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sIL-2R联合TNF-α、IgG、IgA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复发的预测价值
1
作者 林萍 张雅兰 +1 位作者 谢若腾 张学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56,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gG、IgA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在本院初诊且治疗的MM患者108例...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gG、IgA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在本院初诊且治疗的MM患者108例,最终确定符合诊断标准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MM复发为研究终点事件,随访至终点事件的发生或本研究随访截止日期。根据是否复发,将MM分为复发组(RG)和非复发组(NRG)。在初诊时和随访后(终点事件的发生或研究终止时)分别采集患者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sIL-2R和TNF-α水平;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清中IgG、IgA水平;比较两组之间各因子表达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初诊时和随访后sIL-2R与TNF-α、IgG、IgA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在治疗完全缓解时采集患者静脉血,测定血清中sIL-2R水平,比较初诊时、完全缓解时和复发时sIL-2R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血清sIL-2R、TNF-α、IgG、IgA的最佳截断值,并根据曲线下面积(AUC)分析sIL-2R、TNF-α、IgG、IgA在MM复发中的预测价值。结果:MM患者初诊时和复发时血清sIL-2R水平均明显高于完全缓解时(P<0.05)。复发组初诊时的血红蛋白(Hb)含量低于未复发组,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高于未复发组(P<0.001),两组间的其他临床参数无显著差异(P>0.05)。复发组初诊时和随访后的sIL-2R、TNF-α、IgG、IgA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sIL-2R与TNF-α、IgG和IgA在初诊时和随访后均存在显著正相关(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初诊时sIL-2R、TNF-α、IgG和IgA预测MM的AUC分别为0.919、0.850、0.766和0.795,随访后预测MM的AUC分别为0.890、0.815、0.760和0.794(P<0.001)。结论:血清sIL-2R对MM复发的预测价值最高,可在特定的时间检测TNF-α、IgG和IgA水平来推断sIL-2R水平的变化,从而评估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α IGG IGA 多发性骨髓瘤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颗粒细胞中PTEN mRNA表达水平对卵泡液激素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姚建凤 吴培雅 +7 位作者 陈丽影 王燕婷 凌幼霞 陈晓燕 陈婉真 陶萍 黄荣富 李友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4-171,共8页
目的:检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卵泡液(FF)中性激素和胰岛素水平与颗粒细胞中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mRNA表达水平,并初步阐释胰岛素水平与PTEN 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0例不孕患者作为研... 目的:检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卵泡液(FF)中性激素和胰岛素水平与颗粒细胞中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mRNA表达水平,并初步阐释胰岛素水平与PTEN mRNA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0例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孕因素,分为PCOS组和对照组(输卵管阻塞或男方因素不孕),所有患者均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在取卵当天收集患者FF和卵巢颗粒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2组患者卵巢组织颗粒细胞中PTEN mRNA表达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组患者FF中性激素和胰岛素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2组患者卵巢颗粒细胞中PTEN mRNA表达水平和FF中睾酮(T)水平与FF中胰岛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2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MI)、基础性激素、促性腺激素(Gn)总剂量和促排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PCOS组患者抗缪勒管激素(AMH)和窦卵泡计数(AFC)均明显升高(P<0.05)。RT-qPCR法,PCOS组患者卵巢颗粒细胞中PTEN mRN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电化学发光法,PCOS组患者FF中T和胰岛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PCOS组患者FF中T水平和卵巢颗粒细胞中PTEN mRNA表达水平与FF中胰岛素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577,P<0.001;r=0.616,P<0.001),而对照组患者FF中T水平和卵巢颗粒细胞中PTEN mRNA表达水平与FF中胰岛素水平无相关性(r=0.266,P=0.123;r=-0.214,P=0.216)。结论:PCOS不孕患者颗粒细胞中高表达PTEN可能与卵巢内局部高胰岛素水平有关,PTEN参与PCOS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卵泡液 胰岛素 颗粒细胞 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维生素D、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β-胶原特殊序列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作用
3
作者 王美娥 苏婷 +4 位作者 郭熙哲 黄荣富 郑瑜瑜 陈根旺 范春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3-167,共5页
目的:分析总维生素D(tVD)、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在多发性骨髓瘤(MM)分期以及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至2022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初诊MM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MM组),本院健康... 目的:分析总维生素D(tVD)、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在多发性骨髓瘤(MM)分期以及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至2022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初诊MM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MM组),本院健康体检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tVD、tPINP、β-CTx的表达水平;分析不同ISS分期的MM患者tVD、tPINP、β-CTx表达水平的差异;比较不同血红蛋白(Hb)、血钙(Ca)、肌酐(Crea)、白蛋白(ALB)、β2-微球蛋白(β2-MG)、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MM患者的tVD、tPINP、β-CTx表达水平,并分别将tVD、tPINP、β-CTx表达水平与各临床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tVD、tPINP、β-CTx表达水平与MM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关系。结果:MM组tVD表达水平为21.73±14.45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78±9.94 ng/ml(P=0.022);MM组的β-CTx的表达水平为1.43±0.99 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53±0.29 ng/ml(P=0.013)。ISS分期在Ⅰ-Ⅱ期的MM患者tVD水平为29.50±14.59 ng/ml,明显高于Ⅲ期MM患者的12.62±7.73ng/ml(P=0.028),表明分期越高,tVD水平越低。高Ca水平(>2.65 mmol/L)的MM患者的tPINP、β-CTx均明显高于低Ca水平(≤2.65 mmol/L)患者(P=0.016,P=0.021)。MM患者的tVD水平与ALB水平呈正相关(r=0.570),tPINP水平与Ca、β2-MG水平呈正相关(r=0.791,r=0.673),β-CTx水平与tPINP水平呈正相关(r=0.616)。tVD低表达组的PFS明显低于tVD高表达组(P=0.041)。结论:tVD在MM中表达水平降低,其可作为评估疾病分期、预后的指标;β-CTx在MM中表达水平增高;tPINP、β-CTx可能与MM患者的溶骨性表现、肾功能改变等临床症状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维生素D 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 β-胶原特殊序列 多发性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7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杜秀环 张学亚 +3 位作者 林晓容 刘巧灵 陶耕 林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51-756,共6页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指导临床更好地防治医院感染。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72例NHL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感染部位、病原菌特点、药敏实验...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指导临床更好地防治医院感染。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9月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72例NHL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感染部位、病原菌特点、药敏实验结果及感染危险因素。结果:472例患者中有97例(20.6%)发生医院感染,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41.2%,其次为口腔、上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及血液。共分离出病原菌71株,革兰阴性(G-)菌占52.1%,革兰阳性(G+)菌占28.2%,真菌占19.7%。超广谱β-内酰胺酶在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中的检出率分别为36.4%和22.2%,G-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33.3%,其余G-菌对其敏感率均为100%。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发现1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G+菌对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及万古霉素敏感率均为100%。真菌感染以白念珠菌为主。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医院感染与住院天数、肿瘤有无累及骨髓、临床分期、有无化疗、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瘤类型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表明,住院天数≤7 d是医院感染的保护因素,而临床分期(Ⅲ、Ⅳ期)、肿瘤累及骨髓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0.5×109/L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NHL患者医院感染率高,常见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天数、临床分期、有无骨髓侵犯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是其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医院感染 病原菌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梅毒临床误诊病例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叶励超 林弘 +1 位作者 黄玉婷 慕容慎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78-381,共4页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误诊原因,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4年2月曾经在院外误诊的l2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误诊原因。结果12例患者中2例脑膜血管梅毒者被误诊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2例脑膜梅毒被误诊为结核性脑膜...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误诊原因,提高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4年2月曾经在院外误诊的l2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误诊原因。结果12例患者中2例脑膜血管梅毒者被误诊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2例脑膜梅毒被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和动脉瘤,2例脊髓痨被误诊为多发性神经炎,6例全身麻痹性痴呆被误诊为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急性病毒性脑炎、路易体痴呆和帕金森病合并痴呆。误诊原因主要为:临床问诊忽略了患者的冶游史以及患者和家属有意隐瞒病史;体格检查不全面和定位诊断错误;全身性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不典型;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病因诊断时考虑不充分(误诊的最主要原因)。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较为复杂,临床医师对此应有充分认识,对可疑病例应注重询问相关病史,认真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及特异性的血清学、脑脊液检查,以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误诊原因 诊断 患者 临床误诊 诊病 体格检查 临床医师 临床表现 病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形态学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林萍 谢若腾 +1 位作者 张雅兰 张学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806-1811,共6页
目的:探讨细胞形态学(包括细胞化学染色)在初诊急性白血病中的诊断价值,以提高细胞形态学的重视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4月-2018年6月确诊的11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按形态学分型、免疫学分型,分别比较与最终诊断的诊断... 目的:探讨细胞形态学(包括细胞化学染色)在初诊急性白血病中的诊断价值,以提高细胞形态学的重视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4月-2018年6月确诊的11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按形态学分型、免疫学分型,分别比较与最终诊断的诊断符合率。结果:单纯形态学分型的诊断符合率为76.5%,单纯免疫学分型的诊断符合率为79.8%,2者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胞形态学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基石,在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中具有与免疫学分型相似的价值,应得予足够的重视;MICM综合诊断,可提高最终诊断率,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形态学 免疫分型 急性白血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获得性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希敏 郑东旭 +1 位作者 梁双吟 李小云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9-190,共2页
目的对老年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测进行分析。方法对96例社区获得性老年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同时检测患者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结果老年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为15.4%,年龄、性别之间... 目的对老年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测进行分析。方法对96例社区获得性老年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同时检测患者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结果老年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为15.4%,年龄、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呼吸道感染占89.6%,非呼吸道疾病占9.4%;混合感染率21.9%;原有基础疾病者占20.8%。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引起老年人呼吸系统感染及呼吸系统外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感染 IG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血输液加温仪在库存红细胞悬液输注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9
8
作者 黄倩 王宏梗 +1 位作者 范春梅 李柏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73-975,共3页
目的观察输血输液加温仪应用于库存红细胞悬液输注过程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择期手术的成年患者,男42例,女38例,年龄32~6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加温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术中均输注3单位的库存红细胞悬液。加温组库存红细胞悬液通... 目的观察输血输液加温仪应用于库存红细胞悬液输注过程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择期手术的成年患者,男42例,女38例,年龄32~6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加温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术中均输注3单位的库存红细胞悬液。加温组库存红细胞悬液通过输血器连接加温仪进行输注,对照组库存红细胞悬液放置于室温中自然复温30min再进行输注。测定加温仪加温前后和对照组复温前后红细胞(RBC)计数、红细胞压积(Hct)及血清K+、Na+、Cl-离子变化;观察输注前、输注后30min的体温变化,输注速度,以及麻醉苏醒期寒战情况。结果两组间及加温/复温前后库存红细胞悬液红细胞计数、HCT、血清K+、Na+、Cl-离子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输注后30min对照组体温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加温组(P〈0.05)。输注过程中加温组均未发生输注速度明显减慢,而对照组有16例(40%)(P〈0.01)。加温组麻醉苏醒期寒战发生率(5%)明显低于对照组(30%)(P〈0.01)。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结论库存红细胞悬液输注过程应用输血输液加温仪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 库存红细胞悬液 输血输液加温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L-2R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9
作者 林萍 林晓容 +5 位作者 刘巧灵 张学亚 陈根旺 谢若腾 张雅兰 杜秀环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97-1802,共6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0年2月-2021年12月初诊MM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本院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目的: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0年2月-2021年12月初诊MM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本院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中sIL-2R表达水平,比较MM患者在性别、年龄、ISS分期、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血肌酐(Cr)、乳酸脱氢酶(LDH)、β_(2)-微球蛋白(β_(2)-MG)、血钙、骨髓浆细胞比例以及治疗反应等临床参数不同分组间sIL-2R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sIL-2R表达水平与MM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关系。结果:MM患者血清sIL-2R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反应未达到完全缓解(CR)的MM患者血清sIL-2R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反应达到CR者(P=0.037),而性别、年龄、ISS分期、Hb浓度、ALB含量、Cr水平、LDH水平、β_(2)-MG含量、血钙浓度以及骨髓浆细胞比例等不同分组间血清sIL-2R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L-2R高表达组患者的PFS为15个月,sIL-2R低表达组的PFS为2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而两组间OS比较无显著差异(P=0.1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IL-2R高表达与MM患者不良PFS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IL-2R高表达是影响MM患者P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而血清sIL-2R表达高低对MM患者OS无影响。结论:MM患者血清sIL-2R表达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血清sIL-2R水平是MM患者PFS的一项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多发性骨髓瘤 临床意义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耐药性分析及多位点序列分型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文标 朱焱 +4 位作者 黄东红 陈丽霞 陈淑增 邱丹缨 许秀秀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了解泉州地区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的耐药性特征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e,MLST)。方法针对45株临床分离的SP用E-test法和纸片扩散法检测菌株对14种常用抗菌素的敏感性,以PCR方法检... 目的了解泉州地区临床分离的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的耐药性特征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e,MLST)。方法针对45株临床分离的SP用E-test法和纸片扩散法检测菌株对14种常用抗菌素的敏感性,以PCR方法检测耐药基因erm B、mef E、mef A及转座子家族int Tn916/Tn1545转座酶基因,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分析菌株序列型(ST)。结果 SP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四环素、青霉素、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美罗培南、阿莫西林、氯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97.8%、93.3%、73.3%、82.2%、26.7%、44.4%、42.1%、26.7%、24.4%、11.1%和4.4%,未见对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耐药性;耐药基因erm B、mef E、mef A及转座子家族int Tn916/Tn1545转座酶检出率分别为97.78%、51.11%、44.44%和91.11%;MLST共分出21个ST型,存在一个优势型别ST271,占44.4%(20/45);ST271在mef耐药基因检出率要高于其它散在ST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分离的SP耐药较为严重,且更多的表现为多重耐药;耐药机制主要表现为erm B编码的23S r RNA甲基化酶致靶位改变以及int Tn916/Tn1545接合性转座子介导的耐药传播;ST271是本地区分离SP的主要ST型,并且以多重耐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耐药性 多位点序列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zol法与磁珠法用于丙型肝炎病毒RNA定量检测的比较 被引量:4
11
作者 尤柳霞 林晓容 +1 位作者 黄东红 陶耕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43-946,共4页
目的比较TRIzol法与磁珠法对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定量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117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阳性患者的血清及其基因分型信息。分别采用TRIzol法与磁珠法提取患者血清样本的HCV RNA,qPCR检测提取HCV RNA的病毒载量,分析两种... 目的比较TRIzol法与磁珠法对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定量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117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阳性患者的血清及其基因分型信息。分别采用TRIzol法与磁珠法提取患者血清样本的HCV RNA,qPCR检测提取HCV RNA的病毒载量,分析两种提取方法所得HCV RNA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qPCR结果显示TRIzol法和磁珠法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y=0.978x+0.063(R2=0.973)。Bland-Altman统计分析显示TRIzol法提取的HCV RNA病毒载量对数值的平均值略低于磁珠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分析结果显示1a、1b、2a、3a和6a基因型中两种提取方法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RIzol法提取HCV RNA的定量检测结果和磁珠法相当,且成本低廉,可在国内广泛用于试剂盒的开发和HCV RNA临床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TRIZOL法 磁珠法 RNA定量检测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泉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焱 陈文标 +4 位作者 黄东红 陈丽霞 陈淑增 邱丹缨 许秀秀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8-198,共1页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特别是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近年来SP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已日趋严重,其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较为普遍。为了解泉州地区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SP对常用抗生...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特别是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近年来SP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已日趋严重,其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较为普遍。为了解泉州地区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SP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及可能的耐药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 大环内酯类 肺炎链球菌 泉州地区 相关基因分析 药物耐药 儿童 抗生素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前后细胞质胸苷激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3
作者 吴宝花 梁双吟 郭熙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386-1389,共4页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化疗前后细胞质胸苷激酶(TK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NHL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化疗,比较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及疾病进展...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化疗前后细胞质胸苷激酶(TK1)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NHL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化疗,比较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及疾病进展(PD)患者治疗前后的TK1表达水平及其变化幅度。分析患者治疗后TK1水平与总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相关性。结果:CR、PR及SD患者治疗后TK1水平明显下降(P<0.05)。CR患者治疗前TK1表达水平为1.49±0.34,治疗后为0.45±0.17,变化幅度为(68.12±5.41)%;PR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TK1表达水平分别是2.89±0.58,1.43±0.29及(50.27±4.82)%;PD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TK1表达水平分别是3.98±0.78,3.71±0.85和(5.04±0.31)%;SD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为3.49±0.92,2.45±0.57及(28.65±3.9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K1水平与OS及PFS显著相关(r=0.457,P<0.05)。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瘤患者TK1水平对患者的肿瘤负荷、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提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胸苷激酶1(TK1) 国际预后评分(IP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转急性髓系白血病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萍 谢若腾 +1 位作者 张雅兰 张学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11-417,共7页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认识,并探讨JAK2 V617F基因突变与疾病转化的关系。方法:对本院3例ET转AML患者在转变前后进行骨髓形态学、细胞遗传学、JAK2 V617F基因检测及转变后进行免疫学检测,比较...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认识,并探讨JAK2 V617F基因突变与疾病转化的关系。方法:对本院3例ET转AML患者在转变前后进行骨髓形态学、细胞遗传学、JAK2 V617F基因检测及转变后进行免疫学检测,比较转变前、后的特点,以及临床特征、诊治经过。结果:例1患者诊断ET 5年后转化为AML-M2a,患者放弃治疗出院;例2患者诊断ET 6年后转化为AML,化疗1个疗程后骨髓部分缓解,后血小板持续上升达702×10^9/L,呈ET骨髓象,1年后AML复发,再行化疗未缓解;例3患者诊断ET 7年后转化为AML-M6a,患者放弃治疗出院。3例ET转化为AML的形态学异形性较初诊急性白血病更明显,单纯依靠形态学均未能准确分型,结合免疫学检测后才能较准确分型。例1和例2 ET患者转变前、后JAK2 V617F基因均阳性,例3患者ET时期阳性,转AML后阴性。例1患者ET转化AML后,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复杂染色体核型,而例2和例3患者均显示为正常核型。结论:ET转化的AML形态学异形性较初诊的急性白血病更显著,需结合免疫学检测才能较准确分型;ET转化为AML可能未涉及JAK2 V617F基因突变,可能与异常染色体核型的出现相关;ET转化的AML病情凶险,化疗疗效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急性髓系白血病 JAK2 V617F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前后血清TNF-α、CRP、sICAM-1及多项白介素水平变化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许婉卿 范春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2-453,共2页
目的:探讨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前后血清TNF-α、CRP、sICAM-1及多白介素水平变化规律。方法:选取进行正畸治疗的40例牙周炎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进行治疗的40例不伴牙周炎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及治疗后1 d及7 d的血清TNF-... 目的:探讨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前后血清TNF-α、CRP、sICAM-1及多白介素水平变化规律。方法:选取进行正畸治疗的40例牙周炎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进行治疗的40例不伴牙周炎患者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及治疗后1 d及7 d的血清TNF-α、CRP、sICAM-1及IL-1β、IL-6、IL-8水平进行研究比较。结果:经研究发现,治疗前观察组的血清TNF-α、CRP、sICAM-1及IL-1β、IL-6、IL-8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后1 d有所升高,仍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有显著性差异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但治疗后7 d两组患者血清TNF-α、CRP、sICAM-1及IL-1β、IL-6、IL-8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患者的血清TNF-α、CRP、sICAM-1及IL-1β、IL-6、IL-8水平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但是正畸联合牙周炎治疗可大大改善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正畸 TNF-α CRP SICAM-1 白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毒血凝酶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黄茂娟 王亚萍 庄伟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83-587,共5页
目的:探讨蛇毒血凝酶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low fibrinogenemia,LF)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期间应用蛇毒血凝酶发生低纤维蛋白原血症57例患者(LF组)的临床资料,选取... 目的:探讨蛇毒血凝酶致低纤维蛋白原血症(low fibrinogenemia,LF)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期间应用蛇毒血凝酶发生低纤维蛋白原血症57例患者(LF组)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应用蛇毒血凝酶未发生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LF组患者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发生于用药后(5.4±1.1)d,主要表现为手术或创伤部位渗血、纤维蛋白原(Fib)降至0.694±0.211 g/L、D-二聚体升至4.468±1.442μg/ml,停药后(3.9±0.6)d Fib恢复正常。2组在年龄、性别、原患疾病、蛇毒来源、疗程、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和给药途径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07,OR=11.248)、疗程(P<0.001,OR=72.104)和给药途径(P=0.049,OR=13.389)为发生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高危因素。结论:应用蛇毒血凝酶应警惕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发生。老年、疗程长、静脉给药可增加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血凝酶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疾病特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4b在白血病细胞株表达和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郭健欣 周雅虹 +3 位作者 官瑞婷 潘敬新 张学亚 钟金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35-1239,共5页
目的:探讨miR-34b在白血病细胞株表达和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例非血液系统疾病患儿作为对照组,收集对照组骨髓细胞标本,另选择HL-60和K562白血病细胞株,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对照组骨髓细胞、HL-60和K562细... 目的:探讨miR-34b在白血病细胞株表达和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例非血液系统疾病患儿作为对照组,收集对照组骨髓细胞标本,另选择HL-60和K562白血病细胞株,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对照组骨髓细胞、HL-60和K562细胞株的miR-34b相对表达量,并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各组miR-34b甲基化状态。用地西他滨处理HL-60和K562细胞株,用同样方法检测两种细胞株miR-34b相对表达量及甲基化状态。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Has-miR-34b转染至K562细胞株,根据转染是否成功分为未转染组、阴性对照组和Has-miR-34b转染组,记录各组培养后不同时间细胞的增殖情况,并计算增殖抑制率。结果:对照组miR-34b相对表达量为(5.23±0.75),HL-60相对表达量为(0.05±0.01),K562相对表达量为(0.04±0.01),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4.812,P=0.000)。HL-60细胞株和K562细胞株分别在启动子区CpG岛存在甲基化状态,10例非血液系统疾病患儿骨髓细胞无甲基化现象。经过地西他滨处理后HL-60和K562细胞株miR-34b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加地西他滨前后白血病细胞株启动子区CpG岛均存在甲基化,但是加药后甲基化明显减弱,提示地西他滨对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具有抑制作用。培养48、72、96和120 h后Has-miR-34b转染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4.8%、46.7%、33.6%和24.7%,细胞增殖率均显著低于未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血病细胞株miR-34b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使其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这也是miR-34b对细胞株增殖抑制作用降低的原因;miR-34b也有可能是一种抑癌基因参与调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细胞株 miR-34b CPG岛甲基化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骨髓侵犯为首发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类型及实验室检查特点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萍 黄荣富 +3 位作者 谢若腾 张雅兰 庄伟煌 张学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48-1155,共8页
目的:探讨以骨髓侵犯为首发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类型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9年7月以骨髓侵犯为首发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81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血常规、乳酸脱氢酶(LDH)、EB病毒结果、... 目的:探讨以骨髓侵犯为首发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类型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9年7月以骨髓侵犯为首发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81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血常规、乳酸脱氢酶(LDH)、EB病毒结果、骨髓象特征、免疫分型类型、基因、遗传学特点等。结果:81例患者中,B细胞淋巴瘤73例(90%),T细胞淋巴瘤5例(6%),NK/T细胞淋巴瘤3例(4%)。套细胞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分别为17例(21%)和16例(19.7%),淋巴浆细胞淋巴瘤7例(8.6%)。B症状者44例(54.3%),血象异常者65例(80.2%)。17例患者行基因检测,5例检出MYD88基因突变。25例行染色体检查,结果显示,检出t(8;14)(q24;q32) 5例、复杂核型3例、正常核型17例。EB病毒阳性者23例(28.4%),乳酸脱氢酶(LDH)增高者42例(51.9%)。骨髓淋巴瘤细胞比例占1%-92%,其中32例诊断为淋巴瘤白血病,6例骨髓淋巴瘤细胞出现类似髓外肿瘤细胞骨髓转移的成堆成团分布。结论:以骨髓侵犯为首发表现的NHL以B细胞淋巴瘤为主,病理类型以套细胞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最多见,多伴血象异常;骨髓淋巴瘤细胞可出现成堆成团分布,不同类型的淋巴瘤细胞可做出方向性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骨髓侵犯 临床特征 EB病毒 淋巴瘤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氧磷脂酶-1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在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钱加强 张志坚 +3 位作者 张萍 林健康 李秋兰 吴宝花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75-27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与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27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以及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血浆血管性假血... 目的探讨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与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27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以及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及血清一氧化氮的变化,并对各项指标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另选择128例同期行体格检查或经头部CT检查无异常的轻度颅脑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结果脑梗死组和对照组受试者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均在国人正常值范围。但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患者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明显降低(P<0.05),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且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等项指标亦均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一氧化氮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表明,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分别与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及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423,0.383,0.339;均P<0.01),与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呈正相关(r=0.205,P<0.01);而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呈负相关(r=0.223,P<0.01),与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和血浆α颗粒膜蛋白-140水平呈正相关(r=0.315,0.203;均P<0.01)。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脑梗死组患者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的下降与其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有关,而血清对氧磷脂酶-1活性下降及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是脑梗死发病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酶类 脂蛋白类 LDL 脑动脉硬化 脑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血清IgG4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茂娟 王亚萍 庄伟煌(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64-868,共5页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患者血清IgG4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31例AIP患者,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动态检测AIP患者血清中IgG4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受累器官CT影像...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患者血清IgG4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31例AIP患者,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动态检测AIP患者血清中IgG4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受累器官CT影像学形态变化、1年复发率、2年复发率、3年复发率和3年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弥漫型AIP患者血清IgG4水平较局灶型/节段型明显增高(P<0.05),有症状者较无症状者明显增高(P<0.01),有胰腺外器官组织受累较单纯胰腺受累明显增高,并且胰腺外受累器官种数越多,血清IgG4水平越高(P<0.01)。治疗有效组血清IgG4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无效组血清IgG4水平治疗前后变化不显著(P>0.05)。血清IgG4水平与胰腺CT影像学形态变化趋势(P=0.508)和胰腺外受累器官CT影像学形态变化趋势(P=0.727)一致性较好,胰腺与胰腺外受累器官CT影像学形态变化趋势一致性差(P=0.039)。AIP患者治疗前血清IgG4水平、治疗前后IgG4水平下降幅度与1年复发率、2年复发率、3年复发率和3年生存率相关(P均<0.05),但治疗结束时血清IgG4水平与复发和预后无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AIP患者血清IgG4水平与病情、疗效、复发、预后密切相关,动态检测IgG4水平对估计病情、治疗监测、预测复发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IGG4 血清学 监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