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癌术后医院感染者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陈丽妹 陈燕 +1 位作者 郑庆丰 辛娜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66-269,共4页
目的调查食管癌术后医院感染患者临床分离菌的耐药性,为食管癌术后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肿瘤医院2007—2011年292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食管癌分期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并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按照201... 目的调查食管癌术后医院感染患者临床分离菌的耐药性,为食管癌术后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肿瘤医院2007—2011年292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发生医院感染、食管癌分期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并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按照2011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标准判读结果,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结果食管癌术后医院感染率为17.2%,其中Ⅳ期食管癌术后感染率最高,为29.0%,Ⅰ期术后感染率最低,为7.2%。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其次为吻合口瘘、切口、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铜绿假单胞菌与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不超过10%,但有逐渐增高趋势。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耐药率高于30%,未发现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肠杆菌科细菌。金葡菌中MRSA的检出率为33.3%;粪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率为43.8%,未发现耐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的革兰阳性球菌。结论应及时掌握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监测结果,为食管癌患者术后感染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术后感染 抗生素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段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陈俊强 郑雄伟 +4 位作者 朱坤寿 李建成 林宇 潘才住 潘建基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21-925,共5页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但少有专门报道。本研究分析胸段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993年1月—2003年12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行胸段食管鳞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患者1 131例,对术后病理证...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但少有专门报道。本研究分析胸段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993年1月—2003年12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行胸段食管鳞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患者1 131例,对术后病理证实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376例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全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33.2%,其中胸上、中及下段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3.7%、33.0%和16.0%。单因素分析显示,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部位、病理分化程度、病变X线长度、pT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个数有关(P<0.05),但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只与肿瘤部位、p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个数有关(P<0.05)。颈段食管旁淋巴结转移最多见,其次是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颈深淋巴结及咽后淋巴结转移少见;胸上、中及下段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数占该段淋巴结总转移数的比率分别为57.7%、32.0%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段食管癌右颈部淋巴结转移多于左颈部。结论:影响胸段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独立因素是肿瘤部位、p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数;颈段食管旁淋巴结转移最多见,其次是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颈深淋巴结及咽后淋巴结转移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颈部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转移数 淋巴结转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中MICA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柳硕岩 周智锋 +3 位作者 郑庆丰 李洁羽 王枫 叶韵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8-152,共5页
目的:观察食管癌细胞株组织膜MHCⅠ链相关分子A(MHC class Ⅰ chain-related gene A,MICA)及血清中可溶性MICA表达,探讨食管癌中MIC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膜型MICA(mMICA)及NK细胞表面NKG2D表达,ELISA方法检测乳腺... 目的:观察食管癌细胞株组织膜MHCⅠ链相关分子A(MHC class Ⅰ chain-related gene A,MICA)及血清中可溶性MICA表达,探讨食管癌中MIC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膜型MICA(mMICA)及NK细胞表面NKG2D表达,ELISA方法检测乳腺肿瘤患者外周血可溶性MICA(sMICA)的分泌。分组实验分析可溶性MICA(sMICA)对NKG2D表达的影响。结果:食管细胞膜型MICA在食管癌旁组织无表达,在31.7%食管癌组织有表达,表达量为(42.2±3.6)%。可溶性MICA含量在健康成年者为阴性,食管癌患者中74.67%阳性,含量为(1977.30±292.67)ng/L。食管癌患者中血清sMICA含量高低与TNM分期呈正相关,远处转移组比无远处转移组高(P<0.05),但和病理类型表达无差异。含可溶性M!CA的血清可明显下调NK细胞NKG2D的表达,从而降低NK细胞对食管癌细胞株ECA-109的杀伤活性。结论:食管癌细胞膜表达MICA,可作为食管肿瘤相关性抗原。而可溶性MICA含量高低与TNM分期呈正相关,可通过下调NK细胞NKG2D表达介导肿瘤免疫逃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杀伤细胞 食管癌 MICA NK细胞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hB4及其配体EphrinB2在食管鳞癌中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郑庆丰 柳硕岩 +10 位作者 王海燕 王枫 王镇 陈啸风 王健键 应敏刚 郑雄伟 林贤东 周智锋 龚福生 谢云青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79-582,共4页
目的:探讨EphB4受体及其配体EphrinB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 plus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和10例癌旁组织中EphB4受体及其配体EphrinB2的表达和VEGF的表达,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 目的:探讨EphB4受体及其配体EphrinB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 plus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和10例癌旁组织中EphB4受体及其配体EphrinB2的表达和VEGF的表达,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和10例癌旁食管组织中EphB4、EphrinB2和VEGF mRNA的相对含量,并分析EphB4、EphrinB2和VEGF的表达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EphB4、EphrinB2、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高于癌旁正常食管黏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hB4 mRNA和EphrinB2 mRNA表达正相关(r=0.541,P<0.05),EphB4 mRNA、EphrinB2 mRNA均和VEGF mRNA表达正相关(r=0.642,r=0.582;P均<0.05)。结论:EphB4和EphrinB2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HB4 EPHRINB2 食管 鳞状细胞癌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放化疗的不良反应观察及对策 被引量:5
5
作者 陈俊强 潘建基 +6 位作者 刘健 李建成 朱坤寿 陈明强 王捷忠 钱飞宇 郑雄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05-608,共4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研究发现中晚期食管癌术后放化疗能提高疗效,但不良反应少有专门报道,本研究目的是观察胸段食管鳞癌术后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及对策。方法:选择淋巴结阳性胸段食管鳞癌术后放化疗患者164例,术后放疗剂量50 Gy,化疗方案为...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研究发现中晚期食管癌术后放化疗能提高疗效,但不良反应少有专门报道,本研究目的是观察胸段食管鳞癌术后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及对策。方法:选择淋巴结阳性胸段食管鳞癌术后放化疗患者164例,术后放疗剂量50 Gy,化疗方案为顺铂联合紫杉醇,21 d为1个周期,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全组3年总生存率为65.7%,早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①骨髓抑制,主要为白细胞下降,其中Ⅰ/Ⅱ度骨髓抑制共125例(76.2%),Ⅲ/Ⅳ度骨髓抑制共33例(20.1%);②脱发,Ⅰ/Ⅱ度共147例(89.6%);③肌肉或关节痛,Ⅰ/Ⅱ度共97例(59.1%);④胃肠道反应,Ⅰ/Ⅱ度共32例(19.5%),Ⅲ度6例(3.7%);⑤全组无明显肝肾功能异常及过敏反应;⑥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气管炎Ⅰ/Ⅱ度分别为61例(37.2%)和28例(17.1%)。晚期放疗损伤有肺损伤Ⅲ度8例(4.9%),肺损伤Ⅴ度1例(0.6%),吻合口狭窄1例(0.6%)。结论:胸段食管鳞癌术后放化疗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下降、肌肉或关节痛以及胃肠道反应,患者均能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外科学 放射疗法 化学疗法 不良反应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在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方卫民 阮伟忠 朱坤寿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28-532,共5页
背景与目的: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以及并发症少的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普外科、妇产科和泌尿科疾病。本文旨在比较腹腔镜辅助改良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与传统的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 背景与目的: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以及并发症少的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普外科、妇产科和泌尿科疾病。本文旨在比较腹腔镜辅助改良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与传统的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与应用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128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行腹腔镜辅助改良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改良Ivor-Lewis术,64例),对照组行传统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传统Ivor-Lewis术,6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手术有效性和安全性及远期疗效等临床疗效。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食管切除长度、淋巴结清除个数、术后1年复发率和围手术期死亡率等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疼痛程度、肺部感染以及吻合口瘘等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改良Ivor-Lewis食管癌根治术是彻底且安全可靠的微创术式,能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腹腔镜 Ivor—Lewis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