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1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草地贪夜蛾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
1
作者 邱良妙 陈秀琴 +2 位作者 卢学松 刘必炮 刘其全 《生物安全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5-161,179,共8页
【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相对敏感基线及其在福建省的抗药性水平,并评价其低龄幼虫对这些药剂的敏感性。【方法】以浸叶法测定5种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相对敏感种群1、2龄幼虫的毒力,监测福建省3个不同地区草地贪夜蛾田... 【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对5种常用杀虫剂的相对敏感基线及其在福建省的抗药性水平,并评价其低龄幼虫对这些药剂的敏感性。【方法】以浸叶法测定5种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相对敏感种群1、2龄幼虫的毒力,监测福建省3个不同地区草地贪夜蛾田间种群的抗药性水平;以LC _(50)的95%置信限不重叠作为标准,判断不同种群的同一龄期幼虫或同一种群的1、2龄幼虫对同一种药剂敏感性差异显著性。【结果】5种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相对敏感种群幼虫的毒力大小顺序依次为甲维盐>乙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虱螨脲>茚虫威,同一药剂对1龄幼虫的毒力大于2龄,其中,甲维盐、乙基多杀菌素和虱螨脲对1龄幼虫毒力测试的χ^(2)值小于2龄,P值更大,虽然氯虫苯甲酰胺和茚虫威对1龄幼虫毒力测试的χ^(2)值略大于2龄,但P值均大于0.9190;福建3个地区的草地贪夜蛾种群对甲维盐和茚虫威的抗性水平处于敏感性下降至低水平抗性之间,对氯虫苯甲酰胺已产生低水平抗性,对乙基多杀菌素属于敏感性水平下降阶段,而对虱螨脲仍属于敏感水平。【结论】福建省草地贪夜蛾种群对虱螨脲保持敏感水平,对其他4种常用药剂总体上处于敏感性下降至低水平抗性阶段;1、2龄幼虫均适合作为草地贪夜蛾毒力测定的靶标试虫,但相较于2龄幼虫,12 h内孵化且未喂食物的1龄幼虫适合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杀虫剂 浸叶法 敏感基线 毒力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植物保护对策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青松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0年第S1期204-205,共2页
综述了农业有害生物对农业造成的损失 ,以及在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策略要求下 ,植物保护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提出了坚持有害生物的综合防治 ,进行区域性持续调控 ,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 ,保护生态环境 。
关键词 持续农业 有害生物 综合防治 区域性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大豆胶孢炭疽病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抗性风险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阮宏椿 黄艳琴 +2 位作者 陈巧红 陈文乐 兰成忠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94-1101,共8页
【目的】探明福建省大豆胶孢炭疽菌群体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程度及其与其他杀菌剂的交互抗性。【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2023年分离自福建省5个地区的112株大豆胶孢炭疽菌进行敏感性分析,以药剂驯化法获得抗性突变体,测定抗性突变体... 【目的】探明福建省大豆胶孢炭疽菌群体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程度及其与其他杀菌剂的交互抗性。【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2023年分离自福建省5个地区的112株大豆胶孢炭疽菌进行敏感性分析,以药剂驯化法获得抗性突变体,测定抗性突变体的遗传稳定性、适合度及对4种不同杀菌剂之间的交互抗性。【结果】吡唑醚菌酯对112个菌株的EC50值介于0.0682~1.0309μg·mL^(−1),变异系数为15.12,敏感性频率分布为连续性单峰曲线,符合偏正态分布,EC50平均值(0.2036±0.1215)μg·mL^(−1),可作为大豆胶孢炭疽菌对吡唑醚菌酯的敏感性基线;从2株大豆胶孢炭疽菌野生菌株中诱导获得4株中抗吡唑醚菌酯的突变体,1株低抗吡唑醚菌酯的突变体,突变频率为8.3×10^(−4),其抗药性性状能稳定遗传,抗性突变体与其亲本菌株相比,对温度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抗性突变体菌丝的生长速率、产孢能力及致病力略低于其亲本菌株的生存适应度,抗性突变体在田间可能存在一定适合度代价,但抗性突变体具有一定的自然竞争优势;吡唑醚菌酯与不同类杀菌剂多菌灵、苯醚甲环唑、咪鲜胺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与同属一类的杀菌剂啶氧菌酯存在明显的交互抗性。【结论】福建省大豆胶孢炭疽菌对吡唑醚菌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存在中等抗性风险,生产中可将吡唑醚菌酯与不同类杀菌剂多菌灵、苯醚甲环唑、咪鲜胺混合或交替使用,以延缓大豆胶孢炭疽菌抗药性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胶孢炭疽菌 吡唑醚菌酯 敏感基线 抗性风险 交互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山药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阳 叶明辉 +3 位作者 丛尧华 吴媛 林永胜 周先治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8-54,共7页
为研究福建省主栽的山药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以福建省33份山药地方资源为材料,对22个主要表型性状开展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33份山药地方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84~1.766,8个表型数量性状的变异系... 为研究福建省主栽的山药品种的遗传多样性,以福建省33份山药地方资源为材料,对22个主要表型性状开展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33份山药地方资源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84~1.766,8个表型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为9.76%~46.62%,块茎直径变异系数最大,达46.62%,福建省山药地方资源表型性状差异显著,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相关性分析表明,相同山药基原间存在许多相同表型特征特性。通过对福建省33份山药资源表型特征向量及贡献率分析表明,前5个主成分(叶长、叶宽、主蔓长、茎粗、块茎长)累计贡献率为78.81%,主要反映地上部茎、叶、花和地下部块茎产量构成。通过对山药资源表型特征聚类分析,可将福建省33份山药资源分为4类,从遗传距离看,褐苞薯蓣与薯蓣亲缘关系最近,与山薯较远,与参薯距离最远。福建省山药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地上部长势与块茎产量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山药 表型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豌豆根腐病病原及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陈庆河 翁启勇 +1 位作者 何玉仙 赵健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28-31,共4页
通过对福建省漳洲、福州等地豌豆不同生育期的根腐病原进行调查,基本明确了福建豌豆根腐病的病原。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福建省豌豆根腐病主要是由茄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 Schtesht.)、立枯... 通过对福建省漳洲、福州等地豌豆不同生育期的根腐病原进行调查,基本明确了福建豌豆根腐病的病原。分离鉴定结果表明,福建省豌豆根腐病主要是由茄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 Schtesht.)、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hn)、终极腐霉(Pythium ultinum Trow.)、根腐丝囊霉(Aphanomyces euteiches Drechs.)、根串珠霉[Thielaviopsis basicola(Berk.et Br.)Ferr.]和一种未鉴定镰刀菌(Fusarium spp.)等复合侵染引起的;致病性试验表明,茄镰刀菌和根腐丝囊霉对豌豆具有较强的致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豌豆 根腐病 病原菌 分离 鉴定 致病性 茄镰刀菌 尖孢镰刀菌 立枯丝核菌 终极腐霉 根腐丝囊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稻水象甲分布与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邱良妙 魏辉 +3 位作者 傅建炜 吴玮 李建宇 占志雄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稻水象甲在福建省年发生1代。我省福鼎市和霞浦县是稻水象甲发生的疫区,2004年,两地分别有11个和10个乡镇发生稻水象甲疫情,累计发生面积1 597.6 hm2;稻水象甲发生和为害受作物品种和生境条件等因子的影响较为明显,糯稻受害程度大于杂交... 稻水象甲在福建省年发生1代。我省福鼎市和霞浦县是稻水象甲发生的疫区,2004年,两地分别有11个和10个乡镇发生稻水象甲疫情,累计发生面积1 597.6 hm2;稻水象甲发生和为害受作物品种和生境条件等因子的影响较为明显,糯稻受害程度大于杂交稻,秧田水稻的株被害率和成虫密度大于移栽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水象甲 发生 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及其分布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建宇 史梦竹 +3 位作者 郭燕青 郑丽祯 吴梅香 傅建炜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47-556,共10页
为掌握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和分布情况,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对福建省9市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入侵植物进行调查,并分析了其种类组成、原产地、生活型、分布格局和分布类型及其入侵性等。结果表明,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有外... 为掌握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和分布情况,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对福建省9市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入侵植物进行调查,并分析了其种类组成、原产地、生活型、分布格局和分布类型及其入侵性等。结果表明,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有外来入侵植物30科65属共79种;其中以菊科(Asteraceae)物种数最多,为22种,占总种数的27.85%,其次是苋科(Amaranthaceae)有7种,豆科(Leguminosae)、禾本科(Gramineae)、旋花科(Convolvulaceae)和大戟科(Euphorbiaceae)各有5种。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86.08%;原产于美洲的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70.24%;入侵等级为恶性入侵(1级)的物种有10科22种,严重入侵(2级)有13科22种,局部入侵(3级)、一般入侵(4级)和有待观察类(5级)分别有9、18和8种;恶性入侵和严重入侵的植物种类占入侵植物总数的55.70%。从分布格局和分布类型来看,以福州市的农田生态系统入侵植物种类最多,为52种;不同农田类型中,以旱地中的入侵植物种数最多,有74种;按分布区域划分的全域分布种共13种,按农田类型划分的全域分布种有11种。因此,福建省农田生态系统入侵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原产地多元化,且恶性和严重入侵植物占比较高,入侵形势严峻,应加强入侵植物的动态监控与防范,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外来入侵植物 原产地 分布 入侵等级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草地贪夜蛾入侵动态监测与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邱良妙 黄晓燕 +5 位作者 杨秀娟 关瑞峰 刘其全 卢学松 刘必炮 何玉仙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26-1432,共7页
【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在福建省的入侵动态及应急药剂防治技术。【方法】通过田间实地调查,开展福建省玉米草地贪夜蛾发生与为害监测;利用茎叶喷雾法开展杀虫剂田间药效试验评价。【结果】2019年5月6日,福建省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在玉... 【目的】明确草地贪夜蛾在福建省的入侵动态及应急药剂防治技术。【方法】通过田间实地调查,开展福建省玉米草地贪夜蛾发生与为害监测;利用茎叶喷雾法开展杀虫剂田间药效试验评价。【结果】2019年5月6日,福建省首次发现草地贪夜蛾在玉米上发生为害,随后全省多地陆续发现草地贪夜蛾侵入为害,截至11月4日,草地贪夜蛾在福建省的寄主范围仅限于为害玉米,共有53个县(市、区)发生草地贪夜蛾,累计发生面积达646.23 hm2;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乙基多杀菌素、虫螨腈、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对草地贪夜蛾具有良好的田间防效,药后3 d、10 d的防效分别为88.08%~91.46%和91.41%~94.01%,可以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的发生为害。【结论】草地贪夜蛾已侵入福建省并在玉米上发生为害;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乙基多杀菌素、虫螨腈、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高效氯氟氰菊酯等6种杀虫剂可作为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的理想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生物入侵 动态 监测 药剂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2009年福建省稻瘟病菌的生理小种变化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杜宜新 李科 +4 位作者 石妞妞 阮宏椿 甘林 杨秀娟 陈福如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275-279,共5页
采用全国统一生理小种鉴别品种、CO39-NILs鉴别品种和LTH-NILs鉴别品种鉴定2007-2009年从福建省各地采集分离的223株单孢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和致病型组成。结果表明,223株稻瘟病菌被鉴定出20个生理小种,其中ZB13为优势生理小种,出现频率为... 采用全国统一生理小种鉴别品种、CO39-NILs鉴别品种和LTH-NILs鉴别品种鉴定2007-2009年从福建省各地采集分离的223株单孢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和致病型组成。结果表明,223株稻瘟病菌被鉴定出20个生理小种,其中ZB13为优势生理小种,出现频率为26.91%;CO39-NILs鉴别品种鉴定出18个致病型,其中I34.1为优势致病型,出现频率为47.09%;LTH-NILs鉴别品种鉴定出23个致病型,其中J76.2为优势致病型,出现频率为41.26%,从而表明福建省稻瘟病菌的优势生理小种组成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鉴别体系 鉴别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转基因抗虫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胡奇勇 郑宇 +3 位作者 张晓俊 胡习斌 李本金 李玥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120-123,共4页
试验研究转MH86CpTI基因抗虫水稻和转MH86CpTI+Bt双价基因抗虫水稻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结果表明:转基因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可分为先锋群落、郁闭未稳定群落和郁闭稳定群落3个阶段;在水稻灌浆期到蜡熟期,转基因水稻稻田中每次采得的... 试验研究转MH86CpTI基因抗虫水稻和转MH86CpTI+Bt双价基因抗虫水稻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结果表明:转基因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可分为先锋群落、郁闭未稳定群落和郁闭稳定群落3个阶段;在水稻灌浆期到蜡熟期,转基因水稻稻田中每次采得的节肢动物的物种数为CK>MH86CpTI>MH86CpTI+Bt,个体数量大小为CK>MH86CpTI>MH86CpTI+Bt,总体多样性指数与均匀性指数均为CK>MH86CpTI>MH86CpTI+Bt;转基因水稻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与常规稻相比未见明显差异。在水稻生育前期与后期,转基因抗虫水稻田害虫优势度最高的分别为电光叶蝉和褐飞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水稻 节肢动物 群落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露地及设施蔬菜烟粉虱越冬种群密度及耐寒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姚凤銮 郑宇 +3 位作者 丁雪玲 卢学松 何玉仙 翁启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25-835,共11页
2017年1月9—12日和2月21—24日,在南平建瓯、三明将乐、三明三元、福州闽侯、龙岩新罗以及漳州龙海等6个地区,调查了大棚和露地烟粉虱越冬寄主及种群密度,以期明确福建省露地及设施蔬菜烟粉虱越冬规律,为烟粉虱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2017年1月9—12日和2月21—24日,在南平建瓯、三明将乐、三明三元、福州闽侯、龙岩新罗以及漳州龙海等6个地区,调查了大棚和露地烟粉虱越冬寄主及种群密度,以期明确福建省露地及设施蔬菜烟粉虱越冬规律,为烟粉虱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共记录烟粉虱越冬寄主6科16种,主要包括栽培蔬菜花椰菜、番茄、茄子以及阔叶类杂草龙葵、小飞蓬、辣子草和胜红蓟。在露地花椰菜上,烟粉虱越冬虫口密度1月份显著高于2月份;花椰菜采后残株上的越冬虫口密度显著高于莲座期和花球形成期。在温室大棚中,休耕大棚中越冬虫口密度显著高于生产大棚。无论是蔬菜还是杂草,温室大棚中的越冬虫口密度显著高于露地。烟粉虱各虫态均可在各地温室大棚和漳州露地越冬,而在南平和三明等温度较低的地区以卵和伪蛹在露地越冬。在蔬菜上发现越冬烟粉虱有MEAM1隐种和MED隐种,温室大棚中两隐种数量分别为57只和111只,温室大棚可能有助于MED隐种定殖。室内耐寒性测定证实卵和高龄若虫比低龄若虫以及成虫更耐寒,烟粉虱在花椰菜、龙葵和辣子草上的世代存活率分别为83.7%、79.3%和81.6%,世代发育历期分别为18.9d^-16.7d^-18.8d,龙葵和辣子草是烟粉虱适宜的越冬杂草寄主。综上,烟粉虱可在福建省露地越冬,温室大棚加重了烟粉虱的发生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越冬寄主 种群密度 蔬菜 耐寒性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不同地区及不同果蔬生育期蓟马种群调查
12
作者 林硕 陈艺欣 +2 位作者 魏辉 陈勇 田厚军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10期63-68,共6页
为进一步明确福建省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作物上蓟马的优势种群,掌握不同地区不同寄主生育期蓟马的分布情况。首先开展了福建省9个地市60个县区的蓟马种类普查,同时,选取了3个固定的果蔬监测基地开展了为期两年(2017-2018年)的不同寄主以及... 为进一步明确福建省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作物上蓟马的优势种群,掌握不同地区不同寄主生育期蓟马的分布情况。首先开展了福建省9个地市60个县区的蓟马种类普查,同时,选取了3个固定的果蔬监测基地开展了为期两年(2017-2018年)的不同寄主以及不同生育期蓟马种群调查试验。结果表明:福建省常见蔬菜上主要有5种蓟马(花蓟马、棕榈蓟马、黄胸蓟马、豆大蓟马、管蓟马),其中以花蓟马、棕榈蓟马和豆大蓟马为优势种群,在福建省9个地市均有分布,其次为管蓟马(仅厦门市未在调查中发现),黄胸蓟马仅在福建省个别地市中分布。丝瓜、黄秋葵和茄子上蓟马种类最多,均为5种,其次为丝瓜、辣椒和豇豆,而在葫芦、南瓜、芦笋、空心菜和紫苏上均未发现上述5种蓟马。在3个固定监测点调查了草莓、黄瓜、西红柿、茄子、哈密瓜和辣椒6种寄主,主要以棕榈蓟马、黄胸蓟马和花蓟马为主,温室大盘草莓蓟马种群数量显著高于露地种植,温室大棚内黄瓜、西红柿和茄子上的蓟马种群数量依次减少,哈密瓜上蓟马种群数量显著高于辣椒,总体上不同寄主生育期蓟马种群数量开花期>坐果期>成熟期>苗期。调查结果可为蓟马类害虫的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蓟马 种类 调查 不同地区 不同生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芋疫霉交配型测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13
作者 王荣波 石茗月 +4 位作者 徐月华 刘裴清 卞润恬 翁启勇 李本金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10-818,共9页
【目的】明确福建省芋疫霉交配型,筛选可用于防治芋疫病的化学药剂。【方法】对2020年采集自福建4个地区的芋疫病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结合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和Ypt1序列同源性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与辣椒疫霉A1、A2交配... 【目的】明确福建省芋疫霉交配型,筛选可用于防治芋疫病的化学药剂。【方法】对2020年采集自福建4个地区的芋疫病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结合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和Ypt1序列同源性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通过与辣椒疫霉A1、A2交配型菌株对峙培养来测定其交配型,并利用菌丝生长法测定6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通过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和ITS-LSU-Ypt1融合序列同源性分析,明确所分离病原菌均为芋疫霉(Phytophthora colocasiae)。交配型测定发现,所分离的125个芋疫霉菌株中,122个为A2交配型,3个为A1A2交配型。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98%甲霜灵对芋疫霉抑菌效果最好,EC_(50)值为(0.146±0.032)μg·m L^(-1);95%烯酰吗啉、98%氟吡菌胺和94%氰霜唑抑菌效果较好,EC_(50)值介于(0.239±0.011)~(0.713±0.088)μg·m L^(-1);而95%嘧菌酯的抑菌活性最低,EC_(50)值为(23.447±3.666)μg·m L^(-1)。【结论】福建省芋疫霉以A2交配型为优势群体,甲霜灵、烯酰吗啉、氟吡菌胺和氰霜唑可作为芋疫病高效防控的轮换使用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芋疫霉 病原菌鉴定 交配型 防治药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褐稻虱生物型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曾宪森 傅丽辉 +1 位作者 周文通 吴望清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6-11,共6页
采用具有不同抗性基因的 5个水稻鉴别品种 ,把从宁化、诏安、建阳、平和、莆田县黄石和笏石、德化县上涌和城关、周宁、武平等县田间采集的褐稻虱分别接在 5个鉴别稻种上进行福建省不同地区褐稻虱生物型的测定 ,结果表明 ,TN1受害比其... 采用具有不同抗性基因的 5个水稻鉴别品种 ,把从宁化、诏安、建阳、平和、莆田县黄石和笏石、德化县上涌和城关、周宁、武平等县田间采集的褐稻虱分别接在 5个鉴别稻种上进行福建省不同地区褐稻虱生物型的测定 ,结果表明 ,TN1受害比其他 4个稻种严重 ;不同地区褐稻虱在 TN1上的生存率、群体数量、蜜露排泄量均多于其他 4个品种 ,表明 8个县 10个点褐稻虱属生物型 1。文章根据生物型测定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稻虱 生物型 水稻害虫 抗虫育种 抗生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部分马铃薯产区晚疫病菌群体结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本金 王荣波 +4 位作者 刘裴清 邓丽霞 石茗月 李慧斌 陈庆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4-109,115,共7页
为明确福建省部分马铃薯产区晚疫病菌群体结构,2017年-2019年在龙海市、福安市、霞浦县共分离获得96株马铃薯晚疫病菌。采用对峙培养法、鉴别寄主法和PCR-RFLP法对这些菌株的交配型、生理小种及线粒体DNA(mtDNA)单倍型进行分析。交配型... 为明确福建省部分马铃薯产区晚疫病菌群体结构,2017年-2019年在龙海市、福安市、霞浦县共分离获得96株马铃薯晚疫病菌。采用对峙培养法、鉴别寄主法和PCR-RFLP法对这些菌株的交配型、生理小种及线粒体DNA(mtDNA)单倍型进行分析。交配型测定结果显示,除了福建省福安市有5株(5.21%)为A1交配型外,其余91株(94.79%)均为自育型,未发现A2交配型及A1A2型菌株。从96个菌株中检测出16个生理小种类型,龙海市和福安市的优势生理小种均是可克服11个显性抗病单基因的1.2.3.4.5.6.7.8.9.10.11,霞浦县的优势生理小种为1.2.3.4.5.6.7.8.10。供试菌株均至少含有6个毒性基因。mtDNA单倍型共检测出3种类型,其中55个菌株(龙海市22株、福安市8株、霞浦县25株)为Ⅰa型,占57.29%,32个菌株(龙海市2株、福安市25株、霞浦县5株)为Ⅱa型,占33.33%,9个菌株(福安市7株、霞浦县2株)为Ⅱb型,占9.37%。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遗传多样性日趋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菌 交配型 生理小种 mtDNA单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龙眼园天敌资源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邱良妙 占志雄 +2 位作者 林仁魁 吴玮 陈元洪 《农学学报》 2011年第1期17-22,共6页
根据田间系统调查,共发现福建省龙眼园天敌144种,隶属于2个纲12目54科,包括昆虫纲10目43科100种,蛛形纲2目11科44种;其中以蛛形目、膜翅目、鞘翅目和半翅目的种类数较多,分别占全部天敌种类的29.17%、24.31%、18.75%和9.03%;按作用方式... 根据田间系统调查,共发现福建省龙眼园天敌144种,隶属于2个纲12目54科,包括昆虫纲10目43科100种,蛛形纲2目11科44种;其中以蛛形目、膜翅目、鞘翅目和半翅目的种类数较多,分别占全部天敌种类的29.17%、24.31%、18.75%和9.03%;按作用方式分为捕食性与寄生性天敌,其中属捕食性天敌的种类有119种,寄生性天敌的有25种,分别占全部天敌种类数的82.64%和17.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园 天敌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植物精油对9种水产病原菌抑制效果
17
作者 蔡鸿娇 田厚军 +4 位作者 黄昊 邹文政 林茂 冯少贻 李忠琴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72,共7页
试验旨在探究4种植物精油对9种水产病原菌的抑制效果。以芳樟醇、顺式-茉莉酮、3-蒈烯、α-水芹烯为研究对象,采用牛津杯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4种植物精油对9种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3-蒈烯浓度为100.00 mL/L时,对爱德华氏菌、V.antiq... 试验旨在探究4种植物精油对9种水产病原菌的抑制效果。以芳樟醇、顺式-茉莉酮、3-蒈烯、α-水芹烯为研究对象,采用牛津杯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4种植物精油对9种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3-蒈烯浓度为100.00 mL/L时,对爱德华氏菌、V.antiquarius、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抑菌效果最好,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50、50、25和50 mL/L,抑菌圈直径>20.00 mm,属于极度敏感。α-水芹烯浓度为100.00 mL/L时,对溶藻弧菌、河流弧菌、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V.antiquarius抑菌圈直径>20.00 mm,属于极度敏感。芳樟醇对副溶血弧菌和河流弧菌抑菌效果最强,MIC均为3.125 mL/L,抑菌圈直径>20.00 mm,属于极度敏感。顺式-茉莉酮对河流弧菌和大肠杆菌抑菌效果较好,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7.30 mm和30.67 mm,属于极度敏感。研究表明,3-蒈烯和α-水芹烯具有广谱抑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樟醇 顺式-茉莉酮 3-蒈烯 α-水芹烯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植物病害研究中可培养性病原菌的常用保存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汪进仕 兰成忠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20期154-155,共2页
介绍了植物可培养性病原菌的几种常用保存方法,如甘油冷冻保藏法、冷冻干燥保藏法、滤纸保藏法、沙土保藏法、斜面低温保藏法、液氮冷冻保藏法和液体石蜡保藏法。
关键词 农业植物病害研究 可培养性病原菌 保存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冬种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动态及防治药剂筛选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袁宗胜 刘芳 兰成忠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91-93,96,共4页
2008~2009年对福建省福州市和长乐市两个冬种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观测点进行了系统调查,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因素和田间病害流行动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和田间防治效果对6种常用防治疫病的杀菌剂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马... 2008~2009年对福建省福州市和长乐市两个冬种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观测点进行了系统调查,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病因素和田间病害流行动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和田间防治效果对6种常用防治疫病的杀菌剂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时期在2月中旬至4月下旬,初始病情、日平均温度和日平均相对湿度是影响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重要因素,若日平均温度18~23 ℃,且相对湿度超过85%,一般在3~7 d后有晚疫病发生、流行,烯酰吗啉、氟吗啉、氟吗啉·锰锌、银法利和克露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显著,防治效果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冬种 马铃薯晚疫病 流行动态 防治药剂 筛选研究 Fujian Province 田间防治效果 日平均温度 日平均相对湿度 氟吗啉 生长抑制法 重要因素 系统调查 烯酰吗啉 发生流行 发病因素 动态进行 病害流行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水稻稻瘟病菌对丁香菌酯的敏感性分析
20
作者 黄艳琴 贾孟 +4 位作者 徐婷 兰成忠 陈巧红 陈文乐 阮宏椿 《福建稻麦科技》 2024年第4期15-20,共6页
为明确福建省水稻稻瘟病菌对丁香菌酯的敏感基线和抗性风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30株稻瘟病菌对丁香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130株稻瘟病菌对丁香菌酯EC50值为0.0280~0.2802μg/mL,均值为0.1510±0.0598μg/mL;敏感性频... 为明确福建省水稻稻瘟病菌对丁香菌酯的敏感基线和抗性风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30株稻瘟病菌对丁香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130株稻瘟病菌对丁香菌酯EC50值为0.0280~0.2802μg/mL,均值为0.1510±0.0598μg/mL;敏感性频率分布呈连续的单峰曲线,服从偏正态分布,未出现明显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可作为福建省稻瘟病菌对丁香菌酯的敏感基线;药剂驯化获得3株低抗和1株中抗丁香菌酯的抗性突变体,其抗型水平能稳定遗传,抗性突变体的菌丝生长速率和产孢能力均低于其亲本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稻瘟病菌 杀菌剂 丁香菌酯 敏感基线 抗性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