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发展与自然资源持续利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朱鹤健 《东南学术》 CSSCI 1996年第3期4-5,共2页
关键词 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持续利用 经济发展 资源系统 经济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利用 生产模式 生产潜力 科学问题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支持的土壤贫瘠化区域分异研究——以福建为例 被引量:20
2
作者 钱乐祥 许叔明 +2 位作者 秦奋 李斌 朱鹤健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5-90,共6页
区域分异研究是区域开发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 ,GIS在土壤贫瘠化区域分异研究中的应用是GIS技术在土壤地理学中应用的重要方面。以福建为例 ,在GIS技术支撑下 ,利用多元数理统计方法 ,提出了一个反映土壤养分贫瘠化状况的综合... 区域分异研究是区域开发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 ,GIS在土壤贫瘠化区域分异研究中的应用是GIS技术在土壤地理学中应用的重要方面。以福建为例 ,在GIS技术支撑下 ,利用多元数理统计方法 ,提出了一个反映土壤养分贫瘠化状况的综合性指标 ,计算并输出福建土壤贫瘠化等级图 ,据此分析了土壤贫瘠化的区域分异特征 ,表明 ,GIS技术在这一领域的应用具有先进性、区域分异研究工作的高效性和成果的实用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土壤 贫瘠化 区域分异 GIS 土壤养分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信息系统研究──以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钱乐祥 郑建闽 +1 位作者 曹文志 骆灿鹏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4-121,共8页
本文以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为例,分析研究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信息系统的设计、建立与应用.从系统的概念模型入手,阐述了系统评价原则与体系、系统流程概念设计、数据库组织与结构的概念设计、评价模型概念设计等4个方面的内容.... 本文以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为例,分析研究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信息系统的设计、建立与应用.从系统的概念模型入手,阐述了系统评价原则与体系、系统流程概念设计、数据库组织与结构的概念设计、评价模型概念设计等4个方面的内容.以ARC/INFO为主要支撑软件,建立了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信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建设 用地 适宜性 信息系统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森林植被景观空间格局分异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钱乐祥 陶黎新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97-404,共8页
本文从景观的概念出发,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支撑手段.开发了空间信息数据库以记录分析福建森林植被景观的块斑、不规则性及景观总体特征。通过定量分析福建森林植被的空间格局,说明福建森林植被景观受物理、生物以及社会和经济参数的制... 本文从景观的概念出发,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支撑手段.开发了空间信息数据库以记录分析福建森林植被景观的块斑、不规则性及景观总体特征。通过定量分析福建森林植被的空间格局,说明福建森林植被景观受物理、生物以及社会和经济参数的制约情况。空间数据的对比序列表明,参数中某些参数值存在着空间差异,会导致福建森林景观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景观 空间格局 GIS 森林植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冬季农业气候资源及其聚类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曹文志 朱鹤健 廖善刚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3-139,共7页
分析了福建省冬季农业开发的重要意义,并根据福建省冬季气候资源的特点,利用一定的指标对福建省的冬季气候进行了聚类分析,得出全省冬季气候的地域分布特点以及动态变化,为冬季农业开发模式的选择和合理布局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福建 冬季 农业气候 聚类分析 气候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主要山地土壤分类参比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陈健飞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98-103,共6页
福建山地土壤在中国亚热带山地土壤中具有一定代表性,该研究根据武夷山、梅花山、鼓山等山地的19个土壤剖面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数据,鉴定了福建山地丘陵主要土壤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进行发生学分类、中国土壤系统分类(CST)、美国土壤... 福建山地土壤在中国亚热带山地土壤中具有一定代表性,该研究根据武夷山、梅花山、鼓山等山地的19个土壤剖面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数据,鉴定了福建山地丘陵主要土壤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进行发生学分类、中国土壤系统分类(CST)、美国土壤系统分类(USST)和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之间的分类参比,同时阐明基于不同土壤分类制的福建主要山地土壤基本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面 成土条件 福建 山地 土壤 分类参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变性土肥力特征和农业生产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朱鹤健 江用锋 谭炳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7-47,共11页
福建变性土与广泛分布的地带性土壤──砖红壤性红壤不仅在土壤特性上有很大差别,而且在耕作、适种性、施肥效应、灌溉措施以及作物产量与品质等农业生产特性上也有明显的不同。我们在已取得土壤特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从水、肥、气... 福建变性土与广泛分布的地带性土壤──砖红壤性红壤不仅在土壤特性上有很大差别,而且在耕作、适种性、施肥效应、灌溉措施以及作物产量与品质等农业生产特性上也有明显的不同。我们在已取得土壤特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又从水、肥、气等土壤肥力特征方面,揭示这些农业生产特性差别的机理,并着重于与砖红壤性红壤对比,以期把这两种呈复区分布的土壤,在利用和管理上能进一步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土 土壤肥力 农业生产特性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被引量:49
8
作者 邓南荣 张金前 +2 位作者 冯秋扬 程炯 韦素琼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84-989,共6页
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农村工业化典型地区晋江市为研究区,利用1985年、1995年、2000年、2005年4期的Landsat TM影像及1997年、2001年的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数据源,通过影像目视解译提取晋江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信息,然后运用景观生... 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农村工业化典型地区晋江市为研究区,利用1985年、1995年、2000年、2005年4期的Landsat TM影像及1997年、2001年的1∶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数据源,通过影像目视解译提取晋江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信息,然后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定量分析方法,对晋江市20a来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1985到2005年间,晋江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加了5325.93hm2,年均扩展率为266.30hm2·a-1;(2)20a来农村居民点规模不断扩大,平均规模增长了77.74%;在空间形态上,农村居民点边界越来越破碎;在空间分布上,斑块间邻近距离不断缩短,平均最邻近距离缩短了37.44%,呈现出集中连片、密集分布的特点;(3)驱动力分析结果表明,20a来晋江市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动态变化主要受到区域经济发展、农村工业化、农村居住环境、国家政策制度等因素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景观格局 驱动力 晋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区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中的应用——以福建省为例 被引量:18
9
作者 全斌 朱鹤健 +2 位作者 陈松林 李壁成 杨勤科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9-43,共5页
研究目的:运用遥感技术快速查明福建省的土地资源状况与分布及其动态变化,为国土部门与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采用人机交互式解译并结合自动分类对2001年LandsatTM影像进行解译。研究结果:(1)在自动分类基础上,运用人机交互... 研究目的:运用遥感技术快速查明福建省的土地资源状况与分布及其动态变化,为国土部门与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采用人机交互式解译并结合自动分类对2001年LandsatTM影像进行解译。研究结果:(1)在自动分类基础上,运用人机交互式目视解译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与精度。(2)福建省遥感调查土地利用总面积12398515.09hm2,林地和耕地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3)从土地利用变化分析,1996-2001年耕地面积减少11.78%,未利用地减少23.55%,而园地、林地、水域和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加。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间也发生转移,耕地转化为林地和城镇工矿及交通用地面积突出。研究结论:运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资源的调查与变化研究,能较准确、及时地为有关部门提供依据,并节省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 遥感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水土流失区生态经济系统耦合研究——以朱溪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20
10
作者 毕安平 朱鹤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23-1030,共8页
本研究利用2000年和2009年两期社会经济和自然地理数据,建立了朱溪河流域生态经济系统PSR模型,并采用熵权法为指标体系确权;利用压力、状态、响应、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等指标,分析了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演化态势和主要驱动因素。结... 本研究利用2000年和2009年两期社会经济和自然地理数据,建立了朱溪河流域生态经济系统PSR模型,并采用熵权法为指标体系确权;利用压力、状态、响应、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等指标,分析了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演化态势和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压力指标呈不均衡变化,得分从80.0微降为79.0;系统状态改善明显,人类响应积极,得分分别从70.9和67.5上升到94.0和87.5;综合发展水平快速上升(得分从66.1上升为93.6)且空间差异缩小(变异系数从0.07缩小为0.05),耦合协调程度下降(得分从92.7下降为83.8)且空间差异有所扩大(变异系数从0.09扩大为0.19),表明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演化迅速但还没有实现系统耦合协调。(2)种植业比重、非农收入、耕地面积、人口流出、土地流转、纯收入和水土保持投入等关键因子控制着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演化;压力、响应因子是系统耦合协调的主要影响因子,状态因子则是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的主要影响因子;这些影响因子是人为调控关键着力点。(3)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正从高水平不稳定状态向高水平稳定状态过渡,处于"系统重建"向"系统耦合"演进的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区 生态 经济系统 PSR模型 系统耦合 演化态势 驱动因素 朱溪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值理论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探讨 被引量:14
11
作者 姚成胜 朱鹤健 刘耀彬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117-2122,共6页
能值理论与研究方法是当前生态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被认为是连接生态学与经济学的桥梁,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尽管能值分析有效的将自然环境的价值纳入了产品的生产,更能真实地揭示产品的真实价值,从而克服了传统能量分析... 能值理论与研究方法是当前生态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被认为是连接生态学与经济学的桥梁,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尽管能值分析有效的将自然环境的价值纳入了产品的生产,更能真实地揭示产品的真实价值,从而克服了传统能量分析和经济分析的诸多缺陷,但其在理论和研究方法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综合国内外有关能值理论与研究方法的相关文献,对当前能值理论研究中能值转化率的计算问题、多产品或复合产品系统的能值流计算问题、能值价值论与市场价值论结合问题、能值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 能值转化率 能值理论 能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矿迹地生态重建研究实例 被引量:26
12
作者 陈志彪 涂宏章 谢跟踪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2年第4期31-32,35,共3页
探讨了采矿迹地生态重建的途径。首先分析了采矿迹地的水土流失特性 ,并根据研究区域的特点设计了沉沙池来测定采矿迹地的土壤侵蚀模数 ,最后设计出生物和工程措施对采矿迹地进行治理。结果表明 :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对采矿迹... 探讨了采矿迹地生态重建的途径。首先分析了采矿迹地的水土流失特性 ,并根据研究区域的特点设计了沉沙池来测定采矿迹地的土壤侵蚀模数 ,最后设计出生物和工程措施对采矿迹地进行治理。结果表明 :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对采矿迹地进行治理 ,大大降低了该区的年土壤侵蚀量 ,年土壤侵蚀模数由原来的 4 190 5 .33~5 4 4 33.4 1t/ (km2 · a) ,降低至 6 94 .32 t/ (km2 · a) ,已接近无明显流失状态。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对采矿迹地水土流失进行治理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不过生物措施只强调种草种树是不够的 ,而要在其上种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果树 ,这样才能促进治理者对该区的持续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迹地 生态重建 治理 水土流失 沉沙池 土壤侵蚀模数 生物措施 工程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和RS的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全斌 朱鹤健 陈松林 《生态环境》 CSCD 2003年第4期423-426,共4页
采用GIS和遥感技术,在拟订土地分类系统的基础上,对1996和2001年晋江市土地资源进行遥感解译,得到这两期1∶10万土地利用现状图及数据库,分析了晋江市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与比例,以及土地利用面积动态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晋江市自1996年... 采用GIS和遥感技术,在拟订土地分类系统的基础上,对1996和2001年晋江市土地资源进行遥感解译,得到这两期1∶10万土地利用现状图及数据库,分析了晋江市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与比例,以及土地利用面积动态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晋江市自1996年以来,城镇居民点与工矿用地扩展较大,面积增幅达5312.55 hm2,交通面积增加1507.02 hm2,林地面积增加了293.05 hm2,园地面积也增加了4.17 hm2;但耕地面积锐减,减少面积为6419.43 hm2,减幅为14.6%,其去向主要是建设用地、生态退耕、园地和池塘用地。在此基础上,认为土地利用变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耕地面积锐减;土地利用结构不平衡;生态环境恶化等。应采取针对性的土地可持续发展措施,重视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和土地利用的优化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可持续发展 晋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台耕地数量变化及驱动力因子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韦素琼 陈健飞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6-515,共10页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区域对比分析被国际地理学联合会LUCC工作组列为2000~2004年期间的三大研究目标之一,闽台因其区域自然背景及历史文化的相似性和经济发展时序递差性成为区域对比研究的理想对象之一.利用闽台相关统计资料对比显示,...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区域对比分析被国际地理学联合会LUCC工作组列为2000~2004年期间的三大研究目标之一,闽台因其区域自然背景及历史文化的相似性和经济发展时序递差性成为区域对比研究的理想对象之一.利用闽台相关统计资料对比显示,闽台耕地变化共同呈现出先增后减、时有波动、总体减少的特点,但福建耕地变动较大的时序后移,而台湾耕地减少的总趋势较缓.闽台人均耕地变化速率相当,但每一农业劳动力占有耕地数量差距甚大.在对闽台耕地变化直接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耕地变化间接因子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农业结构调整、非农建设、灾毁和开荒等因素是引起耕地变化的直接驱动因子;人口增加及城市化水平提高、第一产业的发展共同构成闽台耕地变化的第一、二间接驱动因子;农副产品的对外贸易量对台湾耕地的影响强于福建.最后文章分析了闽台不同经济发展时期经济发展政策与土地管理法规对耕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变化 驱动力 灰色关联度 闽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台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分布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金前 邓南荣 +1 位作者 韦素琼 陈健飞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0-95,共6页
从ASTER卫星影像中提取城镇建成区空间信息,采用城镇用地规模代替人口规模运用位序-规模法则和分形理论对闽台两地城镇土地利用规模的变化规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位序-规模法则能很好地描述福建省和台湾省城镇用地规模分布特征... 从ASTER卫星影像中提取城镇建成区空间信息,采用城镇用地规模代替人口规模运用位序-规模法则和分形理论对闽台两地城镇土地利用规模的变化规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位序-规模法则能很好地描述福建省和台湾省城镇用地规模分布特征。(2)相比于全国和其他区域的研究而言,闽台两地城镇体系较简单、总体规模小,而且主要集聚分布在闽东南地区及台湾西部地区。(3)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的福建省,未来城镇用地规模特别是中心城市规模将会迅速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规模分布 建成区用地 位序-规模法则 福建省 台湾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土壤退化类型、特征与持续农业 被引量:4
16
作者 钱乐祥 朱鹤健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80-86,共7页
分析了福建土壤退化的类型,探讨了土壤污染化、土壤侵蚀化及土壤贫瘠化的地域分异特征,提出要发展持续农业,加强土壤资源保育。研究结果表明:(1)污染土壤的Cu,Zn,Cd,Ni,Pb,Hg,As的平均含量分别比对照土壤高... 分析了福建土壤退化的类型,探讨了土壤污染化、土壤侵蚀化及土壤贫瘠化的地域分异特征,提出要发展持续农业,加强土壤资源保育。研究结果表明:(1)污染土壤的Cu,Zn,Cd,Ni,Pb,Hg,As的平均含量分别比对照土壤高出0.8,1.0,1.9,0.9,1.3,1.2和0.2倍。(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耕地重金属污染的差异较明显。(3)耕地化肥与农药用量的逐年增加,已经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4)土壤侵蚀面积有不断发展之势,且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强度差异很大,矿山、基建等用地侵蚀面积和强度大,其次是未成林造林地、茶园,而牧草地和林地的土壤侵蚀比例相对较低。(5)耕地土壤养分含量,特别是有机质含量大大低于相应的自然土壤,耕垦后土壤氮素含量将普遍减少。从N,P,K亏缺的地区差异看,农田土壤养分的缺乏是较严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退化 持续农业 福建 土壤侵蚀 土壤贫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坪镇生态农业建设途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程炯 李新通 +2 位作者 章宪 林绍华 叶绿保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08-109,共2页
分析了福建省漳浦县马坪镇农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镇生态农业建设的有效途径,即调整畜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应用生态农业技术,优化农业组合;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与管理,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建设途径 马坪镇 生态农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福建土壤侵蚀的景观因子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钱乐祥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3-29,共7页
应用福建省5类因子分布图和福建省土壤侵蚀强度图,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托,建立了全省各因子图形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采用3种不同的数值方法计算出各因子类型的侵蚀强度系数、多样化指数和集中化指数,分析了它们的因子分异,得出各... 应用福建省5类因子分布图和福建省土壤侵蚀强度图,以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托,建立了全省各因子图形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采用3种不同的数值方法计算出各因子类型的侵蚀强度系数、多样化指数和集中化指数,分析了它们的因子分异,得出各因子类型的土壤侵蚀强度特征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强度系数 多样化指数 集中化指数 因子分异 土壤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花山土壤诊断特性及系统分类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健飞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35-239,共5页
鉴定了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分析对比了本区土壤在地理发生分类制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制中的类型归属,初步探讨了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山地土壤系统分类类别的垂直分布规律,并就本研究供试土壤涉及到的问题对中国土壤... 鉴定了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分析对比了本区土壤在地理发生分类制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制中的类型归属,初步探讨了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山地土壤系统分类类别的垂直分布规律,并就本研究供试土壤涉及到的问题对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提出修订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系统分类 山地土壤 梅花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化县农业用地结构优化模式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连奇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5-60,共6页
利用线性规划方法,根据德化县的自然、社会、经济特点,对该县现有的农业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既考虑到粮食生产在农业中的核心地位,又考虑到副业生产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同时还兼顾到了林业生产对生态系统良性循... 利用线性规划方法,根据德化县的自然、社会、经济特点,对该县现有的农业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既考虑到粮食生产在农业中的核心地位,又考虑到副业生产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同时还兼顾到了林业生产对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数学方法的应用,使规划过程更趋科学合理,避免了传统定性规划方法的盲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优化模式 线性规划 德化县 土地 用地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