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要麻类作物的ITS序列分析与系统进化 被引量:8
1
作者 张力岚 王俊 +5 位作者 万雪贝 徐益 张列梅 方平平 祁建民 张立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62-874,共13页
比较主要麻类作物和测序植物间的ITS序列,可明确它们间系统位置和进化关系。本研究采用PCR扩增和搜索Gen Bank数据库,获得32份麻类作物和11份测序作物的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ITS)序列,利用MEGE软件分析ITS... 比较主要麻类作物和测序植物间的ITS序列,可明确它们间系统位置和进化关系。本研究采用PCR扩增和搜索Gen Bank数据库,获得32份麻类作物和11份测序作物的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s,ITS)序列,利用MEGE软件分析ITS长度、G+C含量与同源性百分比差异。结果表明,黄麻属、红麻属、苎麻属和亚麻属的ITS基本序列全长分别为963、939、658和686 bp;G+C含量分别为57.87%、58.03%、59.05%和53.75%。黄麻属变异区域集中在220~386 bp间,红麻属变异区域集中在2个区段(206~347 bp,599~713 bp),苎麻属ITS变异区域分布在4个区段(158~163 bp、193~199 bp、288~333 bp和681~688 bp),亚麻属ITS变异区域分布在5个区段(219~229bp、235~240 bp、427~432 bp、468~484 bp和588~594 bp)。系统位置分析表明,红麻属与棉花亲缘关系最近,黄麻与棉花亲缘关系较近;亚麻与苎麻各为一小支。系统位置分析与传统的植物分类结果较一致。研究主要麻类作物比较基因组学时,红麻、黄麻可参考棉花,苎麻可参考杨树或蓖麻。推测红麻属的进化时间约为33.7百万年前(million years ago,MYA),黄麻属约为65.3MYA,苎麻属约为67.5MYA,亚麻属约为90.5MYA。主要麻类作物进化时间越久,同属不同种之间ITS变异区段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类作物 ITS 系统位置 进化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麻光周期钝感材料的鉴定与遗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立武 黄枝秒 +5 位作者 万雪贝 林荔辉 徐建堂 陶爱芬 方平平 祁建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098-2103,共6页
开花期是影响红麻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分期播种调查6份新引育的红麻品系的光周期反应,结果表明其光周期反应敏感度变化在36.0%-56.2%之间,其中赞引1号最低(36.0%),福红952B最高(56.2%)。将赞引1号与福红952B杂交... 开花期是影响红麻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分期播种调查6份新引育的红麻品系的光周期反应,结果表明其光周期反应敏感度变化在36.0%-56.2%之间,其中赞引1号最低(36.0%),福红952B最高(56.2%)。将赞引1号与福红952B杂交,在自然短日照条件下对其正反交F1分析表明,开花期性状受核基因控制,不存在细胞质效应,光周期敏感对光周期钝感为显性。在自然短日照条件下对该组合的4个群体(P1、P2、F1和F2)联合分析发现,赞引1号的光周期钝感特性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D-1)控制,主效基因的加性效应值为8.2 d,遗传率为80.2%。该研究有助于红麻光周期钝感种质改良及主效基因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麻 开花期 光周期钝感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Bank数据库中黄麻EST-SSR标记的开发及其通用性评价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立武 袁民航 +6 位作者 何雄威 刘星 方平平 林荔辉 陶爱芬 徐建堂 祁建民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13-1219,共7页
从GenBank公共数据库中下载黄麻表达序列标签838条,利用SSRPrimer软件对其进行SSR位点查找,利用Primer 3.0软件设计66对SSR引物,通过琼脂糖凝胶研究这些SSR引物的PCR扩增特点,以检测其多态性。结果表明,66对SSR引物在黄麻属6个不同类型... 从GenBank公共数据库中下载黄麻表达序列标签838条,利用SSRPrimer软件对其进行SSR位点查找,利用Primer 3.0软件设计66对SSR引物,通过琼脂糖凝胶研究这些SSR引物的PCR扩增特点,以检测其多态性。结果表明,66对SSR引物在黄麻属6个不同类型材料的扩增中,42(63.6%)对引物至少在2个材料之间存在多态性。(AT)n重复基元和(GC-)n丰富的三核苷酸重复基元多态性较高,可作为黄麻SSR标记引物设计的首选。黄麻EST-SSR标记开发效率较高,不仅可以丰富黄麻分子标记的数量,而且为剖析黄麻重要性状的遗传机制奠定基础,这对于黄麻的遗传基础研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麻 EST SSR 标记开发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box蛋白家族在植物抗逆响应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8
4
作者 贾琪 孙松 +1 位作者 孙天昊 林文雄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25-1136,共12页
SCF复合体泛素连接酶E3介导的泛素化蛋白降解是翻译后水平上对生命进程进行调控的一个重要方式。它的关键组分F-box蛋白负责识别被降解的靶底物蛋白。植物F-box基因家族成员众多,极具多样性。F-box蛋白N端常含F-box基序,C端常为蛋白互... SCF复合体泛素连接酶E3介导的泛素化蛋白降解是翻译后水平上对生命进程进行调控的一个重要方式。它的关键组分F-box蛋白负责识别被降解的靶底物蛋白。植物F-box基因家族成员众多,极具多样性。F-box蛋白N端常含F-box基序,C端常为蛋白互作保守结构域,该结构具多样性,可识别不同底物,是F-box蛋白分类的依据。研究表明,F-box蛋白参与调控植物的许多生命进程,包括抗逆反应。本文就近年来F-box蛋白在植物抗逆反应中的作用机制进行总结。F-box蛋白大多以SCF复合体泛素连接酶E3介导的泛素化蛋白降解目标蛋白的方式调控抗逆反应,也有不依赖形成SCF复合体的方式行使功能,不少F-box蛋白参与了植物激素信号传导,通过调控转录因子活性而改变下游基因的表达,由此影响了植物的抗逆反应。基因表达谱的生物信息学预测表明,大多数F-box基因参与了植物抗逆反应,目前只有其中一小部分已报道了其抗逆调节功能。在此综述了这些F-box蛋白在植物抗逆胁迫中的研究进展。在干旱和盐碱胁迫反应中,F-box基因常通过影响植物激素脱落酸、乙烯等植物激素信号传导而调控抗逆。由于干旱和盐碱胁迫具协同性,不少F-box基因同时参与抗旱和抗盐碱胁迫,但调节方式有所不同,一些F-box基因对抗干旱和盐碱的反应具协同性,从总体上调控植物的渗透胁迫和离子毒害反应;而另一些F-box基因对干旱和盐胁迫反应的调节作用相反,它们可能在植物抗逆的精细调节中起作用。在低温胁迫反应中,F-box蛋白可调节植物抗低温的CBF信号途径。在生物胁迫反应中,F-box基因常通过影响植物激素茉莉酸和水杨酸途径来调控抗病,病原菌也以攻击植物SCF复合体使植物致病。此外,植物激素信号途径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抗逆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box蛋白家族 SCF复合体 植物 环境胁迫 抗逆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麻EST-SSR标记的开发及其多态性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万雪贝 李东旭 +6 位作者 徐益 徐建堂 张力岚 张列梅 林荔辉 祁建民 张立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70-1180,共11页
红麻是最重要的自然纤维作物之一,然而SSR标记的匮乏限制了其遗传改良。本研究从红麻90 175个EST序列中挑出含有转录因子的EST,开发了94对SSR引物。以24份不同红麻种质资源的DNA为模板,利用9%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多态性。结果... 红麻是最重要的自然纤维作物之一,然而SSR标记的匮乏限制了其遗传改良。本研究从红麻90 175个EST序列中挑出含有转录因子的EST,开发了94对SSR引物。以24份不同红麻种质资源的DNA为模板,利用9%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多态性。结果表明,85对引物(占90.4%)至少在2个材料之间存在多态性,表明开发的EST-SSR具有很好的多态性。其中,三核苷酸重复所占比例最多,重复基元AAT和ATG的多态性较高。聚类分析表明,24份红麻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在0.62~0.92之间,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基础。这些结果不仅丰富了红麻的分子标记数量,而且为红麻的遗传分析提供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麻 SSR 遗传多样性 标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麻微卫星DNA标记指纹图谱的构建 被引量:1
6
作者 万雪贝 徐建堂 +3 位作者 李东旭 林荔辉 祁建民 张立武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7-95,共9页
DNA指纹图谱对新品种选育、种质资源保存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利用SSR标记构建红麻DNA指纹图谱的研究仍十分有限。在本研究中,利用课题组开发并筛选出的131对SSR引物,分析不同来源的96份红麻种质资源,包括红麻品种审定的区试对... DNA指纹图谱对新品种选育、种质资源保存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利用SSR标记构建红麻DNA指纹图谱的研究仍十分有限。在本研究中,利用课题组开发并筛选出的131对SSR引物,分析不同来源的96份红麻种质资源,包括红麻品种审定的区试对照品种福红952。结果表明,131对引物共扩增出375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2.6条带。以遗传相似系数0.614为切割线时,可以分为2个类群,52个为类群P1,44个为类群P2;以遗传相似系数0.710做切割线,可分为5个亚群。利用这131对引物标记所得的数据成功绘制了一份85个品种独特的指纹图谱,其中福红952可被HcEMS238引物特异识别。其他11份因存在遗传相似性高的现象,未被识别。上述结果为红麻品种的真实性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麻 种质资源 SSR DNA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豌豆种质资源嫩梢中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的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曹晓华 程先骄 +3 位作者 林兆娜 程祖锌 许明 郑金贵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1-46,共6页
为筛选嫩梢中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高的优异豌豆种质资源,对84份豌豆嫩梢中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比较豌豆种质资源嫩梢中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的多样性。结果表明,豌豆种质资源嫩梢中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其... 为筛选嫩梢中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高的优异豌豆种质资源,对84份豌豆嫩梢中槲皮素和山奈酚的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比较豌豆种质资源嫩梢中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的多样性。结果表明,豌豆种质资源嫩梢中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其中槲皮素含量多样性指数为2. 740,山奈酚含量多样性指数为1. 877;不同来源地和不同花色豌豆种质资源嫩梢中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豌豆种质资源可分为五大类群,类群Ⅳ包含6份高槲皮素含量的种质资源,槲皮素含量平均为11. 79 mg/g;类群Ⅴ包含5份高山奈酚含量的种质资源,山奈酚含量平均为5. 33 mg/g;类群Ⅲ包含1份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都较高的种质资源,槲皮素含量为8. 99 mg/g,山奈酚含量为4. 82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嫩梢 槲皮素 山奈酚 多样性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字花科植物与食用菌共培养通过根系分泌物促进菌丝生长 被引量:2
8
作者 薛蓉蓉 罗智捷 +5 位作者 黄宇晴 覃丽谦 胡林 宋圆圆 曾任森 王杰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1-237,共7页
以十字花科植物芥菜为供体,6种食用菌(金针菇、凤尾菇、香菇、杏鲍菇、黑木耳、银耳)为受体,通过共培法,研究了芥菜及其化感物质黑芥子苷对食用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芥菜对杏鲍菇、黑木耳和银耳菌丝生长无明显促生作用,但可以... 以十字花科植物芥菜为供体,6种食用菌(金针菇、凤尾菇、香菇、杏鲍菇、黑木耳、银耳)为受体,通过共培法,研究了芥菜及其化感物质黑芥子苷对食用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芥菜对杏鲍菇、黑木耳和银耳菌丝生长无明显促生作用,但可以显著促进金针菇、凤尾菇和香菇菌丝的生长,从而有利于缩短菌株生长周期.进一步的试验发现不是因为芥菜幼苗产生的挥发物,而是其根系分泌物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将十字花科芥菜根系分泌的主要化感物质黑芥子苷加入培养基用来培养食用菌,当浓度等于1 mg·mL^(-1)时对金针菇、凤尾菇和香菇菌丝生长促生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化感物质 食用菌 根系分泌物 黑芥子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