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苦楝种子表型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夏海涛 陈礼光 +2 位作者 荣俊冬 陈羡德 郑郁善 《西南林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32-37,共6页
以福建32个种源地的苦楝种子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其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32个种源的种子表型性状中长、宽、平均单粒质量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种子表型较为丰富;不同种源间种子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均值的大小顺序是:种宽>种长>平均... 以福建32个种源地的苦楝种子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其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32个种源的种子表型性状中长、宽、平均单粒质量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种子表型较为丰富;不同种源间种子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均值的大小顺序是:种宽>种长>平均单粒质量,变异系数最大的是仙游种源,最小的为莆田种源;苦楝种子表型性状与11个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种子表型性状中种长和种宽累计贡献率达98.14%;32个种源可以聚为4类,第Ⅰ大类为仙游种源,其变异系数最大,第Ⅱ大类为德化、屏南、莆田、松溪种源,这些地区种子较小,但种子质量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楝 种子 表型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柏研究综述 被引量:16
2
作者 黄树军 荣俊冬 +3 位作者 张龙辉 杨阳 蒋建立 郑郁善 《福建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36-242,共7页
从福建柏的良种选育、育苗技术、人工林培育等方面,分析和综述了近10 a福建柏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福建柏 良种选育 育苗技术 培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三尖杉种子形态变异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郑志雷 荣俊冬 郑郁善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6-49,共4页
研究了福建省内几个三尖杉分布区之间三尖杉种子形态变异规律,结果表明,三尖杉种子的形态指标:长、宽、厚、种子大小(长×宽×厚)及种子单粒重存在极显著的产地差异。在发芽率与各性状的相关性方面,三尖杉种子长、宽、厚、长宽... 研究了福建省内几个三尖杉分布区之间三尖杉种子形态变异规律,结果表明,三尖杉种子的形态指标:长、宽、厚、种子大小(长×宽×厚)及种子单粒重存在极显著的产地差异。在发芽率与各性状的相关性方面,三尖杉种子长、宽、厚、长宽比、重、大小、比重等形态特征与种子发芽率有一定的正相关,特别是种子的单粒重、大小和比重与发芽率的相关系数都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而长厚比和宽厚比与发芽率却成负相关,其中宽厚比与发芽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聚类结果表明,除来源于永泰的F 9外,其余各地种子在D 0.407处可以大致地分为两大类:来源于永泰黄溪和柘荣的三尖杉种子形态差异不明显,归为一类;来源于漳平的三尖杉种子与其它居群有明显的差异,归为一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杉 种子性状 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柏种源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澜 黄树军 +4 位作者 荣俊冬 何天友 许雅明 陈礼光 郑郁善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5年第1期68-72,共5页
福建柏是集经济价值、药用价值、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为一体的珍稀乡土树种。分别从种子品质、生长性状、生长节律、根系性状、地理变异规律和开花结实等方面对福建柏种源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对苗木生长过程的生理指标、光合特性和细胞... 福建柏是集经济价值、药用价值、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为一体的珍稀乡土树种。分别从种子品质、生长性状、生长节律、根系性状、地理变异规律和开花结实等方面对福建柏种源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对苗木生长过程的生理指标、光合特性和细胞分子试验等领域的研究以及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柏 种源 苗期 幼林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个荷花品种光合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刘颖嘉 程习梅 +3 位作者 荣俊冬 陈瑞芳 薛艺敏 郑郁善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0-43,58,共5页
使用LCpro+便携式植物光合测量系统对7个荷花品种的光合特性日变化及其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个荷花品种的光合特性日变化没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其光补偿点在3.99~12.45μmol/(m2.s),光饱和点在699.37~855.00... 使用LCpro+便携式植物光合测量系统对7个荷花品种的光合特性日变化及其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个荷花品种的光合特性日变化没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其光补偿点在3.99~12.45μmol/(m2.s),光饱和点在699.37~855.00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在0.034 2~0.043 3μmol/(m2.s)。品种间光合特性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花 光合特性 光合日变化 光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洋杜鹃组培苗生根培养及其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陈凌艳 郑宇 +2 位作者 陈礼光 荣俊冬 郑郁善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1-135,共5页
对西洋杜鹃组培苗进行生根培养,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培养过程中植物体内ZT、GA3、IAA、ABA 4种内源激素进行了测定,以及对比不同培养基组合对植物体生根效果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内源激素共同作用调控植物体生根过程... 对西洋杜鹃组培苗进行生根培养,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培养过程中植物体内ZT、GA3、IAA、ABA 4种内源激素进行了测定,以及对比不同培养基组合对植物体生根效果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种内源激素共同作用调控植物体生根过程。期间IAA、ABA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GA3、ZT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IAA/GA3、IAA/ZT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IAA/ABA则先下降后上升,而ABA/GA3则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不同的培养基组合对植物体内源激素的调控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杜鹃 组织培养 生根培养 内源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患子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陈佳 陈凌艳 +3 位作者 何天友 荣俊冬 陈礼光 郑郁善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239-242,共4页
以无患子生长健壮的幼嫩枝条为材料,研究其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①芽体启动培养的最适宜培养基为MS+NAA 0.2mg·L-1+IBA 0.05mg·L-1+6-BA 3.0mg·L-1,萌芽率最高,达94.01%;②增殖培养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MS+IBA 0.02mg&#... 以无患子生长健壮的幼嫩枝条为材料,研究其组培快繁技术。结果表明:①芽体启动培养的最适宜培养基为MS+NAA 0.2mg·L-1+IBA 0.05mg·L-1+6-BA 3.0mg·L-1,萌芽率最高,达94.01%;②增殖培养的最佳培养基组合为MS+IBA 0.02mg·L-1+6-BA 1.0mg·L-1,增殖系数最高,为4.20;③在生根培养中,1/2MS+IBA 0.5mg·L-1+NAA 0.1mg·L-1最适宜诱导生根,生根率高达80.47%。炼苗移栽后成活率高达89.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患子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楝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佳 陈凌艳 +3 位作者 陈礼光 荣俊冬 何天友 郑郁善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8-51,共4页
以苦楝新生的顶芽和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其组织培养技术。结果表明,新生的顶芽比带腋芽茎段诱导的效果好,是组织培养比较理想的外植体;诱导芽的最适宜培养基为MS+NAA 0.2 mg·L-1+6-BA 2.0 mg·L-1,出芽率最高,达92.15%;... 以苦楝新生的顶芽和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其组织培养技术。结果表明,新生的顶芽比带腋芽茎段诱导的效果好,是组织培养比较理想的外植体;诱导芽的最适宜培养基为MS+NAA 0.2 mg·L-1+6-BA 2.0 mg·L-1,出芽率最高,达92.15%;增殖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MS+KT 2.0 mg·L-1+NAA 0.05 mg·L-1;在生根培养中,1/2MS+IBA 0.5 mg·L-1+NAA 0.2 mg·L-1最适宜诱导生根;移栽基质为泥炭土∶河沙=1∶1,成活率最高,为89.21%,苗的生长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楝 组织培养 培养基 外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豆杉繁殖与栽培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郭喜军 荣俊冬 +3 位作者 陈礼光 李风涛 张玲玲 郑郁善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7年第4期250-257,共8页
详细阐述了国内外红豆杉种子繁殖、扦插繁殖的研究进展,综述了施肥、光环境对红豆杉生长和紫杉醇含量影响的研究,评述了取得的成果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红豆杉 种子繁殖 扦插繁殖 施肥 光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组织培养中褐变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0
作者 付影 荣俊冬 +1 位作者 陈礼光 郑郁善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7年第3期190-195,共6页
褐变问题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组织培养成功的重要因素。结合近些年的研究,对褐变发生的原因、影响褐变的因素以及控制褐变的措施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解决褐变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组织培养 褐变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朴苗的组织培养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树军 荣俊冬 +5 位作者 车志 张迎辉 吴佳木 陈澜 何天友 郑郁善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4-370,共7页
采用正交试验及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运用极差分析、方差分析、LSD多重比较分析结果,对厚朴苗组织培养的芽诱导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壮苗培养、移栽炼苗各阶段最佳培养基组合进行探讨。试验表明:芽诱导的B5+6-BA 5.0 mg/L+NAA 1.0 ... 采用正交试验及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运用极差分析、方差分析、LSD多重比较分析结果,对厚朴苗组织培养的芽诱导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壮苗培养、移栽炼苗各阶段最佳培养基组合进行探讨。试验表明:芽诱导的B5+6-BA 5.0 mg/L+NAA 1.0 mg/L+2,4-D 1.0 mg/L组合最佳;增殖培养B5+6-BA 5.0 mg/L+NAA0.1 mg/L+蔗糖15 g/L组合最好;壮苗效果B5+NAA 0.5 mg/L+GA30.3 mg/L组合的芽苗生长健壮;生根培养B5+IBA 1.0 mg/L+NAA 1.0 mg/L的生根率最高,达62.7%,ABT1、ABT3也可诱导生根,B5+ABT31.5 mg/L+蔗糖20 g/L组合生根率高达61.2%;自然光闭瓶锻炼6 d再开瓶炼苗6 d,移栽成活率高达92.2%,移栽基质为沙和田园土1∶1混合,成活率高达86.0%。这为厚朴的组培工厂化育苗提供了技术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苗 组织培养 激素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凹叶厚朴不同林分树干生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龙辉 周少卿 +3 位作者 谢德金 何天友 荣俊冬 郑郁善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4年第4期59-63,共5页
2012年在福建明溪县胡坊镇选取4种厚朴林分进行调查,对平均木采用树干解析法取样,对凹叶厚朴与杉木、绿竹和油茶混交及其纯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凹叶厚朴混交林胸径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第3年)比纯林早1 a,树... 2012年在福建明溪县胡坊镇选取4种厚朴林分进行调查,对平均木采用树干解析法取样,对凹叶厚朴与杉木、绿竹和油茶混交及其纯林的生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凹叶厚朴混交林胸径连年生长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第3年)比纯林早1 a,树高连年生长量(第2年)早3 a,材积连年生长量(第8~9年)早3 a,在前10 a混交林的胸径、树高、材积平均生长量(平均值分别约为1.23 cm、1.42 m、0.0037 m3)始终比纯林(分别约为0.81 cm、1.00 m、0.0027 m3)大;且3种混交林直径、树高和材积的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一致,但数值存在差异:厚杉>厚竹>厚油混交林,说明凹叶厚朴与杉木混交能很好地促进凹叶厚朴的生长,混交效果最好,其次为凹叶厚朴绿竹混交林,再次为凹叶厚朴油茶混交林,最差的为凹叶厚朴纯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叶厚朴 混交林 纯林 生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蓝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瑞芳 刘颖嘉 +3 位作者 程习梅 薛艺敏 荣俊冬 郑郁善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5-229,共5页
利用LCpro+便携式植物光合测量系统对马蓝的光合特性日变化及其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日变化测定中,7月份马蓝的净光合速率表现出了午休现象,而10月份未表现出明显的午休现象,7月份马蓝净光合速率总值明显低于10月份的净... 利用LCpro+便携式植物光合测量系统对马蓝的光合特性日变化及其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日变化测定中,7月份马蓝的净光合速率表现出了午休现象,而10月份未表现出明显的午休现象,7月份马蓝净光合速率总值明显低于10月份的净光合速率总值;光响应测定中,7月份马蓝的表观量子效率为0.0289,光补偿点为21.666μmol·m-2·s-1,光饱和点为977.438μmol·m-2·s-1;10月份马蓝的表观量子效率为0.037,光补偿点为15.034μmol·m-2·s-1,光饱和点为865.505μmol·m-2·s-1.因此,10月份比7月份更适宜马蓝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蓝 光合特性 光合日变化 光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泽泻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概况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龙辉 陈宝钢 +3 位作者 刘克强 李书平 荣俊冬 郑郁善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3年第3期158-161,共4页
通过对泽泻资源及其分布情况、有效成分与药理作用进行论述,并在分析泽泻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保护泽泻资源的措施,进一步探讨泽泻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途径。
关键词 泽泻 开发利用 药理作用 资源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朴苗愈伤组织启动培养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树军 杨阳 +3 位作者 车志 荣俊冬 陈礼光 郑郁善 《农学学报》 2013年第8期41-46,共6页
厚朴资源用途广泛,利用开发多,市场上供不应求。天然厚朴资源稀缺,需营造厚朴人工林,而厚朴种产量少,种子育苗成为瓶颈。本试验研究厚朴苗愈伤组织启动培养,为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提供参考。通过完全随机化法试验设计,运用方差分析、LS... 厚朴资源用途广泛,利用开发多,市场上供不应求。天然厚朴资源稀缺,需营造厚朴人工林,而厚朴种产量少,种子育苗成为瓶颈。本试验研究厚朴苗愈伤组织启动培养,为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提供参考。通过完全随机化法试验设计,运用方差分析、LSD多重比较分析,探讨厚朴苗愈伤组织启动培养的最佳培养基类型、最适激素及培养消毒条件。试验表明:B5作基本培养基的培养效果好,若添加较低浓度NAA会促进启动,较高浓度则有利于形成愈伤组织,若添加6-BA4.0mg/L有利于培养;对B5添加不同浓度6-BA、2,4-D,愈伤组织分化率最高的组合为:B5+6-BA3.0mg/L+2,4-D3.0mg/L,芽体分化率最高的组合为:B5+6-BA4.5mg/L+2,4-D2.0mg/L;对B5添加不同浓度6-BA、NAA,愈伤组织分化率最高的组合为:B5+6-BA4.5mg/L+NAA1.0mg/L,芽体分化率最高的组合为:B5+6-BA5.0mg/L+NAA1.0mg/L。考虑各激素交互作用,综合认为B5+5.0mg/L+NAA1.0mg/L对启动培养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苗 愈伤组织 激素 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葶山麦冬花蕾离体培养及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凌艳 董雯 +1 位作者 荣俊冬 郑郁善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0-224,共5页
短葶山麦冬为重要的园林观赏植物和药用植物,目前野生资源破坏严重,而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获得大量种苗,满足市场需求。为解决短葶山麦冬组织培养存在消毒难的问题,以短葶山麦冬花蕾为外植体,通过对不同消毒方法、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及... 短葶山麦冬为重要的园林观赏植物和药用植物,目前野生资源破坏严重,而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获得大量种苗,满足市场需求。为解决短葶山麦冬组织培养存在消毒难的问题,以短葶山麦冬花蕾为外植体,通过对不同消毒方法、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及不同移栽基质的筛选,建立了短葶山麦冬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75%酒精消毒30 s,无菌水清洗3遍,0.1%升汞溶液浸泡10 min,再用无菌水清洗5遍的消毒效果最好。最佳初代培养基是MS+1 mg.L-16-BA+0.2 mg.L-1NAA,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4 mg.L-16-BA+0.2 mg.L-1NAA,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1 mg.L-1IBA+30 g.L-1蔗糖。红壤土、珍珠岩、沙的混合比为6∶3∶1时的成活率最高达到9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葶山麦冬 组织培养 快繁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栀子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概况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龙辉 章桂芝 +3 位作者 吴佳木 刘克强 荣俊冬 郑郁善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3年第4期231-234,共4页
简要介绍了栀子种类与自然分布情况以及栀子药理研究和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分析了栀子的市场需求和导致栀子野生资源减少的内外因素,并提出未来栀子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途径。
关键词 栀子资源 开发利用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含笑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宇 陈礼光 +4 位作者 夏海涛 荣俊冬 孔玲 廖鹏辉 郑郁善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4-148,共5页
以福建含笑叶片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材料,对影响ISSR-PCR扩增效果的一些因素,如dNTPs浓度、Mg2+浓度、TaqDNA聚合酶用量、引物用量、模板DNA用量以及退火温度等指标进行筛选和优化,确立了可用于福建含笑ISSR-PCR分析最适宜的PCR反应条件:2... 以福建含笑叶片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材料,对影响ISSR-PCR扩增效果的一些因素,如dNTPs浓度、Mg2+浓度、TaqDNA聚合酶用量、引物用量、模板DNA用量以及退火温度等指标进行筛选和优化,确立了可用于福建含笑ISSR-PCR分析最适宜的PCR反应条件:20μL PCR反应体积中含0.4 mmol.L-1dNTPs,2.5 mmol.L-1Mg2+,1.5 UTaqDNA聚合酶,0.6μmol.μL-1引物,30 ng模板DNA。PCR扩增程序:94℃预变性2 min,94℃变性30 s,47.3℃退火30 s,72℃延伸1 min,45个循环,72℃延伸7 min,4℃保存。应用ISSR体系对5份福建含笑种质进行了扩增,证实了该体系的适用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含笑 ISSR-PCR 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凌艳 陈拓 +2 位作者 荣俊冬 何天友 郑郁善 《江苏林业科技》 2016年第2期8-12,16,共6页
以雷公藤带芽幼嫩茎段为外植体,通过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对雷公藤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建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外植体经75%酒精浸泡30 s后,用无菌水冲洗3遍,0.1%升汞溶液浸泡5 min,无菌水冲洗5遍的消毒效果最好,雷公藤组织培养苗... 以雷公藤带芽幼嫩茎段为外植体,通过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对雷公藤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体系建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外植体经75%酒精浸泡30 s后,用无菌水冲洗3遍,0.1%升汞溶液浸泡5 min,无菌水冲洗5遍的消毒效果最好,雷公藤组织培养苗的污染率为7.8%;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0.05 mg/L NAA+0.5 mg/L 6-BA,平均速度为3.2 d;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为1/2 MS+2.0 mg/L 6-BA+1.0 mg/L NAA+25 g/L蔗糖,月增殖系数达5.83;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2.0 mg/L IBA+0.5 g/L AC培养基,生根率达78.3%;最有利于移栽的基质为等容积的沙子+红壤土+泥炭土混合基质,成活率高达87.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地药材红豆杉规范化种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风涛 荣俊冬 +3 位作者 陈礼光 郭喜军 张玲玲 郑郁善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08年第2期118-124,共7页
基于中草药材规范化种植(GAP)的研究思路,系统地综述了红豆杉品种选择、繁育技术、生产管理,以及采摘粗加工整个过程的研究进展;并针对红豆杉GAP基地建设中的薄弱环节提出红豆杉研究方向,即优树选择的系统规范化,环境影响的重要性与目的... 基于中草药材规范化种植(GAP)的研究思路,系统地综述了红豆杉品种选择、繁育技术、生产管理,以及采摘粗加工整个过程的研究进展;并针对红豆杉GAP基地建设中的薄弱环节提出红豆杉研究方向,即优树选择的系统规范化,环境影响的重要性与目的性,施肥与激素影响的效用性、实用性,采摘的科学性,储藏与粗加工条件的规范化,原料质量的检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 规范化种植(GAP) 紫杉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