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巢式MSP法检测恶性血液病细胞株p16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周华蓉 沈建箴 +3 位作者 付海英 叶宝国 范丽萍 林福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375-378,共4页
本研究应用改进的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即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6种肿瘤细胞株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效率,探讨其在筛选p16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的肿瘤细胞株,及将其作为研究基因甲基化与表达关系的理想细胞模型中的应用。6种... 本研究应用改进的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即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6种肿瘤细胞株p16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效率,探讨其在筛选p16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的肿瘤细胞株,及将其作为研究基因甲基化与表达关系的理想细胞模型中的应用。6种肿瘤细胞株基因组DNA经碱变性后以亚硫酸盐修饰,再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分析检测其p16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结果表明:CA46、U266都有不同程度的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而Molt4、K562、HL-60、Jurkat的p16基因启动子区均未甲基化。结论: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可以准确的检测出恶性血液病细胞株p16基因的甲基化状态,方法简单,灵敏且重复性强,可以广泛用于筛选各种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恶性血液病细胞株以及恶性血液病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恶性血液病细胞株 P16基因 基因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7^(kip1)与细胞周期蛋白G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惠瑜 林东红 +1 位作者 罗玲清 胡建达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847-851,共5页
为了探讨P27kip1与细胞周期蛋白G(cyclin G)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8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10例正常人白细胞的P27kip1与cyclin G mRN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3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10... 为了探讨P27kip1与细胞周期蛋白G(cyclin G)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8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10例正常人白细胞的P27kip1与cyclin G mRN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3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10例正常人白细胞的P27kip1与cyclin G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急性白血病初治/复发组的cyclin G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白血病初治/复发组的P27kip1 mRNA水平与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急性白血病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的P27kip1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初治/复发组(p<0.05),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P27kip1与cyclin G的表达呈低度负相关。结论:P27kip1与cyclinG在白血病患者中有异常表达,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有一定联系;P27kip1的低表达与cyclin G的异常高表达可能是白血病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7^KIP1 细胞周期蛋白G 急性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11248对白血病细胞HL-60增殖及凋亡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惠瑜 施腾飞 +3 位作者 成玲 林东红 罗玲清 胡建达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12-516,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抗肿瘤药物苹果酸舒尼替尼(SU11248)对白血病细胞HL-60的生物学效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SU11248对HL-60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用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的DNA倍... 目的:探讨新型抗肿瘤药物苹果酸舒尼替尼(SU11248)对白血病细胞HL-60的生物学效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SU11248对HL-60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用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细胞的DNA倍体及细胞周期变化;用凝胶电泳分析DNA片段化;以Western blot法检测2.0μg/ml SU11248作用HL-60后bcl-2、bax、caspase-3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SU11248可明显抑制HL-60细胞增殖(P<0.05),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约为2.00μg/ml。SU11248可促进细胞凋亡,并呈剂量依赖性;能将HL-60细胞阻滞于G0/G1期,并呈时间依赖性;诱导HL-60细胞呈典型的DNA梯带;SU11248作用后bcl-2蛋白表达随时间依赖性降低,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bax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SU11248能抑制HL-60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调节bcl-2家族蛋白的表达,并裂解caspase-3是其可能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11248 白血病 HL-60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式MS-PCR法检测恶性血液病细胞株APC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
4
作者 吴雪梅 沈建箴 +5 位作者 喻爱芳 范丽萍 周华蓉 付海英 沈松菲 吴淡森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4期957-960,共4页
本研究旨在应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MS-PCR)法检测10种恶性血液系统肿瘤细胞株APC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并探究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同时筛选出APC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的肿瘤细胞株,将其作为研究基因甲基化与表达关系的细胞模... 本研究旨在应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PCR(nMS-PCR)法检测10种恶性血液系统肿瘤细胞株APC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并探究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同时筛选出APC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的肿瘤细胞株,将其作为研究基因甲基化与表达关系的细胞模型。采用nMS-PCR扩增亚硫酸盐修饰后的10种肿瘤细胞株基因组DNA,检测其APC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结果表明,CA46、U266、Molt4、K562、HL-60、CEM、AKR、U937、Raji细胞的APC基因启动子区均未甲基化,而Jurkat细胞的APC基因启动子区出现甲基化。结论:用nMS-PCR可以准确地检测出恶性血液病细胞株APC基因的甲基化状态,该方法操作简便,可用于检测各种肿瘤细胞基因的甲基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恶性血液病细胞株 APC基因 基因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器官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彦权 胡晓梅 +4 位作者 殷悦 林霖 沈建箴 陈玉婷 唐焕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50-656,共7页
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PTLD)是一类临床罕见、缘于实体器官移植(solid organ transplant,SOT)或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术后长期接受免... 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PTLD)是一类临床罕见、缘于实体器官移植(solid organ transplant,SOT)或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术后长期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而诱发的淋巴细胞或浆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因发病部位不定,常为结外部位,且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在PTLD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术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 器官移植 结外淋巴瘤 鉴别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皮杉醇扼制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恶性生物学特性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彦权 殷悦 +2 位作者 曾敏娟 陈玉婷 唐焕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85-991,共7页
目的:探讨白皮杉醇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恶性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白皮杉醇干预HL60、U937及HL60/ADR、U937/ADR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 目的:探讨白皮杉醇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恶性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白皮杉醇干预HL60、U937及HL60/ADR、U937/ADR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自噬及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耐药株中各耐药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白皮杉醇可抑制HL60、U937细胞活性,并诱导其凋亡。当白皮杉醇干预AML细胞24 h后,自噬标记物LC3-II/LC3-I比值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升高(r=0.672,r=0.549),当白皮杉醇干预48 h后,可下调AML细胞中Bcl-2蛋白的表达并水解活化caspase-3,同时抑制Akt/NF-κB信号通路活化水平以诱发AML细胞程序性死亡。白皮杉醇干预AML耐药株后亦可下调MRP1的表达,能逐渐削弱白血病耐药株的化疗抗性,但对BCRP表达的影响微弱,对MDR1基本无影响。结论:白皮杉醇能抑制AML细胞的增殖活性,并诱导其发生程序性死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kt/NF-κB信号通路激活、水解活化caspase-3并下调Bcl-2蛋白表达以及使部分耐药基因表达受抑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皮杉醇 急性髓系白血病 恶性生物学特性 程序性死亡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巢式MSP法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p16基因甲基化状态 被引量:14
7
作者 范丽萍 沈建箴 +5 位作者 叶宝国 林福安 傅海英 周华蓉 沈松菲 喻爱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58-261,共4页
为了研究p16基因甲基化和缺失与急性白血病发病的关系,探讨其在成人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应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MSP)分析了82例各种亚型的急性白血... 为了研究p16基因甲基化和缺失与急性白血病发病的关系,探讨其在成人急性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应用巢式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n-MSP)分析了82例各种亚型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初诊或复发不同阶段p16基因的甲基化和缺失状态,并且在基因组硫化修饰PCR后克隆测序验证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82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p16基因甲基化的出现率为39.0%,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为41.4%,24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为33.3%;初治AL患者为36.6%,而复发患者则为54.5%。82例AL患者中有6例p16基因缺失,缺失率为7.3%,在AML、ALL患者中分别为1.7%和20.8%。16例健康自愿者或非恶性血液病患者p16基因则未发生甲基化或缺失。结论:在成人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p16基因甲基化比p16基因纯合缺失更具有意义;p16基因表达异常与成人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6基因 基因甲基化 急性白血病 n—M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_2O_3对Jurkat细胞株hdpr1基因去甲基化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沈松菲 沈建箴 +3 位作者 付海英 吴淡森 徐成波 朱艺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484-1488,共5页
本研究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株hdpr1抑癌基因去甲基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CCK8法检测As2O3对Jurkat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s2O3作用前后细胞周期的变化,甲基化特异... 本研究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对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株hdpr1抑癌基因去甲基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CCK8法检测As2O3对Jurkat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As2O3作用前后细胞周期的变化,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As2O3对hdpr1基因甲基化模式的影响,用半定量RT-PCR检测As2O3对hdpr1基因、DNA甲基转移酶基因dnmt1、dnmt3a、dnmt3b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As2O3可明显抑制Jurkat细胞的增殖并呈时间-浓度依赖性;As2O3阻滞Jurkat细胞周期于G0/G1期(p<0.05),呈浓度依赖性;As2O3能够逆转Jurkat细胞株hdpr1基因的高甲基化并诱导其mRNA重新表达,同时下调dnmt1、dnmt3a、dnmt3b mRNA的表达水平,亦呈浓度依赖性。结论:As2O3抑制Jurkat细胞的增殖,阻滞细胞周期于G0/G1期,其机制可能为下调dnmt1、dnmt3a、dnmt3b基因的表达,诱导Jurkat细胞中异常甲基化的hdpr1基因去甲基化并使其恢复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化 hdpr1 三氧化二砷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JURKA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_2O_3逆转人恶性淋巴瘤CA46细胞系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及激活转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周华蓉 沈建箴 +2 位作者 付海英 沈松菲 范丽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403-409,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逆转恶性淋巴瘤CA46细胞株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和调节转录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以高甲基化的恶性淋巴瘤细胞株CA46作为研究基因甲基化与表达关系的实验对象。采用SRB法检测As2O3对人恶性淋巴瘤CA46细胞系... 本研究旨在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逆转恶性淋巴瘤CA46细胞株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和调节转录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以高甲基化的恶性淋巴瘤细胞株CA46作为研究基因甲基化与表达关系的实验对象。采用SRB法检测As2O3对人恶性淋巴瘤CA46细胞系增殖、活力的影响;nMSP法检测药物作用后p16甲基化状态变化;RT-PCR法检测p16、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DNMT3B mRNA的表达;利用流式细胞术DNA倍体分析法探讨As2O3对恶性淋巴瘤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As2O3作用CA46细胞株72小时后p16基因甲基化程度明显减弱,p16基因异常甲基化的现象被逆转;②未处理组细胞p16基因呈微弱表达,As2O3作用72小时后p16基因表达增强,0.5μmol/L组、1.0μmol/L组和2.0μmol/L组p16基因表达阳性条带与β-actin灰度的比值分别为(0.33±0.10)、(0.57±0.11)、(0.67±0.09),阳性对照灰度比值为(0.73±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与未处理组相比,As2O3作用72小时后甲基转移酶DNMT3A、DNMT3B的表达下降并呈浓度依赖性,而DNMT1表达不受影响;④与对照组相比,3组不同浓度As2O3均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生长,G0/G1期细胞增加。结论:As2O3可能通过抑制甲基转移酶DNMT3A、DNMT3B或(和)直接逆转p16基因甲基化状态,使p16基因表达上调,并恢复其活性,从而实现其细胞周期调控功能,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2O3 P16基因甲基化 恶性淋巴瘤 CA46细胞系 DNA甲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戊酸钠抑制人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增殖及组蛋白乙酰化调控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艺芳 叶宝国 +4 位作者 沈建箴 林聪猛 林福安 沈松菲 徐成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3期638-641,共4页
本研究探讨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 sodium,VPA)对U26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组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的影响。采用CCK-8法检测VPA对U26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VPA作用前后U266细胞周期的变化,半定量RT-PCR检测VPA作用后U266... 本研究探讨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 sodium,VPA)对U26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组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的影响。采用CCK-8法检测VPA对U26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VPA作用前后U266细胞周期的变化,半定量RT-PCR检测VPA作用后U266细胞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mRNA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VPA作用后HDAC1及组蛋白H3、H4乙酰化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VPA对U26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时间-浓度依赖性;2.5mmol/L的VPA处理细胞48小时后,细胞周期检测显示G0/G1期细胞比例增高,S期细胞比例下降,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p<0.05);RT-PCR证实VPA能够抑制HDAC1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证实不同浓度VPA作用细胞48小时后HDAC1蛋白水平降低,组蛋白H3、H4乙酰化表达水平提高。结论:VPA能够抑制U266细胞增殖,使细胞阻滞于G0/G1期,这可能与VPA抑制HDAC1表达,上调组蛋白H3、H4乙酰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多发性骨髓瘤 U266细胞 组蛋白去乙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hmin1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建萍 胡建达 +2 位作者 李静 刘庭波 林敏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05-1110,共6页
本研究探讨stathmin1基因和蛋白在急性白血病初治、复发和缓解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应用F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25例正常人和7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细胞中stathmin1 mRNA和stathmin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正常人体内检测不... 本研究探讨stathmin1基因和蛋白在急性白血病初治、复发和缓解患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应用F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25例正常人和7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细胞中stathmin1 mRNA和stathmin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在正常人体内检测不出stathmin1蛋白表达,其mRNA在正常人体内则低水平表达。急性白血病初治患者stathmin1 mRNA表达高于正常人(P<0.05),急性白血病复发者stathmin1 mRNA表达显著高于初治者(P<0.05),急性髓系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之间stathmin1 mRNA表达无显著差别(P>0.05)。急性白血病初治患者stathmin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89%,stathmin1蛋白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缓解后表达明显下降或不表达,急性白血病复发者stathmin1蛋白表达与初治者无显著差别(P>0.05),急性髓系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之间stathmin1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stathmin1蛋白和mRNA在急性白血病初治及复发患者体内高表达,而在缓解后体内仍有弱表达的患者,具有一定的复发风险,因此stathmin1可能成为判断微残留白血病的一个新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stathmin1蛋白 stathmin1基因 微残留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11248干预白血病细胞HL-60对P27^KIP1和cyclin G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林东红 韩燕燕 +2 位作者 陈惠瑜 罗玲清 胡建达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28-630,共3页
目的:探讨SU11248对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效应及其对HL-60细胞表达P27KIP1和cyclin G蛋白改变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检测SU11248对HL-60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SU11248干预HL-60细胞前后P27KIP1和cyclin G蛋白... 目的:探讨SU11248对人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效应及其对HL-60细胞表达P27KIP1和cyclin G蛋白改变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检测SU11248对HL-60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检测SU11248干预HL-60细胞前后P27KIP1和cyclin G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不同浓度(0.5、1.0、2.0、4.0、8.0mg/L)SU11248作用HL-60细胞24h、48h、72h、96h后,SU11248可抑制HL-60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约为2.0mg/L。2.0mg/LSU11248作用HL-60细胞72h时抑制率达到最高。2.0mg/LSU11248作用HL-60细胞后cyclin G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降低,而P27KIP1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升高。两蛋白各时间组的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11248具有抑制HL-60细胞增殖的生物效应,在HL-60细胞及SU11248干预HL-60细胞过程中,P27KIP1基因可能对cyclin G基因及细胞周期发挥负性调控作用。SU11248通过上P27KIP1、下调cyclin G而干扰细胞周期可能是其发挥抑制肿瘤细胞分裂的环节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11248 HL-60细胞 P27KIP1 CYCLIN 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11248对骨髓瘤细胞U266增殖及凋亡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东红 罗玲清 +1 位作者 陈惠瑜 胡建达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12-316,共5页
目的:探讨SU11248对骨髓瘤细胞U266的生物学效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SU11248对U266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的DNA倍体及细胞周期变化、用凝胶电泳分析DNA片段化、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 目的:探讨SU11248对骨髓瘤细胞U266的生物学效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SU11248对U266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的DNA倍体及细胞周期变化、用凝胶电泳分析DNA片段化、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SU11248对U266细胞凋亡的影响;以RT-PCR法检测3.0μg/mlSU11248作用U266细胞后c-myc、hTERT、Bcl-2、BaxmRNA表达变化。结果:SU11248可明显抑制U266细胞增殖(P<0.05),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约为3.0μg/ml。SU11248可将U266细胞阻滞于G0/G1期,并呈现剂量依赖性;能诱导U266细胞呈现典型的DNA梯状带;促进细胞原位凋亡。3.0μg/mlSU11248作用后,U266细胞c-myc、hTERT、Bcl-2mRNA表达水平呈时间依赖性降低,而BaxmRNA表达水平呈时间依赖性增强。结论:SU11248能抑制U266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U266细胞Bcl-2、c-myc和hTERT的表达及上调Bax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11248 多发性骨髓瘤 U266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hmin和CrkL蛋白在耐阿霉素的K562白血病细胞中表达上调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建萍 胡建达 +2 位作者 林敏辉 李静 刘庭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383-1387,共5页
本研究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比较白血病K562细胞及其耐阿霉素的K562/A02细胞中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筛选新的耐药相关蛋白。利用荧光差异双向电泳(2D-DIGE)技术分离K562细胞及K562/A02细胞的总蛋白,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 本研究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比较白血病K562细胞及其耐阿霉素的K562/A02细胞中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筛选新的耐药相关蛋白。利用荧光差异双向电泳(2D-DIGE)技术分离K562细胞及K562/A02细胞的总蛋白,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差异表达蛋白质点进行鉴定,搜索蛋白质数据库,获得差异蛋白质的信息,并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在蛋白质水平和mRNA水平对差异蛋白质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经过DIGE技术和质谱分析,鉴定出8个蛋白质在耐阿霉素的K562细胞中表达有差异,其中2个表达下调,6个表达上调,它们分别参与细胞能量代谢、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细胞信号转导和基因转录等。在表达上调的蛋白中挑选Stathmin和CrkL蛋白,在K562及其耐药细胞株中进行了蛋白免疫印迹实验,结果与双向电泳结果一致;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CrkL在mRNA水平变化与在蛋白质水平变化一致,而Stathmin在mRNA水平变化与蛋白质水平变化不完全一致。结论:白血病K562细胞及其耐阿霉素K562/A02细胞蛋白质表达谱有差异,Stathmin和CrkL蛋白可能与耐药有关,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HMIN蛋白 CrkL蛋白 阿霉素 多药耐药 K562细胞 K562/A0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PcH1-PDT对淋巴瘤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慧芳 陈万紫 +2 位作者 陈元仲 林东红 林晓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588-591,共4页
本研究探讨新型酞菁类光敏剂ZnPcH1介导的光动力疗法(ZnPcH1-PDT)对淋巴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采用人Burkitt淋巴瘤CA46细胞、鼠淋巴瘤P388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应用MTT比色法和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PDT对细胞的杀伤作用,采用AO/EB... 本研究探讨新型酞菁类光敏剂ZnPcH1介导的光动力疗法(ZnPcH1-PDT)对淋巴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采用人Burkitt淋巴瘤CA46细胞、鼠淋巴瘤P388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应用MTT比色法和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PDT对细胞的杀伤作用,采用AO/EB荧光染色法、DNA片段化分析、TUNNEL、Annexin-V-FITC/PI双染等方法分析细胞的死亡方式。结果表明:ZnPcH1-PDT对人和鼠淋巴瘤细胞均有杀伤作用,且呈量效关系,但CA46细胞对PDT的敏感程度低于P388细胞(p<0.05)。PDT能够诱导细胞凋亡,且呈时间依赖性。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还显示PDT作用后CA46细胞以早期凋亡为主,P388细胞则以早期凋亡和坏死为主。结论:ZnPcH1-PDT能够有效地抑制淋巴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疗法 ZnPcH1—PDT 淋巴瘤 CA46细胞 P388细胞 细胞凋亡 细胞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树突状细胞活化的骨髓细胞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的净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君敏 陈志哲 +1 位作者 魏秀妹 林祥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43-148,共6页
为考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患者自体树突状细胞 (DCs)活化骨髓细胞、净化骨髓的作用 ,采用免疫磁珠从 2例血液学缓解的CML骨髓单个核细胞 (BMMNCs)分离DCs,另取BMMNCs置T 2 5塑料培养瓶建立Dexter培养体系 ,分为 3份 ,第 1份为对照 ,... 为考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患者自体树突状细胞 (DCs)活化骨髓细胞、净化骨髓的作用 ,采用免疫磁珠从 2例血液学缓解的CML骨髓单个核细胞 (BMMNCs)分离DCs,另取BMMNCs置T 2 5塑料培养瓶建立Dexter培养体系 ,分为 3份 ,第 1份为对照 ,第 2份加rhIL 2 ,第3份加自体DCs。每周取半量非贴壁细胞、计数、行CFU GM检测 ,然后加等量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当非贴壁细胞总数 <2× 10 5时终止培养 ,收集贴壁细胞做CFU GM集落形成试验并检测CD34和P2 10表达。取贴壁细胞形成的CFU GM集落 ,抽提RNA ,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BCR ABL的表达。结果发现 ,在DCs加入CML骨髓Dexter培养体系培养后 1- 2周 ,非贴壁细胞的CFU GM产量明显下降 ,与rhIL 2的体系基本平行 ,同时体系中的P2 10阳性细胞显著减少。不过 ,培养 3周后含DCs的体系CFU GM产量下降减缓 ,而含rhIL 2的体系CFU GM产量持续下降。在含自体DCs的Dexter体系 ,贴壁细胞中CD34+ 细胞和P2 10 + 细胞比例最低 ,只是贴壁细胞产生的CFU GM集落中 ,BCR ABL(+ )的集落比例与不含DCs的体系比较无明显差别。这些结果说明自体DCs加入CML骨髓Dexter培养体系能减少白血病的祖细胞 ,包括成熟的祖细胞和原始的祖细胞 ,自体DCs有可能用于CML骨髓的体外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骨髓细胞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细胞周期蛋白G基因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林东红 陈惠瑜 胡建达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76-380,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G基因(CyclinG)mRNA在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129例白血病患者和10例正常人白细胞的CyclinGmRNA表达进行分析。结果(1)急性白血病(AL)组和慢性白血病(CL)组CyclinGm...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G基因(CyclinG)mRNA在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129例白血病患者和10例正常人白细胞的CyclinGmRNA表达进行分析。结果(1)急性白血病(AL)组和慢性白血病(CL)组CyclinGmRNA的表达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AL组和CL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2)AL、AML、ALL组中初治/复发亚组的CyclinG阳性率分别为71.3%、66.7%和85.7%,均明显高于相应的缓解组(P<0.05或P<0.01)和正常对照组(P<0.01);但各白血病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Cyc-linG阳性表达率在白血病初治患者的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幼稚细胞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但AL组和AML组中初治患者WBC计数>50×109/L组的CyclinG的阳性率明显高于WBC计数≤50×109/L组。(4)初治患者中有53例CyclinG表达阳性,其中强阳性表达患者的缓解率(51.7%)显著低于一般阳性患者的缓解率(79.1%)(P<0.05)。结论CyclinG在白血病患者中有异常高表达,与白血病的发生有一定联系;其异常高表达可能是白血病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G基因 白血病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bcl-2反义寡核苷酸F951对人白血病裸鼠移植瘤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东良 吕联煌 +2 位作者 林锦娟 林振兴 陈英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0-234,共5页
目的研究新型反义寡核苷酸F951对急性髓性白血病(AML)裸鼠移植瘤bcl-2基因表达、肿瘤生长及荷瘤鼠生存期的影响。方法体外大量扩增高表达bcl-2基因的HL60细胞,皮下接种建立AML裸鼠移植瘤模型,采取瘤体局部注射给药,观察F951及F951联合... 目的研究新型反义寡核苷酸F951对急性髓性白血病(AML)裸鼠移植瘤bcl-2基因表达、肿瘤生长及荷瘤鼠生存期的影响。方法体外大量扩增高表达bcl-2基因的HL60细胞,皮下接种建立AML裸鼠移植瘤模型,采取瘤体局部注射给药,观察F951及F951联合小剂量Ara-C对肿瘤生长及荷瘤裸鼠生存期的影响;应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瘤细胞bcl-2mRNA表达;光镜观察瘤组织形态结构变化。结果治疗14d各组荷瘤鼠瘤体积、瘤重、瘤组织bcl-2mR-NA定量分别为:NS对照组(15.17±3.40)cm3、(12.69±0.92)g、9.79×104Copies.μg-1;无义寡核苷酸(FNS)组(15.91±3.77)cm3,(12.38±1.21)g;8.31×104Copies.μg-1;Ara-C组(1.24±0.55)cm3,(2.32±0.49)g,2.59×104Copies.μg-1;F951组(2.6±1.55)cm3,(3.53±0.67)g;1.01×10Copies.μg-1;F951+Ara-C组(0.62±0.48)cm3,(1.05±0.63)g,9.5×102Copies.μg-1;上述各组数据显示F951有下调肿瘤细胞bcl-2基因表达,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抑瘤率为72.18%,与NS及FNS对照组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F951联合Ara-C后治疗效果更佳,抑瘤率达91.73%,与Ara-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瘤组织病理学检查:F951及F951联合Ara-C治疗组瘤细胞减少,瘤细胞变性坏死,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各组动物生存期观察:NS对照组(13.67±0.82)d、,FNS组(13.50±1.22)d,Ara-C组(28.33±1.86)d,F951组(29.33±7.44)d,F951+Ara-C组(37.83±5.85)d。F951组及F951+Ara-C组生存期延长率分别为114.56%与176.71%,明显延长了荷瘤鼠的生存期(P<0.01)。结论F951能特异性地抑制AML裸鼠移植瘤细胞bcl-2基因表达,激活凋亡调控机制,诱导瘤细胞凋亡,同时增加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骨髓细胞 急性 基因 bcl-2 寡核苷酸类 反义 药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和成人Burkitt淋巴瘤59例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国平 陈万紫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64-1466,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和成人Burkitt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B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B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分析其生存率,并进行Cox多因素分析患者预后因素。结果59例患者以男性为主... 目的探讨儿童和成人Burkitt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B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B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和Log-rank分析其生存率,并进行Cox多因素分析患者预后因素。结果59例患者以男性为主,中位年龄14岁,晚期(Ⅲ+Ⅳ期)患者占67.80%,伴骨髓浸润占40.68%,免疫组化联合遗传学方法可提高其检出率。儿童组30例,以淋巴结肿大和胃肠症状为主,成人组则以淋巴结肿大和口、咽、鼻部症状为主。两组在患者性别、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LDH和URI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组的PLT明显高于儿童组(P=0.004)。儿童组的1年总生存期(64.8%)高于成人组(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白细胞计数>10×109/L和LDH水平高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论BL患者发病部位以淋巴结和胃肠道多见,具有高侵袭性,联合遗传学方法可提高检出率,年龄≥14岁、白细胞计数>10×109/L和LDH水平高患者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RKITT淋巴瘤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杂交检测白血病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东红 刘庭波 陈志哲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63-64,共2页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一种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跨膜表面受体,其介导的信号转导效应具有多向性,包括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和内环境的稳定,并与细胞的再生和恶性转化密切相关,在人类多种恶性...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一种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跨膜表面受体,其介导的信号转导效应具有多向性,包括细胞增殖分化、迁移和内环境的稳定,并与细胞的再生和恶性转化密切相关,在人类多种恶性肿瘤中存在高表达。近年的研究进一步表明,某些实质性肿瘤如喉癌,其EGFR表达随肿瘤的恶性程度和浸润转移性而增强,且与肿瘤的发生和预后明显相关。在造血肿瘤细胞SKT6中也发现EGFR的表达。本课题应用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检测基因mRNA序列的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急性白血病细胞EGFR基因的表达,探讨EGFR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白血病 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