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竹地下不同类型竹蔸产笋能力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傅成杰 廖建国 +2 位作者 方栋龙 杨旺利 郑郁善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20期59-61,共3页
绿竹的竹蔸主要有:立竹竹蔸(YY)、与立竹相连的竹蔸(WY)、与立竹不相连的竹蔸(WW)等3种类型,对这3种类型竹蔸的产笋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竹蔸YY、竹蔸WY和竹蔸WW的产笋能力都随着竹蔸年龄的增大而减小。在立地条件B中,平均产笋量最大... 绿竹的竹蔸主要有:立竹竹蔸(YY)、与立竹相连的竹蔸(WY)、与立竹不相连的竹蔸(WW)等3种类型,对这3种类型竹蔸的产笋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竹蔸YY、竹蔸WY和竹蔸WW的产笋能力都随着竹蔸年龄的增大而减小。在立地条件B中,平均产笋量最大的竹蔸种类为1年生立竹竹蔸(YY),大约平均产笋量为4.21 kg/个;在立地条件C中,平均产笋量最大的竹蔸种类为2年生立竹竹蔸(YY),大约平均产笋量为1.53kg/个;然而在立地条件C中,3年生立竹竹蔸(YY)的平均产笋量不是很理想,最大只有0.85kg/个;其中每种立地条件中的平均笋产量都不足1kg/个的竹蔸种类为与立竹不相连的竹蔸(WW);同时,立竹年龄是影响与立竹相连的竹蔸(WY)产笋量的最大因素,其影响力远远大于其自身年龄所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竹 竹蔸 产笋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沙地簕竹属10个竹种根际土壤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涂志华 洪雪沿 +3 位作者 潘瑞 陈礼光 荣俊冬 郑郁善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11-516,共6页
对滨海沙地簕竹属10个竹种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竹种根际土壤酶活性表现为河边竹、破蔑竹具有较高的蔗糖酶活性;观音竹、青皮竹具有较高的蛋白酶活性;佛肚竹、黄金间碧竹具有较高的脲酶活性;纤维素酶... 对滨海沙地簕竹属10个竹种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竹种根际土壤酶活性表现为河边竹、破蔑竹具有较高的蔗糖酶活性;观音竹、青皮竹具有较高的蛋白酶活性;佛肚竹、黄金间碧竹具有较高的脲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的为青竿竹、凤尾竹;过氧化氢酶活性较高为青皮竹、青竿竹。(2)青竿竹、佛肚竹、黄金间碧竹、凤尾竹、观音竹、鼓节竹等竹种根际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元素含量高于其他竹种,且显著高于裸地。(3)相关性分析表明,酶活性与pH呈现负相关,有机质与酶活性达到极显著与显著水平相关,而脲酶、纤维素酶与土壤养分元素达到极显著与显著相关水平,表明了土壤酶活性能够作为表征土壤肥力情况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沙地 簕竹属 根际 土壤酶活性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市江滨西大道10种观赏竹夏季滞尘效应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潘瑞 涂志华 +1 位作者 吴幼容 郑郁善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5-130,共6页
为了弥补园林植物应用中缺乏的定量研究,对福州市江滨西大道10种观赏竹的夏季滞尘效应进行监测分析,应用直接采样和统计分析的方法从时间、高度和方向3个方面对其单位叶面积滞尘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种观赏竹夏季单位叶面积滞... 为了弥补园林植物应用中缺乏的定量研究,对福州市江滨西大道10种观赏竹的夏季滞尘效应进行监测分析,应用直接采样和统计分析的方法从时间、高度和方向3个方面对其单位叶面积滞尘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种观赏竹夏季单位叶面积滞尘量有显著差异,绿槽毛竹、黄金间碧竹、银丝大眼竹、早园竹、人面竹和泰竹是福州市夏季优良的滞尘竹种,其中绿槽毛竹的滞尘量最多,为1.674 86 g.m-2,鼓节竹最少,为0.505 8 g.m-2。绿槽毛竹、黄金间碧竹、早园竹、人面竹、泰竹、斑竹和鼓节竹在距离地面150 cm处的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多于200 cm处,银丝大眼竹、唐竹和青丝黄竹则相反。在同一高度水平上,绿槽毛竹滞尘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竹 单位叶面积 夏季滞尘效应 福州市江滨西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沙地簕竹属10个竹种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涂志华 潘瑞 +3 位作者 洪雪沿 荣俊冬 陈礼光 郑郁善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2-56,62,共6页
通过利用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测定滨海沙地簕竹属10个竹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鼓节竹、观音竹、凤尾竹的初始荧光(Fo)、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值较高于其它竹种;(2)河边竹、观音竹、青皮竹、青竿竹的PSⅡ最大光... 通过利用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测定滨海沙地簕竹属10个竹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鼓节竹、观音竹、凤尾竹的初始荧光(Fo)、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值较高于其它竹种;(2)河边竹、观音竹、青皮竹、青竿竹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QY)、PSⅡ电子传递量子产率(ΦPSⅡ)等值均高于其它竹种;(3)河边竹、花孝顺竹、破蔑黄竹、青竿竹的光化学猝灭系数(Qp)相对较高;(4)河边竹、青皮竹、青竿竹、鼓节竹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值相对较低。综上可以看出簕竹属中河边竹、观音竹、青皮竹、青竿竹具有较好的光合生理功能,可作为沿海沙地竹子引种的优选竹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沙地 簕竹属 竹子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沙地吊丝竹林凋落物及养分动态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荣俊冬 王新屯 +3 位作者 郭喜军 张志欣 吴震 郑郁善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9-62,共4页
对沿海沙地吊丝竹林的凋落物及养分月动态特征进行连续观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竹林凋落物量月动态呈现双峰型模式,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2004年10月和2005年4月,这2个月凋落物量占全年总量的26.90%;2005年1月和7月凋落物量较少,只... 对沿海沙地吊丝竹林的凋落物及养分月动态特征进行连续观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竹林凋落物量月动态呈现双峰型模式,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2004年10月和2005年4月,这2个月凋落物量占全年总量的26.90%;2005年1月和7月凋落物量较少,只占全年总量的8.92%。各营养元素在凋落物中组分平均值大小排列顺序为:N〉K〉P〉Mg〉Ca。凋落物N、P、K、Mg归还量月动态全年呈现出2个峰值期,分别出现在2004年10~11月和2005年4~5月;Ca只有单峰值期,出现在2004年10~11月。凋落物各营养元素归还量最大是N,年归还总量为58.32kg·hm^-2,最小是Ca,只有0.61kg·hm^-2。N、P、K、Mg、Ca在峰值期养分归还量分别占全年比例的48.44%、47.12%、50.48%、53.49%和36.30%。沿海沙地吊丝竹林凋落物年养分归还量为97.54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丝竹 凋落物 养分 滨海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种观赏竹秋季滞尘效应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潘瑞 吴幼容 +2 位作者 涂志华 陈慧丽 郑郁善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5-60,共6页
从时间、高度和方向3个方面对福州市江滨大道的10种观赏竹在秋季的滞尘效应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大小排序为银丝大眼竹>早园竹>绿槽毛竹>斑竹>唐竹>人面竹>泰竹>鼓节竹>青丝黄竹>黄... 从时间、高度和方向3个方面对福州市江滨大道的10种观赏竹在秋季的滞尘效应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大小排序为银丝大眼竹>早园竹>绿槽毛竹>斑竹>唐竹>人面竹>泰竹>鼓节竹>青丝黄竹>黄金间碧竹,其中银丝大眼竹的滞尘量是黄金间碧竹的4.63倍,与竹种叶片大小、分枝方式和栽植形式相符合;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在距离地面150 cm处高于距离地面200 cm处,尤以银丝大眼竹、早园竹、绿槽毛竹和鼓节竹差异极显著,而在同一高度,银丝大眼竹滞尘效应最高,黄金间碧竹效应最低;各个竹种不同方向滞尘量存在差异,与秋季风向、竹种栽植位置和车辆行驶方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竹 滞尘效应 秋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沙地吊丝竹林植株养分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荣俊冬 王新屯 +3 位作者 陈羡德 高楠 陈礼光 郑郁善 《西南林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1-5,21,共6页
对沿海沙地吊丝竹林不同年龄植株养分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浓度除1年生枝外各年龄竹秆、枝、叶均随着所处位置的升高而呈单峰变化趋势,P,K,Mg浓度随着竹秆高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器官各养分浓度均表现为:竹叶>竹枝>竹秆,... 对沿海沙地吊丝竹林不同年龄植株养分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浓度除1年生枝外各年龄竹秆、枝、叶均随着所处位置的升高而呈单峰变化趋势,P,K,Mg浓度随着竹秆高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同器官各养分浓度均表现为:竹叶>竹枝>竹秆,1年生竹养分浓度>2年生竹.不同年龄吊丝竹各养分含量所占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N>K>Mg>P>Ca.吊丝竹林分各元素现存量的分配乔木层占绝对优势.乔木层各器官N,P,K,Ca养分现存量均以竹秆为最大,分别占整个乔木层的45.00%,50.48%,49.84%和47.04%;而Mg元素现存量为竹叶最高.吊丝竹林分群落下层枯落物层储存了较多的N和P,而草本层则储存了较多的K,Ca和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吊丝竹 养分分布 滨海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尾竹等18种观赏竹滞尘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洪茜 倪乐 +3 位作者 张迎辉 何天友 陈凌艳 郑郁善 《福建林业》 2013年第1期25-29,共5页
本研究对福建农林大学百竹园的18种观赏竹的滞尘能力进行了测定与分析,采用直接采样法和统计分析法,从株型、高度两个方面对其单位叶面积滞尘量的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株型的竹种滞尘能力差异显著,18种观赏竹的滞尘能力强弱... 本研究对福建农林大学百竹园的18种观赏竹的滞尘能力进行了测定与分析,采用直接采样法和统计分析法,从株型、高度两个方面对其单位叶面积滞尘量的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株型的竹种滞尘能力差异显著,18种观赏竹的滞尘能力强弱排序为:阔叶箬竹>人面竹>凤尾竹>绿槽毛竹>黄槽竹>青丝黄竹>花孝顺竹>佛肚竹>撑篙竹>紫竹>黄金间碧玉>花毛竹>金丝慈竹>金镶玉竹>唐竹>小叶琴丝竹>花吊丝竹>花巨竹,呈现出小型灌木状>中型灌木状、乔木状>大型乔木状的趋势。花孝顺竹、撑篙竹、黄槽竹、青丝黄竹、唐竹、花巨竹、金镶玉竹在距离地面50cm处的滞尘能力高于150cm和200cm处。在同一高度水平上,在距离地面200cm处黄金间碧玉滞尘能力最强,在距离地面50cm、150cm处阔叶箬竹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竹 单位叶面积 滞尘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竹地下蔸系结构与出笋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傅成杰 陈礼光 +3 位作者 杨旺利 荣俊冬 何天友 郑郁善 《世界竹藤通讯》 2015年第2期6-10,共5页
选择4种不同立地条件的绿竹林分:人工抚育的山地竹林(A)、人工抚育的农用地竹林(B)、人工抚育的河岸地竹林(C)、未经抚育的河岸地竹林(D),研究了立地条件对绿竹蔸系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立地条件对竹蔸蔸幅有显著影响;立地条件对竹蔸... 选择4种不同立地条件的绿竹林分:人工抚育的山地竹林(A)、人工抚育的农用地竹林(B)、人工抚育的河岸地竹林(C)、未经抚育的河岸地竹林(D),研究了立地条件对绿竹蔸系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立地条件对竹蔸蔸幅有显著影响;立地条件对竹蔸数量的影响大小顺序表现为D>A>B>C,其中立地条件B最有利于产笋;人工经营措施有利于竹蔸长度的增加,从而有利于增加笋产量。研究结果可为绿竹林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竹 蔸系结构 笋芽 笋产量 福建福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沙地小叶龙竹林凋落物分解及养分归还动态 被引量:12
10
作者 郑郁善 荣俊冬 +3 位作者 陈礼光 张玲玲 夏海涛 张志欣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87-490,共4页
对沿海沙地小叶龙竹林的凋落物及养分月动态特征进行连续观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竹林凋落物量月动态波动较大,峰值分别出现在2004年10月、2005年4月和9月,2005年1月和7月处于低谷.凋落物各营养元素组分平均值大小为N>K>P.N、K养... 对沿海沙地小叶龙竹林的凋落物及养分月动态特征进行连续观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竹林凋落物量月动态波动较大,峰值分别出现在2004年10月、2005年4月和9月,2005年1月和7月处于低谷.凋落物各营养元素组分平均值大小为N>K>P.N、K养分含量月动态变化幅度相对较大,P变化相对平稳.凋落物N年归还总量最高,K年归还量次之,P年归还量最低.凋落叶分解速度最快,分解6个月残留率为51.43%,竹枝分解速度最慢,6个月后残留率为83.27%.分解1 a后竹叶残留最少,笋箨其次,竹根残留的最多.应用二次方程对小叶龙竹各器官分解剩余量与分解时间的关系进行拟合得出模拟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龙竹 凋落物 分解 养分 滨海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沙地竹林细根养分含量及其季节动态 被引量:10
11
作者 荣俊冬 郝瑞 +4 位作者 祝杰伟 陈羡德 陈礼光 吴震 郑郁善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3-317,共5页
对福建省漳州市东山赤山国有防护林场沿海沙地竹林细根的养分含量(N、P、K)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沿海沙地各竹林细根养分含量总体偏低,早竹细根N年均含量最高为10.964g.kg-1,雷竹最低为4.535 g.kg-1,台湾桂竹细根P年均含量最高为0.971 g.... 对福建省漳州市东山赤山国有防护林场沿海沙地竹林细根的养分含量(N、P、K)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沿海沙地各竹林细根养分含量总体偏低,早竹细根N年均含量最高为10.964g.kg-1,雷竹最低为4.535 g.kg-1,台湾桂竹细根P年均含量最高为0.971 g.kg-1,乌哺鸡竹最低为0.136 g.kg-1,四季竹细根K年均含量最高为2.761 g.kg-1,花吊丝竹最低为1.127g.kg-1。各竹种细根N、P、K养分含量都有规律性的季节变化,均表现出单峰或双峰的变化趋势,竹林生长旺季波动较大,生长后期趋于稳定,各竹种之间N年均含量变化的规律性最强,P次之,K最弱。丛生竹细根N(早竹除外)、P年均含量均高于散生竹,而K年均含量丛生竹与散生竹间差别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林 细根 养分含量 季节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沙地10个竹种叶绿素荧光特征比较 被引量:15
12
作者 涂志华 卢仁锋 +4 位作者 潘瑞 洪雪沿 荣俊冬 陈礼光 郑郁善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1-135,共5页
利用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测定沿海沙地10个竹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1)凤尾竹、佛肚竹、花孝顺竹的初始荧光(Fo)、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值较高于其它竹种;(2)吊丝单竹、花吊丝竹、雷竹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 利用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测定沿海沙地10个竹种的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1)凤尾竹、佛肚竹、花孝顺竹的初始荧光(Fo)、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值较高于其它竹种;(2)吊丝单竹、花吊丝竹、雷竹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的潜在活性(Fv/Fo)、光化学猝灭系数(qp)、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QY)、PSⅡ电子传递量子产率(ΦPSⅡ)等值均高于其它竹种;(3)佛肚竹、雷竹、大头典竹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值相对较低。从而可知吊丝单竹、花吊丝竹、雷竹、花孝顺竹等竹种具有较好的光合生理功能,可作为沿海沙地竹子引种的优良竹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沙地 竹子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沙地8个竹种根际土壤的酶活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涂志华 潘瑞 +4 位作者 卢仁锋 洪雪沿 陈慧丽 荣俊冬 郑郁善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3-247,共5页
对沿海沙地8个竹种根际土壤的酶活性和土壤养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茶杆竹、黄甜竹、花吊丝竹、绿竹、麻竹根际土壤的酶活性都比裸地高;花吊丝竹、绿竹、茶杆竹、黄甜竹、小叶龙竹、麻竹根际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以及氮、磷、钾元素含量... 对沿海沙地8个竹种根际土壤的酶活性和土壤养分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茶杆竹、黄甜竹、花吊丝竹、绿竹、麻竹根际土壤的酶活性都比裸地高;花吊丝竹、绿竹、茶杆竹、黄甜竹、小叶龙竹、麻竹根际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以及氮、磷、钾元素含量均高于其他竹种,且显著高于裸地.相关性分析表明,酶活性与pH呈负相关,有机质含量与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而蔗糖酶、纤维素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沙地 根际 土壤酶活性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音竹对盐胁迫的生长及生理生化响应 被引量:11
14
作者 吴幼容 郑郁善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27,共5页
分别以含不同浓度(0、0.1%、0.3%、0.5%、0.8%)NaCl的1/4改良Hoagland营养液处理1年生观音竹盆栽苗,测定胁迫后第5、9、13、17、21、25天后叶片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及植株生物量。结果表明,随着NaCl胁迫增强,观音竹叶片的细胞质膜透性、... 分别以含不同浓度(0、0.1%、0.3%、0.5%、0.8%)NaCl的1/4改良Hoagland营养液处理1年生观音竹盆栽苗,测定胁迫后第5、9、13、17、21、25天后叶片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及植株生物量。结果表明,随着NaCl胁迫增强,观音竹叶片的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和叶绿素a/b比值提高,茎叶和根生物量、根冠比、叶绿素(a+b)含量、叶绿素a含量及叶绿素b含量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观音竹适宜在NaCl浓度低于0.5%的土壤中生长,否则其生长会受到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音竹 NACL胁迫 生物量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沙地竹林细根分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郑郁善 黄宇 +2 位作者 郝瑞 荣俊冬 陈礼光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对沿海沙地竹林细根在分解过程中的干质量热值和能量现存量以及释放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竹林细根在分解过程中,其干质量热值大体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规律,分解到180 d时下降到最低点。分解时间对其干质量热值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花... 对沿海沙地竹林细根在分解过程中的干质量热值和能量现存量以及释放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竹林细根在分解过程中,其干质量热值大体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规律,分解到180 d时下降到最低点。分解时间对其干质量热值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花吊丝竹的干质量热值与月平均气温、月降雨量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P<0.05)。除绿竹外,沿海沙地竹林各竹种能量现存量1 a内波动较大,黄甜竹的年平均能量现存量最高,达2.67×103kJ.m-2;台湾桂竹最低,为1.63×103kJ.m-2;绿竹变化较为稳定,集中在1.72×103kJ.m-2左右。细根在分解过程中,能量是逐渐损失释放的,在分解300 d后能量损失率均在68%以上,高节竹能量损失率最大,达77.74%。总体上,各竹种细根分解能量平均损失率随分解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分解完毕时能量平均损失率达73.96%;各竹种在分解初期能量损失差异较大,随着分解时间的延长,差异越来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林 细根 干质量热值 能量释放 能量现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竹等4种竹子Cl含量对比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颖 何天友 +2 位作者 陈凌艳 荣俊冬 郑郁善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2年第2期102-104,共3页
在福建农林大学校园清洁区选取4种竹子样品,连续两季对其竹叶进行Cl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竹类植物叶片Cl含量较高,各竹种之间Cl含量差异显著;不同季节同种竹种之间Cl含量存在差异,且均表现为秋季Cl含量高于冬季。竹类植物对于Cl的吸收作... 在福建农林大学校园清洁区选取4种竹子样品,连续两季对其竹叶进行Cl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竹类植物叶片Cl含量较高,各竹种之间Cl含量差异显著;不同季节同种竹种之间Cl含量存在差异,且均表现为秋季Cl含量高于冬季。竹类植物对于Cl的吸收作用较强,可作为氯污染区的绿化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子 CL 含量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柏在盐胁迫下的应答蛋白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德明 张娅欣 +3 位作者 刘晓颖 陈乾 荣俊冬 郑郁善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60-764,共5页
采用50 mmol·L^-1 NaCl和100 mmol·L^-1 NaCl处理福建柏无性系小苗两周后,用三氯乙酸/丙酮法提取福建柏的蛋白样品.通过双向电泳技术分离并找到福建柏盐胁迫响应的21个差异蛋白.通过质谱鉴定以及生物信息学GO功能注释,发现差... 采用50 mmol·L^-1 NaCl和100 mmol·L^-1 NaCl处理福建柏无性系小苗两周后,用三氯乙酸/丙酮法提取福建柏的蛋白样品.通过双向电泳技术分离并找到福建柏盐胁迫响应的21个差异蛋白.通过质谱鉴定以及生物信息学GO功能注释,发现差异蛋白功能主要体现在碳固定、碳代谢、甘油二酸阴离子代谢、有机物光合作用碳固定、TCA循环、木质素生物合成、氧化磷酸化及半胱氨酸氮氨酸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 双向电泳 盐胁迫 差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竹种硫含量季节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颖 蒋建立 +2 位作者 何天友 荣俊冬 郑郁善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0-63,共4页
在福建农林大学百竹园内随机选取3个竹种:歪脚龙竹、坭竹、长叶苦竹,分别于春、夏、秋、冬4个季节对其叶片、主枝、小枝的硫含量进行测定,同时以福州市森林公园相同竹种作为参照。结果表明:竹类植物叶片硫元素含量最高,各竹种之间硫元... 在福建农林大学百竹园内随机选取3个竹种:歪脚龙竹、坭竹、长叶苦竹,分别于春、夏、秋、冬4个季节对其叶片、主枝、小枝的硫含量进行测定,同时以福州市森林公园相同竹种作为参照。结果表明:竹类植物叶片硫元素含量最高,各竹种之间硫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同竹种不同季节的各部位的硫含量均有变化,秋季硫含量最高,夏季最低,较秋季平均减少54.88%;竹类植物对于硫元素的吸收作用较强,叶片硫含量均高于国标的最高值2.0 g.kg-1,且叶片硫含量对环境二氧化硫变化具有指示作用,可以考虑作为硫污染区的绿化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子 二氧化硫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竹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炎梅 何天友 +3 位作者 陈凌艳 陈礼光 荣俊冬 郑郁善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2年第1期51-56,共6页
以巨竹叶片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材料,用引物UBC810(序列为GAG AGA GAG AGA GAG AT)研究了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退火温度及循环次数对该种植物ISSR扩增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0μL的反应体系含40 ng模板DNA、0.6μmol.L-1引物,1.0 U Taq... 以巨竹叶片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材料,用引物UBC810(序列为GAG AGA GAG AGA GAG AT)研究了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退火温度及循环次数对该种植物ISSR扩增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0μL的反应体系含40 ng模板DNA、0.6μmol.L-1引物,1.0 U Taq DNA聚合酶,2.5 mmol.L-1Mg2+,0.25 mmol.L-1dNTPs,1×Buffer。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45 s,54.5℃复性30 s,70℃延伸90 s,循环40次;72℃延伸10 min,置4℃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竹 ISSR-PCR 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面竹等10种观赏竹春季滞尘效应与规律 被引量:2
20
作者 潘瑞 郑郁善 《西南林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6-20,共5页
对福州市江滨西大道10种观赏竹的春季滞尘效应进行监测,从时间、高度和方向3个方面分析其单位叶面积滞尘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0种观赏竹春季单位叶面积滞尘量有显著差异,其滞尘量分别为:绿槽毛竹20.04 g/m2、泰竹9.44 g/m2、银丝大... 对福州市江滨西大道10种观赏竹的春季滞尘效应进行监测,从时间、高度和方向3个方面分析其单位叶面积滞尘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0种观赏竹春季单位叶面积滞尘量有显著差异,其滞尘量分别为:绿槽毛竹20.04 g/m2、泰竹9.44 g/m2、银丝大眼竹7.95 g/m2、早园竹6.94 g/m2、人面竹5.42 g/m2、斑竹5.14 g/m2、唐竹5.00 g/m2、黄金间碧竹4.37 g/m2、青丝黄竹2.84 g/m2、鼓节竹2.60 g/m2。绿槽毛竹、泰竹、早园竹、人面竹、斑竹、黄金间壁竹和青丝黄竹在距离地面150 cm处的单位叶面积滞尘量高于200 cm处,银丝大眼竹、唐竹和鼓节竹则相反,尤以银丝大眼竹2个高度差异较大。各竹种不同方向滞尘量存在差异,这与竹种栽植位置和车辆行驶方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竹 春季 单位叶面积 滞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