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州市在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被引量:7
1
作者 陈法 何保昌 +3 位作者 曹裕杰 刘梦研 张旭 陈亨贵 《中国健康教育》 2014年第9期849-851,共3页
目的了解福州市在校大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口腔保健工作及口腔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的抽样方法,在福州市大学城选择6所大学,对每个学校按年级分层,以班级为整体抽取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目的了解福州市在校大学生对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口腔保健工作及口腔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的抽样方法,在福州市大学城选择6所大学,对每个学校按年级分层,以班级为整体抽取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计算口腔健康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分析知晓率差异及其原因。结果福州市3150名在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总体知晓率为53.85%;医学类与非医学类、男与女、高年级与低年级的大学生口腔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不同,分别为55.45%vs 51.48%,49.44%vs 58.50%,56.55%vs52.55%,3组数据经χ2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福州市在校大学生希望获取口腔健康知识的途径从高到低依次为:学校宣传栏及宣传手册、学校开设讲座和主题班会及选修课、网络及微博消息。结论福州市在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较低,需加强高校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拓宽大学生了解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渠道,以提高大学生口腔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健康知识 知晓率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地区老年口腔鳞状细胞癌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伍俊锋 施斌 +4 位作者 曹裕杰 陈法 曹熔锴 张诗蕾 黄跃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2-245,共4页
目的:探讨福建地区288例老年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4年1月~2018年1月经病理确诊的老年OSCC患者288例,对已确诊OSCC患者进行随访,同... 目的:探讨福建地区288例老年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4年1月~2018年1月经病理确诊的老年OSCC患者288例,对已确诊OSCC患者进行随访,同时收集病例的临床资料。运用Kaplan-Meier和累积风险模型计算生存率及累积发生率;组间比较分别采用Log-rank和Gray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和Fine&Gray回归模型分析老年OSCC预后影响因素;对治疗方式按照BMI进行分层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发现,佩戴假牙的HR(95%CI)为1.74(1.11,2.71);T3-4期HR(95%CI)为3.64(1.32,10.01);N1和N2-3期HR(95%CI)分别为2.78(1.36,5.645)和1.96(1.01,3.80);组织分化程度为低分化,HR(95%CI)为2.25(1.27,3.99)。多因素Fine&Gray回归模型分析发现,女性SHR(95%CI)为0.58(0.366,0.94);N1和N2-3期,SHR(95%CI)为2.29(1.29,4.05)和4.42(2.48,7.85);M1期SHR(95%CI)为2.97(1.08,8.20);手术联合放化疗,SHR(95%CI)为2.14(1.26,3.65)。对治疗方式按BMI进行分层,结果显示在BMI<18.5 kg/m^2的老年OSCC患者中,手术联合放化疗为影响其生存和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假牙、T分期、N分期、M分期、分化程度及治疗方式是老年OSC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预后因素 风险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HIF-1α基因对口腔鳞癌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许亮 刘姗姗 +2 位作者 周小芬 马胜男 朱小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39-943,共5页
目的:探究HIF-1α基因沉默对口腔鳞癌细胞(TSCCA)的增殖、凋亡及周期的影响。方法:实验设置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基因沉默组,利用CCK-8法对细胞增殖率进行检测,流式细胞术对凋亡率及细胞周期进行检测,Western Blot对凋亡及周期蛋白... 目的:探究HIF-1α基因沉默对口腔鳞癌细胞(TSCCA)的增殖、凋亡及周期的影响。方法:实验设置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基因沉默组,利用CCK-8法对细胞增殖率进行检测,流式细胞术对凋亡率及细胞周期进行检测,Western Blot对凋亡及周期蛋白进行检测。结果:HIF-1α基因沉默后,口腔鳞癌细胞增殖率下降,细胞凋亡率上升,并引起G2/M期周期阻滞;并且,细胞内Bcl-2、Cyclin A、Cyclin B、CDK1/2蛋白表达下降;Bax、caspase-3、PARP、p21的蛋白表达上升。结论:沉默HIF-1α基因能够抑制口腔鳞癌细胞的增殖,促使癌细胞发生线粒体依赖性凋亡以及G2/M期周期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F-1Α 基因沉默 口腔癌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骆凯 闫福华 +2 位作者 陈凌 郑碧琼 陈玉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通过卵巢切除术及钢丝结扎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方法:选用3—4月龄雌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卵巢切除组(OVX),每组8只,卵巢切除术1周后进行钢丝结扎,于实验第8周处死大鼠,通... 目的:通过卵巢切除术及钢丝结扎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方法:选用3—4月龄雌性SD大鼠1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卵巢切除组(OVX),每组8只,卵巢切除术1周后进行钢丝结扎,于实验第8周处死大鼠,通过体重、骨密度测量、血清生化检测及组织学观察对动物模型进行评价。结果:与SHAM组相比,OVX组大鼠术后体重明显增加,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增高,而雌二醇水平及全身骨密度值明显降低(P〈0.01)。股骨骨小梁数量减少,较为稀疏不连续。钢丝结扎侧磨牙牙龈乳头炎症明显,上皮钉突增生,牙槽嵴顶高度降低,OVX组牙槽骨呈疏松性改变,骨吸收明显高于SHAM组。结论:采用卵巢切除术及钢丝结扎法可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为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与牙周炎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绝经后骨质疏松 疾病模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埋伏阻生前牙的CBCT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27
5
作者 黄晓红 许亮 林珊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39-843,共5页
目的:探讨CBCT在上颌埋伏阻生前牙诊断中的作用及采用不同牙槽外科开窗术牵引矫正埋伏牙的治疗效果。方法:比较30例34颗拟牵引矫正的埋伏牙的曲面断层片及CBCT在牙冠定位、牙根情况及萌出间隙等相关测量项目,进行统计学分析。20例患... 目的:探讨CBCT在上颌埋伏阻生前牙诊断中的作用及采用不同牙槽外科开窗术牵引矫正埋伏牙的治疗效果。方法:比较30例34颗拟牵引矫正的埋伏牙的曲面断层片及CBCT在牙冠定位、牙根情况及萌出间隙等相关测量项目,进行统计学分析。20例患者选择闭合式牵引导萌术,10例选择牙龈环切术开放牵引导萌,比较治疗结果。结果:在牙根弯曲情况、根尖孔闭合情况及萌出间隙测量方面CBCT优于曲面断层片(P〈0.05)。治疗后7~9d,选择牙龈环切术的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冠伸长,牙龈外形欠美观,牙槽嵴高度降低等牙周附着不足等并发症。选择闭合式牵引导萌术,术后均取得了较满意的牙龈外形。34颗牵引矫正的埋伏牙中成功26颗(76.47%),一般8颗(23.53%),无失败病例。结论:CBCT能精确显示埋伏牙位置、形状、与邻牙关系等,采用外科手术闭合式牵引导萌术可达到更好的牵引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伏牙 锥形束CT(CBCT) 牙龈环切术(CSF) 封闭式牵引导萌术 矫正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酸蚀与全酸蚀粘接系统微渗漏情况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凌 魏斌 +1 位作者 汪义永 吴浩凌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85-585,共1页
关键词 粘接系统 微渗漏 自酸蚀 复合树脂 粘接修复 粘接剂 充填后 牙体间 充填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内毒素作用下人牙周膜细胞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β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吴赟 陈凌 +1 位作者 骆凯 闫福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6-659,共4页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对内毒素(LPS)作用下人牙周膜细胞(PDLC)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氧化苦参碱抑制LPS所造成的牙周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及培养PDLC,实验组分别为LPS和不同质量浓度的...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对内毒素(LPS)作用下人牙周膜细胞(PDLC)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氧化苦参碱抑制LPS所造成的牙周炎症反应的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及培养PDLC,实验组分别为LPS和不同质量浓度的氧化苦参碱溶液的不同组合,对照组为仅含1%FBS的DMEM培养液。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IL-6和IL-1β mRNA的水平。结果质量浓度为25μg.mL-1 LPS能够有效地增强IL-6和IL-1β mRNA水平的表达,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入氧化苦参碱进行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IL-6和IL-1βmRNA的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氧化苦参碱可抑制LPS所造成的PDLC IL-6和IL-1βmRNA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内毒素 牙周膜细胞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龈下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牙周致病菌的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吴贇 陈凌 +1 位作者 魏斌 闫福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6期543-546,共4页
目的:比较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龈下菌斑中检测到的牙周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和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是否具有同源性。方法:收集需要行动脉重建外科手术并伴有慢性牙... 目的:比较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龈下菌斑中检测到的牙周致病菌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和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是否具有同源性。方法:收集需要行动脉重建外科手术并伴有慢性牙周炎的病例21例。收集术中分离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本和术前的龈下菌斑,以PCR法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龈下菌斑中Pg和Aa,并对其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比对。结果:在21例病例中,Pg和Aa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检出率为24%和10%,在同一患者龈下菌斑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检出率为19%和5%。将两个部位检测到得PCR产物测序结果通过blast比对发现其核苷酸相似度达到显著联配,且符合Genbank中的标准序列。结论:Pg和Aa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致病菌 慢性牙周炎 动脉粥样硬化 基因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risolv化学去龋效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林希鸿 陈凌 +1 位作者 汪义永 吴浩凌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9-251,共3页
目的:比较化学去龋与传统的机械切割去龋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差异。方法:随机抽取5—8岁的乳牙唇(颊)面颈部中、深龋各20例(共4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含中、深龋各10例),分别用Carisolv凝胶化学去龋和机械切割... 目的:比较化学去龋与传统的机械切割去龋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差异。方法:随机抽取5—8岁的乳牙唇(颊)面颈部中、深龋各20例(共4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含中、深龋各10例),分别用Carisolv凝胶化学去龋和机械切割去龋,并在去龋效果、去尽龋所用的时间、疼痛程度、近期牙髓反应等方面用龋齿检知液及统计学分析的方法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2种方法去龋效果相同,化学去龋所需要的时间多于机械切割去龋,而在去龋过程中的疼痛感觉及充填后1周的牙髓反应程度方面,化学去龋法明显小于传统的机械去龋法。结论:Carisolv凝胶去龋法虽然临床操作需要较长时间,但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痛微创去龋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窝洞制备 龋病治疗 次氯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化光源对正畸托槽光敏粘结剂抗剪切强度及粘结剂残留指数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赖颖真 丘雨蓓 林珊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期268-271,共4页
目的:研究普通卤素灯(QTH)和发光二级管灯(LED)对正畸托槽复合树脂光敏粘结剂(3M)和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光敏粘结剂(GC)抗剪切力的影响,为临床正畸粘结材料和固化光源的选择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新鲜拔除的第一双尖牙48颗,随机分为4组... 目的:研究普通卤素灯(QTH)和发光二级管灯(LED)对正畸托槽复合树脂光敏粘结剂(3M)和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光敏粘结剂(GC)抗剪切力的影响,为临床正畸粘结材料和固化光源的选择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新鲜拔除的第一双尖牙48颗,随机分为4组,使用不同粘结材料和不同光源配合粘结标准网底方丝弓托槽,采用微机万能材料实验机对托槽的粘结强度进行检测,同时记录粘结剂残留指数(ARI)。结果:3M抗剪切力及ARI值均显著大于GC(P<0.05);QTH和LED对3M和GC的抗剪切力及ARI值影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种正畸光敏粘结剂抗剪切强度均符合临床要求,托槽去除后GC对牙面破坏较小;LED灯照可以节约一半光照时间并能达到普通卤素灯的光照效果,正畸托槽粘结建议使用LED灯作为固化光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光敏粘结剂 固化光源 抗剪切强度 ARI记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沟槽形貌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黏附形态及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赖颖真 陈江 林珊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5-519,共5页
目的:观察微沟槽形貌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s)黏附形态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在钛表面设计不同沟槽尺寸,利用光刻技术制作微沟槽形貌,沟槽宽度与间隔分别为15、30、60μm,沟槽的深度为5μm和10μm,分组为T15/5,T15/10,T30/5,T30/10,T60/5... 目的:观察微沟槽形貌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s)黏附形态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在钛表面设计不同沟槽尺寸,利用光刻技术制作微沟槽形貌,沟槽宽度与间隔分别为15、30、60μm,沟槽的深度为5μm和10μm,分组为T15/5,T15/10,T30/5,T30/10,T60/5,T60/10,光滑钛(T0)表面为对照组,环境扫描电镜(ESEM)观察各组材料表面微沟槽形貌,接种HGFs后,通过扫描电镜和CCK-8实验观察分析不同沟槽尺寸上方细胞黏附和增殖差异。结果:T0组表面细胞排列不规则,其余组沟槽表面细胞均顺着沟槽排列,T60/10组沟槽表面细胞的增殖幅度最大,增殖时间最长。结论:本实验所设计的沟槽尺寸均能成功诱导细胞顺着沟槽排列,随着沟槽的宽度增加深度增大越有利于促进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 种植体 微沟槽 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s) 接触诱导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沟槽形貌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黏附及细胞周期推进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赖颖真 林珊 陈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95,共7页
目的:研究钛微沟槽形貌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黏附及细胞周期推进的影响。方法:用光刻技术在硅片表面制作钛微沟槽形貌,沟槽宽度(等于间隔)分别为15、30、60μm,沟槽深度为5μm和10μm,分组为T15/5、T15/10、T30/5、T30/10、T60/5、T60/10... 目的:研究钛微沟槽形貌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黏附及细胞周期推进的影响。方法:用光刻技术在硅片表面制作钛微沟槽形貌,沟槽宽度(等于间隔)分别为15、30、60μm,沟槽深度为5μm和10μm,分组为T15/5、T15/10、T30/5、T30/10、T60/5、T60/10,光滑钛(T0)表面为对照组,测量材料表面微沟槽形貌,将体外培养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s)接种于材料表面,用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仪周期分析观察细胞黏附形态及细胞周期推进的差异。结果:T0组表面细胞排列不规则,沟槽表面细胞均顺沟槽排列,T60/10组细胞周期S期比例始终高于其他各组,T30组居中,T15组最小,但仍高于对照T0组,宽度大的沟槽组(T60,T30)沟槽深度的增加促进细胞周期S期比例的增加,而沟槽宽度小的T15组,沟槽加深减少S期比例。结论:本实验所设计的沟槽尺寸均能诱导细胞顺着沟槽排列,随着沟槽的宽度增加、深度增大越有利于促进细胞周期的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 种植体 微沟槽 人牙龈成纤维细胞 接触诱导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ICP-MS检测再利用托槽的镍离子析出量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丘雨蓓 赖颖真 林珊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通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法(ICP-MS)检测不同方法去除底板粘结剂后再利用的托槽在人工唾液中析出的镍离子量,探讨这些方法对托槽镍离子析出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全新标准方丝弓金属托槽,共20个样本,随机分为喷砂组和... 目的:通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法(ICP-MS)检测不同方法去除底板粘结剂后再利用的托槽在人工唾液中析出的镍离子量,探讨这些方法对托槽镍离子析出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全新标准方丝弓金属托槽,共20个样本,随机分为喷砂组和燃烧组,分别采取喷砂法和燃烧法去除托槽底板上粘接剂,另选同一种新托槽10个样本作为对照组。将30个样本分别浸泡在人工唾液中,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法(ICP-MS)测定金属托槽在人工唾液浸泡4周后的镍离子析出量。结果:喷砂组和燃烧组的镍离子析出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燃烧组的镍离子析出量又高于喷砂组(P<0.05)。结论:2种去除托槽底板粘结剂的方法均会增加托槽镍离子的析出量,而燃烧法的效果又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托槽镍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矫治对唾液表皮生长因子质量浓度和流量的影响
14
作者 黄晓红 雷群 林珊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648-650,655,共4页
目的探讨正畸矫治对唾液表皮生长因子(EGF)质量浓度和唾液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牙列整齐的上颌前突或前牙深覆盖需要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的12名成年正畸患者为试验对象,于其上颌两侧尖牙和第一磨牙上片段弓,对尖牙施加250g远中移动的初始... 目的探讨正畸矫治对唾液表皮生长因子(EGF)质量浓度和唾液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牙列整齐的上颌前突或前牙深覆盖需要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的12名成年正畸患者为试验对象,于其上颌两侧尖牙和第一磨牙上片段弓,对尖牙施加250g远中移动的初始力,收集全部试验对象在粘接矫治器前当天(0d)以及粘接矫治器且加力后3、7、30d的唾液,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唾液中EGF的质量浓度并测定其唾液流量。试验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试验对象在粘接矫治器前0d和加力后,其唾液中EGF的质量浓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力后3、7、30d,唾液流量与粘接矫治器前0d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矫治器的机械刺激致机体神经反射性调节,唾液的流速明显增快,但固定矫治器和矫治力不能引起唾液腺细胞分泌更多的E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 唾液 表皮生长因子 唾液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托槽与瓷面粘接去除后瓷破损率的比较研究
15
作者 黄晓红 林珊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50-652,共3页
目的:研究瓷面处理及硅烷偶联剂对金属托槽与瓷面粘接去除后瓷破损率的影响。方法:300个烤瓷试件按不同瓷面处理随机分5组,A组:喷砂3s;B组:金刚砂车针打磨;C组:9.6%氢氟酸酸蚀3min。D组:37%磷酸酸蚀1min;E组:未处理组。再根据是否使用... 目的:研究瓷面处理及硅烷偶联剂对金属托槽与瓷面粘接去除后瓷破损率的影响。方法:300个烤瓷试件按不同瓷面处理随机分5组,A组:喷砂3s;B组:金刚砂车针打磨;C组:9.6%氢氟酸酸蚀3min。D组:37%磷酸酸蚀1min;E组:未处理组。再根据是否使用硅烷偶联剂及粘接剂不同分4组,每组15个试件。粘接剂为京津釉质粘接剂及3MUniteTM粘接剂。托槽粘接后检测抗剪切强度,记录瓷破裂指数(PFI)及瓷破损率。结果:使用偶联剂前后PFI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处理方式各组间PFI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瓷面处理及硅烷偶联剂的使用增加了粘接强度,同时增加了瓷面受损的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槽 瓷面 瓷破裂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人工唾液对金属托槽镍离子释放的影响
16
作者 丘雨蓓 赖颖真 林珊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1018-1020,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金属托槽在含氟人工唾液中析出的镍离子量,探讨氟离子对金属托槽镍离子释放的影响。方法:采用全新标准方丝弓金属托槽,共20个样本,随机分为含氟组和无氟组。将20个样本按分组分别浸泡在不同的人工唾液中,采用电感耦合等离... 目的:通过检测金属托槽在含氟人工唾液中析出的镍离子量,探讨氟离子对金属托槽镍离子释放的影响。方法:采用全新标准方丝弓金属托槽,共20个样本,随机分为含氟组和无氟组。将20个样本按分组分别浸泡在不同的人工唾液中,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法(ICP-MS)测定金属托槽在人工唾液浸泡4周后的镍离子析出量。结果:含氟组的镍离子析出量高于无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离子的存在会增加金属托槽镍离子的析出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离子 金属托槽 镍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颜面复合组织同种异体移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连晓妹 林李嵩 陈乃俊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93-295,共3页
颜面部的畸形和缺损较为常见,与自体组织移植相比,同种异体复合组织移植在颜面大面积严重畸形和缺损的重建上显示了巨大的潜力。目前,对这项手术的开展存在众多争论。本文就颜面复合组织同种异体移植所面临的各方挑战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复合组织 同种异体移植 免疫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探针探诊牛牙人工早期龋对釉质的影响
18
作者 张怡洁 黄晓刚 +1 位作者 卢友光 魏斌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6-490,共5页
目的:比较5号尖探针和CPI探针探诊牛牙人工早期龋对釉质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酸蚀法构建牛牙人工早期龋的离体模型;通过定性、定量研究比较2种探针探诊牛牙人工早期龋对釉质的影响。结果:扫描电镜发现,5号尖探针探诊牛牙人工早期龋形... 目的:比较5号尖探针和CPI探针探诊牛牙人工早期龋对釉质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酸蚀法构建牛牙人工早期龋的离体模型;通过定性、定量研究比较2种探针探诊牛牙人工早期龋对釉质的影响。结果:扫描电镜发现,5号尖探针探诊牛牙人工早期龋形成的探孔窄而深,CPI探针探诊牛牙人工早期龋形成的探孔宽而浅。CPI探针探诊对釉质产生的应变能大于5号尖探针产生的应变能,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21,P=0.043),但由于二者的应变能值是在同一等级范围内,所以2种探针对牛牙人工早期龋釉质的影响差异无实际意义。结论:5号尖探针探诊牛牙人工早期龋对釉质的破坏并没有明显大于CPI探针。建议龋齿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检查仍可以使用5号尖探针,应避免采用较重的力去探诊,减少对釉质结构的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针 早期龋 应变能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