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肾腺瘤的CT和MRI表现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凯丽 罗超然 +1 位作者 陈倩 肖慧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85-1289,1295,共6页
目的 探讨后肾腺瘤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7年6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住院治疗的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后肾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CT/MRI及病理资料,记录病灶的部位、大小、密... 目的 探讨后肾腺瘤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7年6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住院治疗的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后肾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CT/MRI及病理资料,记录病灶的部位、大小、密度(信号)、强化方式及程度等,结合近期相关国内外研究,总结其影像学特征与病理的相关性。结果 6例患者中,男2例,女4例。6例病灶均为单肾单发,边界清,其中5例为实性肿块,CT平扫呈等及稍高密度,均未见钙化,增强扫描呈渐进性轻中度强化;1例为囊实性病灶合并囊壁点状钙化,实性部分呈稍高密度;增强扫描呈持续性中度强化。2例T1WI均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1例呈低信号,另1例呈混杂稍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2例信号均增高。免疫组化:6例WT-1、CD57均呈阳性,Ki-67均低表达(1%~10%),1例细胞角蛋白7呈局灶阳性。结论 后肾腺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为单肾单发的实性肿块,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扩散加权成像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但其最终确诊需要依靠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肾腺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病理学 外科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经肛门瘘口置管引流干预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叶瑞凤 陈重飙 +2 位作者 刘建波 高琴 涂小煌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20期136-140,共5页
目的分析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影响因素,探究对吻合口瘘患者采用经肛门瘘口置管引流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进行切除手术的直肠癌患者130例,根据其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1... 目的分析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影响因素,探究对吻合口瘘患者采用经肛门瘘口置管引流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1月于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进行切除手术的直肠癌患者130例,根据其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19例)、未发生组(111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因素。根据吻合口瘘患者引流方式分为对照组(9例,单纯原腹腔引流管冲洗引流)、观察组(10例,双套管引流+肛门直肠双套管持续低压冲洗),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指标(治疗费用、手术造瘘占比)以及治疗后7 d内不良反应(便秘、腹泻、腹痛、麻木不适)。结果与未发生组比较,发生组患者年龄更高、肿瘤分期中Ⅲ期占比更大、合并低蛋白血症、肿瘤距肛缘距离≤5 cm占比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合并低蛋白血症、肿瘤距肛缘距离是吻合口瘘影响因素(P<0.05)。观察组、对照组手术造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费用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00%(4/10),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5.56%(5/9),两组患者在治疗7 d内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合并低蛋白血症、肿瘤距肛缘距离是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影响因素,对吻合口瘘患者采用经肛门瘘口置管引流干预可减少患者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吻合口瘘 危险因素 经肛门瘘口置管 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