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F_(6)组分高精度分离、多通道持续测量技术优化与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长虹 杨旭 +2 位作者 黎卫国 李明洋 李云凡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9-187,196,共10页
六氟化硫气体绝缘电力设备(SF_(6)设备)因其优秀的绝缘、灭弧性能以及占地少,可靠性高,安全,维护工作量小等诸多优点,得到广泛应用。SF_(6)设备在安装、运行过程中的诸多因素都可能导致设备出现绝缘缺陷,测量设备内SF_(6)气体中典型分... 六氟化硫气体绝缘电力设备(SF_(6)设备)因其优秀的绝缘、灭弧性能以及占地少,可靠性高,安全,维护工作量小等诸多优点,得到广泛应用。SF_(6)设备在安装、运行过程中的诸多因素都可能导致设备出现绝缘缺陷,测量设备内SF_(6)气体中典型分解产物的含量是判断绝缘缺陷的最有效检测手段之一。为检测SF_(6)气体的分解产物,通常使用离线仪器对变电站的SF_(6)设备进行定期巡检,如SF_(6)分解产物测试仪、SF_(6)纯度测试仪,分解产物测试仪主要基于电化学检测原理测试气体体积分数,纯度测试仪主要基于热导法测试SF_(6)纯度值。这些方法的检测组分少、实时性差,通常在设备故障后才能检测到气体组分异常,无法提前预防设备潜伏性故障。而在线监测技术目前仅仅在气体密度、温度和湿度等方面得到了较为成熟的应用,至今没有一套成熟、稳定、可靠的分解产物在线监测技术能满足现场运行要求。文中提出一种SF_(6)气体分解产物的高精度分离、多通道持续测量的技术,解决了长时间监测过程中气体流量不稳定、单通道检测效率低、无法远程进行色谱取样分析等技术难题。与传统离线检测手段相比,该方法具备检测组分多、能够远程实时监控、长时间监控稳定性好、监测效率更高等优点,填补了气相色谱法在SF_(6)气体在线监测方面应用的不足。采用此方法,通过持续不间断监测SF_(6)设备中10余种特征气体组分的体积分数,可以准确、实时、高效地评估SF_(6)设备当前的绝缘缺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_(6)设备 气体分解产物 高精度分离 多通道持续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知识增强的配电网运行信息关系抽取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强 庄莉 +2 位作者 赵峰 王秋琳 张晓东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1-175,共5页
知识图谱可辅助现场人员处理配电网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海量异构文本,挖掘高价值运行信息。针对知识图谱构建需求人工标注成本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知识增强的远程监督关系抽取方法。利用GloVe编码与Bi-GRU网络对配电网运行语料库的句... 知识图谱可辅助现场人员处理配电网运行过程中积累的海量异构文本,挖掘高价值运行信息。针对知识图谱构建需求人工标注成本过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知识增强的远程监督关系抽取方法。利用GloVe编码与Bi-GRU网络对配电网运行语料库的句包进行向量表征;同时,新增外部知识增强模块,通过Attention-GCN模型获取编码文本的句法结构以及非线性关系,实现低成本的关系抽取,解决传统远程监督学习存在的长尾分布及噪声问题,提升关系抽取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配电网运行信息关系抽取任务中表现优秀,相较于主流模型在精确率上提升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抽取 远程监督 外部知识增强 配电网运行 知识图谱 GloVe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结构化数据特征建模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蔡宇翔 付婷 +2 位作者 倪时龙 苏江文 刘心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17,23,共6页
在智能电网大数据中,非结构化数据占据比例最大,且增速是结构化数据的10~50倍,已成为智能电网大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针对非结构化数据存在数量巨大、模式滞后问题,基于现实数据存在的诸多特征,提出来非结构化数据特征模型建模。文中重... 在智能电网大数据中,非结构化数据占据比例最大,且增速是结构化数据的10~50倍,已成为智能电网大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针对非结构化数据存在数量巨大、模式滞后问题,基于现实数据存在的诸多特征,提出来非结构化数据特征模型建模。文中重点论述了基于智能电网大数据的非结构化数据特征建模的关键技术,包括原始数据以及特征数据的存储、查询以及数据可视化、特征空间的选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网大数据 非结构化数据 特征建模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电网主动式外部作业人员安全风险因素监测
4
作者 彭放 刘甜甜 +2 位作者 卢伟龙 潘建宏 任俊达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9-216,共8页
针对电网外部施工、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未正确佩戴安全帽和安全带等装备以及违规吸烟等行为所带来的安全风险问题,文章基于YOLOv7深度学习模型研究了电网作业人员自身安全风险因素检测识别系统。文中设计了智能电网人员安全风险因素在... 针对电网外部施工、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未正确佩戴安全帽和安全带等装备以及违规吸烟等行为所带来的安全风险问题,文章基于YOLOv7深度学习模型研究了电网作业人员自身安全风险因素检测识别系统。文中设计了智能电网人员安全风险因素在线监测系统架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YOLOv7模型的结构及应用,最后基于改进的人员风险行为因素数据集对所述方法进行了分析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前代YOLO类目标检测模型,YOLOv7在电网作业人员行为风险因素的监测中具有更高的检测效率,能够更好地满足智能电网监测系统对作业人员行为风险因素的实时监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网 风险因素 识别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即插即用文件自动配置技术研究及平台研发 被引量:15
5
作者 晁武杰 唐志军 +2 位作者 林国栋 江修波 梁懿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63-171,共9页
智能变电站SCD文件生成复杂,同时这些过程均需人工配置,易由于人为因素引起错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即插即用文件自动配置技术。首先,对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配置文件自动生成下发的机制进行了说明,从智能变电站二次... 智能变电站SCD文件生成复杂,同时这些过程均需人工配置,易由于人为因素引起错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即插即用文件自动配置技术。首先,对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配置文件自动生成下发的机制进行了说明,从智能变电站二次PNP对象、智能变电站PNP注册管理和智能变电站PNP对象通信接口阐述了P2P信息交互架构。设计了配置文件自动配置逻辑,并对SCD配置文件自动配置、间隔层二次设备自动配置和过程层二次设备自动配置分别进行了说明。提出了基于IEC61850的即插即用标准接口模型,并对各类接口分别进行了说明。最后,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配置文件自动配置应用证明了所设计系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 即插即用 文件配置 标准接口 二次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电网中非结构化数据可视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付婷 蔡宇翔 +2 位作者 李宏发 周晟 张垚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9年第1期44-48,61,共6页
非结构化数据大量存在于智能电网的大数据中,其增长速度是结构化数据的25倍。然而,非结构化数据缺乏连续性,数据信息量大,不利于系统数据的可视化处理和分析。为了有效解决此问题,文章针对智能电网的实际需求,总结非结构化数据可视化处... 非结构化数据大量存在于智能电网的大数据中,其增长速度是结构化数据的25倍。然而,非结构化数据缺乏连续性,数据信息量大,不利于系统数据的可视化处理和分析。为了有效解决此问题,文章针对智能电网的实际需求,总结非结构化数据可视化处理存在的问题,利用节点链接技术获取数据、Hbase技术存储数据、分割式技术处理数据、四面体技术进行标识、建立Map Reduce检索模型,并进行显示程序编辑,旨在对智能电网的性能进行优化,从而解决智能电网中非结构化数据可视化难的问题,以及海量数据难以进行批量化处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网 非结构化数据 可视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智能变电站组合设备仿真测试与集成联调技术方案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吴文宣 唐志军 +2 位作者 晁武杰 林国栋 李云凡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8年第4期42-48,共7页
通过关注新一代智能站二次系统技术,构建全站集成联调仿真环境。该环境包括仿真测试激励源、配套的检测工具、以及相应的后台系统。总结二次设备集成测试技术和二次设备集成测试流程,对仿真测试配套技术、配置数据参数的智能化处理、仿... 通过关注新一代智能站二次系统技术,构建全站集成联调仿真环境。该环境包括仿真测试激励源、配套的检测工具、以及相应的后台系统。总结二次设备集成测试技术和二次设备集成测试流程,对仿真测试配套技术、配置数据参数的智能化处理、仿真测试系统开发等新智能站就地层集成测试技术进行分析,将结果应用于变电站现场以实现快速、高效检测,提高联调效率和现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智能变电站工程中的故障仿真形式,通过母线保护装置性能和电子式互感器校验证明该测试方案科学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 IEC61850 仿真测试 二次系统 集成联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小型边缘计算的深度可分离神经网络模型与硬件加速器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孟群康 李强 +5 位作者 赵峰 庄莉 王秋琳 陈锴 罗军 常胜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1-865,879,共6页
神经网络参数量和运算量的扩大,使得在资源有限的硬件平台上流水线部署神经网络变得更加困难。基于此,提出了一种解决深度学习模型在小型边缘计算平台上部署困难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应用于自定义数据集的深度可分离网络模型,在软件端使... 神经网络参数量和运算量的扩大,使得在资源有限的硬件平台上流水线部署神经网络变得更加困难。基于此,提出了一种解决深度学习模型在小型边缘计算平台上部署困难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应用于自定义数据集的深度可分离网络模型,在软件端使用迁移学习、敏感度分析和剪枝量化的步骤进行模型压缩,在硬件端分析并设计了适用于有限资源FPGA的流水线硬件加速器。实验结果表明,经过软件端的网络压缩优化,这种量化部署模型具有94.60%的高准确率,16.64 M的较低的单次推理定点数运算量和0.079 M的参数量。此外,经过硬件资源优化后,在国产FPGA开发板上进行流水线部署,推理帧率达到了366 FPS,计算能效为8.57 GOPS/W。这一研究提供了一种在小型边缘计算平台上高性能部署深度学习模型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计算 深度可分离卷积 流水线部署 硬件加速器 F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YOLOv7的智能电网外部安全帽佩戴风险因素识别与检测 被引量:2
9
作者 刘甜甜 彭放 +2 位作者 卢伟龙 潘建宏 张婉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2-48,共7页
在电网施工作业过程中,安全帽的正确佩戴对于保护作业人员的人身健康、保证作业项目的顺利进行甚至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智能电网施工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未正确佩戴安全帽带来的外部风险因素问题,基于YOLOv7目标检测模型设... 在电网施工作业过程中,安全帽的正确佩戴对于保护作业人员的人身健康、保证作业项目的顺利进行甚至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智能电网施工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未正确佩戴安全帽带来的外部风险因素问题,基于YOLOv7目标检测模型设计了一种作业人员安全帽佩戴在线检测识别系统。文章在智能电网安全帽佩戴在线检测系统架构的基础上分析了YOLOv7模型的结构及其应用,进而基于改进的数据集对所述方法的性能和效果进行了分析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前代模型,YOLOv7具有更精确的检出率及更快的检测速度,能够更好地满足智能电网作业人员安全帽佩戴外部风险因素的实时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电网 风险因素 识别 检测 YOLOv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电力系统现场作业的安全风险管控智能检测算法 被引量:23
10
作者 何敏 秦亮 +5 位作者 赵峰 余金沄 刘浩锋 王秋琳 徐兴华 刘开培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42-2457,共16页
针对电力现场作业下的安全管控存在场景复杂、目标多样且部分遮挡而导致智能安全监测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7-Tiny的改进算法。首先,搭建了YOLOv7-Tiny检测网络,并在该算法框架中融合通道重组的注意力机制,从而有效提升通道之间... 针对电力现场作业下的安全管控存在场景复杂、目标多样且部分遮挡而导致智能安全监测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7-Tiny的改进算法。首先,搭建了YOLOv7-Tiny检测网络,并在该算法框架中融合通道重组的注意力机制,从而有效提升通道之间的交互能力,增强复杂场景下目标区域的显著度;其次,在特征融合阶段,构建基于残差跳连的多尺度特征融合结构Res-PANet(Residual Path-Aggregation Network)来有效融合多尺度目标,提升场景中的多目标检测能力;同时,在模型的输出检测头中结合Swin-Transformer模块,提升模型的感受野,增强模型对特征图的全局感知,提高模型在部分遮挡情况下的检测能力;接着,在训练时采取改进的Mosaic数据增强方式,提升小目标的分布数量,达到丰富目标场景、提高模型泛化能力的目的;最后,以电力人员安全帽及安全服的穿戴、电力围栏以及电力警示牌为安全作业的监测对象进行改进算法的验证,同时采取基于Score-CAM的热力图分析进一步验证模型改进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融合改进模型的平均检测精度达90.1%,图像检测速度为46帧/s,在嵌入式硬件Jetson NX上测试推理延时为75 ms,能有效满足电力安全现场检测精度和检测速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安全 智能监测 YOLOv7-Tiny网络 Shuffle-Attention机制 目标遮挡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算法在架空输电线路绝缘子缺陷检测中的应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45
11
作者 刘开培 李博强 +5 位作者 秦亮 李强 赵峰 王秋琳 许中平 余金沄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584-3595,共12页
传统架空输电线路绝缘子缺陷检测一般通过人工巡检方式进行。架空输电线路的数量增长使巡检规模更加庞大、巡检环境更加复杂,放大了传统绝缘子缺陷检测方法人力成本高、检测效率低的不足。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等新型巡... 传统架空输电线路绝缘子缺陷检测一般通过人工巡检方式进行。架空输电线路的数量增长使巡检规模更加庞大、巡检环境更加复杂,放大了传统绝缘子缺陷检测方法人力成本高、检测效率低的不足。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等新型巡线方式依靠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算法识别架空输电线路绝缘子缺陷,能够有效应对人工巡检的不足,是绝缘子缺陷检测的发展趋势。鉴于此,围绕架空输电线路绝缘子缺陷检测场景,首先梳理常用的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算法,比较不同算法的检测策略、检测精度与检测速度;然后结合云–边–端协同架构说明算法的改进需求与相应改进方法;最后针对现有绝缘子检测方面的不足,展望了输电线路绝缘子中多类型缺陷的识别问题,并在这一研究趋势下进一步探讨了模型边缘端轻量化与针对小样本数据下的算法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空输电线路绝缘子 缺陷检测 无人机 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算法 云–边–端协同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误差在线监测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福州 刘鹍 +1 位作者 黄嘉鹏 李涛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53-57,62,共6页
针对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计量特性易受外界环境干扰,传统离线检定方法无法精确反应其实际运行中的计量误差,且多数情况受停电计划限制,CVT无法做到周期性检测的问题。该文研制了一套由电压监测装置、数据处理装置、时钟同步装置、交... 针对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计量特性易受外界环境干扰,传统离线检定方法无法精确反应其实际运行中的计量误差,且多数情况受停电计划限制,CVT无法做到周期性检测的问题。该文研制了一套由电压监测装置、数据处理装置、时钟同步装置、交换机、服务器以及远程接收端组成的CVT误差在线监测系统,系统可实时监测CVT的实际运行计量误差。系统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证明系统计量特性的稳定度、准确度高,受频率影响很小且符合电磁兼容标准要求。系统的应用不仅可以降低CVT的周检任务量,还可通过误差监测发现绝缘故障,为状态检修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在线监测 误差 准确度 绝缘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绝缘在线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黄嘉鹏 陈贤顺 +1 位作者 张福州 李涛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33-37,共5页
为保障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apacitor Voltage Transformer,CVT)的安全可靠运行,设计了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给出了CVT在线监测方案,建立了CVT等值电路,推导了介质损耗角正切值和电容量的计算公式,详细阐述了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包括:... 为保障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apacitor Voltage Transformer,CVT)的安全可靠运行,设计了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给出了CVT在线监测方案,建立了CVT等值电路,推导了介质损耗角正切值和电容量的计算公式,详细阐述了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包括:电流信号采集电路、电压信号采集电路和A/D采样电路等。该监测系统已经在四川某500k V变电站进行了挂网运行,在线监测结果验证了在线监测系统监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 在线监测 介质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开关量检测仪的研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云茂 江信海 黄四平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99-102,共4页
研制了一种专门用于测试测控系统事件顺序记录(SOE)分辨率以及开关量输入输出通道性能的开关量检测仪。该仪器采用DSP芯片TMS320LF2407A以及单片机MSP430作为主控制器,利用CPLD实现一些逻辑运算以及GPS卫星失步时的时钟同步;用户可根据... 研制了一种专门用于测试测控系统事件顺序记录(SOE)分辨率以及开关量输入输出通道性能的开关量检测仪。该仪器采用DSP芯片TMS320LF2407A以及单片机MSP430作为主控制器,利用CPLD实现一些逻辑运算以及GPS卫星失步时的时钟同步;用户可根据不同测试要求设置几个简单的参数后便可得到相应的序列开关量信号输出,或者切换到相关界面监测开关量信号的输入信息。文中给出了系统软硬件设计方案,对其实现方法及其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实验及现场应用结果表明该仪器工作稳定,精度高,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顺序记录 SOE 检测仪 G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T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测试仪的研制
15
作者 王云茂 姚晖 肖新华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4-46,共3页
PST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测试仪主要由人机接口模块、主控模块和功率源模块组成。信号源每周波拟合的波形点数高达30000点,波形保真度高,输出无需低通滤波器,从而具有很好的暂态特性、相频特性、幅频特性,能实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PST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测试仪主要由人机接口模块、主控模块和功率源模块组成。信号源每周波拟合的波形点数高达30000点,波形保真度高,输出无需低通滤波器,从而具有很好的暂态特性、相频特性、幅频特性,能实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同期功能测试、遥测精度校验以及系统性能指标测试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测试仪 LABVIEW DSP GPS US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综合能源系统的配网规划模型及其求解方法 被引量:20
16
作者 张林垚 郑洁云 +4 位作者 孔顺飞 王珏莹 谢仕炜 胡志坚 刘心 《南方电网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6-86,共11页
利用能源集线器模型将电力网、天然气网和交通网进行耦合,并将耦合系统分解为多个终端综合能源单元进行能量平衡分析。基于多能互补的特性,兼顾系统建设运行成本和充电站双重效用函数,提出了一种考虑综合能源系统的配网嵌层规划模型。... 利用能源集线器模型将电力网、天然气网和交通网进行耦合,并将耦合系统分解为多个终端综合能源单元进行能量平衡分析。基于多能互补的特性,兼顾系统建设运行成本和充电站双重效用函数,提出了一种考虑综合能源系统的配网嵌层规划模型。模型外层用于决策配电线路升级与新建、分布式电源和快充站选址等变量;内层则根据外层的决策变量,通过优化能源转化行为来提高配网的运行效益。最后,结合改进的遗传算法、增量分段线性化和二阶锥规划技术对模型进行求解,并以一个区域综合能源系统为例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单元 多能互补 配网规划 增量分段线性化 二阶锥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经济运行的多微网与配网功率交换能力态势感知方法 被引量:4
17
作者 宣菊琴 郑洁云 +6 位作者 苏江文 王秋琳 戴太文 刘心 马汉斌 艾芊 肖斐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4-50,共7页
为了研究微网与配网之间的功率交换能力,首先,微网控制层建立包含微网综合成本和功率交换能力的优化模型,预估微网的功率交换可行域。配网控制层依据系统安全裕度指标建立功率交换可行域校正模型,实现多微网与配网间功率交换能力评估。... 为了研究微网与配网之间的功率交换能力,首先,微网控制层建立包含微网综合成本和功率交换能力的优化模型,预估微网的功率交换可行域。配网控制层依据系统安全裕度指标建立功率交换可行域校正模型,实现多微网与配网间功率交换能力评估。其次,利用点估计方法构造随机变量的估计点,并通过微网层确定性优化模型求解,在保证求解速度的同时计及了多种不确定因素。最后,利用典型的微网和配网测试系统模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功率交换能力评估结果可为多微网自主参与需求响应市场以及与上层电网间的协调优化、快速备用响应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态势感知 功率交换可行域 不确定因素 点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限学习机的中文文本分类方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程东生 范广璐 +2 位作者 俞雯静 伍飞 曾伟波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56-164,205,共10页
针对当前中文文本分类方法难以平衡分类精度和学习效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极限学习机(ELM)的中文文本分类方法,该方法包括预处理模块、文本特征提取模块、特征融合模块和基于极限学习机的分类模块。在分类模块中,提出采用单隐层神经... 针对当前中文文本分类方法难以平衡分类精度和学习效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极限学习机(ELM)的中文文本分类方法,该方法包括预处理模块、文本特征提取模块、特征融合模块和基于极限学习机的分类模块。在分类模块中,提出采用单隐层神经网络作为分类器并使用ELM算法来训练分类器,有效地平衡模型性能和学习效率。同时分别针对不同的特征训练分类器,集成不同分类器的输出得到最后的分类结果,有效提高了平衡分类精度,并在电网档案管理系统的档案归类任务中对该模型进行应用评估。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有较高的分类精度,而且在训练和测试两个阶段模型的计算都具有较低的代价。所提方法适用于海量数据下的中文文本分类场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文文本分类 极限学习机 特征融合 单隐层神经网络 电网档案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业务场景的数据库冷热数据识别算法 被引量:2
19
作者 梁懿 陈又咏 +1 位作者 李森 王明 《现代电子技术》 2022年第7期107-111,共5页
作为数据库重要的底层技术,冷热数据识别旨在动态缓存热数据驻留内存、淘汰冷数据至外存,通过提高缓存命中率加快数据库访问响应速度。传统冷热数据识别方法如LRU、LFU主要针对时效性、频率性业务场景,当业务场景改变时,难以自适应新业... 作为数据库重要的底层技术,冷热数据识别旨在动态缓存热数据驻留内存、淘汰冷数据至外存,通过提高缓存命中率加快数据库访问响应速度。传统冷热数据识别方法如LRU、LFU主要针对时效性、频率性业务场景,当业务场景改变时,难以自适应新业务场景的冷热数据变化规律,因此缺乏灵活性。为此,提出HF-ARC算法,开展自适应业务场景的冷热数据识别。HF-ARC算法融合不同业务场景下的数据时效性与访问频率,实现了数据库冷热数据识别的自适应业务场景调优。基于Flash-DBSim系统仿真平台,分别采用局部、概率、线性三种访问模式模拟时效性、频率性、综合性业务场景。实验结果表明,HF-ARC算法根据不同业务场景冷热数据变化规律,动态调整冷热识别策略。相比非自适应识别算法,可将缓存命中率提高5%~15%;相比其他适应性算法,可将缓存命中率提高1.3%~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库 冷热数据识别 自适应 系统存储 业务场景 缓存 局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即插即用理论模型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吴建宇 唐志军 +2 位作者 晁武杰 郭健生 梁懿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3-171,共9页
为解决智能变电站新建及改造过程中二次设备配置繁琐和文件生成复杂的问题,提出了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即插即用理论模型。为实现即插即用的功能,首先设计了二次设备即插即用框架,针对设计的框架,从硬件层面和软件层面实现需求功能。硬件... 为解决智能变电站新建及改造过程中二次设备配置繁琐和文件生成复杂的问题,提出了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即插即用理论模型。为实现即插即用的功能,首先设计了二次设备即插即用框架,针对设计的框架,从硬件层面和软件层面实现需求功能。硬件方面采用双核异构处理器外加FPGA构成的三核硬件平台,软件方面实现分层化设计,由支持层、功能层、应用层系统组成,实现了层与层的解耦,便于后期维护和软件组件的重用。在二次设备模型基础上,增加即插即用特有的数据及功能描述,从设备、数据和功能三方面进行了说明。为测试功能应用,进行保护和测控两方面验证仿真。同时设计了二次设备顺序控制、防误闭锁、五防闭锁和虚端子校验等方面控制校核逻辑。最后,通过功能测试证明了所设计模型可正确自动进行设备配置的读取、下装和相关参数配置修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变电站 即插即用 二次设备 顺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