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叙事医学在基层医疗中的实践:基于全科医生视角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林 王以新 +2 位作者 陈婷燕 林绍海 张永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057-3060,共4页
全科医学提供的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保障。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数量、全科医生的数量及门诊人次数均较十年前大幅提升。全科医生作为全科医学的实施主体,在以患者为中心、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因... 全科医学提供的初级卫生保健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保障。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数量、全科医生的数量及门诊人次数均较十年前大幅提升。全科医生作为全科医学的实施主体,在以患者为中心、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因素方面与叙事医学理念不谋而合,叙事医学是由具有叙事能力的临床工作者所实践的医学,目前在我国存在理论强、实践弱的情况。本文在全科医生视角下,以平行病历的形式展现叙事医学在基层医疗中的实践对全科医生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学 叙事医学 平行病历 基层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β基因+252位点多态性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非贲门型胃癌易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郑玮玮 陈金通 +2 位作者 刘益娟 俞星 王承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1566-1571,共6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基因+252位点多态性和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对非贲门型胃癌易感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非贲门型胃癌患者215例为病例组,以同期...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基因+252位点多态性和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对非贲门型胃癌易感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非贲门型胃癌患者215例为病例组,以同期21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按Lauren标准将胃癌患者进行病理分型,分析各TNF-β基因+252位点多态性基因型分布与Hp感染、非贲门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与Hp感染阴性者相比,Hp感染阳性者患胃癌的危险度更高(OR=1.881, 95%CI 1.277~2.770)。与G/G基因型相比,G/A和A/A型患者患胃癌危险度更高[OR值分别为1.950(1.151~3.303)、2.226(1.260~3.932)]。在对照组中,Hp感染阴性和阳性患者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01,P=0.246)。在病例组中,Hp感染阳性患者G/A、A/A比例高于Hp感染阴性患者(χ~2=6.265,P=0.044)。肠型胃癌患者中G/A+A/A基因型频率相比对照组增加(χ~2=11.325,P=0.003)。携带TNF-β基因+252位点A等位基因与Hp感染存在交互作用。结论 TNF-β基因+252位点G/A基因型和A/A基因型与非贲门型胃癌的易感性有关,TNF-β基因与Hp感染存在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贲门型胃癌 TNF-β+252 基因多态性 Hp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整合素通路交叉作用对胃癌细胞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丁健 李丹 +3 位作者 林纳 王小众 王承党 吴婷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了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整合素信号通路在胃癌细胞SGC7901中的交叉反应和对细胞侵袭增殖的影响。方法使用EGF和Fn刺激SGC7901细胞,免疫沉淀和蛋白质电泳检测ERK、FAK和p130cas总蛋白和FAK Y... 目的了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和整合素信号通路在胃癌细胞SGC7901中的交叉反应和对细胞侵袭增殖的影响。方法使用EGF和Fn刺激SGC7901细胞,免疫沉淀和蛋白质电泳检测ERK、FAK和p130cas总蛋白和FAK Y397、p130cas Y410和ERK总酪氨酸磷酸化的改变;使用改良Boyden小室法检测胃癌细胞侵袭力;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的改变;使用RNA干扰降低FAK表达,观察FAK低表达对交叉反应和胃癌侵袭增殖的影响。结果 ERK、FAK和p130cas总蛋白在刺激前后无变化(P>0.05)。Fn刺激后,ERK总酪氨酸磷酸化增强了2.90倍(P<0.05),细胞侵袭力增强了2.36倍(P<0.05),24 h MTT值升高了1.68倍(P<0.05);EGF刺激后,FAKY397磷酸化增强了2.75倍(P<0.05),p130cas Y410磷酸化增强了4.33倍(P<0.05),细胞侵袭力增强了1.50倍(P<0.05),24 h MTT值分别升高了1.76倍(P<0.05)。转染FAK siRNA组细胞,FAK Y397磷酸化表达只有对照组的0.30倍(P<0.05);Fn刺激后,ERK总磷酸化表达只有对照组的0.66倍(P<0.05),细胞侵袭力只有对照组的0.37倍(P<0.05),24 h MTT值只有对照组的0.63倍(P<0.05);EGF刺激后,p130 Y410磷酸化只有对照组的0.49倍(P<0.05),细胞侵袭力只有对照组的0.48倍(P<0.05),24 h MTT值只有对照组0.77倍(P<0.05)。结论 EGFR和整合素信号在胃癌细胞中发生交叉反应,FAK是其中的关键信号分子,阻断FAK表达可以有效抑制两条信号通路引起的胃癌细胞侵袭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整合素 交叉反应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位基因差异特异性PCR检测HBVDNA的前C区1896突变位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文清 陈玉丽 +1 位作者 王承党 林经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3-24,共2页
为了探讨HBV前C区 1896突变位点检测的临床意义,采用3-末瑞等位基因差异特异性PCR方法对95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HBVDNA1 896位点进行基因型(野生株/突变株)的检测,结果显示:总突变率为64.2%,总... 为了探讨HBV前C区 1896突变位点检测的临床意义,采用3-末瑞等位基因差异特异性PCR方法对95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HBVDNA1 896位点进行基因型(野生株/突变株)的检测,结果显示:总突变率为64.2%,总野生率为55.8%,纯野生型和纯突变型的检出率分别为28.4%和27.4%;不同临床类型的乙肝病毒感染者均可出现突变,其野生型、突变型和混合感染型的检出率之间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乙肝与慢性乙肝、携带者、肝硬化和肝癌的总突变率存在差异(P<0.05);血清不同HBe系统均可发生突变.抗- HBe阳性组的突变率显著高于HBeAg阳性和HBe系统阴性组(P<0.05),提示:机体感染了HBV后.变异主要是发生在慢性持续性感染过程中.突变株逐渐替代了野生株并成为优势株.使宿主得以持续感染HB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位基因差异特异性PCR 1896突变位点 基因型 HBVDNA 慢性持续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罗恩病患者英夫利西单抗相关基因多态性与血药浓度及疗效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林荣芳 郑玮玮 +3 位作者 刘亦伟 林翠鸿 王长连 黄品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0年第9期1000-1006,共7页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患者英夫利西单抗(IFX)相关基因多态性与血药浓度、免疫原性及疗效之间的关联性,以期为优化CD患者IFX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使用IFX治疗的CD患者相关临床资料,给药前采用多...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患者英夫利西单抗(IFX)相关基因多态性与血药浓度、免疫原性及疗效之间的关联性,以期为优化CD患者IFX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使用IFX治疗的CD患者相关临床资料,给药前采用多重PCR技术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的靶向测序法测得患者TNF-α-308、TNF-α-238、TNF-α-857、TNFRSF1B、ABCB1、FCGR3A基因型,借助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维持期IFX谷浓度。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绘制ROC曲线求临床疗效及抗体(ATI)产生的浓度阈值。结果:研究共纳入111例患者,携带TNF-α-238突变基因的患者IFX谷浓度显著低于野生型(0.55±0.52)vs.(1.75±1.46)μg/mL(P=0.003),而TNF-α-308、TNF-α-857、TNFRSF1B、ABCB1、FCGR3A不同基因型间IFX谷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NFRSF1B突变型(TG+GG)临床应答率显著高于野生型(TT)(75.0%vs.42.3%)(P=0.001),其他基因不同基因型患者间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FX治疗克罗恩病的疗效及ATI的产生与谷浓度显著相关(P<0.01)。预测治疗后生物学反应及临床反应的IFX谷浓度最佳阈值分别为1.33、0.85μg/mL;谷浓度≤0.51μg/mL作为指标预测ATI产生的特异性为91.0%,敏感性66.7%。结论:TNF-α-238、TNFRSF1B基因多态性可分别影响IFX治疗CD患者的谷浓度与临床反应。未发现TNF-α-308、TNF-α-857、ABCB1、FCGR3A基因多态性明显影响IFX治疗CD的浓度或疗效。IFX谷浓度>1.33μg/mL对生物学反应具一定的预测意义,而谷浓度≤0.51μg/mL可作为ATI产生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夫利西单抗 基因多态性 血药浓度 克罗恩病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幽门螺杆菌致细胞空泡变性毒力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佘菲菲 朱苹 +4 位作者 史碧山 苏东辉 强华 陈月秀 郑秀芬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50-53,共4页
目的指示球形幽门螺杆菌致细胞空泡变性毒力的变异情况。方法采用延期培养和加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对细胞毒相关蛋白基因阳性(cagA+),和细胞空泡毒素基因阳性(vacA+)的高毒株幽门螺杆菌(Hp)进行球形诱变,进而检测该Hp至Hela细... 目的指示球形幽门螺杆菌致细胞空泡变性毒力的变异情况。方法采用延期培养和加亚抑菌浓度抗生素,对细胞毒相关蛋白基因阳性(cagA+),和细胞空泡毒素基因阳性(vacA+)的高毒株幽门螺杆菌(Hp)进行球形诱变,进而检测该Hp至Hela细胞空泡变性的毒力,并用SDS-PAGE、PCR及PCR-SSCP技术,分析球形Hp蛋白产物及决定细胞空泡变性的cagA和vacA基因的变异情况。结果与结论球形Hp致细胞空泡毒力减弱,74KD以上的蛋白含量减少,特别是125KD条带尤为明显。259bp的vacA基因片段和349bpcagA基因片段未发生缺失,但两种方法诱变的球形HpvacA基因均存在点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形幽门螺杆菌 细胞空泡毒素 毒力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紧密连接相关蛋白在胃腺癌中的联合表达及预后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张真真 张声 +3 位作者 陈余鹏 陈林莺 王行富 王承党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3、-4和-7)在胃腺癌纵向侵袭转移中的表达变化及预后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9例胃腺癌患者黏膜腺上皮(含肠化生上皮),黏膜层,肿瘤中心,侵袭前沿及淋巴结转移灶胃癌组织Claudin-... 目的:探讨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1、-3、-4和-7)在胃腺癌纵向侵袭转移中的表达变化及预后意义。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139例胃腺癌患者黏膜腺上皮(含肠化生上皮),黏膜层,肿瘤中心,侵袭前沿及淋巴结转移灶胃癌组织Claudin-1、-3、-4、-7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胃腺癌侵袭转移及预后关系。结果:Claudin-1、-3、-4和-7在肠化生上皮的总体表达水平高于胃黏膜腺上皮(P<0.05);从黏膜层→肿瘤中心→侵袭前沿→淋巴结转移灶,胃癌组织Claudin-1、-3、-4和-7的表达呈抛物线样趋势,肿瘤中心表达最高(x^2=111.84,52.35,33.71和111.91,P<0.05);肿瘤中心Claudin-1和-3表达降低,患者预后不良(x^2=5.530和x^2=9.846,P<0.05),Cox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仅Claudin-3和临床分期可作为胃癌患者的预后独立预测因素。结论:Claudin-1、-3、-4和-7在胃癌纵向侵袭转移中的表达变化可能与胃黏膜的肠上皮化生、肿瘤增殖及侵袭转移中的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腺癌 紧密连接蛋白 组织芯片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客家人群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情况调查 被引量:4
8
作者 魏晶晶 庄则豪 +3 位作者 庄嘉元 唐杜鹏 曾以琳 王承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013-2016,共4页
目的了解胃食管反流病(GERD)在客家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比较反流症状中文问卷(CGQ)与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在客家人群GERD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7月对居住于永定土楼(承启楼)使用客家方言的居民以随机顺序分别进行CGQ及GerdQ调... 目的了解胃食管反流病(GERD)在客家人群中的发病情况,比较反流症状中文问卷(CGQ)与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在客家人群GERD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7月对居住于永定土楼(承启楼)使用客家方言的居民以随机顺序分别进行CGQ及GerdQ调查,以CGQ总得分≥12分或GerdQ总得分≥8分为阳性。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03份,其中男104例,女99例。CGQ阳性25例,阳性率为12.3%;GerdQ阳性10例,阳性率为4.9%。两种问卷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5,P=0.008)。CGQ及GerdQ阳性率在男性分别为13.5%(14/104)和8.7%(9/104),女性分别为11.1%(11/99)和1.0%(1/99)。不同性别CGQ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9,P=0.610);男性GerdQ阳性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不同年龄组CGQ及GerdQ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GQ:χ2=4.101,P=0.535;GerdQ:χ2=2.813,P=0.729)。受试者完成CGQ和GerdQ的应答时间分别为(3.2±0.8)min、(5.4±0.6)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15,P<0.05)。以CGQ为标准,GerdQ筛查GERD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约登指数、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40.0%、97.8%、71.4%、92.1%、90.6%、0.378、18.2和0.6。结论客家人群有较高的GERD患病率,CGQ较GerdQ在客家方言人群GERD筛查中阳性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问卷调查 胃食管反流病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细胞株SGC-7901生长抑素2型受体表达和外源性生长抑素类似物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王承党 刘霞 陈滟珊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观察胃癌细胞株SGC-7901生长抑素2型受体(SSTR-2)表达及外源性生长抑素类似物(SSA)对胃癌细胞生长和SSTR-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株SCG-7901,制作细胞爬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其SSTR-2表达。在RPMI-1640培... 目的:观察胃癌细胞株SGC-7901生长抑素2型受体(SSTR-2)表达及外源性生长抑素类似物(SSA)对胃癌细胞生长和SSTR-2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株SCG-7901,制作细胞爬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其SSTR-2表达。在RPMI-1640培养液中加入SSA,使SSA终浓度分别为0、10~4、10~5、10~6mmol/L,培养0、24、36、48、72h,MTT法测定肿瘤细胞生长情况、RT-PCR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法,检测SSTR-2 mRNA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显示100%的SGC-7901细胞呈SSTR-2染色阳性,主要位于细胞膜上,部分胞浆也有染色。培养24h~72h,1x10^4~1×10~6mmol/L浓度的SSA可以使肿瘤细胞生长平均被抑制17.86%~40.48%。当SSA浓度为1×10~4和1×10~5mmol/L时,72h时其抑制率分别为17.86%和21.43%,与其他时间点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和P<0.01)。当SSA浓度为1×10~6mmol/L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72h时抑制率达到40.48%,显著高于1×10~4和1×10~5mmol/L组(P<0.001)。SGC7901细胞SSTR-2mRNA表达阳性;当SSA浓度为1×10~4、1×10~5mmol/L时,SSTR-2mRNA表达下调1.35%~31.65%(P<0.05),其中36h、48h、72h时低于0和24h时(P<0.01)。SSA浓度为1×10~6mmol/L时,各时间点的OD值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GC-7901胃癌细胞株高表达SSTR-2 mRNA和蛋白。适当浓度的SSA对SGC-7901细胞的抑制作用才呈现时间依赖性,并对SSTR-2mRNA表达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生长抑素受体 生长抑素类似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十三基二乙胺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瑞幸 黄循铷 +2 位作者 吴枝娟 林菁 方秋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1243-1247,共5页
目的:探讨异十三基二乙胺(D-108)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应用台盼蓝排染法、MTT法检测D-108对多种体外培养肿瘤细胞、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及Beagle犬骨髓基质干细胞(MSC)的细胞毒作用;Bliss法观察小鼠灌胃(i.g.)D-108... 目的:探讨异十三基二乙胺(D-108)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应用台盼蓝排染法、MTT法检测D-108对多种体外培养肿瘤细胞、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及Beagle犬骨髓基质干细胞(MSC)的细胞毒作用;Bliss法观察小鼠灌胃(i.g.)D-108急性毒性实验;在可耐受剂量下观察D-108对小鼠移植性实体瘤U14的抑制率。Giemsa染色法观察在D-108影响下,HL60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D-108对肿瘤细胞的体外细胞毒作用(IC50:0.22~2.19mg·L^-1)强于HGF及MSC(IC50分别为5.55、3.57mg·L^-1)。LD50为36.49mg·kg^-1(i.g.)。D-108有效抑制U14在小鼠体内的生长,100mg·kg^-1·d^-1i.g.瘤质量抑制率为45.27%。HL60细胞经D-108处理后呈典型凋亡形态学改变。结论:D-108有较强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且毒性较小,并能诱导HL60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药 异十三基二乙胺 肿瘤细胞 肿瘤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索拉菲尼、PDTC联用对胰腺癌细胞株PANC-1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国忠 石铮 郭回希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25-431,共7页
背景与目的:多分子靶向药物索拉菲尼(sorafenib)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但单药治疗胰腺癌效果较差,可能与肿瘤中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 B,NF-κB)通路激活有关,因此有必要寻求联合NF-κB... 背景与目的:多分子靶向药物索拉菲尼(sorafenib)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但单药治疗胰腺癌效果较差,可能与肿瘤中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 B,NF-κB)通路激活有关,因此有必要寻求联合NF-κB活化抑制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yrrolidinedithiocarbamate,PDTC)以提高疗效。本研究观测索拉菲尼联合PDTC对体外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的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对细胞质中NF-κB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单药不同浓度的索拉菲尼(1.5、3.0、6.0、12.0μmol/L)、PDTC(10.0、25.0、50.0、100.0μmol/L)及低浓度联合用药(3.0μmol/L索拉菲尼+25.0μmol/L PDTC)进行分组,在用药后24、36、48、72 h,MTT法检测各组对胰腺癌细胞株PANC-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分别计算出细胞半数抑制浓度(IC50);在用药后48 h,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药物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在用药后48 h,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各药物组NF-κB在细胞中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索拉菲尼和PDTC均能显著抑制胰腺癌细胞株PANC-1的增殖,但单药IC50值较高,低浓度联合用药组能显著提高细胞生长抑制率(P<0.05)。索拉菲尼、PDTC及低浓度联合用药组细胞均发生G0/G1期停滞(P<0.05),S期细胞减少,低浓度联合用药组效果优于单药组(P<0.05)。索拉菲尼诱导NF-κB在胰腺癌PANC-1细胞内表达明显增强,低浓度联合用药组诱导后胰腺癌PANC-1细胞中NF-κB的表达明显减弱(P<0.05)。结论:索拉菲尼和PDTC在体外对PANC-1细胞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但单药效果不佳。PDTC和索拉菲尼联合应用能明显提高胰腺癌细胞株PANC-1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并使细胞发生G0/G1期停滞,其原因可能是PDTC通过抑制NF-κB活化,增强PANC-1细胞对索拉菲尼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拉菲尼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核转录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合酶-2基因沉默对食管鳞癌花生四烯酸代谢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庄则豪 王凤霞 +3 位作者 魏晶晶 孙静文 邹方明 杨立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1873-1876,共4页
目的:探讨siRNA沉默环氧合酶-2(COX-2)对食管鳞癌(ESCC)细胞增殖的影响,观察花生四烯酸(AA)代谢酶COX-2和5-脂氧合酶(5-LOX)、其下游产物PGE_2和LTB_4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寻找低浓度COX-2酶抑制剂引起AA代谢转向5-LOX途径并促... 目的:探讨siRNA沉默环氧合酶-2(COX-2)对食管鳞癌(ESCC)细胞增殖的影响,观察花生四烯酸(AA)代谢酶COX-2和5-脂氧合酶(5-LOX)、其下游产物PGE_2和LTB_4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寻找低浓度COX-2酶抑制剂引起AA代谢转向5-LOX途径并促进ESCC细胞增殖的解决方案。方法:设空白对照、脂质体对照、随机序列siRNA和COX-2 siRNA组,筛选高效COX-2 siRNA序列作用于ESCC细胞株TE-1及Eca109,四唑单钠法检测细胞增殖、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RNA及蛋白、ELISA法检测PGE_2和LTB_4,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OX-2 siRNA转染后,TE-1及Eca109细胞出现增殖抑制(抑制率分别为45.86%和48.99%,均P<0.05);COX-2mRNA、蛋白表达及PGE_2下降(P<0.05),5-LOX表达及LTB_4无明显变化(P>0.05);G1期细胞比例分别为63.16%和68.15%(空白对照组分别为58.93%和33.02%,P<0.05);Bcl-2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而Caspase-9、Bax表达上调(P<0.05)。结论:高效COX-2抑制可以避免COX-2低水平抑制引起的AA向5-LOX途径代谢分流,从而有效实现ESCC细胞增殖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i干扰 环氧合酶-2 5-脂氧合酶 食管鳞癌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PreS1蛋白与初期多肽相关复合体α亚单位特异性结合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丹 丁健 +1 位作者 林纳 王小众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2315-2318,共4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PreS1蛋白与人类初期多肽相关复合体α亚单位(nascent-polypeptide-asso-ciated complex alpha polypeptide,NACA)之间的结合作用。方法采用交合实验验证PreS1蛋白和NACA在酵母细胞内的结合作用,利用离体结合...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PreS1蛋白与人类初期多肽相关复合体α亚单位(nascent-polypeptide-asso-ciated complex alpha polypeptide,NACA)之间的结合作用。方法采用交合实验验证PreS1蛋白和NACA在酵母细胞内的结合作用,利用离体结合实验证实二者在体外的结合作用,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二者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特异性结合。结果携带NACA基因的酵母同携带preS1基因的酵母交合后发生反应,LacZ活性检测菌落呈现蓝色,离体结合实验Western印迹中出现特异性结合活性反应条带,提示PreS1蛋白和NACA在体外存在直接相互作用,免疫共沉淀实验在13×103处出现蛋白条带,提示在哺乳动物细胞水平仍能检测到PreS1蛋白和NACA的特异结合。结论NACA与PreS1蛋白在酵母细胞和哺乳动物细胞中均存在特异性结合,推测NACA可能通过与PreS1蛋白的结合影响病毒黏附及反式激活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PRES1蛋白 初期多肽相关复合体α亚单位 离体结合实验 免疫共沉淀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xillin在胃腺癌和癌前期变化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文集 庄瑛瑛 +2 位作者 陈玉丽 庄则豪 王承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2000-2003,共4页
目的检测Paxillin在胃腺癌(GAC)、癌前期变化及慢性浅表性胃炎(CSG)中的表达,探讨其生物学功能及其与GAC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59例GAC、30例CSG及80例癌前期变化[包括30例慢性萎... 目的检测Paxillin在胃腺癌(GAC)、癌前期变化及慢性浅表性胃炎(CSG)中的表达,探讨其生物学功能及其与GAC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59例GAC、30例CSG及80例癌前期变化[包括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30例肠上皮化生(IM)和20例异型增生(Dys)]组织中Paxillin的表达。结果 Paxillin在CAG组、IM组、Dys组和GAC组中表达均高于CS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xillin的表达程度与胃黏膜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s=0.779,P=0.000)。Paxillin在进展期、伴淋巴结转移及中、低分化组GAC组织表达高于早期、无淋巴结转移及高分化组GAC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xillin表达增高是GAC癌变和转移的重要分子事件,其影响可能在GAC发生的早期即已存在,并持续到GAC阶段,有望成为GAC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癌前状态 PAXILLIN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_1与成纤维细胞的相互作用影响食管癌细胞环氧合酶2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庄则豪 王立东 +5 位作者 曹世华 杨婷 冯会臣 王承党 秦艳茹 陈志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194,共3页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可否通过与成纤维细胞的相互作用调节食管癌细胞环氧合酶2(COX-2)表达。方法:以FS液、FSTB液(分别为10%FCS和加入5μg/LTGF-β1培养24h后的成纤维细胞培养上清)及含5μg/LTGF-β1的完全培养基分别为...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可否通过与成纤维细胞的相互作用调节食管癌细胞环氧合酶2(COX-2)表达。方法:以FS液、FSTB液(分别为10%FCS和加入5μg/LTGF-β1培养24h后的成纤维细胞培养上清)及含5μg/LTGF-β1的完全培养基分别为食管癌细胞ECa-109、EC-18培养体系完全换液,24h后逆转录-PCR及Westernblotting分别检测各组COX-2mRNA和COX-2、TGF-β受体Ⅰ、Ⅱ(RI、Ⅱ)蛋白表达。结果:EC-18表达TGF-βRI、Ⅱ,ECa-109有RI而无RII表达。TGF-β1组、FS组及FSTB组COX-2蛋白与mRNA表达在EC-18细胞中分别为原来的0.103、2.368、2.793倍和0.368、1.895和4倍(均P<0.05);在ECa-109细胞中为0.978、1.011(均P>0.05)、2.292倍(P<0.05)和0.980(P>0.05)、1.959、2.531倍(均P<0.05)。结论:TGF-β1可能通过刺激成纤维细胞转而上调COX-2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加氧酶 成纤维细胞 食管肿瘤 受体 转化生长因子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曲肽对裸鼠皮下胃癌种植瘤生长及侵袭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霞 王承党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5-66,共2页
近年来研究表明胃癌的生长分化受多种胃肠肽类激素的调控,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T)可能起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SST类似物奥曲肽(octreotide,OCT)对胃癌裸鼠种植瘤生长及侵袭转移的影响。
关键词 胃肿瘤 侵袭转移 生长抑素 奥曲肽 5-氟尿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组织中COL21A1,RUNX2,COAS基因定量检测
17
作者 秦艳茹 王立东 +4 位作者 庄则豪 邝丽芸 关新元 曹世华 司华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 3种可能的食管癌转移相关基因COL21A1、RUNX2和COAS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 4例经病理证实为食管鳞状细胞癌伴淋巴结转移病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 PCR)技术测量其淋巴结转移灶中COL21A1、RUNX2和C...    目的:探讨 3种可能的食管癌转移相关基因COL21A1、RUNX2和COAS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选择 4例经病理证实为食管鳞状细胞癌伴淋巴结转移病例,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 PCR)技术测量其淋巴结转移灶中COL21A1、RUNX2和COAS基因的扩增倍数。结果:COL21A1扩增倍数分别为 2. 50, 31. 34, 0. 68,6. 45;RUNX2扩增倍数分别为 4. 44, 1. 29, 0. 23, 3. 25; COAS扩增倍数分别为 2. 11, 10. 13, 0. 44, 4. 99。3种基因在3 /4食管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表达增强。结论:COL21A1,RUNX2和COAS基因可能与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21A1 RUNX2 COAS RQ—PCR 食管肿瘤 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2.5%甘露醇溶液后小肠超声造影检查诊断小肠克罗恩病及其并发症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爱华 刘新秀 +5 位作者 王承党 吴圣楠 陈海兰 陈燕 徐瑜 郑玮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5-549,共5页
目的观察口服2.5%甘露醇溶液后小肠超声造影检查(SICUS)诊断小肠克罗恩病(CD)及其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135例小肠CD患者,根据C反应蛋白(CRP)水平将其分为轻微组(n=66)和严重组(n=69),对比观察常规肠道超声(IUS)、SICUS及MR小肠... 目的观察口服2.5%甘露醇溶液后小肠超声造影检查(SICUS)诊断小肠克罗恩病(CD)及其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135例小肠CD患者,根据C反应蛋白(CRP)水平将其分为轻微组(n=66)和严重组(n=69),对比观察常规肠道超声(IUS)、SICUS及MR小肠造影(MRE)诊断小肠CD及其并发症的效能。结果对所有135例及轻微组66例患者,SICUS对检出小肠CD的敏感度均高于IUS而低于MRE(P均<0.05);对严重组69例患者,SICUS检出小肠CD的敏感度高于IUS(P<0.05),而与MR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中,SICUS检出小肠CD的特异度高于MRE(P<0.05)。SICUS检出小肠CD合并狭窄的敏感度均高于IUS及MRE(P均<0.05),而其特异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口服2.5%甘露醇溶液后SICUS有助于诊断小肠CD及其并发症,特别是肠腔狭窄;结合MRE可提高检出轻微小肠CD的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小肠 并发症 造影剂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455-3p对HCT116结肠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益娟 张琳 +1 位作者 郑建涛 李良庆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286-1290,共5页
目的探讨miRNA-455-3p对HCT116结肠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3000将miR-455-3p mimics和miR-455-3p NC转入HCT116结肠癌细胞中,Real-time PCR检测细胞中miR-455-3p表达,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划痕... 目的探讨miRNA-455-3p对HCT116结肠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采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3000将miR-455-3p mimics和miR-455-3p NC转入HCT116结肠癌细胞中,Real-time PCR检测细胞中miR-455-3p表达,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2,MMP2)、MMP9、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miR-455-3p NC组比较,miR-455-3p mimics组miR-455-3p表达量显著提高(P<0.01),细胞活力、迁移能力、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P<0.01),MMP2、MMP9、PI3K及p-AKT表达量均显著下调(P<0.01)。结论 miR-455-3p mimics可能通过阻断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HCT116细胞的迁移及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455-3p HCT116结肠癌细胞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诊断克罗恩病合并肠巨型丝状息肉病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璇 华进 +2 位作者 王承党 王密 刘新秀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98-798,共1页
患者女,19岁,反复腹痛、腹泻、便血5年余,伴消瘦;既往体健,无特殊家族史。肛门指诊触及肛周及会阴部多处瘘口。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35g/L,C反应蛋白47.97mg/L,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癌抗原199及癌抗原125均(-)。结肠镜:距肛缘约25cm处结... 患者女,19岁,反复腹痛、腹泻、便血5年余,伴消瘦;既往体健,无特殊家族史。肛门指诊触及肛周及会阴部多处瘘口。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35g/L,C反应蛋白47.97mg/L,癌胚抗原、甲胎蛋白、癌抗原199及癌抗原125均(-)。结肠镜:距肛缘约25cm处结肠腔狭窄,未继续进镜。口服2.5%甘露醇溶液后行肠道超声造影(oral contrast-enhanced bowel sonography,OCBS),见回肠末段及全结肠肠壁不均匀增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肠息肉病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