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荔枝酸腐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1
作者 蔡学清 林通 +3 位作者 谢玲平 吴昌镇 林娜 胡方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9年第12期1858-1864,共7页
对福建省分离的荔枝酸腐病菌的形态学特征、生长速度、产孢、分生孢子萌发及侵染的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福建荔枝酸腐病的病原菌为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4~28℃,pH值为8~9,光照时间为12~20h,最适... 对福建省分离的荔枝酸腐病菌的形态学特征、生长速度、产孢、分生孢子萌发及侵染的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福建荔枝酸腐病的病原菌为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该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4~28℃,pH值为8~9,光照时间为12~20h,最适生长与产孢培养基为PDA,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65℃,10min;该菌分生孢子的萌发率与pH值、培养基、光照时间、温度及营养成分等有关,其中该菌在24~32℃,光照时间为16~20h,培养15d时所产生的分生孢子萌发率最高;该菌不同培养时间所产生的分生孢子及不同温度条件对其侵染荔枝的能力也不同,培养10d所产生的分生孢子侵染力最强,侵染最适温度为28~32℃。该菌除了寄生荔枝外,人工接种还能侵染胡萝卜、番茄、水蜜桃、龙眼、葡萄、茄子和黄瓜。试验结果为进一步了解该病的发生危害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酸腐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感植物根际生物学特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98
2
作者 林文雄 熊君 +9 位作者 周军建 邱龙 沈荔花 李振方 陈慧 郝慧荣 陈婷 林瑞余 何海斌 梁义元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1-8,共8页
植物的根际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植物的根必须与入侵的邻近植物根及大量以有机物质为营养的细菌、真菌、土存害虫相互竞争空间、水分、矿质营养等。在土壤中,根与根际生物体的相互作用相当复杂且受到许多土壤因素的影响,地下根际生... 植物的根际是一个复杂的微生态系统,植物的根必须与入侵的邻近植物根及大量以有机物质为营养的细菌、真菌、土存害虫相互竞争空间、水分、矿质营养等。在土壤中,根与根际生物体的相互作用相当复杂且受到许多土壤因素的影响,地下根际生物体以根分泌物为媒介相互作用的机制比发生在地表的生物体的相互作用复杂的多。越来越多的试验表明,根分泌物在根与根、根与根际微生物间起着重要作用,并以其为媒介在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本文在简要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化感植物根际生物学问题及攻克途径,以期为深入研究植物化感作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 化感作用 化感物质 自毒作用 根际微生物 根系分泌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植物源农药对食用菌重要害虫黑腹果蝇的生物活性测定 被引量:26
3
作者 黄雪峰 吴梅香 +2 位作者 罗佳 吴宗晟 范青海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47-750,共4页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4种植物源农药(苦参碱、鱼藤酮、藜芦碱和除虫菊素)对食用菌重要害虫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苦参碱、鱼藤酮、藜芦碱和除虫菊素对黑腹果蝇卵的LC50分别为243.355 ...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4种植物源农药(苦参碱、鱼藤酮、藜芦碱和除虫菊素)对食用菌重要害虫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苦参碱、鱼藤酮、藜芦碱和除虫菊素对黑腹果蝇卵的LC50分别为243.355 mg/L、17.703 mg/L、3.360 mg/L和17.548 mg/L;对幼虫的LC50分别为40.166 mg/L、19.782 mg/L、5.604 mg/L和89.972 mg/L;对成虫的LC50分别为12.823 mg/L、8 302.520 mg/L、7 000.039 mg/L和102.377 mg/L。说明4种植物源农药中藜芦碱对黑腹果蝇卵和幼虫的生物活性最高,而苦参碱对成虫的杀虫活性高,2种药剂在食用菌害虫防治实践中均具备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源农药 食用菌害虫 黑腹果蝇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荔枝霜疫霉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2
4
作者 蔡学清 林娜 +1 位作者 陈炜 胡方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9年第9期1226-1231,共6页
通过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筛选,研究荔枝霜疫霉的生物学特性及病菌侵染的超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该菌的孢囊梗属于多级有限生长,其孢子囊萌发后形成多种真菌形态,如游动孢子、芽管、孢囊梗及次生孢子囊;芽孔位于孢子囊一端、两端或四... 通过不同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筛选,研究荔枝霜疫霉的生物学特性及病菌侵染的超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该菌的孢囊梗属于多级有限生长,其孢子囊萌发后形成多种真菌形态,如游动孢子、芽管、孢囊梗及次生孢子囊;芽孔位于孢子囊一端、两端或四周,在1个芽孔处可萌发1根、2根或多根芽管,位于基部的芽孔萌发能力较强。该菌培养35d后可产生厚垣孢子,培养45d可产生大量的卵孢子,菌龄为10d时产生孢子囊的萌发率最高。温度为16~24℃时孢子囊萌发形成游动孢子,在26℃以上萌发形成芽管。该菌在PDA培养基上的产孢量最高,在燕麦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最快。生长的最适pH值为6~8。超微形态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可通过孢子囊及游动孢子从荔枝果皮的嵴点裂缝处与皮孔处侵入,并在果皮内扩展,直到荔枝的内果皮。试验结果加深了对该病菌的了解,为进一步了解该病的发生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霜疫霉 生物学特性 超微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纹枯病菌抗井冈霉素突变体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1
5
作者 许文耀 吕伟成 胡秀荣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0-233,共4页
水稻纹枯病菌野生菌株(Jgms)在含井冈霉素的PSA培养基上连续驯化24代,获得一株抗井冈霉素的突变菌株(Jgmr).毒力测定结果,井冈霉素对Jgmr的EC50为11.6766μg.mL-1,是出发菌株EC50(0.3236μg.mL-1)的36.77倍.Jgmr在不含井冈霉素的PSA培... 水稻纹枯病菌野生菌株(Jgms)在含井冈霉素的PSA培养基上连续驯化24代,获得一株抗井冈霉素的突变菌株(Jgmr).毒力测定结果,井冈霉素对Jgmr的EC50为11.6766μg.mL-1,是出发菌株EC50(0.3236μg.mL-1)的36.77倍.Jgmr在不含井冈霉素的PSA培养基上连续培养1-10代后,各代在含10.0μg.mL-1井冈霉素的PSA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表明Jgmr具有一定的稳定性.Jgmr与Jgms的培养性状、形态特征与致病力的比较结果表明,Jgmr在PSA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菌核形成量均比Jgms差,两者的菌落和菌丝体形态、菌核色泽与形状明显不同,Jgmr对水稻离体叶片的致病力明显比Jgms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菌 井冈霉素 抗性突变体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白绢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3
6
作者 过赋文 张绍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5期184-186,共3页
[目的]明确烟草白绢病病原并了解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烟草白绢病菌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结果]引起烟草白绢病的病原菌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该菌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0~38 ℃,最适温度... [目的]明确烟草白绢病病原并了解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烟草白绢病菌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结果]引起烟草白绢病的病原菌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该菌的生长温度范围为10~38 ℃,最适温度为34 ℃;生长的pH范围为4~11,最适pH为8;该菌在NaNO2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紫外光照对白绢菌丝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紫外光照时间的延长,白绢菌形成的菌核数量减少。[结论]试验结果为烟草白绢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白绢病 齐整小核菌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连作年限怀牛膝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多样性 被引量:39
7
作者 王娟英 许佳慧 +4 位作者 吴林坤 吴红淼 朱铨 孔露霏 林文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5621-5629,共9页
以不同连作年限怀牛膝根际土壤为材料,采用土壤农化分析技术和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法,对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怀牛膝连作会使大部分大量元素(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上升,而全氮、全钾的变... 以不同连作年限怀牛膝根际土壤为材料,采用土壤农化分析技术和磷脂脂肪酸生物标记法,对土壤理化性质以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怀牛膝连作会使大部分大量元素(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上升,而全氮、全钾的变化并无明显趋势。全量钙、全量镁、全量锰和有效锌的含量也会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研究发现,怀牛膝连作1a的土壤与对照相比,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别不大,但是与连作10a和30a的土壤相比微生物多样性却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壤中总PLFAs、细菌、革兰氏阴性菌Gram(-)及真菌含量都随连作年限增加而明显上升,微生物多样性增加,且革兰氏阳性菌Gram(+)/革兰氏阴性菌Gram(-)的比值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下降。此外,土壤中一些嗜热解氢杆菌和真菌等参与土壤物质循环和木质素降解的微生物类群数量明显增加,假单胞菌等有益微生物类群也显著增多,这是牛膝连作促进作用的生物学基础。研究用药用植物怀牛膝证明了植物根际微生物结构和功能多样性对植物连作促进或连作抑制作用的产生与控制的生态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牛膝 连作促进 磷脂脂肪酸 根际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生真菌多样性及其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35
8
作者 王联德 尤民生 +1 位作者 黄建 周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20-927,共8页
综述虫生真菌的资源、应用方式多样性,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的种类、结构和作用方式的多样性,并就虫生真菌多样性在害虫生物防治中的作用进行讨论。为更好地利用虫生真菌生物防治害虫奠定基础。
关键词 虫生真菌 多样性 代谢产物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抗菌肽D烟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刘丽 鲁国东 +2 位作者 唐乐尘 周杰珑 王宗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64-369,共6页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种植转抗菌肽D烟草的土壤环境中微生物群落遗传多样性的变化,同时用传统平板培养法研究了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在数量上的变化。RAPD分析结果表明,转抗菌肽D烟草与非转基因烟草根围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指数...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种植转抗菌肽D烟草的土壤环境中微生物群落遗传多样性的变化,同时用传统平板培养法研究了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在数量上的变化。RAPD分析结果表明,转抗菌肽D烟草与非转基因烟草根围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指数并没有显著差异。培养计数结果表明,转抗菌肽D烟草与非转基因烟草根围可培养细菌在数量上有极显著差异,可培养真菌数量有显著减少,可培养放线菌的数量没有显著差异。说明转抗菌肽D烟草可能抑制了病原细菌及其根围相关的微生物,但是不影响微生物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烟草 抗菌肽D 微生物群落 生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鲜功能微生物对不同鲜切水果保鲜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车建美 郑雪芳 +1 位作者 林抗美 刘波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260-264,共5页
从西瓜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保鲜功能微生物,经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鉴定为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生产出微生物保鲜剂"果立鲜",孢子含量为10×108CFU·mL-1,稀释50倍后将其喷施于不同水果上进行保鲜效果观察。结... 从西瓜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保鲜功能微生物,经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鉴定为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生产出微生物保鲜剂"果立鲜",孢子含量为10×108CFU·mL-1,稀释50倍后将其喷施于不同水果上进行保鲜效果观察。结果表明,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果立鲜"对龙眼、台湾大青枣、西瓜、苹果、皇冠梨和草莓具有一定的保鲜效果,降低不同水果的腐烂率,当对照组腐烂率为100%时,处理组不同水果的腐烂率在32.67%~72.72%之间。同时,"果立鲜"可将不同水果的腐烂时间推迟1~2 d,降低果实失重率,当对照组失重率在29.63%~4.8%之间时,处理组的在24.90%~1.14%之间。"果立鲜"还可抑制台湾大青枣、西瓜、草莓和龙眼果实表面霉菌的生长,维持不同水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硬度,保持果实感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果 保鲜 短短芽孢杆菌 高温高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床猪舍不同发酵等级垫料中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倩倩 刘波 +4 位作者 王阶平 刘国红 车建美 陈峥 唐建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8-274,共7页
为了研究微生物发酵床不同发酵等级垫料中大肠杆菌的分布及其特性,试验采集了微生物发酵床猪舍不同发酵程度的垫料,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了发酵床中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和抗生素抗性。试验结果表明,在10-5稀释倍数下,仅... 为了研究微生物发酵床不同发酵等级垫料中大肠杆菌的分布及其特性,试验采集了微生物发酵床猪舍不同发酵程度的垫料,进行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了发酵床中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和抗生素抗性。试验结果表明,在10-5稀释倍数下,仅在垫料发酵级别为一级的垫料中,即垫料使用时间较短、发酵程度较低(0<△E≤7.63)的条件下,分离到41株大肠杆菌;而在发酵程度较高的垫料中,即垫料发酵程度二级以上(△E>7.63)的环境中未分离到大肠杆菌。随着发酵的进行,发酵床中大肠杆菌数量逐渐减少。41株大肠杆菌中含有致泻性大肠杆菌15株,其中具有热稳定肠毒素(astA)基因的大肠杆菌9株,占总数的22%,含耐药性因子(sepA)基因的大肠杆菌2株,占总数的4.8%;耐强力霉素的大肠杆菌11株,占总数的27%。含有sepA基因的大肠杆菌具有强耐药性。从以上结果来看,微生物发酵床对猪舍大肠杆菌具有抑制作用,可为发酵床的推广应用及垫料再利用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血清型鉴定 药敏试验 astA基因 sep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发酵床猪舍垫料主要病原菌空间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倩倩 刘波 +4 位作者 王阶平 刘国红 车建美 陈峥 唐建阳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73,共6页
为了揭示微生物发酵床猪舍病原菌的空间分布特点,本研究对浸水垫料和不同发酵等级的垫料进行致病菌毒素基因的克隆,分析垫料中致病菌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发酵床垫料中大肠杆菌是普遍存在的微生物,链球菌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分布也比... 为了揭示微生物发酵床猪舍病原菌的空间分布特点,本研究对浸水垫料和不同发酵等级的垫料进行致病菌毒素基因的克隆,分析垫料中致病菌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发酵床垫料中大肠杆菌是普遍存在的微生物,链球菌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分布也比较广泛。魏氏杆菌在发酵等级为ⅱ,ⅲ的垫料中含量低,在发酵等级为ⅰ和ⅳ的垫料分布较多,而在管理不善的浸水垫料中普遍存在。同样,副猪嗜血杆菌在发酵等级ⅲ的垫料中未见到,在ⅱ和ⅳ的垫料中较低,而在管理不善垫料中广泛存在。多杀性巴氏杆菌在发酵程度为ⅰ和ⅳ的垫料中未检测到,在ⅱ,ⅲ的垫料分布较少,而在管理不善垫料中广泛存在。沙门氏菌和丹毒杆菌在发酵床垫料中都未检测到。通过对发酵床病原菌分布的聚类分析,将病原菌分为三种类型:低频种类、中频种类和高频种类;将不同位置的发酵床垫料分为三种类型:致病菌种类少、种类中等和种类多样的垫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发酵床 垫料 致病菌 毒素基因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源化合物合成基因簇异源表达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颖 赵晨 +1 位作者 关雄 张晓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3-138,146,共7页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活性,在医疗、农业和食品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异源表达策略与不断发展的DNA克隆和改造技术相结合,成为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能够用于提高天然活性化合物的产量,获得新结构类似物,阐明沉默基因...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活性,在医疗、农业和食品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异源表达策略与不断发展的DNA克隆和改造技术相结合,成为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能够用于提高天然活性化合物的产量,获得新结构类似物,阐明沉默基因簇的功能,还能够通过表达宏基因组DNA来获得新活性物质。本文对异源表达次级代谢基因簇的研究策略和成功案例进行综述,侧重于聚酮类物质和非核糖体肽的异源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源表达 次级代谢基因簇 聚酮类物质 非核糖体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多花黄精根腐病的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文丽 苏海兰 +5 位作者 林凤芳 牛雨晴 朱育菁 刘波 程曦 肖荣凤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0-608,共9页
【目的】明确福建地区多花黄精根腐病的发病率和病原菌种类,并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福建省3个多花黄精种植基地的根腐病发病率,并采集具有典型根腐病症状的植株和块根病样,分离纯化获得病原菌,利用形态学特征、分... 【目的】明确福建地区多花黄精根腐病的发病率和病原菌种类,并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福建省3个多花黄精种植基地的根腐病发病率,并采集具有典型根腐病症状的植株和块根病样,分离纯化获得病原菌,利用形态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特征及致病性测定对其进行鉴定。【结果】福建省多花黄精种苗的根腐病平均发病率为10.50%,采收时根茎的根腐病平均发病率为17.65%。分离纯化获得98株菌株,结合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特异性引物FOF1/FOR1和F8/R8、tef-1α基因序列分析,分别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腐皮镰刀菌F.solani和藤仓镰刀菌F.fujikuroi,三者的分离频率依次为75.51%、20.41%和4.08%。代表性菌株经回接根茎进行致病性检测发现其发病症状与田间表现一致,符合柯赫氏法则。【结论】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刀菌和藤仓镰刀菌是福建地区多花黄精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首次报道藤仓镰刀菌可引起我国多花黄精根腐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黄精 根腐病 尖孢镰刀菌 腐皮镰刀菌 藤仓镰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力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长江 胡伯里 +1 位作者 鲁国东 王宗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8期60-64,共5页
为了解水稻纹枯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对福建省三明、龙岩、福州三地区以及广东、黑龙江和辽宁等省的35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生长速率、致病力进行了比较并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水稻纹枯病菌群体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将不... 为了解水稻纹枯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对福建省三明、龙岩、福州三地区以及广东、黑龙江和辽宁等省的35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生长速率、致病力进行了比较并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水稻纹枯病菌群体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将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株聚为遗传相近的一类;分析还发现,在群体水平菌丝生长速率与致病力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生长速率快,其群体致病力强;对福建省内稻区间的分析发现,来自三明的纹枯病菌群体生长速率和致病力最高,龙岩次之,福州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纹枯病菌 RAPD 致病力 遗传多样性 菌丝生长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实验种群生命表评价巴氏新小绥螨对西花蓟马的控制能力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金平 范青海 张帆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2008年第3期229-232,共4页
以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Thysanoptera,Thripidae)一龄若虫为猎物组建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Hughes)(Acari:Phytoseiidae)实验种群生命表,获得净生殖力Ro=27.37,世代平均历期T=22.17天,内禀增长率rm=... 以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Thysanoptera,Thripidae)一龄若虫为猎物组建巴氏新小绥螨Neoseiulus barkeri(Hughes)(Acari:Phytoseiidae)实验种群生命表,获得净生殖力Ro=27.37,世代平均历期T=22.17天,内禀增长率rm=0.15,周限增长率λ=1.16,种群倍增所需时间t=4.64天等参数。将获得参数值与西花蓟马的相关参数值进行比较,巴氏新小绥螨瞬间增长率大于西花蓟马的瞬间增长率(0.14),雌成螨日取食7~12头西花蓟马一龄若虫,表明巴氏新小绥螨可以作为控制西花蓟马种群数量的有效天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氏新小绥螨 西花蓟马 生命表参数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香果果生炭疽菌小GTP酶基因Rab7的鉴定与功能分析
17
作者 张承康 黄欣 +3 位作者 李希荣 郭彦超 郭田龙 陈美霞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07-1115,共9页
由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引起的百香果炭疽病是影响百香果(Passiflora edulis)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解析果生炭疽菌致病分子机制对病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鉴定得到百香果果生炭疽菌小GTP酶Rab7,并将其与多种真菌... 由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引起的百香果炭疽病是影响百香果(Passiflora edulis)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解析果生炭疽菌致病分子机制对病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鉴定得到百香果果生炭疽菌小GTP酶Rab7,并将其与多种真菌的Rab7蛋白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果生炭疽菌Rab7蛋白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Rab7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远,而与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禾谷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raminicola)Rab7蛋白的亲缘关系较近。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Rab7基因敲除菌株△Rab7及Rab7基因回补菌株△Rab7/Rab7。表性分析发现,与野生型和△Rab7/Rab7相比,△Rab7在PDAY和MM培养基中的菌落直径显著下降,黑色素积累量显著增加,分生孢子产量显著减少。但△Rab7与野生型N425对H 2O 2胁迫的敏感性无显著差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Rab7-GFP融合蛋白定位于液泡膜,且△Rab7液泡呈现碎片化分布,表明Rab7基因通过调控果生炭疽菌液泡融合维持其正常液泡形态。本研究结果为解析果生炭疽菌的致病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 果生炭疽菌 小GTP酶基因Rab7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瘟病菌MoDock1和MoElmo1蛋白的功能分析
18
作者 张承康 汪洋 +2 位作者 黄欣 郭田龙 林伟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6-414,共9页
【目的】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是引起水稻稻瘟病的病原菌,探究其功能基因以揭示致病分子机理。【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稻瘟病菌中Dock180和ELMO的同源蛋白,对其编码基因进行敲除并对获得的基因缺失突变体进行表型分析,... 【目的】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是引起水稻稻瘟病的病原菌,探究其功能基因以揭示致病分子机理。【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稻瘟病菌中Dock180和ELMO的同源蛋白,对其编码基因进行敲除并对获得的基因缺失突变体进行表型分析,再通过免疫共沉淀试验分析二者的互作关系。【结果】稻瘟病菌中鉴定得到MoDOCK1和MoELMO1基因,并获得各自基因缺失突变体,两种突变体具有几乎一致的表型。MoDock1、MoElmo1的缺失影响了稻瘟病菌分生孢子的粘着,造成芽管变长且有隔膜,附着胞形成延缓。加入8-Br-cAMP或IBMX可以修复附着胞形成过程中的缺陷,表明MoDock1、MoElmo1可能在稻瘟病菌cAMP-PKA信号途径中发挥功能。洋葱表皮侵染试验结果表明基因缺失突变体的侵染能力有所下降。水稻接种显示,MoDock1、MoElmo1的缺失导致稻瘟病菌的致病性减弱。最后,通过免疫共沉淀证明,MoDock1和MoElmo1存在相互作用。【结论】MoDock1和MoElmo1存在相互作用,二者是稻瘟病菌分生孢子粘着能力、附着胞正常形成和完整致病性所必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Dock1 Elmo1 分生孢子粘着 附着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直播稻根结线虫病的病原种类鉴定 被引量:2
19
作者 柯叶鑫 陈晶伟 +3 位作者 肖顺 杨小龙 程曦 刘国坤 《生物安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92-298,共7页
【目的】福建省福清市江镜镇与福安市潭溪镇水稻区直播稻苗期分别发生严重的根结线虫病,本研究对其病原物进行形态和分子鉴定,明确病原物种类,以期为福建省直播稻根结线虫病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根结线虫各虫态形态学特征... 【目的】福建省福清市江镜镇与福安市潭溪镇水稻区直播稻苗期分别发生严重的根结线虫病,本研究对其病原物进行形态和分子鉴定,明确病原物种类,以期为福建省直播稻根结线虫病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根结线虫各虫态形态学特征进行观测;同时对其rDNA-ITS区进行测序,通过贝叶斯法与最大似然法构建了系统发育树来确定种类;利用拟禾本科根结线虫特异性引物Mg-F/Mg-R检测种群。【结果】根结线虫的雌虫、雄虫和2龄幼虫的形态学特征与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原始描述种一致;rDNA-ITS区序列长度为576 bp,与GenBank拟禾本科根结线虫种群相似度均达99%以上;系统发育树明确了该根结线虫与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处于同一分支;特异性引物Mg-F/Mg-R检测进一步明确病原为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单一种群。【结论】本研究通过形态与分子特征,明确了在福建直播稻上发现的根结线虫为拟禾本科根结线虫。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在福建省最早于2011年在政和县小范围水稻田发现,此后未在其他水稻种植区发现。本次在福建直播稻上首次发现大面积的根结线虫为害。随着直播稻的种植面积扩大,拟禾本根结线虫引起的水稻病害可能会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新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稻 拟禾本科根结线虫 形态学鉴定 系统发育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稻瘟病菌田间种群无毒基因的变异检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项旭跃 曹雪琦 +2 位作者 魏立婧 郑华坤 鲁国东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5-384,共10页
稻瘟病严重威胁福建省水稻生产。稻瘟病菌田间种群无毒基因的变异监测是实现优质抗稻瘟病水稻品种合理布局和轮换、有效预防因抗性丧失导致的稻瘟病爆发成灾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以福建省3个水稻主产区采集并分离的113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 稻瘟病严重威胁福建省水稻生产。稻瘟病菌田间种群无毒基因的变异监测是实现优质抗稻瘟病水稻品种合理布局和轮换、有效预防因抗性丧失导致的稻瘟病爆发成灾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以福建省3个水稻主产区采集并分离的113个稻瘟病菌单孢菌株为材料,检测其无毒基因的变异情况。首先,利用24个已知抗性的水稻单基因系对它们进行致病性测定,分析致病频率、毒力频率、无毒基因的存在频率和无毒基因的组合频率。结果显示,福建省建阳、宁化和上杭3个水稻主产区的稻瘟病田间菌株对24个水稻单基因系的致病频率分别为12.50%~95.83%、29.17%~100%和4.55%~86.36%。3个水稻主产区菌株均对Pik^(s)、Pib、Pi3和Pi12表现为强毒性,而建阳和宁化菌株还对其他12个抗性基因表现为强毒力(毒力频率≥70%),包括Pia、Pii、Piz、Pita、Pit、Pis^(h)、Pi5、Pi7、Pi19、Pi20、Pita^(2)和Pi11。其次,本研究还设计了8个无毒基因Avr-Pita、Avr-Pib、Avr-Pik、Avr-Piz-t、Avr-Pii、Avr-Pi9、Avr-Pi54和Avr-Co39的特异性引物,对单孢菌株进行基因型鉴定。结果显示,所有菌株均未检测到Avr-Co39,表明这些稻瘟菌株中均不携带该无毒基因。此外,Avr-Pib的出现频率也很小,仅为37.17%,但是该比例仍远超致病性测定中推测的Avr-Pib所占比例,表明检测到的Avr-Pib中很大一部分存在突变。为此,对Avr-Pib基因部分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发现这些菌株的Avr-Pib在启动子区发生了缺失、插入和替换等突变。此外,部分菌株的Avr-Pik或Avr-Piz-t也存在启动子单核苷酸变异,而上杭菌株Avr-Pi9和宁化菌株Avr-Piz-t则均存在编码区的突变。这些位点的突变均可能导致无毒基因功能的缺失。研究还表明,携带Pi1、Piz5、Pi9和Pik、Pik^(h)、Pik^(m)位点的水稻品种仍适合在福建地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菌 致病性 无毒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