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蔗斑茅的杂交利用及其杂种后代鉴定系列研究 Ⅲ.甘蔗斑茅远缘杂交后代细胞遗传分析 被引量:34
1
作者 刘文荣 邓祖湖 +3 位作者 张木清 卓晓蕾 符成 张垂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093-1096,i001,i002,共6页
以甘蔗与斑茅杂交和回交后代为供试材料 ,进行染色体计数与核型分析 ,结果表明 ,在 5个供试材料中 ,海南斑茅 92 1 0 5的体细胞染色体数 2n =6 0 =6 0m ,属原始的 1A型染色体 ,其他材料的核型均属 2B型。以拔地拉 ( 2n =80 =70m + 1 0... 以甘蔗与斑茅杂交和回交后代为供试材料 ,进行染色体计数与核型分析 ,结果表明 ,在 5个供试材料中 ,海南斑茅 92 1 0 5的体细胞染色体数 2n =6 0 =6 0m ,属原始的 1A型染色体 ,其他材料的核型均属 2B型。以拔地拉 ( 2n =80 =70m + 1 0sm)为母本、海南斑茅 92 1 0 5为父本的杂交后代崖城 96 6 6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2n =70 =6 8m + 2sm ;以崖城96 6 6为母本、CP84 1 1 98( 2n =1 2 0 =1 1 4m + 6sm)为父本杂交的后代崖城 0 1 3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2n =1 0 5 =95m + 1 0sm。结果说明甘蔗斑茅杂交后代染色体以n +n的方式进行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斑茅 属间杂交 细胞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和斑茅的杂交利用及其杂种后代鉴定系列研究(四)甘蔗与斑茅抗旱生理生化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张木清 潘婕 +1 位作者 翁笑艳 陈如凯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50-54,共5页
进行了水分胁迫及复水过程中斑茅和甘蔗活性氧代谢和渗透调节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提高,斑茅丙二醛(MDA)含量提高幅度低于拔地拉,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比活性较高,同工酶谱带较强(SODb1、SODb2和P... 进行了水分胁迫及复水过程中斑茅和甘蔗活性氧代谢和渗透调节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提高,斑茅丙二醛(MDA)含量提高幅度低于拔地拉,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比活性较高,同工酶谱带较强(SODb1、SODb2和PODa1)且明显不同于拔地拉,而且其在严重胁迫后复水出现与拔地拉相同的新的诱导谱带PODb2。过氧化氢酶(CAT)比活性分析结果还表明,拔地拉在水分胁迫下,比活性明显下降,而斑茅则里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斑茅 杂交利用 杂种后代 鉴定系列 抗旱性 生理生化 差异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基因遗传转化甘蔗品种Badila与福农91-4621的抗病性差异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郭莺 阮妙鸿 +3 位作者 姚伟 陈荔 陈如凯 张木清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12,共6页
利用含甘蔗花叶病病毒E株系外壳蛋白基因(CP)的质粒pUbi-SCMV-CP,用基因枪轰击法遗传转化不同甘蔗品种,所获得的转基因无性系经过3代的抗病性鉴定和H2O2代谢的分析.结果表明,Badila(TB1)转基因植株具有较强的抗花叶病能力,而福农91-462... 利用含甘蔗花叶病病毒E株系外壳蛋白基因(CP)的质粒pUbi-SCMV-CP,用基因枪轰击法遗传转化不同甘蔗品种,所获得的转基因无性系经过3代的抗病性鉴定和H2O2代谢的分析.结果表明,Badila(TB1)转基因植株具有较强的抗花叶病能力,而福农91-4621在转基因无性系T1、T2中表现出较强的抗病性,但在T3中其抗病性开始退化,发病率高达68%;抗病生理分析表明,转基因无性系的抗病性与H2O2清除和积累有关.经RT-PCR克隆和测序分析,福农91-4621所感染的SrMV-H的CP基因氨基酸序列与转化的SCMV-E的同源性较低,仅为73.2%,福建Badila所感染的是SCMV-D,与SCMV-E同源性高达97.8%.说明CP基因对本身所来源的病毒或是与原病毒亲缘关系较近的病毒可能具有较强的抗性,而对同属于SCMV的其他病毒虽有抗性,但抗性较弱,且随着转基因世代数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花叶病 CP基因 转基因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抗旱种质资源的筛选与评价 被引量:24
4
作者 潘世明 陈义强 +1 位作者 吴水金 张木清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38-844,共7页
从系统发育的角度,利用已建立的甘蔗抗旱生理鉴定技术评价甘蔗属5个种及其衍生品种资源的抗旱性,从中筛选出江西竹蔗、NCo310、ROC5、福建斑茅等几个在甘蔗育种中可利用的强抗旱种质材料。同时,研究结果还表明抗旱性强的种质材料或含有... 从系统发育的角度,利用已建立的甘蔗抗旱生理鉴定技术评价甘蔗属5个种及其衍生品种资源的抗旱性,从中筛选出江西竹蔗、NCo310、ROC5、福建斑茅等几个在甘蔗育种中可利用的强抗旱种质材料。同时,研究结果还表明抗旱性强的种质材料或含有较高的割手密种血缘,一般都在12.5%以上,或基础种质的世代较低,或者这些抗旱性强的种质材料含有较高甘蔗近缘属植物斑茅的血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抗旱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斑茅属间远缘杂种真实性的ITS鉴定及其抗旱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吴水金 潘世明 +1 位作者 陈义强 张木清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8-632,共5页
对甘蔗斑茅属间远缘杂种真实性进行ITS鉴定,同时在水分胁迫下对斑茅及其杂种后代的生理进行研究,参照已建立的甘蔗抗旱鉴定技术体系进行筛选和评价。结果表明:崖城96-40、崖21号、崖城01-3和崖城01-6等都是斑茅的真实杂种;海南92-105(斑... 对甘蔗斑茅属间远缘杂种真实性进行ITS鉴定,同时在水分胁迫下对斑茅及其杂种后代的生理进行研究,参照已建立的甘蔗抗旱鉴定技术体系进行筛选和评价。结果表明:崖城96-40、崖21号、崖城01-3和崖城01-6等都是斑茅的真实杂种;海南92-105(斑茅)、崖城92-77(斑茅)都表现为高抗或特抗,可见斑茅具有很强的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抗旱 斑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分离群体的黑穗病病情指数分析(英文) 被引量:5
6
作者 许莉萍 陈如凯 陈平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33-36,共4页
在田间进行2组试验以分析甘蔗分离群体的甘蔗黑穗病病情指数。新植蔗和宿根蔗分别有72份和50份无性系参试。采用孢子悬浮液浸渍法对新植蔗进行接种,并收集新植蔗和宿根蔗自第1个黑穗病鞭子出现至发病停止期间的数据。对所收集到的新植蔗... 在田间进行2组试验以分析甘蔗分离群体的甘蔗黑穗病病情指数。新植蔗和宿根蔗分别有72份和50份无性系参试。采用孢子悬浮液浸渍法对新植蔗进行接种,并收集新植蔗和宿根蔗自第1个黑穗病鞭子出现至发病停止期间的数据。对所收集到的新植蔗3个病情指数茎感染率(SI)、丛感染率(PI)和病害进展曲线下的面积(AUDPC)的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结果表明:AUDPC与标准正态分布曲线最吻合,其3个特征值正态度、偏度和峰度分别为0.949,0.018和-0.721;PI的吻合程度次之;SI为第3。以上结果的置信度大于97.7%。不论新植蔗还是宿根蔗,3个病情指数两两间以及各病情指数与持续发病期(SDD)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在AUDPC与SI间的相关系数最大,新、宿分别为0.929和0.888。除潜伏侵染期(LP)与PI间的相关外,LP与AUDPC、SI和SDD间的负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LP与SDD间的负相关系数最大,为0.521。相关分析结果暗示,在进行甘蔗抗黑穗病性评价时,利用包括病情指数和病害流行学参数在内的多个参数综合评价抗病性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分离群体 黑穗病 病情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斑茅的杂交利用及其杂种后代鉴定系列研究(三)——拔地拉与斑茅耐盐性差异分析(英文) 被引量:6
7
作者 郭莺 余爱丽 张木清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5年第2期88-93,共6页
以生长初期的斑茅和拔地拉(对照)为试验材料,分别用4 种NaCl 浓度(350,250,150,50 mmol/L )处理,测定在NaCl 胁迫与正常供水条件下植物的根系活力、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同工酶谱、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盐胁... 以生长初期的斑茅和拔地拉(对照)为试验材料,分别用4 种NaCl 浓度(350,250,150,50 mmol/L )处理,测定在NaCl 胁迫与正常供水条件下植物的根系活力、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及同工酶谱、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盐胁迫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斑茅在遭受NaCl 胁迫时,通过叶片卷缩、减少叶面积来避免大量失水。在NaCl 胁迫处理条件下,斑茅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呈直线下降,与拔地拉的变化相似,但其下降幅度比拔地拉小;而丙二醛含量呈直线上升,但其上升幅度小于拔地拉;随胁迫处理时间的延长,斑茅和拔地拉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出现先升后降趋势,但与拔地拉相比,斑茅的峰值出现较晚,且斑茅还产生了与拔地拉不同的盐胁迫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茅 拔地拉 NACL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斑茅属间远缘杂种后代对NaCl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3
8
作者 陈义强 郭莺 +1 位作者 郭春芳 张木清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5年第4期46-51,共6页
以甘蔗(拔地拉)与斑茅的杂种F1(崖城96-66)、崖城96-66与商业栽培种(CP84-1198)的回交一代(崖城01-3和崖城01-6)为供试材料,从活性氧代谢角度探讨甘蔗与斑茅及其杂交后代对NaCl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正常生长时,斑茅的POD活性及MDA含... 以甘蔗(拔地拉)与斑茅的杂种F1(崖城96-66)、崖城96-66与商业栽培种(CP84-1198)的回交一代(崖城01-3和崖城01-6)为供试材料,从活性氧代谢角度探讨甘蔗与斑茅及其杂交后代对NaCl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在正常生长时,斑茅的POD活性及MDA含量显著高于甘蔗(拔地拉与CP84-1198),SOD,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比甘蔗(拔地拉与CP84-1198)低得多,叶绿素含量则介于拔地拉与CP84-1198之间;拔地拉与斑茅的杂种F1(崖城96-66)的SOD,CAT,POD活性均高于斑茅和拔地拉,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MDA含量介于斑茅与拔地拉之间;崖城96-66与商业栽培种(CP84-1198)的回交一代(崖城01-3和崖城01-6)的SOD、CAT活性及MDA、叶绿素含量与其亲本相差无几,但POD活性则显著低于崖城96-66,而与CP84-1198保持在相同的水平。200mmol/LNaCl胁迫下斑茅的SOD活性上升,拔地拉、CP84-1198、崖城96-66、崖城01-3、崖城01-6的SOD活性下降,其中拔地拉与崖城96-66的SOD活性降幅最小,同时,NaCl胁迫下斑茅的CAT活性下降,在所有参试材料中降幅最小,POD活性上升,在所有参试材料中增幅最小,表明斑茅具有很强的抗盐性,维持活性氧代谢动态平衡的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茅 活性氧代谢 盐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露糖对甘蔗外植体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吴杨 傅华英 +2 位作者 赵书环 陈如凯 张木清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5-229,共5页
在甘蔗外植体再生体系的基础上,在甘蔗愈伤组织继代、胚性愈伤组织芽分化以及幼芽生根阶段的培养基中附加甘露糖,研究甘露糖对甘蔗外植体再生的影响,以确定用于甘蔗遗传转化筛选的最适浓度.结果表明,甘露糖对甘蔗茎尖愈伤组织诱导、愈... 在甘蔗外植体再生体系的基础上,在甘蔗愈伤组织继代、胚性愈伤组织芽分化以及幼芽生根阶段的培养基中附加甘露糖,研究甘露糖对甘蔗外植体再生的影响,以确定用于甘蔗遗传转化筛选的最适浓度.结果表明,甘露糖对甘蔗茎尖愈伤组织诱导、愈伤分化和幼芽根形成均产生抑制作用.愈伤组织生长、分化、生根3个阶段的抗性筛选浓度分别为3-5、4-5和3 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愈伤 甘露糖 筛选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mi标记基因筛选培育转EaDREB2B基因甘蔗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杨 贺俐 +1 位作者 黄勇 张木清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0-376,共7页
利用已构建的植物表达载体prd29a-dreb-hyg,通过酶切连接到含有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pmi)的表达质粒pZMLR14上,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DREB-PMI。利用基因枪轰击转化甘蔗愈伤,经过甘露糖筛选,共获51株抗性苗,转化再生频率为4.25%。对转基因... 利用已构建的植物表达载体prd29a-dreb-hyg,通过酶切连接到含有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pmi)的表达质粒pZMLR14上,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DREB-PMI。利用基因枪轰击转化甘蔗愈伤,经过甘露糖筛选,共获51株抗性苗,转化再生频率为4.25%。对转基因植株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有8株为阳性转基因无性系。氯酚红试验表明标记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在转基因株系中均有表达。对转基因T_1代甘蔗植株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EaDREB2B基因在转基因甘蔗无性系T_1代中稳定遗传。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EaDREB2B基因在甘蔗抗旱方面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pmi基因 甘露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斑茅种质资源分子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31
11
作者 张木清 洪艺珣 +3 位作者 李奇伟 刘少谋 张垂明 杨荣仲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6,共6页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我国8省区的30个斑茅〔Erianthusarundinaceus(Retz.)Jesw.〕无性系的分子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共扩增出87条多态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多态带数为5.1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64.89%,多态信息量(PIC)为0.58...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我国8省区的30个斑茅〔Erianthusarundinaceus(Retz.)Jesw.〕无性系的分子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共扩增出87条多态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多态带数为5.1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64.89%,多态信息量(PIC)为0.58,说明我国斑茅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根据研究结果进行聚类和主成分分析,可将30个斑茅无性系归为4大类,同一地区的斑茅无性系基本聚在同一类,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斑茅 种质资源 分子多态性 ISSR分子标记技术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下斑茅消减文库的构建及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刘文荣 张积森 +6 位作者 饶进 蔡秋华 翁笑艳 阮妙鸿 阙友雄 陈如凯 张木清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61-967,共7页
以干旱胁迫下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Retz.)叶片组织的cDNA为Tester,正常生长条件下斑茅叶片组织cDNA为Driver,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构建斑茅干旱胁迫消减文库。文库克隆总量约... 以干旱胁迫下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Retz.)叶片组织的cDNA为Tester,正常生长条件下斑茅叶片组织cDNA为Driver,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构建斑茅干旱胁迫消减文库。文库克隆总量约为30 000个,克隆重组率为99.2%;随机从文库中挑取3500个克隆分析表明,插入片段长度主要集中在200-1 000 bp之间,500 bp以上的有463个克隆,500 bp以下的有3 037个克隆,平均长度约450 bp;通过随机对16个文库阳性克隆的测序及分析,3个克隆与ATP-NAD kinase、Aldo/keto reductase和锌指蛋白高度同源,3个克隆没有同源性,10个与逆境相关,是功能未知的EST。选择编号为EL0149和EL0145两个克隆进行Northern杂交验证,结果表明EL0149克隆为干旱胁迫上调表达的EST序列,而EL0145在正常供水和干旱条件下均无明显的的杂交信号。说明本研究克隆的SSH文库质量较高,可以进一步利用SSH文库结合芯片表达谱分析作物水分胁迫下的相关抗旱基因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茅 干旱胁迫 抑制性消减杂交 表达序列标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茅两个看家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其在基因芯片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积森 李伟 +3 位作者 阙友雄 阮妙鸿 张木清 陈如凯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7-283,共7页
根据已发表的同源基因序列,利用RT-PCR技术分离了斑茅(Erianthus arundinaceus)的GAPDH和APRT两个看家基因片段,用它们作为cDNA芯片阳性参照,以未经聚乙二醇(PEG)胁迫处理的斑茅叶片为对照,和PEG胁迫的4组材料同cDNA芯片进行杂交分析。... 根据已发表的同源基因序列,利用RT-PCR技术分离了斑茅(Erianthus arundinaceus)的GAPDH和APRT两个看家基因片段,用它们作为cDNA芯片阳性参照,以未经聚乙二醇(PEG)胁迫处理的斑茅叶片为对照,和PEG胁迫的4组材料同cDNA芯片进行杂交分析。杂交结果显示,GAPDH杂交的Cy5与Cy3平均信噪比(Signal/Noise,S/N)分别为56.12和60.8,APRT杂交的Cy5与Cy3平均信噪比分别为51.06和47.25,信噪比均很高;同时两个看家基因的杂交都显示出极强的信号,其中GAPDH的杂交信号值大于10000,APRT也在8000以上,杂交结果可靠。分析了PEG胁迫4个时段BADH与两个看家基因的表达,BADH的表达有明显变化,而看家基因表达均较稳定。上述结果表明所克隆的两个看家基因在斑茅中表达量高,且PEG胁迫下表达较为稳定,是基因芯片理想的阳性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茅 看家基因 基因芯片 P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茅-δOAT基因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吴杨 贺俐 +1 位作者 李伟 张木清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7-584,共8页
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斑茅(Erianthus arundinaceus)中分离出编码鸟氨酸-δ-氨基转氨酶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序列全长1 680 bp,编码454个氨基酸。通过对哺乳动物、高等植物、微生物的-δOAT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比对,发现斑茅-... 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斑茅(Erianthus arundinaceus)中分离出编码鸟氨酸-δ-氨基转氨酶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序列全长1 680 bp,编码454个氨基酸。通过对哺乳动物、高等植物、微生物的-δOAT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比对,发现斑茅-δOAT基因同其近缘属植物甘蔗的同源性最高(87%),同其他高等植物的同源性次之(约为70%),而同动物的同源性最低(约为60%)。在斑茅-δOAT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的5′端未发现线粒体定位序列,同甘蔗-δOAT基因一样。斑茅-δOAT基因具有完整的鸟氨酸转氨酶功能区rocD。利用定量RCR(real-tim e PCR)对30%PEG胁迫下的斑茅-δOAT基因表达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δOAT基因在胁迫12 h表达量达到最高,约为对照的4.1倍;胁迫2 h-δOAT基因表达量反而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茅 鸟氨酸-δ-氨基转氨酶 鸟氨酸途径 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茅ACO基因(aco)的克隆及其在水分胁迫下的表达(英文)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积森 李伟 +3 位作者 阮妙鸿 阙友雄 陈如凯 张木清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60-68,共9页
利用RT-PCR技术,首次克隆了斑茅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基因序列.该片段长度为1123bp的片段,包括1个编码322个氨基酸的完整开放读码框,包括具有与异青霉素合成酶功能区类似的氧化功能PcbC区,和1个Fe2+和CO2活性中心。应用实时荧光PC... 利用RT-PCR技术,首次克隆了斑茅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基因序列.该片段长度为1123bp的片段,包括1个编码322个氨基酸的完整开放读码框,包括具有与异青霉素合成酶功能区类似的氧化功能PcbC区,和1个Fe2+和CO2活性中心。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分析了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基因在聚乙二醇胁迫下4个时段的表达。结果表明,聚乙二醇胁迫2h时,该基因在叶片明显上调表达,4h后的表达趋向平缓。本研究为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基因进一步用于基因工程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也初步揭示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基因的表达与水分胁迫相互关系,为探讨乙烯对水分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初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茅 1-氨基环丙烷-1-羧酸氧化酶基因(ACO基因 aco) RT-PCR 实时荧光定量PCR 聚乙二醇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rd29A的功能鉴定及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杨 贺俐 +1 位作者 赵书环 张木清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14-619,共6页
利用PCR技术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基因组中分离了rd29A基因上游420 bp的调控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与已报道的rd29A启动子有100%的同源性,包括DRE、ABRE等顺式作用元件.用rd29A启动子构建了具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植... 利用PCR技术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基因组中分离了rd29A基因上游420 bp的调控序列,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与已报道的rd29A启动子有100%的同源性,包括DRE、ABRE等顺式作用元件.用rd29A启动子构建了具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基因枪导入法转化甘蔗愈伤组织,经过抗性筛选获得再生植株,在PEG胁迫下,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到s65t(GFP)基因在愈伤组织和叶片中表达,通过PCR鉴定获得了5株转基因植株.同时本文还构建了由rd29A调控的DREB2B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rd29A-dreb-hy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D29A 启动子 甘蔗 表达载体 DRE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聚赖氨酸包被国产载玻片制作DNA芯片
17
作者 徐景升 贾锡伟 +3 位作者 邹志华 王艺磊 张木清 陈如凯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5-488,共4页
用多聚赖氨酸对国产载玻片进行包被处理,在不同的固定条件下,比较其与进口多聚赖氨酸载玻片对大片段DNA和3′端氨基修饰寡核苷酸的固定效果.结果表明,在DNA固定率上,自行包被处理的国产载玻片与进口多聚赖氨酸载玻片没有显著差异;紫外... 用多聚赖氨酸对国产载玻片进行包被处理,在不同的固定条件下,比较其与进口多聚赖氨酸载玻片对大片段DNA和3′端氨基修饰寡核苷酸的固定效果.结果表明,在DNA固定率上,自行包被处理的国产载玻片与进口多聚赖氨酸载玻片没有显著差异;紫外交联对大片段DNA固定率影响显著,但对氨基修饰的寡核苷酸影响不显著;3种点样液中,进口点样液MSS点样效果最好,其次为3×SSC,第三是水.氨基修饰的寡核苷酸可以很好地固定在聚赖氨酸包被的载玻片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赖氨酸 载玻片 固定 寡核苷酸 包被 国产 DNA芯片 片段 氨基 紫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茅抗旱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孝开 张木清 《中国糖料》 2008年第3期4-6,共3页
以干旱处理后的甘蔗近缘属植物斑茅为材料,采用SMARTTM方法,合成并富集ds cDNAs,然后通过电泳时分段切胶以分离不同大小片段并分别与载体连接和转化,构建了斑茅的抗旱全长cDNA文库,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斑茅中的抗旱基因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甘蔗 疵茅 全长CDNA SMART 干旱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