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准化闭环靶控输注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骨科手术麻醉的观察 被引量:25
1
作者 颜景佳 曾枝敏 +2 位作者 孙加晓 周爱军 黄清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比较精准化闭环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_CI)丙泊酚和恒速输注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骨科手术时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老年患者骨科手术60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30例:A组诱导时镇静药采用闭环T_CI丙泊酚,... 目的比较精准化闭环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_CI)丙泊酚和恒速输注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骨科手术时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老年患者骨科手术60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30例:A组诱导时镇静药采用闭环T_CI丙泊酚,镇静维持采用闭环丙泊酚;B组诱导时和维持均采用恒速输注丙泊酚。观察麻醉诱导前(T_1)、诱导后1 min(T_2)、气管插管时(T_3)、切皮时(T_4)、手术开始后30 min(T_5)、手术开始后60 min(T_6)、手术结束时(T_7)7个时点的BIS值、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和T_1、T_72个时点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结果 T_2时点B组BIS值(44.2±3.3)、心率(62.6±8.3)次/min、收缩压(104.6±12.6)mmHg均明显低于A组(45.9±1.4)、(76.7±10.3)次/min和(127.9±8.8)mmHg(t=2.598,P=0.012;t=5.838,P=0.000;t=8.304,P=0.000)。T_3时点B组BIS值(48.8±2.4)、心率(91.4±8.9)次/min、收缩压(140.9±11.7)mmHg均明显高于A组BIS值(45.8±2.4)、(78.5±4.8)次/min、(126.6±7.4)mmHg,且波动较大(t=-4.841,P=0.000;t=-6.987,P=0.000;t=-5.658,P=0.000)。T_4~T_7时点B组血压波动比A组明显(P<0.05)。T_1时点A、B组AngⅡ无明显差异(t=0.123,P=0.903),T_7时点A组(190.6±13.4)ng/L,显著低于B组(304.1±4.9)ng/L(t=-43.571,P=0.000)。结论精准化闭环T_CI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骨科手术时应激反应小,可提高老年患者全麻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麻醉 闭环靶控输注 丙泊酚 骨科手术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开窗畸形合并静脉畸形 被引量:5
2
作者 周文胜 邵晓彤 +5 位作者 林博丽 高凌云 郭翔 陈伟建 杨运俊 张勇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95-898,共4页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开窗畸形(FIA)合并颅内静脉畸形(IVM)的CT血管成像(CTA)特点,以提高对该血管变异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868例患者的头颅CTA资料,将所有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到容积重组图像和最大密度投影图像并进行分析。结果...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开窗畸形(FIA)合并颅内静脉畸形(IVM)的CT血管成像(CTA)特点,以提高对该血管变异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868例患者的头颅CTA资料,将所有原始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到容积重组图像和最大密度投影图像并进行分析。结果 3868例行头颅CTA检查的患者中,FIA合并IVM11例,检出率为0.28%,FIA共12处,其中前交通动脉开窗6处,椎基底动脉开窗3处,大脑前动脉开窗1处,大脑中动脉开窗1处,大脑后动脉开窗1处;裂隙型开窗9处,凸透镜型开窗3处。11例患者中,10例IVM位于幕上,其中颞叶3例,枕叶3例,额叶2例,基底节1例,顶叶1例;仅1例IVM位于幕下,其中7例CT平扫表现为IVM相应部位出血。结论 FIA可以伴发静脉畸形的发生,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CTA对于FIA合并IVM这一变异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以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血管畸形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脑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样肿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出树强 王丽萍 +3 位作者 吴春林 眭玉霞 高德堤 晋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26-1228,共3页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样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免疫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样肿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中男、女各2例;平均年龄62岁;3例发生于右鼻...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样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免疫表型。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样肿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患者中男、女各2例;平均年龄62岁;3例发生于右鼻腔,1例发生于左鼻腔;镜下见肿瘤界限清楚,无包膜,由形态较一致的短梭形或卵圆形肿瘤细胞构成,呈席纹状或条束状排列,伴毛细血管增生和鹿角状血管壁透明变性。术后平均随访41个月,均未见复发和转移。免疫表型:4例均弥漫表达vimentin、SMA、β-catenin和Cyclin D1,Ki-67增殖指数3%~5%;其中2例弱表达BCL-2;1例弱表达CD99、CD117;desmin、CD34均不表达。结论鼻腔鼻窦血管外皮瘤样肿瘤属于中间性肿瘤,预后较好;结合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肿瘤 血管外皮瘤样肿瘤 球周皮细胞瘤 Β-CATENIN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腺癌152例治疗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吴维特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23-125,共3页
对1974~1986年甲状腺乳头状腺癌152例的手术治疗进行分析。方法1.分型:包膜内型23例(15%),腺内型71例(47%)和腺外型58例(38%);2.手术方式分为腺叶+峡部切除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功能性和根... 对1974~1986年甲状腺乳头状腺癌152例的手术治疗进行分析。方法1.分型:包膜内型23例(15%),腺内型71例(47%)和腺外型58例(38%);2.手术方式分为腺叶+峡部切除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功能性和根治性)。结果10年以上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为74.34%,其中包膜内型100%,腺内型91.55%,腺外型43.10%。结论包膜内型仅行腺叶+峡部切除即可,腺内型和腺外型拟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功能性或根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外科手术 乳头状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