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几丁质和麦角固醇测定双孢蘑菇W192栽培种相对菌丝量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曾辉 曾志恒 +3 位作者 舒黎黎 程翊 戴建清 李玉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41,共6页
采用分光光度法建立几丁质和麦角固醇标准品的标准曲线,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W192液体发酵菌丝的2种细胞组分(几丁质和麦角固醇)进行测定,建立了双孢蘑菇W192中几丁质和麦角固醇含量与菌丝量的标准曲线。根据该标准曲线,对双... 采用分光光度法建立几丁质和麦角固醇标准品的标准曲线,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W192液体发酵菌丝的2种细胞组分(几丁质和麦角固醇)进行测定,建立了双孢蘑菇W192中几丁质和麦角固醇含量与菌丝量的标准曲线。根据该标准曲线,对双孢蘑菇W192麦粒栽培种的几丁质和麦角固醇含量以及相对菌丝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几丁质和麦角固醇标准品分别与吸光度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分别达到0.9991和0.9996;W192菌丝体中的几丁质和麦角固醇质量浓度分别与菌丝体质量之间也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均达到0.9991;双孢蘑菇W192液体发酵纯菌丝(7d菌龄)的几丁质和麦角固醇含量分别为121.93、6.145μg/mg;两种方法测定的双孢蘑菇W192麦粒栽培种(15d菌龄)的相对菌丝量分别为120.8mg/g(基于几丁质计算)和139.2mg/g(基于麦角固醇计算),并且2种方法均测出双孢蘑菇麦粒栽培种麦麸中的菌丝量超过胚乳中菌丝量的20~4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 麦角固醇 双孢蘑菇 栽培种 菌丝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槟榔芋-棘托竹荪间作栽培技术
2
作者 肖兰芝 张祖铭 +6 位作者 黄忠英 肖胜刚 江晓凌 应正河 杨驰 林衍铨 马璐 《食用菌》 2025年第1期67-70,共4页
间作栽培槟榔芋与棘托竹荪,研究槟榔芋种植株距、种植时间及棘托竹荪播种量对二者间作效果的影响,探讨不同栽培模式下棘托竹荪的生长情况。结果:槟榔芋种植株距×行距为50 cm×70 cm,与竹荪同时播种,竹荪每667 m2播种量为400 kg... 间作栽培槟榔芋与棘托竹荪,研究槟榔芋种植株距、种植时间及棘托竹荪播种量对二者间作效果的影响,探讨不同栽培模式下棘托竹荪的生长情况。结果:槟榔芋种植株距×行距为50 cm×70 cm,与竹荪同时播种,竹荪每667 m2播种量为400 kg时,竹荪产量最高(2.35 kg/m2),与槟榔芋产量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托竹荪 槟榔芋 间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孢蘑菇发酵液氨基氮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曾志恒 曾辉 +3 位作者 程翊 施肖堃 谢神斌 戴建清 《食用菌》 2019年第5期77-80,共4页
建立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发酵液氨基氮含量的测定方法。以甘氨酸为对照品,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了双孢蘑菇发酵液氨基氮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在1%茚三酮显色剂用量1.5 mL,pH 6.5,沸水浴加热30 min,570 nm波长条件下进行测定,... 建立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发酵液氨基氮含量的测定方法。以甘氨酸为对照品,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了双孢蘑菇发酵液氨基氮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在1%茚三酮显色剂用量1.5 mL,pH 6.5,沸水浴加热30 min,570 nm波长条件下进行测定,氨基氮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4%(RSD为1.55%)。茚三酮比色法测定发酵液氨基氮含量的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氨基氮 茚三酮比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孢蘑菇液体菌种应用研究初探 被引量:2
4
作者 曾志恒 曾辉 +3 位作者 程翊 杨雷 谢神斌 戴建清 《福建轻纺》 2016年第9期30-34,共5页
对双孢蘑菇新菌株W38液体菌种在栽培种生产中的应用做了初步研究。液体菌种为原种转接固体培养基培养,以固体菌种为对照,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液体菌种在PDA上的菌丝生长速度与固体菌种的差异不显著(P>0.05);在麦粒培养基中的菌丝... 对双孢蘑菇新菌株W38液体菌种在栽培种生产中的应用做了初步研究。液体菌种为原种转接固体培养基培养,以固体菌种为对照,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液体菌种在PDA上的菌丝生长速度与固体菌种的差异不显著(P>0.05);在麦粒培养基中的菌丝生长速度与固体菌种的差异不显著(P>0.05),但满袋时间短于固体菌种,两者的差异极其显著(P<0.01)。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液体菌种为原种扩繁袋装麦粒栽培种的接种量为10m L,菌丝萌发率达100%;采用恒流泵接种方式接种效率最高,达到300袋·h^(-1);栽培种的成品率达到98%,比固体菌种为原种扩繁栽培种的成品率96%高,但两者的差异不显著(P>0.05);液体菌种扩繁栽培种的平均单产14.52kg·m^(-2),较固体菌种扩繁栽培种的平均单产14.49kg·m^(-2)高,两者的差异不显著(P>0.05)。双孢蘑菇液体菌种在栽培种生产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液体菌种 生产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孢蘑菇培养料微生物的研究概况
5
作者 郭仲杰 《福建轻纺》 2017年第2期43-46,共4页
文章对国内外学者对双孢蘑菇培养料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及其活动状况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各种研究技术的优缺点。
关键词 双孢蘑菇 培养料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及表面活性剂对广叶绣球菌液体培养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晓瑜 马璐 +4 位作者 杨驰 肖冬来 江晓凌 应正河 林衍铨 《食药用菌》 2022年第3期226-232,共7页
广叶绣球菌是近年来实现工厂化栽培的一种珍稀食药用菌,液体培养可缩短其制种时间。试验通过测定菌球密度、菌丝生物量等指标,研究脂肪酸、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等外源添加物对绣球菌液体培养的作用,结果表明:加入2 g/L的油酸和体积分数... 广叶绣球菌是近年来实现工厂化栽培的一种珍稀食药用菌,液体培养可缩短其制种时间。试验通过测定菌球密度、菌丝生物量等指标,研究脂肪酸、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等外源添加物对绣球菌液体培养的作用,结果表明:加入2 g/L的油酸和体积分数为0.2%的甲醇对菌球直径、菌球密度和菌丝体生物量均有一定促进作用;0.5 g/L橄榄油和0.4 g/L花生油能显著提高菌球直径和菌丝体生物量;添加4 g/L Tween 80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菌丝生长,在培养初期(3天)添加能获得较好的促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绣球菌 脂肪酸 表面活性剂 液体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PLC-MS/MS法测定广叶绣球菌不同生长阶段栽培基质中有机酸含量及其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7
作者 刘晓瑜 肖冬来 +3 位作者 马璐 杨驰 林辉 江晓凌 《食药用菌》 2024年第5期325-332,共8页
为探究绣球菌生长发育过程中有机酸的代谢情况,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以负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广叶绣球菌栽培基质未接种阶段(0 d)、菌丝阶段(40 d)、原基阶段(60 d)及子实体生长阶段(80 d)26种有机酸的含... 为探究绣球菌生长发育过程中有机酸的代谢情况,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以负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广叶绣球菌栽培基质未接种阶段(0 d)、菌丝阶段(40 d)、原基阶段(60 d)及子实体生长阶段(80 d)26种有机酸的含量,并研究主要有机酸对菌丝生物量和菌丝生长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有机酸在其线性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检出限在2.0~100.0 ng/mL;有13种有机酸在各阶段均能检测到,其中苹果酸、L-焦谷氨酸、柠檬酸、D-葡萄糖醛酸和酒石酸变化趋势明显,浓度变化分别为113.222~13.826μg/g、41.349~1.418μg/g、16.821~46.399μg/g、15.653~96.850μg/g和4.125~66.550μg/g;酒石酸和L-焦谷氨酸在试验浓度0.02~0.20 g/L范围内均对菌丝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柠檬酸和苹果酸则在添加浓度较高时对菌丝生长促进作用显著。研究有机酸在栽培过程中的变化趋势有利于探究绣球菌基质降解机理,同时也可将其作为安全的营养添加剂用于配方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叶绣球菌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有机酸 菌丝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氏蘑菇杂交新菌株的栽培筛选 被引量:2
8
作者 郭仲杰 廖剑华 +2 位作者 蔡志欣 卢圆萍 陈美元 《福建轻纺》 2020年第2期18-22,共5页
文章应用巴氏蘑菇不育株间配对获得的杂交新菌株经过栽培对比试验,筛选出高产优质的杂交新菌株。巴氏蘑菇菌株"姬A"分离的不育菌株与菌株"AT11"分离的不育株进行配对杂交,共获得173株具有锁状联合的杂交菌株,杂交... 文章应用巴氏蘑菇不育株间配对获得的杂交新菌株经过栽培对比试验,筛选出高产优质的杂交新菌株。巴氏蘑菇菌株"姬A"分离的不育菌株与菌株"AT11"分离的不育株进行配对杂交,共获得173株具有锁状联合的杂交菌株,杂交菌株经过出菇初筛、复筛的栽培,筛选出高产优质杂交新菌株2株。经2019年工厂化栽培的生产试验,高产优质性状表现稳定,其中棕色杂交菌株J180223菌丝生长快,爬土能力强,平均单产比高产对照菌株"姬A"提高22.5%,鲜菇质量与亲本相似;白色杂交菌株J17056菌丝生长快,爬土能力强,比亲本"AT11"提早2天采收,产量比高产对照菌株"姬A"提高16.7%,菇型略小,与小菇型亲本"AT11"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氏蘑菇 栽培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菌草代料栽培秀珍菇配方筛选试验 被引量:13
9
作者 卢政辉 《福建农业科技》 2018年第4期19-22,共4页
为了开发食用菌新型栽培基质,引进巨菌草为栽培基质开展秀珍菇的配方评筛,通过对10个试验配方进行菌丝生长情况、生物学效率及经济效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配方3(棉籽壳25%、陈化木屑50%、麸皮15%、巨菌草10%)、配方4(棉籽壳25%、陈化木... 为了开发食用菌新型栽培基质,引进巨菌草为栽培基质开展秀珍菇的配方评筛,通过对10个试验配方进行菌丝生长情况、生物学效率及经济效益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配方3(棉籽壳25%、陈化木屑50%、麸皮15%、巨菌草10%)、配方4(棉籽壳25%、陈化木屑45%、麸皮15%、巨菌草15%)单产最高,分别为435.33g·袋^(-1)、434.67·袋^(-1),与对照配方(棉籽壳20%、陈化木屑65%、麸皮15%)无显著性差异;配方3、4的走菌时间比对照缩短了8d和14d。因此,利用10%~15%巨菌草粉替代杂木屑比较适宜秀珍菇的代料栽培,可作为一种可利用资源的技术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珍菇 巨菌草 栽培基质 配方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杉木屑对广叶绣球菌菌丝生长及鲜菇产量的影响
10
作者 马璐 杨驰 +4 位作者 刘晓瑜 林辉 肖冬来 江晓凌 林衍铨 《食药用菌》 2024年第4期251-255,共5页
为挖掘适宜绣球菌栽培的新型基质,以杉木屑、松木屑为栽培主料,设置6种不同栽培配方,研究杉木屑部分或全部代替松木屑栽培广叶绣球菌的可行性。试验结果:杉木屑替换部分松木屑后,栽培基质C/N变化不明显,菌丝生长速率显著提高;当杉木屑... 为挖掘适宜绣球菌栽培的新型基质,以杉木屑、松木屑为栽培主料,设置6种不同栽培配方,研究杉木屑部分或全部代替松木屑栽培广叶绣球菌的可行性。试验结果:杉木屑替换部分松木屑后,栽培基质C/N变化不明显,菌丝生长速率显著提高;当杉木屑用量占总木屑用量的20%~60%时,鲜菇产量与不添加杉木屑的对照配方无显著性差异,随着用量持续增加,鲜菇产量下降。综合菌丝生长速率、采收率及鲜菇产量等因素,将杉木屑占总木屑用量的比例控制在60%以下,对绣球菌的生长发育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叶绣球菌 栽培基质 鲜菇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叶绣球菌保鲜及干制后挥发性风味成分差异分析
11
作者 翁梦婷 张迪 +2 位作者 罗贝贝 王宏雨 林衍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9-299,共11页
为探究广叶绣球菌采后聚丙烯膜包装在4℃贮藏期间、热风干燥、冷冻干燥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 为探究广叶绣球菌采后聚丙烯膜包装在4℃贮藏期间、热风干燥、冷冻干燥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新鲜的广叶绣球菌中共检测出30种挥发性物质,主要的成分为1-辛烯-3-醇、3-辛醇和反式-2-辛烯-1-醇。与鲜菇相比,聚丙烯膜包装贮藏期间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种类有所增加。鲜菇到贮藏第21 d其整体风味成分较为接近,以醇类化合物为主;而第28~49 d风味成分则以酮类和醇类化合物为主。热风干燥后检出66种挥发性物质,其中5-甲基-2-乙酰基呋喃的相对含量最高(58.693%);冷冻干燥后检出40种挥发性物质,其中以3-辛醇为主的醇类物质和以3-辛酮为主的酮类物质相对含量较高,分别为41.567%和45.723%。鲜菇经热风干燥后整体风味成分差异较大,经冷冻干燥后其整体风味较为接近。由此可知,广叶绣球菌聚丙烯膜包装贮藏28 d内能较好保持原有风味;相对于热风干燥,冷冻干燥能较好保持广叶绣球菌原有风味。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广叶绣球菌风味特征,并根据挥发性成分变化规律可有效区分不同贮藏时期,为后续保鲜方法的改进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叶绣球菌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 贮藏保鲜 干燥方式 挥发性风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叶绣球菌菌丝体与子实体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 被引量:18
12
作者 马璐 林衍铨 +1 位作者 应正河 江晓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14-218,共5页
测定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子实体及不同配方液体培养基中菌丝体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采用国际通用的蛋白质营养评价方法对子实体和菌丝体的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不同液体培养基中菌丝体蛋白质含量为26.8%~30.6%,子实体... 测定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子实体及不同配方液体培养基中菌丝体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采用国际通用的蛋白质营养评价方法对子实体和菌丝体的营养价值进行综合评价。不同液体培养基中菌丝体蛋白质含量为26.8%~30.6%,子实体蛋白质含量为13.4%;玉米粉配方菌丝体第一限制氨基酸为异亮氨酸,面粉、糯米粉配方第一限制氨基酸为含硫氨基酸(蛋氨酸+胱氨酸);子实体必需氨基酸含量为48.62%,高于各液体配方菌丝体,且子实体必需氨基酸指数、生物价最高。借助模糊识别法得出,玉米粉、面粉、糯米粉菌丝体与全鸡蛋蛋白质的贴近度分别为0.94、0.90和0.92,高于子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叶绣球菌 菌丝体 子实体 营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孢蘑菇颜色基因分子标记的初步筛选 被引量:3
13
作者 蔡志欣 陈美元 +4 位作者 廖剑华 李洪荣 郭仲杰 蔡丹凤 王泽生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5,共5页
以4个白色和4个棕色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 )菌株,对其500个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随机引物进行筛选,筛选出的 S33、S438、S4853个引物在棕色菌株组能扩增出4个特异条带(大小300~2000 b... 以4个白色和4个棕色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 )菌株,对其500个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随机引物进行筛选,筛选出的 S33、S438、S4853个引物在棕色菌株组能扩增出4个特异条带(大小300~2000 bp),将特异片段回收,克隆测序,将合成的4对特征序列扩增区域(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SCAR)标记引物对48 个 菌株进 行 验 证,结果表明:仅SCAR41200在24个棕色菌株的22个中能扩增出特异条带,而所有白色菌株中都没有此条带,表明该标记与棕色菌株的棕色基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子实体颜色基因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特征序列扩增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槟榔芋间作的棘托竹荪优良菌株筛选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璐 林衍铨 +3 位作者 肖胜刚 黄忠英 江晓凌 应正河 《食用菌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29,共4页
以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菌丝长势、原基形成时间、产量及槟榔芋产量为评价指标,将4个棘托竹荪菌株与槟榔芋进行间作试验,筛选出适宜与槟榔芋间作的优良棘托竹荪菌株。结果表明:棘托竹荪D89与槟榔芋间作效果最好,原基形... 以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菌丝长势、原基形成时间、产量及槟榔芋产量为评价指标,将4个棘托竹荪菌株与槟榔芋进行间作试验,筛选出适宜与槟榔芋间作的优良棘托竹荪菌株。结果表明:棘托竹荪D89与槟榔芋间作效果最好,原基形成时间为52d,3潮菇总产量为2.17kg/m2,槟榔芋产量为2.88kg/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托竹荪 槟榔芋 间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叶绣球菌液体菌种培养条件优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璐 杨驰 +4 位作者 肖冬来 应正河 江晓凌 刘晓瑜 林衍铨 《食药用菌》 2020年第6期428-433,共6页
为获得菌球密度高、直径小和活力强的广叶绣球菌液体菌种,经优化试验,得到适宜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5.0,装液量140~170 mL,接种量9%,摇床转速120~150 r/min;并确定液体菌种的适宜培养终点为9~10天,此时菌球直径1.07±0.03 mm,菌... 为获得菌球密度高、直径小和活力强的广叶绣球菌液体菌种,经优化试验,得到适宜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 5.0,装液量140~170 mL,接种量9%,摇床转速120~150 r/min;并确定液体菌种的适宜培养终点为9~10天,此时菌球直径1.07±0.03 mm,菌球密度111±11.53个/mL,接种后菌丝生长速度2.34±0.18 m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培养 培养条件 培养终点 菌丝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ISSR标记鉴定双孢蘑菇的传统菌株类型 被引量:3
16
作者 施肖堃 郭仲杰 +3 位作者 蔡志欣 卢园萍 陈美元 廖剑华 《食药用菌》 2019年第6期399-403,共5页
具有优质或高产性状的双孢蘑菇传统菌株是品种改良的重要亲本来源。通过对双孢蘑菇具有代表性的24个优质类型和24个高产类型传统菌株的ISSR-PCR分析,发现引物ISSR834、ISSR835、ISSR807共扩增产生7条能判别传统菌株优质类型或高产类型... 具有优质或高产性状的双孢蘑菇传统菌株是品种改良的重要亲本来源。通过对双孢蘑菇具有代表性的24个优质类型和24个高产类型传统菌株的ISSR-PCR分析,发现引物ISSR834、ISSR835、ISSR807共扩增产生7条能判别传统菌株优质类型或高产类型的特异性标记条带,可以在双孢蘑菇定向杂交育种中方便地区分和鉴定传统菌株亲本的优质或高产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孢蘑菇 菌株类型 ISSR 特异条带 DNA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孢蘑菇培养料中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与纯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仲杰 李洪荣 +2 位作者 陈美元 蔡志欣 廖剑华 《福建轻纺》 2016年第12期42-45,共4页
实验从双孢蘑菇一、二次发酵培养料样品中,分离筛选出10株有降解纤维素能力的菌株。经过透明圈直径、酶相对活性、滤纸酶活力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比较,复筛出3株降解纤维素能力相对较强的菌株,分别是Ⅱ-4、Ⅱ-5、Ⅱ-6。
关键词 双孢蘑菇 培养料 纤维素降解菌 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色蘑菇杂交新品种的选育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仲杰 蔡志欣 +3 位作者 曾志恒 卢圆萍 陈美元 廖剑华 《福建轻纺》 2021年第5期11-15,共5页
应用双孢蘑菇的酯酶同工酶标记和不育单孢菌株间杂交技术,进行棕色蘑菇ARP088和高产优质的白色蘑菇As2796的不育单孢菌株间杂交。杂交获得的杂交菌株经过酯酶同工酶标记分析、生物学特性分析及栽培筛选试验,选育出棕色蘑菇杂交新菌株M02... 应用双孢蘑菇的酯酶同工酶标记和不育单孢菌株间杂交技术,进行棕色蘑菇ARP088和高产优质的白色蘑菇As2796的不育单孢菌株间杂交。杂交获得的杂交菌株经过酯酶同工酶标记分析、生物学特性分析及栽培筛选试验,选育出棕色蘑菇杂交新菌株M026。棕色蘑菇M026的酯酶同工酶标记为杂合态高产优质型HG5,高产优质性状表现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色蘑菇 杂交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绣球菌的生产现状与保健功效 被引量:9
19
作者 林衍铨 《食药用菌》 2021年第1期16-19,共4页
绣球菌是一种新兴的工厂化栽培品种,分析绣球菌工厂化栽培现状;并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系统评介绣球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指出在大健康背景下,除了作为食材,绣球菌还在降血糖血压、润肠通便、神经保护、更年期保健等保健品... 绣球菌是一种新兴的工厂化栽培品种,分析绣球菌工厂化栽培现状;并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系统评介绣球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指出在大健康背景下,除了作为食材,绣球菌还在降血糖血压、润肠通便、神经保护、更年期保健等保健品和美容护肤品领域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其功能产品开发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绣球菌 工厂化栽培 营养 功能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秀珍菇哈茨木霉菌高效低毒防治药剂的筛选 被引量:7
20
作者 卢政辉 《食药用菌》 2018年第3期178-180,183,共4页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20种杀菌剂在1 mg/kg浓度下对哈茨木霉生长和10种杀菌剂对秀珍菇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灰霉克星和咪鲜胺对哈茨木霉的抑制率分别达92.14%和82.93%,抑制作用强而对秀珍菇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弱。
关键词 杀菌剂 秀珍菇 哈茨木霉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