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农林院校生态学专业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1
作者 孙小霞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9期127-130,共4页
基于当前农林院校生态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我国“大国小农”的经营格局,该文提出更新教学理念,整合实践课程教学内容,构建实践知识图谱、产教基地、实验平台3大产学研教学模块的实践教学模式。要求依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年生产实... 基于当前农林院校生态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我国“大国小农”的经营格局,该文提出更新教学理念,整合实践课程教学内容,构建实践知识图谱、产教基地、实验平台3大产学研教学模块的实践教学模式。要求依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年生产实际,教师组队分批带领学生深入农业基地调研,坚持问题、技能、成果导向设计教学研究项目,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基于项目团队运行、案例行动学习、多元价值共创机制开展实践教学,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产教融合 产学研合作 生态学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NDC模型评估极端高温和长期变暖对水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以福建省漳州市为例
2
作者 李晶 陈伟明 +6 位作者 孙佳蕊 谢希临 张华 沈金泉 廖文强 邢世和 张黎明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5-676,共12页
全球正经历以变暖为主、极端事件趋强趋频的气候变化,但其对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的影响并不完全一致,区分并量化极端高温和长期变暖对SOC的影响是制定适应性策略的关键。利用1︰5万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和DNDC(DeNitrific... 全球正经历以变暖为主、极端事件趋强趋频的气候变化,但其对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的影响并不完全一致,区分并量化极端高温和长期变暖对SOC的影响是制定适应性策略的关键。利用1︰5万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和DNDC(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模型,模拟了1980—2016年福建省漳州市水田土壤在气候平均态、极端高温、长期变暖及实测温度四种气候情景下SOC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长期变暖、极端高温及二者协同对漳州市水田SOC的净贡献量分别为13.81、-80.02和-66.14 Gg。因此,虽然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土壤仍具有较强的固碳能力,但未来频发的极端高温事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更大的碳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DC模型 长期变暖 极端高温 土壤有机碳 水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不同耐旱型杉木幼苗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3
作者 郭文娟 张丽仙 +3 位作者 郭嘉龙 陈宇龙 周丽丽 李树斌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25-234,共10页
以两种耐旱型(敏感型和忍耐型)杉木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盆栽试验,设置正常水分(对照)和干旱胁迫处理(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和40%~50%),研究干旱胁迫对敏感型和忍耐型杉木幼苗各器官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分配格局的影响。结... 以两种耐旱型(敏感型和忍耐型)杉木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盆栽试验,设置正常水分(对照)和干旱胁迫处理(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和40%~50%),研究干旱胁迫对敏感型和忍耐型杉木幼苗各器官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分配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下敏感型杉木N、P含量在细根、粗根韧皮部中增加,在枝木质部和叶中减少;忍耐型杉木N、P含量在叶中增加,在细根、粗根韧皮部、茎和枝韧皮部减少。敏感型杉木细根C/N、C/P、N/P减小,枝木质部和叶N/P增大,忍耐型杉木呈相反趋势。干旱胁迫下忍耐型杉木细根、粗根(木质部和韧皮部)、枝韧皮部及叶N、P含量变异性均高于敏感型,但敏感型和忍耐型杉木幼苗大部分器官(除茎木质部和枝韧皮部之外)N/P平均值>16,杉木生长可能更受P限制。相关分析表明,杉木各器官元素之间具有耦合性,而干旱胁迫导致这种耦合关系发生变化,如敏感型杉木细根C、P含量和C/P、N/P与叶、茎韧皮部、枝(木质部和韧皮部)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忍耐型杉木细根C、N、P含量和C/N、C/P、N/P与粗根韧皮部,细根C/N、C/P、N/P与茎韧皮部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表明不同耐旱型杉木幼苗各器官中C、N、P元素通过不同的策略彼此协调以适应干旱环境,忍耐型杉木具有更高的耐旱可塑性,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干旱胁迫 化学计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古田会址风水林小叶红豆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
4
作者 蔡晨 李珂佳 +4 位作者 凌书伟 阮广鸣 陈泽平 潘标志 郑世群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9,共9页
对福建省古田会址风水林77个样方中的珍稀濒危植物小叶红豆(Ormosia microphylla Merr.et H.Y.Chen)种群进行调查,对其种群结构和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7个样方中共有小叶红豆273株,根据株高(h)和胸径(DBH)可分为10个径级,其中... 对福建省古田会址风水林77个样方中的珍稀濒危植物小叶红豆(Ormosia microphylla Merr.et H.Y.Chen)种群进行调查,对其种群结构和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7个样方中共有小叶红豆273株,根据株高(h)和胸径(DBH)可分为10个径级,其中Ⅰ(h≤50 cm)级的幼苗个体最多(112株),但从Ⅰ级到Ⅱ(50 cm<h≤100 cm)级死亡率为60.7%,表明幼苗的个体生存能力差;幼树至小树阶段(Ⅱ级至Ⅴ级(10 cm≤DBH<15 cm))生长情况较为平稳,从中树至大树阶段(Ⅵ(15 cm≤DBH<20 cm)级至Ⅹ(DBH≥35 cm)级)仅有少数个体能够存活,个体数总体逐渐减少;从高度级结构看,小叶红豆种群在7个高度级均有个体分布,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小叶红豆种群的动态指数(V pi)为40.67%,随机干扰动态指数(V pi′)为1.36%,随机干扰风险概率(P max)为3.33%,表明小叶红豆种群为增长型种群,但增长不明显,抗干扰能力较弱。小叶红豆种群存活曲线趋向于Deevey-Ⅱ型的B 1亚型;随着径级增加,小叶红豆种群整体生存率函数(S(t))呈降低趋势,而累积死亡率函数(F(t))则呈升高趋势,小叶红豆种群死亡密度函数(f(t))和危险率函数(λ(t))从Ⅳ(5 cm≤DBH<10 cm)级至Ⅴ级明显升高,反映种群有向衰退方向发展的趋势。时间序列预测结果显示:总体上看,经过未来2、4、6、8径级时间后,小叶红豆种群各径级个体数均有增加,种群发展潜力较好。综合研究结果显示:小叶红豆种群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但稳定性和抵抗性较弱,小叶红豆自身抗干扰能力弱以及在资源竞争过程中处于劣势是限制小叶红豆种群增长和种群稳定性差的主要原因,建议采取就地保护的同时,通过适当疏伐和施肥以及加强种子培养等手段增加个体数量,提高种群的竞争力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红豆 种群结构 静态生命表 存活曲线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盐碱菌草内生细菌的筛选及其对玉米的促生作用
5
作者 刘天金 邹安然 +6 位作者 易听雨 王欣玥 王贺 谢晓铃 吴佳霓 段如意 叶文雨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87-98,共12页
【目的】从福建平潭盐碱地菌草中筛选耐盐碱内生细菌,明确其分类地位、耐盐碱能力、生理生化特性及对玉米的促生效果,为盐碱地改良及菌草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利用含1.0 mol/L NaCl的LB固体培养基筛选获得耐盐碱菌草内生菌株PXY-2... 【目的】从福建平潭盐碱地菌草中筛选耐盐碱内生细菌,明确其分类地位、耐盐碱能力、生理生化特性及对玉米的促生效果,为盐碱地改良及菌草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利用含1.0 mol/L NaCl的LB固体培养基筛选获得耐盐碱菌草内生菌株PXY-25和PXY-28,采用盐浓度梯度与pH梯度试验测定其耐盐碱能力,结合16Sr RNA序列分析进行分子鉴定;利用平板试验研究其生理生化特性及对4种病原真菌的拮抗能力;通过盆栽试验分析其对玉米地下部生长指标、抗氧化酶活性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2株耐盐碱内生细菌均鉴定为路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菌株PXY-25可在1.5 mol/L NaCl、0.05 mol/L Na2CO3及pH为10.0的LB培养基中生长,菌株PXY-28可在1.5 mol/L NaCl、0.05 mol/L Na2CO3及pH为9.0的LB培养基中生长;2个菌株均能溶解无机磷、产生接触酶及产铁载体,对炭疽属菌(PHZ-8)有一定抑制作用。玉米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PXY-25处理玉米根长增加56.95%,PXY-28处理玉米根长增加19.79%。PXY-25和PXY-28处理均可降低玉米丙二醛(MDA)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49.09%和60.92%,且PXY-25处理显著提高玉米总叶绿素含量、比对照增加94.78%。【结论】菌株PXY-25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和显著的玉米促生特性,可作为盐碱地改良及作物促生的潜在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草 内生细菌 耐盐碱 分离鉴定 促生特性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竹属菌草腋芽萌发期耐盐性评价
6
作者 蔡杨星 林冬梅 +5 位作者 曹秀明 刘斌 林辉 罗海凌 刘凤山 林占熺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1-548,共8页
【目的】筛选腋芽萌发期耐盐性较强的芦竹属菌草品种,为该类菌草耐盐品种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国内外不同地区的12个芦竹属菌草品种为试材,对150 mmol·L^(-1) NaCl溶液处理后腋芽萌发期的各个指标(芽长、根长、芽鲜质量、根鲜... 【目的】筛选腋芽萌发期耐盐性较强的芦竹属菌草品种,为该类菌草耐盐品种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国内外不同地区的12个芦竹属菌草品种为试材,对150 mmol·L^(-1) NaCl溶液处理后腋芽萌发期的各个指标(芽长、根长、芽鲜质量、根鲜质量、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进行测定。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对供试品种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150 mmol·L^(-1) NaCl胁迫下,所有供试品种的发芽势均降低,芽长、根长、芽鲜质量和根鲜质量都减小;除LZ_NO.1、LZ_NO.3和LZ_NO.7外,其他品种的发芽率均下降;活力指数受盐胁迫的影响最大。基于各指标耐盐系数隶属函数值的临近度对12个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LZ_NO.1、LZ_NO.3和LZ_NO.7为一类,属高耐盐型;LZ_NO.2、LZ_NO.4和LZ_NO.6为一类,属盐敏感型。【结论】腋芽萌发期耐盐性较强的芦竹属菌草品种为LZ_NO.1、LZ_NO.3和LZ_NO.7;根据活力指数可判定芦竹属菌草品种的质量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竹属菌草 腋芽萌发 耐盐性 隶属函数分析法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岩市新罗区城市绿地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评估 被引量:2
7
作者 凌书伟 林碧华 +5 位作者 阮广鸣 陈泽平 张雨晨 蔡晨 李珂佳 郑世群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221,共10页
龙岩市新罗区作为闽西地区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周边城市人员、货物往来密切,使得外来入侵植物侵入本地,生物安全遭受严重威胁。本研究旨在全面掌握龙岩市新罗区城市绿地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评估该地区外来... 龙岩市新罗区作为闽西地区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周边城市人员、货物往来密切,使得外来入侵植物侵入本地,生物安全遭受严重威胁。本研究旨在全面掌握龙岩市新罗区城市绿地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评估该地区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认知与应对能力,以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和科学管理体系。通过实地调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运用样方法收集新罗区外来入侵植物情况并构建入侵风险评估体系,采用DPSIR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对外来植物的入侵驱动力、对本地环境适应性、本地分布情况、对本地影响、响应措施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等级划分标准和风险值将外来入侵植物划分为3个入侵等级(Ⅰ~Ⅲ级)。结果表明:新罗区城市绿地共有65种外来入侵植物,隶属22科52属,其中菊科(Asteroideae)植物种数最多,占比为29.23%,其次是苋科(Amaranthaceae, 12.31%)和大戟科(Euphorbiaceae, 9.23%);生活型共有5种,一年生草本植物最多,共有32种,占比为49.23%;从地理来源来看,美洲是主要来源地,共有48种,占总数的73.85%;分析入侵途径发现,无意引入的植物最多,共35种,占总种数的53.85%;根据入侵现状评估结果,高风险入侵植物(Ⅲ级)有16种、中风险(Ⅱ级)18种、低风险(Ⅰ级)31种。表明新罗区城市绿地外来入侵植物种类较多,但入侵风险等级相对不高,多数处于中低风险(Ⅱ、Ⅲ级)。建议根据风险等级对危害程度最大的白花鬼针草(Bidens alba)和小蓬草(Erigeron canadensis)进行重点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城市绿地 层次分析法(AHP) 风险评估 新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不同耐旱型杉木矿质元素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郭文娟 张丽仙 +3 位作者 陈宇龙 郭嘉龙 周丽丽 李树斌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9-208,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耐旱型杉木各器官矿质元素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规律,为揭示杉木的耐旱机理、提高林地生产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年生不同耐旱型(忍耐型和敏感型)杉木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盆栽控水法,设置正常水分(对照)和干旱胁... 【目的】研究不同耐旱型杉木各器官矿质元素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规律,为揭示杉木的耐旱机理、提高林地生产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年生不同耐旱型(忍耐型和敏感型)杉木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盆栽控水法,设置正常水分(对照)和干旱胁迫处理(即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和40%~50%),研究干旱胁迫对不同耐旱型杉木幼苗各器官矿质元素(K、Ca、Mg、Mn、Na、Al)分配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下敏感型杉木粗根(木质部和韧皮部)、枝(木质部和韧皮部)的Ca、Mg、Mn含量减少,而忍耐型杉木粗根(木质部和韧皮部)、茎(木质部和韧皮部)、枝(木质部和韧皮部)和叶的Ca、Mg、Mn含量增加;敏感型杉木枝(木质部和韧皮部)的K含量减少,忍耐型杉木茎(木质部和韧皮部)、叶的K含量增加;敏感型杉木地下部分、枝(木质部和韧皮部)的Na、Al含量下降,忍耐型杉木的细根、粗根韧皮部、枝(木质部和韧皮部)的Na含量增加,粗根木质部、叶的Na含量减少,地下部分、茎(木质部和韧皮部)的Al含量减少。相关性分析表明,细根与枝木质部的K、Mg、Mn、Na、Al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粗根韧皮部与叶的Ca、Mg、Mn含量呈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主要影响敏感型杉木细根、粗根韧皮部K、Ca、Mg及茎韧皮部Mn的含量,对忍耐型杉木细根、粗根韧皮部Na和Al、叶的Ca含量影响较大。【结论】不同耐旱型杉木在干旱胁迫下形成不同的矿质元素分配策略:敏感型杉木在干旱胁迫下减少了地下部根系对K、Ca、Mg、Na、Al的吸收,增加了叶对K、Ca的吸收;忍耐型杉木在干旱胁迫下增加了细根对K、Mg、Mn、Na的吸收,以及地上部器官对K、Ca、Mg、Mn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干旱胁迫 器官 矿质元素 分配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木质残体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锦琳 官智洁 +2 位作者 游巍斌 胡红莉 何东进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55-3567,共13页
木质残体通过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地、繁殖场所和养分支持,在维持物种多样性中起着关键作用。基于近20年国内外相关研究,系统梳理了木质残体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涵盖了木质残体上栖息的动物、微生物和植物多样性。从木质残体的个体特征(... 木质残体通过为多种生物提供栖息地、繁殖场所和养分支持,在维持物种多样性中起着关键作用。基于近20年国内外相关研究,系统梳理了木质残体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涵盖了木质残体上栖息的动物、微生物和植物多样性。从木质残体的个体特征(如来源、体积大小、分解程度及树种类型)方面,系统分析其对物种多样性的作用机制;阐述了森林管理实践引起的木质残体数量、特征以及时空连续性的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将木质残体纳入森林适应性管理的策略、气候变化背景下木质残体与物种多样性的关系评估、极端干扰事件对木栖物种群落组成的影响、木质残体树皮特性与生物群落构建的关系4个未来研究重点方向。旨在为森林木质残体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亦为森林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保护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倒木 木质残体 森林管理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杉楠复层林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0
作者 李万 潘芳莹 +2 位作者 张慧敏 杜菁 周垂帆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24,共12页
为明确间伐套种后林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优势菌门及其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以4个不同间伐保留密度[375株·hm^(-2)(D375)、570株·hm^(-2)(D570)、630株·hm^(-2)(D630)、810株·hm^(-2)(D810)]的杉楠复层林... 为明确间伐套种后林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优势菌门及其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以4个不同间伐保留密度[375株·hm^(-2)(D375)、570株·hm^(-2)(D570)、630株·hm^(-2)(D630)、810株·hm^(-2)(D810)]的杉楠复层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杉木保留密度对杉楠复层林0~20 cm土层土壤养分、土壤团聚体粒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杉木保留密度的增大,土壤含水量(SWC)先升高后降低,pH值、全氮(TN)、全磷(TP)含量均变化不大,全碳(TC)、可溶性有机碳(DOC)、有效磷(AP)含量均呈降低的变化趋势,D375处理的TC、DOC、AP、有效钾(AK)、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含量和碳氮比(C/N)、氮磷比(N/P)均为最高值;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表现为D375>D810>D570>D630。杉木保留密度增大会提高群落中特有的细菌多样性,但杉木保留密度过大则会减少特有的细菌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土壤特有的真菌OTUs随着杉木保留密度的增大整体呈减少趋势;细菌Simpson和Shannon指数整体上变化不大,不同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D630处理的细菌Chao1指数显著大于其余处理(P<0.05),而D375处理与D570、D630处理的真菌Simpson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杉木间伐保留密度对复层林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均有较大影响;叠加热图的Mantel′s r分析表明,土壤中的C/N是影响细菌多样性最重要的环境因子,C/N、C/P、N/P和NO-3-N含量是影响真菌群落多样性最重要的环境因子。合理的杉木保留密度(375株·hm^(-2))可以改善杉楠复层林林下植被的生长环境,进而改变土壤结构和土壤养分分布,增加土壤关键微生物类群,促进土壤养分周转,对土壤肥力和生态系统健康的维持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保留密度 闽楠 微生物 林下套种 复层林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滨海树种幼苗生物量及K、Ca、Mg分配的影响
11
作者 陈宇龙 张马啸 +4 位作者 毛梦圆 郭嘉龙 李树斌 潘辉 周丽丽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4-475,共12页
【目的】探究干旱胁迫对滨海树种幼苗生物量及K、Ca、Mg分配的影响,为滨海沙地造林树种的选育及提高抗旱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年生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马大相思(Aca... 【目的】探究干旱胁迫对滨海树种幼苗生物量及K、Ca、Mg分配的影响,为滨海沙地造林树种的选育及提高抗旱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年生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马大相思(Acacia mangium×A.auriculiformis)和黑木相思(A.melanoxvlon)4种滨海树种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和轻度、中度、重度干旱胁迫处理(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80%、60%、50%和40%),研究干旱胁迫对不同树种根、茎、枝、叶生物量及K、Ca、Mg分配的影响。【结果】干旱胁迫、树种、器官及其两两交互作用对生物量和K、Ca、Mg分配量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P<0.05)。与对照相比,尾巨桉的全株生物量在重度干旱胁迫下显著增加(P<0.05),而黑木相思的全株生物量显著减少(P<0.05);木麻黄、尾巨桉和黑木相思的根冠比在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增加,而马大相思的根冠比减少。木麻黄根、茎的K、Ca、Mg分配量在重度干旱胁迫处理下均增加,而其枝、叶的K、Ca、Mg分配量均减少;尾巨桉根的K、Ca分配量在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均增加,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其根和叶的Mg分配量增加,而枝的Mg分配量减少;马大相思各器官的Mg分配量在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均减少,其地上部分(茎、枝、叶)的K、Ca分配量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均减少;黑木相思各器官的K、Ca、Mg分配量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均减少。相关性分析表明,干旱胁迫下滨海树种同一器官K、Ca、Mg分配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但根与叶的K分配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不同树种采取不同的生物量及养分分配策略响应干旱胁迫:木麻黄和尾巨桉主要通过增加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和提高根、茎的K、Ca、Mg含量以保证植株的正常生理代谢;马大相思和黑木相思各器官生物量变化较小,主要通过降低各器官的K、Ca、Mg分配量以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滨海树种 生物量 根冠比 养分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巨菌草对乌兰布和沙漠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宋思梦 林冬梅 +10 位作者 周恒宇 罗宗志 张丽丽 易超 林辉 林兴生 刘斌 苏德伟 郑丹 余世葵 林占熺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95-1605,共11页
了解种植巨菌草对乌兰布和沙漠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土壤质量状况的影响,可为沙漠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以巨菌草种植1 a、5 a、8 a样地为研究对象,以围封裸沙地为对照(CK),比较了CK与不同种植年限巨菌草样地植物物种多样... 了解种植巨菌草对乌兰布和沙漠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土壤质量状况的影响,可为沙漠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可持续经营提供依据。以巨菌草种植1 a、5 a、8 a样地为研究对象,以围封裸沙地为对照(CK),比较了CK与不同种植年限巨菌草样地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及二者相关性。结果表明:与CK相比,种植巨菌草后更新灌草11科31属38种,优势种更替明显,改变了沙地群落结构,显著提高了各物种多样性指数;随年限增加,灌草层物种数增加,灌木层各多样性指数在5 a样地中最佳,草本层各多样性指数在8 a样地中最佳;CK与1年样地间群落相似性指数最大,而后降低。与CK相比,种植巨菌草显著改善了土壤理化环境,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孔隙度、含水量、持水量及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随年限增加,8 a和5 a样地土壤理化条件显著优于1 a和CK样地。冗余分析(RDA)分析结果表明灌草层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与土壤理化因子密切相关,各指数与除容重外其他因子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同时,1 a与5 a样地间各多样性指数及土壤因子变化幅度明显大于5年与8年样地间。综上,种植巨菌草显著改善了乌兰布和沙漠东缘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随种植年限增加,群落结构与土壤环境不断改善且逐渐稳定,沙漠生态系统朝正向演替发展,5 a可达较好效果,8 a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菌草 物种多样性 群落结构 土壤理化性质 冗余分析 乌兰布和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种禾本科饲料植物在乌兰布和沙漠东缘的适应性及生产性能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丽丽 罗宗志 +8 位作者 余世葵 苏德伟 郑丹 李春晓 易超 林辉 谢晶 林冬梅 林占熺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6-703,共8页
【目的】筛选对乌兰布和沙漠东缘适应性良好的饲料植物,旨在为挖掘沿黄沙漠地区高产优质牧草资源提供依据。【方法】以巨菌草、玉米、苏丹草、红高粱、‘绿洲1号’、紫象草、甜高粱、高丹草、华南象草9种禾本科饲料植物为研究对象,生长1... 【目的】筛选对乌兰布和沙漠东缘适应性良好的饲料植物,旨在为挖掘沿黄沙漠地区高产优质牧草资源提供依据。【方法】以巨菌草、玉米、苏丹草、红高粱、‘绿洲1号’、紫象草、甜高粱、高丹草、华南象草9种禾本科饲料植物为研究对象,生长107 d后测定其农艺性状、产量、营养成分及经济效益,并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其生产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巨菌草的株高最高,达298.89 cm,其鲜草和干草产量分别为168.18、38.68 t·hm^(-2),显著高于其他植物(P<0.05);9种植物的茎叶比为0.79~3.00,干鲜比为15.29~44.10,其中,紫象草的茎叶比、干鲜比最低;巨菌草单位耗水量下的鲜草产量最高;紫象草的粗蛋白含量最高,甜高粱的粗脂肪含量最高,玉米的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而巨菌草的木质素含量最低;玉米、红高粱的总可消化养分含量、产奶净能较高;巨菌草净利润最高,为28888元·hm^(-2);生产性能综合评价排名前3位的植物依次为巨菌草、紫象草、甜高粱。【结论】巨菌草产量大、水肥利用率高、经济效益好、生产性能综合评价最高,在沿黄沙漠地区具有较广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饲料植物 适应性 生产性能 灰色关联分析 乌兰布和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发育阶段杉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难分解物质的动态特征
14
作者 郭嘉龙 张丽仙 +4 位作者 杨丽 陈宇龙 郭文娟 李树斌 周丽丽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88-1497,共10页
【目的】探究不同发育阶段杉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难分解物质(木质素、纤维素、总酚、单宁)的动态特征,为充分理解杉木人工林养分循环障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福建三明福建农林大学莘口教学林场中龄林(18年生)、成熟林(30年生)、过熟... 【目的】探究不同发育阶段杉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难分解物质(木质素、纤维素、总酚、单宁)的动态特征,为充分理解杉木人工林养分循环障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福建三明福建农林大学莘口教学林场中龄林(18年生)、成熟林(30年生)、过熟林(42年生)3个发育阶段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开展凋落枝与凋落枝+叶的室内分解试验,分别于第0、15、30、72、118、172、264天对不同类型凋落物进行取样。【结果】(1)不同类型凋落物木质素和纤维素初始含量表现为凋落枝>凋落枝+叶,且随林分的发育而显著增加,单宁初始含量表现为凋落枝<凋落枝+叶,亦表现为过熟林最高。(2)在分解0~264 d的过程中,不同发育阶段2种类型凋落物木质素总体呈释放-富集-释放的模式,纤维素总体呈富集—释放的模式,总酚和单宁除分解0~30 d略有富集外,总体呈释放模式。(3)264 d试验结束时,凋落枝中难分解物质的释放率由大到小依次为总酚、纤维素、木质素和单宁,分别为62.56%、32.75%、20.96%、15.33%;凋落枝+叶中难分解物质的释放率由大到小依次为总酚、纤维素、单宁和木质素,分别为76.25%、37.32%、22.05%、-3.52%。(4)相关性分析表明,木质素释放率与单宁、总酚释放率显著负相关(P<0.05),总酚释放率与纤维素、单宁释放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不同难分解物质的释放存在相互作用关系,木质素的释放与单宁、总酚的释放存在拮抗作用,总酚的释放与纤维素、单宁的释放存在协同作用,建议在杉木纯林中补植低叶片木质素含量的阔叶树,提高凋落物的基质质量,从而加快凋落物分解和养分循环速率,以达到提高杉木人工林地力水平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发育阶段 凋落枝叶 难分解物质 残留率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水灌溉对烟草生长及其根系微生物的影响
15
作者 雷祖梁 杨金勇 袁伟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5期589-598,共10页
【目的】探索控水灌溉对烟草及其根际微生物的影响,为研究烟草水分高效利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福建主栽烟草品种‘翠碧一号’为材料,开展室内盆栽试验,设置两种灌溉处理:正常灌溉(每2 d浇水1次,土壤含水量恢复至33%)与控水灌... 【目的】探索控水灌溉对烟草及其根际微生物的影响,为研究烟草水分高效利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福建主栽烟草品种‘翠碧一号’为材料,开展室内盆栽试验,设置两种灌溉处理:正常灌溉(每2 d浇水1次,土壤含水量恢复至33%)与控水灌溉(每4 d浇水1次,恢复至33%)。在烟草生育中后期,采用叶绿素仪SPAD-502测定叶绿素相对含量等生理指标,同时采集根际土壤样品,提取总DNA并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分析不同灌溉条件下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结果】(1)与正常灌溉相比,控水灌溉下烟草的地上部、地下部干质量和根鞘土干质量无显著差异,水分利用率相比正常灌溉提高了55.1%。(2)相对于正常灌溉,控水灌溉下烟草叶绿素相对含量显著增加,且光合速率上升了54.2%,而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无显著变化。(3)微生物16S扩增子测序分析结果显示,烟草根际微生物群落的优势菌群为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主坐标分析表明,控水灌溉能够改变烟草根际细菌群落组成;进一步通过线性判别分析发现根瘤菌和类诺卡氏菌对控水灌溉条件下烟草水分利用率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结论】控水灌溉能提升烟草水分利用率且保持产量稳定,这与根鞘土富集根瘤菌和类诺卡氏菌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水灌溉 主栽烟草 ‘翠碧一号’ 根际微生物 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水灌溉对不同生育期烟草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16
作者 杜崇宣 王月 +3 位作者 陈传奇 程远灿 袁伟 张仟 《江苏农业科学》 2025年第15期78-90,共13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淡水资源紧缺的背景下,探讨如何高效利用淡水资源以优化烟草生长和提升其品质。通过室内盆栽试验,设置不同的水分管理处理:正常灌溉(35%土壤含水率)、中度水分胁迫(24%土壤含水率)和重度水分胁迫(16%土壤含水率),探... 在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淡水资源紧缺的背景下,探讨如何高效利用淡水资源以优化烟草生长和提升其品质。通过室内盆栽试验,设置不同的水分管理处理:正常灌溉(35%土壤含水率)、中度水分胁迫(24%土壤含水率)和重度水分胁迫(16%土壤含水率),探究控水灌溉在伸根期、旺长期和成熟期对烟草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伸根期和旺长期,烟草需水量持续上升,控水灌溉处理会显著抑制烟草的生长。与正常灌溉相比,伸根期和旺长期进行中度水分胁迫处理的烟草生物量分别减少54.89%、32.44%,净光合速率分别降低13.89%、1.77%;重度水分胁迫处理的烟草生物量分别减少77.38%、49.45%,净光合速率分别降低82.59%、91.01%。在成熟期,烟草需水量逐渐减少,控水灌溉处理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水分利用率(相比正常灌溉提高133.05%)并维持产量稳定;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会增加烟草中烟碱、氯、钾、还原糖等含量,尤其是在重度水分胁迫处理下;以烟草产量和品质为评价指标,通过熵权系数评价发现在成熟期进行中度水分胁迫处理为最优的灌溉模式。在成熟期进行中度水分胁迫处理,能够最大限度提高水分利用率和烟草品质,同时保持产量稳定,是最优的灌溉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水分管理 生长发育 品质 熵权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