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霍奇金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郑雄伟 林晋 +2 位作者 林贤东 陆俐丽 力超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34-637,共4页
背景与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EBV感染与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的关系较为密切,但在不同地区、性别及不同年龄之间,HL患者中EBV的检出率存在着差异,本研究通过组织芯片及... 背景与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EBV感染与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的关系较为密切,但在不同地区、性别及不同年龄之间,HL患者中EBV的检出率存在着差异,本研究通过组织芯片及原位杂交技术研究福建地区HL患者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在福建地区收集74例组织病理学上诊断为HL组织标本,制成组织芯片。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检测淋巴瘤组织中EBV编码的小RNA(EBV-encoded small RNA,EBER),确定EBV在淋巴瘤细胞中的存在,进而分析EBV感染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HL组织中EBER阳性的均为经典型HL患者,其EBV的检出率为51.4%(38/74),在HL各型中EBV的检出率以淋巴细胞消减型HL(lymphocyte depletion Hodgkin's lymphoma,LD)和混合型HL(mixed cellularity Hodgkin's lymphoma,MC)为高,7例LD中有5例阳性及28例MC有23例阳性,而结节硬化型HL(nodular sclerosis Hodgkin's lymphoma,NS)和淋巴细胞为主型HL(lymphocyte rich Hodgkin's lymphoma,LP)分别为18例有5例阳性和17例5例阳性。EBER在≤14岁儿童组中10例有9例阳性,在≥70岁老年组中8例有7例阳性,成人EBER阳性率为39.3%(22/56),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4,P<0.05)。Ⅲ~Ⅳ期的HL患者EBV阳性率(76%,27/42)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33%,1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P>0.05)。男性HL患者的EBER阳性率为54.7%(29/55),而女性患者阳性率为42.7%(9/21),男女比例为1.3∶1。结论:福建地区HL的发病与EB病毒的感染有一定的关系,其中以HL中MC和LD与EB病毒的关系较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淋巴瘤 EB病毒 原位杂交 组织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40(ΔNp63)在肺腺癌和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力超 韩维静 +3 位作者 何同梅 卢建平 朱伟峰 郑雄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55-858,862,共5页
目的探讨p40(ΔNp63)与TTF1联合应用在肺腺癌及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与p63表达进行对比。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107例鳞状细胞癌、119例腺癌中p40(ΔNp63)、p63、TTF-1的表达。结果... 目的探讨p40(ΔNp63)与TTF1联合应用在肺腺癌及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与p63表达进行对比。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107例鳞状细胞癌、119例腺癌中p40(ΔNp63)、p63、TTF-1的表达。结果(1)p40、p63在肺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3.5%(100/107)、94.4%(101/107);p40在肺腺癌中的阳性率为2.5%(3/119),3例均呈散在阳性,阳性肿瘤细胞为1%~5%,p63在肺腺癌中的阳性率为26%(31/119),其中20例(1+),7例(2+),4例(3+);p40、p6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9,P〈0.05)。(2)联合检测p40、p63和TTF-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TTF-1阳性率为87.4%(104/119),3例p40阳性者TTF-1均呈强表达(4+);31例p63阳性者TTF1阳性25例,阴性6例。结论p40对诊断肺鳞状细胞癌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联合检测p40和TTF1对肺腺癌及鳞状细胞癌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鳞状细胞癌 腺癌 P40 P63 TTF-1 鉴别诊断 组织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hB4及其配体EphrinB2在食管鳞癌中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郑庆丰 柳硕岩 +10 位作者 王海燕 王枫 王镇 陈啸风 王健键 应敏刚 郑雄伟 林贤东 周智锋 龚福生 谢云青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79-582,共4页
目的:探讨EphB4受体及其配体EphrinB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 plus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和10例癌旁组织中EphB4受体及其配体EphrinB2的表达和VEGF的表达,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 目的:探讨EphB4受体及其配体EphrinB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 plus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和10例癌旁组织中EphB4受体及其配体EphrinB2的表达和VEGF的表达,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和10例癌旁食管组织中EphB4、EphrinB2和VEGF mRNA的相对含量,并分析EphB4、EphrinB2和VEGF的表达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EphB4、EphrinB2、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高于癌旁正常食管黏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hB4 mRNA和EphrinB2 mRNA表达正相关(r=0.541,P<0.05),EphB4 mRNA、EphrinB2 mRNA均和VEGF mRNA表达正相关(r=0.642,r=0.582;P均<0.05)。结论:EphB4和EphrinB2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HB4 EPHRINB2 食管 鳞状细胞癌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癌根治术后放化疗的不良反应观察及对策 被引量:5
4
作者 陈俊强 潘建基 +6 位作者 刘健 李建成 朱坤寿 陈明强 王捷忠 钱飞宇 郑雄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05-608,共4页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研究发现中晚期食管癌术后放化疗能提高疗效,但不良反应少有专门报道,本研究目的是观察胸段食管鳞癌术后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及对策。方法:选择淋巴结阳性胸段食管鳞癌术后放化疗患者164例,术后放疗剂量50 Gy,化疗方案为...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研究发现中晚期食管癌术后放化疗能提高疗效,但不良反应少有专门报道,本研究目的是观察胸段食管鳞癌术后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及对策。方法:选择淋巴结阳性胸段食管鳞癌术后放化疗患者164例,术后放疗剂量50 Gy,化疗方案为顺铂联合紫杉醇,21 d为1个周期,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全组3年总生存率为65.7%,早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①骨髓抑制,主要为白细胞下降,其中Ⅰ/Ⅱ度骨髓抑制共125例(76.2%),Ⅲ/Ⅳ度骨髓抑制共33例(20.1%);②脱发,Ⅰ/Ⅱ度共147例(89.6%);③肌肉或关节痛,Ⅰ/Ⅱ度共97例(59.1%);④胃肠道反应,Ⅰ/Ⅱ度共32例(19.5%),Ⅲ度6例(3.7%);⑤全组无明显肝肾功能异常及过敏反应;⑥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气管炎Ⅰ/Ⅱ度分别为61例(37.2%)和28例(17.1%)。晚期放疗损伤有肺损伤Ⅲ度8例(4.9%),肺损伤Ⅴ度1例(0.6%),吻合口狭窄1例(0.6%)。结论:胸段食管鳞癌术后放化疗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下降、肌肉或关节痛以及胃肠道反应,患者均能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外科学 放射疗法 化学疗法 不良反应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酶敏感素-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力超 林贤东 +2 位作者 蔡晓雯 林建银 郑雄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227-1231,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中凝血酶敏感素-2(thrombospondin-2,THBS2)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THBS2基因表达与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 目的:探讨胃癌中凝血酶敏感素-2(thrombospondin-2,THBS2)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THBS2基因表达与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82例配对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THBS2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胃癌组织中MMP-2表达情况,通过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肿瘤组织MVD;分析THBS2 mRNA的表达与MVD、MMP-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THBS2 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02);胃癌组织中THBS2 mRNA的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程度、MVD及MMP-2表达密切相关(P=0.023,r=0.35,P<0.01,P=0.004),但与性别、年龄、肿物大小、组织分型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53,P=0.53,P=0.21,P=0.84,P=0.96)。结论:THBS2可能在胃癌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THBS2可能通过调节MMP-2的表达,促进肿瘤生长与转移,但其确切的作用及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凝血酶敏感素-2 免疫组织化学 实时荧光定量PCR 微血管密度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蜡块在乳腺肿块细针穿刺细胞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何诚 黄榕芳 +1 位作者 朱伟峰 陈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15-817,共3页
目的探讨细胞蜡块(cell block,CB)技术在乳腺肿块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7例乳腺肿块患者行细针穿刺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lgy,FNAC)检查,并制作CB,与术后组织学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组织病理学对... 目的探讨细胞蜡块(cell block,CB)技术在乳腺肿块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7例乳腺肿块患者行细针穿刺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lgy,FNAC)检查,并制作CB,与术后组织学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组织病理学对照,FNAC诊断敏感度为95.96%,特异度为96.12%,假阳性率为3.88%,假阴性率为4.04%,阳性预示值为97.44%,阴性预示值为93.94%,诊断准确率为96.02%。CB联合FNAC诊断敏感度为97.98%,特异度为98.45%,假阳性率为1.55%,假阴性率为2.02%,阳性预示值为98.98%,阴性预示值为96.95%,诊断准确率为98.17%。结论 CB可以弥补FNAC的不足,CB联合FNAC检测可有效提高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细针穿刺 细胞学 细胞蜡块 活组织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段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陈俊强 郑雄伟 +4 位作者 朱坤寿 李建成 林宇 潘才住 潘建基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21-925,共5页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但少有专门报道。本研究分析胸段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993年1月—2003年12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行胸段食管鳞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患者1 131例,对术后病理证...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但少有专门报道。本研究分析胸段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993年1月—2003年12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行胸段食管鳞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患者1 131例,对术后病理证实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376例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全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33.2%,其中胸上、中及下段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3.7%、33.0%和16.0%。单因素分析显示,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部位、病理分化程度、病变X线长度、pT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个数有关(P<0.05),但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只与肿瘤部位、p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个数有关(P<0.05)。颈段食管旁淋巴结转移最多见,其次是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颈深淋巴结及咽后淋巴结转移少见;胸上、中及下段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数占该段淋巴结总转移数的比率分别为57.7%、32.0%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段食管癌右颈部淋巴结转移多于左颈部。结论:影响胸段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独立因素是肿瘤部位、p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数;颈段食管旁淋巴结转移最多见,其次是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颈深淋巴结及咽后淋巴结转移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颈部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转移数 淋巴结转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腹膜透明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陈燕坪 卢建平 +2 位作者 陈宝珍 张红 陈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17-920,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例原发性腹膜透明细胞癌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39岁,大网膜肿物,子宫及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实性片状、管...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例原发性腹膜透明细胞癌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39岁,大网膜肿物,子宫及双侧附件未见明显异常。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实性片状、管囊状、乳头状和腺管状排列,伴出血、坏死,核分裂易见。高倍镜下见肿瘤主要由透明细胞、嗜酸性细胞和鞋钉样细胞构成。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K7、CEA、CA125、PAX-8、HNF1-β和Ber-EP4均阳性,CK20、CK5/6、CR、MC、CDX-2、WT-1、TTF-1、ER、PR、Villin、vimentin、CD10和CD15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70%。结论原发性腹膜透明细胞癌是非常罕见的苗勒系统肿瘤,具有特征性的形态学及免疫表型,在排除转移性卵巢或子宫透明细胞癌后方可确诊。此外,还需与浆液性腺癌、子宫内膜样癌、恶性间皮瘤、卵黄囊瘤等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肿瘤 透明细胞癌 苗勒系统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