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细胞介素-18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增殖及微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陈湘琦 林挺岩 +3 位作者 李志鹰 杨升 卢辉山 康明强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0,共4页
背景与目的: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多效能细胞因子,在抗肿瘤、免疫调节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及潜在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旨在研究IL-18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增殖及微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复制Lewis肺... 背景与目的: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多效能细胞因子,在抗肿瘤、免疫调节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及潜在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旨在研究IL-18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增殖及微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复制Lewis肺癌小鼠模型16只,随机均分为IL-18治疗组(A组)与荷瘤模型组(B组),分别于接种第7天起予IL-18、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射,每日1次,连续7次。观察Lewis肺癌小鼠健康状况,监测皮下移植瘤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表达水平。结果:IL-18对小鼠健康状况无明显影响,但可明显抑制移植瘤生长,抑瘤率为75%,并显著降低肿瘤PCNA表达与MVD水平,IL-18治疗组与荷瘤模型组该两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L-18可抗Lewis肺癌生长,其作用与抑制肿瘤增殖活性及微血管生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8 肺癌 增殖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小肠肿瘤39例早期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建中 卢辉山 +1 位作者 黄昌明 吴心愿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86-187,共2页
关键词 原发性小肠肿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胃癌外科手术治疗经验及消化道重建新方法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心愿 张祥福 +2 位作者 殷凤峙 蔡建春 官国先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508-510,共3页
1972年1月~1996年12月,收治残胃癌39例,其发病率为1.85%(39/2110)。本文对其发生病因、发病率、外科处理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强调外科治疗要早诊早治。残胃癌要残胃全切除合并邻近脏器联合切除及D+2... 1972年1月~1996年12月,收治残胃癌39例,其发病率为1.85%(39/2110)。本文对其发生病因、发病率、外科处理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强调外科治疗要早诊早治。残胃癌要残胃全切除合并邻近脏器联合切除及D+2、D3淋巴结廓清术。消化道重建方式推荐空肠原位间置代胃术、空肠Roux-Y重建消化道新方法。才能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外科手术 残胃癌 消化道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8例早期胃癌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杨映红 赵文新 +2 位作者 侯培峰 黄素英 陈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793-796,共4页
目的:研究158例早期胃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972年1月~2003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检查2792例胃癌根治术标本,其中158例早期胃癌行根治术标本的肿瘤直径、浸润深度、肉眼分果型:全、组组织男学12分3例型,、... 目的:研究158例早期胃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972年1月~2003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检查2792例胃癌根治术标本,其中158例早期胃癌行根治术标本的肿瘤直径、浸润深度、肉眼分果型:全、组组织男学12分3例型,、女淋巴35结例数;1目00、例淋(巴63结.2转9%移)进肿行瘤检局查限,在其粘中膜随内机,选58取例1侵5例及进粘行膜I下d1;及发P生C部NA位免主疫要组位织于化胃学小分弯析9。7例结(61.39%);肉眼分型以Ⅱ型为主(94例,60.26%);组织学类型以管状腺癌为主(127例,80.38%);出现淋巴结转移12例(7.59%),其中粘膜内癌5例(3.16%),粘膜下癌7例(4.43%);肿瘤位于粘膜内组平均淋巴结12.37个,肿瘤位于粘膜下组平均淋巴结17.31个,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例早期胃癌合并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转移淋巴结位于粘膜内组与粘膜下组比较,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整随访43例早期胃癌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者平均生存7.42年,无淋巴结转移者平均生存8.59年。15例经免疫组织化学分析Id1及PCNA均呈高表达,染色阳性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5)。结论:本组早期胃癌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年龄31~60岁,随着肿P瘤C向NA粘关检膜键测下词证层实发早早展期期,胃胃病癌癌灶同下临样淋床具巴病有结理侵数袭目术与随后增之生殖增存的多恶;生性存生期物学与特淋点巴。结转移个数、浸润深度未见明显相关性。经Id1与PCNA检测证实早期胃癌同样具有侵袭与增殖的恶性生物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临床病理 术后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原发性癌10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8
5
作者 林小提 张祥福 +2 位作者 黄昌明 王川 王展宏(校对)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950-951,共2页
关键词 多原发性癌 MPC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NE方案治疗难治性与复发性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升 卢辉山 +5 位作者 郑知文 张祥福 赖金火 侯培峰 郑建伟 林碧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41-643,共3页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是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联合化疗是治疗进展期NHL的主要治疗方式。传统CHOP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至今仍被认为是治疗中、高度恶性NHL标准...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是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联合化疗是治疗进展期NHL的主要治疗方式。传统CHOP方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至今仍被认为是治疗中、高度恶性NHL标准的一线化疗方案,其治愈率可达40%,但仍有50%~60%的患者治疗后不能缓解或缓解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化疗疗法 解救治疗 MINE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RCC1基因Arg399Gln多态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3
7
作者 宋传贵 卢辉山 +3 位作者 黄昌明 刘星 侯培锋 张祥福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58-361,共4页
背景与目的:DNA修复基因XRCC1参与DNA损伤的碱基切除修复途径(BER),其Arg399G ln多态可以改变蛋白产物的DNA修复效能。本研究探讨XRCC1基因Arg399G ln多态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联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 背景与目的:DNA修复基因XRCC1参与DNA损伤的碱基切除修复途径(BER),其Arg399G ln多态可以改变蛋白产物的DNA修复效能。本研究探讨XRCC1基因Arg399G ln多态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联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enaturing h igh perform ance liqu id chrom atography,DHPLC)方法对102例胃癌患者进行XRCC1基因Arg399G ln多态的基因型分析,比较基因型分布与胃癌组织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XRCC1基因Arg399G ln多态的Arg/Arg(GG),Arg/G ln(G→A)及G ln/G ln(AA)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6(45.1%),48(47.1%),8(7.8%);含至少一个399G ln的基因型患胃癌的年龄明显要小(P=0.07);Arg399G ln多态性与胃癌的病理类型、肿瘤部位、组织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间没有显著关系(P>0.05)。结论:XRCC1基因399G ln等位基因可能是胃癌早年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但不是判断胃癌侵袭相关的生物学行为的预测指标。这些结果还需要大样本量的胃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XRCC1 流行病学 分子 多态性 单核苷酸 D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7^(Kip1)和细胞周期蛋白D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宋传贵 卢辉山 张祥福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09-312,共4页
目的 :研究p2 7Kip1、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和对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 :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92例胃癌组织中p2 7Kip1、cyclinD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本组 92例胃癌中 ,p2 7Kip1蛋白... 目的 :研究p2 7Kip1、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和对预后评价的意义。方法 :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92例胃癌组织中p2 7Kip1、cyclinD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本组 92例胃癌中 ,p2 7Kip1蛋白阳性 39例 ,占 42 .4% ;cyclinD1蛋白表达阳性 44例 ,占 47.8% ;胃癌组织中 ,p2 7Kip1蛋白水平与胃壁浸润深度、TNM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区域淋巴结转移均相关 (P <0 .0 5 ) ;cyclinD1蛋白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负相关 (P <0 .0 5 ) ;p2 7Kip1与cyclinD1蛋白阳性表达显著相关 (P <0 .0 5 ) ;单变量生存分析结果 ,p2 7Kip1高表达组三年、五年生存率分别为 77.1%、5 7.8% ,明显高于低表达组的 33.7%、2 6 .3 % (P =0 .0 0 7) ,多变量分析显示p2 7Kip1是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 (P =0 .0 0 0 3)。结论 :p2 7Kip1可作为反映肿瘤恶性表型的指标 ,对胃癌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 ;cyclinD1是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早期的分子事件 ;p2 7Kip1在胃癌进展中起着比cyclinD1更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p^27Kip1基因 细胞周期蛋白D1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与细胞增殖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邱成志 王川 +2 位作者 吴友谊 朱世泽 张祥福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25-428,共4页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及其与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SP法 )检测 10 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Ki 6 7、P5 3的表达 ,分析Survivin表达与Ki 6 7增殖指数、P5 3表达及各临床...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及其与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SP法 )检测 10 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Survivin、Ki 6 7、P5 3的表达 ,分析Survivin表达与Ki 6 7增殖指数、P5 3表达及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Survivin阳性表达结直肠癌的Ki 6 7增殖指数 (4 1.31%± 19.83% )明显高于Survivin阴性者 (2 6 .2 1%± 2 0 .36 % ) ,Survivin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呈正相关 (P <0 .0 5 )。Survivin表达与P5 3表达无显著相关。Surviv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 6 4 .2 % (6 8/10 6例 ) ,癌旁形态学正常的结直肠粘膜未见Survivin表达 ;Survivin在中高分化结直肠癌表达阳性率 72 .4 % (6 3/87例 ) ,明显高于低分化结直肠癌 (2 6 .3% ,5 /19例 ) ,P <0 .0 5。此外 ,Survivin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位置、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Dukes’分期无显著相关 (P >0 .0 5 )。结论 :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 6 4 .2 % ,与细胞分化程度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SURVIVIN KI-67 P53 增殖指数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苯乙肼对套细胞淋巴瘤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詹丽芬 黄轶群 +1 位作者 陈强 马旭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30-1035,共6页
目的:研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苯乙肼在体外对套细胞淋巴瘤Jeko-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方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应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Bax及P21蛋白表... 目的:研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苯乙肼在体外对套细胞淋巴瘤Jeko-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方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应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Bax及P2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组蛋白H3K4单甲基化、双甲基化、三甲基化及组蛋白H3乙酰化状态的变化,以及Wnt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苯乙肼可上调Bax、caspase-3、P21蛋白表达,下调Bcl-2,抑制Jeko-1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呈浓度依赖性(r=0.981);苯乙肼上调Jeko-1细胞组蛋白H3K4me1和H3K4me2水平及H3乙酰化水平,而组蛋白H3K4me3水平无明显改变;苯乙肼处理24 h后Jeko-1细胞的WNT通路蛋白p-GSK-3β、β-catenin、c-myc、cyclin D1表达均下降(P<0.05)。结论:单胺氧化酶抑制苯乙肼能调控组蛋白甲基化、乙酰化,抑制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从而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有望成为套细胞淋巴瘤的靶向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苯乙肼 套细胞淋巴瘤 组蛋白甲基化 WNT信号转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RⅡ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官国先 张祥福 +1 位作者 杨发端 卢辉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2期893-895,共3页
目的:研究TGF-βRⅡ表达与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78例直肠癌手术标本中TGF-βRⅡ的表达情况。结果:直肠癌原发灶TGF-βRⅡ表达阳性率为48.72%,其中无区域淋巴结转... 目的:研究TGF-βRⅡ表达与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78例直肠癌手术标本中TGF-βRⅡ的表达情况。结果:直肠癌原发灶TGF-βRⅡ表达阳性率为48.72%,其中无区域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82.14%,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者阳性率为30.00%(P<0.01),TGF-βRⅡ表达水平与直肠癌浸润深度和Dukes分期呈负相关(P<0.01,P<0.01)。TGF-β阳性组术后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8.03%,69.02%,而阴性者为33.80%、13.75%,两组患者术后3年、5年生存率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1)。结论:直肠癌由于TGF-βRⅡ减少而逃逸TGF-β的生长抑制作用,加速恶性细胞的增殖、浸润和转移。故检测直肠癌组织中TGF-βRⅡ表达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TGF-βR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1基因1G/2G多态性在胃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传贵 刘星 +3 位作者 黄昌明 官国先 欧周罗 卢辉山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964-967,共4页
背景与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metalloproteinase-1,MMP-1)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屏障促进肿瘤的浸润转移,本研究探讨MMP-1基因1G/2G多态性在胃癌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高效... 背景与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metalloproteinase-1,MMP-1)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屏障促进肿瘤的浸润转移,本研究探讨MMP-1基因1G/2G多态性在胃癌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denaturing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DHPLC)方法,对102例胃癌患者进行MMP-1基因1G/2G多态性的基因型分析,比较基因型分布和胃癌组织浸润转移等侵袭性指标的关系。结果:MMP-1基因1G/2G多态的1G/1G、1G/2G和2G/2G基因型在胃癌患者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5(14.7%)、48(47.1%)、39(38.2%);1G/2G多态性基因型分布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程度(N1vsN2+N3)显著相关(P=0.013);与1G/1G纯合子基因型相比,携带2G等位基因型的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更严重(P<0.05)。1G/2G基因型分布与胃癌组织学类型,肿瘤部位,组织病理分级及胃壁浸润深度(T1+T2vsT3+T4),临床病期等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MMP-1基因1G/2G多态性与胃癌的侵袭性有关,携带2G等位基因可能是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MMP-1 遗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侵袭及微血管密度在预测早期直肠癌术后肝转移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永建 卢辉山 +5 位作者 叶琴 官国先 黄昌明 王川 吴心愿 张祥福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5-208,217,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侵袭(BVI)作为早期直肠癌肝转移预测指标。方法分别应用抗CD105、CD34抗体对Ⅰ~Ⅱ期直肠癌组织中微血管进行标记,检测肿瘤MVD、BVI,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VD及BVI对早期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预测... 目的探讨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侵袭(BVI)作为早期直肠癌肝转移预测指标。方法分别应用抗CD105、CD34抗体对Ⅰ~Ⅱ期直肠癌组织中微血管进行标记,检测肿瘤MVD、BVI,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VD及BVI对早期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预测作用。结果CD105在直肠癌中新生血管表达,而在正常组织的血管无表达。MVD值与肿瘤浸润深度、病理组织类型相关;与常规HE染色相比,CD34标记的BVI明显升高,BVI与肿瘤浸润深度、病理组织类型、组织学分级相关;多因素分析表明病理组织类型、肿瘤浸润深度、BVI、术后辅助治疗、MVD是影响全组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独立因素;MVD/BVI联合检测时,两者阳性表达时患者发生肝脏转移的危险度是MVD(低)/BVI(-)组患者的4.210倍(95%CI2.182~11.214)。结论CD105、CD34抗体标记的肿瘤MVD、BVI,可作为早期直肠癌术后肝转移预测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指标,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对肝转移预测判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肝肿瘤/继发性 微血管密度 血管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DNA微小卫星体不稳定性研究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建春 游枫红 +2 位作者 张祥福 吴心愿 杨发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561-564,共4页
目的:研究胃癌DNA微小卫星体不稳定性(MIN)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性同位素PCR为基础的RER测定方法,对106例系列胃癌进行研究。结果:RER阳性在膨胀性生长方式胃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浸润... 目的:研究胃癌DNA微小卫星体不稳定性(MIN)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性同位素PCR为基础的RER测定方法,对106例系列胃癌进行研究。结果:RER阳性在膨胀性生长方式胃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浸润性生长方式胃癌中的表达(P<0.005),而RER阳性与胃癌组织学类型,pTNM分期以及年龄和性别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提示MIN在相当一部分胃癌,尤其在被公认为愈后良好的膨胀性生长方式胃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卫星体 不稳定性 胃肿瘤 病理特点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管镜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对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 被引量:4
15
作者 许子志 王川 傅芳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1期49-51,共3页
目的评价乳管镜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对未扪及肿块的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9例乳头溢液行乳管镜和彩超检查的手术病例,将乳管镜和彩超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乳管镜诊断的病理符合率为73.9%(51/69);乳管镜结合... 目的评价乳管镜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对未扪及肿块的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9例乳头溢液行乳管镜和彩超检查的手术病例,将乳管镜和彩超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乳管镜诊断的病理符合率为73.9%(51/69);乳管镜结合彩超诊断的病理符合率81.2%(56/69),二者无统计学差异(Z=0.824,P=0.410)。乳管镜诊断乳管内占位的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8.5%(51/65),乳管镜结合彩超诊断的病理符合率83.1%(54/65),二者无统计学差异(Z=0.443,P=0.658)。结论与单纯乳管镜相比,乳管镜结合彩超对未扪及肿块的导管内占位性病变诊断的病理符合率并无提高,可能与样本例例数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管镜 彩色多普勒 导管内占位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非尼酮预防食管癌放射性肺炎的初步探索:逆概率处理加权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诚 曾邦伟 +6 位作者 薛聃 杨志宇 许齐真 林壮镔 张晓琳 李小波 徐本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772-776,共5页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放疗期间预防性使用吡非尼酮对放射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1月至2020年1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接受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胸段食管癌患者资料,按是否使用吡... 目的:分析食管癌患者放疗期间预防性使用吡非尼酮对放射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1月至2020年1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接受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胸段食管癌患者资料,按是否使用吡非尼酮将患者分为吡非尼酮组和对照组,通过逆概率处理加权法(inverse probability of treatment weighting,IPTW)将各协变量在两组人群进行加权处理,分析两组人群2级及3级以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共纳入170例符合要求的病例,其中吡非尼酮组40例,对照组130例。中位随访时间22.6个月,通过对年龄、吡非尼酮用药史、放疗剂量、双肺V_(5)及V_(20)等可能影响放射性肺炎发生的临床因素及肺体积剂量参数等进行IPTW法加权分析,加权后两组基线特征标准化均值差值下降99.72%,两组2级以上、3级以上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3.92%vs.14.73%(P=0.0007)及3.92%vs.10.99%(P=0.01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吡非尼酮用药史(2级P=0.0017,3级P=0.0191)、年龄(2级P=0.0336,3级P=0.0028)、放疗剂量(2级P=0.0119,3级P=0.0031)均与2级和3级以上放射性肺炎相关。吡非尼酮组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接受IMRT治疗食管癌患者,放疗期间同步使用吡非尼酮可有效降低2级及3级以上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安全性好,值得开展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吡非尼酮 预防 放射性肺炎 调强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