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等农林院校生态学专业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1
作者 孙小霞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9期127-130,共4页
基于当前农林院校生态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我国“大国小农”的经营格局,该文提出更新教学理念,整合实践课程教学内容,构建实践知识图谱、产教基地、实验平台3大产学研教学模块的实践教学模式。要求依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年生产实... 基于当前农林院校生态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我国“大国小农”的经营格局,该文提出更新教学理念,整合实践课程教学内容,构建实践知识图谱、产教基地、实验平台3大产学研教学模块的实践教学模式。要求依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年生产实际,教师组队分批带领学生深入农业基地调研,坚持问题、技能、成果导向设计教学研究项目,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基于项目团队运行、案例行动学习、多元价值共创机制开展实践教学,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产教融合 产学研合作 生态学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充分发挥“小菌草”多功能的大作用
2
作者 陈钟佃 吴飞龙 刘朋虎 《中国农村科技》 2025年第6期74-77,共4页
有一种被称作“菌草”的植物,最初仅指用于培育食用菌的草本植物。经过二十余年的实践探索与创新发展,其应用范畴已远超原始定义。如今,这些看似普通的植物不仅种类日益繁多,其多功能开发价值更是在国内外广受推崇。福建作为菌草技术的... 有一种被称作“菌草”的植物,最初仅指用于培育食用菌的草本植物。经过二十余年的实践探索与创新发展,其应用范畴已远超原始定义。如今,这些看似普通的植物不仅种类日益繁多,其多功能开发价值更是在国内外广受推崇。福建作为菌草技术的摇篮,其创新成就获得业界权威的高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菌草 食用菌 实践探索 创新发展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研究
3
作者 吴则焰 储薇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8期125-128,共4页
为培养理论与实践兼备且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生态学专业人才,本文对该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进行改革。通过建立团队合作机制、构建合理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引培结合等措施,建设优秀教师团队;遵循“有序展开、层次递进、合成系统”原... 为培养理论与实践兼备且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生态学专业人才,本文对该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进行改革。通过建立团队合作机制、构建合理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引培结合等措施,建设优秀教师团队;遵循“有序展开、层次递进、合成系统”原则,建成通识课、理论课、实践课3个层次的精品课程;构建“科技小院、乡村振兴研究院、科技特派员”三位一体的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平台;鼓励学生扎根农村、扎根基层,通过实践—理论—实践,构建“两扎根、三段式、四善用”培养体系;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一系列有代表性的特色基地等,实现科教融合与多维驱动的协同培养。实践表明,该教学改革使得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升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服务乡村振兴的综合素质,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一流学科建设 乡村振兴 农业科技小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山地河流中游禽日活动节律的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孟凡囡 陈莹 +2 位作者 邓博文 周然 刘兴聪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74,183,共9页
调查福建山地河流生态系统中游禽的分布和活动规律,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同域分布游禽的日活动节律进行研究.从21台有效红外相机点位上,共获得独立有效照片2 217张.结果发现,在福建山地河流中有鸳鸯、绿翅鸭、斑嘴鸭、小鸊鷉4种游禽,其中... 调查福建山地河流生态系统中游禽的分布和活动规律,采用红外相机技术对同域分布游禽的日活动节律进行研究.从21台有效红外相机点位上,共获得独立有效照片2 217张.结果发现,在福建山地河流中有鸳鸯、绿翅鸭、斑嘴鸭、小鸊鷉4种游禽,其中鸳鸯的日活动节律呈现单峰型,中午达到活动高峰,且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和两性差异;绿翅鸭和斑嘴鸭的活动节律表现为双峰型,上下午各有一个活跃峰值;小鸊鷉日活动节律为单峰型,活动高峰出现在下午.相比其他游禽,鸳鸯与斑嘴鸭和绿翅鸭的日活动模式差异显著,但与小鸊鷉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鸳鸯 红外相机 游禽 日活动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北不同阔叶人工林叶片和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5
作者 漆龙 洪希群 +3 位作者 林晗 陈灿 谢安强 张斌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6-253,共8页
为深入了解亚热带丘陵山地不同阔叶树种养分利用和平衡的差异,基于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功能关联和环境关联理论,选择闽北环武夷山生态廊道建设的主要树种米老排、木荷、闽粤栲和南酸枣阔叶人工林,分析不同林分土壤和叶片碳、氮、磷(C、... 为深入了解亚热带丘陵山地不同阔叶树种养分利用和平衡的差异,基于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功能关联和环境关联理论,选择闽北环武夷山生态廊道建设的主要树种米老排、木荷、闽粤栲和南酸枣阔叶人工林,分析不同林分土壤和叶片碳、氮、磷(C、N、P)化学计量特征,不同树种C、N、P化学计量内稳态指数(H)及养分重吸收效率的差异。结果显示:(1)各树种叶片氮磷比(N/P)介于17.67~30.72之间,其中南酸枣叶片N/P最大,显著大于另外3种树种(P<0.05),但其叶片碳氮比(C/N)相对较小(P<0.05);而木荷叶片C/N为32.00,较其他树种显著偏高(P<0.05),其林下土壤N/P为4.42,同样显著大于其他树种(P<0.05)。(2)落叶树种南酸枣的C、N、P养分重吸收效率均不同程度大于其他常绿树种,但米老排的相对养分重吸收效率显著高于其他树种(P<0.05)。(3)米老排的C、N、P化学计量H总体略大于其他树种,HC/N、HC/P分别为0.91和0.79,属于弱敏态;HN/P为0.25,属于敏态。研究表明,木荷具有较高的叶片C/N和土壤N/P,表明其对N吸收和利用能力较强;米老排HC/N、HC/P均大于其他树种,显示较好的适应复杂多变生境的潜力;而南酸枣相对养分重吸收效率和内稳态指数较低,易受土壤P不足和环境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人工林 生态化学计量学 内稳态指数 养分重吸收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NDC模型评估极端高温和长期变暖对水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以福建省漳州市为例
6
作者 李晶 陈伟明 +6 位作者 孙佳蕊 谢希临 张华 沈金泉 廖文强 邢世和 张黎明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5-676,共12页
全球正经历以变暖为主、极端事件趋强趋频的气候变化,但其对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的影响并不完全一致,区分并量化极端高温和长期变暖对SOC的影响是制定适应性策略的关键。利用1︰5万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和DNDC(DeNitrific... 全球正经历以变暖为主、极端事件趋强趋频的气候变化,但其对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的影响并不完全一致,区分并量化极端高温和长期变暖对SOC的影响是制定适应性策略的关键。利用1︰5万大比例尺土壤数据库和DNDC(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模型,模拟了1980—2016年福建省漳州市水田土壤在气候平均态、极端高温、长期变暖及实测温度四种气候情景下SOC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长期变暖、极端高温及二者协同对漳州市水田SOC的净贡献量分别为13.81、-80.02和-66.14 Gg。因此,虽然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土壤仍具有较强的固碳能力,但未来频发的极端高温事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更大的碳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DC模型 长期变暖 极端高温 土壤有机碳 水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植物江南油杉群落多样性和生态位特征分析
7
作者 张雨晨 陈绪辉 +3 位作者 李珂佳 刘宝 吴宇飞 郑世群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31,共10页
探究福建君子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群落多样性、稳定性和生态位特征,旨在揭示群落生态现状,为该群落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在群落样方调查的基础上,计算物种多样性、M.God... 探究福建君子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江南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 var.cyclolepis)群落多样性、稳定性和生态位特征,旨在揭示群落生态现状,为该群落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在群落样方调查的基础上,计算物种多样性、M.Godron稳定性,利用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Levins生态位宽度和Pianka生态位重叠度,对群落主要物种生态位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灌木层(11.586)>乔木层(11.387)>草本层(1.224);Simpson优势度指数为乔木层(0.947)>灌木层(0.833)>草本层(0.714);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乔木层(3.501)>灌木层(3.033)>草本层(1.429);Pielou均匀度指数为乔木层(0.947)>草本层(0.678)>灌木层(0.677)。2)江南油杉群落欧氏距离为17.183,稳定性整体较弱,结构和功能不稳定,可能会形成针阔混交林;群落中多样性与稳定性不存在相关关系。3)乔木层江南油杉生态位宽度最大,灌木层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us)生态位宽度最大;生态位宽度与重要值无相关关系,物种分布越均匀,重要值变异系数越小,生态位宽度越大。4)乔木层生态位重叠值O_(ih)>0.5的占62.86%,灌木层生态位重叠值O_(ih)>0.5的占77.19%,物种间生态习性相似程度较高。综上所述,野生植物江南油杉的群落稳定性低,结构和功能不稳定,种间竞争激烈,天然更新能力弱,且有衰退趋势。需进一步加强抚育管理,调节种间关系,改善林下光照环境,从而诱导群落演替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油杉 珍稀植物 多样性 稳定性 生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古田会址风水林小叶红豆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
8
作者 蔡晨 李珂佳 +4 位作者 凌书伟 阮广鸣 陈泽平 潘标志 郑世群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9,共9页
对福建省古田会址风水林77个样方中的珍稀濒危植物小叶红豆(Ormosia microphylla Merr.et H.Y.Chen)种群进行调查,对其种群结构和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7个样方中共有小叶红豆273株,根据株高(h)和胸径(DBH)可分为10个径级,其中... 对福建省古田会址风水林77个样方中的珍稀濒危植物小叶红豆(Ormosia microphylla Merr.et H.Y.Chen)种群进行调查,对其种群结构和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77个样方中共有小叶红豆273株,根据株高(h)和胸径(DBH)可分为10个径级,其中Ⅰ(h≤50 cm)级的幼苗个体最多(112株),但从Ⅰ级到Ⅱ(50 cm<h≤100 cm)级死亡率为60.7%,表明幼苗的个体生存能力差;幼树至小树阶段(Ⅱ级至Ⅴ级(10 cm≤DBH<15 cm))生长情况较为平稳,从中树至大树阶段(Ⅵ(15 cm≤DBH<20 cm)级至Ⅹ(DBH≥35 cm)级)仅有少数个体能够存活,个体数总体逐渐减少;从高度级结构看,小叶红豆种群在7个高度级均有个体分布,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小叶红豆种群的动态指数(V pi)为40.67%,随机干扰动态指数(V pi′)为1.36%,随机干扰风险概率(P max)为3.33%,表明小叶红豆种群为增长型种群,但增长不明显,抗干扰能力较弱。小叶红豆种群存活曲线趋向于Deevey-Ⅱ型的B 1亚型;随着径级增加,小叶红豆种群整体生存率函数(S(t))呈降低趋势,而累积死亡率函数(F(t))则呈升高趋势,小叶红豆种群死亡密度函数(f(t))和危险率函数(λ(t))从Ⅳ(5 cm≤DBH<10 cm)级至Ⅴ级明显升高,反映种群有向衰退方向发展的趋势。时间序列预测结果显示:总体上看,经过未来2、4、6、8径级时间后,小叶红豆种群各径级个体数均有增加,种群发展潜力较好。综合研究结果显示:小叶红豆种群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但稳定性和抵抗性较弱,小叶红豆自身抗干扰能力弱以及在资源竞争过程中处于劣势是限制小叶红豆种群增长和种群稳定性差的主要原因,建议采取就地保护的同时,通过适当疏伐和施肥以及加强种子培养等手段增加个体数量,提高种群的竞争力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红豆 种群结构 静态生命表 存活曲线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盐碱菌草内生细菌的筛选及其对玉米的促生作用
9
作者 刘天金 邹安然 +6 位作者 易听雨 王欣玥 王贺 谢晓铃 吴佳霓 段如意 叶文雨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87-98,共12页
【目的】从福建平潭盐碱地菌草中筛选耐盐碱内生细菌,明确其分类地位、耐盐碱能力、生理生化特性及对玉米的促生效果,为盐碱地改良及菌草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利用含1.0 mol/L NaCl的LB固体培养基筛选获得耐盐碱菌草内生菌株PXY-2... 【目的】从福建平潭盐碱地菌草中筛选耐盐碱内生细菌,明确其分类地位、耐盐碱能力、生理生化特性及对玉米的促生效果,为盐碱地改良及菌草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利用含1.0 mol/L NaCl的LB固体培养基筛选获得耐盐碱菌草内生菌株PXY-25和PXY-28,采用盐浓度梯度与pH梯度试验测定其耐盐碱能力,结合16Sr RNA序列分析进行分子鉴定;利用平板试验研究其生理生化特性及对4种病原真菌的拮抗能力;通过盆栽试验分析其对玉米地下部生长指标、抗氧化酶活性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2株耐盐碱内生细菌均鉴定为路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菌株PXY-25可在1.5 mol/L NaCl、0.05 mol/L Na2CO3及pH为10.0的LB培养基中生长,菌株PXY-28可在1.5 mol/L NaCl、0.05 mol/L Na2CO3及pH为9.0的LB培养基中生长;2个菌株均能溶解无机磷、产生接触酶及产铁载体,对炭疽属菌(PHZ-8)有一定抑制作用。玉米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PXY-25处理玉米根长增加56.95%,PXY-28处理玉米根长增加19.79%。PXY-25和PXY-28处理均可降低玉米丙二醛(MDA)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49.09%和60.92%,且PXY-25处理显著提高玉米总叶绿素含量、比对照增加94.78%。【结论】菌株PXY-25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和显著的玉米促生特性,可作为盐碱地改良及作物促生的潜在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草 内生细菌 耐盐碱 分离鉴定 促生特性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竹属菌草腋芽萌发期耐盐性评价
10
作者 蔡杨星 林冬梅 +5 位作者 曹秀明 刘斌 林辉 罗海凌 刘凤山 林占熺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1-548,共8页
【目的】筛选腋芽萌发期耐盐性较强的芦竹属菌草品种,为该类菌草耐盐品种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国内外不同地区的12个芦竹属菌草品种为试材,对150 mmol·L^(-1) NaCl溶液处理后腋芽萌发期的各个指标(芽长、根长、芽鲜质量、根鲜... 【目的】筛选腋芽萌发期耐盐性较强的芦竹属菌草品种,为该类菌草耐盐品种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国内外不同地区的12个芦竹属菌草品种为试材,对150 mmol·L^(-1) NaCl溶液处理后腋芽萌发期的各个指标(芽长、根长、芽鲜质量、根鲜质量、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进行测定。利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对供试品种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150 mmol·L^(-1) NaCl胁迫下,所有供试品种的发芽势均降低,芽长、根长、芽鲜质量和根鲜质量都减小;除LZ_NO.1、LZ_NO.3和LZ_NO.7外,其他品种的发芽率均下降;活力指数受盐胁迫的影响最大。基于各指标耐盐系数隶属函数值的临近度对12个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LZ_NO.1、LZ_NO.3和LZ_NO.7为一类,属高耐盐型;LZ_NO.2、LZ_NO.4和LZ_NO.6为一类,属盐敏感型。【结论】腋芽萌发期耐盐性较强的芦竹属菌草品种为LZ_NO.1、LZ_NO.3和LZ_NO.7;根据活力指数可判定芦竹属菌草品种的质量优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竹属菌草 腋芽萌发 耐盐性 隶属函数分析法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三茶”统筹发展体系优化构建与技术对策研究
11
作者 叶菁 林怡 +3 位作者 刘朋虎 王义祥 张文锦 翁伯琦 《茶叶学报》 2024年第6期71-77,共7页
基于“三茶”统筹发展理念,本文通过分析福建省茶产业在产业组织、合作机制、科企平台、政策支持等发展基础,阐述了优化构建以实施茶产业“四名”有效策略,落实茶产业“六化”重要举措,处理好“八要”内在关系为核心内容的“三茶”统筹... 基于“三茶”统筹发展理念,本文通过分析福建省茶产业在产业组织、合作机制、科企平台、政策支持等发展基础,阐述了优化构建以实施茶产业“四名”有效策略,落实茶产业“六化”重要举措,处理好“八要”内在关系为核心内容的“三茶”统筹发展思路;并结合福建实际与发展目标,提出以下6项技术对策:加强品种选育,优化茶叶生产种植结构;强化集成创新,推广“三生”茶园模式;保障茶叶质量,创新茶叶精深加工技术;创新管理机制,培育区域茶业龙头企业;生产优质产品,有效拓展市场营销领域;发挥多样功能,充分挖掘茶叶文化价值。以期为“三茶”统筹高质量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茶产业 茶科技 统筹发展 技术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收割条件下再生稻研究进展及栽培策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文芳 郭春林 +6 位作者 兰超杰 谢粤斌 秦彬 詹国明 王顺 汪嘉瑶 林文雄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0-365,共16页
再生稻种植是一种利用头季稻收获后的稻桩腋芽萌发成穗,实现二次收成的稻作模式,具有省种、省肥、省工、省时、米质优且对环境友好等优势,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机械收割条件下再生稻产量不稳定的现状,本文简述了再生稻发展... 再生稻种植是一种利用头季稻收获后的稻桩腋芽萌发成穗,实现二次收成的稻作模式,具有省种、省肥、省工、省时、米质优且对环境友好等优势,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机械收割条件下再生稻产量不稳定的现状,本文简述了再生稻发展历程及其产量潜力;分析了影响再生稻产量的关键内在因素(如品种类型及再生力)和外部环境条件(如水肥管理等农艺措施、稻桩质量及机收模式、病虫害防治等);重点综述了机械收割条件下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强调因地因情做好品种选用,根据光温水条件适时早播以保证安全齐穗,严格做好3次烤田,改良收割机具性能及优化作业路线以降低碾压损失,根据留桩高度动态调控促芽肥和促苗肥施用量,通过合理水肥运筹实现多穗与大穗协同增效。最后针对生产问题提出了抗碾压优质再生稻品种选育、水肥-微生物-根系生理协同调控网络解析及机收配套栽培技术体系优化等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机械收割 再生力 产量 栽培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乡村绿色发展思路与对策
13
作者 陈华 林怡 +1 位作者 刘岑薇 刘朋虎 《中国农村科技》 2025年第9期20-23,共4页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要求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一创新提法不仅精准把握了现代农业发展规律,更是实现了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的战略支点。作为长期深入基层的科技特派员,我们在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过程中,既见证...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要求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一创新提法不仅精准把握了现代农业发展规律,更是实现了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的战略支点。作为长期深入基层的科技特派员,我们在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过程中,既见证了科技创新带来的积极变化,也深切体会到新型经营主体和普通农户对绿色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从本质上来说,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正是践行“两山”理念的关键路径,不仅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农业体系指明了方向,更为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绿色发展 农业新质生产力 中央一号文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红树林湿地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泽宇 肖石红 +4 位作者 马姣娇 高常军 魏龙 李佳鸿 何东进 《西部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4,共9页
为探讨易氧化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和其他理化指标间关系,以广东珠海淇澳岛内典型红树林群落(秋茄、桐花树、银叶树、8 a无瓣海桑、13 a无瓣海桑、18 a无瓣海桑、无瓣海桑+木榄)为研究对象,测定其0~40 cm... 为探讨易氧化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碳和其他理化指标间关系,以广东珠海淇澳岛内典型红树林群落(秋茄、桐花树、银叶树、8 a无瓣海桑、13 a无瓣海桑、18 a无瓣海桑、无瓣海桑+木榄)为研究对象,测定其0~40 cm土层的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有机碳及组分含量,分析典型红树林群落土壤有机碳及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7个红树林群落土壤容重均值为0.57~0.87 g·cm^(-3),pH值均值为5.30~6.97,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值分别为1.05~2.43、0.38~1.26、14.83~22.73 g·kg^(-1)。7个红树林群落土壤有机碳含量均值为17.18~42.71 g·kg^(-1),易氧化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均值分别为0.54~2.06 g·kg^(-1)、43.33~125.33 mg·kg^(-1)、243.78~701.40 mg·kg^(-1)。(2)土壤有机碳与可溶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有机碳与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均与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3)土壤有机碳及组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群落类型、地理位置、根系投入,不同群落类型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也会对土壤有机碳及组分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土壤有机碳不同组分间也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组分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岩市新罗区城市绿地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评估 被引量:3
15
作者 凌书伟 林碧华 +5 位作者 阮广鸣 陈泽平 张雨晨 蔡晨 李珂佳 郑世群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221,共10页
龙岩市新罗区作为闽西地区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周边城市人员、货物往来密切,使得外来入侵植物侵入本地,生物安全遭受严重威胁。本研究旨在全面掌握龙岩市新罗区城市绿地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评估该地区外来... 龙岩市新罗区作为闽西地区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周边城市人员、货物往来密切,使得外来入侵植物侵入本地,生物安全遭受严重威胁。本研究旨在全面掌握龙岩市新罗区城市绿地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评估该地区外来入侵植物风险认知与应对能力,以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和科学管理体系。通过实地调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运用样方法收集新罗区外来入侵植物情况并构建入侵风险评估体系,采用DPSIR模型结合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对外来植物的入侵驱动力、对本地环境适应性、本地分布情况、对本地影响、响应措施进行综合评估,并根据等级划分标准和风险值将外来入侵植物划分为3个入侵等级(Ⅰ~Ⅲ级)。结果表明:新罗区城市绿地共有65种外来入侵植物,隶属22科52属,其中菊科(Asteroideae)植物种数最多,占比为29.23%,其次是苋科(Amaranthaceae, 12.31%)和大戟科(Euphorbiaceae, 9.23%);生活型共有5种,一年生草本植物最多,共有32种,占比为49.23%;从地理来源来看,美洲是主要来源地,共有48种,占总数的73.85%;分析入侵途径发现,无意引入的植物最多,共35种,占总种数的53.85%;根据入侵现状评估结果,高风险入侵植物(Ⅲ级)有16种、中风险(Ⅱ级)18种、低风险(Ⅰ级)31种。表明新罗区城市绿地外来入侵植物种类较多,但入侵风险等级相对不高,多数处于中低风险(Ⅱ、Ⅲ级)。建议根据风险等级对危害程度最大的白花鬼针草(Bidens alba)和小蓬草(Erigeron canadensis)进行重点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城市绿地 层次分析法(AHP) 风险评估 新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景观设计中本土植物与多样化花卉资源对传粉昆虫群落稳定性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骁 李林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59,共14页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传粉媒介面临诸多挑战。城市绿地(UGS)在维持传粉昆虫群落的稳定和多样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中国中部城市(合肥市)的8个城市绿地(公园)进行传粉媒介调查,重点关注植物和花卉性状及它们与传粉...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传粉媒介面临诸多挑战。城市绿地(UGS)在维持传粉昆虫群落的稳定和多样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中国中部城市(合肥市)的8个城市绿地(公园)进行传粉媒介调查,重点关注植物和花卉性状及它们与传粉媒介的相互作用。通过考察景观尺度特征,分析开花植物物种丰富度对传粉昆虫多样性的生态影响,运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和冗余分析(RDA)等方法,为传粉昆虫友好植物提供实证数据。研究结果表明:种植本土木本植物及有吸引力的外来植物能够支持多样的传粉昆虫群体。鉴于传粉昆虫的偏好差异,增加开花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有助于促进整体传粉昆虫的多样性。该结果强调了合理城市绿地设计和多样花卉资源对恢复城市绿地传粉昆虫栖息地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景观设计 本土植物 多样性花卉资源 传粉昆虫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密度杉楠复层林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万 潘芳莹 +2 位作者 张慧敏 杜菁 周垂帆 《森林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24,共12页
为明确间伐套种后林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优势菌门及其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以4个不同间伐保留密度[375株·hm^(-2)(D375)、570株·hm^(-2)(D570)、630株·hm^(-2)(D630)、810株·hm^(-2)(D810)]的杉楠复层林... 为明确间伐套种后林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优势菌门及其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以4个不同间伐保留密度[375株·hm^(-2)(D375)、570株·hm^(-2)(D570)、630株·hm^(-2)(D630)、810株·hm^(-2)(D810)]的杉楠复层林为研究对象,研究杉木保留密度对杉楠复层林0~20 cm土层土壤养分、土壤团聚体粒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杉木保留密度的增大,土壤含水量(SWC)先升高后降低,pH值、全氮(TN)、全磷(TP)含量均变化不大,全碳(TC)、可溶性有机碳(DOC)、有效磷(AP)含量均呈降低的变化趋势,D375处理的TC、DOC、AP、有效钾(AK)、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含量和碳氮比(C/N)、氮磷比(N/P)均为最高值;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表现为D375>D810>D570>D630。杉木保留密度增大会提高群落中特有的细菌多样性,但杉木保留密度过大则会减少特有的细菌可操作分类单元(OTUs),土壤特有的真菌OTUs随着杉木保留密度的增大整体呈减少趋势;细菌Simpson和Shannon指数整体上变化不大,不同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D630处理的细菌Chao1指数显著大于其余处理(P<0.05),而D375处理与D570、D630处理的真菌Simpson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杉木间伐保留密度对复层林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均有较大影响;叠加热图的Mantel′s r分析表明,土壤中的C/N是影响细菌多样性最重要的环境因子,C/N、C/P、N/P和NO-3-N含量是影响真菌群落多样性最重要的环境因子。合理的杉木保留密度(375株·hm^(-2))可以改善杉楠复层林林下植被的生长环境,进而改变土壤结构和土壤养分分布,增加土壤关键微生物类群,促进土壤养分周转,对土壤肥力和生态系统健康的维持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保留密度 闽楠 微生物 林下套种 复层林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不同耐旱型杉木矿质元素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文娟 张丽仙 +3 位作者 陈宇龙 郭嘉龙 周丽丽 李树斌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9-208,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耐旱型杉木各器官矿质元素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规律,为揭示杉木的耐旱机理、提高林地生产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年生不同耐旱型(忍耐型和敏感型)杉木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盆栽控水法,设置正常水分(对照)和干旱胁... 【目的】研究不同耐旱型杉木各器官矿质元素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规律,为揭示杉木的耐旱机理、提高林地生产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年生不同耐旱型(忍耐型和敏感型)杉木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盆栽控水法,设置正常水分(对照)和干旱胁迫处理(即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和40%~50%),研究干旱胁迫对不同耐旱型杉木幼苗各器官矿质元素(K、Ca、Mg、Mn、Na、Al)分配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干旱胁迫下敏感型杉木粗根(木质部和韧皮部)、枝(木质部和韧皮部)的Ca、Mg、Mn含量减少,而忍耐型杉木粗根(木质部和韧皮部)、茎(木质部和韧皮部)、枝(木质部和韧皮部)和叶的Ca、Mg、Mn含量增加;敏感型杉木枝(木质部和韧皮部)的K含量减少,忍耐型杉木茎(木质部和韧皮部)、叶的K含量增加;敏感型杉木地下部分、枝(木质部和韧皮部)的Na、Al含量下降,忍耐型杉木的细根、粗根韧皮部、枝(木质部和韧皮部)的Na含量增加,粗根木质部、叶的Na含量减少,地下部分、茎(木质部和韧皮部)的Al含量减少。相关性分析表明,细根与枝木质部的K、Mg、Mn、Na、Al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粗根韧皮部与叶的Ca、Mg、Mn含量呈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主要影响敏感型杉木细根、粗根韧皮部K、Ca、Mg及茎韧皮部Mn的含量,对忍耐型杉木细根、粗根韧皮部Na和Al、叶的Ca含量影响较大。【结论】不同耐旱型杉木在干旱胁迫下形成不同的矿质元素分配策略:敏感型杉木在干旱胁迫下减少了地下部根系对K、Ca、Mg、Na、Al的吸收,增加了叶对K、Ca的吸收;忍耐型杉木在干旱胁迫下增加了细根对K、Mg、Mn、Na的吸收,以及地上部器官对K、Ca、Mg、Mn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干旱胁迫 器官 矿质元素 分配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木麻黄林干形对长期风力胁迫的响应
19
作者 李录鹭 江传阳 +5 位作者 陈灿 陈亿全 林晗 谢安强 林勇明 袁锋 《林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1-189,共9页
[目的]尽管木麻黄防护林抗风性已得到充分证实,但主要驱动因素尚不清楚。由于树木对风胁迫响应是诱导干形弯曲的关键生态特征,为验证沿海防护林树种干形的通直度与因离海距离产生的风力胁迫差异的相关关系,以及干形通直度受风胁迫的影... [目的]尽管木麻黄防护林抗风性已得到充分证实,但主要驱动因素尚不清楚。由于树木对风胁迫响应是诱导干形弯曲的关键生态特征,为验证沿海防护林树种干形的通直度与因离海距离产生的风力胁迫差异的相关关系,以及干形通直度受风胁迫的影响和人工设施的作用。[方法]以福建省沿海3个国有防护林场的木麻黄人工林为对象,选取离海远近和有无挡风设施为影响因素,从基干林带开始按照离海距离由近及远的顺序设置10 m(T_(1))、40 m(T_(2))和70 m(T_(3))样地,测量木麻黄主干倾角,分析在风力胁迫下有无挡风设施的木麻黄干形的变形特征。[结果](1)离海距离40 m内树干易受风力胁迫变形明显,无挡风设施木麻黄林基倾角由近及远分别为45.48°、43.02°、67.30°,1 m处倾角分别为69.06°、72.13°、74.88°,2 m处倾角分别为75.80°、78.16°、78.85°。(2)无挡风设施时,木麻黄林不同离海距离对风胁迫响应植物变形存在差异,1 m树干高的T_(1)、T_(2)基倾角与T_(3)存在显著差异(p<0.05);2 m高树干,倾角差异不显著;(3)无挡风设施时,木麻黄林不同树高处干形对风胁迫响应存在差异,T_(1)、T_(2)基倾角与1 m处倾角、2 m处倾角存在显著差异(p<0.05),1 m处倾角与2 m处倾角差异不显著。(4)有挡风设施木麻黄林在相同海岸梯度下,T_(1)、T_(2)、T_(3)整体倾角差异不显著;不同海岸梯度下,T_(1)与T_(3)基倾角差异显著(p<0.05);有挡风设施木麻黄林T_(1)、T_(2)倾角平均值均高于无挡风设施木麻黄林;有挡风设施木麻黄林T_(2)、T_(3)平均树高高于无挡风设施木麻黄林。[结论]无挡风设施木麻黄树干变形程度与海岸梯度、风速、树高、冠幅等关系密切,随着垂直海岸线距离的增加,干形变形程度由显著弯曲向轻度弯曲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防护林 木麻黄 风力胁迫 主干弯曲 挡风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姬松茸多糖-铬(Ⅲ)络合物的制备及降血糖活性体外评价
20
作者 林春林 李莹莹 +4 位作者 刘朋虎 林冬梅 李晶 王义祥 陈华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28-636,共9页
【目的】探究姬松茸多糖-铬(Ⅲ)络合物[Agaricus blazes polysaccharide-chromium(Ⅲ)complex,ABMP-Cr(Ⅲ)]的制备工艺、结构特性与生物活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从姬松茸(Agaricus blazei)中提取多糖,通过反应温度、底物浓度、反... 【目的】探究姬松茸多糖-铬(Ⅲ)络合物[Agaricus blazes polysaccharide-chromium(Ⅲ)complex,ABMP-Cr(Ⅲ)]的制备工艺、结构特性与生物活性。【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从姬松茸(Agaricus blazei)中提取多糖,通过反应温度、底物浓度、反应时间和pH值的单因素及响应面法,研究ABMP-Cr(Ⅲ)的最佳制备条件;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对其进行结构分析,通过测量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分析其降血糖活性。【结果】ABMP-Cr(Ⅲ)制备的最佳条件是反应温度22.0℃,反应时间40 min,pH值6.0,底物浓度24.00 mg·mL^(-1);在该条件下ABMP-Cr(Ⅲ)的螯合率为90.13%。姬松茸多糖(Agaricus blazei Murill polysaccharides,ABMP)呈长块状结构,ABMP-Cr(Ⅲ)表面较光滑呈片层结构;Cr^(3+)与多糖的结合位点是O-H、C-H和C-O-H。ABMP-Cr(Ⅲ)的降血糖活性随着样品浓度升高而升高,且其效果优于ABMP,当ABMP-Cr(Ⅲ)为0.6 mg·mL^(-1)时α-淀粉酶抑制率可达55.11%;当ABMP-Cr(Ⅲ)浓度为5 mg·mL^(-1)时,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可达40.48%。【结论】ABMP-Cr(Ⅲ)在本研究最佳制备条件下制备效率高,其结构与ABMP差异明显,ABMP-Cr(Ⅲ)具有良好的降血糖活性,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松茸 多糖-铬(Ⅲ)络合物 结构表征 降血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