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2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现状与建议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海峰 翁志辉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1年第12期92-97,共6页
农业种质资源是开展农业研究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目前已建立国家级种质资源圃有3个、省级种质资源圃1个、院级种质资源圃(库)18个,保存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有58个种类38212余份、农业微生物646... 农业种质资源是开展农业研究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目前已建立国家级种质资源圃有3个、省级种质资源圃1个、院级种质资源圃(库)18个,保存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有58个种类38212余份、农业微生物646种47567余份、药用植物资源45种327份、畜禽种质材料4种15份以及水产种质材料1种4份等。通过剖析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建议,对于提升福建省种质资源创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种质资源 保护与利用 现状与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农业生物资源保存中心的建设 被引量:3
2
作者 葛慈斌 刘波 朱育菁 《福建农业科技》 2016年第10期41-44,共4页
农业生物资源是维持人类生存、健康与发展的最根本物质基础,收集、保存农业生物资源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该文介绍了"福建省农业生物资源保存中心"的建设目标、实施进展及取得的成效,并对其发展前景提出建议。
关键词 农业生物资源 保存 目标 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农科院服务三农新模式探析——以福建省农科院生物资源所科企服务工作为例
3
作者 孙斌 《福建农业科技》 2012年第8期90-92,共3页
结合福建省实际情况,福建省农科院实施了"百名科技人员联系百家农业企业"、"百名科技人员下乡服务‘三农’"的科技下乡"双百"行动,服务"三农",促进农民增收。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广大干部职工... 结合福建省实际情况,福建省农科院实施了"百名科技人员联系百家农业企业"、"百名科技人员下乡服务‘三农’"的科技下乡"双百"行动,服务"三农",促进农民增收。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广大干部职工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与企业、农户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本文以服务漳州市景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例,详细介绍了农业生物资源研究所"双百"行动的服务模式、主要工作进展、社会经济效益和心得体会,以期为科研人员更好地服务"三农"提供些许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百”行动 服务模式 社会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2000-2023年审定水稻品种基本特性分析
4
作者 江川 朱业宝 +3 位作者 陈立喆 李清华 张海峰 王金英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6-506,共11页
从国家水稻数据中心审定公告中提取2000-2023年间福建省审定水稻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稻瘟病抗性及稻米品质性状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不同年份这些性状的演化趋势及品种的分布频次,为今后福建省水稻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思路和参考。结... 从国家水稻数据中心审定公告中提取2000-2023年间福建省审定水稻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稻瘟病抗性及稻米品质性状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不同年份这些性状的演化趋势及品种的分布频次,为今后福建省水稻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思路和参考。结果表明,24年间福建省共审定609个水稻品种,按亚种类型分为籼稻593个、籼粳交14个、粳稻2个,按育种方式分为杂交稻580个、常规稻29个。福建选育和种植的品种以籼稻为主,三系杂交稻育种是福建育种的强项。609个品种的产量主要集中在450~650kg/667m^(2),随着年份的推进,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4个产量构成性状年际间变化趋势为:2000-2013年,亩有效穗总体呈下降趋势,每穗粒数、千粒重总体呈上升趋势,2014-2023年,亩有效穗、每穗粒数和千粒重总体比较平稳,结实率年际间呈波动状态。产量与穗长、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亩有效穗呈极显著负相关。稻瘟病抗性表现为中抗及以上的水稻品种有228个,优质稻品种有310个;6个稻米品质性状年际间呈波动状态,2019-2023年审定的水稻品种整精米率、碱消值、胶稠度呈上升趋势,垩白度、透明度呈下降趋势,直链淀粉含量比较平稳,稻米品质性状优质达标率逐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审定 水稻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循环农业园区构建与关键技术研究——以福建省福清星源公司与渔溪农场为例 被引量:12
5
作者 翁伯琦 黄秀声 +3 位作者 林代炎 蓝江林 王义祥 王煌平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11期1123-1131,共9页
乡村循环经济与农业产业园区的合理结合是区域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载体,也是我国现代循环农业转型升级与和谐互利发展的现实选择。本文阐述了现代循环农业园区建设的生态学原理,并结合福建省福清星源公司与渔溪农场现代循环农业园... 乡村循环经济与农业产业园区的合理结合是区域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载体,也是我国现代循环农业转型升级与和谐互利发展的现实选择。本文阐述了现代循环农业园区建设的生态学原理,并结合福建省福清星源公司与渔溪农场现代循环农业园区的建设实践,简要报道了循环科技园区的规划设计、资源匹配、循环利用、高效转化、技术模式、主要对策与实践成效,以期为乡村循环农业的转型升级及其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农业 园区 资源 高效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短葶山麦冬施肥模式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苏海兰 黄颖桢 陈菁瑛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41-143,共3页
以福建省泉州市短葶山麦冬施肥的田间试验结果和分析数据为依据,经过多年试验资料的归类,建立福建省短葶山麦冬的肥料效应数学模型,提出短葶山麦冬的施肥模型,得出科学施肥方案:N 330kg.hm-2,P2O554kg.hm-2,K2O 270kg.hm-2。
关键词 短葶山麦冬 施肥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地方瓠瓜资源收集与鉴定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晟 吴宇芬 赵依杰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0-36,共7页
福建瓠瓜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多样的瓠瓜资源和类型。结合农业(农村)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开展了瓠瓜地方品种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初步摸清了瓠瓜地方品种的分布和现状。收集瓠瓜地方品种资源24份... 福建瓠瓜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多样的瓠瓜资源和类型。结合农业(农村)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开展了瓠瓜地方品种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初步摸清了瓠瓜地方品种的分布和现状。收集瓠瓜地方品种资源24份,其中收集自松溪县的梨形瓠瓜资源具有生长势强、蜡粉少、茸毛稀、果型大、产量高等特征。建立了福建地区瓠瓜资源圃,进行了数据比较整理、田间性状鉴定评价等相关研究,以期推动瓠瓜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瓠瓜 种质资源 地方品种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份福建省地方山药种质资源的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陈阳 周先治 +2 位作者 马丽娜 林永胜 兰准炳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3年第1期24-31,共8页
为了筛选福建省优质地方山药种质资源,对35份福建省地方山药种质资源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35份福建省地方山药种质资源性状差异较大,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综合参试山药品种产量、植物学性状、抗病性、口感、不易褐变、商品性等因... 为了筛选福建省优质地方山药种质资源,对35份福建省地方山药种质资源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35份福建省地方山药种质资源性状差异较大,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综合参试山药品种产量、植物学性状、抗病性、口感、不易褐变、商品性等因素分析,棒桩薯、永兴大薯、紫薇淮山、芹峰淮山等4份山药资源表现较好,植株长势健壮,抗炭疽病,不易褐变,产量较高,口感好,品质优,适宜在德化县及周边地区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山药 种质资源 鉴定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诏安县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林楠 陈阳 林永胜 《福建农机》 2020年第3期16-19,26,共5页
首次收集诏安县的10个乡镇总计96种当地农作物种质资源,全面了解诏安县本地农作物资源组成及分布情况,通过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获得地方特异资源38份、野生蔬菜资源4份、野生果树余甘子资源10份,对充分挖掘传统品种资源优势及传统名特... 首次收集诏安县的10个乡镇总计96种当地农作物种质资源,全面了解诏安县本地农作物资源组成及分布情况,通过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获得地方特异资源38份、野生蔬菜资源4份、野生果树余甘子资源10份,对充分挖掘传统品种资源优势及传统名特优作物品种提纯复壮、改良繁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诏安县 种质资源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屏南县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与分析
10
作者 林楠 陈阳 林永胜 《福建农业科技》 2020年第8期22-25,共4页
为充分挖掘传统品种资源优势,全面了解屏南县本地农作物资源组成及分布情况,通过走访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屏南县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共收集到屏南县地方品种及野生种质资源123种,其中粮食作物资源2科5... 为充分挖掘传统品种资源优势,全面了解屏南县本地农作物资源组成及分布情况,通过走访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屏南县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调查与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共收集到屏南县地方品种及野生种质资源123种,其中粮食作物资源2科5属17种,蔬菜资源13科29属55种,果树资源9科12属43种,经济作物4科4属6种,牧草绿肥1科2属2种,总计27科51属123种。海拔600 m以下的资源有2种,海拔600-800 m的资源有45种,海拔800〜1000 m的资源有63种,海拔1000 m以上的资源有13种。结合屏南县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结果,对屏南县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南县 农作物 种质资源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制备蔬菜育苗基质的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陈燕萍 肖荣凤 +3 位作者 刘波 唐建阳 蓝江林 史怀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02-809,共8页
为将农业副产物——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废弃物(简称垫料)替代草炭应用于新型育苗基质,拟建一套通过垫料浸提液快速筛选基质配方的方法。将2种不同使用年限的垫料分别提取浸提液并梯度稀释后检测其对甜瓜、黄瓜、白菜、甘蓝、番茄和辣... 为将农业副产物——微生物发酵床养猪垫料废弃物(简称垫料)替代草炭应用于新型育苗基质,拟建一套通过垫料浸提液快速筛选基质配方的方法。将2种不同使用年限的垫料分别提取浸提液并梯度稀释后检测其对甜瓜、黄瓜、白菜、甘蓝、番茄和辣椒6类种子的发芽影响;同时参照浸提液稀释浓度,用垫料与椰壳粉按比例配制成基质,穴盘育苗检测基质对种苗生长的影响;分析2个试验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供试基质各理化性质基本符合理想基质要求。最适宜种子发芽的浸提液质量分数均为30%,发芽率都在97%以上;同时最适宜种苗生长的基质中垫料含量为30%(体积比),出苗率均达85%以上。相关性分析表明:垫料浸提液对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与基质对种苗的出苗率和成苗率具显著正相关性。由此推导筛选基质配方的快速方法:通过检测不同浓度的垫料浸提液对作物种子的发芽影响,筛选最适种子生长的浓度,依据该浓度推导最佳基质配方中垫料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床 养猪垫料 育苗基质 穴盘育苗 种子发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猪发酵床垫料微生物及其猪细菌性病原群落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郑雪芳 刘波 +2 位作者 朱育菁 卢舒娴 蓝江林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425-432,共8页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是一种新型环保养殖技术。开展了微生物发酵床垫料微生物及其猪细菌性病原群落动态的研究,通过分离不同使用时间和层次基质垫层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分析微生物发酵床垫料微生物群落动态;分离基质垫料中大肠杆菌和...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是一种新型环保养殖技术。开展了微生物发酵床垫料微生物及其猪细菌性病原群落动态的研究,通过分离不同使用时间和层次基质垫层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分析微生物发酵床垫料微生物群落动态;分离基质垫料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研究其在发酵床垫料中的时间、空间分布动态,分析微生物发酵床对这两种病原细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微生物发酵床中细菌分布数量最大,在各使用时间和层次的分布量均达到10~7 cfu·g^(-1)数量级以上,放线菌分布数量次之,真菌分布数量最小;细菌的分布数量呈现随着垫料使用时间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真菌和放线菌分布量随着垫料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基质垫料有一定量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分布,分布数量与细菌呈显著的负相关,与真菌和放线菌呈显著正相关,在垫料使用的后期(使用5个月)比使用前期(使用1个月)分布数量明显减少,减少幅度分别为95.34%和44.41%,说明微生物发酵床对猪舍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病原能起到显著的抑制作用,控制由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病原引起的猪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发酵床养猪 生物防治 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鲜功能微生物FJAT-0809-GLX对龙眼保鲜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车建美 付萍 +2 位作者 刘波 郑雪芳 林抗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0年第9期1632-1640,共9页
不同腐烂等级的龙眼果皮POD和PPO酶活性有所不同,0~3级,POD酶活性<12 000 U/min.g,而4级以后POD酶活性均大于12 000 U/min.g;0~3级,PPO酶活性均小于600 U/min.g,而4级和5级的PPO酶活性均大于600 U/min.g,说明随着龙眼果实腐烂程度... 不同腐烂等级的龙眼果皮POD和PPO酶活性有所不同,0~3级,POD酶活性<12 000 U/min.g,而4级以后POD酶活性均大于12 000 U/min.g;0~3级,PPO酶活性均小于600 U/min.g,而4级和5级的PPO酶活性均大于600 U/min.g,说明随着龙眼果实腐烂程度的加深,烂果的果皮POD和PPO酶活性达到最高。使用保鲜功能微生物FJAT-0809-GLX处理后龙眼果皮的POD和PPO酶活性明显小于对照处理,且基本不影响龙眼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保鲜功能微生物FJAT-0809-GLX处理后龙眼的好果率最高为47.24%,而脱粒率最低,为10.95%,说明保鲜功能微生物FJAT-0809-GLX对龙眼果实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多酚氧化酶(PPO) 过氧化物酶(POD) 好果率 脱粒率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7份福建山药地方品种主要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武君 陈菁瑛 +3 位作者 刘保财 赵云青 黄颖桢 陈莹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46-1254,共9页
【目的】研究当前主栽的福建山药地方品种资源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为优质地方山药资源的开发和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以37份福建山药地方品种资源为材料,对24个主要性状进行观测分析,并采用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 【目的】研究当前主栽的福建山药地方品种资源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为优质地方山药资源的开发和品种选育奠定基础。【方法】以37份福建山药地方品种资源为材料,对24个主要性状进行观测分析,并采用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1.01%~68.26%,块茎相关性状变异范围大于地上部茎叶,描述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范围在0.281~1.349,地上部生长势、块茎形状、表皮光滑度、须根数的多样性指数大于1。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叶柄长势、茎粗均可以反映地上部植株生长势的强弱,地上部的生长势强弱又与地下部块茎产量密切相关,因此,可从地上部的生长发育情况初步推断产量。主成分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0%,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43.76%,主要反映地上部茎叶长势和地下部产量构成。聚类分析可将37份福建山药按基原分成4类,其中以参薯类群的表型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结论】福建山药地方品种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块茎多样性大于茎叶,地上部长势与产量相关性状互相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种质资源 性状 遗传多样性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生物标记法研究零排放猪舍基质垫层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被引量:34
15
作者 刘波 郑雪芳 +4 位作者 朱昌雄 蓝江林 林营志 林斌 叶耀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488-5498,共11页
用微生物群落脂肪酸生物标记总量,分析零排放猪舍基质垫层微生物群落的数量变化,日本洛东微生物菌种处理组和零排放I号菌种处理组各层微生物脂肪酸生物标记含量变化趋势相近。基质垫层微生物群落脂肪酸生物标记检测出37个生物标记,构成... 用微生物群落脂肪酸生物标记总量,分析零排放猪舍基质垫层微生物群落的数量变化,日本洛东微生物菌种处理组和零排放I号菌种处理组各层微生物脂肪酸生物标记含量变化趋势相近。基质垫层微生物群落脂肪酸生物标记检测出37个生物标记,构成微生物群落的指纹图谱,含量最高的前4个生物标记为:细菌16:00含量为431260,细菌18:1ω9c含量为413075,厌氧细菌18:1ω7c含量为101368,耗氧细菌i15:0含量为90328.不同的生物标记多样性指数在基质垫层不同层次分布不同,可作为衡量特定微生物生物标记功能的一个指标。通过基质垫层微生物脂肪酸生物标记特征指数B的分析,提出了微生物群落分布的特征指标,生物标记特征指数B越高,表明微生物群落中的细菌和真菌含量越高,有利于基质垫层分解粪便排泄物,可作为基质垫层微生物群落变化优劣的特征性指标;通过基质垫层耗氧细菌和厌氧细菌脂肪酸生物标记含量比值,构建发酵指数F,作为基质垫层发酵特性的指标,发酵指数F越高,表明耗氧细菌起的作用越大,反之,耗氧细菌起的作用越小,生物标记的发酵指数可以作为研究粪便排泄物的微生物分解过程的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排放猪舍 基质垫层 磷脂脂肪酸(PLF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枯雷尔氏菌致病性生物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车建美 刘波 +3 位作者 张彦 苏明星 朱育菁 郑雪芳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804-807,共4页
采用不同浓度的强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FJAT-91处理番茄盆栽苗,建立青枯雷尔氏菌致病性生物测定方法。结合菌落形态和特异性引物鉴定结果说明所分离得到的菌株均为强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当番茄植株培养至第5d时,4个不同接种浓度处理的番... 采用不同浓度的强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FJAT-91处理番茄盆栽苗,建立青枯雷尔氏菌致病性生物测定方法。结合菌落形态和特异性引物鉴定结果说明所分离得到的菌株均为强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当番茄植株培养至第5d时,4个不同接种浓度处理的番茄植株苗均出现发病症状。采用104cfu.mL-1处理的番茄植株在第4d发病,但到第8d,发病率也达到90%左右。随着青枯雷尔氏菌接种浓度的递增,各处理番茄植株死亡率达到致死中浓度(LC50)的时间逐渐缩短。104cfu.mL-1的接种浓度效果最佳,既缩短试验周期,又保证了番茄青枯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枯雷尔氏菌 强致病力 生物测定 番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豆酸奶发酵微生物鉴定与发酵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芸 刘波 +4 位作者 朱育菁 曹宜 马丽娜 刘丹莹 张衡宇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450-456,共7页
利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方法对黑豆酸奶发酵菌株FJAT-7926和FJAT-7928进行分类鉴定。2株菌的菌体均为杆状,无芽孢,革兰氏阳性,过氧化氢酶阴性。菌株FJAT-7926的生理生化特征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一致,菌株FJAT-7928的... 利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方法对黑豆酸奶发酵菌株FJAT-7926和FJAT-7928进行分类鉴定。2株菌的菌体均为杆状,无芽孢,革兰氏阳性,过氧化氢酶阴性。菌株FJAT-7926的生理生化特征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一致,菌株FJAT-7928的生理生化特征与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基本一致。对菌株的16S rDNA基因进行扩增、克隆测序、分子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与生理生化鉴定结果一致。2个菌株对豆类基质进行混合发酵,能形成色泽均匀、风味独特、营养合理的黑豆酸奶,凝乳时活菌数达4.95×108cfu.mL-1,pH值4.28,滴定酸度71.3°T,蛋白含量1.62 g.hg-1,可见菌株FJAT-7926和FJAT-7928适合作为黑豆酸奶的混合发酵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类酸奶 菌种鉴定 植物乳杆菌 干酪乳杆菌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鲜功能微生物对不同鲜切水果保鲜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车建美 郑雪芳 +1 位作者 林抗美 刘波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260-264,共5页
从西瓜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保鲜功能微生物,经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鉴定为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生产出微生物保鲜剂"果立鲜",孢子含量为10×108CFU·mL-1,稀释50倍后将其喷施于不同水果上进行保鲜效果观察。结... 从西瓜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保鲜功能微生物,经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鉴定为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生产出微生物保鲜剂"果立鲜",孢子含量为10×108CFU·mL-1,稀释50倍后将其喷施于不同水果上进行保鲜效果观察。结果表明,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果立鲜"对龙眼、台湾大青枣、西瓜、苹果、皇冠梨和草莓具有一定的保鲜效果,降低不同水果的腐烂率,当对照组腐烂率为100%时,处理组不同水果的腐烂率在32.67%~72.72%之间。同时,"果立鲜"可将不同水果的腐烂时间推迟1~2 d,降低果实失重率,当对照组失重率在29.63%~4.8%之间时,处理组的在24.90%~1.14%之间。"果立鲜"还可抑制台湾大青枣、西瓜、草莓和龙眼果实表面霉菌的生长,维持不同水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硬度,保持果实感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果 保鲜 短短芽孢杆菌 高温高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猪微生物发酵床真菌空间分布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肖荣凤 刘波 +3 位作者 朱育菁 阮传清 刘国红 王阶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93-504,共12页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是一种新型环保的养殖方式,发酵床中的微生物在分解消纳、去污除臭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大栏养猪微生物发酵床的真菌空间分布特性,通过空间格局采样、分离鉴定发酵床中的真菌并统计其在不同空间的种类与含量;... 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是一种新型环保的养殖方式,发酵床中的微生物在分解消纳、去污除臭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大栏养猪微生物发酵床的真菌空间分布特性,通过空间格局采样、分离鉴定发酵床中的真菌并统计其在不同空间的种类与含量;利用空间分布频次、空间分布型指数、多样性指数和生态位特征等指标,评估发酵床真菌种群的空间分布特性,为养猪发酵床管理、猪粪资源化利用、猪病防控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从32个空间样本中共分离鉴定出真菌18个种,归于10个属,其中种最多的是曲霉属,包含7个种。发酵床不同空间样本的真菌种与数量存在明显差异,种数为1~4,数量为4×102~5.8×105菌落数·g-1。高频次分布的种有总状毛霉和橘青霉,分布频次大于10次;高数量分布的种有短柄帚霉、构巢曲霉和亮白曲霉,大于2.00×105菌落数·g-1。利用6个空间分布型指数和Taylor幂法则的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床的真菌种群呈聚集分布型。32个空间样本种群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除两个空间样本仅分离到1个种类外,其他30个空间样本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布多样性,为集聚分布和不均匀分布。空间样本2-A和3-D真菌种群具有较高的丰富度、均匀度和优势度,包含出现频次和数量较高种类,如总状毛霉、尖孢枝孢菌、橘青霉和构巢曲霉。空间样本1-A和1-B的真菌数量最大、种类也较多,但它们的丰富度、均匀度和优势度均较低,所包含的多为出现频次低于3次的种类,如亮白曲霉、短柄帚霉和白地霉。生态位特征的分析表明:发酵床中真菌的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没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总状毛霉和尖孢枝孢菌生态宽度值大,分别为7.60和5.18,为广适应种;而亮白曲霉、薛氏曲霉、土曲霉、短柄帚霉、水贼镰刀菌和毛壳属菌等6个种的生态位宽度值较小,仅介于1.00~1.10,为窄适应种。总状毛霉可与其他12个种存在重叠,但尖孢枝孢菌仅与其他2个种存在重叠。总之,养猪微生物发酵床的真菌种群呈现明显的群落多样性,空间分布特性为聚集分布和不均匀分布,总状毛霉和尖孢枝孢菌为优势种群,在发酵床中分布广、适应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床 真菌 空间分布特性 多样性指数 生态位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床猪舍环境气味电子鼻判别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蓝江林 刘波 +2 位作者 陈峥 宋泽琼 林娟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77-86,共10页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不同发酵程度垫料的挥发性物质,共检测到7类22种物质(匹配度≥90,相对含量≥4%)。根据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将30个样品分为4类,分别对应4个发酵级别。Ⅰ级:发酵程度浅;Ⅱ级:发酵程度较深;Ⅲ级:...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不同发酵程度垫料的挥发性物质,共检测到7类22种物质(匹配度≥90,相对含量≥4%)。根据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将30个样品分为4类,分别对应4个发酵级别。Ⅰ级:发酵程度浅;Ⅱ级:发酵程度较深;Ⅲ级:发酵程度深;Ⅳ级:发酵程度很深。利用聚类分析、逐步判别分析,构建了垫料发酵程度判别模型。判别模型对垫料发酵程度级别的判别准确率达96.67%,精确度可以满足垫料发酵程度归类,为建立养猪微生物发酵床垫料发酵程度判别模型标准和计算机自动分析方法提供可靠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床猪舍 挥发性物质 电子鼻 判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