均可发生,发病与品种、树龄、土壤pH值和搭架形式等有关。防治试验表明,70%甲基托布津对病树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番莲 茎基腐病 专化型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福建省无公害果蔗的发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瑞美 林一心 +2 位作者 潘世明 李海明 吴松海 《福建农业科技》 2003年第6期36-37,共2页
概述我省无公害果蔗的发展优势及必要性 ,阐述无公害果蔗的生产技术 ,指出只有增加科研投入 ,建立配套的无公害果蔗生产规程及品质质量标准 。
关键词 福建 无公害果蔗 生产技术 科研投入 生产规程 品质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甘蔗品种资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陈福 王子琳 +2 位作者 王水琦 潘世明 曾东火 《甘蔗(福建)》 1995年第3期18-21,共4页
自“七五”以来.我所从国内外引进栽培甘蔗的品种和保育自育优良甘蔗品种并264个。在大田栽培过程中,对其生长发育、植株性状、产量和含糖分的鉴定结果。筛选出一批可供直接利用的丰产优质品种和具特殊优异性状的,作为创新利用研... 自“七五”以来.我所从国内外引进栽培甘蔗的品种和保育自育优良甘蔗品种并264个。在大田栽培过程中,对其生长发育、植株性状、产量和含糖分的鉴定结果。筛选出一批可供直接利用的丰产优质品种和具特殊优异性状的,作为创新利用研究的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 甘蔗 品种 性状 品种资源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盐吸水抗旱剂及其在甘蔗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玉水 《甘蔗(福建)》 1997年第4期11-14,共4页
采用化学反应方法合成的耐盐吸水抗旱剂,在无离子水中的吸水率为2405.9g/g,在1%NaCl溶液中的吸水率为134.8g/g。随着NaCl浓度的提高,吸水剂的吸水率急剧下降。在含水量20%的土壤中,吸水剂的吸水率比... 采用化学反应方法合成的耐盐吸水抗旱剂,在无离子水中的吸水率为2405.9g/g,在1%NaCl溶液中的吸水率为134.8g/g。随着NaCl浓度的提高,吸水剂的吸水率急剧下降。在含水量20%的土壤中,吸水剂的吸水率比在渍水土壤中低63.84%。水温从20℃升至30℃,吸水剂的吸水率提高22.36%。每公顷施用15kg和30kg耐盐吸水抗旱剂,土壤含水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8%和2.96%,甘蔗分蘖率提高0.87%和6.06%,甘蔗茎径增加2.32%和6.07%,增加甘蔗有效茎数12.37%和6.19%,甘蔗增产14.06%和19.73%,甘蔗含糖分提高0.03%和0.36%(绝对值),增加种蔗的经济效益2778.9元/hm2和3646.5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盐吸水抗旱剂 甘蔗 应用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染我国甘蔗的病毒病种类及检测、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海明 《中国糖料》 2009年第4期58-60,共3页
介绍为害我国甘蔗的主要病毒病种类及为害特点,并对甘蔗病毒病的检测技术及防治方法进行综述,提出我省甘蔗病毒病研究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 甘蔗病毒病 病毒检测 病毒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甘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水琦 王子琳 +1 位作者 潘世明 曾东火 《福建农业科技》 1999年第4期9-10,共2页
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方差分析及各品种间差异显著比较测验,筛选一个年可收获3~4次,公顷产鲜茎叶267 t的特高生物量的甘蔗新品种——闽蔗92-117。它生长特快,分蘖性特强,是一个很有希望的新饲料作物。
关键词 饲料 甘蔗 性状 生物量 闽蔗92-17 饲料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用途甘蔗新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技术研究新思路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玉水 《广西蔗糖》 2002年第2期47-49,共3页
在我省甘蔗糖业出现转机的大好形势下 ,为了促进我省甘蔗种植业稳步发展 ,并早日进入无公害生产阶段 ,我们除了继续开展糖蔗常规育种外 ,建议深入探讨糖蔗转基因抗病虫育种研究、中微量元素营养施肥研究、高长效营养施肥研究以及药肥研... 在我省甘蔗糖业出现转机的大好形势下 ,为了促进我省甘蔗种植业稳步发展 ,并早日进入无公害生产阶段 ,我们除了继续开展糖蔗常规育种外 ,建议深入探讨糖蔗转基因抗病虫育种研究、中微量元素营养施肥研究、高长效营养施肥研究以及药肥研制和应用研究。甘蔗作为一种多用途的高产作物 ,为了适应市场多种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们正在利用已有的资源、设备和技术力量开展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的果蔗新品种选育 ,建议再完善果蔗的栽培技术研究 ,特别是营养施肥和果蔗周年供应栽培技术研究。建议继续开展牧草蔗新品种选育 ,特别是抗寒或耐旱、瘠、盐的牧草蔗品种选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用途甘蔗 栽培技术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高稳系数法估算甘蔗新品种高产稳产性的研究
18
作者 王水琦 杨坤正 +1 位作者 谢木水 王子琳 《福建农业科技》 1999年第S1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高产稳产性 高稳系数法 甘蔗新品种 变异系数 参试品种 回归系数 高产性 标准差 福建省农科院 甘蔗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香蕉产业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4
19
作者 何云燕 吴松海 《中国热带农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香蕉产业 生产现状 福建省 农民脱贫致富 种植面积 农村经济结构 种植效益 农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光与远红光诱导甘蔗开花研究续报 被引量:6
20
作者 卢州北 戴艺民 +1 位作者 林一心 洪月云 《甘蔗(福建)》 1994年第3期28-31,共4页
将难开花的果蔗(热带种)和甘蔗栽培品种置于12.25小时光照处理下,每天以蓝光和远红光于上午6:00-8:00和下午4:00-6:15,在光周期室作补助光照,以代替露天的阳光。1991年7月1日至12月20日进行此种... 将难开花的果蔗(热带种)和甘蔗栽培品种置于12.25小时光照处理下,每天以蓝光和远红光于上午6:00-8:00和下午4:00-6:15,在光周期室作补助光照,以代替露天的阳光。1991年7月1日至12月20日进行此种处理,结果首次在地处亚热带的福建省漳州市(北纬24°30',东经117°39')诱导福建地方优良果蔗──同安果蔗以及甘蔗栽培品种(CP65-357、赣蔗65-542、闽糖81-235和粤糖65-906等分别于12月上中旬开花。1992年6月23日至1993年1月9日,又用此种方法,并经适当改进,进行处理,结果又诱导福建省另一优良地方果蔗品种──马鞍果蔗开花,同安果蔗也再次被诱导开花,福建省大面积的栽培品种闽糖70-611、闽糖703、闽糖76-2和闽糖81-335等首次被诱导开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开花 诱导 蓝光 远红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