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486例耳聋患者致聋原因及线粒体DNA突变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程祖建 杨滨 +4 位作者 江凌 刘奇才 陈静 陈勇 欧启水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71-274,共4页
目的分析486例耳聋患者的致聋原因,探讨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与耳聋的关系。方法对486例耳聋患者进行病因学调查,并同时进行线粒体DNA1 555、3 243、7 445突变位点的检测。结果486例中发现家族遗传性聋126例(25.9%),... 目的分析486例耳聋患者的致聋原因,探讨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与耳聋的关系。方法对486例耳聋患者进行病因学调查,并同时进行线粒体DNA1 555、3 243、7 445突变位点的检测。结果486例中发现家族遗传性聋126例(25.9%),药物性聋221例(45.5%),近亲结婚致聋39例(8.02%),高热或耳部疾病致聋76例(15.6%),不明原因致聋24例(4.9%);在486例耳聋患者中,mtDNA A1 555G突变阳性44例,突变阳性率为9.05%,其中32例为同质性突变,12例为异质性突变;检出1例mtDNA G7 444A突变;所有样本均未检出mtDNA A3 243G、mtDNA A7 445G突变。结论遗传因素和使用耳毒性药物是导致耳聋的重要原因,mtDNA A1 555G突变是常见的突变形式,是氨基糖苷抗生素致聋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聋 流行病学 线粒体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除ST2表达对ConA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2
作者 江仁权 汤纪丰 +3 位作者 何毓珏 夏锦芳 林锦骠 欧启水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9-534,共6页
目的:通过敲除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T2)表达探讨其对ConA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借助基因敲除技术,构建ST2基因敲除小鼠,在此基础上采用ConA诱导建立AIH小鼠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细胞因子... 目的:通过敲除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ST2)表达探讨其对ConA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借助基因敲除技术,构建ST2基因敲除小鼠,在此基础上采用ConA诱导建立AIH小鼠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细胞因子相对表达量;使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方法进行肠道微生物测序,测序结果采用Microbial Ecology相关软件和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敲除ST2基因后,ConA诱导的AIH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水平降低,肝脏损伤较轻且IL-6相对表达量也降低;反应菌群分布丰度的ACE和CHAO指数无明显差异;反映菌群多样性的Shannon和Simpson指数无明显差异;Psychrobacter、unclassified_Clostridia、Halothiobacillus、Clostridium_XlVa和Haemophilus菌属含量增加;Romboutsia、Rikenella、Parabacteroides和unclassified_Clostridiales菌属含量减低,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0.89、0.88、0.80、0.90、0.90、0.84、0.91和0.84。结论:在AIH小鼠体内敲除ST2基因表达可减轻肝损伤及炎症,不影响肠道菌群的分布丰度及多样性,但菌属间具有差异性,且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2敲除小鼠 刀豆蛋白A 肠道菌群 自身免疫性肝炎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13年临床血培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被引量:23
3
作者 高丽钦 王武军 +5 位作者 甘龙杰 欧启水 林宇岚 王文华 陈守涛 杨滨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55-560,共6页
目的了解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培养标本中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3年从32779份血培养标本中分离的3098例阳性标本中病原菌种类及其药敏检测结果。结果病原菌血培养阳性率为9.45%(309 8/32779),... 目的了解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培养标本中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3年从32779份血培养标本中分离的3098例阳性标本中病原菌种类及其药敏检测结果。结果病原菌血培养阳性率为9.45%(309 8/32779),居前5位的是大肠埃希菌(20.92%,648/309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59%,514/3098)、肺炎克雷伯菌(11.14%,345/3098)、金黄色葡萄球菌(6.23%,193/3098)和鲍曼不动杆菌(6.10%,189/3098)。但从2013年开始出现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菌株,其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18%和3.1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结论血培养分离的细菌菌种呈多样化,大肠埃希菌仍然是血流感染的首要致病菌,且其耐药率有上升趋势;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率有所增加。应继续开展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监测,用于指导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大肠埃希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遗传性胰腺炎患者胰蛋白酶原基因多位点杂合突变及其临床特征(英文)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奇才 郜峰 +3 位作者 庄则豪 杨滨 林寿榕 伊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69-1278,共10页
用基因产物直接测序法对2个遗传性胰腺炎家系中胰腺炎患者(共有4例成员)的胰蛋白酶原基因(cationic trypsinogen,PRSS1)5个外显子进行测序,并分析其各自的临床特征.在4例胰腺炎患者中均出现了PRSS1基因杂合突变,但两家系PRSS1基因突变... 用基因产物直接测序法对2个遗传性胰腺炎家系中胰腺炎患者(共有4例成员)的胰蛋白酶原基因(cationic trypsinogen,PRSS1)5个外显子进行测序,并分析其各自的临床特征.在4例胰腺炎患者中均出现了PRSS1基因杂合突变,但两家系PRSS1基因突变的位点不同,且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其中家系1出现6例糖尿病患者且发病年龄较家系2明显延迟,平均发病年龄为29岁,分析其PRSS1基因发现3号外显子336位碱基存在G→A杂合性突变,为中性突变,表达的氨基酸从赖氨酸(Lys)→赖氨酸(Lys),同时在同一外显子的361位碱基还存在另一个G→A杂合性突变,造成121位的丙氨酸(Ala)被苏氨酸(Thr)所取代,胰蛋白酶原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其与抑制因子的结合位点消失,"保护失败"而产生有活性的胰蛋白酶,造成胰腺自身的消化.而家系2未发现糖尿病患者,其胰腺炎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不增高,先证者(Ⅲ8)在胰腺炎发病过程中表现为CD4+T/CD8+Tcell和乙肝表面抗体(anti-HBs)随病程进展逐渐降低,而Ⅲ7不表现出此现象,分析其PRSS1基因发现3号外显子361位碱基同样存在G→A(c.361G→A)突变,而且在415位还存在一个杂合性突变点T→A(c.415T→A),其中c.415T→A不存在于Ⅲ7.胰蛋白酶原基因存在多种形式的突变,而且与临床表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胰腺炎 PRSS1基因突变 杂合子突变 多位点 临床表型 胰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遗传性胰腺炎家系中新发现的胰蛋白酶原基因突变 被引量:21
5
作者 刘奇才 程祖建 +1 位作者 杨艳 欧启水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67-1070,共4页
对1个遗传性胰腺炎(hereditary pancreatitis,HP)家系中6例成员和120例无亲缘关系健康人的胰蛋白酶原基因(protease serine 1,PRSS1)进行PCR扩增,产物纯化后测序,结合受检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糖尿病相关生化指标以及近亲属的一般临床... 对1个遗传性胰腺炎(hereditary pancreatitis,HP)家系中6例成员和120例无亲缘关系健康人的胰蛋白酶原基因(protease serine 1,PRSS1)进行PCR扩增,产物纯化后测序,结合受检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糖尿病相关生化指标以及近亲属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4例家系成员PRSS1基因3号外显子区136位碱基存在C→T杂合性突变,他们的基因型表现为野生型与突变型杂合现象,另外在先证者PRSS1基因的3号外显子区171位碱基还存在着一个同义突变点(C→T),而对照组和家系其他成员中未发现此两种突变,突变阳性患者表现为乳酸、糖基化血红蛋白和糖类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增高。因此,PRSS1基因3号外显子区136位碱基C→T杂合性突变与该家系遗传性胰腺炎有关,是该家系中遗传性胰腺炎的遗传易感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蛋白酶原基因 突变 遗传性胰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育龄女性社区获得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甘龙杰 林宇岚 +2 位作者 陈守涛 余罗莉 杨滨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8-280,共3页
目的了解本地区育龄女性社区获得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采集门诊育龄女性患者生殖道分泌物标本共2 836份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操作。育龄女性按每10岁年龄段进行分组并... 目的了解本地区育龄女性社区获得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11月至2017年10月,采集门诊育龄女性患者生殖道分泌物标本共2 836份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敏操作。育龄女性按每10岁年龄段进行分组并计算分析结果。结果育龄女性社区获得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单纯感染为主(430/574,74.9%),其次为Mh单纯感染(83/574,14.5%),同时感染Uu+Mh(61/574,10.6%),不同年龄段以25~34岁为感染检出的数量最多。单纯Uu感染时仅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大于10%,其余抗生素耐药率较低(<10%);单纯Mh感染时,仅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大于50%;混合感染Uu+Mh时耐药性明显高于单纯感染。结论育龄女性社区获得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25~34岁居多,Uu感染为主,其次为Mh感染,除氟喹诺酮类药物外,其余抗生素均较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脲原体 人型支原体 耐药性 社区获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外耳道真菌病真菌谱分析及针对性治疗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国郝 郑晓雯 +2 位作者 张琳娟 程金妹 张榕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5-56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外耳道真菌病的真菌谱、发病特点及针对性治疗。方法按真菌涂片显微镜观察及培养分离鉴定步骤进行。嗜酸性细胞及肥大细胞染色。有针对性行外耳道清洁通畅,局部抗真菌及抗过敏治疗。结果 2006-2011年收集86例112耳,其中... 目的探讨老年人外耳道真菌病的真菌谱、发病特点及针对性治疗。方法按真菌涂片显微镜观察及培养分离鉴定步骤进行。嗜酸性细胞及肥大细胞染色。有针对性行外耳道清洁通畅,局部抗真菌及抗过敏治疗。结果 2006-2011年收集86例112耳,其中男46例(53.49%),女40例(46.51%);中位年龄72岁。112耳耳道真菌病例中90耳为真菌培养阳性,阳性率80.36%,最多见的是曲霉菌属,有64耳(71.11%),其次为为念珠菌感染,有13耳(14.44%)。经一个月的治疗随访,治愈84耳(75%);好转22耳(19.64%);无效6耳(5.36%);总有效率94.64%。结论老年人外耳道真菌病特点:以曲霉菌为主;外耳道解剖异常、鼓膜和外耳道表皮向外移行速度减慢、耳道口毛发异常增生、外耳道异物等是其独特的致病原因;真菌引起的过敏反应是其重要的致病机制之一;耳道的清洁通畅、抗真菌及抗过敏治疗是有针对性治疗老年人外耳道真菌病同等重要的三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耳道真菌病 老年人 真菌谱 致病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2型糖尿病家系中新发现的线粒体DNA G7444A突变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程祖建 杨滨 +3 位作者 刘奇才 江凌 谢海花 欧启水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3-437,共5页
应用PCR-RFLP和测序对一个2型糖尿病家系的线粒体DNA G7444A的突变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的特点。结果发现,27例家系成员中,11例母系亲属均存在线粒体DNA G7444A突变,而配偶及父系亲属中未发现该突变。11例突变者中确诊为2型糖尿病... 应用PCR-RFLP和测序对一个2型糖尿病家系的线粒体DNA G7444A的突变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的特点。结果发现,27例家系成员中,11例母系亲属均存在线粒体DNA G7444A突变,而配偶及父系亲属中未发现该突变。11例突变者中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5例,糖耐量受损1例,均表现为乳酸和血糖增高。因此,线粒体DNAG7444A突变是该家系中糖尿病的遗传易感因素,是导致2型糖尿病的一个新的突变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2型糖尿病 G7444A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内阴沟肠杆菌的感染状况及耐药性的4年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谢其扬 叶君健 +4 位作者 杨滨 陈守涛 郑力峰 陈春永 林章雄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53-1155,共3页
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的医院感染现状及其耐药性变迁。方法对我院2004-2007年分离出阴沟肠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32株阴沟肠杆菌标本主要源于痰(66株,50.00)和血液(31株,23.49);菌株分布于住院部各个病区;阴沟肠杆菌对碳... 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的医院感染现状及其耐药性变迁。方法对我院2004-2007年分离出阴沟肠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32株阴沟肠杆菌标本主要源于痰(66株,50.00)和血液(31株,23.49);菌株分布于住院部各个病区;阴沟肠杆菌对碳青酶烯类、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较高,耐药率均<20.00。结论阴沟肠杆菌是临床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病原菌之一,危重患者是阴沟肠杆菌感染的易感人群,其耐药率较高,合理选择抗菌药物要以药敏实验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耐药性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mtDNA A1555G异质性突变比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 被引量:6
10
作者 程祖建 杨滨 +1 位作者 江凌 欧启水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381-384,共4页
目的定量检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1555突变型/野生型的拷贝数,探讨突变型/野生型比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实时定量PCR技术和扩增阻滞突变系统(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和Amplification ... 目的定量检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1555突变型/野生型的拷贝数,探讨突变型/野生型比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实时定量PCR技术和扩增阻滞突变系统(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和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RT-ARMS-qPCR系统)对含突变型和野生型mtDNA 1555位点的拷贝数进行定量检测并计算比例。共检测散发组12例、家系组7例异质性突变患者,结合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突变型与野生型的比例与耳聋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散发组mtDNA A1555G异质性突变的患者中,突变型mtDNA所占的比例与耳聋轻重程度相关(r=0.771,P=0.003);家系组患者中,突变型mtD-NA所占的比例亦与耳聋轻重程度相关(r=0.850,P=0.015)。结论突变型mtDNA占所有mtDNA的比例与耳聋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非综合征型耳聋临床表型多样性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综合征型耳聋 线粒体DNA 突变 实时定量PCR技术和扩增阻滞突变(RT-ARMS-qPCR)系统 拷贝数 临床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离子载体上调K562细胞B7分子表达 被引量:4
11
作者 郜峰 陈君敏 +1 位作者 叶德富 林寿榕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12-614,618,共4页
目的:探讨钙离子载体(Calc ium ionorphore,C I)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表面B7分子表达的上调作用。方法:将生长状态良好的K562细胞在含C I(375 ng/m l)的培养基中培养,以不含C I培养的K562细胞作对照组。培养0、48和96小时后... 目的:探讨钙离子载体(Calc ium ionorphore,C I)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表面B7分子表达的上调作用。方法:将生长状态良好的K562细胞在含C I(375 ng/m l)的培养基中培养,以不含C I培养的K562细胞作对照组。培养0、48和96小时后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数和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前及培养96小时后细胞表面B7分子的表达情况,MTT比色法检测其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K562细胞表面B7分子缺如或低表达;用含C I的培养基培养96小时后,可显著上调B7分子的表达,且能明显激活同种异体T细胞。培养前后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加C I培养的K562细胞较不加C I培养的细胞生长缓慢。结论: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表面存在B7分子表达缺陷,C I可上调其B7分子。C I可能有抑制K562细胞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离子载体 K562细胞 B7分子 共刺激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感染与抗平滑肌抗体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跃飞 贺勤 +5 位作者 刘灿 林锦骠 刘晓峰 王炳龙 杨滨 欧启水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64-867,877,共5页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病毒活动情况、疾病进程与血清抗平滑肌抗体(ASMA)产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间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肝病自身抗体检测结果。筛选51例合并ASMA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进行数... 目的:探讨HBV感染者病毒活动情况、疾病进程与血清抗平滑肌抗体(ASMA)产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间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肝病自身抗体检测结果。筛选51例合并ASMA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进行数据分析,以自身抗体检测阴性的50例CHB患者作为对照。分析两组的临床表现、肝功能、乙肝病毒活动情况和疾病进程的差异。结果:抗核抗体(ANA)、ASMA、抗线粒体抗体(AMA)和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1)在CHB受检者中阳性率分别为13.46%、5.01%、0.60%和0.07%。ASMA阳性组和自身抗体阴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HBsAg感染年限、HBsAg、HBeAg和HBV DNA对数值,以及CHB疾病进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SMA阳性组首发症状多见黄疸,部分合并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P<0.05)。ASMA阳性组TBIL、ALP、TBA、PT高于自身抗体阴性组,ALB低于自身抗体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SMA阳性组中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ASMA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MA与乙肝病毒复制活动性和疾病病程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抗平滑肌抗体 肝硬化 自身免疫性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妇血浆游离胎儿DNA中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的检测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勇 欧启水 周华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679-682,共4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孕早期、简便、快速且无创伤性的检测胎儿常见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突变的单管多重PCR技术,用于α-地中海贫血的产前诊断。选择50例妊娠14-20周的贫血孕妇,采用gap-PCR方案设计4组PCR引物单管多重PCR体系,快速地检测...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孕早期、简便、快速且无创伤性的检测胎儿常见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突变的单管多重PCR技术,用于α-地中海贫血的产前诊断。选择50例妊娠14-20周的贫血孕妇,采用gap-PCR方案设计4组PCR引物单管多重PCR体系,快速地检测孕妇血浆游离胎儿DNA中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结果表明:在50例贫血孕妇血浆的游离胎儿DNA中检出5例α-地中海贫血,其中3例为东南亚型缺失--SEA,2例为右侧缺失-α3.7。结论:采用单管多重PCR检测技术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3种最常见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对于防止α-地中海贫血患儿出生、提高人口素质、减轻社会负担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 Α-地中海贫血 游离胎儿DNA 单管多重PCR 孕妇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BZLF1N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伊强 陈丹 +2 位作者 李雯 刘奇才 欧启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10-912,共3页
目的:克隆EB病毒BZLF1N基因编码区的cDNA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B95-8细胞获得BZLF1N基因的cDNA,克隆至pGEM-TEasy载体,选择阳性克隆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构建的重组载体中含有EB病毒BZLF1N基因的全长序列,与Geneb... 目的:克隆EB病毒BZLF1N基因编码区的cDNA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方法:采用RT-PCR方法,从B95-8细胞获得BZLF1N基因的cDNA,克隆至pGEM-TEasy载体,选择阳性克隆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构建的重组载体中含有EB病毒BZLF1N基因的全长序列,与Genebank公布的序列完全一致。结论:获得EB病毒BZLF1N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EB病毒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与大肠埃希菌qnrB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滨 孔祥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24期3945-3946,共2页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株qnrB基因的存在情况及与细菌耐药的关系。方法:收集福建省福州市三家"三甲"医院临床分离的菌株,菌株药敏试验检测采用K-B法,聚合酶链反应对42株产ES...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株qnrB基因的存在情况及与细菌耐药的关系。方法:收集福建省福州市三家"三甲"医院临床分离的菌株,菌株药敏试验检测采用K-B法,聚合酶链反应对42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44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进行qnrB基因筛查。结果:42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有5株检出qnrB基因,检出率为11.90%,44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中有7株检出qnrB基因,检出率为15.91%。检出qnrB基因的5株肺炎克雷伯菌和7株大肠埃希菌对两种喹诺酮药物均耐药。结论:在福州地区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存在qnrB基因,携带qnrB基因的12株细菌对左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均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雷伯菌 肺炎 抗药性 细菌 大肠杆菌 qnrB基因 ESBLS 喹诺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个非综合征耳聋家系中检出线粒体COI和COII基因的新变异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奇才 陈静 +4 位作者 郜峰 杨滨 商红艳 陈添彬 欧启水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4期442-447,共6页
目的报道4个疑有母系遗传特征的中国非综合征耳聋家系的线粒体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应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直接测序技术对先证者的线粒体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同时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在2个非综合征耳聋家系的先证者中发现线粒... 目的报道4个疑有母系遗传特征的中国非综合征耳聋家系的线粒体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应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直接测序技术对先证者的线粒体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同时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在2个非综合征耳聋家系的先证者中发现线粒体COⅠ和COⅡ基因上两个新变异形式(7250A>G和7774G>A)均为沉默突变(Thr→Thr和Thr→Thr),而位于COⅠ基因上的7196C>A(Leu→Leu)、7319T>C(Ile→Ile)和COⅡ基因上的7660A>G(Asp→Asp)为国外及汉族群体中已报道的3个多态性位点,其中COⅠ基因两个多态性位点为首次在畲族耳聋遗传家系中报道。这些突变或多态没有产生错义氨基酸,可能通过基因调控机制使tRNA代谢或线粒体功能产生缺陷,或者对氨基糖甙类药物易感而致聋。同时,在家系中未发现GJB2、MTO1基因及其他线粒体基因突变。结论 mtDNA7250A>G和7774G>A为汉族耳聋家系中新发现的线粒体基因突变形式,而mtDNA7196C>A和7319T>C是首次在畲族耳聋遗传家系中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非综合征耳聋 线粒体DNA COⅠ基因 COⅡ基因 突变 氨基糖甙类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妇血浆游离胎儿DNA中地中海贫血突变的基因诊断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晓容 尤柳霞 陈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15-1219,共5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妊娠早期、简便、快速且无创伤性的检测胎儿常见地中海贫血突变的导流杂交技术,用于地中海贫血的产前诊断。采用PCR技术与低密度基因芯片导流杂交技术相结合,设计6组PCR引物单管多重PCR体系及29种DNA探针,快速检测60...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妊娠早期、简便、快速且无创伤性的检测胎儿常见地中海贫血突变的导流杂交技术,用于地中海贫血的产前诊断。采用PCR技术与低密度基因芯片导流杂交技术相结合,设计6组PCR引物单管多重PCR体系及29种DNA探针,快速检测60例妊娠5-17周贫血孕妇血浆游离胎儿DNA中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及β-地中海贫血。结果表明:60例贫血孕妇血浆的游离胎儿DNA中,检出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胎儿4例,β-地中海贫血胎儿3例,α及β混合型-地中海贫血胎儿1例。结论:采用本检测方法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3种常见的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及17种常见β-地中海贫血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血浆 地中海贫血 游离胎儿DNA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东南地区特教学校听力障碍学生线粒体基因变异调查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阿阳 杨惠聪 +3 位作者 伊强 陈添彬 刘奇才 欧启水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3-119,共7页
目的调查福建省闽东南地区特教学校遗传性或者药物性耳聋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病因。方法调查对象为福建省闽东和闽南3所特教学校276例听力障碍患者,对照组为按照疾病组进行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20例,所有的受试者均采集外周血并抽提... 目的调查福建省闽东南地区特教学校遗传性或者药物性耳聋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病因。方法调查对象为福建省闽东和闽南3所特教学校276例听力障碍患者,对照组为按照疾病组进行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20例,所有的受试者均采集外周血并抽提DNA,应用基因芯片筛查国人常见的线粒体DNA(mtDNA)中的两个位点的突变,对可疑的母系遗传或药物性听力障碍患者应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结合直接测序技术对mtDNA进行全长分析,同时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在37位可疑遗传性耳聋的先证患者中有7个存在明显的母系遗传特征,另外52人有氨基糖甙类药物接触史。共发现8例患者(2.91%)携带12SrRNA基因A1555G突变,12SrRNA基因C832T、T874C、G1125A和A1128G的变异位点;mtDNA存在着多种频率不等的变异形式,而且倾向于单体型的连锁出现,畲族患者以COⅠ和ATP6基因上的变异较为集中,包括C7196A、T7319C、G8997C、C8995T和C8994T等。结论线粒体DNA在非综合征耳聋患者中可以呈现多种形式的变异,其中12SrRNA基因A1555G突变在闽东南耳聋患者中具有一定的比例,而COⅠ和ATP6基因变异可能和种族遗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障碍 线粒体DNA 变异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抑制MHCⅡ类分子表达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欧启水 林琪 +3 位作者 林琳 黄立东 陆佩华 周光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5-77,81,共4页
目的:评价cⅡTA(MHC class Ⅱ transactivator,CⅡTA)基因突变体和反义RNA对MHCⅡ类分子的抑制效率和胞内稳定性,为改造MHC分子奠定基础。方法:用PCR、酶切及连接技术,构建不含起始密码子的pcDNA3mCⅡTA2,含起始密码子的pcDNA3mCⅡTA3... 目的:评价cⅡTA(MHC class Ⅱ transactivator,CⅡTA)基因突变体和反义RNA对MHCⅡ类分子的抑制效率和胞内稳定性,为改造MHC分子奠定基础。方法:用PCR、酶切及连接技术,构建不含起始密码子的pcDNA3mCⅡTA2,含起始密码子的pcDNA3mCⅡTA3突变体及CⅡTA基因的反义RNA-pcDNA3/CⅡTA反。用脂质体转染法,将突变体、反义RNA及空载体pcDNA3转入PIEC细胞和L23细胞中。持续四个月,流式细胞术观察它们对PIEC/L23细胞株MHCⅡ类(SLA-DR)分子的诱导性和组成性表达的影响。结果:转染pcDNA3、pcDNA3mCⅡTA2后,PIEC/L23细胞SLA-DR的表达没有受到抑制,转染pcDNA3mCⅡTA3后,9/20(45.0%)的PIEC细胞、10/20(50.0%)的L23细胞SLA-DR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抑制率高达 90%以上;转染pcDNA3mCⅡTA反后,7/15(46.7%)PIEC细胞、5/15(33.3%)L23细胞SLA-DR的表达受到明显抑制,抑制率高达85%以上。持续检测4个月,转染pcDNA3mCⅡTA3的PIEC/L23细胞SLA-DR的表达受抑率均在90%以上。转染反义 RNA的PIEC/L23细胞在第65/45天,SLA-DR表达抑制率降至10%以下。结论:构建成功的CⅡTA突变体和反义RNA均能有效抑制SLA-DR表达,但CⅡTA突变体稳定存在于胞内的时间长,构建突变体是利用CⅡTA抑制MHCⅡ类分子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ⅡTA SLA 突变体 反义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减轻内质网应激改善发育早期铅暴露小鼠海马组织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晓峰 陈娟 欧启水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2-396,共5页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T)对发育早期铅暴露小鼠海马组织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on组,全程正常饮用水喂养)、发育早期铅暴露组(Pb组,出生至出生后第21天母鼠给予0.2%醋...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T)对发育早期铅暴露小鼠海马组织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on组,全程正常饮用水喂养)、发育早期铅暴露组(Pb组,出生至出生后第21天母鼠给予0.2%醋酸铅水)、单独MT干预组(MT组,正常非暴露对照鼠在12月龄后给予含50mg/mL MT饮用水干预3个月)及MT干预联合铅暴露组(MT+Pb组,出生至出生后第21天母鼠给予0.2%醋酸铅水,并于12月龄后给予含50mg/mL MT饮用水干预3个月)。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各组小鼠的血铅和海马铅含量,Morris水迷宫检测空间学习记忆功能,Western blot检测海马tau蛋白的磷酸化程度、内质网应激标志分子GRP78和CHOP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组相比,Pb组小鼠血铅和海马铅含量均明显升高(均P<0.05),给予MT干预并未影响血铅和海马铅含量;且Pb组小鼠海马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增强(P<0.01),而给予MT干预后,相比Pb组,MT+Pb组小鼠海马tau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Con组相比,Pb组小鼠海马内质网应激标志分子GRP78和CHOP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而MT干预后,相比Pb组,MT+Pb组GRP78和CHOP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 MT可改善发育早期铅暴露小鼠海马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并改善其学习记忆功能,其具体机制可能与调控内质网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发育早期铅暴露 内质网应激 TAU蛋白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