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EG-rhG-CSF在血液肿瘤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中的临床分析
1
作者 陈清娇 郑晓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560,共5页
目的:探讨无外周血CD34监测下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在血液肿瘤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中的采集时机及采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2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6例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 目的:探讨无外周血CD34监测下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在血液肿瘤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中的采集时机及采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2年1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6例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血液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大剂量化疗联合PEG-rhG-CSF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方案,其中应用PEG-rhG-CSF动员的27例(PEG-rhG-CSF组),应用G-CSF动员的19例(G-CSF组),比较两组患者动员采集效果。结果:46例患者共采集86例次,PEG-rhG-CSF组与G-CSF组获得采集物的单个核细胞中位数分别为6.54(3.85-12.61)×10^(8)/kg和6.15(1.13-11.58)×10^(8)/kg(P>0.05),采集物CD34^(+)细胞数分别为11.44(1.33-65.02)×10^(6)/kg和4.95(0.30-24.02)×10^(6)/kg(P<0.05),采集时机分别为14(10-20)和14(4-22)d(P>0.05)。PEG-rhG-CSF组在外周血白细胞(WBC)≥10×10^(9)/L时单次所采集的产物CD34^(+)细胞数明显高于外周血WBC<10×10^(9)/L时采集的数量[19.04(2.85-65.02)×10^(6)/kg vs 6.22(0.81-34.86)×10^(6)/kg,(P<0.05)]。结论:采用PEG-rh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单次采集足量CD34^(+)细胞成功率高,中位动员时间为14 d;在无外周血CD34监测情况下,外周血WBC≥10×10^(9)/L可以考虑作为单次采集足量干细胞的采集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动员 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预后影响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林珺芳 曾志勇 +2 位作者 杨阿碰 郑玲 陈君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42-1046,共5页
目的:研究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9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其中未伴有噬血细胞综合征者为A组(61例),而伴有噬血细胞综合征者为B组(29例);通过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 目的:研究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9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其中未伴有噬血细胞综合征者为A组(61例),而伴有噬血细胞综合征者为B组(29例);通过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回归模型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B组多因发热而发病,其中89.66%(26/29)患者骨髓样本中发现有噬血细胞;B组总胆红素、甘油三酯、血清铁蛋白、血清可溶性CD25、乳酸脱氢酶水平及EBV-DNA拷贝数明显高于A组(P<0.05),且体能状态较差、分期较迟、病情较重,整体预后低于A组。伴有噬血细胞综合征、治疗后病情未充分改善及EBV感染是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预后较差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伴有噬血细胞综合征会加重病情,对临床预后有较大影响,而伴有噬血细胞综合症患者,其治疗效果不佳,EBV感染是影响NHL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噬血细胞综合征 临床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来膦酸对多发性骨髓瘤成骨细胞增殖及其RANKL/OPG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肖萍萍 陈君敏 叶德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92-1396,共5页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成骨细胞(OB)增殖及其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护骨素(OPG)表达的影响。方法取MM患者骨髓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原代培养,贴壁传代后加入含维生素C、地塞米松、β-甘... 目的研究唑来膦酸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成骨细胞(OB)增殖及其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护骨素(OPG)表达的影响。方法取MM患者骨髓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原代培养,贴壁传代后加入含维生素C、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的条件培养基,诱导成OB,采用不同浓度唑来膦酸处理培养的OB,分别作用24、48和72 h后,通过①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OB增殖;②RT-PCR检测OB RANKL和OPG mRNA表达;和③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相应细胞培养上清液中sRANKL和OPG浓度来考察唑来膦酸的作用。结果①OB用唑来膦酸处理后,OB的CCK-8实验吸光值呈不同程度升高。②唑来膦酸作用24 h和48 h后,OB RANKLmRNA表达变化不明显。作用72 h,低浓度(10-9 mol.L-1)唑来膦酸显示能降低RANKL mRNA表达(P<0.05)。OB培养上清的sRANKL浓度也呈现类似的变化。③唑来膦酸作用24 h后,OB OPG mRNA表达变化不明显。作用48h,呈不同程度增加,以10-8 mol.L-1浓度最明显(P<0.05)。作用72 h,呈不同程度增加,以10-7 mol.L-1浓度最明显(P<0.05)。结论唑来膦酸有促进OB增殖的作用;唑来膦酸可能下调OB RANKL表达,并且上调OPG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来膦酸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瘤骨病 成骨细胞 RANKL OP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环孢素预防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移植物抗宿主病 被引量:6
4
作者 付丹晖 陈志哲 +3 位作者 卓光生 杨婷 陈鑫基 许贞书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68-269,273,共3页
目的 :评价小剂量环孢素预防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观察 30例采用小剂量环孢素预防GVHD的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小剂量环孢素的用法 :2~ 3mg/ (kg·d) ,静脉注射 ... 目的 :评价小剂量环孢素预防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观察 30例采用小剂量环孢素预防GVHD的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小剂量环孢素的用法 :2~ 3mg/ (kg·d) ,静脉注射 ,移植前 1天~移植后 10天 ,此时患者能口服时改为 6mg/ (kg·d)口服 ,10周后按每周 5 %量递减 ,直至移植后 183天。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造血重建 ,仅有 1例发生Ⅰ度急性GVHD ,3例出现慢性GVHD ,经治疗后均缓解。小剂量环孢素的副作用少而轻。结论 :小剂量环孢素在预防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GVHD疗效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环孢素 移植物抗宿主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外同血 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型p16和p53抑癌基因共转染对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芮红兵 叶德富 +6 位作者 卓光生 陈君敏 薛原 郑玲 朱月永 康日辉 林珺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00-403,共4页
抑癌基因p1 6和 p53在抑制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在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系K562中检测出这两种基因有纯合缺失。为探讨野生型 p1 6和 p53基因的转染与表达对K562细胞的生长影响 ,采用了脂质体介导外源野生型 p1 6和 p53共转染K562细胞 ,... 抑癌基因p1 6和 p53在抑制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在髓细胞白血病细胞系K562中检测出这两种基因有纯合缺失。为探讨野生型 p1 6和 p53基因的转染与表达对K562细胞的生长影响 ,采用了脂质体介导外源野生型 p1 6和 p53共转染K562细胞 ,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p1 6和 p53基因的表达 ,检测细胞生长曲线 ,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周期分析。结果显示 ,共转染后 p53和p1 6在K562细胞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2 3 %和 2 8% ;细胞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G1 期细胞的比例增加 ,S期细胞减少 ,与单独转染 p53或p1 6基因的抑制作用有明显差别 (P <0 .0 5)。结论 :外源野生型 p1 6和p53基因的共转染比转染单基因对K562细胞生长有更明显的抑制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基因 p53基因 抑癌基因 基因共转染 K562细胞系 白血病 基因治疗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离子载体上调K562细胞B7分子表达 被引量:4
6
作者 郜峰 陈君敏 +1 位作者 叶德富 林寿榕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12-614,618,共4页
目的:探讨钙离子载体(Calc ium ionorphore,C I)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表面B7分子表达的上调作用。方法:将生长状态良好的K562细胞在含C I(375 ng/m l)的培养基中培养,以不含C I培养的K562细胞作对照组。培养0、48和96小时后... 目的:探讨钙离子载体(Calc ium ionorphore,C I)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表面B7分子表达的上调作用。方法:将生长状态良好的K562细胞在含C I(375 ng/m l)的培养基中培养,以不含C I培养的K562细胞作对照组。培养0、48和96小时后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数和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前及培养96小时后细胞表面B7分子的表达情况,MTT比色法检测其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K562细胞表面B7分子缺如或低表达;用含C I的培养基培养96小时后,可显著上调B7分子的表达,且能明显激活同种异体T细胞。培养前后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加C I培养的K562细胞较不加C I培养的细胞生长缓慢。结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表面存在B7分子表达缺陷,C I可上调其B7分子。C I可能有抑制K562细胞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离子载体 K562细胞 B7分子 共刺激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徐建萍 卓光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829-832,共4页
为了探讨细胞因子组合在体外定向诱导人脐血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可行性,以及脐血干细胞在缺血性疾病中应用的可能性,利用源自人脐静脉血的MN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为了探讨细胞因子组合在体外定向诱导人脐血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可行性,以及脐血干细胞在缺血性疾病中应用的可能性,利用源自人脐静脉血的MN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asic,bFG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i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的细胞因子组合的培养条件,体外进行向内皮细胞的诱导分化.结果表明:在该体系条件下可诱导分化出典型梭形内皮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vWF(+)细胞率可达80%以上,电镜观察发现在胞浆中含有内皮细胞的Weibel-Palade小体.结论:脐血单个核细胞在VEGF等细胞因子的诱导下有可能定向分化为内皮细胞,脐血有望成为治疗缺血性疾病成体干细胞的一个供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单个核细胞 内皮细胞 诱导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染p16与dll4阻滞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周期 被引量:2
8
作者 沈杰芳 芮红兵 +2 位作者 苏津自 康日辉 林珺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588-592,共5页
本研究探讨p16,dll4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设计并构建包含野生型p16cDNA,dll4cDNA的真核双表达载体pBudCE4.1-16-dll4,用脂质体法转染白血病细胞,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外源性p16及dll4的表达情况;通过CCK-8和... 本研究探讨p16,dll4基因真核表达载体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设计并构建包含野生型p16cDNA,dll4cDNA的真核双表达载体pBudCE4.1-16-dll4,用脂质体法转染白血病细胞,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外源性p16及dll4的表达情况;通过CCK-8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生长曲线和周期。结果表明:成功构建p16、dll4基因双表达真核载体,体外成功转染入白血病细胞。在白血病细胞检测到外源性P16、Dll4蛋白的表达。转染48小时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周期被阻滞(p<0.001),细胞增殖下降(p<0.001)。结论:重组质粒pBudCE4.1-16-dll4体外转染白血病细胞后,两个目的基因能够在细胞中同时表达,并诱发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基因 d114基因 白血病 K562细胞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与血清学指标评估兔类风湿关节炎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树强 叶真 +3 位作者 郑擎 曾锦树 许翔 刘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60-1164,共5页
目的 探讨超声与血清学指标评估兔类风湿关节炎(RA)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25只)和对照组(5只)。对模型组采用卵蛋白诱导法,建立兔RA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进行超声检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 目的 探讨超声与血清学指标评估兔类风湿关节炎(RA)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雄性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25只)和对照组(5只)。对模型组采用卵蛋白诱导法,建立兔RA模型,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进行超声检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IL-1)检测。对滑膜血流信号、滑膜厚度进行分级,对滑膜炎症的严重程度进行病理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模型组中23只兔完成实验,共46个关节。模型组于2-3周发生关节腔积液及滑膜增生,随后增生加剧,第8周达到高峰并进入平台期;对照组均无滑膜增生。模型组46个关节中,血流为0级1个,Ⅰ级4个,Ⅱ级22个,Ⅲ级19个;对照组滑膜血流均为0级。模型组TNF-α、CRP、IL-1自第5周起开始缓慢上升,至第8周到达高峰期,并保持相对稳定;对照组TNF-α、CRP、IL-1均呈现稳定低水平。模型组轻、重度滑膜炎的滑膜厚度和血流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滑膜厚度与病理评分呈正相关(r=0.798,P〈0.05),血流分级与病理评分呈正相关(r=0.557,P〈0.05),TNF-α、IL-1、CRP与滑膜病理评分均呈正相关(r=0.450、0.503、0.529,P〈0.05)。结论 超声可较血清学指标更早、更准确诊断关节滑膜炎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超声检查 血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人慢性髓性白血病细胞系K562细胞的抗凋亡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月永 叶德富 +2 位作者 林经安 翁绳美 梁晓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778-782,共5页
为了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人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形态学、DNA断裂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FCM)DNA倍体分析观察VEGF对As2O3诱导的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VEGF对K562细胞bclXL、Bax和caspase3... 为了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人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形态学、DNA断裂琼脂糖凝胶电泳、流式细胞仪(FCM)DNA倍体分析观察VEGF对As2O3诱导的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VEGF对K562细胞bclXL、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用RTPCR方法检测上述条件下bclXL、Bax的mRNA变化。结果表明:VEGF能阻止K562细胞发生凋亡,与细胞周期分布改变无相关性(P>0.05);随着VEGF浓度的增加K562细胞bclXL的mRNA与蛋白表达上调,Bax的蛋白表达降低;激活procaspase3→caspase3被阻止或减少。结论:通过影响bclXL/Bax表达比率可能是VEGF抑制K562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慢性髓性白血病 K562细胞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LL4/Notch1配体过表达抑制K562细胞生长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芮红兵 张汉花 +1 位作者 石丽芳 马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56-1260,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Notch1信号通路的配体delta-like ligand 4(DLL4)基因过表达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脂质体介导将含配体DLL4基因的质粒pBudCE4.1-DLL4转染K562细胞,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48 h后DLL4基因... 本研究旨在探讨Notch1信号通路的配体delta-like ligand 4(DLL4)基因过表达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脂质体介导将含配体DLL4基因的质粒pBudCE4.1-DLL4转染K562细胞,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48 h后DLL4基因的mRNA及蛋白表达,同样检测转染后Notch1受体胞内区(NICD)、下游靶基因Hes1的mRNA及蛋白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与Notch信号通路相关的细胞转录因子YY1、原癌基因C-MYC及抑癌基因Rb蛋白的表达水平;用CCK-8法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质粒48 h后各组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表明,DLL4基因转染后的K562细胞中DLL4、NICD及下游靶基因Hes1的mRNA及蛋白表达量比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说明DLL4的过表达激活了Notch1信号通路;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显示,DLL4的转染增加了细胞转录因子YY1、原癌基因C-MYC及抑癌基因Rb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了K562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周期停滞于G1期及细胞凋亡的增加。结论:外源性DLL4基因过表达可有效活化K562细胞内Notch1信号通路,可能通过YY1、C-MYC及Rb等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高表达诱导K562细胞的生长减慢及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LL4/Notch1配体 K562细胞 基因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A-M体外诱导脐血单个核细胞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建萍 卓光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3-114,118,共3页
目的:探讨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在体外定向诱导人脐血单个核细胞(UBMNC)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分离人UBMNC加入PHA体外诱导培养1~8d,在倒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细胞的生长分化,并以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培养的细胞中Von W... 目的:探讨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在体外定向诱导人脐血单个核细胞(UBMNC)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分离人UBMNC加入PHA体外诱导培养1~8d,在倒置显微镜下动态观察细胞的生长分化,并以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培养的细胞中Von Willebrand因子(vWF)的表达.在电镜下观察内皮细胞特异性的Weibel—Palade(W-P)小体。结果:在PHA的诱导下,UBMNC可分化为典型的梭形内皮细胞。FCM检测诱导分化效率达60%以上;电镜观察发现,在胞质中含有内皮细胞特异性的W-P小体。结论:UBMNC在PHA的诱导下,可定向分化为内皮细胞,为用脐血治疗缺血性疾病的可能性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脐血 单个核细胞 诱导分化 PH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转染野生型p16,p53抑癌基因对HL-60细胞的抑制作用
13
作者 芮红兵 叶德富 +5 位作者 卓光生 薛原 郑玲 朱月永 康日辉 林纮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11-311,共1页
关键词 HL-60细胞 基因转染 白血病 P16基因 P53基因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树突状细胞激活抗白血病免疫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陈君敏 陈志哲 魏秀妹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69-270,共2页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树突状细胞 DCS 荧光原位杂交 FI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US评估兔关节炎模型滑膜炎的病理状况
15
作者 陈树强 叶真 +3 位作者 曾锦树 刘晖 包中涛 郑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39-843,共5页
目的探讨CEUS评估类风湿关节炎(RA)炎症活动度和滑膜病理改变的可能性。方法构建兔类风湿模型,分别对滑膜病变进行常规超声和CEUS检查,随后进行超声引导下滑膜活检,并进行滑膜病理检查和评分,对比常规超声、CEUS与病理评分的一致性。结... 目的探讨CEUS评估类风湿关节炎(RA)炎症活动度和滑膜病理改变的可能性。方法构建兔类风湿模型,分别对滑膜病变进行常规超声和CEUS检查,随后进行超声引导下滑膜活检,并进行滑膜病理检查和评分,对比常规超声、CEUS与病理评分的一致性。结果 CEUS显示的滑膜组织厚度较常规超声减小的有42个,CEUS与常规超声显示滑膜组织厚度相当的有4个(<0.2mm)。常规超声测量的滑膜厚度较CEUS测量的滑膜厚度厚(P<0.05)。结论CEUS可更为敏感地显示RA滑膜血流灌注的情况,评估RA滑膜病理变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滑膜炎 超声检查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δT细胞调控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凋亡和自噬的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陶林芬 杨炳钦 +4 位作者 曾志勇 徐建萍 林东红 陈秋纯 陈君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97-803,共7页
目的:探讨γδT细胞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凋亡及自噬的影响。方法:采用Ficoll分离法获取健康成年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体外刺激诱导获取γδ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纯度。收集γδT细胞与骨髓瘤细胞RPMI-8226或U-266... 目的:探讨γδT细胞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增殖、凋亡及自噬的影响。方法:采用Ficoll分离法获取健康成年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体外刺激诱导获取γδ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T细胞纯度。收集γδT细胞与骨髓瘤细胞RPMI-8226或U-266按照不同效靶比于transwell小室中分别共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通过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BMNC在体外刺激诱导下,可获得大量扩增的γδT细胞。γδT细胞具有抑制骨髓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同时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并促进细胞的凋亡,且作用具有效靶比依赖性。此外,γδT细胞可增强骨髓瘤细胞的自噬能力,抑制骨髓瘤细胞PI3K、P-AKT和P-mTOR的表达,上调AMPK和Beclin-1的表达水平。结论:γδT细胞在体外具有抑制骨髓瘤细胞RPMI-8226或U-266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和增强自噬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和/或激活AMPK/Beclin-1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T细胞 骨髓瘤细胞 增殖 凋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143对白血病细胞系U-937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劲龙 方静平 沈建箴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95-1703,共9页
目的:研究microRNA-143(miR-143)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以及过表达miR-143对AML细胞系U-93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验证miR-143和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之间的靶向关系,探讨miR-143在AML发病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 目的:研究microRNA-143(miR-143)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表达,以及过表达miR-143对AML细胞系U-937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验证miR-143和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之间的靶向关系,探讨miR-143在AML发病过程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RT-qPCR法检测AML患者骨髓中miR-143的表达。在U-937细胞系中过表达miR-143,采用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增殖,通过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同时,通过生物信息学,RT-qPC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预测及验证miR-143和MALAT-1之间的靶向关系。结果:miR-143在AML患者中的表达量较正常人显著降低。miR-143过表达可抑制U-937细胞的增殖,同时促进细胞凋亡。miR-143结合位点位于MALAT-1 RNA序列上,在miR-143过表达的U-937细胞中MALAT-1的表达下调;沉默miR-143后,MALAT-1表达量升高;然而,沉默MALAT-1后,miR-143的表达未见显著改变。结论:MiR-143在AML患者中低表达。过表达miR-143抑制U-937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靶向调控MALAT-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143 急性髓系白血病 增殖 凋亡 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中枢神经系统浸润1例
18
作者 黄劲龙 林珺芳 +5 位作者 赖桂兰 曾志勇 郑晓强 陈清娇 董金凤 陈锦元 《中国肿瘤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180-1181,共2页
患者男性,52岁,2021年11月因发现“白细胞增高”就诊于当地医院。血常规示:白细胞(WBC)19.92×10^(9)/L,淋巴细胞(Lym)13.5×10^(9)/L,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正常。骨髓常规示: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流式细胞示:表达为CD19、... 患者男性,52岁,2021年11月因发现“白细胞增高”就诊于当地医院。血常规示:白细胞(WBC)19.92×10^(9)/L,淋巴细胞(Lym)13.5×10^(9)/L,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正常。骨髓常规示: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流式细胞示:表达为CD19、CD5、CD25、CD43、CD200、CD23;部分表达为CD11c、lg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中枢神经系统浸润 诊断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