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DM2基因SNP309可能与早发性乳腺癌易感性无关:福建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宋传贵 傅芳萌 +2 位作者 吴雪英 林舜国 王川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62-265,共4页
背景与目的:MDM2基因是p53基因的负性调控因子,其SNP309遗传多态性可能与乳腺癌发病风险有关,本研究探讨SNP309多态性在福建早发性乳腺癌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对123例早发性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35岁)和10... 背景与目的:MDM2基因是p53基因的负性调控因子,其SNP309遗传多态性可能与乳腺癌发病风险有关,本研究探讨SNP309多态性在福建早发性乳腺癌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对123例早发性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35岁)和101例正常对照者进行MDM2基因SNP309(T>G,rs2279744)的PCR扩增,并采用时间飞行质谱分析(MALDI-TOF-MS)法鉴定多态性的基因型,比较基因型分布和发病风险的关系;危险度OR及95%CI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结果:MDM2基因SNP309多态性基因型在正常对照组和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TT:28(27.7%)/26(21.1%),TG:50(49.5%)/61(49.6%),GG:23(22.8%)/36(29.3%);两组间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早发性乳腺癌人群中,以rs2279744的TT基因型为参照,含G基因型(TG,GG)未显著性地提高乳腺癌的发病危险,OR=1.358(95%CI:0.706~2.614,P>0.05)。结论:MDM2基因SNP309(T>G,rs2279744)多态性可能与福建地区汉族人群早发性乳腺癌的遗传易感性无关,其作为低外显率的乳腺癌易感基因位点尚不明确,作为未来临床基因筛查的候选指标还需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MDM2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咯替尼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新辅助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傅成斌 韩晖 +1 位作者 林舜国 许春森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882-887,共6页
目的:比较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H)联合化疗与吡咯替尼(pyrotinib,Py)或帕妥珠单抗(pertuzumab,P)联合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影响患者总体病理完全缓解(total 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tpCR)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 目的:比较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H)联合化疗与吡咯替尼(pyrotinib,Py)或帕妥珠单抗(pertuzumab,P)联合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影响患者总体病理完全缓解(total pathologic complete response,tpCR)率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行新辅助治疗的330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H+Py组(47例)、H+P组(268例)和H组(15例)分别联合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患者tpCR率的因素。结果:所有患者的平均tpCR率为56.7%(187/330),H+P组和H+Py组的tpCR率分别为60.4%(162/268)和44.7%(21/47),H+Py组3级不良反应最高达21.3%(10/47),药物减量和3级不良反应影响H+Py组的tpCR率。影响所有患者tpCR率的独立影响因素是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HR)和HER-2状态,HR阴性患者的tpCR率是HR阳性的3.217倍,而HER-2(+++)患者的tpCR率是HER-2(++)的3.710倍。结论:H+Py组的疗效劣于H+P组而优于H组,3级不良反应及药物减量影响H+Py组的疗效。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管控,保证足剂量用药,H+Py联合化疗仍是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的可选方案之一。HR和HER-2状态是患者tpCR率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吡咯替尼 新辅助治疗 HER-2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0b与乳腺癌侵袭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宋传贵 傅芳萌 +2 位作者 吴雪英 韩忠华 王川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34,共4页
背景与目的:miR-10b通过增加其下游转移基因RHOC的表达,影响肿瘤的转移和侵袭能力。本研究探讨miR-10b在乳腺癌石蜡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PCR)对60例乳腺癌患者原发肿瘤蜡块... 背景与目的:miR-10b通过增加其下游转移基因RHOC的表达,影响肿瘤的转移和侵袭能力。本研究探讨miR-10b在乳腺癌石蜡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侵袭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PCR)对60例乳腺癌患者原发肿瘤蜡块提取的RNA进行miR-10b表达水平的测定,MannWhitney-U非参数检验比较miR-10b表达水平和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预后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计算。结果:miR-10b表达水平与乳腺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激素受体状态、肿瘤病理分期、组织类型及是否复发等无明显关系(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miR-10b表达水平并不影响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P=0.485)。结论:miR-10b表达在乳腺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有限,并不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尚不足以作为基于石蜡组织标本的乳腺癌预测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MIR-10B 转移 预后 石蜡包埋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MO E3连接酶介导雄激素受体的转录促进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 被引量:4
4
作者 孙红 侯佳林 +2 位作者 蔡加琴 魏晓霞 庄捷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3期285-291,共7页
目的:探讨SUMO化的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参与他莫昔芬耐药的机制以及SUMO抑制剂银杏酸在耐药中的作用。方法:通过Real-Time PCR检测亲本细胞MCF-7W和耐药细胞MCF-7R中AR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MCF-7W和MCF-7R细胞中AR... 目的:探讨SUMO化的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参与他莫昔芬耐药的机制以及SUMO抑制剂银杏酸在耐药中的作用。方法:通过Real-Time PCR检测亲本细胞MCF-7W和耐药细胞MCF-7R中AR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MCF-7W和MCF-7R细胞中AR蛋白水平以及SUMO水平,免疫沉淀和染色质免疫沉淀(CB/IP)检测MCF-7R细胞染色质中AR与SUMO E3连接酶PIAS1、HSP27相互作用,荧光报告基因实验检测SUMO化AR的转录活性,CCK-8法、台盼蓝拒染法分别检测细胞活性和细胞活力。结果:MCF-7R细胞中AR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表达量明显高于MCF-W7细胞(P<0.05),并且MCF-7R细胞中显示高SUMO化的AR;进一步研究发现MCF-7R细胞染色质中AR与SUMO E3连接酶PIAS1、HSP27存在明显相互作用,即SUMO化的AR是由E3连接酶修饰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试剂盒检测发现雄激素R1881呈浓度依赖性增强SUMO化的AR的转录活性;与单用银杏酸相比,10μmol/L银杏酸联合10μmol/L恩杂鲁胺治疗处理MCF-7R细胞3 d后,细胞数明显降低,细胞死亡数明显增加(P<0.05)。结论:他莫昔芬耐药机制可能是由于高活性SUMO化的AR使AR转录增强、活性增高,SUMO抑制剂银杏酸联合AR拮抗剂恩杂鲁胺可成为治疗他莫昔芬耐药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他莫昔芬耐药 雄激素受体 SUM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LB2基因遗传多态性在早发性乳腺癌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宋传贵 傅芳萌 +2 位作者 吴雪英 林舜国 王川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07-910,共4页
背景与目的:PALB2基因是新近发现的乳腺癌易感基因,其多个遗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可能与乳腺癌发病风险有关,本研究探讨PALB2基因rs249954、rs447529及rs16940342多态性在福建早发性乳腺癌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 背景与目的:PALB2基因是新近发现的乳腺癌易感基因,其多个遗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可能与乳腺癌发病风险有关,本研究探讨PALB2基因rs249954、rs447529及rs16940342多态性在福建早发性乳腺癌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对124例早发性乳腺癌患者(年龄≤35岁)和101例健康女性进行PALB2基因rs249954、rs447529及rs16940342 PCR扩增,并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MALDI-TOF-MS)法鉴定其基因型,比较各基因型分布和发病风险的关系;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危险度(OR)及95%CI。结果:PALB2基因rs249954、rs447529及rs16940342多态性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与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早发性乳腺癌人群中,以rs249954的CC基因型、rs447529 CC基因型及rs16940342 AA基因型为参照,各基因多态性位点的其他基因型,均未能显著改变乳腺癌的发病危险(P>0.05)。各基因型风险比分别为1.061(rs249954 TT vs CC),0.793(rs447529 GG vs CC)以及0.921(rs16940342 GG vs AA)。结论:PALB2基因rs249954、rs447529及rs16940342多态性可能与福建地区汉族人群早发性乳腺癌的遗传易感性无关,作为低外显率的乳腺癌易感基因位点和未来临床基因筛查的候选指标尚需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PALB2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对腋窝淋巴结转移的预警价值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许春森 林舜国 +3 位作者 韩晖 陈大良 郑宇辉 杨发端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281-282,共2页
目的 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sentinellymphnode ,SLN)预警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方法 对 5 6例乳腺癌行亚甲蓝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标本常规行HE染色、免疫组化病理检查。 结果 SLN成功检出 5 2例( 5 2 /5 ... 目的 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 (sentinellymphnode ,SLN)预警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方法 对 5 6例乳腺癌行亚甲蓝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标本常规行HE染色、免疫组化病理检查。 结果 SLN成功检出 5 2例( 5 2 /5 6 ,92 8% ) ,常规病理检查证实SLN转移 2 2例 ;SLN无转移 ,但非SLN发现转移者 1例 ,假阴性率为 4 3% ( 1/2 3)。常规病理检查无转移的 2 9例患者 ,免疫组化检测发现 1例CK - 19( + )、EMA( + ) ,另 1例CK - 19( + ) ,CEA( + ) ,而所属非前哨淋巴结无肿瘤转移。 结论 乳腺癌亚甲蓝前哨淋巴结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前哨淋巴结 淋巴结活组织检查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re/loxP系统构建乳腺细胞特异性敲除SENP7基因的小鼠模型 被引量:1
7
作者 孙红 侯佳林 +2 位作者 蔡加琴 庄捷 魏晓霞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1年第4期376-381,共6页
目的:应用Cre-loxP系统构建乳腺细胞SENP7基因条件性敲除的小鼠模型并进行鉴定。方法:将SENP7 ^(flox/+)杂合子小鼠进行杂交,PCR法鉴定为SENP7 ^(flox/flox)纯合子小鼠,再与MMTV-Cre杂合子小鼠进行数代杂交,基因型鉴定并筛选获得MMTV-Cr... 目的:应用Cre-loxP系统构建乳腺细胞SENP7基因条件性敲除的小鼠模型并进行鉴定。方法:将SENP7 ^(flox/+)杂合子小鼠进行杂交,PCR法鉴定为SENP7 ^(flox/flox)纯合子小鼠,再与MMTV-Cre杂合子小鼠进行数代杂交,基因型鉴定并筛选获得MMTV-Cre×SENP7 ^(flox/flox)小鼠,即实验所需的SENP7基因特异性敲除小鼠。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和HE染色鉴定SENP7敲除效果,观察乳腺组织形态。结果:PCR基因扩增筛选出基因型为MMTV-Cre×SENP7 ^(flox/flox)小鼠。与MMTV-Cre×SENP7+/+小鼠相比,MMTV-Cre×SENP7 ^(flox/flox)小鼠乳腺SENP7基因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乳腺腺体数量明显减少。结论:本研究利用Cre-loxP技术成功构建了乳腺特异性敲除SENP7基因的纯合子小鼠,为进一步研究SENP7基因在乳腺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优良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NP7 Cre-loxP系统 MMTV-Cre 乳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2阳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罗师萍 张捷 +1 位作者 俞育帅 宋传贵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8期876-886,共11页
21世纪以来,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靶向药物的不断发展,为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并显著改善了生存预后。当前抗HER2靶向药物主要包括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单克隆抗... 21世纪以来,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靶向药物的不断发展,为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并显著改善了生存预后。当前抗HER2靶向药物主要包括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单克隆抗体类药物,拉帕替尼、奈拉替尼等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DM1、T-DXd等抗体药物偶联物,这些药物在不同病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是以曲妥珠单抗的靶向治疗为基础,具有高危因素的早期患者可进行强化靶向治疗进一步改善预后,而晚期患者则需要对靶向治疗方案合理排兵布阵以克服耐药,延长生存。本文将从疾病各个阶段的抗HER2靶向治疗现状、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对抗HER2靶向治疗未来的展望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HER2阳性 靶向治疗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区乳腺癌切除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保乳治疗及中长期随访 被引量:2
9
作者 程宙 林舜国 +1 位作者 许春森 韩晖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2期1109-1111,共3页
目的 探讨中央区乳腺癌切除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保乳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10月-2012年10月,对43例Ⅰ-Ⅱ期原发性中央区乳腺癌,行癌灶局部扩大切除并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保乳手术,同时切除乳头乳晕复合体.术后常规全乳放射治疗,并根据具... 目的 探讨中央区乳腺癌切除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保乳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10月-2012年10月,对43例Ⅰ-Ⅱ期原发性中央区乳腺癌,行癌灶局部扩大切除并腋窝淋巴结清扫的保乳手术,同时切除乳头乳晕复合体.术后常规全乳放射治疗,并根据具体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接受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结果术后随访7-96个月(中位数38个月),均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患侧乳房外形总体优良率86.0%(37/43)(优23例,良14例).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的前提下,对Ⅰ-Ⅱ期原发性中央区乳腺癌实施切除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保乳治疗,近期疗效满意,远期效果有待长期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区乳腺癌 保乳治疗 乳头乳晕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