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5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中国果树科学研究70年——龙眼 被引量:23
1
作者 郑少泉 曾黎辉 +3 位作者 张积森 林河通 邓朝军 庄伊美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414-1420,共7页
新中国成立70 a(年)以来,我国龙眼科学研究取得长足进展,在龙眼种质资源、遗传育种、采后生物学、生物技术等研究领域领跑国际同类研究。建立了国际上资源数量最多、类型最为丰富的国家级龙眼种质资源圃,杂交育种培育出有不同香气、留... 新中国成立70 a(年)以来,我国龙眼科学研究取得长足进展,在龙眼种质资源、遗传育种、采后生物学、生物技术等研究领域领跑国际同类研究。建立了国际上资源数量最多、类型最为丰富的国家级龙眼种质资源圃,杂交育种培育出有不同香气、留树保鲜期长、成熟期配套、优质丰产等优异性状的适宜轻简化栽培的系列新品种;利用新育成的不同熟期龙眼品种,结合催花技术和生态差异选择,在我国实现龙眼鲜果的周年供应;研发出了龙眼安全保鲜物流新技术;先后构建了龙眼的基因组草图和精细参考基因组图谱,促进龙眼基础研究进入了功能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研究时代。未来应进一步加强龙眼产业发展的基础研究与关键性技术的研发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新中国 70年 科学研究 回顾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的野生果树种质资源 被引量:11
2
作者 韦晓霞 胡菡青 +3 位作者 吴如健 钟秋珍 吴少华 郑少泉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67-70,74,共5页
结合有关文献,对福建省的野生果树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野生果树种质资源有44科82属256种和26变种。这些野生果树主要集中在蔷薇科、壳斗科、芸香科、猕猴桃科、葡萄科。福建省野生果树乔木类有122种,灌木类有114种,藤本... 结合有关文献,对福建省的野生果树种质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野生果树种质资源有44科82属256种和26变种。这些野生果树主要集中在蔷薇科、壳斗科、芸香科、猕猴桃科、葡萄科。福建省野生果树乔木类有122种,灌木类有114种,藤本类有38种,草本类有8种。此外,还对野生果树的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果树 种质资源 开发利用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红壤山地果树生态栽培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郭林榕 林旗华 翁伯琦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7期52-55,共4页
针对果树生产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情开展了果树生态栽培体系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红壤山地果树生态栽培的构建思路和可行性,提出了以果树产业为龙头、以牧草为纽带的生态果园生产模式以及果园低改技术、牧草套种技术、草牧结合... 针对果树生产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情开展了果树生态栽培体系的研究与分析;提出了红壤山地果树生态栽培的构建思路和可行性,提出了以果树产业为龙头、以牧草为纽带的生态果园生产模式以及果园低改技术、牧草套种技术、草牧结合技术、菌草结合技术以及草沼结合技术等综合配套技术及其实施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山地 果树 生态栽培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义挺 陈婷 +1 位作者 卢同 陈敏 《热带农业科学》 2012年第3期88-92,97,共6页
设施农业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本文概述了福建省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主要做法,针对该省设施农业发展中的资金投入不足、机械化程度不高、标准化产业化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机制不... 设施农业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标志,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本文概述了福建省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主要做法,针对该省设施农业发展中的资金投入不足、机械化程度不高、标准化产业化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机制不健全、体系不完善、研发技术落后、管理人才匮乏等问题,提出适合的对策,为促进福建省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设施农业 现状 存在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野生果树果实的药用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韦晓霞 胡菡青 +2 位作者 吴如健 钟秋珍 吴少华 《中国热带农业》 2009年第4期37-40,共4页
福建省是中国亚热带野生果树的荟萃之地,丰富的野生果树资源中不少有着独特的药用价值。本文阐述了果实可作为中药的福建省野生果树的种类,并分述其在福建省的分布、果实的主要成分及其作为中药的性味、功能和主治疾病,以期为福建省野... 福建省是中国亚热带野生果树的荟萃之地,丰富的野生果树资源中不少有着独特的药用价值。本文阐述了果实可作为中药的福建省野生果树的种类,并分述其在福建省的分布、果实的主要成分及其作为中药的性味、功能和主治疾病,以期为福建省野生果树果实药用价值的合理应用与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果树 果实 中药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枇杷矮化速生高效产业化配套技术体系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陆修闽 郑少泉 +2 位作者 蒋际谋 陈义挺 余东 《柑桔与亚热带果树信息》 2000年第2期6-7,共2页
关键词 枇杷产业化 福建 栽培技术 集约化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珍稀濒危野生果树资源及其保护 被引量:1
7
作者 韦晓霞 胡菡青 +3 位作者 吴如健 钟秋珍 吴少华 郑少泉 《中国果业信息》 2006年第9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野生果树资源 福建 珍稀濒危 中亚热带 复杂地形 东南沿海 沿海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夏橙适宜栽植区的研究
8
作者 叶垂杨 林经波 《中国柑桔》 1992年第2期12-13,共2页
夏橙具有晚熟、丰产、优质三大特点,适合鲜食与加工,是当前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晚熟甜橙良种。福建省栽培夏橙约有50余年历史,当时从美国引进的伏令夏橙、刘金光橙仅在福州、闽侯等地零星种植。
关键词 夏橙 栽培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葡萄果实病害调查及微生态制剂田间应用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杨晓 胡海瑶 +3 位作者 王宇 陈婷 王琦 雷龑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1-106,共6页
调查2019年福建省葡萄果实病害情况,并进行微生态制剂田间应用研究。对清水对照、单一施用化学药剂、单一施用微生态制剂、前期施用微生态制剂后期施用化学药剂这4种施药方式进行差异性比较,进而优化微生态制剂施药方式,以期减少化学药... 调查2019年福建省葡萄果实病害情况,并进行微生态制剂田间应用研究。对清水对照、单一施用化学药剂、单一施用微生态制剂、前期施用微生态制剂后期施用化学药剂这4种施药方式进行差异性比较,进而优化微生态制剂施药方式,以期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结果表明,2019年福建省酸腐病、黑曲霉病危害严重,炭疽病危害次之,灰霉病、白腐病危害相对较轻。与露地栽培模式相比,避雨栽培模式能显著降低炭疽病危害(p<0.05)。前期施用微生态制剂后期施用化学药剂的施药方式能显著降低酸腐病发病率并显著增加百粒质量,减少化学药剂施用量。建议福建省在葡萄栽培过程中须重视对酸腐病、黑曲霉病的防治,加大避雨栽培模式的推广力度,并合理应用微生态制剂进行葡萄果实病害绿色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酸腐病 葡萄炭疽病 黑曲霉病 微生态制剂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像识别的枇杷资源果肉褐变鉴定方法研究与应用
10
作者 陈宇佳 邓朝军 +5 位作者 张婷婷 王秀平 陈秀萍 赵加宁 马翠兰 蒋际谋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8-299,共12页
【目的】建立一种准确、快速的枇杷果肉褐变抗性检测方法,实现枇杷种质资源果肉褐变抗性的高效鉴定筛选。【方法】以10份枇杷资源成熟果实为材料,利用MATLAB R2022a函数算法,对相机拍摄的原始照片进行颜色空间转换,筛选适宜测算枇杷果... 【目的】建立一种准确、快速的枇杷果肉褐变抗性检测方法,实现枇杷种质资源果肉褐变抗性的高效鉴定筛选。【方法】以10份枇杷资源成熟果实为材料,利用MATLAB R2022a函数算法,对相机拍摄的原始照片进行颜色空间转换,筛选适宜测算枇杷果肉的颜色空间。进一步对枇杷果肉切面图像进行二值分割,提取切后不同时间果肉图像像素值,计算褐变指数及褐变面积,并进行褐变分级。【结果】MATLAB转化的Lab颜色空间能准确识别不同资源果肉褐变表型,与色差仪测定评价结果最接近。根据褐变指数和褐变面积进行隶属函数排名,可综合评价10份枇杷资源抗褐变能力。【结论】利用MATLAB图像分割技术可实现对枇杷果肉褐变抗性的准确快速鉴定,该技术亦适用于枇杷种质资源颜色性状的鉴定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果肉褐变 图像分割 鉴定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现状研究综述
11
作者 邱小文 吴碧珠 +2 位作者 辜龙香 罗泉达 廖汝玉 《福建热作科技》 2025年第2期68-72,共5页
我国是受外来物种入侵影响比较大的国家,每年都因外来物种入侵带来巨大的损失。总结近年来我国各省市外来物种入侵种类、数量及代表性入侵物种现状,同时对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的主要途径、主要影响和风险评估体系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 我国是受外来物种入侵影响比较大的国家,每年都因外来物种入侵带来巨大的损失。总结近年来我国各省市外来物种入侵种类、数量及代表性入侵物种现状,同时对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的主要途径、主要影响和风险评估体系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外来物种入侵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物种 现状 途径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4个果梅主栽品种果实营养品质、香气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0
12
作者 姜翠翠 叶新福 +2 位作者 林炎娟 方智振 周丹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76-283,共8页
以福建省4个果梅主栽品种青竹梅、龙眼梅、杭梅和白粉梅为试材,分析测定果实的主要性状和营养成分,包括单果质量、果实大小、VC、总酚、类黄酮、可溶性糖、有机酸、香气组分以及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4个果梅品种VC、总酚、类黄酮、... 以福建省4个果梅主栽品种青竹梅、龙眼梅、杭梅和白粉梅为试材,分析测定果实的主要性状和营养成分,包括单果质量、果实大小、VC、总酚、类黄酮、可溶性糖、有机酸、香气组分以及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4个果梅品种VC、总酚、类黄酮、可溶性糖、有机酸、香气组分以及矿质元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果梅主要可溶性糖为蔗糖,其次为葡萄糖和果糖;主要有机酸为柠檬酸,其次为苹果酸、琥珀酸、乙酸和奎宁酸;4个果梅品种果实共检测出110种挥发性物质,包括30种酯类、26种醇类、17种醛类、15种酮类、7种酸类以及15种其他类,其中有26种物质为4个品种共有成分,2-己烯醛、己醛、己醇和反式-罗勒烯醇可能是果梅特征香气的重要物质;4个果梅品种含有较高的K、Ca和Se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得出综合得分品种最高为青竹梅,青竹梅果实挥发性物质相对总含量高于其他3个品种且综合品质最佳,适宜作为选育果梅良种的育种材料。本研究结果为明确果梅营养价值评价及其在良种选育、生产加工中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梅 可溶性糖 有机酸 香气组分 矿质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蓝莓病虫害调查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小艳 郑姗 +2 位作者 谢丽雪 张立杰 李韬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8-343,共6页
【目的】全面了解福建省蓝莓栽培中的病虫害发生及为害情况,为福建省蓝莓病虫害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踏查和定期定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于2016-2018年对福建省的4个蓝莓种植基地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 【目的】全面了解福建省蓝莓栽培中的病虫害发生及为害情况,为福建省蓝莓病虫害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踏查和定期定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于2016-2018年对福建省的4个蓝莓种植基地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福建省为害蓝莓的病虫害有23种,其中病害7种,包含2种生理性病害和5种侵染性病害,2种生理性病害分别是红叶病和黄叶病,5种侵染性病害分别是僵果病、枝枯病、炭疽病、灰霉病和休克病毒病,其中休克病毒病为我国新发病害;虫害16种,分属4个目11个科,分别为梨剑纹夜蛾、铜绿丽金龟、云尺蛾、日本龟蜡蚧、黄刺蛾、黑腹果蝇、斑翅果蝇、暗黑鳃金龟、舞毒蛾、桃蚜、盗毒蛾、斜纹夜蛾、扁刺蛾、星天牛、桃红茎天牛和越橘巢蛾;23种病虫害中仅枝枯病和果蝇中度发生,其余病虫害均轻度发生。【结论】福建省蓝莓病虫害为害水平整体较轻,未发现为害严重的病虫害,枝枯病和果蝇是目前的主要病虫害,应引起足够重视。根据2种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病虫害 调查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沿海地区甘薯发展情况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邱永祥 邱思鑫 +3 位作者 刘中华 许泳清 韦晓霞 杨道富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798-802,共5页
调查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23个县市,从1975-2012年每5年甘薯的栽培面积、总产量、品种和栽培技术等变化,研究分析表明,30多年来福建省沿海地区甘薯种植面积虽有一定的下降,但仍保持较大面积,占福建省甘薯种植面积的比例有所上升。期间,甘... 调查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23个县市,从1975-2012年每5年甘薯的栽培面积、总产量、品种和栽培技术等变化,研究分析表明,30多年来福建省沿海地区甘薯种植面积虽有一定的下降,但仍保持较大面积,占福建省甘薯种植面积的比例有所上升。期间,甘薯单位产量有较大的提高,但面积和总产量的变化趋势不同于同期我国整体甘薯产业变化情况。本研究认为该区域的甘薯品种更新、栽培技术提高、消费习惯和传统甘薯文化的综合作用等是产生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为也提出了建立优质种苗基地、推广优质新品种等促进甘薯区域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福建省沿海地区 面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3个主栽㮈品种果实采后品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变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姜翠翠 孙文鹏 +2 位作者 方智振 周丹蓉 叶新福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3-718,共6页
以福建省主要栽培品种油、青和花为材料,研究了其在成熟期果实营养成分、冷藏及随后的货架期间果实品质以及生物活性物质的变化(总酚类、花青素、类黄酮)。结果表明:(1)3个品种中均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包括7种人体所需的必要氨... 以福建省主要栽培品种油、青和花为材料,研究了其在成熟期果实营养成分、冷藏及随后的货架期间果实品质以及生物活性物质的变化(总酚类、花青素、类黄酮)。结果表明:(1)3个品种中均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包括7种人体所需的必要氨基酸,2种儿童体内所必需的氨基酸,其中青总的氨基酸含量最高,达到358.60 mg/100 g,其次是油,为349.53 mg/100 g,而花总氨基酸的含量最低,只有259.77 mg/100 g;(2)3个品种果实硬度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在青和油中变化不明显,但在花中呈明显上升趋势;(3)贮藏期间,3个品种总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花色素苷含量则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㮈 青㮈 花㮈 氨基酸 总酚 类黄酮 花青苷 贮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香石竹斑驳病毒的鉴定及其脱除 被引量:3
16
作者 宋瑞琳 陈华 +1 位作者 韦晓霞 吴如健 《福建农业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26-31,共6页
1995~1998 年调查了福建省香石竹主要种植地的病毒病, 经症状观察、生物学鉴定、电镜观察和间接 E L I S A 法检测, 明确了香石竹斑驳病毒 ( Ca M V) 是福建省田间流行的主要病毒种类, 带毒率为308% ~7... 1995~1998 年调查了福建省香石竹主要种植地的病毒病, 经症状观察、生物学鉴定、电镜观察和间接 E L I S A 法检测, 明确了香石竹斑驳病毒 ( Ca M V) 是福建省田间流行的主要病毒种类, 带毒率为308% ~724% 。脱毒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 热处理、茎尖培养脱毒效果均不够理想, 而茎尖培养加药物处理, 在培养基中加病毒必克2 m l· L- 1、5 m l· L- 1、10 m l· L- 1, Ca M V脱除率分别达 357% 、467% 、615% ; 低浓度 (2~5 m l· L- 1) 对茎尖生长有促进作用, 较高浓度 (> 10 m l· L- 1) 对植株生长有明显毒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石竹斑驳病毒 石竹 病毒 鉴定 脱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福建省梨树霜害调查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新忠 雷龑 +7 位作者 陈小明 陈义挺 蔡盛华 张长和 张诚 宁火根 曾福汝 詹小敏 《中国果树》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59,I0002,共4页
2010年3月5—11日福建梨开花幼果期发生罕见晚霜害。对5个梨主产县(市)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全省2.67万hm2梨园全面受害,预计产量、经济损失35%以上;受害程度与品种结构、发育进程、地形地貌、管理状况等因素关系密切,台农2号蜜雪梨品种... 2010年3月5—11日福建梨开花幼果期发生罕见晚霜害。对5个梨主产县(市)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全省2.67万hm2梨园全面受害,预计产量、经济损失35%以上;受害程度与品种结构、发育进程、地形地貌、管理状况等因素关系密切,台农2号蜜雪梨品种受害较重,开花较早的地区受害较重,单面靠山坐南朝北或朝西、冻前冻后防护补救措施不到位的梨园受害重,反之则轻;今后应重点加快抗寒品种的选育推广、防寒防冻技术与设施的研发应用,并建立完善的防寒防冻应急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晚霜害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橄榄瘿螨研究初报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瑾 吴如健 +3 位作者 胡菡青 万继锋 韦晓霞 蔡子坚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10期1060-1062,共3页
福建橄榄瘿螨Fujianacaricalus albumus sp.nov.主要为害橄榄新梢和嫩叶,造成叶片变褐、变硬、枯萎脱落。该螨背盾板、背瘤及足基节与橄榄裂柄瘿螨存在明显区别,为橄榄上发现的另一种瘿螨。调查结果表明,在福州地区福建橄榄瘿螨发生时... 福建橄榄瘿螨Fujianacaricalus albumus sp.nov.主要为害橄榄新梢和嫩叶,造成叶片变褐、变硬、枯萎脱落。该螨背盾板、背瘤及足基节与橄榄裂柄瘿螨存在明显区别,为橄榄上发现的另一种瘿螨。调查结果表明,在福州地区福建橄榄瘿螨发生时期与气温及橄榄梢萌发时间有关,世代重叠现象明显。一年中以春梢受害最为严重,其次为秋梢。本文针对福建橄榄瘿螨的发生规律,提出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橄榄瘿螨 为害状 发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地方梨资源花朵特征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曾少敏 张长和 +1 位作者 陈小明 黄新忠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56-359,共4页
对60份福建地方梨种质资源花朵多样性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福建地方梨资源之间开花期存在较大差异,依开花时间可划分为早花、中花和晚花3种类型,分别占20.0%、48.3%和31.7%;花器官数量性状多样性丰富,单花序花朵数、花冠直径、... 对60份福建地方梨种质资源花朵多样性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福建地方梨资源之间开花期存在较大差异,依开花时间可划分为早花、中花和晚花3种类型,分别占20.0%、48.3%和31.7%;花器官数量性状多样性丰富,单花序花朵数、花冠直径、雄蕊数目和花瓣数目分别为4.6~8.8朵、2.4~5.0 cm、11.3~38.7枚和5~12枚,变异系数为13.2%、14.7%、21.7%和31.7%,其中单花序花朵数、花冠直径和雄蕊数目均可分为5个级次;花器官质量性状亦存在多样性,但分别以花蕾白色、花药淡粉色、花瓣圆形、花瓣相对位置重叠和花柱柱头位置高于花药为主要类型,且未发现柱头基部有茸毛和无花粉性状类型。其中‘七月黄’和‘屏南葫芦梨’花瓣相对位置重叠,且多达12枚,可作为重要的重瓣性遗传资源;‘蜜雪梨芽变’、‘白葫芦梨’和‘白瓠梨’花冠直径均大于4.5 cm,可作为大花型遗传资源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资源 花朵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沿海地区橄榄发展情况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韦晓霞 吴如健 +2 位作者 林燕金 张小艳 杨道富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11年第5期970-973,共4页
根据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的20个县市,从1975~2005年每5年橄榄的栽培面积和产量变化,分析近30年来福建省沿海地区橄榄生产经过了低迷、大发展、滑坡以至稳定健康发展等多个阶段性过程,探讨其原因并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 橄榄 面积 产量 福建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