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土保持与循环农业耦合开发策略及提升建议--以福建省长汀县等3个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为例 被引量:13
1
作者 翁伯琦 罗旭辉 +3 位作者 张伟利 王义祥 应朝阳 钟珍梅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6-111,共6页
通过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阐明山地水土流失治理与循环农业开发有效结合的协同性,并以长汀县、宁化县、平和县等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为例提出提升建议。结果表明:1)进行山地植被恢复,可推广"乔-灌-草"立体覆盖种植;2)山... 通过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的实施,阐明山地水土流失治理与循环农业开发有效结合的协同性,并以长汀县、宁化县、平和县等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县为例提出提升建议。结果表明:1)进行山地植被恢复,可推广"乔-灌-草"立体覆盖种植;2)山区开展生态养殖,可采用"林-草-牧-肥"优化耦合模式,有利于农牧结合优势的充分发挥;3)应用固液分离收集处理猪粪技术,生产果树专用肥,COD累积去除率达99.8%;4)长汀县79.94%耕地适宜烟稻轮作,并可循环利用秸秆培肥地力;5)紫色土壤区的山地适宜发展"草-牧-沼-油茶"生产模式。提出的提升建议:水土流失治理要实施系统工程,水土保持应与循环农业发展紧密结合,促进双赢互利发展;要健全政策机制,鼓励更多企业、个人投入山地水土流失治理与循环农业综合开发之中,以取得经济、社会与生态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红壤 水土流失治理 循环农业 耦合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地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区发展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义祥 翁伯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3期253-254,260,共3页
当前东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已逐步向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农业转型,而循环农业发展虽已有较大成效,但仍存在农业循环规模小且分散、链接距离远且缺乏设施化、循环模式多样但不经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产业化园... 当前东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已逐步向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智能化农业转型,而循环农业发展虽已有较大成效,但仍存在农业循环规模小且分散、链接距离远且缺乏设施化、循环模式多样但不经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产业化园区为平台,以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和可控化的“4R”原则为设计主线,形成完整的和相对闭合的产业网络,并将现代农业的设施化技术应用于产业开发,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现代化循环农业产业园区,推动区域农业现代化的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循环农业 产业园区 农业现代化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水土流失防控应与流域循环农业开发联动发展——“水土保持技术集成创新与乡村循环农业转型升级”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翁伯琦 罗旭辉 应朝阳 《福建农业科技》 2015年第9期85-88,共4页
"水土保持技术集成创新与乡村循环农业转型升级"专题研讨会深入贯彻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集中探讨了福建省近年来在山地水土保持与流域综合治理及其乡村循环农业等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与成效。该文总结梳理了研讨会的... "水土保持技术集成创新与乡村循环农业转型升级"专题研讨会深入贯彻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集中探讨了福建省近年来在山地水土保持与流域综合治理及其乡村循环农业等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与成效。该文总结梳理了研讨会的主要研究进展与技术推广成效,主要研讨内容包括福建省主要地理特征与区域气候要素、福建省山地农业开发与水土流失现状、水土保持的主要模式与防控成效、长汀县水土流失特点与主要治理经验、典型崩岗区特征分析与生态恢复模式、福建省水土流失防控与技术、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等多个方面。实践证明,山地水土保持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集成创新技术,而且要创新管理机制,注重产业转型升级,注重绿色优势发挥,注重资源合理利用,尤其是要注重因地制宜地推动南方丘陵山地水土流失防控与流域循环农业开发联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 水土保持 流域循环农业 联动发展 成效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进展与“茶-草-菌”技术应用展望 被引量:6
4
作者 黄小云 黄秀声 韩海东 《茶叶学报》 2021年第2期94-99,共6页
本文简述茶园土壤微生物种类、研究方法和培肥、套种绿肥与食用菌及覆盖等农业措施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影响的研究进展;提出构建“茶-草-菌”耦合生态茶园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改善微生物群落的应用展望。
关键词 茶园土壤微生物 “茶-草-菌”耦合 生态茶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种牧草的脂肪酸组成分析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冯德庆 黄勤楼 +2 位作者 李春燕 黄秀声 钟珍梅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4-218,共5页
对多花黑麦草等28种牧草样品进行了脂肪酸组成的测定,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α-亚麻酸是牧草中含量最高的脂肪酸,占脂肪酸组成的43.78%。多不饱和脂肪酸占牧草脂肪酸组成的54.71%,占不饱和性脂肪酸的95.18%。说明牧草的不饱和性脂... 对多花黑麦草等28种牧草样品进行了脂肪酸组成的测定,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α-亚麻酸是牧草中含量最高的脂肪酸,占脂肪酸组成的43.78%。多不饱和脂肪酸占牧草脂肪酸组成的54.71%,占不饱和性脂肪酸的95.18%。说明牧草的不饱和性脂肪酸主要是二键以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禾本科牧草中,多花黑麦草及狼尾草属的牧草α-亚麻酸含量较高,其中多花黑麦草69.9%;象草(N51)67.6%;红象草62.2%;杂交狼尾草61.0%。禾本科与豆科牧草的α-亚麻酸含量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组成 Α-亚麻酸 牧草 狼尾草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7个麦类饲草品种在闽北引种生产性能研究初报 被引量:2
6
作者 冯德庆 黄勤楼 +4 位作者 黄秀声 钟珍梅 陈钟佃 黄水珍 郑百龙 《福建农业科技》 2017年第10期28-31,共4页
为了丰富福建冷季青饲料品种,引进27个麦类饲草在闽北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花22、扬麦14号、扬麦158号、小黑麦和闽诱3号等5个品种表现较优,其中花22表现特别优异,产量最高,并具有抗冻害、抗倒伏等优点。
关键词 麦类饲草 适应性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纤维素酶和乳酸菌对金针菇菌糠微贮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游小凤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8期26-27,63,共3页
为充分利用菌糠资源,促进其饲料化利用,以金针菇菌糠为主要原料,设置对照组(CK)、添加纤维素酶(C)、添加乳酸菌剂(L)和添加纤维素酶和乳酸菌剂(CL)4组不同微贮添加剂处理进行试验,微贮30d后,对发酵料的感官评定、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进... 为充分利用菌糠资源,促进其饲料化利用,以金针菇菌糠为主要原料,设置对照组(CK)、添加纤维素酶(C)、添加乳酸菌剂(L)和添加纤维素酶和乳酸菌剂(CL)4组不同微贮添加剂处理进行试验,微贮30d后,对发酵料的感官评定、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添加剂的C、L、CL组感官评定的综合评分均高于CK;添加乳酸菌能显著降低发酵料的pH,微贮添加剂的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发酵料的NH3-N和乙酸含量,显著提高乳酸含量;与菌糠原料和CK相比,C、L、CL组的粗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13.72%~27.76%和7.51%~20.78%,NDF、ADF均不同程度被降解,且以添加纤维素酶的处理(C)和处理(CL)的降解效果最好。由此可见,添加纤维素酶和乳酸菌剂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金针菇菌糠发酵料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菌糠 微贮 纤维素酶 乳酸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套种灵芝的茶树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韩海东 周柳婷 +2 位作者 黄小云 俞成然 黄秀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13-524,共12页
茶园套种灵芝是将茶叶加工的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的生态循环间作模式,所形成的复合群体可以更彻底地覆盖地面,在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维持土壤微生态系统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未套种(CK)、套种1年(A1)、套种2年(A2)、套种3年(A3... 茶园套种灵芝是将茶叶加工的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的生态循环间作模式,所形成的复合群体可以更彻底地覆盖地面,在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维持土壤微生态系统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以未套种(CK)、套种1年(A1)、套种2年(A2)、套种3年(A3)的茶树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Miseq PE300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究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CK相比,套种灵芝显著提高了茶树根际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及有机碳含量,其中A3土壤升幅最高,各养分含量分别达32.36%、13.01%、69.21%和9.56%。α多样性指数表明,茶树根际土壤真菌群落Observed species指数和Chao1指数呈现CK>A3>A1>A2;ACE指数、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呈现A3>CK>A1>A2。β多样性指数表明,A2与CK、A1、A3的茶树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结构差异相对较大。分类学分析发现,茶树根际土壤真菌分布于18门48纲135目309科632属。在门水平上,子囊菌门(Ascomycota)是CK、A1和A3的优势菌门,相对丰度分别为71.28%、68.74%和51.79%;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是A2的优势菌门,相对丰度为64.48%。在属水平上,与CK相比,套种灵芝的茶树根际土壤A1中角担菌属(Ceratobasidium)、被孢霉属(Mortierella)、毛孢子菌属(Piedraia)和三形菌属(Saitozyma)分别显著上升59.14、1.34、3.70倍和1.92倍(P<0.05);A2土壤的古根菌属(Archaeorhizomyces)显著下降76.81%,而棉革菌属(Tomentella)和支孢瓶霉属(Cladophialophora)分别显著上升788.43倍和36.24倍(P<0.05);A3土壤的被孢霉属和灵芝属(Ganoderma)分别显著上升1.09倍和0.81倍(P<0.05)。综上所述,茶园套种灵芝可有效调节茶树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结构,改善茶园土壤微生态环境,为茶园可持续绿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套种灵芝 根际土壤 真菌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渣垫料堆肥过程碳素物质转化规律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义祥 高凌飞 +2 位作者 叶菁 李艳春 翁伯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292-296,共5页
好氧堆肥是一种有效处理农业废弃物的方法,有利于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但堆肥也有它的缺点,堆肥过程中的碳素损失是造成温室气体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碳素在堆肥过程中的转化规律对于如何减少堆肥潜在的负面环境影响十分重要。... 好氧堆肥是一种有效处理农业废弃物的方法,有利于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但堆肥也有它的缺点,堆肥过程中的碳素损失是造成温室气体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碳素在堆肥过程中的转化规律对于如何减少堆肥潜在的负面环境影响十分重要。该研究以生猪养殖发酵床废弃垫料及秀珍菇菌渣为原料,利用强制通风静态堆肥技术研究垫料和菌渣不同配比及添加EM菌剂对堆肥过程碳素物质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过程中总有机碳呈逐渐下降趋势;胡敏酸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微生物量碳和可溶性碳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堆肥结束时,碳素降解率为5.7%~10.2%,胡敏酸增加了56.0%~131.0%,可溶性有机碳增加了54.5%~81.5%,微生物生物量碳增加了31.7%~73.4%。以垫料为主料的堆肥处理碳素损失高于以菌渣为主料的处理,添加EM菌剂可以加速有机质的矿化分解和提高腐殖质化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有机碳 菌渣 垫料 腐殖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渣对水稻生长性状、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32
10
作者 冯德庆 黄勤楼 +4 位作者 黄秀声 刘志平 钟珍梅 陈钟佃 王义祥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4-77,共4页
利用菌渣进行水稻生产小区试验,以探索其对水稻的增产效果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试验设无肥、化肥、低量菌渣、中低量菌渣、中量菌渣和高量菌渣6个处理。经过2年的小区试验表明,施用菌渣可有效增加水稻的分蘖数、有效穗数,提高稻谷产量;有... 利用菌渣进行水稻生产小区试验,以探索其对水稻的增产效果及土壤肥力的影响。试验设无肥、化肥、低量菌渣、中低量菌渣、中量菌渣和高量菌渣6个处理。经过2年的小区试验表明,施用菌渣可有效增加水稻的分蘖数、有效穗数,提高稻谷产量;有效增加稻田土壤的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在水稻生产中,菌渣的直接施用量以7 180 kg/hm2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渣 水稻 生长性状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黑麦草饲粮对鹅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冯德庆 黄勤楼 +2 位作者 黄秀声 陈钟佃 钟珍梅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23-1328,共6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对鹅肉脂肪酸组成影响,揭示牧草摄食量与鹅肉α-亚麻酸(ALA)相对含量之间的关系。选用50羽14日龄长乐灰鹅,分成5个处理,饲养期60d。各处理饲粮中黑麦草干物质... 本研究旨在观察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对鹅肉脂肪酸组成影响,揭示牧草摄食量与鹅肉α-亚麻酸(ALA)相对含量之间的关系。选用50羽14日龄长乐灰鹅,分成5个处理,饲养期60d。各处理饲粮中黑麦草干物质比例分别为:0.00%(CK),5.42%,11.92%,19.52%和27.24%。结果表明:随着饲粮中黑麦草比例的提高,鹅肉ALA相对含量显著增加,试验各组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86.90%,197.24%(P〈0.05),393.10%(P〈0.05)和304.83%(P〈0.05);PUFA/SFA显著上升(P〈0.05);n-6PUFA/n-3PUFA显著下降(P〈0.05)。鹅肉ALA相对含量与饲粮中黑麦草比例的曲线回归模型方程为:y=0.270+0.106x-0.002x2(F=22.99**)。当饲粮中黑麦草的干物质比例在0%~26.50%时,鹅肉ALA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当黑麦草的比例超过26.50%时,鹅肉ALA的含量转而呈下降趋势。说明黑麦草中的ALA能够通过摄食消化过程沉积到鹅肉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草 脂肪酸组成 Α-亚麻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Co γ射线诱变选育决明新品种—闽育1号圆叶决明 被引量:7
12
作者 郑向丽 叶花兰 +2 位作者 王俊宏 翁伯琦 徐国忠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25-1229,共5页
闽育1号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 CV.Minyu No.1)是2002年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利用60Coγ射线辐照闽引圆叶决明,经过多代筛选选育而成的决明新品种,2011年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2005-2010年进行... 闽育1号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 CV.Minyu No.1)是2002年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利用60Coγ射线辐照闽引圆叶决明,经过多代筛选选育而成的决明新品种,2011年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2005-2010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闽育1号圆叶决明干草产量10000~15000kg/hm2,比对照品种闽引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 CV.Minyin)增产20.70%,差异极显著,种子产量220~320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9.01%,但差异不显著,初花期植株粗蛋白含量为19.15%,适合在我国热带、亚热带(红壤)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育1号圆叶决明 辐照 品种选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份大麦材料在闽北引种适应性及全株饲用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冯德庆 黄勤楼 +5 位作者 刘成洪 钟珍梅 黄秀声 黄小云 黄水珍 郑百龙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3-367,共5页
为丰富福建冷季青饲料品种,在建阳引种‘花22’、‘SP-1’、‘SP-2’和‘HH-1’4份大麦材料,分析4份大麦的引种适应性与全株饲用价值。结果表明:引种的4份大麦材料均能完成其物候期,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4份大麦全株饲用价值均高于全株玉... 为丰富福建冷季青饲料品种,在建阳引种‘花22’、‘SP-1’、‘SP-2’和‘HH-1’4份大麦材料,分析4份大麦的引种适应性与全株饲用价值。结果表明:引种的4份大麦材料均能完成其物候期,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4份大麦全株饲用价值均高于全株玉米,以‘花22’、‘HH-1’的全株干草产量较高,达8 226.51和7888.82kg·hm-1,且抗赤霉病能力强,可作为闽北畜牧利用的草种,最佳刈割时间为灌浆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引种适应性 饲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化县水土保持科技需求分析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明香 李振武 +2 位作者 钟珍梅 韩海东 林怡 《农业灾害研究》 2014年第11期49-51,共3页
分析宁化县水土流失成因与危害,指出当前宁化县水土保持科技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宁化县水土保持科技工作的对策建议。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完善水土保持科技管理体系;2要坚持治理保护与产业提升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施策;3加强法制宣... 分析宁化县水土流失成因与危害,指出当前宁化县水土保持科技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推进宁化县水土保持科技工作的对策建议。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完善水土保持科技管理体系;2要坚持治理保护与产业提升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施策;3加强法制宣传和执法体系建设,依法保护和治理生态环境;4建立健全稳定的水土保持科技投入保障机制;5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对群众开发治理的技能培训,提高综合治理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科技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蘑菇渣对香蕉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刘志平 黄勤楼 +4 位作者 冯德庆 黄秀声 钟珍梅 陈钟佃 王义祥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102-104,共3页
利用蘑菇渣进行香蕉小区试验,以探索其对香蕉的增产效果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试验设无肥、化肥、低量菌渣、中低量菌渣、中量菌渣和高量菌渣6个处理。2年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菌渣能促进香蕉生长,提高产量,特别是显著增加香蕉的果穗... 利用蘑菇渣进行香蕉小区试验,以探索其对香蕉的增产效果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试验设无肥、化肥、低量菌渣、中低量菌渣、中量菌渣和高量菌渣6个处理。2年的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菌渣能促进香蕉生长,提高产量,特别是显著增加香蕉的果穗重量、果指总重;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在香蕉生产中,菌渣的直接施用量以28723 kg/hm2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渣 香蕉 生长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用污泥对土壤-萝卜系统重金属积累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董文 张青 +1 位作者 王煌平 罗涛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47-654,共8页
为了探究不同用量污泥长期施用后对土壤-萝卜系统中重金属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采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连续10年单施化肥(CK)以及施用不同用量(4.5、9、13.5、18 t·hm^(-2))污泥对土壤、萝卜叶(地上部)和萝卜(地下部)中重金属(Pb... 为了探究不同用量污泥长期施用后对土壤-萝卜系统中重金属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采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连续10年单施化肥(CK)以及施用不同用量(4.5、9、13.5、18 t·hm^(-2))污泥对土壤、萝卜叶(地上部)和萝卜(地下部)中重金属(Pb、Cd、Cr、Ni、Cu、Zn)累积情况及土壤pH、有机质及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施用10年后,单施化肥和不同用量污泥处理对萝卜产量影响不大,土壤、萝卜叶和萝卜中的Pb、Cd、Cr、Ni、Cu和Zn含量均随污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且中高量和高量污泥处理中重金属的累积量较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低量和中量处理。中量以上污泥处理土壤的Pb、Cr、Ni和Cu超出了土壤环境质量国家标准;除高量污泥处理Pb超标外,其他处理萝卜的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与CK处理相比,长期施用不同用量污泥能提高土壤pH 0.58~0.71个单位,并显著或极显著地提高有机质、全量氮磷以及速效氮磷含量。研究表明,连续10年施用不同用量污泥,土壤和萝卜中Pb、Cd、Cr、Ni、Cu、Zn的含量随污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Pb、Ni、Cr和Cu出现超标现象,萝卜中的重金属含量除高量污泥处理中Pb超标外,其他处理均未超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随着作物产地土壤中污泥施用年限增长或用量增加,食品安全应得到更多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用 污泥 土壤重金属 积累 土壤养分 萝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花22’不同生育期的饲用品质及呕吐毒素含量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水珍 冯德庆 +1 位作者 黄秀声 黄小云 《农学学报》 2021年第4期1-5,共5页
为了明确大麦‘花22’不同生育期的饲用品质。以‘花22’为材料,分别在拔节期、灌浆后期、乳熟期和完熟期进行刈割,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脂肪酸组成、氨基酸组成及呕吐毒素含量。结果表明:从拔节期至完熟期,随着生育期的延长,粗蛋白、... 为了明确大麦‘花22’不同生育期的饲用品质。以‘花22’为材料,分别在拔节期、灌浆后期、乳熟期和完熟期进行刈割,测定其常规营养成分、脂肪酸组成、氨基酸组成及呕吐毒素含量。结果表明:从拔节期至完熟期,随着生育期的延长,粗蛋白、粗脂肪、钙、磷含量显著下降(P<0.05);干物质和木质素含量显著增加(P<0.05)。脂肪酸组成中C18:3n3含量、氨基酸组成中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呈味氨基酸均显著下降(P<0.05)。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阶段性波动,其中从拔节期至灌浆后期,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增加(P<0.05),灌浆后期期达到最大值,之后显著下降(P<0.05)。完熟期检测出呕吐毒素含量为560.50μg/kg,拔节期、灌浆后期和乳熟期未检测出呕吐毒素。综上各生育期比较,拔节期‘花22’的营养品质最好,粗蛋白、粗脂肪含量达到最大值(20.44%、4.71%),粗纤维含量最低(20.40%)。拔节期‘花22’的营养品质与黑麦草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灌浆后期、乳熟期和完熟期‘花22’的营养品质显著低于黑麦草(P<0.05)。拔节期、灌浆后期‘花22’的营养品质高于带穗玉米秸秆,完熟期的‘花22’的营养品质低于带穗玉米秸秆。在闽北种植的‘花22’完熟期不能作为青饲料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饲用品质 呕吐毒素 生育期 脂肪酸组成 氨基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