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大、小麦生产状况分析和今后发展对策的探讨
1
作者 涂祖荣 翁国华 +1 位作者 何花榕 林守涌 《大麦科学》 2005年第2期4-7,共4页
分析了福建省大小麦生产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建国以来大小麦生产取得很大发展,尤其是单产不断提高,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单产提高更快,2003年春收大、小麦单产分别为2595kg和3150kg。认为我省土地资源、自然条件、种麦的历史和经验... 分析了福建省大小麦生产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建国以来大小麦生产取得很大发展,尤其是单产不断提高,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单产提高更快,2003年春收大、小麦单产分别为2595kg和3150kg。认为我省土地资源、自然条件、种麦的历史和经验,科研优势,以大小麦为原料的工业迅速发展等均有利于发展大小麦生产。提出我省今后发展大小麦生产应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手段,往高产、优质、高效低耗、专用化方向发展。还从提高认识、科技创新、专用麦生产基地、栽培技术、市场管理服务等方面探讨了今后发展大小麦生产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大麦生产 小麦生产 生产现状 科技创新 基地建设 栽培技术 标准化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稻根干物质量及根系活力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郑景生 林文 +2 位作者 卓传营 方宣钧 林文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06-109,共4页
对不同施N水平、不同品种再生稻根干物质量及根系活力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 ,再生稻头季稻产量与根系干物质量及根系活力密切相关 ;再生稻再生分蘖的生长发育依赖于头季稻残留的根系 ,再生季稻穗数及产量与头季稻成熟期和再生季... 对不同施N水平、不同品种再生稻根干物质量及根系活力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 ,再生稻头季稻产量与根系干物质量及根系活力密切相关 ;再生稻再生分蘖的生长发育依赖于头季稻残留的根系 ,再生季稻穗数及产量与头季稻成熟期和再生季稻齐穗期的根系机能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根系活力 干物质量 头季稻 产量 齐穗期 穗数 同品种 正相关 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KV型不育系细胞质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游年顺 雷捷成 +3 位作者 黄利兴 郑向华 雷上平 朱雄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81-184,共4页
The heterosis of F1 from combining with some homokaryon -alloplasmic sterile lines named KVV 41,KVFuyiA, WAV41A and WAFuyiA were tested and the endogenous hormones of KVV41A, WAV41A and V41Bwere determined. The hetero... The heterosis of F1 from combining with some homokaryon -alloplasmic sterile lines named KVV 41,KVFuyiA, WAV41A and WAFuyiA were tested and the endogenous hormones of KVV41A, WAV41A and V41Bwere determined. The heterosis of combinations with KV cytoplasm was higher than that with WA cytoplasm,showing significantly positive effects. The contents of IAA and GA1+3+4+7 in sterile line KVV41A, WAV41A were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in restorer line V41B during panicle initiation stage, the loss of hormones in WA typewas earlier than in KV type and the hormone contents of KV sterile line were more than that of WA sterile line. Itsuggested that KV cytoplasm effected differently from WA cytoplasm on rice hybr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核异质体 不育系 杂种优势 胞质效应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稻头季不同施氮水平的双季氮素吸收及产量效应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郑景生 林文雄 +2 位作者 李义珍 姜照伟 卓传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78-82,共5页
对再生稻头季不同施N水平的双季N素吸收及产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双季稻株吸N量与头季稻施N量呈抛物线形相关 ,以头季稻穗发育阶段吸N速率最高 ,头季稻分蘖末期、结实期和头季稻收割~再生季稻齐穗期次之。稻株总吸N量中土壤N吸收量所... 对再生稻头季不同施N水平的双季N素吸收及产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双季稻株吸N量与头季稻施N量呈抛物线形相关 ,以头季稻穗发育阶段吸N速率最高 ,头季稻分蘖末期、结实期和头季稻收割~再生季稻齐穗期次之。稻株总吸N量中土壤N吸收量所占比率随施N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化肥N吸收量则与施N量呈抛物线形关系 ,结实期营养器官转移N是籽粒N素积累的主要来源。双季稻株干物质积累量与头季稻施N量也呈抛物线形相关 ,超过施N限额后净同化率显著降低 ,群体生长率下降 ,干物质净积累量减少。稻谷产量与干物质总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尤其与水稻生长中后期干物质净积累量极密切相关 ,再生季稻产量与头季稻中后期干物质净积累量极密切相关。头季稻施N 2 2 5~ 30 0kg hm2 并加施适量芽肥处理 ,头季稻和再生季稻中后期干物质净积累量及稻谷产量均最高 ,头季稻产量达 1 0 91 3~ 1 1 30 0万kg hm2 ,再生季稻产量达 75 6 5~ 7878kg 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施氮水平 双季氮素 吸收效应 产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晚季水稻精米和米皮硒含量的基因型差异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江川 王金英 +1 位作者 李清华 郑金贵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48-452,共5页
选用福建省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水稻品种(组合)、特种稻和旱稻共45份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在早、晚季分析不同基因型水稻精米和米皮中硒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①早、晚季水稻品种精米和米皮中硒含量表现均无明显差异。②水稻品种精米和米皮... 选用福建省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水稻品种(组合)、特种稻和旱稻共45份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在早、晚季分析不同基因型水稻精米和米皮中硒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①早、晚季水稻品种精米和米皮中硒含量表现均无明显差异。②水稻品种精米和米皮中硒含量分布遵循正态分布规律,表明水稻精米和米皮中硒含量属数量性状。③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精米和米皮中硒含量差异很大,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富硒能力。其中早季精米硒含量最高的品种是罗旱紫谷(0.065mg/kg),最低的是84VE303(0.012mg/kg);晚季精米硒含量最高的品种是罗旱紫谷(0.068mg/kg),最低的是加州红米(0.009mg/kg)。④早、晚季种植的精米硒含量达0.04 mg/kg以上的水稻品种有:罗旱紫谷、隆化大红欲、555-99、Ziukdo、矮血糯,其中罗旱紫谷精米中硒含量最高,早晚季平均达0.067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精米 米皮 早晚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烂型稻田起垄栽培的排渍调根增产机理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黄育民 李义珍 +3 位作者 郑志强 陈子聪 蔡亚港 余亚白 《福建农业学报》 CAS 1991年第2期11-17,共7页
冷烂型稻田土壤沼泽化,呈高度还原状态.实行起垄栽培,显著改善了全层土壤,特别是上层10cm土壤的理化性及稻根发育.这种趋势随水稻生育进展而愈益明显,抽穗以后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减少29%,氧化还原电位提高110%,稻根干重增加97%,体积扩大... 冷烂型稻田土壤沼泽化,呈高度还原状态.实行起垄栽培,显著改善了全层土壤,特别是上层10cm土壤的理化性及稻根发育.这种趋势随水稻生育进展而愈益明显,抽穗以后土壤还原性物质总量减少29%,氧化还原电位提高110%,稻根干重增加97%,体积扩大62%,容重增加22%,α-萘胺氧化力提高50%,伤流强度增加48%,磷素吸收积累增加46%.于是,水稻产量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烂田 起垄栽培 水稻根系 增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水仙素应用于大麦育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秋英 张绍南 +2 位作者 叶定生 涂祖荣 吴泽津 《大麦科学》 1995年第2期7-9,共3页
用0.04%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分蘖盛期的二棱皮大麦(浙皮1号)的植株,在M1代即获得四倍体类型,同时还获得许多早熟、大穗、高植等性状变异的二倍体大麦植株,并从这些变异株中选得一优良株,经加速培育即在生产上示范推广.且很快通... 用0.04%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分蘖盛期的二棱皮大麦(浙皮1号)的植株,在M1代即获得四倍体类型,同时还获得许多早熟、大穗、高植等性状变异的二倍体大麦植株,并从这些变异株中选得一优良株,经加速培育即在生产上示范推广.且很快通过了省级审定,定名为闻诱3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诱变育种 秋水仙素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超高产品种的产量构成及生理特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杨惠杰 李义珍 +1 位作者 姜照伟 杨仁崔 《福建稻麦科技》 2000年第1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产量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水仙素应用于大麦育种的初步研究
9
作者 张秋英 张绍南 +2 位作者 余建华 叶定生 涂祖荣 《福建稻麦科技》 2000年第S1期43-46,共4页
用 0 4g/L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分蘖盛期的二棱皮大麦 (浙皮 1号 )的植株 ,在M1代即获得四倍体类型 ,同时还获得许多早熟、大穗、高秆等性状变异的二倍体大麦植株 ,并从这些变异株中选得一优良株 ,经加速培育 ,闽诱 3号即在生产上示范推... 用 0 4g/L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分蘖盛期的二棱皮大麦 (浙皮 1号 )的植株 ,在M1代即获得四倍体类型 ,同时还获得许多早熟、大穗、高秆等性状变异的二倍体大麦植株 ,并从这些变异株中选得一优良株 ,经加速培育 ,闽诱 3号即在生产上示范推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水仙素 二倍体 大麦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龙海稻菇生产系统的养分循环和有机质平衡
10
作者 郑景生 李义珍 +3 位作者 姜照伟 苏连庆 黄亚昌 郑龙川 《福建稻麦科技》 2001年第S1期3-5,共3页
福建龙海利用稻草培养蘑菇 ,菇渣回田改土 ,逐步形成稻菇双高产、副产品循环利用的持续高效生产系统。观测了系统中NPK素和有机质的投入输出 ,结果明确 :(1) 1hm2 双季稻草培养 90 0m2 蘑菇 ,添加适量的牛粪、化肥 ,产出鲜蘑菇 90 0 0k... 福建龙海利用稻草培养蘑菇 ,菇渣回田改土 ,逐步形成稻菇双高产、副产品循环利用的持续高效生产系统。观测了系统中NPK素和有机质的投入输出 ,结果明确 :(1) 1hm2 双季稻草培养 90 0m2 蘑菇 ,添加适量的牛粪、化肥 ,产出鲜蘑菇 90 0 0kg、菇渣 135 0 0kg ,折算为养分量 ,N素投入 2 5 7kg、输出 171kg ,表观亏损率33% ;P素投入 44kg ,输出 2 5kg ,表观亏损率 43 % ;K素投入 2 6 4kg ,输出 2 2 6kg ,表观亏损率 14%。 (2 )每公顷回田菇渣 135 0 0kg ,残留根茬 75 5 0kg ,添加适量的化肥 ,产出稻谷 16 6 5 0kg、稻草 135 0 0kg、根茬 75 5 0kg折算为养分量 ,N素投入 494kg、输出 370kg、表观亏损率 2 5 % ;P素投入 86kg、输出 5 1kg、表观亏损率 41% ;K素投入 35 5kg、输出 35 4kg、表观亏损率 0 3 %。 (3)稻菇副产品富含K素和有机质 ,也含有一定的NP素 ,在系统内循环利用 ,节约了大量能源 (化肥 )投入 ,并维持了土壤有机质的动态平衡。其中 ,回田的菇渣和根茬 ,含有相当于投入总N量的 2 8%、总P量的 2 8%和总K量的 85 % ,转化的腐殖质化有机质相当于土壤有机质年矿化量的 10 8% ;培养蘑菇的稻草 ,含有相当于培养料总N量的 47%、总P量的 36 %和总K量的 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蘑菇 NPK养分循环 土壤有机质平衡 持续高效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抛秧高产实用技术研究
11
作者 姜照伟 李义珍 +1 位作者 苏连庆 陈振明 《福建稻麦科技》 1999年第2期24-27,共4页
为了探索杂交稻抛秧高产实用技术,设置了多因素试验,结果明确:杂交稻软盘育秧,适宜播种量为每盘40g,适宜抛栽期为三叶一心期,适宜抛栽密度为1m225穴;盘秧上泥浆前底施营养剂、1.5叶龄撒布多效唑,空穴率低,秧苗矮壮,省工易行... 为了探索杂交稻抛秧高产实用技术,设置了多因素试验,结果明确:杂交稻软盘育秧,适宜播种量为每盘40g,适宜抛栽期为三叶一心期,适宜抛栽密度为1m225穴;盘秧上泥浆前底施营养剂、1.5叶龄撒布多效唑,空穴率低,秧苗矮壮,省工易行;抛秧分蘖力旺盛,适当减少分蘖肥,增施穗粒肥,可降低苗峰,提高成穗率,形成穗多穗大兼容的高产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抛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系迟熟杂交水稻乐优58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家兴 鹿占黔 +5 位作者 陈祖国 周义 罗廷松 王国忠 赵高珍 游年顺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1-112,共2页
乐优58是贵州省黔南州农科所利用自育高配合力恢复系QN 2058作父本,福建农科院稻麦所选育的抗病不育系乐丰A作母本组配而成的一个籼型三系杂交稻迟熟组合,具有抗寒性较强、高产稳产的特点。平均生育期156 d,2年省区试平均产量达616.35 k... 乐优58是贵州省黔南州农科所利用自育高配合力恢复系QN 2058作父本,福建农科院稻麦所选育的抗病不育系乐丰A作母本组配而成的一个籼型三系杂交稻迟熟组合,具有抗寒性较强、高产稳产的特点。平均生育期156 d,2年省区试平均产量达616.35 kg/667 m2,比综合对照增产4.96%。该组合群体综合性状表现好。2010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黔审稻2010004号),适于汕优63、Ⅱ优838种植区域及对迟熟组合耐冷性要求较高的稻区种植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系杂交水稻 乐优58 籼型 迟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距离在籼稻杂交亲本选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良韬 刘德金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1993年第3期8-14,共7页
本试验采用近年来我省推广品种(优良品系)和淘汰组合的亲本作试验材料,应用多元分析方法对亲本进行遗传距离研究。结果表明:1.遗传距离较大程度地反映了亲本间遗传差异。聚类分析发现,凡推广品种(优良品系)的双亲均分布在不同类群;淘汰... 本试验采用近年来我省推广品种(优良品系)和淘汰组合的亲本作试验材料,应用多元分析方法对亲本进行遗传距离研究。结果表明:1.遗传距离较大程度地反映了亲本间遗传差异。聚类分析发现,凡推广品种(优良品系)的双亲均分布在不同类群;淘汰组合的双亲半数以上在同一类群。类间杂交是育成品种的重要条件。2.推广品种(优良品系)双亲的遗传距离值大多数分布在(?)+S至(?)+3S范围,而淘汰组合双亲遗传距离值小于(?)。3.遗传距离与亲本的熟期类型具有密切的关系。熟期差异大的亲本间遗传距离都较大,聚类结果均分布在不同类群;熟期相同或相近的亲本易归入同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亲本 遗传距离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及施肥法对水稻根系形态发育和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3
14
作者 林文 李义珍 +1 位作者 郑景生 姜照伟 《福建稻麦科技》 1999年第3期21-24,共4页
为了探索控制水稻根系发育, 进而控制地上部生长的途径, 设置了不同施氮量和施肥方法试验, 明确: (1) 水稻整根及其各层次根系的干重和体积, 与施氮量呈抛物线型关系, 以1m 2 施N15g 为最大, 无N 区次之, 高N 区最... 为了探索控制水稻根系发育, 进而控制地上部生长的途径, 设置了不同施氮量和施肥方法试验, 明确: (1) 水稻整根及其各层次根系的干重和体积, 与施氮量呈抛物线型关系, 以1m 2 施N15g 为最大, 无N 区次之, 高N 区最小, 并出现浅根化趋势。肥料深施则增进下层根的发育, 使根系在土壤中趋于均匀分布。(2) 水稻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 与施氮量也呈抛物线型关系, 以1 m 2 施N15g 为最高, 高N 区次之, 无N 区最低。肥料深施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略有增加。(3) 冠根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贫N 诱发根系竞争性生长; 提高供 N 水平,地上部干重增长速率高于地下部; 过高的N 素营养则抑制根系伸长, 但单位根重的活力明显增强。暗示水稻存在一种维持地上下部形态与机能平衡的机制。结果表明, 通过调节养分供应强度和改进施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根系 冠根比 根系调控 施氮量 施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秆两用稻新品种东南201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新福 蒋家焕 +3 位作者 卢礼斌 陈君琛 黄群楼 郑金贵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54-54,共1页
关键词 谷秆两用稻 东南201品种 选育 特征特性 产量表现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水稻根系形态及机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林文 李义珍 +2 位作者 姜照伟 郑景生 何书锋 《福建稻麦科技》 2000年第4期5-7,共3页
为了探索水稻根系形态与机能的调控途径 ,设置施量、施肥法和还原性土壤等因素的试验 ,结果明确 :( 1)适量的NPK肥料 ( 1m2 施N18g、P4g、K18g)于前期、中期分施 ,显著促进了根系形态发育 ,增强根系机能 ;( 2 )强还原性土壤环境严重抑... 为了探索水稻根系形态与机能的调控途径 ,设置施量、施肥法和还原性土壤等因素的试验 ,结果明确 :( 1)适量的NPK肥料 ( 1m2 施N18g、P4g、K18g)于前期、中期分施 ,显著促进了根系形态发育 ,增强根系机能 ;( 2 )强还原性土壤环境严重抑制了根系 ,特别是抑制下层根系的生长 ,显著削弱根系机能 ;( 3)稻谷产量与根系干重和根系机能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调节NPK养分供应 ,改善土壤通气性 ,是培育形态发达、机能高而持久的根系 ,达到稳定高产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根系 形态 机能 施肥 土壤通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元素硒与富硒特种稻 被引量:9
17
作者 叶新福 蒋家焕 《福建稻麦科技》 2000年第2期34-37,共4页
关键词 微量元素 营养作用 富硒特种稻 生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稻种资源的保存、鉴定评价、利用与发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江川 王金英 谢冬容 《福建稻麦科技》 2002年第4期31-34,共4页
本文主要介绍我国稻种资源的保存、鉴定评价和利用情况,根据稻种资源研究现状以及当前水稻生产的需 要,提出今后稻种资源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稻种资源 研究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述水稻根系及其与地上部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金英 江川 《福建稻麦科技》 1999年第4期23-25,共3页
关键词 水稻根系 地上部 关系 株型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加工专用稻育种的意义、策略及其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雄涛 《福建稻麦科技》 2001年第4期30-32,共3页
本文针对我国水稻生产以及南方早籼稻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后 ,早稻种植面积开始大幅度下降的严峻形势 ,就开展加工专用稻米生产的意义、策略 ,加工专用稻育种的目标、策略、途径与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加工专用稻 育种 意义 策略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