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道菌群在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急性肾损伤中的致病机制及相关靶向治疗
1
作者 林清标 王贵强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3-777,共5页
急性肾损伤(AKI)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病死率高,预后差。目前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能与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AKI的发生发展相关,基于肠道菌群的靶向治疗方法在该类患者防治研究中的应用也值得关注。因此,本文将肠道... 急性肾损伤(AKI)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病死率高,预后差。目前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可能与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AKI的发生发展相关,基于肠道菌群的靶向治疗方法在该类患者防治研究中的应用也值得关注。因此,本文将肠道菌群在肝硬化并发AKI中的可能致病机制及肝硬化并发AKI潜在的靶向肠道菌群防治措施相关研究加以综述,为了解该类患者的发病机制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急性肾损伤 胃肠道微生物组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缺陷人群肺孢子菌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123例临床特征分析
2
作者 林秀华 林嘉萍 +5 位作者 史逸娴 张思婷 林鑫 陈磊 李卉 谢宝松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8-253,共6页
目的探讨免疫缺陷人群肺孢子菌肺炎(PJP)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住院治疗的123例免疫缺陷PJP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行多因素二元logis... 目的探讨免疫缺陷人群肺孢子菌肺炎(PJP)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住院治疗的123例免疫缺陷PJP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行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JP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123例PJP患者中,77例为HIV感染,46例为非HIV感染。非HIV感染者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病、慢性肝病、慢性肺病、恶性肿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类患者更易发生呼吸衰竭和入住ICU(P<0.001)。HIV阳性组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白蛋白值显著更低(P<0.001)。40例患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6例死亡。多因素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高(P=0.031)、非HIV感染(P=0.002)和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P<0.001)是发生呼吸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发现,非HIV感染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86(0.584,0.789)、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的ROC曲线的AUC为0.731(0.637,0.826)、NLR的ROC曲线的AUC为0.648(0.546,0.750),预测概率的ROC曲线的AUC为0.845(0.778,0.912)。结论非HIV感染、NLR高、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是PJP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分析这些因素对呼吸衰竭的预测价值更高。临床上应及时评估患者状况,尽早治疗,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孢子菌肺炎 呼吸衰竭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立医院床日消耗标准成本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吴艳 陈朝晖 冯丹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前,公立医院主要采用作业成本法、点数法等进行标准成本计算与成本分配,但存在工作量大、临床路径易变等诸多不足。床日消耗可以与现行科室成本核算基础数据相结合,易于上手且效果明显。利用大数据工作原理,对2015年至2016年5月CM医... 目前,公立医院主要采用作业成本法、点数法等进行标准成本计算与成本分配,但存在工作量大、临床路径易变等诸多不足。床日消耗可以与现行科室成本核算基础数据相结合,易于上手且效果明显。利用大数据工作原理,对2015年至2016年5月CM医院的相关经济运行数据和部分医疗业务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建立床日消耗的标准成本,以此可以合并同类性质因素进行考核,简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与决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成本 公立医院 床日消耗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构建的初探
4
作者 何宏星 廖乃顺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88,共7页
目的采用高脂高糖膳食联合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_(4))与链脲佐菌素诱导法构建2型糖尿病合并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方法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肝纤维化组、糖尿病合并肝纤维化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肝纤维化组、糖尿病合... 目的采用高脂高糖膳食联合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_(4))与链脲佐菌素诱导法构建2型糖尿病合并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方法SD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肝纤维化组、糖尿病合并肝纤维化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肝纤维化组、糖尿病合并肝纤维化组大鼠饲喂高脂高糖饲料4周后,肝纤维化组按体质量5 mL/kg腹腔注射20%CCl_(4)(1次/周),诱导肝纤维化模型,糖尿病合并肝纤维化组大鼠分别按体质量5 mL/kg腹腔注射20%CCl_(4)、25 mg/kg链脲佐菌素(1次/周),两组动物继续高脂高糖喂养4周。尾静脉取血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含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液中胰岛素(insulin,INS)与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含量。血清生化分析检测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水平。肝组织匀浆、生化分析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检查肝组织形态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肝纤维化组比较,糖尿病合并肝纤维化组大鼠FBG、HbA1c含量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显著升高,INS含量显著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纤维化组、糖尿病合并肝纤维化组血清的ALT、AST、Tbil和HA水平,肝组织的HYP含量显著增加,且呈炎症细胞浸润、纤维化增生病变,肝组织炎症分级在G1级、G2级,纤维化分期主要在S2期。结论高脂高糖膳食联合CCl_(4)与链脲佐菌素诱导法可构建2型糖尿病合并肝纤维化大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肝纤维化 糖尿病合并肝纤维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转化治疗:从不可切除到可切除的新希望
5
作者 钟承千 林孔英 曾永毅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8-175,共8页
肝细胞癌(HCC)临床预后差,主要原因是其发病隐匿,多数患者初诊时已达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指征。随着新型靶向药物、免疫药物及局部治疗等多维治疗方案的联合应用,HCC的客观缓解率显著提高,为HCC转化治疗奠定了基础。转化治疗是近年来HCC... 肝细胞癌(HCC)临床预后差,主要原因是其发病隐匿,多数患者初诊时已达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指征。随着新型靶向药物、免疫药物及局部治疗等多维治疗方案的联合应用,HCC的客观缓解率显著提高,为HCC转化治疗奠定了基础。转化治疗是近年来HCC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旨在将不可切除肿瘤转化为可切除状态,已成为不可切除HCC的有效治疗手段。然而,HCC转化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根据笔者临床经验及HCC转化治疗最新进展,对HCC转化治疗策略及疗效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不可切除肝细胞癌 转化治疗 肝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肝治疗肝衰竭患者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6
作者 林英 陈力 +2 位作者 彭菲 林建辉 卓传尚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09,共6页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接受人工肝治疗后血红蛋白(Hb)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接受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106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与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 目的探讨肝衰竭患者接受人工肝治疗后血红蛋白(Hb)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接受人工肝治疗的肝衰竭患者106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与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和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等红细胞参数。重复测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人工肝治疗后Hb降低的影响因素。结果106例肝衰竭患者接受606人次人工肝治疗,其中402人次治疗前后均有Hb检测结果,肝衰竭患者接受人工肝治疗术后Hb[(97.49±20.51)g/L]较术前[(109.38±20.22)g/L]下降(t=32.764,P<0.001)。进一步对14例肝衰竭患者纵向观察,末次人工肝治疗术前Hb为(108.50±21.61)g/L,术后次日Hb[(103.14±19.15)g/L]较前恢复,术后第3天Hb[(102.57±21.73)g/L]未进一步回升,术后第7天Hb再次升高[(105.57±22.04)g/L]。肝衰竭患者术后次日Hb水平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而降低(F=8.996,P<0.001),而MCV和MCH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逐渐增高(F值分别为9.154和13.460,P值分别为0.004和<0.001),RDW-CV则先逐渐升高后下降(F=4.520,P=0.032),MCHC呈上下波动,无明显趋势(F=0.811,P=0.494)。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人工肝操作时长、模式和首次治疗是人工肝治疗后Hb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人工肝治疗可影响肝衰竭患者外周Hb水平,应加强肝衰竭人工肝治疗期间的患者血液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衰竭 人工 血红蛋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被引量:35
7
作者 蹇思慧 王小翠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6-89,共4页
当前,部分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如内部控制环境尚未形成、风险识别和评估科学性不高、内部控制活动粗放、评价流于形式、信息化水平不一等。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需要在科学设置内部控制组织机... 当前,部分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如内部控制环境尚未形成、风险识别和评估科学性不高、内部控制活动粗放、评价流于形式、信息化水平不一等。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需要在科学设置内部控制组织机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等方面做出努力,并实施内部控制精细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公立医院 内部控制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价值创造的医院全成本控制路径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小翠 冯丹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4-37,共4页
成本控制是医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MC医院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构建全成本控制路径,明确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在成本管控上的责任,开展立体化、连续性、可对标、全覆盖的成本管控工作,成效显著;同时,以准确的成本数据建立成本、... 成本控制是医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MC医院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构建全成本控制路径,明确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在成本管控上的责任,开展立体化、连续性、可对标、全覆盖的成本管控工作,成效显著;同时,以准确的成本数据建立成本、定价和财政补偿三者之间的衔接模型。对此,总结MC医院实践经验,以期为公立医院成本管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创造 全成本控制 公立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超肝病外脑2.0在人工智能临床诊疗领域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海涛 刘红枝 +3 位作者 方国旭 郭鹏飞 陈振伟 刘景丰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01-2907,共7页
目的 探讨孟超肝病外脑2.0版在临床诊疗中的初期应用。方法 使用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东南肝胆健康大数据研究所大数据智能信息化系统自动抓取2021年6月9日—21日入院的内外科在院病例共160例,以慢性乙型肝炎辅助诊断、肝纤维化解... 目的 探讨孟超肝病外脑2.0版在临床诊疗中的初期应用。方法 使用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东南肝胆健康大数据研究所大数据智能信息化系统自动抓取2021年6月9日—21日入院的内外科在院病例共160例,以慢性乙型肝炎辅助诊断、肝纤维化解读、慢性乙型肝炎分期模型、肝硬化辅助诊断、肝硬化辅助分期、原发性肝癌辅助诊断、原发性肝癌BCLC分期、原发性肝癌中国分期、Child-Pugh评分、APRI评分等智能辅助诊断工具为测试内容,评价孟超肝病外脑2.0人工智能结论的完整性、准确性。结果 所有辅助诊断工具在测试时间内提取到规范的关键维度完整率为94.17%。抓取数据的准确性方面,人工智能报告结构化准确率为97.55%;文本处理准确率为91.61%。结论 孟超肝病外脑2.0为医学专科大数据平台建设提供一种创新模式,在初期临床诊疗中作为一种辅助诊断工具,具有较高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孟超肝病外脑 决策支持系统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nta胆管炎1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雪芳 陈丽红 +3 位作者 黄丽云 吴丽霞 林秋香 王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7-631,共5页
目的探讨Lenta胆管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12例Lenta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组化法对12例Lenta胆管炎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2例Lenta胆管炎患者均有急性发病史和肝功能指标异常,9例(75.0%... 目的探讨Lenta胆管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12例Lenta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组化法对12例Lenta胆管炎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2例Lenta胆管炎患者均有急性发病史和肝功能指标异常,9例(75.0%)白细胞计数异常,11例(91.7%)有腹腔感染,8例(66.7%)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8例(66.7%)确诊为脓毒症。常见病理学表现包括点状坏死(100%)、碎屑样坏死(100%)、融合性坏死(75.0%)、桥接坏死(66.7%)、肝细胞和毛细胆管淤胆(75.0%)、汇管区轻微水肿(33.3%),12例均有汇管区周围细胆管增生,扩张细胆管内见浓缩胆汁,均无小叶间胆管淤胆。12例均有原发肝病基础。2例(16.7%)患者转院治疗后死亡,10例(83.3%)患者存活,随访时间7~55个月。结论Lenta胆管炎表现出独特的临床表现和形态学特征,常在基础疾病上伴发;肝活检组织中出现Lenta胆管炎,常提示患者可能有脓毒症和(或)腹腔感染,诊断时应综合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nta胆管炎 脓毒症 腹腔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LR4/JNK/NF-κB通路探讨凉血解毒化瘀方治疗慢加急肝衰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政芳 周文 +2 位作者 李振挺 李芹 廖乃顺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32-1038,共7页
目的探讨凉血解毒化瘀方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受体Toll样受体4(TLR4)/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核因子κB(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氯化碳、细菌脂多糖(LPS)和D-氨... 目的探讨凉血解毒化瘀方对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受体Toll样受体4(TLR4)/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核因子κB(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氯化碳、细菌脂多糖(LPS)和D-氨基半乳糖(D-GalN)联合诱导法构建慢加急肝衰竭小鼠模型;生化分析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肝功能指标。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TLR4的mRNA表达。CCK8筛选凉血解毒化瘀方对Raw264.7细胞的干预浓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巨噬细胞上清TNF-α、IL-6、IL-1β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TLR4/JNK/NF-κB通路相关蛋白(TLR4、NF-κB、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p-ERK1/2、p-JNK、JNK)的表达。结果与ACLF模型组比较,凉血解毒化瘀方可降低血清ALT、AST、TBIL含量,减少肝组织细胞坏死、纤维化、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及肝组织TNF-α、IL-6、IL-1β、TLR4的mRNA表达,并降低肝组织TLR4/JNK/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细胞实验进一步发现凉血解毒化瘀方可抑制巨噬细胞TNF-α、IL-6、IL-1β分泌,下调TLR4/JNK/NF-κB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论凉血解毒化瘀方能有效改善ALCF小鼠肝功能、抑制其炎症反应的疗效,其机制与其下调TLR4/JNK/NF-κB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血解毒化瘀方 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 肝功能 炎症反应 TLR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产衣原体肺炎1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世军 姚辉煌 林秀华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79,共3页
1临床资料患者,女,56岁,因“畏冷、发热、咳嗽1天”于2021年2月27日入院。自诉受凉后出现畏冷、发热,体温最高达39.3℃,感肌肉酸痛、乏力,伴阵发性非刺激性咳嗽,咯少许白色黏痰,不易咳出,呕吐3次,为胃内容物,非咖啡样;门诊查血常规白细... 1临床资料患者,女,56岁,因“畏冷、发热、咳嗽1天”于2021年2月27日入院。自诉受凉后出现畏冷、发热,体温最高达39.3℃,感肌肉酸痛、乏力,伴阵发性非刺激性咳嗽,咯少许白色黏痰,不易咳出,呕吐3次,为胃内容物,非咖啡样;门诊查血常规白细胞14.42×109/L,嗜中性粒细胞比例0.81;C反应蛋白67.50 mg/L;胸部CT见右肺下叶炎症(见图1A)。有直接接触“鸡、鸭、羊”等禽畜史。查体:体温37.8℃,血氧饱和度(未吸氧)99%,右下肺呼吸音低,双肺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脏及腹部无特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衣原体 肺炎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5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血药浓度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晓颖 叶珍洁 +2 位作者 吴灵洁 原津津 俞晓玲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7-214,共8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多替拉韦、拉替拉韦、依非韦伦、拉米夫定和替诺福韦浓度,并应用于治疗药物监测。方法分别以多替拉韦-D5、拉替拉韦-D4、依非韦伦-D5、拉米夫定-^(13)C-^(15)N_(2)、替...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多替拉韦、拉替拉韦、依非韦伦、拉米夫定和替诺福韦浓度,并应用于治疗药物监测。方法分别以多替拉韦-D5、拉替拉韦-D4、依非韦伦-D5、拉米夫定-^(13)C-^(15)N_(2)、替诺福韦-D7作为内标,样本经乙腈沉淀蛋白法处理后稀释进样分析。色谱柱为Shim-pack XR-ODSⅢ(2.0 mm×50 mm,1.6μm),流动相为0.1%甲酸-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柱温40℃。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扫描分析,待方法学验证后用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治疗药物监测。结果多替拉韦、拉替拉韦、依非韦伦、拉米夫定、替诺福韦血药浓度分别在62.5~3000、10~500、125~6000、10~500、10~500 n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均>0.998;四水平质控样品的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7%,准确度为94.0%~109.3%;提取回收率为98.7%~104.5%、不同类型血浆基质效应为95.7%~106.0%,且血浆样本在一定的储存环境中稳定性良好。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接受多替拉韦、依非韦伦、拉米夫定、替诺福韦的HIV患者血药谷浓度分别为107.7~2366.0、740.0~3410.0、38.5~1229.3、31.6~224.4 ng·mL^(-1)。结论该方法准确度高、操作简便、成本低,适用于HIV患者多替拉韦、拉替拉韦、依非韦伦、拉米夫定、替诺福韦的治疗药物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替拉韦 拉替拉韦 依非韦伦 拉米夫定 替诺福韦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治疗药物监测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和血清学模型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玉洁 冯斯奕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9-515,共7页
目的 探讨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和血清学模型及其联合应用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2年8月在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进行过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2D-SWE)与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的327例慢... 目的 探讨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和血清学模型及其联合应用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2年8月在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进行过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2D-SWE)与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的32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取患者的性别、年龄、血清学指标和2D-SWE结果,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S0~S1组、S≥2组、S≥3组和S=4组,根据血清学指标计算血清学模型。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对2D-SWE和血清学模型与肝纤维化分期进行相关分析,以肝组织病理结果为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各参数及其联合应用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的效能,并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方法间的差异。结果 2D-SWE检测LSM值与肝纤维化分期呈强相关性(r=0.741,P<0.001),血清学模型中除了AAR外的其他6种(APRI、FIB-4、GPR、GP、RPR、S指数)与肝纤维化分期均存在正相关(P值均<0.001)。2D-SWE诊断S≥2、S≥3和S=4肝纤维化的AUC值分别为0.878、0.932、0.942,显著高于血清学模型(P值均<0.001),其最佳截断值分别为6.9 kPa、7.9 kPa、9.4 kPa。血清学模型中APRI在诊断S≥2、S=4的AUC值最高(0.788、0.875),S指数在诊断S≥3的AUC值最高(0.846)。在诊断S≥2、S≥3、S=4时2D-SWE和APRI联合能将AUC值分别提高到0.887、0.938、0.950,诊断S≥2、S≥3、S=4时2D-SWE和S指数联合诊断的AUC值分别为0.879、0.935、0.941;但单独使用2D-SWE与上述联合诊断并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 2D-SWE对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效能显著优于7种血清学模型;血清学模型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中APRI、S指数的价值较高;单独使用2D-SWE与指标联合并无明显差异,联合并不能显著提高诊断效能,新的联合诊断方法仍有待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弹性成像技术 活组织检查 针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精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6-1081,共6页
酒精性肝病(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ALD的发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典型的ALD病变模式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以及酒精性肝硬化。然而,ALD组织病理形态的多样性... 酒精性肝病(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导致的肝脏疾病。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ALD的发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典型的ALD病变模式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以及酒精性肝硬化。然而,ALD组织病理形态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与其他肝病组织形态的相似性对于临床病理学诊断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就ALD的组织病理学形态、分级和分期系统以及鉴别诊断等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酒精性 活组织检查 病理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免疫抑制剂对肝移植大鼠模型免疫排斥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海涛 俞赛花 +4 位作者 陈丽红 赖子森 刘海岩 刘红枝 沈聪龙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9-1214,共6页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联合免疫抑制剂(IS)对肝移植大鼠模型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将F344大鼠分成5组:Normal组(不进行任何干预)、PS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MSC组(注射MSC)、IS组(注射IS)、MSC+IS组(注射MSC和IS),每组8只。除Nor...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联合免疫抑制剂(IS)对肝移植大鼠模型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将F344大鼠分成5组:Normal组(不进行任何干预)、PS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MSC组(注射MSC)、IS组(注射IS)、MSC+IS组(注射MSC和IS),每组8只。除Normal组以外,各组均采用Kamada双袖套法不重建肝动脉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大鼠肝组织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并进行纤维化程度统计,免疫组化实验检测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浸润情况,免疫荧光实验分析巨噬细胞M2极化情况。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与PS组相比,MSC+IS组生存期显著延长(P<0.01),MSC组、IS组和MSC+IS组的肝组织结构明显改善,纤维化程度显著降低(P值均<0.0001),NK细胞和T淋巴细胞浸润数量显著减少(P值均<0.0001),巨噬细胞M2极化程度显著增加(P值均<0.0001),提示MSC+IS组的疗效显著优于MSC组和IS组。结论MSC联合IS可以改善大鼠肝移植术后肝组织病理,降低炎性细胞浸润,促进巨噬细胞M2极化,起免疫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间质干细胞 移植物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类器官研究现状与展望
17
作者 肖毅 吴名 姚刚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63-776,共14页
肿瘤类器官是指来源于患者肿瘤组织的三维结构模型,拥有与亲代肿瘤类似的基因谱系和病理学特征,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肿瘤在体内的微观形态和生长情况,是肿瘤研究的新型体外模型,在研究肿瘤分子生物学特征、高通量筛选药物、指导个体化治... 肿瘤类器官是指来源于患者肿瘤组织的三维结构模型,拥有与亲代肿瘤类似的基因谱系和病理学特征,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肿瘤在体内的微观形态和生长情况,是肿瘤研究的新型体外模型,在研究肿瘤分子生物学特征、高通量筛选药物、指导个体化治疗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近年来,细胞共培养、血管化和微流控等技术与类器官模型的融合发展,催生了器官芯片(Organ-on-a-Chip,OoC)等新工具的发展,促进了类器官模型在研究肿瘤耐药机制、筛选敏感药物和指导精准治疗临床试验等肿瘤基础和临床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然而,目前类器官模型还存在培养质量不稳定、高通量检测成本高、难以精确模拟肿瘤微环境和空间结构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克服技术瓶颈,使其更好地应用于肿瘤学研究,进一步提升肿瘤研究水平。本综述对肿瘤类器官的发展历程和最新进展进行总结,在肿瘤类器官的最新应用方面,本文介绍疾病的建模、肿瘤创新药的研发及在个体化治疗方面的应用,并对近期开展的类器官相关临床研究进行汇总;此外,在肿瘤类器官的技术进展方面,本综述详细阐述开发新型培养装置、模拟肿瘤微环境、诱导血管生成等。综上,本综述梳理肿瘤类器官研究的最新进展、不足和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肿瘤类器官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器官 器官芯片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孝楼 陈明胜 +2 位作者 甘巧蓉 江晓燕 陈立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288-291,共4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三代头孢菌素预防性抗感染治疗7 d,观察抗感染治疗... 目的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4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收治的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三代头孢菌素预防性抗感染治疗7 d,观察抗感染治疗2周内的疗效,比较分析预防有效组和无效组之间临床特征的差异,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预防性抗感染失败的影响因素。结果 38例(46.4%)患者发生继发感染,预防有效组和预防无效组在凝血酶原时间、入住ICU的比例、入住ICU时间、接受深静脉穿刺的比例、Child-Pugh分级和Child-Pugh评分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hild-Pugh分级和入住ICU是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2.455[95%可信区间(95%CI):1.01~5.97,P=0.048]和4.12(95%CI:1.32~12.83,P=0.015)。结论三代头孢菌素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失败率较高,入住ICU和高Child-Pugh分级是影响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胃肠出血 头孢菌素类 治疗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eAg与肝组织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郭如意 余青 +4 位作者 余雪平 林志鹏 林成祖 林琪 苏智军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7-401,408,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eAg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序列研究方法,搜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肝组织活检术的137例HBeAg阳性CHB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清HBeAg滴度均采用微粒子免疫发...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eAg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序列研究方法,搜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肝组织活检术的137例HBeAg阳性CHB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清HBeAg滴度均采用微粒子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HBV 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肝组织炎症分级及纤维化分期与血清HBeAg滴度呈负相关,与ALT水平呈正相关,与HBV DNA水平无相关性;血清HBeAg和ALT水平可独立预测肝组织炎症≥G2和纤维化≥S2,优于血清HBV DNA水平和年龄;且血清HBeAg预测肝组织炎症≥G2的价值优于ALT,而预测纤维化≥S2的价值略低于ALT。肝细胞HBcAg阳性组血清HBeAg、HBV DNA水平均高于肝细胞HBcAg阴性组(均P<0.01)。血清HBeAg滴度预测肝细胞表达HBcAg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0.02%和65.89%,高于血清HBV DNA(78.89%和43.21%)。血清HBeAg滴度与HBV DNA水平呈正相关(r=0.274,P=0.002),与ALT水平呈负相关(r=-0.212,P=0.013)。结论血清HBeAg与肝组织炎症程度及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血清HBeAg滴度预测肝组织炎症程度的价值优于年龄、血清ALT、HBV DNA水平,预测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低于ALT。血清HBeAg较血清HBV DNA更能反映肝细胞内HBV复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HBEAG HBV DNA ALT 肝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adheri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复发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东良 张志强 +5 位作者 陈少华 张世安 方坚 林小钦 张霞 江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5-318,共4页
目的探讨T-钙黏附蛋白(T-cadheri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1年10月于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行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的新鲜癌组织和癌旁2cm以上肝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不同恶性生物... 目的探讨T-钙黏附蛋白(T-cadheri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1年10月于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行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的新鲜癌组织和癌旁2cm以上肝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不同恶性生物学程度以及手术前TNM分期相同,术后1年内出现或未出现复发和(或)转移的HC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cadherin基因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T-cadherin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肝癌组织中T-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高达46.7%(28/60),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6.7%(4/6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55,P=0.000)。在高分化与中低分化的HCC患者癌组织中T-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30.0%(6/20)和35.0%(7/2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4,P=0.736)。在出现转移的HCC患者癌组织中T-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75%(15/20)]明显升高,与未出现转移的HCC患者[32.5%(13/40)]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76,P=0.002)。T-cadherin mRNA检测结果显示癌组织T-cadherin表达缺失(高度异常表达),癌旁组织在多数患者中呈正常表达(T-cadherin阳性)。结论 T-cadherin基因在HCC中异常表达,且与肝细胞癌的复发转移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判断HCC预后的预测指标和药物研究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钙黏着糖蛋白类 复发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